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运用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运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一线老师要立足新课标,树立生本理念,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渗透进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向高阶发展。

一、在导入环节设计生活化

情境问题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好的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凝聚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立足生本理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即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以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生活化情境,运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两个花园,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然后让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哪一个花园更大,这时学生想到计算花园面积才能得出结果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度和宽度两者相乘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来,借此,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自然由生活过渡到了数学知识的计算。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

教学情境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强,但认知能力弱,偏重于形象化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抓住学生这个特点,精心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并落实生本理念,让数学与生活对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除数”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课前准备 12 个苹果作为教具,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其平均分配,并提出分配方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得非常热烈,拿出了多种分配方案,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了关于 12 这个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的计算规则。

三、课后巩固练习需要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献身精神法,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开发,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低。而运用生本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时,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度高。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学习效率比较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尤其在学习新知之后。在课后巩固环节,更加重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以生活化为特色,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标指出,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要让课程向生活展开延伸,锻炼小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基于这种要求,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完成之后,教师要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设计生活化的家庭作业,以实现学生对课堂所学新知的巩固。如到了国庆节,小区要悬挂彩灯以示欢庆,而小区的门宽度为 5 米,高度为 2.5 米,问需要彩灯的长度是多少?面对这个实际问题,小学生想到的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可是在计算时要减去底下的一条边的长度,这样的计算才与生活实际相符。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要立足新课改前沿,以生本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渗透运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生活中的例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杨闵萍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