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范例6篇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范文1

关键词:柱下独立基础 基底压力 净反力 承载力 扩散角 配筋

进行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安全等级、建筑规模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场地及地基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多方面要求,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一般性建筑在地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基础型式多数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其优点是: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 ,施工简单,经济性、耐久性和抗冻性都较理想。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压力(p)是指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此压力等于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F)与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G)的和;当偏心荷载作用时,根据材料力学偏心受压原理可知基底压力为(偏心距e≤b/6,基底压力分布为梯形或者三角形):,M为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力矩值;W基础底面的地抗矩;b矩形基础底面宽度。基底压力(p)是用来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基底净反力是扣除基底自重和及其上覆土重后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致使多外伸出部分基础底板发生向上弯曲拉裂现象,其主要作用是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剪承载力。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a、确定基础的剖面尺寸,即确定符合地基及下卧层承载力条件要求的基底面积(b×l),在保证基础不发生冲切破坏的前提下确定出的基础高度(h)。b、进行满足正截面抗弯要求的基础配筋计算(As)。

在常规的地基基础设计中往往会遇到由于基础偏心距或者弯矩较大情况,基底净反力产生负值(pmin<0或者e>b/6),基础离荷载较远一侧产生拉应力,发生弯起现象;在对基础冲剪和配筋计算过程中往往忽视结构基础自重及其上覆土重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基础设计过程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展开讨论。

1. 软弱下卧层验算

基础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由于岩土知识的欠缺,导致对软弱下卧层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不明白具体哪一层是软弱下卧层,在验算过程中不知道验算到哪一层为止,经常只验算持力层下临的层为止,受习惯的扩散角计算法束缚。其实当持力层下存在多层软弱下卧层或软硬相间的下卧层时候,关键是灵活应用附加应力法和扩散角法,从上至下逐层计算每个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值,直至将整个压缩层验算结束。当用到扩散角查表的时候,对于表格范围以外的情况(ES1/ES2<3)要引起注意,由于上覆土扩散能力较差,若z/b在0至0.5范围内,扩散角可近似取为0,但偏于保守;若z/b>0.5时,附加压力P可采用双层地基附加应力分布理论来确定。当存在两层软弱层时,验算下层软土顶面附加应力时,容易忽视经上层软弱土传递应力过程中扩散角发生了改变。正确方法是:应将pz1认为是第①层软弱层顶面和和新基底(持力层底)作用的附加压力。Z2作为新基底至软弱下卧层②顶面距离,根据ES2/ES3及Z2/b2重新确定扩散角θ2;若Es2/Es3

2. pmin<0情况下

pmin<0情况下由于基础和地基之间不能承受拉应力,离荷载较远一侧基础底面将与地基局部脱开,必然导致基底压力的重新分布。此种情况下依据基底净反力应与偏心荷载平衡的条件,三角形分布基底反力的合力应该与偏心荷载形成一对平衡力,其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基底边缘的最大压应力重新进行调整,。(如图2)此时,就不可以简单地利用 (Pmax+ Pmin)/2 作为计算弯矩的依据,势必会造成基础板面配筋较缺少,导致基础底板使用时的受拉开裂甚至破坏。

配筋计算对于偏压程度允许达到3c/a=0.75的基础(如采用扩展基础的高耸建筑结构),尚基础长度方向将有1/4段受到G/A 的反向荷载作用,产生较大的反向弯矩。这时,须重新考虑按计算配置基础底板板面的配筋。对于Pmin

3. 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ρmin

基础底板设计时候基础设计规范没有给明相应的最小配筋率,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说明对于钢筋混凝土受弯结构构件,纵向受拉最小配筋率不应低于0.15% 。最小配筋率规定为:当构件的配筋率ρ很小,受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即避免发生“一裂即断”的脆性破坏。 工作中经常遇到地基土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基础底板被漏空托起,造成“超负荷”现象。为防止底板发生脆性破坏,本人认为基础底板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ρmin不低于0.15%。

通过多年实践计算,通常情况下,对于ρ≤0.15%情况多数认为是由于非受力原因造成基础高度增大引起的。由此可见,控制基础底板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ρmin=0.15%是关键,虽然对于基础造价影响甚小,但提高了基础结构设计的可靠度。

参考资料:

独立基础范文2

关键词:防水底板 独立基础 影响

中图分类号:TU761.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要求越来越高,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即使多层建筑也设计地下室、地下车库或地下停车场,因此设计既符合建筑功能要求又经济、适用、耐久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中的基础大部分采用筏形基础、箱型基础及桩筏基础,尤其是在一些土质较软的地区。多层建筑或者小高层建筑,基础一般采用独立基础或者筏形基础。近几年在北方一带采用一种新型的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基础形式,这种基础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但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的设计往往困扰设计人员。现在设计基础时只按普通独立基础承担全部竖向荷载,防水板则只考虑防水的作用而构造设置,没有考虑防水板的设置对独立基础的影响。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下室框架结构体系,基础的选型通常为柱下独立基础加构造底板。此类基础形式具有形式简单、受力明确、工程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独立基础用以承担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的轴力、弯矩及剪力;构造底板为卧置与地基上可以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自承重结构构件。当地下室深度范围内存在有水位高于构造底板底面的地下水时,在地下水压力作用下,构造底板需作为一种受力构件进行多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在此,可将其称为防水底板,使其与普通的构造底板加以区别。

在以往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是将独立基础与防水底板单独计算,由独立基础承担全部的结构荷重,不考虑防水底板对地基反力的分担,因为这样做是偏于安全的。对于防水底板只是起到构造上的防水作用,对于防水底板的计算则是将其考虑为以独立基础为支座的双向板。但是当地下水浮力比较大时,防水底板反而起不到分担地基反力的作用,而且将防水底板承担的水浮力传递给了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作为防水底板的支座,势必会造成独立基础底部弯矩和剪力的增大,这时就要考虑独立基础与防水底板的共同作用,否则就会不安全。

一、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较低时防水底板对独立基础的影响

在无地下水时,防水底板与独立基础整浇,会增加各独立基础之间的拉结作用,使得各独立基础之间的沉降差减小。同时防水底板会分担一部分的地基反力,使得独立基础的计算配筋减小。总的来说是对独立基础有利的。

算例分析:

某地下两层车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混凝土等级C30,在勘察范围内无地下水,分析不同厚度防水底板对独立基础配筋的影响,采用盈建科软件对独立基础与防水底板的共同作用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见下表:

防水板板厚 0 250 300 350 400

独基配筋(cm*cm/m) 20 18 15 11 11

独基边防水板配筋(cm*cm/m) 0 4 6 9 11

从上表可以看出,防水底板对于基底反力的分担,使得独立基础的配筋有所减小,并且随着防水板板厚的增加,其分担的基底反力就越多,独立基础的配筋就减小越多。但是防水板板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独立基础的配筋就不再减小,因为独立基础已经达到了构造配筋,所以并不是防水板板厚越厚,对结构配筋越省,盲目的增加防水板板厚,反而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可以看到,防水板由于分担了一部分基底反力,是有计算配筋的,若只是按照构造进行配筋是不安全的,应当根据其受力计算进行配筋。

二、有地下水且地下水位较高时防水板对独立基础的影响

在地下水位较高时,由于水头压力较大,此时防水底板不仅要考虑整体抗浮的问题,还要考虑防水板自身的强度能否抵抗水压力的作用。以往的设计中,对于水压力的考虑,一般只是计算防水底板的承载力,没有考虑此时水压力对独立基础的影响。而实际情况是独立基础与防水底板是共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较大的水压力会对防水底板产生较大的弯矩,而防水底板的计算模型是以独立基础为支座的复杂双向板,这就使得防水底板的弯矩会在独立基础处进行传递,这就会加大独立基础的受力,若不考虑这部分弯矩,对于独立基础的设计是不安全的。下面同样用盈建科软件对独立基础与防水板共同作用进行有限元分析。在不同水头压力作用下的防水板对独立基础配筋影响分析结果见下表:

防水板板厚 0 250 300 350 400

独基配筋(cm*cm/m) 14 12 11 11 11

独基边防水板配筋(cm*cm/m) 0 10 7 5 6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有水头压力的作用下,当防水板较薄时,会使得独基边防水板配筋加大,若只是按构造配筋显然不够安全,同样防水板也并不是越厚越好,达到一定程度后独立基础和防水板都只是构造配筋,这样也是浪费的。

防水板板厚 0 250 300 350 400

独基配筋(cm*cm/m) 14 22 19 17 14

独基边防水板配筋(cm*cm/m) 0 21 13 10 7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没有设置防水板时,独立基础的配筋还是比较小的,当设置了防水底板,独立基础的配筋明显加大,且独基边的防水底板配筋也加大了,但随着防水板板厚的增加,独立基础和防水底板的配筋都有所减小。

三、总结

在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基础设计中: (1)应首先计算整体抗浮能力; (2)防水板设计时,须注意分项系数的取值与构造措施; (3)独基设计时,应计算净水压力通过防水板向独基传递产生的剪力和弯矩,并与地基反力一起作为计算独基底板冲切、受弯的荷载; (4)独基设计时,须注意承载力修正,计算条件,构造措施等,独基高度应按冲切验算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应过度加大独基高度。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防水底板与独立基础共同作用的情况下,无论在有无地下水时,将独立基础与防水底板分开计算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在地下水头压力较大时也是不安全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整体计算,考虑独立基础与防水底板的共同作用。在无地下水时,防水底板对独立基础是有利的,会减小独立基础的配筋,若独立基础单独计算进行配筋,是有些浪费的。但是在地下水头压力较大时,防水底板会将部分弯矩传递给独立基础,所以独立基础的配筋会加大,若不考虑防水底板的作用计算出来的独立基础是不安全的。同时若独立基础只是进行构造配筋也是不安全的,因为防水底板会分担地基反力,需要按计算进行配筋。当然防水底板并不是越厚越好,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计算取最恰当的板厚,以达到既经济又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诗童.岩石地基上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抗剪设计初探[J]. 重庆建筑. 2010(11)

[2] 傅富强.独立基础加抗水板设计探讨及应用[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03)

独立基础范文3

关键词:构造板独立基础;实体单元;板壳单元;约束方程;MPC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多层带地下室(车库)的建筑形式也越来越多。当多层框架结构带地下室,并且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在地基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构造板加独立基础的地下室做法。实际设计中,人们常认为独立基础承担全部的上部载荷,防水板仅按构造要求设计,满足防水要求。因为柱下独立基础与防水板是整体浇接的,如果独立基础产生竖向变形或沉降,构造板也会因此发生协调变形,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独立基础的变形量,从而分担部分地基反力。

对于这种基础形式的地基反力分析,国内已有很多人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李纯、朱浮生对构造板独立基础地基反力的分配情况进行了工程实测【1】,测试结果表明,构造底板能承担30%左右的上部载荷。之后武崇福、任顺利对此基础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2】,在用利用有限元软件建模时,独立基础与构造板采用的是全实体单元。如果结构复杂,就会给建模带来困难,而且使用的有限元模型节点数过多,也会使计算机的工作量过大。因此本文对构造板与独立基础采用壳体与实体的组合建模来分析,使用板壳单元可以大大减少节点数量并达到很好的计算效果。但是不同类型的单元存在自由度不连续的问题,ANSYS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维实体单元与板壳单元的组合建模方法

ANSYS软件中,三维实体单元只有3个自由度,而壳体单元有3个位移自由度、3个转动自由度,共6个自由度,由于二者节点的自由度不同,为了保证交界面上的唯一协调,就需要研究解决板与壳之间的连接问题。ANSYS中提到的方法有:约束方程法和MPC法。

1.1 约束方程

传统方法是使用约束方程法,约束方程是描述多个不同的或相同的自由度之间的线性协调关系。约束方程有如下形式:

式中,C为常数;Cf(i)为系数;i为节点号;U(i)为自由度;N为方程项中的编号。

在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构建约束方程时,应先对实体部分与壳部分分别进行网格划分,需要注意的是应使交接处实体单元与板壳单元的节点位置重合,并在划分完网格后合并节点,以保证实体与板壳在连接处有共用节点。但是当结构比较复杂,公共节点较多时,需要建立的约束方程的数目也相应的比较多,处理的时候也比较困难。

1.2 MPC法

MPC即多点约束方程,其与约束方程的技术几乎是一致的。目的是,将不连续、自由度不协调的单元网格连接起来,不需要连接边界上的节点完全一一对应。使用MPC功能连接三维实体单元与壳单元是通过定义需要连接的实体部分与壳部分为接触关系,设置接触单元的接触算法为MPC algorithm,并且定义接触面行为为绑定来实现的。

壳-实体连接解决了从实体到壳单元的过渡。“连接对”的接触单元须建立在壳单元侧,目标单元在实体单元侧。可用目标单元的keyopt(5)设置线位移和角位移自由度是否同时约束,默认为同时约束线位移自由度和角位移自由度。keyopt(5)=1或2且接触单元采用conta175或conta170时,须用shsd命令在交接面生成附加的虚拟单元。比较

keyopt(5)不同的设置情况,keyopt(5)=2且选targe170单元时精度较好。

作者简介:胡笑笑(198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工程方面研究。

Email:

实例模拟计算

独立基础长为4米,宽4米,高度为0.85米,板的厚度为0.35米。独立基础采用SOLID45单元,板采用SHELL63单元,基础端部固定,板上作用2KN/m2的面载荷。本例利用MPC技术对实体单元与壳体单元进行连接。生成目标面与接触面的命令流如下:

ET,3,TARGE170 ! 目标单元

KEYOPT,3,5,2

ET,4,CONTA175 ! 接触单元

KEYOPT,4,2,2

KEYOPT,4,12,5

R,2

NSLV,S,1

NSEL,R,LOC,X,4

TYPE,3

REAL,2

ESURF ! 在实体部分连接处创建目标单元

ALLSEL

ESEL,S,TYPE,,2

NSLE,S

NSEL,R,LOC,X,4

TYPE,4

REAL ,2

ESURF ! 在壳部分连接处创建接触单元

ALLSEL

SHSD,2,CREATE

图1实体与壳体的单元网格划分 图2全实体的单元网格划分

表1 计算结果

由以上两个图形可以看出,两种模型的位移与应力结果是基本一致的,故采用MPC技术对实体单元与壳体单元连接可行,并且此种单元节点数目少,不需要在实体与壳体连接处有公共节点,由此可见这种方法过程简单,使用方便。

结论

本文主要对构造板独立基础中,板与基础的连接问题进行了有限元仿真模拟。通过实例的研究表明,利用MPC技术实体单元与壳体单元进行连接,不仅不会降低计算的准确度,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计算容量,提高计算效率。该方法对于模拟构造板独立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参考文献

[1] 李纯,朱浮生.构造板独立基础地基反力测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2] 武崇福,任顺利. 构造板独立基础地基反力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

[3] 谢元丕,冯刚.ANSYS三维实体单元与板壳单元的组合建模研究[J]. 机械设计.2009

[4] 周艳,高耀东. 利用MPC技术对SOLID和SHELL单元进行连接[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1

独立基础范文4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独立基础

Abstract: civil independ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jian with its ability to adjust,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construction simple is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As a covert project, becaus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usually working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be controlled, construction the result is acceptance, each construction link all possible quality hidden troubl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n the speci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imed for exchange of learning.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dependent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土建独立基础的施工技术要点

1.1 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开工动土之前必需要具备现场的地质的调研资料,以备做好施工图的审查工作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依据,组织安排好施工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指标及措施,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应制定相关的预警处理方案,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同时,根据现场环境检查“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准备情况,掌握现场周边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等分布情况。据施工现场的便利情况和工程量计划配置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并保证机械设备具有相关的鉴定合格证明。施工材料的选购及进场需严格控制质量,从源头上把关。

1.2 施工过程阶段

独立基础的施工顺序按:基础大开挖基坑修整素砼垫层基础承台基础梁柱回填土。浇筑顺序“先运后进”。

1.2.1土方开挖及边护

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开挖时注意底局部预留200厚土层,待验槽后浇筑垫层时挖除以防止因基底长时间暴露而受扰动。开挖基坑时如发现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或发现不良地基,如暗沟、暗升、暗塘、墓穴及人防施等,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地质勘探部门、设计院等有关部门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

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土方工程采用大开挖,自然放坡,雨水或地表水经排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潜水泵排出坑外。

1.2.2基础垫层施工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浇捣C10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试块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在垫层浇筑前要对土方进行修整,应用竹签对基坑的标高进行标识。先用竹签订在基坑的中,然后用水准尺对其进行测定标高。在素砼浇筑过程中,将以这些竹签的顶为基准,进行总体标高测定。在砼具体施工时,测量员应对全程进行控制施工。

1.2.3钢筋制作与安装

学习、熟悉施工图纸和指定的图集,明了构造柱、圈梁、节点处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确定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钢筋应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同型号、钢号、规格均要进行复试合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方可使用。I级钢经冷拉后长度伸长至一般小冷拉,钢筋不得有裂纹、起皮生锈、表面无损伤、无污染,发现有颗粒现状不得使用。按施工图计算准确下料单,根据钢材定尺长度统筹下料,加强中间尺寸复查做到物尽其用。所下的各种不同型号、规格不同尺寸数量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按绑扎次序,分别是堆放挂上标识牌,绑扎前要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

绑扎基础柱钢筋时,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分布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绑扎基础梁,在模扳支好后绑扎,按箍筋间距在模板一侧划好线放箍筋后穿入受力钢筋。绑扎时箍筋应受力钢筋垂直,并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并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在钢筋加工时不得乱锯乱放,使用前须将钢筋上的油污、泥土和浮锈清理干净。绑扎结束后应保持钢筋清洁。

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

1.2.4模板施工

1、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以下规定: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交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和养护等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与支撑系统应选不易变形、质轻、韧性好的材料不得使用腐朽、脆性和受潮湿易变形的木材。

基础柱模板安装方面,保证基础柱模板由侧模、柱箍、支撑组成安装前应先将基础柱内及钢筋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先安装侧模再安装柱箍将其固定,为了保证柱模的稳定,柱模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模板拆除时,承重模板在砼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能拆模。拆除的模板要及时清运,同时清理模板上的杂物,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整齐。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1.2.5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应先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及截面尺寸,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钢筋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是否与设计符合。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并加以浇水润湿,但不得有积水,浇筑基础柱时,振捣砼要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并应避免碰撞钢筋与模板。浇筑时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用振捣器时,要轻拔快插捣有序,不漏振,每一振捣的延续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沉落。

在浇筑是要经常观察模板,防止胀模。基础梁振捣砼时,振动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的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对于钢筋密集部位,应先制定好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在浇筑的同时应经常观察钢筋和模板,如有变形和移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砼振捣完毕后,表面要用磨板磨平。浇筑结束后应进行砼养护,即覆盖及浇水。在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上面踩踏及安装砌筑。

砼浇筑的允许偏差

1.2.6土方回填

因工程现况,基础回填分为一次回填,回填时采用自然土分层夯实。填土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回填前,将坑内树根、木料等杂物垃圾清理干净,将洞、坑积水抽干,清净淤泥砂,将挑担洞用细石砼堵实,并保证墙体及砼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土方回填时不致于损伤方可回填。回填时,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错,并且严禁使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在填方过程中,取土、铺土、压实等各工序应按设计要求、土质、含水率、回填规范进行回填土。在做到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各个施工环节必须严格施工,确保土方回填工程顺利进行。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基础是土建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其质量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在准备工作充分和技术方法得当的前提下才能够有避免独立基础施工质量的缺陷问题,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翠英,李广如,张静峰;车间独立基础施工方案[J];科技资讯;2011,01(a):53.

独立基础范文5

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顺序是:

挖基坑,垫层,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

独立基础要根据各地的地质情况和建筑的形式来确定施工顺序。1、南方主要是桩基础:桩位放线,打桩,基础挖土放坡放线,挖土,锯桩,浇筑基础垫层砼,基础放线,砌筑粉刷砖模,绑钢筋,浇筑砼。2、饥方主要是承台基础:基础放坡放线,挖土,浇筑垫层,基础放线,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砼,拆除模板。

(来源:文章屋网 )

独立基础范文6

关键词:软件技术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08-02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与各行各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除了计算机的相关专业人员以外,其它专业人才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也变得非常的紧迫。

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很多新问题:首先是中学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得大学生在入学时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增多;其次,学生计算机能力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分化,有些比较精通,有些是一窍不通;第三,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第四,国内高等院校原本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现在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一步加强,比如:开设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等。软件技术基础作为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相关专业软件,和进行相关专业软件或二次开发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2 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软件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涵盖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和网络基础等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概念抽象,造成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这种现象在独立院校尤其突出。

对于老师而言,由于内容广泛,一般又要求在一学期之内讲完,造成老师内容选择上的困惑。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将其中一方面的内容讲的太深,学生会理解不了,讲授的内容太浅,学生又无法掌握其中的精髓。对于学生而言,在一学期之内接收如此大量的抽象、枯燥的概念和复杂的算法,根本无法很好的把课堂知识消化吸收。往往对学生造成好像什么都学过,又什么都没有掌握的印象。很多高等院校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没有安排实践部分,光是理论课,而且学时数不多,从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教师只能通过考试来验证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对片面。而且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和难易程度,对于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以上这几方面的原因相互影响,造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 课堂教学的探索

针对软件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二、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改进;三、考核评价模式的完善等。

3.1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大多数国内高等院校都开设软件技术基础这个课程。课程名称相同,但是实际讲授的内容却是相差较大,有的是这几方面的内容都讲,有的是选取其中的一个或二个进行讲解。这也侧面反映这门课程内容的广泛和复杂。

本院院长曾明确提出,独立学院的教学是通识。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校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涵其中软件技术基础中最为核心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等三部分知识,网络和多媒体部分的内容则建议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习。

操作系统部分主要讲授基础知识和五大功能中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及文件管理等内容。

数据结构部分主要讲授基础知识、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查找排序等内容。

数据库部分主要讲授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E_R图和数据库的SQL语言等内容。

针对网络和多媒体的内容,老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先自习再以读书报告的形式进行反馈。

所有讲授到的内容都以通识为目的,比如:数据结构的树型结构,其中的遍历算法只需讲解基本的递归算法,非递归算法可以不提。动态查找表只讲二叉排序树,对于后面的平衡二叉树,B+、B-树可以提及但不深入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算法。

3.2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改进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讲授计算机知识,不能和计算机专业一样,特别是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独立学院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讲解树这个概念之前,先问学生:“知道族谱吗?如果你们家族想让你把整个家族的族谱放入计算机进行保存,你该如何处理呢?”等激发起学生兴趣,等学生集中注意力之后,再讲解树的相关概念和存储结构。另外教学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轻松愉快的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在理论课中开设实践环节。

每一独立内容完成之后,进行3学时上机,测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发一个小型的软件,让学生体会软件开发的各个过程,加强团队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高。实践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上,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把知识转换为自身的能力。

每一独立内容的实践各不相同:数据结构是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题目;操作系统则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理论知识(如进程调度);数据库通过使用已有关系数据库的操作来理解基本理论等。为规范考核,针对每一个独立内容设计一批考核题目;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选取完成其中的一个题目。这样可以切实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的主动性和可操作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制作和运用更多的动画资源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复杂、抽象的算法。

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是数据结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始终贯穿与整个数据结构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还是有很多学生搞不清楚。假设采用游戏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概念。把教室当作内存,教室中的每一个位置就是一个内存单位。选出6位学号连续的同学,参加游戏。教室里空出6个连续的空位置。

顺序存储就是让这6位同学按照学号的先后次序,依次做到6个连续的空位置上。如此,如果知道第一位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直接知道剩下的5位同学的位置在哪里。查询很方便,可以实现随机存取。

链式存储时,让6位同学做到这6个位置上,但是不必按学号做,每人只需记住前一个学号的同学的位置即可。此时,如果知道第一位同学的位置,是无法直接知道除第2位同学以外其他同学的位置。比如要找到第4位同学,必须先找到第1位同学后面第2位同学,由第2位同学找到第3位同学,又由第3位同学找到第4位同学。只能这么顺序查找,无法实现随机存取。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掌握随机存取和顺序存储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基本结构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考核方式的完善

由于这门课程内容广泛,光凭一张试卷,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巩固课堂内容,我们在理论课之外,安排了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分项记分的考核方式,评定学生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实践测试加上理论考试,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最终成绩的评定采用综合成绩,根据期末的卷面成绩,作业,考勤和实践成绩等因素综合评定成绩。一般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作业和考勤占10%,而实践成绩则占30%。通过这种形式的综合考核,希望学生不仅能重视理论的学习,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

4 总结

软件技术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涉及的概念和理论较多,造成难教,难学的现象。我们分析了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和考核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接下来,我们将考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加强师生交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自助式环境。

参考文献:

[1] 程文彬. 独立学院“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0):30-32.

[2] 周云,辛华,姚新宇. 案例教学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尝试[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3):57-59.

[3] 徐士良.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