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用下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探究语用下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摘要: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需要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以及对于写作手法的认识。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以情创境”“实景模拟”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情感表达,并锻炼学生自身语言表达水平以及同感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课程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语用视角;高中语文;教学情境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界定为一门进行祖国语言学习、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这也就彰显了高中语文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化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将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具象化,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了解教学内容的主旨,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想以及表达技巧。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语文教学缺乏单元整合

教学离不开教材文本。在将教材文本转换为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当前教材文本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手段,并以此为基础将作者的思维和写作技能教授给学生。在进行语文教材的建设中,需要以发展学生能力和素养作为目标,以写作、阅读为基本框架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形成一种能够发展学生阅读水平以及语文素养的学科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当前的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创建的真实情境之中,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文字特点以及运用规律[1]。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例如:需要根据教学单元内容,以学科核心素质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二)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表层现象

根据当前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现状可以发现,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进行理论教材教学中,学生很难转换到另一个话题的论证过程。在此类情况之下,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并对文本材料进行适当的挖掘。因为只有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师能够挖掘的内容才能够成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破除原有的教学思维逻辑,建设一种以培养学生基础学科素养为核心的新型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积极进行解决方案的实施。由于此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进行大量时间的学习,还需要学生改变自身思维方式,因此需要有一个过程帮助学生完成此类转变。

二、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使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需要注意到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方式以及理解规律。比如,在进行作者背景信息以及时代背景信息介绍时,教师需要将当前介绍的信息进行片段化处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掌握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介绍或者讲解。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中,要利用当前学生的情绪发展状态,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该教材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求知精神以及其他品质进行引导式情境创设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此教材的动力。比如,在进行课程设计以及创建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将教材思想进行深入挖掘,还需要将教材中的主旨思想以及社会背景进行进一步拓展,在进行课程主旨思想讲授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语文文化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针对学生自身认识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认识规律。使用随堂测验或者其他测试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测试,了解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以便在后期教学中进行教学课程的修正和改进。

(二)使用多样的情境创设手段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其题材的不同,使用单一的情境创设手段不能够满足较多教材题材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情境创设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手段针对不同的题材进行情境创设,以此来实现个性化的情境创设,提升高中语文课堂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可以使用以下手段进行简单的情境创设。

1.以“情”创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根据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规定来看,其教学标准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同。在当前教学中,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更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创造真实学习环境的教学手段。其中的“真实”就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自我成长、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2]。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只有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自身经验结合,通过实践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再认识与再思考,才能够发挥出学科在长期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问题教学情境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使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总是从问题开始,并在问题中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制造问题情境。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然而,必须注意问题设置的开放性,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情境探究的意义。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来营造情境。音乐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微妙的语言,给人一种美丽和轻松的感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音乐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把学生置于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唱歌、演奏歌曲。教师在音乐材料、意境和教学内容上要一致,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氛围。

2.创建实景,烘托气氛。在针对散文或者小说、剧本的课程设计当中,由于此类题材包含的情节以及各种角色或者元素较多,使用以“情”代“境”的方式很难表现出当前所描述的全部内容,需要使用更加具体化的环境创建方式增加学生对于当前教材环境的理解,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类教材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实景创建的方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所创建的情境当中,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景象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表达手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用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将要讲解的教材进行概括,充分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以及思想情感,并以教师自身的理解作为基础进行情境创建。

3.使用“具身化”理论引导学生进入场景。“具身化”理论是指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自己的身体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自身的认知。积极的身体体验能够促进或者诱发当前人的心理活动,强调一种身体与心理和环境的互动性以及关联性[3]。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文章对某些情节的描写比较少,故事性不够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悟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令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在进行教学课程的情境创设当中,针对介绍类或者报道类教材需要采取特殊化的情境创建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此类文章在写作中主要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作者情感的表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首先将当前的文章进行通读,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主旨思想、社会背景、政治抱负、主要写作手法。之后,教师将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社会环境以及周围环境通过创建环境氛围等方式,将学生带入教材作者所描述的社会环境以及视角下,让学生使用教材作者的视角进行整个文章的理解,将自身“具身化”到文章的环境以及背景中,以作者的视角对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进行理解,了解作者对于整个时代背景的描述特征,理解作者的整体观念。此外,在进行科普类教材的教学中,由于作者只是针对当前的科学理论进行描述,所以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视角当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以及发现新的规律或者问题时的喜悦之情。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成为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需要将教材中的主旨进行说明,还应该使用情境创建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文章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自身情感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成为当前情境创建中的一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情感共鸣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作者:朱廷越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