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初探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初探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工程教育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提高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完整和全面的评估体系能有效地反推工程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文章在解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外语相关部分的基础上,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等几个方面提出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认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套得到国际认可的工程教育保障和评估体系,《华盛顿协议》已逐渐成为体系最完整、权威性最高、国际影响最广泛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1]中国从2006年起开始试点建构国际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到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不断推动工程教育认证这项新鲜事物向前发展并日趋成熟和完善,使工程教育认证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和关注的新热点。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工科专业开展了工程教育认证,外语能力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英语的教学必须立志改革,以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最终目标,勇于融入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改革大浪潮。独立学院是依托成熟名牌大学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专业培养方案多复制于母体院校,但是近年来,关于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在此契机下,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

2015年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标准与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完全一致,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设,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最终的评价方式仍然以考试为主,忽略了对学生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评估,忽略了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和专业满意度的测量。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各专业在调研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本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根据具体的职业需求在学生刚入校即制定学生毕业时需要达到的要求和能力,从而制定四年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四年宏观的课程体系的指导下对每一门课学生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能力提升有微观的认识。这种理念将推翻原有的专业教育有效性的评估体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教育的满意度成为专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所有学生,每位教师需要面对多个专业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每学期进度安排和课程大纲,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间采用相同的教材和相同的教学设计,最终的评价标准也是通过同一张试卷进行统一考核,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是否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达到学生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无从考量。工程教育认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授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有足够的了解,以此反向指导并合理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多数二级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是分级分层次教学模式,一位老师有可能面对的是多个专业的学生并且不固定,这就给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上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教师很难做到对某一专业的学生以及专业要求和毕业要求有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安排也只能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相同或者相近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外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工程教育认证下的外语教学将针对性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对学生采取全面的评价标准,以学生专业为基础采用多形式、专业性和实用型的评价形式。

二、以产出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

2007年开始,外语能力作为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列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2014年版本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外语提出的要求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也就是说外语课程的教学除了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外,还应当增加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接受跨文化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从国际范围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发展动态的意识和能力。2015年版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对外语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能够就较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一毕业要求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依据毕业要求也就是教学目标而设定,以产出为导向来变革和选定教学内容。首先是教材的选定,必须摒弃内容陈旧、语言程式化的教材,选用实用性强、交际性强、专业性强的教材,大学英语不应该仅仅是一门课程,大学英语教学的产出应该是让学生习得一门生存语言,获得一项沟通技能。其次适当增加职业语言以及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为了学生未来就业增加竞争力,为学生工作以后的国际交流、学习打下基础,为工作期间与国际同行无障碍交流储备能量。增加文化层面的教学,首先扩充英语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教学,突破传统的词汇、句型、语法的教学模式,现阶段的大学生通过大学前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这些语言知识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关注语言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增加或者设立专门的课程讲授目的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使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的课堂能够逐步地去吸收、欣赏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学习者到毕业之时能够学到更加实用、系统的知识,在获得足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加实战经验,从而更轻松地与将要从事的职业相衔接,所以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必须转型,从语言层面教学转型为文化层面、交际层面、语言实战应用层面和专业英语层面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终生学习能力,为未来毕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以服务未来职业为目的改革教学体系

我国地方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却与国际总体水平相差甚远。很多地方高校工程专业只是盲目扩大办学,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评价标准,培养方案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分。这些课程是否满足学生毕业后职业需求无从考量,重理论轻实践和实用的教学体系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应对职业需求。这种培养方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也自然而然地没有将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考虑进来,大学英语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以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脱离了生存英语、工作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导致英语往往成为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自我发展和提升道路上的绊脚石。工程教育认证理论的兴起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因为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培养目标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标准要使学生成为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课程体系要成为培养标准实现的平台”。[2]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设置也必须与此方向保持一致,才能在新常态下散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当下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价值。以金城学院为例,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工程专业大学英语的学分为12~16学分,课程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为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即普通用途英语的教学,教学目标主要关注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的掌握,缺乏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训练的输入,没有强调语言的实战性,对英语与未来职业关联度的关注也几乎为零。通过分析解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学生提出的在毕业时英语应该达到的要求,单一的EGP教学体系需要改进,EGP教学可以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强化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大学二年级引入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T•HutChin-SOn&A.Waters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一门接受语言学和应用语言理论指导的、融入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的交叉学科,在EGP教学的基础之上根据各工程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需要开设相关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强调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对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促成毕业要求的达成,根据质量监控数据,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机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实时调整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勇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有效的持续改进必须建立在客户对产品使用后真实反馈的基础之上,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专业必须对毕业生实施跟踪并建立反馈机制,以此达成有效的持续改进。大学英语教研室或者课程组与各专业联手持续跟踪、记录、整理毕业生在工作中对英语的需求,在此反馈的基础之上改进和调整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孙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23-34.

[2]林建.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3](英)T.Hucthinson&A.watesr.特殊用途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刘会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