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课程“一对一对二”教学模式

高师钢琴课程“一对一对二”教学模式

[摘 要] 高师钢琴课程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事业备受关注的焦点,钢琴课程教学中“一对一”模式是否应进行改革也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在肯定钢琴课程教学“一对一”模式的同时,倡导钢琴教学“一对一对二”模式,不仅缓解了钢琴教学课程安排的压力,还提高了师范类学生的钢琴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师钢琴课程;教育目标;“一对一对二”模式;学生讲课;教师督导

目前,全国都在探讨高师钢琴课教学的“一对一”模式改革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各院校招生人数的扩充,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界就开始针对是否要开设钢琴教学集体课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在肯定钢琴教学集体课的优势后,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相继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并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一对一”个别课教学模式是必须坚持的,因为个别课教学模式的收效是集体课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根据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我们需要拓展“一对一”教学模式,由单一的“一对一”变为“一对一对二”教学模式,达到单位时间内增加钢琴教学对象的人数但不削弱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

高师钢琴课程“一对一”教学模式,即一名教师给一名学生个别上课,检查学生的作业曲目完成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最后布置新的作业曲目并进行示范演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该模式的优势体现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每个细节问题,学生也能够及时改正。相反,集体课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教师也不可能逐一检查每个学生。这样必然会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面对学生钢琴水平的参差不齐,钢琴集体课教师也难以应对。虽然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但是过于强调传承,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这种钢琴表演性质的培养模式也未能体现高师音乐教育“未来的教师”这一培养目标。因此,在提倡创新精神和以实践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大旗帜下,不仅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和艺术技能,以及教学对象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固有的学习习惯,努力创造条件将继承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坚持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深化“一对一”教学模式。

二、深化“一对一”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知识。一般情况下,各大院校会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然而这些实践活动多数是以演出的形式完成,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未来的教师”这一培养目标。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最佳的形式来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下将高师钢琴个别课教学模式构建为“一对一对二”教学模式。什么是“一对一对二”教学模式呢?它就是让学生A 给学生 B 讲课,教师 C 给学生 A 督导,并且给学生 B补充。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弹奏好每首教师所讲解的作品,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演奏,但是我们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教师”,将来一旦真正走向课堂,学生只是会弹琴,并不知如何教学生弹琴,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甚至无法表达出来。这是一些学生毕业后反馈回来的一个普遍且较为严重的问题。“一对一对二”模式能很好地将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一对一对二”教学模式设想

(一)模式分析

教师角色由学生A担任,学生为学生B,督导为真正的教师C。1. 学生A:A的任务是对B所演奏的作品进行曲式分析、技巧讲解及示范演奏(A 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备课)。这既是A第二次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在演奏中的问题的最佳阶段。A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不同于 C 的教学方法,对触键的深浅、力量的轻重、速度的急缓等方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感受,并与 C交流。2. 学生B:B要认真聆听A的授课并积极配合A的“教学”工作。对于A的讲解,如果B有异议,不仅可以向 A 提出问题,还可以适当地跟 A 进行音乐作品诠释的探讨。3.教师 C:C 不对 A 加以控制和干预,充分发挥 A的主体性、主动性,把课堂变成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C 可就 A 授课中没有深入的问题提出疑问,引发 A 新旧知识与经验的联系,激发 A 的思索。C 要判断 B 是否能够理解 A 所讲解的内容,并澄清不清楚的问题,补充未涉及的方面。师生的角色换位,使教师变成了“督导”。在整个“一对一对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A 大胆地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讲解。同时,C要尊重A的教学思路,否则会限制其对知识的发挥。在讲解过程中,A 有不清楚的问题,C 要及时解决。C 对 A 的教学效果应随时观察,记录其表现,对 A 对知识的运用、语言的表达等做出判断、评价。教师应本着肯定、鼓励的态度看待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成长,当然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纠正。

(二)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艺术实践的价值,更增强了学生自我探求知识的能力,真正达到教与学互相补充的目的。相比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形成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的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更深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成功感,夯实了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音乐教育是实践性极强的事业,艺术实践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它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艺术锻炼和教育实践的机会。“一对一对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音乐教学能力、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

(三)模式意义

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开展一些平时只有教师能完成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发展个性潜能,锻炼讲课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讲课,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恰恰相反,它要求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把握下进行的。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强调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突出了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因素。它是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教学、体验教学的综合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培养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教师一方面担当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师任务,另一方面扮演了一个被启发、被促进的角色。教师会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到教学方式是否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的新疑点、新想法恰好是对自己原来教学思路的补充和启发。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也将会逐步提升,从而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做出更有效的设计。

总之,高师钢琴教育者不仅传授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想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观念,这样才可以有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应该肯定、鼓励、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刘慧婷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