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探究

思政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探究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很多年了,期间对于教育教学的课堂和课外课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这种问题不同程度(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轻微、中性和严重程度)的“医治”已经引起教育管理机构、学校领导阶层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研究;实施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很多年了,期间对于教育教学的课堂和课外课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这种问题不同程度(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轻微、中性和严重程度)的“医治”已经引起教育管理机构、学校领导阶层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试图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来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再发生和对已经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医治”,在此基础上就要与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密切配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1.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目的和思想

思想教育就是“一条线”的教育,也就是从小学的《品德》课到中学的《思想品德》课再到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应该说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而区别于其他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还具有“不成熟”和“文化基础薄弱”的阶段,对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历不是很“老练”,对个人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不够深刻,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小或者不会存在,高中阶段是学生从身体发育到思想“突飞猛进”的转变,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教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关键所在。

(1)方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启发、课堂讲解、分组讨论、课后总结和弥补缺陷等,是多年来教学经历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当然还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情”进行“因材施教”。

(2)目的:简单地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树立明确的政治思考和生活方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展望个人未来、国家未来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与和平共处。(3)思想: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以“强国强教育”为理念,热爱教育、爱岗敬业,积极参与教育改革理论实践和教育改革研究,培养有远大理想的新青年。

2.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原则和出发点

从学生的幼儿到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是家长(或者监护人),这是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学生进入学校就读,教师就应该担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责任”,两者是具有互相补充和促进的作用,不能互相推脱责任。

(1)方向:①《左传》里有这样一句话“有德则乐,乐则能久。”,明确地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属于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应该沿着古人的教诲去培养。“乐”就是快乐,快乐的心情就会有健康的心理,反过来说心理健康就会快乐,就能够健康长寿。②“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说的是“感恩”,感恩于父母、社会和国家,一个能够感恩的人一定是不求回报乐于奉献的人,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是十分重要的。③“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是在说“勤奋”,只有勤奋才能把文化知识学的更好更多,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才能应对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永远保持心情快乐,达到身心健康。

(2)原则: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性、全体性、差异性、主体性、整体性、发展性、活动性、保密性八大原则。(3)出发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出发点,了解自己心里健康的优点或者缺陷、考察别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或者医师)。

3.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相渗透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在担当教育责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感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对象”、树立为国忧民的共产主义精神世界观,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助人为乐、知识丰富的合格人才,结合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感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对象”、树立为国忧民的共产主义精神世界观的定力,使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用心理健康知识给与补充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知识。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改变策略

(1)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通过十多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实践,感到目前教学的思想依然处于:①不能脱离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禁锢,依然采取“填鸭式”“灌输式”和“满堂灌”的旧模式,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步伐;②不能够让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不能够得到思想政治学习理论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环境和具有思想政治水平的高层领导者的讲解与理解;③受到一味追求“升学率”采取“死记硬背”不能灵活思考问题的局限,“应试教育”与“升学率”逼迫学生“完成”考试作业而进行“题海战术”,使学生一直处于“累学”和“苦学”之中;④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机会和指导,繁重的课堂教学效果之前的备课查资料、课堂讲课观察学生学习动态、课后及时总结经验和批改作业,使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实现个人探讨学习和集体讨论研究的机会,不能自我提高、不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把社会上部分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了,就会严重影响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那些受到社会上一些心理不健康人员的影响、诱惑或者直接接触,学生就会把这些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带进学校,使很多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传染”。①校外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缺失:每个学生都有家庭,而部分家庭家长(或者监护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的健康问题,这样就势必对自己的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造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压不倒”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东风”;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轻视:部分教师或者学生都有着“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的“歪理”,造成一些教师只抓学生的课程学习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贻误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好时机;③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孤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疏漏:多种原因造成的留守、单亲和孤儿,这些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大多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梳理和纠正;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很多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空缺的,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依靠各科科任教师临时代替,这种“临时代替”不能够按照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达到“医治”心理健康问题的真正目的,只能以安慰的方式“哄”学生一时间的高兴和快乐,起不到“根治”的效果。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其实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门课程,似乎“风牛马不相及”,只要各自教好各自的课程就可以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知道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也能够互相补充和促进。①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很多高中教师的知识比较“单一”,是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太专业化,也就是一名教师不会样样都懂得,缺少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学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多元化”教育教学;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不懂得(或懂得的很少)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得到的思想政治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两张皮”,也不能充分的融合;③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不能或者很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和学生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心理健康知识融合在思考中,没有起到互相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4)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面对日益增多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脱节”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性地提出以下改变策略:①呼吁国家对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救治”和提高全体民众的思想政治水平:从提高全社会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入手,实现有政府组织下的全体民众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提高高尚的思想政治境界,使全体民众能够热爱党和政府、热爱国家和人民、热爱家庭和生活,教育农村农民勤劳致富,同时配备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乡村医生(或者邀请上一级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家),组织多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在根治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这样就能够熏陶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②实现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专职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互相结合的“双重教育”:开展多层次的有教育管理机构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校性的会议,激发和提高在校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思考,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实现教育管理机构对思想政治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管理,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与督促,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生活实践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无忧无虑和健康快乐;③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水平的提高、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的文化知识交流和互相学习,使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而能够实现“融合教学”和把两种知识能够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既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又具有思想政治课程知识水平、创造更多思想政治课程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互相探讨和研究的机会,使学生深切感受“融合教学”带来的求知欲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王凯民邢艳松.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方向{J}.吉林教育,2008(21):109.

[2]刘继成.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9):138.

[3]钱海楠.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7:83.

[4]王琪.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6:70.

[5]杨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以苏人版(2012版)教材为例[D].苏州大学,2014:75.

作者:王英斌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