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

论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

如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首先要分析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掌握绘画技能和美术理论知识,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较好地传授给学生,这是他们的岗位工作能力基本要求。其次,就这一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设计训练项目,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与就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密切相关的学习和训练。一是分组。根据全班总人数和教材内容的章节,把班上学生分成5-10人的小组,小组成员按自由组合、出现问题协商解决的方式组成,各小组成员推荐出本组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任务领取、成员分工和任务的监督落实等工作。分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解任务,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一个团体,使他们在团体合作的过程中培养沟通、协作的社会能力。二是领任务。各小组选择教材任一章节的内容作为任务,例如某个朝代的美术史、某种艺术种类的知识等。任务的领取也是采取自由选择、出现问题协商解决的方式。学生以领取任务作为驱动,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过程,通过模拟未来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对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三是查资料、编教材。选定了任务后,参考教材内容,由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协商,进行分工合作,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等形式,编写本组所选章节内容、适合中小学各年级特点和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模拟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方法能力,在编教材中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四是写教案、做课件。根据所编的教材,写出具体各小节的教案,并制作成PPT课件,每个小组成员均要负责其中的1-2小节。五是试讲。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按章节顺序,由各小组成员轮流就所做的教材、教案、课件,到讲台上进行试讲,每位学生试讲的时间长短按实际的内容和课时具体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写教案、做课件和试讲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操作能力。六是讲评、总结。每位同学试讲结束后,其余同学进行规定时间内的提问或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总结。教师在讲评、总结中,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上步骤概而言之,就是以学生未来的就业———写教案、做课件、讲授等工作为导向,给学生设置任务———根据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加上通过各种手段查找资料所获得的知识补充,自编适合中小学生的美术教材,并写出教案、课件进行试讲。这样,学生既学习到了所需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得到了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改革设计的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其中以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在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生涯中显得尤其重要,是职业核心能力,或者说是职业关键能力。传统的理论讲授、照本宣科式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尤其是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两种职业核心能力和培养较为欠缺。那么,上述教学方法改革的设计,将使学生的这三种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一是专业能力。对于美术教育专业,有些人认为绘画能力和美术知识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其实对于面向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的专科层次美术教育专业来说,专业能力不仅是指绘画能力和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上述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编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和试讲,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美术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得到了训练。这样的训练是以就业为导向、与就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密切相关的核心专业能力的训练。二是社会能力。这里的社会能力,主要是指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本项教学方法改革是以小组方式进行的,这就涉及了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商量协调以及分工合作、组织领导等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对未来在职场上与同事沟通交流、相处合作的一种锻炼。通过试讲、点评、评奖、组织活动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和合作的理念、集体荣誉感以及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专业能力的过程中,社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一个章节内容的任务,还是一种集体备课的训练,为学生在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中采用集体备课这一备课形式奠定了基础。三是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在职业发展中极其重要。教育部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终身学习、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就需要方法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指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革新等。本项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了教师灌、学生听的被动方式,转而由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主动学习的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学会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同时在资料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自编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学会创新革新和数字应用的能力。有了这些方法能力的训练,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然会大大加强,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影响是巨大的和终身的。从以上分析看,本次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而且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是切合高职教育理念的。值得指出的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就以上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训练。本次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使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在资讯日益发达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三、教学方法改革在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设计,改变了理论课传统的讲授法形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实践性,由于这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尝试,在实施时需要注意质量监控、课堂控制和积极性调动等问题。一是质量监控。质量控制是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如果不抓质量,教学方法就会流于形式,不仅不能产生实效,反而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机会和时间。由于这一教学方法突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学生的惰性受到了挑战,因此,学生在认识上可能会产生情绪,不予配合,积极性不高,加上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有限,会出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会从网络上或其他途径胡乱弄点资料交差了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质量控制的要点是要提前1-2周检查学生的教材、教案和课件,在教材编写的合理性、教案的格式、语言的规范、教学设计的创意、课件制作的严谨美观上严格要求,对于达不到标准的,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要学生重新修订。对于抄袭资料糊弄交差的要严厉批评,返还学生重新做。同时,学生在课堂试讲时,也要从衣着、神态、声音、语言等方面严格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来,这样形成高标准的要求,学生就不会应付了事了。除了严格要求外,还应让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反复训练中理解要求、掌握方法,这样才能产生好的质量。二是课堂控制。课堂控制是本次改革的难点。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合一的课堂,主要是以学生试讲为主,但由于内容多、时间有限、学生经验缺乏等原因,课堂往往难以控制,一方面是时间上不好控制,另一方面是内容和效果上难以控制。在时间上,教师要严格限定每位学生的试讲时间,并根据课堂进行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引导、调整,做到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在内容上,对于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要及时地引导,发现学生在试讲时出现的知识错误要及时纠正。此外,内容的控制还包括课堂的内容不应完全由学生讲,教师应对漏掉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对可以延伸的知识点予以引导,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扎实。三是积极性调动。正如上面所述,由于本项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的认同度不一,加上学生基础较弱、知识有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学生试讲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教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评价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也要有相应的评价方式改革作为配套,评价方式可作以下改革:(1)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本学期的成绩,这样学生就会变成应试教育的投机者。而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学生在试讲过程中的分数占成绩的大部分比例,这样学生就会重视过程的参与了。(2)变教师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教师“一言堂”,分数由教师定,学生没有发言权,而改为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评价占分数的一定比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变单一评价为多样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有成绩这种单一的形式,其实除了成绩之外,还可设置例如最佳教案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美课件奖、最佳教具奖、教师风采奖等单项奖,给予精美小礼品作为奖励,以此增加学生参与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管多么优秀,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变化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民族艺术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博物馆去现场讲解。在学习“艺术的起源”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在学习文学这一艺术种类时,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朗诵会。此外还可以举办观影会、演讲、小品、情景剧等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总之,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应积极应对,及时调整策略,使教学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四、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效果、学生实际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就业单位反馈3个方面检验。课堂效果: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开始阶段,学生由于不适应和缺乏经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但是随着反复的演练,学生理解了目的和要求,掌握了方法和技能之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活跃,形成相互竞争的状态,并出现了较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经过了站在讲台上试讲的经历,学生在实习时能较快克服紧张的情绪,在着装、仪态和声音上都显示出训练有素,在临场发挥和对突发状况的应变上,也能应付自如和积极应对,可以说通过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训练,为他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业单位反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肯定。有些就业单位请学校推荐毕业生,要求到岗后能马上胜任教学工作,在这一点上,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具有较强的信心,其原因即在于通过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训练,学生具备了相关的能力,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五、结语

实践证明,“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切合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都得到培养,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理论课程如何进行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本文作者:孟远烘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