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创新开展运用

泥塑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创新开展运用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传统艺术流传至今,泥塑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泥塑是最质朴的民间艺术,它取材方便,制作精巧,观赏性强,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新课标理念下,“五育”并举成为可能,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凸显了“以美育人”的功能,引入泥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借助生活化教学策略,感受泥塑作品的魅力

“生活就是儿童接受教育最好的方式”“教育即生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倡的教育理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把泥塑教学引入其中就是最好的例证。一般来说,民间艺术就是从生活感悟中产生的,它把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然后供人们去欣赏。因此,在泥塑教学中引进小学美术课堂之后,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生活体悟,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借助泥塑的形式创造出来。比如,在学习“玩泥巴”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首先,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自己找一找泥巴,通过动手进行泥塑活动,感受一下泥巴材料,并体味其用处。其次,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泥巴玩具,或者是家里哥哥、姐姐们玩过的这类玩具,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这些生活中可爱的泥塑玩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情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玩泥巴的兴趣。再次,在泥塑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自感受一下这些泥塑作品,通过看、摸、说、玩等过程,让学生对这些泥塑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发现其艺术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课本资料的查找,说出自己对泥塑作品的感受。最后,动手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制作泥塑作品的原料,让他们真切地感受泥塑材料的特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件泥塑作品,也可以模仿课堂上展示过的泥塑作品。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完成一件自己认为不错的泥塑作品。当看到一件件形态各异的作品时,学生自然心生成就感,让他们对泥塑作品的制作树立了信心。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激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动力,所以生活才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借鉴过程中掌握泥塑作品的技能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东山明曾经说过:“儿童在学习泥塑时,首先要体会泥塑的材料特点,从而制作出具有立体造型特征的泥塑作品,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当小学泥塑教学进入美术课堂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感受它与一般平面绘画的区别,进而感受泥塑作品的三维空间特性,然后构思作品,动手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玩泥巴”一课时,教师先不给学生讲解泥塑作品的特征和创作步骤,而是让学生进行黏土游戏活动,让他们动手制作泥塑作品的原料,学生在捏、盘、团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泥塑材料的特性,摸索出泥塑作品制作的一般技能。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去完成一件泥塑作品,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艺术体味的深化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创作的技巧。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进行教学的空间延伸,把学生带到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利用馆藏的精美艺术作品,让学生接受艺术熏陶,体味泥塑作品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泥塑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泥塑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差异很大,有时通过精美来表现精彩绝伦,有时借助简单纯朴来表现生活的趣味,因此,泥塑作品总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就是艺术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主要借助想象与创新思维。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玩泥巴”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泥塑作品在表现人的五官和身体的时候,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不同,在装饰和色彩的选用上有什么特征,从而让学生了解泥塑作品的变形与夸张的特征。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泥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洋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钟家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