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声乐教学论文

艺术歌曲声乐教学论文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及其发展

“艺术歌曲”这个名词在我国开始使用时20世纪20年代,当时称为“艺术歌”。20世纪50年代,我国艺术歌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艺术歌曲的创作出现了新的创作风格:根据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有的民歌特色风格,又在曲调上和伴奏上给以艺术化的处理,尤其是在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使歌曲更加完美动听。如:《牧歌》《嘎俄丽泰》《想亲娘》、《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槐花几时开》等民族性较强的艺术歌曲,成为新中国艺术歌曲的新种类。我国的音乐教育、表演、创作、学习等领域,都呈现出一种创新、现代、成熟、民族等的精神面貌。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一般狭义上的界定,是西乐中融的产物,因为从传入迄今也只有百年的历史;但是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在追溯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时,产生这样的观点:“宋代琴歌,唐代吟诗颂词,宋代姜白石创作的歌曲,都可称为“中国艺术歌曲”,甚至更有甚者将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追溯到了古代先秦时期。本文所研究的中国艺术歌曲属于狭义的范畴,是指二十世纪近百年以来的中国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是在借鉴德奥艺术歌曲“诗歌、音乐、钢琴伴奏三者合一”的创作技法后,将其融入我国音乐传统中所形成的既有民族色彩,又有现代意识的歌曲形式。1920年,萧友梅的艺术歌曲《问》被广泛传唱时,这已经标志着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已经趋向成熟。当赵元任、黄自等作曲家创作出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和较高水准的艺术歌曲,如《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叫我如何不想她》《思乡》《玫瑰三愿》等等,标志着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40年,我国人民处在非常特殊的时期。作为黄自弟子之一的贺绿汀,在艺术歌曲创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贺绿汀的创作题材较为广泛:为古诗词或古体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如《菩萨蛮》《夜思》等;为近代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恋歌》《嘉陵江上》等。作曲家郑秋枫的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春天来了》《思乡曲》;声乐组去《祖国四季》中的《春—祖国的春天》、《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大都受到了歌唱家的青睐。作曲家尚德义所创作的《七月的草原》《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牧笛》等等,为开拓花腔女高音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预示着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到了顶峰。作曲家们努力将欧洲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将欧洲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重新进行创新与融合,创造出了许多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歌曲作品,以此奠定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创作的基础。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中的精美作品,艺术歌曲对歌唱者综合实力包括声音、音乐、语言及表演能力的考验。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对音乐、歌词的深刻理解是演唱好艺术歌曲的基础。作为一种音乐风格的代表,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在我国各种音乐会演出中,在声乐教学以及各类文化传播活动中,在近百年的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院校培养学生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作品,让学生掌握艺术歌曲的歌唱技术、音乐风格流派、音乐表演、音乐语言等方面要下足功夫,使得后来的声乐教育者可以借鉴和学习,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之中。

(一)不单纯的追求声音

现今有很多的声乐作品乃至高校的声乐教学都过分的追求片面的声音,把对高音的追求作为声乐教学的重点,这样就会使得教学存在片面性。长期以往,学生只懂得去炫技,而不追求作品的内涵,将中国艺术歌曲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艺术歌曲更加注重作品的内涵,使歌者能够情技合一,声情并茂,全方位的去完成演唱。

(二)作品风格的把握

中国艺术歌曲以中国历史为背景,是特定环境下的历史文化产物,作品一旦产生,便将其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悲愤怨恨、感慨激昂、忧郁惆怅,都是艺术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将其融入声乐教学中可以使歌者从作品背景出发,揣摩作品内意,诠释作品内涵,这样既能将作品加以二度创作、完美展现,同时又使得歌者从内心深处去挖掘艺术,更大程度上去感染听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轻松灵活的歌唱

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的追求和演唱高难度的作品,因其声乐基础不够扎实,很难将作品完整展现,反而使得声音出现各样的问题,对演唱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此时,不妨去尝试演唱一些中国艺术歌曲,其旋律流畅、音域适中,部分作品采用半声唱法。这样有助于在教学中解决僵、挤、卡等现象,经常演唱此类作品,就会使声音松、通、流畅,在声乐训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到今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深邃,集合了许多音乐专业人士的心血,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艺术歌曲不仅深受群众对的喜爱,也备受声乐专业人士的青睐,很适合在舞台及音乐会上演唱,作为音乐院校的声乐体裁是最好的选择,我们要把握好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性,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声乐教学当中,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

作者:邓彦睿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