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1

一、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以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实现从传统管理向 管理的转变,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财水平,缩短与先进企业管理上的差距,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创造比竞争对手强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处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意。国内企业要做大做强形成竞争优势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随着市场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竞争,我国产品面临着新一轮竞争的挑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运用内部牵制、授权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回避等有效措施,强化制约和监督。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效益。要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二、 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方面需要加快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重塑动力机制。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选拔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人才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在竞争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核心产品,成为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是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增强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对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构建与新制度相适应的监管与评价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是企业资源积累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特有能力,是最重要的战略资产。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就是要整合企业内在的发展要素,以创新为动力,以求强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巩固、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让整合后的内在要素成为提高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注重发挥人的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人是构成市场经济的根本要素,也是经营活动的最终对象。同时,人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于企业的技术、资源、知识、组织、管理等企业的各子系统中,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力,使企业恒久保持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激发企业全体人员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工作的热情。总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只有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并举提升才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四、 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知识经济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如何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需要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入手

1. 坚持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就现阶段的我国企业而言,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突破点,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形成立足全社会,面向全球的开放式科技成果转换机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吸引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公关,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跨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2 走信息化之路。以方法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以信息化为动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最主要和最关键的有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系统可以成为获取企业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的工具。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以减少出错率的辅助方式,带动了传统生产制造业的运行。压缩了企业与市场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产品设计开发快、生产快、销售快、反馈快、决策快的能力。也提高企业的商业能力,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清楚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其次,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引进高新前沿产品,而引进中有消化吸收,不断改进,有所突破,增加自身技术含量,掌握社会发展趋势,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方法是提升企业效率。

3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只有当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顺应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企业特点时,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并与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经营管理相结合。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技术创新点,形成前瞻性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

4 从制度和资源着手,将企业的资金、人才与知识结合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成企业利润。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是制度。从现代管理来看,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的完善。现在的企业需要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创新战略、管理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赶上电子商务的经济浪潮。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迅速吸收和掌握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2

我相信在座各位不会有人不知道“寒号鸟”为何物?就是那种整天高唱着:“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得过且过的鸟吗?就是那种不能正确预见未来只图眼前安逸的鸟;就是那种自作聪明、短视的鸟;就是那种不肯付出努力改变现状而最终被冻死的鸟。说到这,也许您会想:别开玩笑,世上有谁愿做这样的鸟。不,我不是在开玩笑,而且很严肃,我是说您和我,我们每个人,如果未曾或者也不想在将来对线材厂做出贡献的话,没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话,我们都将成为地地道道的寒号鸟。您不信吗?

线材厂的经营形势让我们担心!就产、供、销而言,线材厂具有什么优势,具有什么劣势?大家心里一清二楚:没有经济实力、没有品牌优势、要是再没有人才优势,这样的线材厂不就成了流星企业!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做什么?的确在市场经济下我们丧失了自己的规模生产的优势——没有原料来源,领导都管不了我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瞧着?有人也可能会说,线材厂的问题也非三天两日,我多混一天是一天也是无关大局的,可不必在意……还有很多可能,这都是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可能想到的可能说过的,我们都认为这些看法是无可厚非的,理所当然的,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总会有什么组织会管的,能过一天算一天……好了,混到这一步了,您还能不承认自己就是一只“寒号鸟”吗?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我想到自己可能会成为一只寒号鸟时我被刺痛了,我决定让自己醒悟,让世界上少一只这样的鸟。网-

我还想把自己得到的启示讲给大家听,相信您也可以被感动。那是在《读者》中读到的一个故事:在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一个在海边散步的男人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不停地弯腰,捡起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并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男人忍不住走过去问:“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您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您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亲爱的朋友,您从这个小男孩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是的,我们个人的力量的确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改观整个线材厂,然而我们也有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努力学习相关技能知识,不断充电、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有了竞争实力,检修人员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轧钢人员可以保证高效轧钢、质检人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销售人员可以保证我们的产品畅销西南、……总之我们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可以自己找原料、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我们可以为我厂尽微薄之力。

如果您能接受我的观点的话,我相信我们的竞争实力将会大大增加,有一天我们会共同告别最后一只寒号鸟,那么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也便达到了,然后您就能告诉我:线材厂连着您和我,有很多事都是我们可以去做!谢谢大家!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指的就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这种经营理念是在长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经营的行为、理念、目的、形象、方针和观念的总称,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灵魂以及个性化的经营理念。和谐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企业向前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必须条件之一。

1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意义

自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企业文化,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更多的理论和企业界的人士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社会舆论的焦点也由此转到了对于研究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上来。

对于企业来说,和谐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就是指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以和谐的思想为主,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在业务上的和谐统一以及有机结合,让企业的目标与要求与员工们的需求密切统一的结合在一起,让企业往和谐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理论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在现实上对于企业的生产力的加强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和谐企业文化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企业文化的构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赋予了企业文化不断更新的内容和新的特点。第一点就是要具备和谐性:和谐是现在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现在所有企业管理所讲求的新的发展方向,是企业文化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指的就是企业自身内部的发展要和谐,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要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企业的发展,和谐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统一的发展。第二点就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不懈动力,企业如果没有了竞争力,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能够充分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才能在这个企业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而当今企业发展的竞争无非就是科技和人才这两个方面的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造离不开人才,只有把人才和科技这两个方面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把这两者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进行发展和培育,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第三点就是企业的发展要具备时代性的特点,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因为企业的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的内容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丰富,所以要想保持企业积极向上的活力就必须做到在发展上与时俱进,保持青春和活力。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该企业员工的整体理念与思想追求的整体体现。企业的思想文化是要通过不断渗透逐渐被每个员工所吸收而达成一种共识,这样这个企业才算真正的体现出企业文化的价值,企业的员工们也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企业的价值所在,使企业文化的价值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能够自觉的维护企业的利益,使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地增强,企业文化的形成来之不易,这就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这就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全局意识,树立全局观念,这是企业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重要保障。

3 企业建立和谐文化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二,它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三,企业良好的竞争力的形成有利于员工团队的团结和工作的积极向上。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整体的精神面貌的的体现,是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员工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工作的热情以及生产的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提高,从而增加企业的整体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所在。一个具有现代化思想的、明智的企业家一定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企业也是一样的,一个具有创造力、发展力和活力的企业也必定是拥有自己核心灵魂的企业文化的。

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经济实力是基础,政治思想是前提,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想尽快的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企业文化是产品的宣传、企业声誉的传播以及企业形象塑造的基础,企业的发展要想进一步的打开市场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就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创造力。

4 如何更好地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1 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要狠抓建设

第一,加强制度规范,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建立好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形成一种健全的企业文化管理格局,推动和健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在员工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要使员工们利益得到维护,义务也要依法履行,使工作和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员工要加大培训力度,从而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企业文化也要根据公司的发展进行变化的,就需要对于公司的文化加大研究的力度,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要以企业的经营理念为目的,在研究内容的同时制定出相应的企业规划,对于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各个企业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研讨,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第二,要建立企业和谐文化的思想意识,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先进的思想意识为指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企业文化的创立是以发展为基础的,要具备科学的发展意识,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员工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竞争力也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发展前提,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是企业较快发展的基础,在当今社会竞争意识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要积极地想办法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努力应对来自全世界的竞争。企业要想长足的进行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源泉,创新就需要科技的支持,科技来源于人的创造,归根结底又回到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上,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

第三,要把先进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要积极调节好下层员工与上层领导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内部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得以稳定的发展,还要处理好劳务之间的关系,保证好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员工们的待遇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利益。

4.2 和谐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就要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一个企业的领导核心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作为企业的领导要立足于企业的工作大局,从思想和行动上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领导的组织带头作用。作为企业的工会组织也要发挥其具有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的作用,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的员工在活动中体会到企业文化的教育作用,使其充分发挥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增强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发挥组织的带头作用。

5 结语

和谐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复杂长远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企业文化发展的积淀与渗透才能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是企业能够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蓬勃向上的动力,从而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华树龙,于任祥.浅议和谐文化建设[J].新长征,2012(12).

[2]常跃英.和谐企业文化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J].决策与信息,2012(7).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特别重视供电企业方面的改革,逐渐实施了厂网分开制度,实行竞价上网,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电力市场。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我国的供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一旦经营不善将会给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怎样适应这种全新的发展趋势,积极的面对市场化改革,如何采取科学措施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供电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1 我国供电企业的特点

供电企业不但具备和其他离散型制造业相似的信息流和物质流,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伴随着非常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涉及到了物质能量的转化和传送过程。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供电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尤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供电企业生产的电能商品从生产、销售到最后的使用都是一体化的。供电企业因为自身电能生产和消费的特点,从发电、送电、配电到最后的变电过程都是在动态环境下进行的,因此,电力产品并不拥有时效性,同时供电企业生产的电能也不具备追溯性。在电网中电能能源是无法确定是哪一个生产者制造,其来源不能追溯。这样一种特殊性的要求需要供电企业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和信息集成能力。其次,在供电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着复杂原材料和辅料的供求关系。虽然供电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一,但是电能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却是十分复杂的,在生产电能环节,发电厂不仅需要燃料、锅炉和汽机以及发电机等设备,还需要热工和通信技术应用其中,保证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因此,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都十分的复杂,所以供电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企业管理工作之外,还需要解决燃料、设备采购供给方面的问题。在企业内部还需要保证各个生产部门能够保持高效的合作,保证供电企业的各个系统正常运行。最后,供电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供电企业电能产品从生产到传输,再到供给和服务的可靠性和及时性,都具有十分强的经济意义,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国家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安全性。

2 供电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促使企业长期保持稳定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一种最基本的竞争能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效融合在一起的企业组织能力。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多种能力的集合体,其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硬实力,如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固定资产多少等,也包含了企业的软实力。如企业文化是否先进,经营理念是否适合是企业发展等,作为企业所独有的而其他相同或者类似企业不具备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供电企业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基础,更是其他市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所以供电企业要想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组织效率低下

现阶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之下,我国供电企业职能部门设置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都存在着职能部门设置不统一、组织机构冗杂、责任相互交叉、机构人员冗杂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及时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平台,保证供电企业的决策、管理和制定都能够保证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优化供电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显著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 制度建设不完善

我国的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国家保护和垄断地位,企业内部的激励工作机制建设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弊端。企业内部不会按照成绩或者业绩做出相应的激励倾斜,平均主义倾向十分严重,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企业员工对供电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很大的疑问,多数员工都认为企业激励机制一般,基于这种情况,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对当前供电企业来说十分紧迫。

4 增强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1 重视供电企业文化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供电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创新以及体制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以全新的价值观和全新的事业来谋划和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保证供电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机构和创造型的组织结构,从而为培育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当前市场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中,供电企业过去所取得的经验在新时期已经变得陈旧不堪,从客观角度出发,需要企业对自身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大胆进行创新。供电企业应该紧跟时展步伐,积极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文化建设方式,提高企业各个机构整体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强调终身学习,全面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文化建设模式,不断对企业经营发展理念进行更新,从文化角度不断促使企业进步,形成持久性的竞争力。

4.2 强化供电企业制度创新

随着电力市场不断深化改革,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发展环境变得十分复杂,过去传统的供电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求。创新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这是当前供电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创新力度,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通过建立合适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做好供电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在现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种激励方法和手段,将奖金机理和精神机理结合起来,正面奠定激励和典型通报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保证激励机制和原来机制制度配套运行,灵活地掌握好激励机制的刚性要求和柔性的需要,保证供电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其次,做好用人制度改革工作。人才资源是供电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做好供电企业用人制度改革对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十分重要。在供电企业中要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使用理念,建立由于市场发展的相关协调的人才招聘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考察和晋升机制,同时,在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方面,不要一味重视学历教育,更要重视人才的工作能力,坚决杜绝完全依据人员的学习选拔人才,切实调动起技能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全新的生命力。最后,做好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工作。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统一,结构冗杂,部门职责交叉,显著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效率。急需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建立一个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缩短部门之间的链条,保证我国供电企业向着现代化企业迈进。

4.3 保证供电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

从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战略角度分析,企业要实现经营效率提升,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然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需要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改变过去落后的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向着节约能源方向转变,从而保证企业在履行社会职责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显著提升。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以实现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次,社会责任的履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供电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的承担能力分阶段进行,不能简单地将某一个指标作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坏。为社会大众和各个生产领域提供更加便捷、节能环保、清洁的能源,这也是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最后,要理性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不应该盲目。供电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社会事业的参与程度,企业要积极宣传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理念,积极参与到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中,有利于供电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 大型零售企业 核心竞争力 对策

一、加入WTO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国内零售业对外逐步开放,国际零售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我国零售企业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经营业态、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大型零售企业将在零售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大型零售企业在与外资零售企业同台竞技的过程中,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加入WTO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面临的机遇

我国加入WTO,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技术,外资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诸多优势让中国商家耳目一新,使国内零售业有了面对面、近距离学习的机会。例如上海联华的“顾客第一,惟一的第一”的经营理念就与沃尔玛的“顾客至上”经营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是我国零售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的一种进步,彻底摆脱了在我国零售企业发展早期商家以自己为中心的落后观念。

外资零售企业的大批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法则,国内零售企业要么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要么在竞争中消失灭亡。这种生死存亡的压力必将促进本土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加强人才培训,甚至于实行强强联合等各种手段来强大自己。因此,市场竞争并不可怕,有竞争才会有发展。

另外,较之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熟悉我国的零售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和偏好,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等,在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而外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推行本土化战略,而本土化推进需要时间,这就给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时间。

可以预见,在与外资企业竞争过程中,一些观念新颖、机制灵活、发展迅速、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内零售企业必将脱颖而出,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例如上海联华等国内著名零售企业,正在稳步发展自己,已经显示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为国际性的著名大企业。

2.加入WTO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面临的挑战

“入世”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根据“入世”时的承诺,外商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限制正在逐步取消,国内零售企业必将面临来自跨国零售巨头的全方位挑战。

(1)经营规模上的挑战。进入我国零售领域的外资企业绝大多数是大型跨国零售商,经营规模相当庞大,例如连续数年在《财富》500强名列前茅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反观中国零售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比如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上海联华,2001年的销售额与沃尔玛相差竟达100多倍。此外,市场竞争主体仍以大量规模相近的中小零售商为主,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国内零售商业企业与跨国零售商在经营规模上相差十分悬殊,例如,沃尔玛2003年销售额为2465亿美元,而当年中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总额仅为1314.5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国内零售企业和跨国巨头之间的巨大差距。

(2)价格优势上的挑战。国内零售企业采购常常需要经过三四道中间环节,采购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由于物流配送能力较差,商品交到顾客手中时成本已经非常高了,高成本使国内零售企业很难在价格上和国际零售商相抗衡。而外资零售企业在这方面就占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沃尔玛,集中大量采购,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凭借其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都可以达到最优。

(3)经营理念上的挑战。对零售企业来说,消费者本位理念的确立是其向前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沃尔玛即深谙此理,“顾客至上”、“顾客永远是正确的”、“超越顾客期望”的理念使其赢得了全世界的顾客。而对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消费者本位理念还仅仅是一种宣传口号,落到实处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对于顾客来讲,当然更希望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接受同等或更优质的服务,因此经营理念上的差距必将使国内零售企业失掉大量顾客。

(4)信息技术上的挑战。零售企业的经营业绩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外零售商业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纷纷斥巨资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网络。沃尔玛集团通过使用电子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技术方面始终遥遥领先,其他零售企业望尘莫及;而中国的零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不够,即使有投入也存在资金缺乏和更新不及时等现象,严重滞后于激烈竞争的需要,很多企业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管理等还依赖于手工,时效性、科学性较差,经营中科技含量低。

(5)人才优势上的挑战。人才是当今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企业,由于其资金实力雄厚,自身又具有很好的品牌优势,且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重视对人才的投资,不惜重金招募和培训人才,必将会吸引到大批优秀人才为之效力;而国内零售商业企业对人才重视不足,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各类管理、技术人才相当缺乏。入世后,外资零售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高额的薪金必将对国内零售企业的人才储量造成威胁。

加入WTO对于我国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型零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应对来自外资零售企业的挑战,必须培育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核心竞争力在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应对挑战中的作用

1.核心竞争力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之源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企业不同,形成的途径不同,是特定的组织以特定的方式使用特定的技术逐步积累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会轻易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和掌握。它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为企业降低成本,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组织凭借它能够在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全具备这种特性,构成了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正是这一基础,决定了零售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与地位。大型零售企业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有和外资零售企业相抗衡的可能。

2.核心竞争力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成长的助推器

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零售企业在不同区域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零售企业迅速成长,其意义远远超过零售企业在某一区域市场上的胜败,对当今大型零售企业与“狼”共舞中发展自己意义深远。一旦零售商业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就意味着相关的市场领域和新的市场开发上获得持续稳定的竞争实力,而对于竞争对手就意味着长期的壁垒阻碍。因为它可以将核心竞争力运用到不同区域的市场上,构成新的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区域内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

3.核心竞争力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独特的战略性资源

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和能力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融合,一旦形成,核心竞争力便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独特性,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成为企业独特的战略性资源。它不仅包含了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操作技巧等技术特性,还包括了企业管理和文化特征,而且具有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独特的战略性资源,在应对外资零售企业挑战时,自然会发挥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加入WTO前后,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国外著名大型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与此同时,国内一些连锁专业店,如苏宁、国美等也正在发展壮大。面对众多的竞争者,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处境艰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1.差异化经营,增强顾客吸引力

外资零售企业实力雄厚,国内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短期内应尽力避免与其正面冲突,采取差异化战略,侧面迎敌,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创造自己的独特优势。大型零售企业可采用的差异化战略包括以下三种:

(1)商品差异化。随着竞争愈演愈烈,零售企业之间的争夺战已经从价格战发展到商品战。然而,目前零售企业经营商品雷同情况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能在所经营商品的品牌、质量、档次、新颖程度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形成鲜明的差别,对于吸引和留住顾客至关重要。商品差异化策略可以避免与同行在同类商品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可以形成新颖的差异化商品结构,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2)服务对象差异化。因零售业所能辐射的商圈较小,企业要找准定位方能胜出,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细分来找准自己的市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策略。在进行市场细分时,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居住区域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在这些方面较外资企业要熟悉得多,因此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可充分发挥。

(3)服务手段差异化。优质的产品需要辅以优质的服务,没有优质的服务单靠产品是难以留住顾客的。因此,零售企业要留住顾客就应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以差别于竞争对手的更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顾客。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购物心理等找准切入点,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手段来赢得市场。

2.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无论企业是否要在同业竞争中采取低价格战略,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都必须增强其成本控制能力。国内大型零售企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强成本控制能力:

(1)控制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应采取措施,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统,努力控制物流成本。例如,集中采购模式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自动化配送中心可以降低存货成本,高效的运输车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等。

(2)降低经营成本。控制成本工作除了要在物流方面下功夫,还应注重降低经营成本,包括管理部门的办公费用、营销部门的广告费用等,要从细节抓起,一点一滴节约费用,降低成本。应鼓励员工为削减成本努力,奖励员工的节约成本行为。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管理

现代零售企业已置身于信息化时代,企业如果不能具备现代化的信息体系,就不具备与外界接触、联系的竞争力,也很难在硝烟弥漫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信息技术能力应是国内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重点培养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堪称世界零售业第一的沃尔玛可提供有益的启示。沃尔玛一向以节俭著称,质朴无华,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投资上却很舍得花钱。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它发射了第一颗公司卫星,开创性地采取了商品条形码技术,同时也是EDI技术的全美国最大用户。沃尔玛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其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带动了全球零售业的发展与变革,而自己则牢牢掌握着发展的主动权,始终处于业内领先地位。从沃尔玛的发展轨迹可知,国内大型零售企业要想在“入世”后群雄并起硝烟弥漫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用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组织凝聚力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离不开员工,员工是直接和顾客接触的群体,员工素质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人才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入世”后竞争的战略重点。随着跨国企业本土化趋势的加强,外资企业和本土零售企业之间必将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从短期来看,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在这场争夺战中不占优势,优秀人才的流失在所难免。因此,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彻底改变“只使用,不培训”、“只管理,不开发”的短视行为。要大胆聘用和引进精通零售业务、市场营销、顾客服务和国际商业竞争规则的专业人才队伍,引进熟悉本行业、本企业特点,能够驾驭现代零售企业的管理人才队伍;不仅要用人,而且要育人,不仅要给予人才有相应的物质待遇,而且要注意创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定期传递新知识、新技术和WTO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劳动技能,以长期保持企业的人才优势,进而形成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5.营造独特企业文化,增强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约束力,有利于零售企业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使广大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工作规范和企业章程,努力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沃尔玛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得益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顾客第一”的口号是其成功的精髓,而员工被称为“合伙人”、“同仁”,并采取措施将这种合伙关系落到实处,也是沃尔玛的一大特色。正因如此,沃尔玛在美国管理界被公认为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市政工程;成本管理;控制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越来越低,如何增收节支、挖潜增效以便获得最佳利润,是当今市政行业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市政施工企业要想生存或谋求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切实加强成本管理是市政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也是获取最大利润的关键。成本管理的最终结果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那么,市政工程成本管理都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又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展开管理工作呢?

首先,市政工程成本管理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的管理:项目管理费用的管理;工程成本的管理;

项目管理费用的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项目,对于项目管理费用的管理,要本着既实事求是又厉行节约的原则,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费用计划切实可行,并提出降低费用开支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对于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用等重点费用要核定标准,总额控制。

要以施工图、承包合同为依据,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及时申报。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其次,工程成本的管理主要以项目部所承接的工程为对象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间接费、施工技术装备费、预备费用等项目。

工程成本控制关键抓好两点:一是材料费用,二是机械使用费。

第一,对于材料费,不单单要控制金额,还要控制数量、价格和材料的质量,防止超额损耗和浪费使用;对于机械使用费的控制,要充分发挥自有施工机械、车辆的作用,在安排工程任务时考虑这一因素,防止靠外包队伍完成任务而自有机械闲置。可采用对协作队伍出租等方式提高利用率,防止机械车辆因固定费用高而利用率低发生亏损。

第二,抓好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工、料、机费用是关键所在。

工程成本中,工、机、料是关键,这三项直接费的确定,要有关部门派专人进行充分的调查,以最优惠的价格取得供应商。同时还应建立服务商和供应商,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1.人工费控制:要按照预先编制好的成本分解表中的人工费预算进行控制,全年完成产值的人工费总额应大于或等于员工的工资总额,否则人工费将发生亏损。人工费控制要遵循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数量的原则,改善劳动组织,注意劳动组合和人机配套,减少窝工浪费,充分利用有限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工时浪费,减少工作中的非生产时间等方面的工作。

2.材料费的控制:合理确定材料数量,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左右,因此材料费的控制至关重要,材料费的节余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节余,而且材料费的节约具有较大的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对钢材、水泥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队自行承担,从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损失。

同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价格同样是影响材料成本的关键,要组织工程、物资供应、财务等部门到材料供应地进行充分的调查,货比三家,争取找到供货或提供服务的源头,以最优惠的价格取得供应商,但并不是材料价格越低越好,还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市政工程质量关,千万不能盲目的追求低价低成本而不顾工程质量。

另外还要规范施工现场材料领用的基础工作,项目材料员必须通过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管理现场材料,办理领退手续,对库存物资财产要定期盘点,保证财物相符,对现场材料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工完场清,余料退库。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不好、听任浪费必然造成材料费亏损,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对材料费进行有效控制。

3.机械费的控制:合理使用机械,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能,在科学制定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机械设备需求及进出场计划,根据工期、分项工程开工的具体要求陆续进场,避免机械闲置,在数量上按照满足要求、留有余地的原则配备,在同类机械选型上,在满足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以小代大,以国产代进口,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要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严格控制油料消耗,严格控制机械修理费用,严格控制机械租赁费。

在技术、质量和安全方面,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减少浪费,节约开支;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近可能的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深度;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减少和杜绝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再次,成本控制之后的分析与考核:进行事后分析,是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将成本控制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为后面的成本控制工作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才能使成本控制工作不断完善,最终达成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成本费用分析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施工管理强弱、技术管理高低、材料费用节超、人工费用节超、机械费用节超、其他直接费支出情况、管理费用增减等等,所有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的资料基础上,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仅要找到存在的问题,还要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措施,深挖潜力,改进成本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项目结束后,应该落实项目责任,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应遵需的主要原则有:

1.项目工程总收入应以甲方签认的工程价款结算单作为依据,没有得到甲方确认的有效凭证,不应计为收入入帐,在建工程全部列入实际成本,不得留有余额。核对与甲方往来,预收与应收账款必须与甲方一致,防止在预收、应收工程账款、在建工程等项目中隐藏问题;

2.各种材料要求做到工完料清,没有库存。对没有用完的材料,由项目部作价处理,损益列入项目成本,无法处理的也由项目成本承担,不能以账面数额移交,防止滥购价高、质次的材料或多购材料以便转嫁于下一个项目负担;

3.分包工程,按合同逐一清算,弄清各合同完成总价、已付款、欠付款,对于超合同付款必须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欠付款要制定还款计划,原则上由项目经理负责清还;

4.清理各种往来款项,分清性质进行处理,内部单位和人员借款,必须清理完毕,外部单位往来,能清算的清算,实在不能清算的,落实责任人清算,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成本管理责任部室、相关部室、责任人员、相关人员及施工作业队进行考核,项目竣工后,工程结算收入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项目部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报请相关处、部审核,根据处、部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认真落实,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