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分析(10篇)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摘要】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对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在本文中就近几年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小组活动;课堂有效提问;读题能力;审题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对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在本文中就近几年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高效开展小组活动,摒弃伪讨论

在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旨思想下,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教学活动中较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做过如下尝试:

1.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按照综合成绩和个人学科优势优化分组,让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能有所发挥,同时特别注意建立帮扶对子。

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小组学习中尝试安排不同任务和职责。例如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轮流做讨论主持者、统计员和纪律维护员等,有效保证讨论正常进行。

3.教学环节合理整合。小组合作不同于以前的独立学习方式,它更重视的是合作以及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也随之进行调整。首先是多设计问题,将以往灌输式的知识点改成有效提问,大胆放手给学生们讨论分析,第二是预设的问题要有价值,让学生讨论后有所得,避免随意盲目,第三是注意设置问题要有梯度,难易程度要合理分化,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二、注重课堂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是经过推敲,有目的,有效果的。但是我们课上的提问往往存在瑕疵:

1.有时为了让学生回答我们想要的答案,让教学顺利进行,有些课堂问题就是在问学生“对不对”、“行不行”,学生也就是简单的回答“对”、“不对”等,看似有问有答,实质是流于形式。

2问题过小,提问过多,并且问题提出后,我们往往又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书,梳理。最后基本上就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

3.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指向不明确。例如提问的问题太容易或者太难,或者含糊不清。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决,不清楚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胡乱猜测,最终导致答非所问,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4.课堂提问的对象过于局限。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上问题很多,但是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就那几个!这些学生其实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水平,因而无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实现预期目的。课堂提问要想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注意和克服上述问题,进行有效提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实施以下提问方法:

1.把“对不对”“是不是”这种单一的是非问答改成情景引导,做好知识铺垫,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上的巴斯德实验。如果直接生硬的问“烧瓶的瓶口设计成弯的好不好呢?”学生肯定答“好!”这样的问题和回答是显而易见的,实在没有问的必要。不如直接让学生观看实验,然后对比“直管瓶口”和“弯管瓶口”,然后问:“两个瓶口的设计哪个更合理?为什么?”学生因为对实验已经有了充分认知,所以自己推断,再进行知识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2.关于问题过小,提问过多。我主张没必要问的不问,太显而易见的问题也不问,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小组讨论,同位商量,自己整理……用各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放手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3.课堂提问设置梯度,兼顾所有学生,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点的前提是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知道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提问的问题要做到精准,明确,让学生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如何突破,这样的问题才有意义。

4.有关课堂提问的对象过于局限,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弥补这一问题。例如我们济南市历下区各学校现在都安装了智慧教室系统。其中的选人答题,抢答模式和全员做题等方式都可以帮助教师随机或快速的让所有学生做出应答并实现实时反馈,这就有效的解决了提问对象过于局限这一问题。

三、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审题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学知识点一次次与学生一起夯实巩固,感觉学生掌握得已经很扎实,可是一旦做题,学生依然出错。每每如此,学生苦恼,老师着急。在课堂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有待提高。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把握题意,明确问题要点呢?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关键词。在平时学习新概念时,让学生在概念中划出自己认为最为关键的词语,通过学生所划词汇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及时找出学生的读题误区。做习题时,遇到选择题让学生必须划出题目中诸如“以下选项正确的是”“以下几项中不属于鸟类特点的是”这样明确表达题意的是非关键词,训练学生注意审题的意识。

2.归纳总结。经常做题我们会发现,题目中常常会有很多“潜规则”。例如,生物填空题中,常有识图题,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结构的序号和名称。一般我们规定序号填在【】中,上只填写结构名称。很多学生会想当然的把两者写错位置,这样是无法得分的。所以,每每遇到这种题目,在平时进行练习和做试卷分析时,我都会着重强调,让学生形成习惯,不会因此无谓失分。诸如此类,很多答题技巧我都会做好总结,然后在做题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强化。在近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知“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教学相长”是教学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石。在工作中走过的弯路,收获的经验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也让我更加明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在教学中享受与学生一起进步的快乐!

作者:杨馥宁 单位:山东省济南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赵彦修.《生物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10,46-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生物学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2-13.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

初中生物教师要发挥网络的优点,结合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的才能,结合多媒体设备和传统教具,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实验研究,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加强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有着学生生物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等。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初中生物教师要重视按照实验、观察为主线,强调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要提升听课的效率,带领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生物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生物教学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发挥网络的优点,结合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的才能

学生自学的能力就是在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的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掌握知识的才能。初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善于通过教材以外的途径获得生物知识,学生自学能力很差。网络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都装了宽带网络,并开始在网络中获得各种信息,这样就为学生获得课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生物的网站,学习专业的和非专业的网站的生物资源,了解一些科普的知识网站的生物学的知识,例如如生物教与学、中学生物园地。此外,教师也可以教会学生搜索来学习生物学知识等。教师要带领学生运用好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自学的能力,也可以要求学生选择生物学的知识,在课堂的前面,进行几分钟的演讲,带领学生交流和分享生物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的章节之前,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或者上图书馆学习章节知识,并进行交流和汇总。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的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本的章节的知识的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课外知识,自己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多媒体设备和传统教具,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要带领学生从观察出发,获得知识。一个学生如果有着很强的观察才能,他就比别的学生更能获得知识,因为他能力强,从观察对象上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和音像资料愉悦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学习更专注,获得感性的认识。例如在讲解植物学的时候,可以收集各种植物图片以多媒体形式播放,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根、茎、叶等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植物的结构有了解,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清楚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加强实验研究,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很需要教师加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操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师要科学结合实验教材,运用好的实验的条件,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全面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重视解决问题,积淀学生的生物素养,积累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四、加强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经常被教师忽略。其实,这两种能力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竞争的品质。在生物课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参与组织、合作的氛围和环境。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不一样的课外活动的方案和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活动小组来开展活动。教师可以安排每个组4-5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各自承担一个任务,相互合作,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教师要重视协调学生的特点,实现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大力合作,保证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学习小组的方式完成学习的任务。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又保证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又有一定的组织性,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讨论中锻炼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初中生物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综合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的综合性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生物的知识形象生动地教会学生,更要教会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紧密把握初中生物教学的脉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能力的发展不懈努力。

作者:纪华丽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化学元素

【内容摘要】

生物、化学隶属自然学科,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鉴于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学习生物,初三学习化学的实际情况,本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尝试着将必备的化学知识技能等有效融合到生物教学中,创建新的学习体制和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化学元素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对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物和化学隶属自然科学,又都以实验为基础,不论是知识,学习能力还是科学素养的养成,彼此交叉渗透,相辅相成。初中阶段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既能加强本学科学习,也能有意识地进行综合渗透教学,把其它学科知识内容融入到该学科教学中,突破学科的封闭性,进行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科之间的迁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人就生物教学中如何融入化学元素进行了以下实践与思考:

一、生物学科中隐藏的化学元素

本人粗略统计了苏教版生物学中涉及到化学知识:

1.滴管、量筒、酒精灯等实验器材的认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溶液的配置。

2.多种物质的鉴定:淀粉、氧气、二氧化碳。

3.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物质的作用。

4.化学概念或原理:如浓度,溶液,扩散原理。

5.关注环境: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危害等。

6.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发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得出结论,总结交流,探究过程也强调设置对照实验。除了上述的知识性的交叉互补,常用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是一脉相承的,从初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素养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生物教学中妙用化学元素

1.用化学实验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白

七年级生物上册有这样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书本介绍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检测是否有氧气产生。可是学生根本不知道物体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一化学知识,怎么能通过现象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呢?于是,我在设计新课时添加了一组化学实验,在当着学生的面用化学药品制造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装在集气瓶中,贴好标签。为使对比度更明显,再加一个收集了空气的集气瓶。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让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细木条在收集氧气的集气瓶中重新燃烧起来,在收集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在收集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熄灭了。在此基础上再来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了实验结论。

2.借助化学实验揭秘发酵原理

八年级生物《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节中发酵的原理是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其中发生的变化?如果把发酵后产生的物质一一鉴定出来岂不妙哉?二氧化碳的鉴定学生已经知晓,难就难怎么鉴定葡萄糖和酒精呢?在咨询化学老师,查阅相关资料后找到了鉴定葡萄糖和酒精的方法。首先将甜酒过滤,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看着试管里蓝色的沉淀在酒精灯的加热下变成了砖红色,学生激动地叫了起来“变了,变了”,证实产生了葡萄糖。接下来鉴定酒精的存在,浓度为2%的重铬酸钾溶液与70%的浓硫酸等比例混合是鉴定酒精的最好方法。将酒酿溶液过滤,然后滴加到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了灰绿色,证实已有酒精产生。这些添加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见识了化学的神奇,这比原来照本宣科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酿酒的原理,牢牢记住了酿酒的产物。

3.以“化学标准”提高学生实验素养

生物、化学是两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会使用到一些共同的实验器具。生物学中对滴管、试管、烧杯等常用器具的介绍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具体指导和操作要求。老师一般也不会详细地讲解并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如滴管横放,嘴吹酒精灯等。但是化学中对这些常用器的使用具都有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如果从初一生物开始就对学生正确使用常用器具进行规范而严格的培训,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对初中理科的整体学习都起到促进作用。

三、生化融合,减负增效

生物、化学两门学科都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尽管它们是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科学,但自然界本身是和谐统一的,两门学科对自然现象的研究遵循相同的认识规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再设计实验,进行深入研究,检验和修正假说,从而归纳、总结,上升为正确的理论。充分认识到两门学科在认识规律上的结合点和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学好理科知识,处理好理科综合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我大胆地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原有的生物教学基础上增加、拓展相关的化学实验,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钱琳琳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情感驱动研究

摘要:

教师要关注个人的职业情感、师生情感及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亲师信道”,教学要更多地从学生的情感领域出发,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从而强化初中生物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习情感;师生情感;职业情感

“情感是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情感驱动,简言之就是教学从学生的情感领域出发,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需要的心理,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情感,以及教师的职业情感。

1.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强化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常常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综合反映。比如:学生会对需要参加中考的科目有更强的学习动机,而非中考科目则反之;学生会对喜欢的老师的课有更强的学习动机,而不喜欢老师的课则反之;学生会对自己想知道的知识有更强的学习动机,而其他知识则反之。在这种学习情感的驱动下,学生在学习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强化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内因,如何让学生成为乐生物者,是每个生物老师在生物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情感是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关键

“亲其师,信其道”,亲师信道是学生的一种共性心理,只有亲师,信道才会成为可能。教师受人尊敬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知识的力量”,另一个是“人格的力量”。其实,学生“亲师”就是这两种力量使然,这两种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正是发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建立师生情感的。要建立浓厚的师生情感,在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2.1注意教学姿态

教学姿态就是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言、手势和身姿的综合表现。教师在课堂上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上课铃响完,同学们还没有安静下来,这时,如果老师选择绷脸呵斥,然后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学生就会安静下来,但这节课很可能气氛沉闷、乏味,无法沟通。有的老师选取的是以下措施:“生物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难道教室里的都是非生物?”“对铃声刺激没做出反应的同学是不是反射弧出现了问题呢?”在维持班级纪律、进行教学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时,通过诙谐的语句,同时又带有生物学知识,严而规范的教学管理中自然流露出平等、尊重、爱生之心,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

2.2注重教学设计

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自然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教学。教学内容如何能够高效地被学生内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流程应该是一个思路清晰、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能不断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够带着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和情感提升的需要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兴趣培养和活动实效,让学生在有兴趣的课堂上获得最大收获。例如: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你演我猜”活动环节,让一位学生表演生物的特征,另一位学生猜生物的名称,然后归纳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总结出生命现象。这节是学生进入初中生物的第一节课,第一次接触到生物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呈现给学生欢乐、开放、合作的生物课堂,有助于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以及这位老师的生物课。

2.3完善教学评价

根据阿诺德的评估———兴奋理论可知,假如一个人对刺激做出肯定的评价,就产生积极情绪,就会接近它;如果做出否定的评价,就产生消极情绪,就会躲避它。有人说:“称职的教师总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这句话可能有点偏激,但至少告诉我们一点:教师应该从“多元评价”中找出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鼓励中不断完善自我,而不是在指责中变得不自信。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教子方法或许能给教学以更多启示。对于尚待充满水的杯子,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部分是满的”,而不是“一部分是空的”。

3.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构建良好师生情感的前提

教师的职业情感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也决定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努力程度。爱岗才能敬业,教师爱岗就是爱学生爱教学。因此,教师高尚的职业情感表现在对教学、对学生的高度关注。唯有如此,才能潜心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从而使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成为可能。初中生物学教师应该全力以赴。“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是对这一职业情感的最好诠释,乐业、敬业是这种职业情感的完美体现。怀有浓厚的职业情感,才有可能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贡献绵薄之力。教师的职业情感的强弱决定能否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师生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而学生的学习情感则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若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那么将是一种最理想、最有价值的教育。

作者:张蕾 单位:常州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林崇德,侯山潜.中学生心理与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3]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发散思维培养

摘要: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物;发散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多方位、多层次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主要特征包括精细性、流畅性、独创性以及变通性。其中,流畅性是指思维十分灵敏迅速;变通性是指思维可以随机应变,并且触类旁通;精细性是指精细分析事物的原理或者整个过程;独创性是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至关重要。

一、连环设疑,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传授生物学知识以及应用生物基本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的问题以及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吃馒头,要求学生细嚼慢咽,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如“食物里面什么营养物质会被消化?在什么地方被消化?最终流向哪?”“食物的消化应具备哪些条件?消化发生在什么地方?”通过环环紧扣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接受长时间训练之后,就会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质疑问难,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哲学家陈献章曾指出:“前辈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质疑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的热情,引导学生思考、领悟、疑问以及学习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循环往复,最终养成发散思维。此外,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学生和教师的表现发表个人意见。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决定》一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想知道两性人是什么样的人、两性人的体内染色体与常人是否存在差异、增加或者减少性染色体会出现什么后果等方面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赞赏并且肯定学生的疑问,同时简单介绍有关两性人的知识。问题的答案不是这个环节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些问题,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获得独到的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构建新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应倡导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人格、知识以及能力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让学生转变成终身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求生物知识,充分发挥创造力,学生不再是教师的听众,更不是课堂教学的配角,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将提升学生发散思维作为根本,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个人空间,并且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以及个性,秉持着友善、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及关怀,让所有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都可以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和学的过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教育环境。如在《测算和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实验教学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亲身融入实验过程,并且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居民住宅小区里面的尘埃是否少于煤楼?”“楼层越高是否尘埃越少?”“室内尘埃是否少于室外?”“雨后空气里面的尘埃是否少于雨后?”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等到学生测出结果后,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结果的兴趣,然后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获得结论。当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时,学生就能畅所欲言,自由抒发自己的意见,同时敢于纠正其他学生的想法,经过探讨之后获得最佳方法,实现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四、合理设计练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不能完全依照常规,而是要寻求变异,从多个角度以及不同方向分析相关材料信息,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深入分析并且解决问题。部分练习题的训练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能够通过串联知识,实现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习题设计的方法有:首先,一题多变。使习题里面的情节、条件以及问题发生叙述形式、扩缩、比较以及顺逆的改变。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情况下,从不同角度了解问题;其次,一题多议。教师可创造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以及经验,并且组织学生议论,产生思维撞击。如对于“为什么子女会和自己的父母比较相似”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如基因怎样控制性状、什么是基因、人体基因和DNA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

五、结语

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时,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进行探究型教学,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孙佳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洋溪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慧.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成功(教育版),2010,(12).

[2]库里曼•考开.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6).

[3]唐述亮.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2011,(38).

[4]凌丽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浅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要求学生在掌握好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的同时,也要学好其他课程。学习初中生物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然,深入自然。因此,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发挥合力,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本文具体论述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便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教学

当前大部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老师不断创新生物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

1合理分组选题,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情况、能力高低,再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以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其次,综合分析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制定明确的小组学习目标,将各个小组成员的责任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选择初中生物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生物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可尽量选择如“植物根的生长”、“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内容,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生物课堂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老师再鼓励学生对课题内容提出质疑,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课题问题,有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水平。

2合作学习中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身到初中生物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水平。例如,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对生物实验进行讲解和示范,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比赛。各个小组的成员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小组争取到荣誉,都非常努力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当生物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统一进行评比,对于完成得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完成得不好的小组进行鼓励。通过采用比赛合作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比赛过程中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深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预留充足的合作讨论时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时,老师应该尽量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选择合理的时间进行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作用,而且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水平例如,在进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观察的鸟的生活,然后通过教学视频向学生直观的展示鸟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为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鸟类生殖与发育的特性,便需要老师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合作讨论时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方面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水平。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教学之后,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积极评价,所以便需要老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等,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自身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高。例如,在进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后,教师可为小组布置如下任务,即制定一套完整的校园绿化设计方案,要求包括方案的设计图与效果图、以及图片配套的文字说明。然后,每一位学生负责整个任务中的某一项工作,当设计方案完成之后,老师再对各个小组的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小组方案的合理性,更要评价小组成员在此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更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有效提升整个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学生的生物水平。

作者:王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力.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2):101-101.

[2]高亮,李咏兰.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4):349-350.

第七篇:初中生物教学微课程应用

摘要:

目前,在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之一。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时,能够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实际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微课与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一同探讨。

关键词:

微课;微课程;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效果

初中生物知识虽然较为简单,但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仍然较为抽象,且具有相对较大的难度。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重视。然而,怎样更好地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应用微课,是生物教师必须明白、了解、掌握的事情。下面通过阐述微课与微课程的具体含义、优点以及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以实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目标。

1微课与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即微型课,是一种诞生于信息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该种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授课方法的改版、搬迁以及浓缩而成,其本质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若从教育技术领域方面进行考察,微课是一种新型课件。微课程即微型课程,最先提出该课程概念的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该课程的别称为课程单元或者短期课程。

2微课的优点

2.1相对较小的资源容量

在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总容量为几十兆左右;在线播放使微课的视频格式,相对较小的资源容量能够方便学生下载视频,并实现移动学习。另外,微课还能够应用于评课研究[2]。

2.2小容量,传播力度较强

小容量为微课的一大特点,微视频的总时长一般在15~20分钟内[3]。据相关研究表示,15分钟左右一般是一个成年人注意力所集中的时长,而微课的时间正好符合这点。同时,微课有着独特新颖、紧扣主题、干脆利落、语言精练、引人注目等优点,符合论据精练、准确的要求。另外,微课的整体课程内容清晰,重点明确,微视频的格式较为普通,为学生在网络中下载、上传视频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2.3具有明确的主题,较强的针对性

微课教学内容通常有着一个鲜明的主题,突出的重难点,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更为精练的语言[4]。微课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地展示教师对教学知识、理论的整合效果;同时还注重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

3.1为学生准备具有针对性的微视频

由于微课是面向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程度与质量与微视频内容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信息进行收集并分类,然后再为其准备具有针对性的微视频内容。例如,在讲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课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微课教学内容中融入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生物圈植物类型的掌握情况,再配合微视频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蕨类植物、苔藓、藻类、种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等生物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加快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理解的速度,而且能够为接下来学习新课程内容奠定基础。另外,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微视频内容中加入与生物学与文学间的关系、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以及无土栽培等知识,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微课能够以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繁杂的生物知识,不仅能够将学生生物学习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提升,而且能够缩短教学时间,使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3.2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若想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率,初中生物教师不仅应该利用微课完成教学指导,而且还应该将微课教学方法与自己教学方法进行充分地结合,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与交流,将其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提高。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为例,初中生物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在学生制作微视频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地指导。通过边倾听教师的讲解,边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成功地制作微视频,还能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食物营养物质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地激发,而且还可以使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地展现。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微视频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点评自己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评论会,评论内容为微课内容。学生在评论会里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实现师生课堂交流的目标,并将微课教学的质量进行提高。

3.3对学生生物思维进行引导

初中生物是具有众多原理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着诸多细小的难点。若初中生物教师能够利用微课讲解生物知识难点,并对学生的生物思维进行引导,则能够使初中生物教学的发证变得更具有探究性与启发性。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基因吗?”“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则利用微课详细地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重点、难点,并让学生运用逻辑性思维将小组讨论的各种想法进行分析。另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让学生自己开展实验活动,拍摄实验视频,使生物课堂教学密切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而且还能够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更好地培养。

4结语

微课是新型教学方法的一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与微课程,不仅可以更好地活跃初中生物课堂,而且能使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微视频、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另外,在应用微课时,教师可以注意对学生生物思维进行引导,以达到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并将初中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进行提高。

作者:杨军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

参考文献:

[1]顾菊如.初中生物微课设计的思路与方法[J].教师教育,2016(04):65.

[2]朱小琴.初中生物微课视频资源的设计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87:

[3]韦立柏.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导学,2016(14):36.

[4]陈洁.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2014(77):146

第八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

摘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膨胀、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新信息.而且知识获得的方法也越来越简单,人们可以更加便捷的进行信息沟通和研究.所以当今社会人们对人才的渴求已不仅仅是单纯地靠谁知道与了解到的知识更多,而是考验其对知识获得的方法,考验人们各种综合能力的运用.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也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材中常常涉及到探究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课程设置,无疑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下面针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去研究、探讨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能使其主动进行生物问题探索,从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该问题的了解与认识.所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度与高度.同时,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过程中,学生能学习到书本上所无法学习到的知识,并且还能获得一定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社会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能够顺应时展潮流与素质教育要求,能使学生获得好的发展,继而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一、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就需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生理上学习生物的心理障碍,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具有掌握情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国教师需要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以促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与融洽.而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讨论,能够加强学生本节知识内容的认识与了解.此外,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述与补充,从而有利于创造一个相对活跃与轻松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解“蚂蚁的食性”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观察蚂蚁搬家运送食物的种类.而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置探究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实验教学又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所以,实验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的基础与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指导学生系统性地设置实验,让学生采用探究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探索与创新实验思路,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去发现与探索实验本质,去研究实验现象产生原理与过程.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一节时,教师可让学生让进行实验,感受实验过程中一系列神奇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之后,再让学生自行翻阅教材、查找资料,去寻找、发现与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学生自学一段时间后,再对光合作用的成因、过程以及一系列反应进行分析,为学生揭开谜底.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很大满足,明白自己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通过不断的实验积累领悟到实操操作要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探究性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大胆尝试与突破,不仅强化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树立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意识,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全新认识,并且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思路.

三、养成探究习惯,强化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是提高探究性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重要途径.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常常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提问,这样学生也能认识到教材中所需讲述的内容与问题.首先,上课开始时,教师可让学生认识课本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一些内容,并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思考后在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对于有些生物内容可采用提问方式进行讲解,并且可围绕此问题展开课堂知识的讲授;其次,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不能理解或感到困惑的实验现象罗列出来,然后根据掌握的知识程度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在进行“植物蒸腾”实验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塑料袋上的水珠,就能引发其对“水珠是由植物体内排出的吗”等问题的思考.而通过使学生养成提问习惯,则能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继而有助于裴炎学生的探究性能力.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大胆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获得结论,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蔡君霞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徐杨中学

参考文献

[1]谢晶晶.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189.

[2]王丽娜.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J].苏州大学,2012.

[3]王雅芬.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290.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优化

摘要:

思维导图是教学法在教学中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有趣的教学工具。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通过五颜六色的图片、文字和图形,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精彩的事情。通过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实施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学习制作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懂得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的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技巧,在日后的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更具有智慧。

关键词:

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生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使用对教学有利有弊,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但是也会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所以,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策略的时候,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掌握什么地方适合用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怎样使用,用多长时间,这些是教师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让思维导图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师服务,找到有效的实施策略,培养学生具有更多的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功能,对生物课程产生兴趣,更好地研究和学习生物学,在未来的生活中将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为祖国的科技做出贡献。

1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生物课程是初中教学中的辅助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类、自然,但是学生有时候会觉得这不是主要的课程,往往产生了厌烦,不重视,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心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观察生活,对微小的变化也具有洞察力,将初中的生物课堂变得活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便捷的方式,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2.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事先准备好自己的设置的思维导图的方案,在授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们观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画出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的图画,上面通过箭头的方向,经就能够看出血液的流动方向,流向的路径经过的每一个位置,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们被新鲜的画面深深的吸引,目不转睛的看着人体的结构,感觉到神奇,迫不及待地等待教师讲授新的内容,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显而易见学生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教师也会减轻了教学难度,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构建和谐的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任课教师想要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生物知识,不会产生厌烦和乏味的感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最好方法。

2.2运用思维导图简化问题难度:

俗话说“会则不难,难则不会”学生往往对图形和数字的接受能力要比接受文字的速度快很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觉到那么多的内容,其实用一个示意图就可以表达清楚,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2]。例如在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将教材上面的大量的文字,简而易见地用图示展示出来,学生们在观看后,突然豁然开朗,惊讶原来生物知识是这么简单,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可怕。接着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就会轻松地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给学生减压,让学生客服心理上的问题,接着在深入课堂,就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问题,感觉解决问题。

2.3运用思维导图改善记忆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知识的含义,更要深刻的记住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并在考试中可以凭借自己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顺利通过考试[3]。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讲授课程的重要内容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生物进化的历程表示出来,有的同学开始分配任务,有的学生开始讨论,有的学生搜集材料,学生们各显其能,最后,教师以小组的成绩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懂得怎样与他人进行沟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并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想起制作思维导图的经过,就会清晰地扎实地记住学习的成果,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

2.4运用思维导图贯穿知识内容: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贯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一个单元或是一个模块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画出这个单元或者模块中间的链接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纸张,要求学生自己设定主干,并设定几个分支,每个分支还要有几个小分支,每个分支用的字数不得超过7个,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或是图形进行随意设置,看谁设置的合理,设置的漂亮吸引人。学生们纷纷动手查找教材,用笔勾画着,心理进行着归纳和总结,最后教师要一一进行检查,对学生的表现给与正确的积极地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灵活地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步。

结语:

通过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研讨,时刻准备革新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接受得很快,在学习生物知识方面得到很好的效果。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既是一件可用作的教学工具,又是一件学生的学习工具,是初中的生物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初中的生物课堂不在默默无语,只听教师一人说个不停,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让教师感到的只有无奈,而现在的生物课堂是活跃的,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作者:周先祥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濂溪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士民.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1).

[2]韩昕蕾.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15(14).

[3]郭洪利.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第十篇:初中生物教学及情感教学体现

摘要: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教育者认可,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情感教学;初中生物;体现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便正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加大重视力度,初中生物教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而且生物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学习部分,所以在初中整体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学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发现,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初中生的思想共鸣以及情感共鸣,由于初中生自身已经具备一定思考的能力,而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从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对学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之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一、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保持情绪高涨,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会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格外活跃,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将生物知识充分的吸收,而且能够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生物教师讲课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在这种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从心热爱生物教育事业,带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去上课,让自己的情绪能够充分的感染到学生,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良好的生物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思想方面也更加愿意主动寻求教师的一些帮助,在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下,能够积极的发散思维,更好的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或者是深入研究。在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当中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生物自身的魅力,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1]。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要的出发角度,去设计一些相对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生物的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逐渐的认识到生物的不同魅力。另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初中生的思想教育,教师不仅要利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在《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分类,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动物的思想,这样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唤起学生对于动物的爱心。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在何种学科的教学,兴趣无疑都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将生物学习当做是兴趣,就不会带着压力和负面情绪来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时刻跟着教学的课堂进度。在初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增加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生物的教学活动当中,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些悬念或者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保持好奇心,即使在课堂结束之后也能够积极的寻找和探索答案,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2]。

(三)教学和生活有效结合

生物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包含了生物试验,而生物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可见,所以利用生物自身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渐的学会观察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将生物教学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逐渐的养成良好的生物思考模式。比如在讲解《花的结构和类型》以及《传粉和受精》这两门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当中的一些花圃中进行详细内容的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而且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在室内教学的局限性,方面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花的状态、结构以及类型进行详细的观察。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由于一些教学内容的影响所以课程可能会在户外进行,这样就会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状态,对学生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能力以及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情感教学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教育行业,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将生物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婴儿的诞生》这门课程的时候,如果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的想法,而利用信息技术将婴儿诞生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婴儿诞生的整个过程,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在生育时候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提高学生自身的情感深度。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初中生物的学习当中,而且能够在情感的应用上,让学生的情感也能够被激发出来,对初中生的思维思考模式发散也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利用情感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生物学习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逐渐的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初中生自身的情感深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董娜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隆湖一站学校

参考文献:

[1]纪朝阳.浅析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1(07).

[2]李峰.小议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