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类个性化人才培养

大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类个性化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大数据时代,社会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纷繁复杂,这为计算机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机遇。为应对大量数据信息处理的趋势,用人单位不断扩招相关专业人才,促使高职院校开始关注计算机领域方面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本文着重研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处,分析个性化人才培养对人才市场扩充的优势,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0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对于课程结构发展体系的规划,要针对人才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打造不同结构的人才体系。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注重对学生教学形式的优化,关注人才的个性化特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发展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人才管理方案、教学形式、课堂互动模式等,要构建一套新的科学课程体系,需不断探索、研究。就实际来看,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还稍显不足,需就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探索。

1大数据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典型成果,以高速的数据推算能力为基础,计算方案多、算法形式较复杂、本身具备特色运算方式,内部涵盖价值大。从宏观层面上看,大数据和传统的信息技术似乎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但实际上,大数据能涵盖海量的数据信息,实现多种数据的快速传播,多元用户共享,帮助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中快速搜索想要的内容,提取价值信息,这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甚至影响到社会教学结构。从教育教学角度看,大数据率先影响教育领域的思想理念。在最初,教育部按照已规划好的课程方案和课堂教学形式推进教育,在课堂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互动和探讨,对知识的学习基于表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模式没有动态结构的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取向不一定相符。大数据的使用完全颠覆了这一特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其次,大数据影响教学形式,传统教育有着固定的课堂互动形式,对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一对多的传授,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受到枯燥、乏味,大数据在课堂中的深入应用可丰富课堂活动,让教学内容变得趣味化,吸引学生兴趣;最后,大数据影响学生教学中的地位。之前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作为主导,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在应用大数据后,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实现课堂模式翻转,可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对课堂的能动性[1]。

2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若干问题

2.1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形势变化较快的市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看是人才市场的需要。为明确人才市场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利用数据进行筛选,通过问卷访问来搜集信息,但得到的反馈很少,能反映出的信息也较匮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应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有些乏力,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需要,当学生毕业以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够。

2.2高职计算机专业生源特点使个性化培养困难

近年来,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报考这一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导致高职招生的学生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文化素养良莠不齐。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专业教师在关注学习情况时,可能会有失偏颇,对中等成绩的学生存在忽视现象。如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并投入更多的行动。

2.3现有教学模式制约个性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相比较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计算机专业教学知识的更新速度稍显不足,教学资源匮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在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资源时存在滞后,不利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2]。

2.4评价方式单一,在开发学生潜能方面存在难度

高职入学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自己的认知并不清晰,没有明确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学校在教学时,有着固定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兴趣点,对个性化引导存在欠缺,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不高。

3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3.1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行业需求“精准把脉”

使用大数据技术可精准了解行业内部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各大招聘网站上筛选信息条件,构建多岗位制的信息资源库。利用不同角度、不同标签所抽取的信息数据内容重新搭建岗位信息资源库,获取多元化信息。比如,可从时间维度来分析行业内的动态趋势,从地域角度看出不同行业在各个区域的数量分布,只有通过大量的数据筛选和模式选择,才能获得信息体系,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内容和岗位的匹配度。通过不断补充已获取的信息,随时修改教学内容,紧跟行业趋势,引导学生个性化岗位需求[3]。

3.2基于大数据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改革,需实现多方面的体系革新,着重从教学资源、课堂互动模式、学习形式方面进行改革,需具有针对性和强调性,这就需基于大数据背景搭建专业的数据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涵盖大数据基础特色,还包含一些特色算法信息,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要求。比如,某科技所研究出一项新的教学产品叫MeePo,这项产品具备云端信息储存能力,可满足校园和一些基础单位的建设。在当前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已应用这项产品,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大数据信息结构来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直接将数据汇入平台中,当进行内容选择时,只要输入标签就可获得所需内容,实现高效率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4]。

3.3转变教学组织方式,搭建个性化学习空间

在当前阶段,网络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高职院校已搭建属于自己院校的教学平台,组织教师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化平台开展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新知。教师在帮助填充数据平台内容时,不仅需制作教学课件,还可搜索一些贴近生活的实时报道信息,插入一些动态的图片以及视频等,丰富教学平台的资源;此外,还可用教学平台学习任务,按照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推送相关知识链接。

3.4开展立体化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是否顺利开展、教学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这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非常重要。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模式也需实现对应调整。有了大数据平台的支持,教学评价的指标内容会更加清晰,对课程的教授活动评价也具有更为准确的分析。科学的教学评价包含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吸收程度,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行为评价,还包含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的努力。系统可自动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再整合数据信息,提供更多有专业性的评价意见、专业评估的结果;此外,各种数据平台通过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可让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学生的兴趣取向在哪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为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5指导学生个性学习规划

?集学生基础数据和在校期间各项行为数据,通过数据算法的转化,可明确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的专业特长、课堂互动模式、性格特点、未来的就业选择趋向等等,构建学生独有的画像。在毕业时,为每位学生出具相关的个性职业报告,为他们选择岗位提供更多专业参考,引导学生执行规划,并预测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实现对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求职意愿的双向对接[5]。

4结语

近年来,信息产业中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应尊重个性差异特征,按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从收集到的学生数据着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专业水平,寻找符合他们行为特征的教学方案。本文着重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个性化人才时所采用的特殊形式,分析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满足计算机专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人才市场输送更多人才,促进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发展。

作者:黄灼 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