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科学导入效果的对策

增强小学科学导入效果的对策

一、有效导入的原则

(一)有效的导入应该直接联系主题

导入是为主要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应该简洁明了,突出主题。不妨用更直接联系生活的例子,如:提问:今天天气有点冷,手冰凉冰凉的,怎么办?谈话:大家的想法真不错,那我请一个同学体验一下水袋的感觉。一个热水袋灌入的是冰水,另一个热水袋灌入的是热水。提问拿到热水袋的学生:你有什么感觉?你手上的热是从哪里来的?提问拿到冰水袋的学生:你呢?手上的热到哪里去了?

(二)有效的导入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自制力,设计的导入要能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利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出示一根特殊的木棒。请两位同学各持一端,拔河。第二次换一头试试。

提问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情况?提问2:拔河的同学说说有什么感觉?谈话:揭晓一个秘密,这个木棒是处理过的,在一头涂上了蜡。拿到了涂蜡的那一头准输。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切题和有趣可以说是有效导入的必要条件。缺了其中任何一条也就失去了导入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理论,找到了一些能增强导入有效性的策略。

二、增强导入效果的策略

(一)导入贯穿始终,与结论相照应

如果导入环节中的问题情境能贯穿始终,等于用一根线索将学生的思维串起来,这样的教学就会严密有力。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各抒己见,自然地引出了实验设计并验证猜测的教学过程。课堂的学习效果很好,学生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仍能清晰地记得实验过程和结论。有些学生忘了结论,但一提醒秋千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想起来了。说明在贯穿始终的情况下,导入环节已经成了思维的线索。

(二)联系学生的已知,暴露学生的未知

如果设计的情境能调动他们学过的知识,又让他们感到还不够的时候,他们就会渴望学习。例如在简单电路之后再学习《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实物投影出示简单电路。提问:谁能帮老师点亮这个小灯泡?生:合上开关,连通电路。师:为什么合上开关,电灯就亮了?生:电流形成了回路。师:说得对,如果我剪断导线,灯还亮吗?为什么?生预测,教师剪断导线验证。师:现在谁能想办法再一次让灯泡亮起来。生上前将导线搭在一起,灯不亮。师:这次为什么行不通了呢?看来还得再深入研究一下。

这节课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学生从不会到会,又遇到新的不会,一波三折,让他们感觉电路既简单又复杂,忍不住去思考。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课堂管理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任务。如果有了良好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也就为后续的教学纪律打好了根基,减少了不必要的精力损耗,就提高了教学实效。

当课程内容比较难的时候更需要如此。就好像小孩吃药要有糖衣包裹一样,这个外壳既要有甜度(吸引人),又要紧紧地包裹着里面的有效成分(切题),让孩子能愉悦地接受,达到效果。

作者:刘英莹 单位: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