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大数据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网民数量在全世界最多,大学生是其中重要的群体之一,因此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大数据时代有着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爆炸性增长的数据及快速的分析能力使得所有的东西均可量化,人们的理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巨大变革。大学生这一人群的思想非常活跃,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在这个具有海量数据的时代,大学生在脱离了传统束缚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崇尚自我,这无疑给我们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概念

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指的是根据大数据特征进行的一种教育类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遵循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从而建构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大数据这一技术发展强烈影响着目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进一步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网络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网络进行着知识的传播与人际的沟通。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大数据来进行相关道德方面内容的挖掘与提取,从而分析和匹配出有效信息,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相关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教育方案,进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自我发展。

二、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空前变化,例如:教育的内容、观念、方法等等。正因为如此,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理应做出相关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1.育人理念追求整体性。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需要追求其整体性。在现实社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语言、文字以及榜样行为作为载体来开展;在虚拟社会,道德教育的载体则变成了图像、符号、声音等等。尽管现实社会的道德教育与虚拟社会的道德教育两者的载体区别很大,但两者对于教育的内容、原则、目标等等是趋于一致的,总的来说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基本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就是在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基础之上,运用道德养成的规律,从而创新出大学生道德的各个方面,进而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体系。2.教育方式倡导自主互动。以往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是由老师将删选过的信息单向的传给学生,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教育方式做出新的改变。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方式是自主选择及多向互动的,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构自己的道德知识体系。在这样一种和谐教育氛围中,教育者能够平等、真诚的与大学生进行相互沟通。这无疑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和自主选择,真正切实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基础。

(二)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道德教育自古就有,其研究历史悠久,研究理论丰富,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势必给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对教育者的能力要求提高。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这要求教育者从中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有效数据,这不仅仅需要教育者具备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而且需要分析和创新能力等等。教育者面对的大数据平台是由多门学科集合而成,倘若没有较强深挖数据的能力便难以通过这些数据预测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趋势,道德教育的规律更是无从谈起。现如今,针对大数据的分析有着技术上的难题,组成大数据库的子数据之间的兼容性不强,达不到智能化的程度,需要通过人为操作。另外,教育者难免根据获取到的海量大学生道德教育相关数据来进行盲目推测,给道德教育的有效数据分析带来极大的困扰。对于教育者来说,想要有效的发挥大数据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分析数据的能力,删选出有效可靠数据,有理有据的做出理性预测。2.对教育研究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往,我们总认为对人的情感、行为进行数字量化是瓶颈。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那数字的采集便成为了教育量化的阻力。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量化研究成为可能,有效的支撑着研究结果。可是,作为教育者来说,这种研究方式是一改过去陈旧的研究方式,甚至对于教育研究最基本的理论都需要有所改变。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可量化,这势必对人们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变,诸如: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等。定量研究的范围将扩展到道德教育相关数据的搜集、存储以及分析和运用之中,大数据也会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基础。

三、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道德教育的大数据发展道路将有针对性的构建相关模式,用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构建科学决策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作为教育决策者需要具有数据思维方式,把大学生呈现在网络理分析,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同样,对于数据的敏感度也是考量教育决策者的一方面。整个道德教育的开展过程需要有监测的角色存在,这就是大数据,监测角色的存在有利于决策者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定。通过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深入挖掘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此更好的预测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大数据也在道德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数据支撑。

(二)构建知识服务模式

知识服务的这种模式构建主要是依托大数据而开展,在多网络的基础之上来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从而使得这种知识性的服务模式能够体现出智慧化、协同化的服务理念。这种知识服务模式是一种面向智慧化服务和自主性需求的服务,它是大数据时代服务模式的核心所在,对于技术、资源、能力等要素起到了集成和优化的双向作用。大数据知识服务主要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作为依托,在相关信息搜集、贮存、分析过程中将资源进行有效转化。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从分散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在模型建立及决策过程中真正实现全面共享。

(三)构建因材施教模式

高校的不断扩招迎来了大众化教育,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使得因材施教加大了难度。大数据给教育者实现因材施教这一目标带来了可能,通过数据来处理和匹配学生个人的个性化特征。学生的教育管理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诊断,用建立的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科学的制定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同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其个性化的教育通过大量道德表现方式的数据进行相关整合与分析,真正为不同的学生进行特制的教育模式,以使得学生更大程度的实现自我成长成才。

作者:蒋丽洁 李佳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