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现状研究

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现状研究

摘要:

留守儿童现象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与长期固化的二元社会制度之间摩擦的结果,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基于对河北省地区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情况的实践调查,研究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面临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留守儿童;人身安全

据全国妇联调查,我国有近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同于普通儿童的影响,这些导致一些留守孩子们日常生活行为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定。近几年,不断有留守儿童自杀、受到其他留守儿童施暴致死等极端的越轨行为的发生,案例触目惊心,不得不引发我们对留守儿童行为的更深入的研究。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问题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北省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及人身安全情况,我们深入河北省唐山、保定、张家口市和承德的农村地区,通过采访、发放问卷、走访及教育帮扶等形式完成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发现如下情况:

1.半留守家庭为主。

大多数留守家庭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和孩子在家中。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父亲出去打工的占70%,母亲出去打工的占9%,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的占21%。只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能或很少能够直接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一方面父母为孩子提供模仿者对象,另一方面父母也为孩子提供情感满足。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甚至缺乏平常的情感交流。他们的日常起居、健康卫生得不到父母的照料,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也无法及时地与父母互动,甚至一个简单的拥抱和简单的交流都没有。而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家庭体验与社会经历,这种缺失使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产生空缺,儿童缺乏家庭安全依恋,会形成低自尊。

2.留守儿童受暴力情况。

(1)留守儿童遭受暴力情况较严重。大多数留守儿童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这其中以校园暴力为主。但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很多孩子难以有效地保护自己。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高达33%的人选择了默默忍受,8%的人选择了求饶,8%的人选择用暴力还击,忍受意味要无休止忍受暴力,这对于留守儿童的身体与心灵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儿童并没有掌握应对暴力事件的合理方法,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解决问题,长期下去,形成恶性循环,会产生恶劣的后果。(2)对于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的监管与处理不当。①家庭对于应对暴力事件方面的教育仍有很大欠缺。首先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护与管教,也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定位。其次,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是回避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接触这些,也不对其谈起。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对其更多物质上的关心,而疏忽其他的教导,使一些孩子行为无约束,任意妄为欺负别人,一些孩子内心无法倾诉,被人欺负。②政府对于学生暴力安全问题关注不足。政府行为在学生暴力安全问题处理方面没有“存在感”。政府在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作为仍偏向隐性的主导地位,比如校车的统一购置、学校教育的硬性规定,但每当发生学生人身安全事件,学校和学生往往会成为舆论的主要关注点。政府对于留守儿童伤害这种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会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缺乏对这方面应对的积极态度和有力措施。

3.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方面,留守儿童更多希望得到家庭父母的交流指导。

但对于留守儿童,最为缺乏的就是与父母的相处,这是留守儿童情感主要的缺失。

二、针对各方主体基于心理和教育角度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解决的建议

1.父母。

(1)经常定期联系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孩子多谈生活、学习以及学校中的事情,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2)多和学校、孩子的临时监护人交流孩子的情况,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中的变化和态度。

(3)加强孩子关于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正确方法和应对危险的正确处理手段。在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性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家长不仅对孩子的性教育羞于启齿,而且还要隐瞒有关性的知识,这会使孩子可能会以不正确的方式了解性知识,而了解到的性知识大多数情况下为错误的,结果可能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2.临时监护人。

(1)尽量和孩子沟通,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加强生理卫生指导,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加强家庭教育,改变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的状况,正确地管理教育孩子。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临时监护人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同时也要积极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临时监护人可以通过和其他家长探讨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方法,也可以举办或参加家庭教育辅导讲座,交流和学习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

(3)要加强对孩子人身安全的关注,一方面不让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伤害,另一方面防止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受到伤害。

3.学校。

(1)克服老师对学生的“校园暴力”现象。校园暴力的一种体现就是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一些不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罚和人格侮辱。要克服这一现象,就要求教育部门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校园教师的师德建设,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完善选拔任用制度和奖励惩罚制度,在选拔和任用一线教师时,要对教师的爱心、责任感和正义感有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奖优惩劣。通过培养教育和制度建设,营造一种尊师爱生的氛围,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2)学校加强纪律管理,减少儿童在学校里受到的伤害。学校要做好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宣讲一些安全知识和自卫的技巧,提高儿童抵抗外来侵害的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对于校内发生的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要依照学校规定以及相关法律进行严惩,严禁本校学生在校内外组织或参加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教师要积极关注和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导那些有不良课外文娱生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改正。

(3)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加强对儿童的心理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和开设心理课,讲解心理知识,对心理紧张以及近期内行为有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建立责任制,由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师对接相应的儿童,平时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了解他们的情况,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的辅导。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学校尽可能完善基础设施,修建篮球场、足球场等课外娱乐健身设施,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开展运动会、欢度“六•一”等活动,用新颖独特的活动来吸引学生们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5)注重对学生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当前情况下,我国性教育的意识和方式都比较落后,而正确的性知识和性道德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教育中不应回避这一问题,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相应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这样对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性问题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4.政府。

(1)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发展经济。在地方政府层面上,要大力发展本地的经济,留下本地的劳动力。在国家层面上,要加强宏观调控,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建设,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2)政府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群体能真正了解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宝贵政策。政府加强监督,需要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3)完善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儿童的利益,为维护儿童的利益提供社会保障,减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伤害。完善农民工子女随迁制度,从制度上打破阻碍子女随父母进城生活和接受教育的藩篱。

三、总结

留守儿童现象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与长期固化的二元社会制度之间摩擦的结果,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同于普通儿童的影响,这些导致一些留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伤害或是行为失范伤害他人。河北省留守儿童的家庭以半留守家庭为主,其中主要是父亲出外打工,母亲在家带孩子。多数的留守儿童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方面有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严重的影响。在应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上,需要儿童本身、父母、临时监护人、学校以及政府各方的共同努力,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让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作者:刘萍 鄢载鹏 沈飞 苏林伟 张晓敏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DB/OL].

[2]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03):15-25.

[3]风笑天主编.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