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

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军事应用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内容实战化前沿性不足、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等问题,研究在实战化背景下将科研成果向教学力转化的教学模式,提出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构建此教学方法的实施模型。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实战化;科研成果;教学力转化

0引言

初级指挥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是贯彻落实“两个靠拢”指示要求的根本举措,是深化院校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1]。在这一背景下,为计算机专业初级指挥军官生长干部学员开设的专业课程,应当准确把握实战化教学训练的特点,不断探索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培养适应未来战争和基层岗位任职需要的应用型、实战型初级指挥人才[2]。

1军校计算机课程传统教学的弊端

对照实战化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研究了目前军队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以下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教学中军事应用实践环节薄弱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本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军事结合不紧密的现象。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实践课所占学时比例偏少;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内容偏少;从实践课教学内容上来看,缺乏系统的实践案例,尤其缺乏具有军事应用背景的案例。这些都使实践环节达不到培养应用型、实战型初级指挥人才的要求。

1.2教学内容实战化前沿性不足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部分基础内容甚至几十年没有变化,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更新。随着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军事技术变革的不断深入,军校的计算机学科以及专业教研室大都担负着多项军队级、省部级以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积累了大量实战化的前沿理论和前沿技术。但是这些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知识,未能及时进入课堂和教材,导致专业课程教学始终缺乏积极应变、主动发展的活力。

1.3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

军队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研室大都担负着多项军队科研项目,其中不少项目都已获得军队级的重大奖项,有的甚至已经转化为战斗力运用到实战训练中。但是由于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还不够深入,仅有少数科研成果进入教材,未能将科研成果的战斗力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力,未能达到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2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

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明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把课堂理论教学变为实战实训教学,把晦涩深奥的理论变为生动有趣的案例,从而确保专业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科研成果进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科研和教学二者相互促进,是一个动态的互动式整体。科研与教学本质上是源流的关系,教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的[3]。尤其是在实战化教学的要求下,将新的军事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可以让学员了解军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实战化教学的创新不仅需要考虑教学本身,还需要具有战斗力的科研成果作驱动,为教学引入新的思维,注入新的血液。只有这样实战化教学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2.2科研成果进课堂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科研成果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实现科研成果服务教学训练、服务人才培养的功能。同时,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可以用鲜活的研究案例和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员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科技前沿、最新装备技术发展有机衔接,可以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养分。

2.3科研成果进课堂有利于初级指挥军官的培养

将科研成果科学地、系统地、有效地引入课堂,不仅能促进学员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能拓展学员的科研思维能力,有利于学员战略思维、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将联合作战教学贯穿至初级指挥军官培养的全过程。

3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模型

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之后,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将科研成果分类引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并构建了教学方法的实施模型。

3.1科研成果资源库的建立

计算机教研室多年来着眼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校教育发展转型需要,紧贴陆军主战兵种武器装备和指挥信息系统的智能性需求,不断加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视觉计算与目标识别、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数据库系统与数据管理等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和军事应用性研究,获得多个部级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并发表了几十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教研室还参与了多项军队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项,其中“无人机载成像平台目标跟踪算法”和“移动靶仿真系统”等实践成果,已经在部队实战训练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将这些科研成果进行认真细致地梳理和归类,划分成学术研究、工程技术和实践操作等3类,并建成相应的成果资源库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3.2不同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围绕着如何将这3类科研成果的战斗力转化为培养计算机专业初级指挥军官干部学员的教学力,并根据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3种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3.2.1学术研究类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学术研究类成果具有前瞻性的特点,体现了该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将学术成果引入教学可以让学员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拓学员的视野。对于这类科研成果,一方面,将其引入大四学员专业课程前沿内容的教学,系统讲述每个研究方向的最新思想和最新理念,以小组形式开展研讨交流,为大四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等环节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入低年级学员的选修课堂,例如我校计算机专业教研室在机器学习的结构优化算法研究上获得了很多理论方面的学术成果,在选修课上把这些成果以讲座的形式简洁而又生动地介绍给学员,既拓宽了低年级学员的专业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进行科研探索的兴趣。

3.2.2工程技术类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工程技术类成果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军校计算机学科和专业参与完成的军内外工程技术类科研项目都获得了一批技术成果。这些成果融合了完整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知识,将它们引入日常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发科研项目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类成果以案例的方式引入专业实践类课程和设计类毕业论文研究环节中,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软硬件开发能力。

3.2.3实践操作类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类成果具有简单、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计算机学科在相关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计算机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与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等课程相关的实践成果。我们通过采用实训案例教学和大作业的方式将这些成果带入课堂,指导学员有效地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操作环节的学习。同时也通过将成果写入自编教材,动态更新教案和课件,制作微课并及时上传学科专业网站等方法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这些方法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

3.3教学方法实施模型的构建

在进行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构建了教学实施模型。模型首先在“多元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编撰具有实战特色和融入前沿理论的自编教材,把科研中涉及的最新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方法融入专业课程的教材;同时要求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实践训练环节,注重特色案例教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其次,在课余时间里,教员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指导学员进行深度学习,比如挑选优秀学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相关俱乐部举办科研学术讲座、在学员中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小竞赛、指导大四学员将相关研究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等;最后,达到科研成果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综合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4]。

3.4成果分类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完善

对于上述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批改、课程考试评分、毕业设计评优以及期末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对实施模型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易于实际教学操作,更贴近实战化教学要求。

4结语

军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实战化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而计算机专业的科研成果又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可以让学员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开阔学员视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十分有利。

作者:陈萍 袁广林 秦晓燕 王晓芳 戴宗友 单位:陆军军官学院基础部计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卢信允,李湘森.试论教学实战化与武警初级指挥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6):4-8.

[2]曾璞,欧英立.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创新[J].国防科技,2014,35(10):15-18.

[3]林成龙,刘宝义.科研成果进课堂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69-71.

[4]陶冬冰,孟宪军,张佰清.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