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范例6篇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1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当今社会,医学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类型,而高等医学院校是孕育医学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做好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不仅对医学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它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改革进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弊端,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医学实验室发展的道路

1 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改革意识不够强

我国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虽早已在进行当中,然而,由于很多院校对改革的认识不足或者不够准确,使得许多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很难发生转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仍存在于许多高校的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有的高校医学实验室只是对管理体制进行了部分的整改,另一部分仍然由教研室管理;而有的高校则是做表面文章,将各医学实验室合并,实现了表面的独立,然而实际上还是没有脱离原教研室的管理。这些现象都表明,在体制改革工作中,许多相关的领带人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认识不足,并且在工作中的配合度不够。

1.2 医学实验室的建设队伍力量不够

在对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后,实验室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教学机构。这种独立性给了它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短时期内建立的结构独立的医学实验室,缺少专职技术人员对医学实验室进行后期的建设,而且现有人员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他们无法在短时期内独立完成实验室的教学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1.3 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在实施之初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漏洞,而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在改革之初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教学工作者和实验技术人员等,他们对新的管理体制仍需要一个适应期,而在这个适应期内,实验教学工作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医学实验室间接造成教师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体制改革之后,实验室脱离了原来隶属的教研室而成了一个独立的机构,于是教师接触实验室的机会大大减少,进而造成他们的教学工作理论脱离实际,教师的教学技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长此以往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其次,实验室在短时期内无法满足众教研室的要求[3]。医学实验室自独立于教研室之后,它就承担着为各个教研室服务的责任。然而实验室在组建初期力量有限,它无法满足众多教研室的个性化的需求。最后,实验室在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仍有待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在独立的医学实验室获得了更好的工作环境,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工作当中,有的实验技术人员对自己与实验室的定位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认识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真正意义与目的,因而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服务科研的意识。

2 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笔者针对上述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2.1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相关领导人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到位,造成改革工作出现许多阻碍力量。因此,在进行彻底的整改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对待改革工作。第一,要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找出其中的缺陷以及它给当前的实验教学科研工作带来怎样的弊端;第二,要明确改革后所应用的实验中心模式在管理工作中的优势,改变偏见,树立起正确的改革观。

2.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医学实验室在经过整改之后变成了独立的机构,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新生事物,具有新生事物的弱点,其中最突出的弱点就是建设力量不足。建设力量最主要还是指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技术队伍是发展呢医学实验室的中心力量,是将实验室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要想让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走向正轨,就要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实验技术队伍[4]。传统的实验室管理重理论而轻实验,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验技术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体制改革之后,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要技术过硬,而且还要求他们掌握其他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所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要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着手,进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层次水平,为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好人才准备。

2.3 建设开放性的实验室

在传统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度很低,几乎是不对外开放的。这种较为封闭的管理方式使得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极低,造成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浪费。开放性的实验室就是针对这一点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在医学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实验室的人员配置、实验室的费用支出等方面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在开放时间上,可以交叉使用随时开放、预约开放、定时开放三种模式;在实验室的人员配置上,可以采取以教师管理为主、学生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的费用支出上,则可以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将一部分用于实验仪器的维护与管理,另一部分则作为补贴发放给贡献突出的教师。

3 结语

所谓穷则思变,当前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教学工作,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对此,我们应该坚持灵活的管理方法,积极改进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为医学实验室管理探索出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6)

[2]张明明.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优化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2)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2

【关键词】医学独立实验室 竞争战略 规范化

一、医学独立实验室室的产生

医学独立实验室又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和服务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推出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医疗开支”的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速行业竞争,最终促进了医学独立实验室的产生。一些小型的医学实验室为医院提供医学检验服务,但是并未成规模。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检验设备越来越自动化,一份血样可以做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所需要的样品和耗材量越来越少,检测通量越来越大,医学独立实验室的集约化竞争力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样品检验实现集中检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

二、国内外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学独立实验室作为医疗服务机构在医学检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美国的诊断市场规模约有550亿美元,其中约将近40%的市场为医学独立实验室所有。加拿大的MDS,加拿大最大的诊断实验提供者,雇员超过一万人。日本的BML,每天处理10万份标本,在全日本有40多家分支机构,检测项目超过4000项,其本国员工达1160多人。。其中美国的Quest和LabCorp占据了美国临床检验份额的24%,可提供3000多种诊断服务测试,项目包括从常规检测到基因检测,服务全美一半以上的医院和医生,已经发展成为了美国全国性的大型连锁医学实验室。

在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发展迅速,以第三方医学检验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业务高速增长。2014年上半年这些上市公司的业务增长均高于38%。其中金域检验、达安基因、艾迪康、迪安诊断等企业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国内外风投资本也瞄准这个市场忙于抢夺市场,同时在政策的驱动下,新兴生物技术公司的业务也向这个市场倾斜。市场呈现群雄并起的态势。当前主营业务为第三方医学检验的上市企业,近年来的医学检验业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 公司2011年公布的预测数据,到2015年,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元。

三、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新变化

医学独立实验室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他的集约性,快速反应得以不断的快速发展。政策引导、连锁经营、高端检测是行业内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方式。而随着技术的创新,消费者的需求增多,产业链不断的整合,行业内各个企业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对竞争的判断,也呈现出不同的战略模式。

以金域检验为代表型的企业倡导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强大的实验室。金域检验1994年成立于广州,主要开展医学检验、临床试验、卫生检验、科研服务4大业务。在全国的23个省会城市(包括香港)拥有省级中心实验室,可检测1600余项检验项目,每天为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16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外包服务,覆盖全国90%人口所在的区域。金域检验不仅仅在生命科学领域站稳脚跟,同时扩大到其他领域,比如食品、药品、保健品、生物医药、科研服务、新药临床实验和司法鉴定相关。其在临床检验精细耕作,在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与国际先进机构的合作,建立有国际化认可、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国际化的人才、理念,加速与国际接轨。

以达安基因为代表的企业着重产业链的开发,着力于成为诊断产业上下游一体的供应商。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 年8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依托中山大学雄厚的科研平台, 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的,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公司产品按领域布局,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高新达安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达安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必平(LBP)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市达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杭州安杰思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达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控股及参股公司的全面发展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涵盖健康检测、产业投资、优生优育、免疫诊断、病理、食品安全、医疗器械、临床生化等领域,产品线全面进入整个体外诊断产业。作为有医院背景的上市公司,利用其资金优势,通过打造整个产业链的供应模式,扩大了生产经营范围,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更加有利于其生产销售的顺利推进。

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公司借助新技术优势进入市场。华大基因集团成立于1999年9月9日,因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诞生。其下属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数据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之一。其下属子公司业务在科技服务、医学检测、分子育种等领域已覆盖超过全球55个国家。华大基因在组学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的服务水平,近几年来华大基因成立的深圳华大基因医学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基于多组学技术(含高通量测序、高灵敏质谱、诊断大数据分析等自主核心技术)的检测服务,形成了贯穿生命孕育、出生、发育、成长等全过程的全时全景的产品图谱。华大基因借助的是与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不同的新技术,同时拥有测序和质谱医学检测领域的人才中心、标准中心、研发中心、样本中心及数据中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数据运营行业服务商,强势进入市场。华大基因借助产品差异化细分高端市场,同时借助政策的引领,快速占有其优势的市场。

以康圣环球为代表的企业,借助资本的介入和复制国外成功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本土开发市场。2008年,晨兴资本1500万元的首轮投资后4年间,康圣环球共得到两轮投资。2011年6月,投资方为美国中经合集团、贝雅亚洲私募股权基金、晨兴创投和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Clinic),共1100万美元;2012年3月,获得2000万美元C轮投资,由凯鹏华盈中国基金(KPCB China)领投,康圣环球现有的投资机构美国中经合集团(WI Harper Group),美国贝雅亚洲私募股权基金(Baird Capital Partners Asia),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也参与了该轮投资。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这家有着100多年医疗检测历史的公司,业务覆盖到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笔投资除了资金之外,还有多达2000项的技术转移,涉及到肿瘤、内分泌、神经、呼吸道等诊断领域。国外医学独立实验室也借此机会进入到中国市场。康圣环球在北京、上海、武汉已建和在建三万八千平方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国家资质的临床检验、科研合作和应用开发中心,拥有高分辨流式细胞仪、多色流式细胞分选与细胞培养、多色荧光适时幼态细胞扫描成像仪、第二代基因组学测序、基因芯片、全自动DNA/RNA提取、COBAS高灵敏度病毒载量系统、高精度质谱、质谱芯片、高压液相/气相层析、分子细胞、遗传与全自动核型扫描、变性高效色谱分析、分子病理、数字病理、液态芯片、单分子数字免疫、免疫组化、蛋白指纹图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数十个技术平台和专业实验室。近两年康盛环球快速建立实验平台,集聚人才,频频参与行业内各种专业会议,和国内外多个机构进行合作,目前主要战略也是在建立实验室平台和销售渠道。而从国外转移项目不是一蹴而就,还有需关注国家监管和政策导向,其发展也可以期待。

四、这些变化给我们在竞争战略上带来的思考

(一)医学独立实验室行业中的企业面临着技术和政策的不确定性

以基因测序为例,测序技术发展迅速、一代测序、二代测序到现在的三代测序、这些技术在临床检验的应用上各有优势和特点。而企业如果没有形成一套最佳产品结构,技术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将导致战略上难以确定。因此在产品和市场定位、营销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对行业的运作方式、行业的成长速度未来行业的容量和规模都不确定。中国的医学独立实验室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经过规模小高成本的阶段,已经逐渐向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组织日趋合理化规模化低成本化的方向进行。以往企业缺乏制定战略所必须要的信息,但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受到内部外部的挑战,企业逐渐开始去了解竞争对手的数目,竞争对手的分布状况,比较分析优势劣势,开始注重购买者的需求和偏好,开始形成与市场成长速度和市场规模相匹配的战略。

这个行业在政府监管层面的立法上滞后于行业的发展。2014年02月09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一时间基因测序企业面临困境。即使业内人士对这样的政策行为还是抱着认可的态度,认为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但是的确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这个行业的检验技术发展迅速,国家标准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如果坐等国家标准,无疑把新兴的市场拱手送人。如何衡量哪种技术、哪些产品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购买方的青睐,如何使自己的技术,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分销得到客户的认可,考验企业经营者的远见和能力。

(二)行业发展的风险性

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兴起时间较短,买方也对这个行业产品和服务持观望态度,购买者有需求,又期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标准化可认证的特点,同时又有降低成本的需求。

由于行业过新,行业生产链上的各项活动都具有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链上的其他活动。企业必须准备好在战略上应对供应商和销售渠道可能出现的方向性转移,是否能得到供应商稳定的供应、销售渠道是否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流动使得企业必须寻求新的方法来维持其行业地位,而不能固守过去获得成功的优势。流动表现为获得适当的技术水平、销售渠道、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原材料以及与机会相当的风险方面的障碍。如何在变化中求发展,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如何在已经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中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将意料之外的事情转化为优势。

由于医学独立实验室这个行业不存在公认的竞争对策原则,尚未形成稳定的结构,竞争对手难以确定,使得这个阶段成为战略自由度最大、战略影响程度最高的阶段。各个企业利用这个阶段特点,依据自身的特点所能掌握的资源,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企业需要本着建立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产品策略、营销方法和价格策略的竞争原则,从而使企业建立其长远的行业地位。

参考文献:

[1]翁宇.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广西大学学报,2010.

[3]梁耀铭.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模式探讨.中国临床实验室,2005,4(1):16-20.

[4]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异军突起.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中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实践

实验教学是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虽然中医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但是与中医理论教学和现代医学的实验教学相比仍然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其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1)中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相适应;(2)中医实验教学观念落后,不少师生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3)中医实验室规模较小,管理体制不科学,大多数实验室依附于所在教研室,各学科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致使实验内容重复;(4)实验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近年来,中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中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且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一体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及其质量评价标准,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为适应高校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为解决中医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1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1.1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中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

我校中医系成立于1999年,建系16年来,坚持继承创新,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注重多学科知识交融的培养体系,侧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现代中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建系之初,由于尚未设置中医学专业实验室,部分实验课程只能借用西医学科的实验室开展,存在着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医特色仪器较少,实验课程由教研室独立负责及实验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为了中医学专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中医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针灸推拿学实验室、外科骨伤学实验室、中药方剂学实验室、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室、中医综合实验室5个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的中医本科教学实验室,并且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强化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落实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其中在实验室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在实验室管理上由“大一统”代替“小而全”,实现对实验室用房的集中调配,控制各学科实验室的盲目扩张,对仪器设备实现统管共用,对实验技术人员统一培训和对各科目实验教学统筹安排,明显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效率和效益。(2)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依据实验内容的类同性、仪器的通用性、手段的相关性,构建优化的实验教学模块,建立跨学科、跨方向的综合性中医基础与临床课实验室。比如设置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室,统筹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和中医儿科学等实验、实训课程,按学科功能进行调整、归并和重组,实现仪器设备资源优化利用。(3)教研并重,建立本科教学和研究生科研相统一的实验基地。为此在本次实验室改革中,我们成立了中医综合实验室,满足本科动物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和部分研究生科研实验的需要,设立专门实验场地,使其成为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实验基地,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步提高。

1.2构建多层次、模块化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中医学实验室健康、良好的运行,还需要构建中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课程结构,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建立多层次、模块化的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我们构建以专业课程群组为主体,以手法操作、基础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为内涵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第一层次为手法技能操作课,该层次实验针对《针灸学》《推拿学》《刺法学》《骨伤学》等科目,这些科目主要以手法技能实训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规范的手法基本技能和临床操作思维。第二层次为基础性实验,该层次实验针对《实验针灸学》《实验中医学》《温病学》和《方剂学》等科目,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基础性实验,属于指导性实验,该层次实验主要在一些中医基础科目中设置,在于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深化。第三层次是研究型实验,主要针对本科创新工程、“挑战杯”项目等设置的实验,该类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开展相关科研实验活动,重在科研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3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由于历史原因,中医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缺乏中医特色,实验教学方法落后,实验教学信息化程度不足,因此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我系在实验教学培养模式上,依托综合性大学专业和学科资源优势,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和完善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自我构建、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我系积极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精品课程、网上优质示范课程、网络课程及专题学习网站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以来先后建立了中医四诊专题学习网站、《推拿学》网上优质示范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网络课程等16个网络开放平台,为学生中医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医临床技能的实训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库。通过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并根据自身学习计划,进行网上预约和选择实验教学项目;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实验设备介绍、实验操作流程教学视频、实验课程考核标准及试题库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空间由实验室延伸到宿舍,由上课时间延伸到业余时间,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消化和提升,更大限度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创新性。

2中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未来突破口

2.1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建立国际化标准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国际化、信息化和学科交叉渗透的大背景下,中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引入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医专业特色,深化中医学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从教育思想上建立起“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总体设计,深化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革。目前由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普遍,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未来的实验教学将以专业课程群的交叉实验为基础,并有机整合成若干模块式实验课程,发挥同类实验技术和相近实验方法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2.2建立规范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要实现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有机结合

建立全新的比较完善的中医学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系,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探索和实践规范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式,通过将功能性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弊端,因此作为一个教学体系要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和统一。目前国家和各省市都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组建了很多本科学生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和开展相关实验,取的很多满意的成果,其中很多课题的来源是与所学课程密切相关,是学生从课程学习中延伸出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更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未来中医学专业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积极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系,在推进中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实现有机结合,做到医学教育和科研素养共同培养;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4

关键词:无菌检测间、布局、改造

自2010年1月1日起,部分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始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无菌细则》)的要求开始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对原有的生产厂房和无菌检测间进行整改。本文以L企业为例,针对《无菌细则》及相关配套文件和《GB 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医药洁规》)的要求,对其无菌检测间的房间布局和设施安排加以改造和完善,提出一套有效可行的方案。

1.无菌检测间的改造

L企业是北京一家中型规模的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二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环境为100,000级洁净间,其主要检测项目为:产品初始污染菌、产品无菌检测、纯化水微生物限度等检测项目。

1.1明确改造需求

在国食药监械[2011]54号《关于实施及其配套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1](以下简称《54号文》)中,对无菌检测间的布局提出了指导原则:①生产企业应存在三间万级背景下局部百级(单向流空气)的实验室;②检测间不得设置在生产洁净车间内部;③检测间不得与生产洁净车间共用空调净化系统;④检测间应设置专用的无菌/微生物检测实验准备间,其不宜作为其余物理化学实验的实验室使用。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3月15日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咨询问答专栏》[2](以下简称《咨询问答》)中提到:对于新建实验室的,生产企业应分别建立万级下局部百级的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和阳性对照室(包括人流、物流相对独立)。对于实验室改造中确有较大难度的,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可共用(但应进行清场),阳性对照室应配备百级洁净工作台;若阳性对照室处于非受控环境,应提供验证资料,并配备生物安全柜。

1.2改造设计方案

根据需求,将L企业原有无菌检测间的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图1为该公司原有无菌检测间布局图,其仅有无菌检测室和阳性对照室两个实验室,不符合三个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之间没有单独人流、物流通道;无菌检测间的送风系统与生产车间共用;在无菌检测间区域内没有设置实验准备间。

针对《咨询问答》中的“实验室改造有较大难度的企业”,笔者理解应解释为无菌检测间场地相对固定并且无法进行扩展,阳性对照室与无菌检验室为独立人流物流且相互间无交叉,但L企业又不属于“可减少微生物限度室建造”的情况。根据以上各情况以及企业场地实际情况,设计了改造方案见图2。

依据《咨询问答》的要求,无菌检测间在厂区内另行择址进行建造。改造方案参照《医药洁规》[3]中的若干条款规定,进行了如下改造:第一,在无间检测间的中心区域设置实验准备间,便于实验物品的准备和传送,将换鞋、更一般工作服和洗手的步骤放置在此。实验准备间属于洁净控制区,需要控制其温度;第二,设置设备存放区,用以摆放湿热灭菌柜还有其他需要周转的设备;第三,将三间实验室的人流与物流通道分开。具体为:换鞋、更一般工作服和洗手共用实验准备间,更换无菌工作服步骤放置在更衣室;手消毒与气闸室的设置放置在缓冲室。这样的设计更加简便,并且便于意外情况下的人员逃生。每个检测间设立传递窗以保证单独的物流通道。第四,为保证阳性对照室与相邻洁净室保持相对负压,至外界环境的压差梯度设置为12.5Pa、25Pa和12.5Pa,阳性对照室采用独立空调系统,采取直排,整体系统回风不再利用。同时,在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室之间设置压力指示装置。另外,阳性对照室预期使用生物安全柜。第五,微生物限度间至外界环境的压差梯度设置为37.5Pa、25Pa和12.5Pa,无菌检验室至外界环境的压差梯度设置为37.5Pa、25Pa和12.5Pa。

2.改造总结

此改造方案整体按照《54号文》和《咨询问答》进行设计,整体结果符合目前《无菌细则》对无菌检测间的要求,并通过了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产许可证检查。

在《无菌细则》中针对检测条件进行的要求,较《YY 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及特殊无菌产品细则,即《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及《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针对检测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按照目前《无菌细则》及《医药洁规》中的规定,一般生产企业应保留50至60坪的检测空间用于无菌检测间及其辅助房间的建造,并建立有独立人流物流的无菌实验室三间,辅助清洗室和洗衣室至少各有一间,无菌检测间内部不宜设立洁具间。

参考文献

[1]国食药监械[2011]54号《关于实施及其配套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2011-1-27

[2]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咨询问答专栏[EB/OL].bjda.省略/tabid/62/InfoID/60366/frtid/40/Default.aspx,2011-03-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S].2008

作者简介:

罗 迪,女,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品质量管理与监督。

梁 毅,男,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硕士生导师,本文通讯作者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5

    一、我国高校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建管新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增多,医学院教学体制也在不断改革,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硬件设施,教学实验室的建管也在不断改变。

    (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体制开始朝着综合化转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逐渐呈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而医学更是广泛的包括了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学发展其突破口,就在于更为依赖生物学和化学、信息技术等的融合。为了让实验室教学工作可以更为适应这种学科融合的特点,就要求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我们可以成立形态学实验室,将解剖学、病理学以及寄生虫学等实验室,合并到一个形态实验室内;也可以成立一个功能实验室,来研究药理学以及病理学和生理学。而对于各种外科、内科和临床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临床实验室来进行教学工作。根据笔者对我国多所医学院的走访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在长期教学中,大都是采取单一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而各个实验室之间都是各自为政实现独立管理,这就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以及设备借用上的麻烦。仪器上的重复设置导致学校教学效率较低,也浪费了诸多教学资源。例如当不同专业学生使用同一设备时,常常出现管理上的矛盾。

    (二)对医学实验室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医学实验室的综合项目管理中,主要包括了对设备统计的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登记管理等。这些综合管理信息,其特点就是繁多并且复杂。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每个实验室都是封闭的,所以在数据上报以及汇总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那么在计算机时代,如何利用网络以及电算化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则是核心。

    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不仅实验技术较为落后,实验教学方式也只是对传统经典理论进行验证,很难完成目前提出的创新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改革,集中力量来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改进设备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如何做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工作

    (一)从教学理念入手,在医学高校内树立起实验教改理念

    学校应该积极的按照从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原则来进行。第一就是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浅到深,从简到繁,按照学科特点来建设综合实验室。然后根据实验室将实验课程编排成体系。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减实验用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而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的建设,也可以改变过去单一实验室相对封闭的状态,将实验室改变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也可以按照功能来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以及模拟实验室和生物学实验室,然后对综合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调配。

    (二)做好综合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在对医学院的实验室机制进行改革之后,实验室从教研室中独立出去,成立了综合实验室,这样综合实验室在管理机制上,就直属于学校的基础部,改变了过去隶属于教研部的状态,和教研部成为了平等的存在。这样一来学校就出现了实验室的新格局,自然要对此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这些都依赖于建设完整的规章制度,处理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减少各个教研室使用实验室过程中的矛盾。我们要求实验室中心或综合实验室都做好规章制度建设,例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以及档案制度,并且结合教研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来实现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第三就是要加强针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在建设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之后,实验设备将不再隶属于某个教研室,在设备归属上将以实验室为单位。而由于各个教研室来共同使用实验设备,所以更应该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纷争。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医学院,对此还没有就这几个问题形成共识。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摸索可行之路。

    (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新制度的内在潜能

    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要不断开展岗位培训来更新实验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在综合实验室发展背景下,还需要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通用性。在考核制度建设上,要利用各种激励制度来调动起综合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

    (五)医学院要积极争取各种国家扶持政策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6

开设专业的现状及特色

目前已开设的专业及方向我院共有13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涉及医学、药学及管理学类,在校生已超过7000人。中医类专业及方向有中医学、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中医学(医学心理方向)、针灸推拿、护理学和护理学(英语方向);药学类专业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管理学类有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的特色各专业教育是在努力培植中医学、中药学等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针灸推拿学、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等;同时,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护理学、药物制剂等热门专业的内涵建设,合理安排中医、西医学科模块比例。2010年我院制定的《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为:“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同时,重点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融汇现代医药学和科技知识,突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实现中医、中药、护理等多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

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效果

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我院全面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了实验中心,中心设有药学综合实验室、外科技能训练室、临床技能实训基地、针灸实验室、药物制剂工艺实训室、基础护理实验室等40多间专业实验室,3个精密仪器室等,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3800多台(套)。承担了人体解剖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针灸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实验课,开出教学实验项目达100多个,能同时容纳近千多名学生进行实验。同时各专业教育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中央冷暖空调,确保各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整合师资队伍开展专业教育2002至2007年,我院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师资力量进行专业教育。2008年以来,随着专业层次及规模的扩大及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我院各专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也得到了加强。一方面我们严格选拔、招聘或引进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实践中,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学习与提高。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中既借鉴母体的管理方式,同时结合独立医药院校的实际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与管理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院各专业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完善专业教育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我院2005年开始独立招生以来,始终注重专业教育的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教务、教材、实验室、图书、后勤、学生等的教学及行政管理人员从最初步不到10人发展至现在的100余人,以及时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各专业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同时,各专业教育的服务体系,如语音室和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生活动室、运动场馆及食堂等体系配备齐全、设备先进,能很好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需要。如现有的各类教室座位数共计7000多个,遵循“服务教学、充分利用”的原则,学校统一调配各类功能教室,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也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总之,通过十年来中医药专业教育的实践,我院的各专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既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软硬件条件来推进其运行及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善中医药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高等中医药独立院校专业的建设既要借鉴母体学校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作者:谢丽莎 梁天坚 江海燕 黄红泓 苏丽丽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