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函授教育中学前教育论文

师范院校函授教育中学前教育论文

一、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

1.师生关系出现明显的“虚化”现象。

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师生交流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容易出现师生关系表面化甚至虚化的情况,这种巨大的时空距离感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心理距离的疏远。师生关系的淡漠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和体验障碍,且不容易达成共识,课堂常常变成以知识为本位,师生彼此之间缺乏平等对话与相互理解。

2.面授教学时间短,师生沟通方式单一。

函授课堂中,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习者都是成年在职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的一线,积累了较多的教学及管理的困惑。在学历提升的函授教育中,他们会希望教学在教学中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的困难,或者期待在教师的授课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而现实函授教育中,因为一门课程面授往往只有2-3天的集中授课实践,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内容讲授后,基本上不会有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加之,教师在授课前往往不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学前教育的教学实际。不少课程的面授只是基于普通高等教育中同样课程的内容移植,偏离了函授教育学生的需求。

3.师生互动行为较少,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不高。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往是教学过程实质的基础,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平等和信任的,在教学交流中并不是用一种观点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对方,师生之间应该是共享的关系。但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较少,很多时候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很难收获感情方面的关系,比较生硬。

4.教师在函授教学中存在话语霸权行为。

函授教育的当前主要教学目标为学历教育,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内容加以教授,因此在教学模式函授教育往往会对讲授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以采用。教师在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时,“如何教”成为其首要考虑问题,对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忽视倾向。这种模式下的函授教学中,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体,无意识中便会呈现出教师“话语霸权主义”的倾向,使函授课堂教学情境沦为“独白式”,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很难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建议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背景下,函授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对函授教育的效能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师生关系现状,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其函授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1.对教师角色和师生责任进行重新定位。

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普遍停留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整个课堂都由教师来主导,教师也被人们看作师生关系构建中的主要责任人。但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来看,教师的传统教育角色已经落后于时代需求,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促学者、导学者、学者和学友。因此,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应对教师角色和师生责任进行重新定位。在新时期的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将自己的作用从主导逐渐转变为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转变师生责任观念,函授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并非教师一人的责任而应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当然教师仍然应该在师生关系构建中发挥主动作用,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将师生关系引向平等的方向。

2.对基于网络的多样化交流、沟通方式加以构建。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的融洽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函授教育与一般的教育方式并不相同,其分散性学习的特点导致其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相比容易出现表面化和功利化情况,为了改善这种师生关系,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应基于计算机网络,构建多样化的交流和沟通方式。网络环境下学前教育函授教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自觉性,在提高自我道德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敬业爱生,促进自身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其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的函授生也应树立努力学习的态度和勤学好问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与交流的主动性。在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借助多种方式进行,除电子邮件、个人网页、博客外,还可以对公共网络交流平台、网络聊天、网络搜索与浏览等方式加以借用。这些多样化的网络交流方式不仅具有即时或延时的交流优势,同时使得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师生共处时间和空间上的缺陷得以弥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挣脱了实时交往时身份、背景、环境等实体因素的制约,提高了师生交流的效率,对防止函授教育中师生关系虚化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重要作用。

3.在学习模式上将课内互动和课外交流有效结合起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才是中心学习者,教师则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但这种指导并非是主导,学习者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建构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可以在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协助及对学习资料的利用中,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促进个体发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应将“互动学习”作为基点,对开放的符合函授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加以建立,同时对师生之间课内外的互动与沟通进行强调。在函授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与自己展开交流;在函授课堂外师生则应做好课前和课后两方面的互动内容。课前互动主要以教师和学生课前的交流和准备情况为基础,教师可以提前将课堂上要进行讨论的主题布置给学生,并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促进任务的细化,以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了解加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提供条件和深厚基础。课后互动则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存在问题的交流和答疑,这种延伸课堂不仅与函授教育学习特点相符,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改善。

4.将教学模式从讲解式转变为对话式开放动态模式。

讲解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典型模式,教师通过机械式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讲解的内容加以记忆,这种方式实质就是变异的强制性灌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话语的独裁者,而学生只是一个接收者,师生之间没有对等的交流。对话式教学模式则是指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动态的,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课堂的参与者。对比两种模式,对话式开放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师生关系的构建,这种以爱和信任及平等为基础的师生交流,才是真正的教育过程,因此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应尽快将教学模式从讲解式转变为对话式开放动态模式。

三、结语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必须立足其现状,对新型师生关系进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函授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学军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