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

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在当前,教育法制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政策则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育秩序的稳定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感受;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实践

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对于教育政策法规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宪法,教育法等包括一些地方教育法规下进行的。在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和落实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宁夏的教育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讲还相对较为薄弱。现在,只是将自己对于教育政策和法规的一些感受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1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原因

自小生活在宁夏,享受过宁夏的义务教育。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都很大,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同龄人没有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这个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农村供养一个学生非常的吃力,虽然义务教育阶段不需要家里支出学费,但是家长会觉得就算继续读书,也没有家里的农活重要,这是义务教育不能很好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农村,经济活动很单一,主要是以农业活动为主,农民的经济收入比较低,家长会把在校的孩子撤回家里帮助做农活。因此,很多小学生就直接辍学了。在边远的地区,教育教学资源保证不了,同时留不住老师,这也是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2农村的学生,教育教学资源欠缺

教育政策法规要求教育要公平。教育的公平体现在地区之间教育教学资源要公平,学生要享受公平的教育。但是目前在我们国家,这种公平并没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差异的。先不说东部和中西部教学资源的差距,就是在每个地区内部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也很大,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农村和城市之间。城市集中了很多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待遇也相对好一些。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大多都无法到位,致使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几个人的学校,一个教师扮演了校长,教师,值班人员等角色。

3教育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

国家政策的制定,确实是以人为本,考虑到了不同地方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且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教育法规,确实规定要保护学生的利益。但是,在政策法规的实施中,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政策法规在落实中走了样。

4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城逐渐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民工涌进城市,从一方面上讲给城市增加了劳动力,但是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就出现了问题。农民工在城市没有长期稳定的固定居所,而且说不定每年都会换个城市打工。国家和政府也切实考虑到了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但就是因为农民工的流动性大,致使国家针对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政策和法规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不是教育政策不支持,从根源上说还是在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上。如果农民工的经济收入稳定,国家其它政策也能着实跟上,农民工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他们安定下来后,子女的教育问题才好解决。学校方面,目前学校实力主要看其在各种升学考试中的整体水平,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学校也不愿意过多接收基础比较差的农民工子女。而从教师角度,多增加一个学生增加了其工作量,但并不能增加其实际收益,于是他们也没有很大的热情去顾及农民工子女。

5教育弱势群体依然很大

在我们的教育中也存在着弱势群体。很明显的就体现在男童比女童的就学率高一些。家长都认为,男孩子读书有用,女孩子迟早要嫁人,读再多的书也没用。致使在一些偏远地区,女孩子和妇女的知识水平较低下,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教育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所导致的。在我们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都是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去思考,该怎么切实的能够解决这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体现在各行各业中,自然也会在教育中有所体现。教育政策法规的良好有力实施,必定离不开生产力的保障。反过来,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也会反哺生产力。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要靠知识的推动,这必定是要大力发展教育的。教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来改变这个地区落后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在某种程度上保证当地的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保证他们的下一代有更为系统、全面、先进的认知能力,并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整体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因此,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落实和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个人,都是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者,更是享受者。

作者:辛卓 单位:银川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