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论文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地理学科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庞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导致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引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和地理的关系[1]。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要具备思考和分析地理事象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厘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探索地理问题中所包含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鉴于此,笔者就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希望学生能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促使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比较分析—培养联系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联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之一。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比较,采用比较分析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忽视概念中所含有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综合思维。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联系思维,运用比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联系与比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地理概念之间的差异,了解地理事象的概念形成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联系思维能力。以《工业区位因素》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工业区位的概念及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在为学生讲述了工业区位这一概念之后,看着学生似懂非懂的样子,笔者结合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教学情境:“假如你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决策者,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工厂,你认为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接着,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对比分析“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概念”,并讨论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经过一段时间讨论之后,学生总结得出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劳动力、运输、科技和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密度、市场、交通、机械和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见,学生经过对比分析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对工业区位这一概念的理解,养成了良好的地理联系思维能力。

二、探究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当前教学环境背景下,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有极大的厌烦心理,这极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地理知识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河流水文特征——含沙量》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分析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笔者充分结合地理教材内容,开展以探究性学习为载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探究“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哪些”,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笔者引导学生从沙源的种类——坡面流携带泥沙进行推断,促使学生推断出地区水土流失影响河流含沙量,由此,学生又逆推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最终分析出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体系,还对地理事象的相关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中的一种重要思维,适时地采用逆向思维思考与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导学法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增强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在高三复习《河流径流补给类型》这一节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对不同季节中河流补给情况有更深的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笔者依据这些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季节性积雪补给是在什么季节实现融水补给的?什么样的气候会出现积雪融水?地下水补给是从哪里来的?地下水会径流下渗的条件是什么”。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自主思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还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为后续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四、小组合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且他们能接收大量信息,对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所以,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小组合作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有趣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获得有趣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以《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流域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解决流域所面临的开发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为此,笔者就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与探究“在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上该不该建大坝?到底是在河流上建大坝好还是拆大坝好”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在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上建大坝可以提高河流的利用效益,如养殖、防灾、灌溉、航运等方面的效益。”还有的学生提出:“建大坝可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最后笔者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整理分析,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总结出解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修建大坝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体现了地理课堂的开放性,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效提升了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语

总之,高中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为此,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之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深度挖掘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关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课堂活动,并加以引导,以促使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昊.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教学探微[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35-36.

作者:杨新丽 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