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逐步优化,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各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传统的写作教学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固定的写作模式中机械化训练,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将核心素养融入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真善美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教师需积极探讨与创新教学元素,找到适合学生的写作教学模式,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方案。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的作文形式与写作要求向着开放化、多元化的方向调整,可供学生选择的文体、角度、题目、素材等更加多样。写作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教师认为应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备战高考和复习,写作只需按照一定的模式和流程训练即可,这样就可以将省下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所给出的意见也十分笼统。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的兴趣,教师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和调整。

二、将核心素养理念运用到写作教学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写作意愿。如在教学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后,笔者基于文章内容为学生设置了“逆境中的迎难而上”的写作主题,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视频片段,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烛之武所具有的坚韧品格。此外,笔者还给学生列举了一些当代的优秀事例,让学生了解那些正处于困境中的人是如何直击和迎战困难的,当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后,笔者就将接下来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在不限制篇幅和时间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热情被充分激发,真正喜欢上了写作。

(二)联系生活,引发共鸣

一篇优秀的习作,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框架和内容,还要具有能够直击心灵的“灵魂”,唯有如此才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情感色彩,以此来丰富文章内容,赋予其灵魂。如在随堂写作训练中,笔者将引发广泛关注的“重庆坠江公交”事件引入课堂,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事件的全过程,并从“公众的冷漠”和“公众的良知”这两个角度入手来进行写作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没有为学生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而是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思想道德角度出发,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逻辑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共情能力。

(三)搜集素材,建构语言

传统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学生对写作训练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扼杀了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教师应当多方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课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如在教学课文《赤壁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合理运用素材挖掘法。笔者在上课之前,将与课文相关的图文和视频资料到班级群中,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并通过书籍和互联网等方式搜集写作元素。笔者在课程导入环节与学生一起观看 PPT、视频及文本资料,引导学生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生发人生看法和感悟。进入讨论环节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多个讨论小组,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展开探究。笔者没有过多干涉学生,只是将各小组提出的偏差问题统一进行了整理,并在后续步骤中展开深层次研究。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并在黑板上绘制出思维导图,基于课文内容列举相关的关键词,从更深层的角度剖析作者的创作初衷,如对未来人生的向往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笔者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总到一起,结合自己的观点带领学生重新剖析文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表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仅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表达和写作意愿,而且逻辑思维变得更加成熟,为后续写作训练打好了基础。

(四)差异评价,合理制定差异化评价方案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及写作基础,实施差异化教学,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为其安排更加系统的写作训练,并适当增加训练难度,激发其写作成就感。对那些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需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并相应安排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性训练内容,如作文大纲训练、词句运用训练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后,教师应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并指出其写作过程中的短板,合理选择训练措施强化其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通过生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完善差异化评价方案。

作者:孙婧 单位:安徽省全椒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