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物理一直是学生公认的逻辑性强、学习困难的学科,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兴趣逐步减弱,并且学习成效也不显著。为此教师要融合不同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本文主要从预习指导、教学导入、问题情境、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六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但是教学有效性并非单一指学习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适当做出改变,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与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整体角度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预习指导,奠定学习基础

课前预习是保证学生高效听课、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对课堂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在预习环节发现问题,找到学习的关键点,进而在课堂授课阶段也会有所侧重地听课,这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经过课前自主预习能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教师要想切实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课前预习环节,围绕教学内容精心制作预习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认知经验对其进行合理的预习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夯实物理基础,高效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以“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导学案。首先在知识准备环节,要求学生重点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设计填空习题。(1)当物体质量保持不变时,用数字式表示为a____F;(2)当物体受力保持不变时,用数字式表示为a____1/m。其次是让学生细致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牛顿第二定律中包含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字式表达牛顿第二定律”“数学式中包含的物理单位分别是什么”“如何定义牛顿单位”。最后进入到预习自测环节,这部分教师可设置基础类题目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如此教学有效性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二、做好教学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包含诸多复杂概念,如果学生在开始阶段就缺少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导入环节,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正式教学做好前期铺垫。教学导入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游戏法、情境创设、设置疑问等,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最为适宜的方式,通过多元匹配快速抓住学生的目光。以“弹力形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带领学生做情境活动,让学生通过拉动橡皮筋以及挤压矿泉水瓶亲身感受弹力形变,而学生在疑问与兴趣的驱动下则会全神贯注地聆听教师的讲解,并积极互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也为打造有效课堂走好了第一步。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都需要依托适合的情境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不仅知识体系庞杂,而且多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些知识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逐步理解。为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师可在课堂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内容设置启发性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建立知识结构,在探索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以“开普勒三大定律”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行星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吗?”“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会用何种方式去探究太阳与行星运动的规律呢?”等,如此既让师生之间有了有效沟通,同时也是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能发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在和谐、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时,教师采用实验导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师用方形线圈在磁场中进行切割,这时灵敏电流的指针会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在此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切割方向的不同,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也是不同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呢?”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究新知,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电流方向的指示设计实验。教师提问:“我们这次要探寻的是感应电流方向的问题,所以第一个步骤是什么呢?”学生立即回答:“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教师继续提问:“具体应该如何指示呢?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呢?”学生回答:“可以利用电路改装实验中的表头,没有电流的情况下指针在表盘中央,介入电路后指针会发生一定偏转,看偏转方向就能判定电流输入方向了。”为了起到深化学习的效果,教师可让学生探究讨论是否还有其他验证方式,然后学生思考或许应用发光二极管也可以进行验证,因为其具备单向导电性的特点。这种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师生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也有效调节了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效完成知识学习。

四、开展分层教学,实现协同进步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水平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异,如果教师依旧用统一标准组织课堂教学,那么很容易给部分学生造成学习压力,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出现学习兴趣弱化的情况,这也会严重阻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为切实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积极开展分层教学,以便在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同时,切实满足其学习需求,最终让全体学生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首先,教师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按照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是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B组是学习能力一般但基础扎实的学生,C组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分组后明确告知学生分组标准,并让学生保持平常心,持续努力向更高层次递进。其次,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也要按照能力分层给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以“电路图”这部分教学为例,针对A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自主设计电路图,并详细讲述设计原理;针对B组学生教师可为其准备好一个实物电路图,要求学生将其转化为物理电路符号;针对C组学生教师则应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明确告知其电路设计原理以及设计阶段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习题练习阶段,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一方面是让学生相互借鉴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在相互带动下可以让学生实现协同学习,这同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实施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理解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教学过程中也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形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点,同时多媒体还可有效应用于物理实验课堂,产生的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例如,在“凹凸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演示方式学生难以直观清晰地看到蜡烛的成像,因此,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够透彻,甚至还会产生疑惑。基于此,教师可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模拟实验,而且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随意暂停或者调整演示的物距,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得细致,也便于结合教材展开思考分析,帮助学生实现轻松高效的学习,如此既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让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六、引导学生操作,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伴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考试大纲也与之前存在极大不同,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开始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近年来高中试卷中的题目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还包含自然现象、科学信息等诸多内容。因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尝试从试题入手,将案例和多种类型试题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实际解题训练,让学生在解题积累中逐步掌握解题技巧,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以“波的形成和描述”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教具来辅助知识点的讲解,并利用实验器材和实物投影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在学生认真观察过实验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回顾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与波相关的现象,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列举丝带抖动实验、水波实验等其他实验主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实验项目并完成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观察了解出现波的基本条件。教师则要在旁边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是否妥当,并在合适时机给予一定的纠正与指导。教师还可结合波动现象设置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此便能让学生快速将知识点内化于心,并且有效强化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将有效的种子渗透高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质的突破。基于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强化,能够逐步做到学以致用,进而实现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最终目的,让高中生逐渐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钱霞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