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的意义

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

1.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倡导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师在语音教学中不可一味追求学生单音的准确性,而应注意语义、语调和语流的相结合;在英语教学的初期,教师不能进行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同时教学,以防学生混淆其中,而是选择性在传授一种语音知识的基础上,并保证学生掌握良好的情况下,使其适当地接触其他口音,为他们发展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附录的《技能教学参考表》指出,“听力教学”旨在模仿语音、语调,培养语感,获取和处理信息;“说的教学”旨在培养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阅读教学”旨在了解信息、丰富知识,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在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写作教学”旨在表述事实,交流信息等。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大纲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指导思想中,并不要求老师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到某一个确定的程度,而是尽量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不一味地追求学生对语言掌握的“精确性”,而是“准确性”。这样不但有利于更科学地指导教师进行合理的英语教学,也有利于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

2.教学流派纷呈,使得教学方法具有“模糊性”

英语教学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使得数十种教学流派纷纷呈现,其中主要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识法、交际教学法、合作语言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全身反应法、社团学习法、沉默法、暗示法、全语言教学法等。其中,最古老的“语法翻译法”始于中世纪。尽管历经千百年,新的教学法层出不穷,但不难发现,人们在推崇和使用新型教学法的同时,并没有将这些古老的教学法推出历史的舞台。此外,教学法之间没有永恒且明确的分界线,一些教学法体现着承前启后的关系,如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识法。一些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充当促进者,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一些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充当呈现者,为学生传输知识,但不排除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这样的分类看似将教学法分成两种相互对立的派别,但是没有一种课堂会永远呈现出单一的以老师为主导或以学生为主导的格局,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学习内容、教学目的,使主客体之间适当转换,汲取各种教学法之精华,交替使用。

二、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题材选择的模糊性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大重要源泉,它笼络了听、说、读、写等综合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往往拘泥于教材的内容,把时间全部用于教材、背诵知识点甚至全篇课文与词汇中,以为把教材、习题背得滚瓜烂熟便掌握了英语的真谛。但是,美国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曾介绍过语言能力是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具有的关于自己的语言的知识,是指对语音、语法、词汇及其篇章等语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而不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的简单综合。它要求把相关的事物、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因素)都考虑进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过程中,要在抓好这三大要素的基础上,广泛猎取学习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加强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加强英语的实际操练和运作,而非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做了试卷的奴隶。也不应该只强调单一的语言知识,而是“模糊”界限,使得各种能力相互贯通,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效果。

2.语言教学的模糊性

现代外语教学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精确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模糊性的应用,来倡导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同一题材、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不应该享受既定的千篇一律的答案,而应该有不同的见解。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选用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尽可能给出更多的答案。以翻译教学为例,同样一句话,100个学生可能会有100种不同的翻译方法,老师可以在提供参考答案的基础上,挑选优秀的翻译案例,让大家注意和学习语义的模糊性和译文的模糊性等原理,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贴近原文。又以教授英语作文为例,传统的英语教法是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教师鼓励学生多背范文,在考前为他们提供作文模板,例如“Firstly,secondly,furthermore,lastbutnotleast”,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所作的作文都只有同一种套式,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思维永远框在这种无形的枷锁之中。而模糊性的作文教学倡导学生各抒己见,在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同时,走出既定的条条框框,将英语作为一种表达工具,从而做到真正的运用自如。

3.使用模糊语言来创立优质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多种多样,不管形式千变万化,它的目的应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应尽量排除对评价对象造成身心伤害的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态度的肯定与否,直接来自于教师给予的适时评价。恰当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当、过于苛刻的评价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否定,不利于学生长期的自我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每一个勇于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当多用“excellent,good,notbad”等模糊词对学生的学习精神进行肯定。对于不尽人意的回答,不能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而是应当先扬后抑,对其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对需要改进的部分进行适当评价后,用例如“Youneedmorepractice,Ibelieveyoucandobetter”等缓和型模糊语进行鼓励。学生一般比较注重老师的评价,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就犹如圣旨,倘若老师对学生都失去信心,在其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火上浇油”,对于学生来说无非是一种摧残。此外,评价机制中另一重要部分就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等级评定。A、B、C、D或者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之间不应该有明确的分界,倘若90—100分之间为“A”或者“优秀”,那么获得89分的学生就属于“B”档或者“良好”了么?学生大多不希望被划上等级之分的烙印,而希望被老师一视同仁。以此看来,教师应当将评价机制模糊化,也就是说,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分数,但不把分数甚至学生明确地分成三六九等。

三、结语

模糊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委婉、含蓄、灵活等特性。将模糊语言的原理和思维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可以恰到好处地缓和教学上的一些矛盾,提高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通过模糊语言与外语教学的结合,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信心。英国语言学家厄尔曼曾说,语言词汇中的模糊性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障碍,在另一些情况下却是一种优点。英语教学正是要发挥这些优点,以避免唐突、突兀的教师话语给学生和课堂活动造成的不便和矛盾,将课堂微妙化、灵活化。

作者:林莹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