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和中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为提高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院校

包头医学院是一所医学类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相关专业是文理生兼收,而中医专业更是文科生多于理科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科生由于生物和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专业性较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上比理科生要弱些,在学习中感觉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要尝试使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以文科生为主的中医专业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

1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

之前,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针对中医专业培养目标我们调整了教学大纲,对课时进行了缩减,总学时减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16学时。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删减和整合,将一些远超过文科生接受能力的过于深奥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并调整了授课的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二是物质代谢部分,三是遗传信息传递及调控部分。在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前两部分的课时比重过大,对于一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没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解起来确实很困难,学生觉得枯燥,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通过优化组合,缩减了前两部分的学时数,针对中医专业主要培养中医师的目标,教学内容多安排一些和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内容,比如糖尿病与糖代谢的关系,肝昏迷与氨基酸代谢的联系,着色性干皮病与DNA修复缺陷的关系等。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入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良好[1]。

2采用小班授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一直采用的是大班授课,中医专业和口腔专业、医检专业、卫检专业、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学生多达二三百人,而且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比如口腔专业录取的学生是本科一批次的理科生,化学基础扎实,与中医专业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确实有差异,他们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要相对容易一些。所以,我们对中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相比,小班授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班级规模小,人数少,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直观教学

3.1利用动画、录像、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已不局限于单一的讲授,许多抽象的问题,可通过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原来的静态为动态、抽象为形象,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进行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比如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借助于视频和动画,学生可以观看到动态演示过程,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3.2利用模型教学

生物大分子结构复杂,空间构象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我们可以借助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蛋白质α-螺旋模型,教师还可以动手制作蛋白质β-片层、蛋白质肽平面及DNA超螺旋等模型,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2]。

3.3构建案例教学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严重制约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3]。而案例教学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开展得较早,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近年来,我国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尝试进行案例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我教研室组织教师去相关学校学习,并成功将案例教学引入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找到直观的联系通道,为学生今后临床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3.4将雨课堂引入教学环节

在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用了雨课堂,首先开设了自己的雨课堂班级,邀请学生加入。课前将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发送到雨课堂班级里,以让学生思考为主,而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将这些问题一一解答。课后再把教师上课所用的课件发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查漏补缺。还会一些其他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视频和微课视频。随着慕课的大规模推广,相关教学视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我们将精彩的教学视频引入自己的雨课堂,利用雨课堂的便捷性和慕课的优质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手段更加有效。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这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这一方式过于强调学生的卷面分数,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因此,我们改革了考核评价方式,增加了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堂提问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等。在传统的大班授课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提问也很难涉及每位学生,而小班授课的优越性就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管控方面,学生必须按时上课并及时复习授课内容,课堂提问也几乎涉及每位学生。同时我们还利用雨课堂进行阶段性测试,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三大块内容,所以我们共进行了3次阶段性测试,每一模块讲述完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阶段性测试可以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和复习,以减轻期末考试突击复习的负担。总之,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临床基础课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君芳,贺俊崎.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1):45-50.

[2]黄彩虹.改进中医专业生化教学方法的几点意见[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2):62.

[3]陈琳,王义军,龙昱.对医学院校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3(22):74.

[4]魏春华,苏燕,杨文杰,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2):16-18.

作者:魏春华 李嘉欣 李晓晶 丁海麦 李斌 苏燕 单位:包头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