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摘要:党的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调整高校建设机制,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使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提升;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党的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对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相互叠加的影响,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体制必须随着新的时展做出相应调整。在这一状况下,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准确定位。具体而言,当前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学科研究问题

学科研究方向是确定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很多传统学科、优势学科、前沿学科,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时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等都对高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高校没有回应这一时展的新要求,支撑作用需要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机制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学科设置不健全,与当前新时代社会需求不一致,第一、二产业专业设置不高,第三产业设置剩余过剩,尤其是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适应。个别专业重复性高,在这一形势下,高等教育必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进行专业调整。

(二)人才培养问题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上靠的是人才,人才质量是高校之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较高,但一定程度存在着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建设目标不相符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师资队伍薄弱、运行管理机制滞后等因素,尤其是“就业难”与“用工荒”结构性矛盾凸显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通过发展高等教育逐步加以解决。

(三)科技创新问题

创新也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来自于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科学研究的导向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合理;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率需有待提高;尤其是论文的数量大,而重复率较高。在科研管理上,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一定程度脱节;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不足,需要进一步构建供需双方信息交流的平台。

二、提升高等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思路

鉴于当前高等教育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机制

前面谈到,当前一些高校一定程度存在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学科特色不明显、服务面向针对性不强,都影响了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明确学校发展定位,重组学科资源,优化学科机构,尤其是办好国家发展急需、影响未来发展的学科专业,如与国家核心技术相关的专业。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需要我们自己研究和努力。其次要办好优势学科,因为优势学科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最后要探索和培育新学科,大力实施校企、校地合作工程通过学科间交叉和融合,一定要协调好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

(二)加快一流大学学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质量和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助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正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双一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以2020年、2030年、21世纪中叶为节点,确定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规划表。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主战场,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三)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的项目布局,支持高校加强与地方、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二是建设与经济社会需求对接的新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学科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三是高校应紧密跟踪重大决策,紧密跟踪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参与到政府出台的相关专项活动中。四是深度参与给予企业政策咨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等方面,使高校人才、科技、仪器设备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关键领域,始终秉持科学精神,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此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指挥棒的问题,完善激励机制,切实为科研人员潜心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探索教育管理体制,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包括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自主权,减少科技创新活动的干预。三是搭建高校与政府的对话机制,推动教育系统长远、长效发展。

(五)培养创新复合应用人才

高校科技创新关键在于高水平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根本在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这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高校在国家创新中具有关键地位,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建设高水平大学,从“硬实力”竞争转向兼顾“软实力”的竞争,抢占学术高地。在这一深刻背景下,我们要着眼创新人才培养,坚持科教融合,完善高水平科技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机制。一是找到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二是大力培养在尖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加大力度,主动对接先进技术转移和创新。三是与行业企业密切联合,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环节,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四是补短板、提质量、调结构、重实践,理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症结。

(六)开展中外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国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肩负重要使命。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讲到要扩大教育开放,推进教育现代化,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与世界很多国家进行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为中国走向世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基础。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扩大教育开放,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总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进一步建构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教育体系。我们要深刻领会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刻论述,决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供求平衡,提高办学的社会性、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注重科技创新的时效性,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网,2018(9).

[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民生周刊,2018(9).

作者:马忠 郭艳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