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对策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对策

摘要:物理是初中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意识以及增进他们对世界的感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重视的结果就是学生要完成大量的物理作业,学习负担较为沉重。而“双减”政策的出台,明确提出要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又要减轻学生可能承受的课外培训的负担。在这种形势下,初中物理作业的布置策略必须做出改变。本文尝试从“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的不足及其优化布置策略两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作业布置

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家庭作业已成为考查及巩固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再加上以往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造成不少初中物理教师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初中阶段只是学生系统性接触物理学科的开始,在学生物理知识基础及物理思维能力都较为薄弱的情况下,这些作业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基础知识相联系,缺少变化,成了对知识的机械性与重复性练习,不仅意义有限,还可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反感,得不偿失。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的不足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已经很久,但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素质教育。教师总是通过加强教学强度,增加考试数量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效率,作业量比较大是其中鲜明的体现之一。在“双减”政策下,这种作业布置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造成了作业的低价值,重复性强,学生缺少完成作业的兴趣,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有些学生如上文所说,出现对初中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不增反降。教师不仅没有实现对“双减”政策的落实,也很难因此而达到自己预习的教学成果。其次,由于大量作业的教育价值较低,而物理又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为了不让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家长会转而求助于课外培训机构。这样一来,学生要承担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及课外培训的双重压力。教育工作者提出,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完善,就很难落实“双减”政策。所以,无论是从校园还是校外学习压力减轻的角度考虑,初中物理教师都要对作业的布置加以改变。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布置策略

(一)增强作业的目的性

家庭作业本身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取和整合知识、提高技能素养的重要手段,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上的调整。以往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而且存在重复性,不合理地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理解以上提到的那些内容,作业缺少目的性,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素养。例如,在学习“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的相关内容时,这一节的标题已经充分说明了其教学目的,即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思考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以这个目标为目的。比如,可以设置情景剧表演作业。将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设计和表演情景剧,在表演完成后写下新的收获或困惑,如空气开关的具体工作原理等。

(二)作业数量精简化

所谓作业数量的精简化,其实在数量上主要应该是“简”或者“减”,要减少作业量;而“精”则是要提高作业的质量。另外,“精简”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应避免为学生布置太过复杂的作业。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会在布置的作业中设置各种语言或思维上的陷阱,就像是一个个“脑筋急转弯”,虽然作业量不大,但却较为复杂。教师以为是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可能加深了学生对物理作业的反感情绪,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对物理学科的敌视或轻视。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提升作业的精简程度。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抓住关键知识点,即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而声音要依靠空气传播。然后创设四种情境:真空中的音叉;正常空间的音叉;空无一物的真空;只存在空气的正常空间。让学生判断哪个空间可能会产生并传播声音,为什么。这样既抓住了重要的知识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降低了学生的负担,避免了“刁难”学生的情况出现。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以往初中物理教师布置过多作业导致学生负担较为沉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尊重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部分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其他同学看起来很多的作业对他们造成的负担不是太重,但显然不适合绝大部分同学。这种只关心部分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这些教师要首先完成思想上的转变,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其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很简单,只要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和布置作业。例如,对于“平面镜成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的学生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总是把物体与其在镜子中的像的距离,理解为物体与镜面之间的距离。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回家之后自己做一下实验,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个距离,摆上两个相同的物体,看看视觉中对面物体的大小与自己刚才通过镜子看到的大小是否相同。用实验作业的形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增强作业的探究性

想要从根本上降低初中物理作业给学生造成的负担,除了教师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之外,还要看到学生本身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作业的布置来增强学生的作用。比如,在学生缺少自主探究能力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不敢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不愿意大幅度减少作业,他们担心在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之后,学生更加无法顺利完成较为有效的学习思考。但问题在于,如果教师不能通过作业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学生对作业良好的探究习惯,这种担心就永远无法消除,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无法有效减轻。所以,教师要尝试设计有不同解决途径的作业。仍以上文提到的“平面镜成像”一课为例。除了让学生回家之后独立完成实验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尝试,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方式完成实验,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比如,两名身高体型差不多的学生就会想到通过相互配合来代替教师提到的物体,实验更加直观有趣,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更深,能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二天在课上进行分享的时候,教师要对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号召大家都能学习他们的创新探索精神。

(五)优化评价的指导性

初中物理老师在指导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时,会立即纠正学生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些误解。但是,这种纠正有的时候并不存在较强的指导性。学生的某些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刻理解知识内容而出现的,或者在思考上存在问题。教师只指出作业中表现出来的最终结果让学生改正,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也不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的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抓住一些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错误来进行讲解指导,同样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因为只顾及一般情况,即全体学生都容易犯的错误来加以讲解指导,等于在作业评价中忽视了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也存在差异性。教师需要优化作业评价的指导性。比如,部分学生在有关电路的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回顾作业,检查是否存在并联与串联的问题,如果是,可以通过实验对学生的理论认识进行纠正。

(六)保证作业的多样性

作业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横向拓展初中物理作业的涵盖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选择,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成长需求。从作业的基本形式上来看,要同时照顾到书面和实验两种形式的作业,而在这两种基本的形式之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的物理实验,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作业。作业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形式或内容的灵活选择,促进学生在物理领域的全面进步,有效避免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的情况反复出现。例如,在学习“浮力”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确认好组内成员分工,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所需的材料,让学生从家中找到材料,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要有一名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大家要在组内互相分享讨论是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这个实验的,并实现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又如,在学习“浮力”前,教师也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尝试利用家里的各种物品感受浮力,比如将一个空的塑料瓶按到水盆里。形式上的丰富及对学生思考的促进,使得教师不用再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

综上所述,“双减”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其关键在于学校的高效教学。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说,只要教师尚且没有找到高效的作业布置模式,学生的负担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减轻,必然会有其他措施或途径去弥补学生在能力上或者在教师教学上的不足。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完善作业的布置理念和策略,从学校教育方面提升作业的质量,促进“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作者:刘妍娜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