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术论文范例

教学技术论文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1

1.游戏本身的轻松有趣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所说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指单纯的娱乐,而是指教师以一种比较幽默的、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技能,取代传统教学中长篇大论的教学模式。游戏和信息技术是需要整合的,把“学电脑”的思想转变为“玩电脑”,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能看到玩的机会,兴趣就产生了,注意力能容易集中起来,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采用游戏教学法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

学生具有玩的天性,对电脑游戏很是热衷,这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热情,这也是小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小学生很容易接受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事物和东西,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事物和教学环节,学生的兴趣是可以通过活动培养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纯粹的娱乐,每个游戏的设定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对游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提升,学习就不是那么难了,学生的负担就减少了。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导入

每一节课都是需要设计一个导入,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作为导入,渲染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起来。游戏性教学具有新奇性、新鲜感和悬念性,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好奇。小学生注意力并不是能长时间集中的,而游戏化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起来。学生有兴趣了就愿意去学习,学习的态度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我们以鼠标学习为例子,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把鼠标的操作方式直接的讲解给学生,学生认为很是容易并没有用心去记忆,因此鼠标操作方式并没有被学生掌握。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如打开扫雷游戏,让学生自主玩扫雷游戏,并在一定的联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学生在扫雷过程中会不断尝试,理解鼠标的左右键有什么功能,在了解熟悉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赢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与适当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学生乐于其中,教师的压力也减少了,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老师能体验教学成功的快乐,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提高。

2.在巩固练习的时候对电脑游戏进行利用,能够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升

教师在选择游戏类型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出发点,让游戏化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且游戏应该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具有操作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得到激发,教师采用的方式可以具有竞赛性,这样的比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采用的游戏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修改,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自主创造游戏,让学生也加入到创造的过程中,把枯燥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快乐轻松的方式。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全过程关注并做好记录,对游戏中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对没有赢得比赛的同学进行鼓励。我们以键盘录入教学为例子,教师往往是先把指法要点和手势教给学生,让后安排学生在自由的时间内进行联系,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键盘录入的要点便不得而知了。此时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我们可以借助电脑上的金山打字通游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接力比赛,学生有兴趣并积极参加到比赛中,还有动力不断熟悉和记忆键盘录入的要点,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对键盘录入的要点不断进行练习和巩固,并对回车键、空格键和删除键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强扭的瓜不甜,在学习中也是一样,过于勉强学生接受事物和知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采取适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

三、结语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2

1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决定英语学习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外语,也是一门国际语言。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技能的培养过程。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形成是学得和习得的结果。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学地更好,但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应用和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的。在中国现有的语言环境下,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练习和习得的语言环境。特别是英语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性,很难在英语课堂上体现出来,如果没有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习得这些技能的。

2英语的学习过程迫切需要网络技术的应用

我们知道,英语的学习可分为学得和习得两种途径,英语的学习过程是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没有大量的输入,就不可能有更好的输出,那么大量的输入材料从哪里来呢?看看我们学生手里的英文教材和资料,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就给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真实有用的输入材料,解决了输入材料的贫乏问题。

3针对不同的英语课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通过操作、练习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3.1借助网络,选择声情并茂的听力材料,促进师生课堂交流合作,上好听说课

首先,针对听说课上学生听什么、说什么,选材很重要。根据Wolff调查研究的结果,在听力材料方面,影响听力理解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三种,即信息刺激的直接重要性、信息内容与听者的经历之间的关系以及听者听时的情感状态。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听力材料对学习者而言应该有意义,或者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听力材料的问题呢?那就是要尽量选择诸如外国影视、新闻时事报道以及真实情景下使用的原汁原味的外语素材。同时材料内容、形式要讲究丰富、多变,要让学习者能够融入外语学习的情景中去,有真正接触使用外语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有感而发,积极与教师或同伴互动,互相谈论,互动交流,从而为学习掌握外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听说课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一下学习者的思想状况、知识面、兴趣等方面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利用现有材料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联系起来,听力内容的背景介绍,设计相关的问题以及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进行预测等等。

3.2借助网络,选择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机统一的英语材料,上好阅读课

文字的产生使阅读成为人们获得各类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无疑成为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接触外部世界最主要的手段和工具。不论将来新的媒体多么发达,远距离教学多么普及,文字材料仍将保持目前的主导地位。因此,学习者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整个外语学习的成败。阅读课以前称泛读课,从它的名称上可知人们对它的一般认识就是它的广泛性,因此大量阅读便是它的宗旨。那么大量的阅读材料从哪儿来?怎么选?怎么练?这是英语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是网络。它不仅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还能使学生学习怎样使用网络,怎样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了使我们的选材更科学、更实用,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选材的广泛性和题材的多样性。选材的内容可以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社会生活、医学百科、动植物、语言文学等;题材可以包括叙事文、小品文、说明文、议论文、辩论文及其他文学作品等。广告、新闻、电报、会议记录、图表图示、演讲文稿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总之,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大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使学生接触到尽可能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真实性语言运用场景。

2)注意选材要以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主,兼顾趣味性。兴趣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基础阶段的阅读材料,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动力需要成为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只顾趣味性而忽略知识性的阅读材料,如幽默小品、笑话、童话故事等,很难满足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长期大量阅读会使学习者学习兴趣减弱。许国璋先生曾经指出,“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

3)选择阅读材料还要兼顾选材的文学性。首先,文学作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活的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大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其使用具有特定的功能目的,是一种具有活力的语言;其次,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学习者能够增加对目的语文化的生动具体的学习和把握,能够通过移情的作用真切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文化;第三,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材料选好后,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可谓是种类繁多,取材广泛,可在练习环节却少有突破。一般的教学往往只关注内容和词汇这两个层面,而忽略了题材框架、篇章结构等语篇知识教学和学习。而语篇知识可以给学习者提供重要的推理依据。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语篇知识与学习者大脑中的背景图式相互作用,构成语篇意义。语篇意义能够促进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教材的练习活动需要把语篇知识融入其中。根据阅读的特点,练习形式可以采取选择题、问答题、图表题等。

3.3借助网络多媒体,上好语法课

3.3.1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情景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语法课比较枯燥乏味难懂。特别是抽象的时态、语态,虚拟假设等,变化多样,令人费解。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并具有容量大、直观性强和易接受的特点,在语法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3.3.2操练运用--应用多媒体使语法课的练习灵活多样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法课堂,增加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是语法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每每到了操练运用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总是布置学生先完成一大堆相关的笔头练习,然后逐条逐句的讲解分析。这种旧式的语法操练方式形式单一,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训练。而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运用图片和声音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设计出能够兼顾训练到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多样化巩固练习,带领学生由浅到深地对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巩固,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4总结

总之,网络技术用于英语教学,是时展的产物,把多媒体应用于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如何科学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恰当地把它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英语课堂,仍需努力探讨和多多研究,更好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之间的“无缝整合”,使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作者:李永田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网络技术教学应用分析

一、前言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系统的重点结合目标之一,通过实现教学网络化的指导方针,不禁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晚的课堂教学,同时能够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更可以建立完善完备的信息储藏室,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能够建立起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学校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帮助丰富教学理念等,因此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实际教学当中不不可少的关键,本文的重点就是分析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新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网络技术也是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网络教学应用,现在教学课堂上最常见的PPT、Flash、多媒体语音教学等方面就是网络技术的传统应用,同时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拓展,3D拓展应用也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教学中得到应用发展,比如在化学实验课上,许多有毒有害的实验方式就可以通过3D技术在计算机上呈现操作,即满足了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所求,同时满足了无害化的要求。

(二)课下网络技术应用,现在手机APP程序已经完善,教学结合手机APP教学应用软件的拓展能够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方针,首先能够完成网络作业的要求,同时能够随时随地开展线上教学的方式,最后还能够在应用软件上布置随堂教学方针,保障学生能够了解课堂动向,并未教师提供课下随时指导的机会。

(三)网络技术能够加强信息化储备,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完善的数字管理,针对教学档案和学习资料进行完善的储备保管,同时能够建立起系统的资料库,各大学校之间还可以通过资料库共享形成庞大的资料储备体系,使师生从中获益,同时信息技术的建立不是一个城市过着地区的,而是整个国家的,其范围辐射之广储存能力之大完全可以建立起全国联网的信息教育储备档案,为教学事业贡献力量。第四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吸引中小学生的兴趣,并为其开拓眼界,网络技术虽然已经不是新兴技术,但是对于我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后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因此能够通过这项技术加强课堂上的兴趣吸引,让学生快速接受课程,实现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方针。

三、网络技术与教学结合

网络技术与教学结合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可以将课后的备课内容甄选出节点发到与学生相互连接的网络上,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第二天要学省么,并且与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辅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并且通过线上提问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课下指导。第二课堂教学能够借用网络化技术进行多形式开展,如今网络化技术应用已经能够实现功能化教学的目的,如上文档中提到的多挣应用形式就是网络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同时网络技术作用于课堂的所有方面,能够起到为教师提供辅导的作用,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助手。网络技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通过全方位的展现。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能够呈现书本上没有的现象,比如数理化当中抽象的事物描写,如今都能够通过网络技术一一呈现,第三网络技术能够重新构建教学当中的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零距离接触,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关系完善融合,形成良好的信息传播圈子,保障教师能够和家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教学的开展。第四建立网络论坛,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之余在老论坛上发表自身看法,并且提出疑惑,方便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方便学生能够及时的对教师提出问题,从而获得问题解决。

四、运用网络技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全面发展

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在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深化的今天,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懂得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去完成学习过程并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选择、分析、处理、储存、运用知识的方法。教师要想利用好网络技术这一工具,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在选择、使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同时又要尽可能注重保留师生情感交流的空间,恰到好处地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情感效应。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知”的理念,而网络技术的应用,恰恰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成为了现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常识性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获取,而唯独“兀认知”则必须在教学的引导与辅助下才能够形成,这就对教师的能够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网络技术,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领域最新的知识动态,利用网络技术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为教育教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结束语

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所有行业的新动向,信息化技术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教学行业更快更好的完善自身储备,同时能够增强教育行业持续汉化教育力量,让师生从中获益,所以应当加强网络化设施在教学中的投入,帮助学校建立健全网络技术。

作者:吴现梅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

第三篇:网络技术阅读教学探析

一、重视网络技术优势,优化教学环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而要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首要任务就是优化阅读教学的环境。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严格按照教学需要,创设适合阅读教学内容的一个教学情境,有效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思考、阅读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将学生到教学情境中,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显著的年代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教学内容时,难以掌握作品的内涵和意境。为能够将学生顺利进入作品的意境,让他们和作者直接交流,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网络技术形象、直观的展示作品的描述画面或背景,使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感受作品的内涵,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二、科学应用网络技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看出兴趣才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内在动力,也是学生的引导老师。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年龄相对较小,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自我控制力不强,对于自己喜欢和刚兴趣的事情往往非常愿意,也极为主动热情地参与及探究,而对于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事情通常表现的很消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对于阅读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直观、形象、迅速、信息量大等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功能提供良好的视听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课文《西湖》的教学中,在讲述西湖的美景时,可通过网络收集关于西湖景色的各类才是图片和宣传视频等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如此,学生会更为直观的理解文章所描写的西湖美景,让他们充分领略到西湖的美。当教师提出问题“西湖美景有哪些,美在哪里”,学生会更为积极主动回答;再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会怎么描述你观赏到的西湖美景”,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得整个阅读教学更为生动、轻松、自然。

三、合理应用网络技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其内容均有其独有的情景和氛围,表达相应的情感。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迅速进而特定的氛围中,建立相应的情感基础,进而更有效的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内在思想和情感。比如:《荷花》教学中,在学生熟读和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理解完整的重点段落和句子,让他们从情入景,欣赏到夏天荷花盛开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的情感。在观看课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文中将荷叶比作什么”,学生会在观看图片的基础上迅速回答上来“将荷叶比作大圆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起来,积极性也充分体现出来,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得到提升。另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往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审美性。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作品的真实情感,感受作品的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应用好网络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更迅速、更准确的理解课文,提升阅读能力。

四、有效应用网络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不管应用哪种教学方式,选用哪种教学策略,均应该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而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所以,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效用,积极引导学生在该平台上展示自我才华,动手、动脑。新课改的深入,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养,比如: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更高、更新的网络教学技术。教师还应该有一定的网络管理知识,能熟练制作简单网页,创建有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同时,可通过校园网络把课堂上的学构成小组学习。小组各个成员可利用网络来传递信息,实现交流,共同学习的目的。比如:《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可把文章相关的图片等材料及诸多网上收集到的信息投放至服务器上,同时还可通过网站上开微博微信等让学生机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结合小组成员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再让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3

1.1.第一,有些教师过于依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化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也逐步明显和加深,尽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如果教师应用不当,如何过度的依赖,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把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成音频、视频的播放场地。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课堂气氛过于热闹,而小学生也只顾观看多媒体材料,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就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1.2.其次,小学数学教师不能精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把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每年都有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但是只是简单的技术培训并不能让小学数学教师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还需要多多练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成为当代教育专家和数学教师必须要探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方法的研究

2.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教师对信息设备的操作,在课堂上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示所开发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突破“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这一教学重点,设计计算机辅助课件,显示大、中、小三个圆的周长分别展开,成为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三条直径分别去测量各自的周长后都剩余一小截并闪动。这个动态的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新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只有学生对知识学习充满兴趣,才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数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比较简单:好奇心强、多动、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新奇、不断变化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而结合数学教学的国过程,我们不能只把激发学生其兴趣点放在教学开始之前的导语部分,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课堂之外吸引到课堂之内,吸引到数学教学内容上。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兴趣,时不时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手段,以便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取学生的有意注意,让他们持续保持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多用一些图片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把一些复杂的知识分解开来,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来降低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但减轻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3.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用信息技术。

无论任何技术的使用都要符合接受者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使用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充分研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这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完成它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在低年级阶段,好奇、好动,没有自制能力,思维形式都是直观思维;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数学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充满动感,具有童趣,直观展示,同时还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性,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这样一方面消耗了学生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参与,让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3.结语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4

(一)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性,增加了趣味性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革新,还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发展。会计工作在核算、整理、上报、分析中,对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有很高要求,从事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变传统会计专业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中心的片面性,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沟通空间,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调动学生情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教师可将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通过动画、视频、图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教与学会有更好的协作空间与氛围。

(二)增加了会计教学的形象生动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直观明了地对经济业务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突出要点,动态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运营过程,在突破会计教学难点的同时,使抽象的业务或会计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概念的理解和会计核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演示和讲解专业基本理论之余,演示模拟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过程,还可在教学中配套使用财务会计软件,如讲完一部分理论之后,通过财务会计软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满足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

(三)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大了课堂容量

教师可提前做好课件,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图像、文字及讲解组织起来,用简单的操作、生动的表达,清晰地展示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使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变得有序而高效。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会计专业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经济业务,并进行判断、核算、处理,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一)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借助会计教学软件及网络实训平台,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基础会计教学中《原始凭证的填制》为例。教师可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通过网中网实训平台发送给学生:(1)生活中的哪些单据可以作为原始凭证?(2)原始凭证应如何填制?(3)原始凭证的重要特征有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通过校园网布置任务。任务一:将问题的答案填到相应文本框内。任务二: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原始凭证的种类和相应图片并进行保存。任务三:根据搜索到的各类原始凭证及图片,在相应业务要求下,填制相关原始凭证。其中任务二、三可分小组共同完成,小组共享搜集资料。教师通过实训平台,从教师端查看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过程,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这样的组织教学,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只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专业课教师可通过自制会计专业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出纳教学中《识别人民币》教学为例,设计如下课件。在学生已具备相关人民币识别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人民币历史,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组讨论人民币的防伪标识,在各组学生代表做出总结后,学生在网络上打开教师制作的课件《识别人民币》,课件依次罗列五套人民币的票样,并标出市场上正在流通的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标记,加深学生对人民币防伪标识的记忆,学会用这些标识识别假币。再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假币类型,及假币防伪标识资料,同时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假币案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能够了解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掌握识别假币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三)利用网络延伸课堂教学

1.开放校园局域网络系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学生开放校园网,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索,还可利用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利用闲暇时间给自己“充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登陆相关网站,完成会计学习资料的查询和实训平台作业,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实践技能,还极大延伸了会计课堂教学内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会计专业课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去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那从中职院校走出去的学生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学生也不是单纯地接受,专业课教师需要改进固有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不断探索新知。

2.合理购配会计教学相关软件,建立会计网络教学平台

首先,会计教学中,学校应根据教学要求购买相关会计教学软件配合教师教学使用,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操作方式,避免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适用于会计教学的软件很多,有些软件价格不仅昂贵,且软件的实际操作功能并不完善,达不到锻炼和巩固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甚至会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这需要会计专业课教师在选择会计教学软件时,着重考察软件的适用性。市面上还有些教学软件虽然是根据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设置的,例题也是针对经济业务核算的某些过程进行设计的,但学生只能对某一方面的业务进行练习,无法达到对企业全部业务处理整合训练的目的。其次,目前多数学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采用大班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加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会计软件操作时,觉得太过简单,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和练习后,仍然难以明白。这就需要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只能把会计软件作为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而不能完全依赖会计软件。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账务处理方面可以购买用友T3、厦门网中网会计实务实训平台、出纳实务实训平台等软件。这些平台建立在设置教师端和学生端的基础上,教师在相关课前资料准备以及课下巩固后,学生在平台中接收到这些任务,可及早做准备,同时对课堂上的内容,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登录网络平台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建立会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真正体验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语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5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益于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实现了人机间的积极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动力。英语教材是知识的有效载体,而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工具。把英语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整合,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获取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难点和重点,如何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崭新的视角、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其网络和技术优势,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优化英语课文教学效果

CAI(电脑辅助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集成了丰富多样的图片、文字、影像、声音信息,在英语阅读教学时能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感悟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师生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和课堂时间、空间的束缚,把大量、声色并茂的教学资源融入于阅读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容量更大、更绚烂多彩、更有趣,同时也创造了更多语言训练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冲动,训练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在现代网络技术的环境中,教师已经由教学的主角转换为配角,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帮助、指导、促进学生去自主地探索,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多媒体技术也不再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手段,而是用它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作、交流和实现互动教学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把它作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认知工具。课件的制作应首先从研读教材做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取舍教学资源,制作课件,积极实践和完善课件的设计制作、内容,最后实现课堂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效。

2.丰富阅读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层次,有助于教学任务和目标顺利实现,使阅读成为一件有趣、可随意调节控制的事情,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网络就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它汇集了海量的信息和素材,题材新颖,与时俱进,同时又实现网络与人的互动和反馈,既方便又有趣。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整合网络资源,可以克服英语阅读教学中种种不足,如阅读信息量少、题材窄、材料过时、呈现形式呆板、感官刺激单一不足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体验,提高了阅读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没有网络技术时代,英语阅读的信息都是来源于各种报刊杂志以及相关书籍,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的信息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总在凑和进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极其方便地获取大量有用的相关学习资源,经过选择加工后,为己所用,这样的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符合日常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备课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方便了学生学习。如,在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只要我们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无数的相关内容供教师来选择;而且现在还一些专业的英语教学网站,它们更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课件和阅读资源,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加专业,全国的广大同行还可以在网站发贴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尤其是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学网站,如英语猫,高中英语在线等,为全国的教师提供了丰富、涵盖领域颇广的英语阅读材料。在课堂上,只要教师轻轻敲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进入这些网站中,挑选一些较好的材料,进行阅读强化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现代社会就是信息的社会,信息资源的掘取和利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就是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网络上的信息量是惊人的,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直接拿来为己所用。因而,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取舍,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在网上创建的阅读网区。一些阅读网站专门为注册会员开辟了自由阅读专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设立趣味阅读,强化训练阅读,泛读、精读人物传记、历史文化等专区,这样就把英语阅读教学无限扩大到课外空间,让学生们在课后通过适度的课外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4.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围绕教材内容的主题,打造更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

作者:高永泽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第二篇:信息技术开展低年级朗读教学探析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低年级朗读教学刘娟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我在朗读教学中不断探索,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朗读手段优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打好识字基础,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低年级阅读的基础。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鸟、鸣”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像、清脆的鸟鸣声,把孩子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使他们很快分辨和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呈现更为形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因而记忆就更牢固。课堂上的正确范读也是低年级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由于地域方言的影响,学生的字音往往不够准确。所以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有关拼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的课件画面生动直观形象,上课时适时适量地运用,学生会产生兴趣。我还在多媒体课件里添加录音示范朗读,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适时播放。如学“d”就播放“d”的发音。学音节拼读、整体认读音节也同样如此。每部分的读音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多次重复使用。由于生动的声音效果,加上灵活敏捷的交互手段操作,老师教起来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快乐。我还将动画人物作为学生的学习朋友用以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读音。例如教授in和ing、en和eng时就运用这样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也使学生读音变得正确,吐字变得清楚,并很好地区分了这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字母。这样一来,学生学好了汉语拼音,也为今后更好地运用拼音学习汉字、说好普通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清逻辑,读通句子

长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会出现,长句子中的停顿很重要。停顿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会让人听不明白。如“啊!华山真高啊!”利用多媒体出示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有两句话且句末都是感叹号,“真”要读得稍重才能强调高的程度,由此发出赞叹语气,才能强烈读出感叹句所应有的语气。再如:“只见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的资料找到了。”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句话写了谁?(爸爸)在干什么?(敲键盘)速度怎样?(点得飞快)多长时间就把资料找到了?(一会儿)然后根据句子前面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可要求用“/”画出停顿并正确朗读这个长句。除此之外,还要读出逻辑重音。这个句子中所强调的是速度快、时间短,因此“飞快”“一会儿”要读重音并让学生用“•”标出该读重音的字词。教师在培养学生读长句子的时候,应注意把思维、理解、朗读有机结合。

三、融入情感,读美语句

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首先要读好双音节词,其次是课文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在读前要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对知识水平较低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让其抽象理解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根据自己教学的风格、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好课件。在教《狼和小羊》时,把制作的课件给学生演示一遍,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小羊温和地说”和“狼气冲冲地说。”通过生动逼真的图像演示,学生读的时候懂得用稍低而慢的语调读才符合小羊“温和”的性格,用急促响亮的语调读狼的语言,才能表现“气冲冲”的恶狼神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这些不好理解的词语变得容易理解。

四、感悟思想,读好篇章

文章中每个自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出朗读的基调。我在教授《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设计了一段王二小与敌人勇敢斗争场面的电影剪辑,让学生感受王二小当时的处境,从而产生对王二小敬佩之情。

五、总结

信息技术为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巧妙地运用这种技术,不仅能解决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朗读习惯的大问题,还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相信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必将让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如虎添翼,让学生享受到朗读的快乐。

作者:刘娟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小学

第三篇:分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浅析

摘要:

21世纪的社会已经是信息化时代,全民进入网络化阶段,电脑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现在对于文盲的理解已经划分为不会操作计算机的这类人,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部分,学好信息技术能为日后进一步对电脑的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分层教学即为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我们将分层教学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相结合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小学 信息技术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导作用,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也从基本小康走向全面小康阶段,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现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所关心的热门问题之一,如何培养高素质全方面人才是我们都重点关心的一方面,在当今社会拥有出色电脑技术水平,能在工作岗位中不说能脱颖而出,至少是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可见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习信息技术就应该从小抓起,像打字、word这些基础部分都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灵活运用的,而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语文数学科学和英语为主,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考试的科目,对这些科目进行不断的学习从而忽视其他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信息技术课也是一周之内只有一节课,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像老师在课上没有教授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还有就是由于受到家庭条件、地域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而因素的制约,不同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生活能力等方面。

1.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与分层教学融合中,首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小组成员划分,在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一组内大约5、6个人,给各层次的学生布置符合他们能力的教学任务,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合作,老师通过竞赛的形式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由于学生性格都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在课堂上都会有能避免问题的回答尽量避免的想法,而有些同学性格太强势、做事积极,不愿意把机会留给别人,喜欢自我表现,在合作的模式下引导学生通力合作。老师可以在小组讨论时予以技术性指导,使各层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而且能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计算机水平。

2.老师分层指导学生

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还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对信息技术这方面是比较专业的,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能很好的进行讲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而且学生能力也存在差异化,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使用分层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和教学课堂观察等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为A,B,C三个层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行调整,从而对学生形成激励效应。例如在指导学生对“word"相关内容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重点制作一些个性化的海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思维的引发和引导.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重点巩固一下图文混排的技巧,进行熟练操作,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感受word的功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图文混排技巧,打字功能。

3.分层教学中遵循多鼓励少批评原则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特征进行教学口标的分层。例如:在进行邮件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时,我们对A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教会他们基本的邮件的收取与发送,并且要求他们尝试大容量的邮件如何发送以及邮件所存储的时问等等;我们对B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教学任务,是要求他们能够通过邮箱来收发邮件以及图片等;我们对C层次学生能够的教学任务难度相对较低,只需他们能够收发邮件即可。通过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来提升相应的能力。既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不同的练习任务,自然要对他们的学习成果采取不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我们应该侧重于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对他们成果的评价,还能够激发层次较低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我们主要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合理的评价,鼓励他们逐渐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总结

分层教学形式适合于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其理念与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理念一致,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会有更多有人采用分层教学。随着有关分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将会更加合理,效果将会更好。正所谓事物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分层教学法带来的好处时,也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遵循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继承传统中的优秀精华为指导思想,将分层教学正确应用在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

作者:史兆琪 单位:山东省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南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叶琳.分层教学的厉史、现状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2]刘旭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3]彭瑜.中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教育探索,2010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益论文

由于对电子产品与生俱来的热衷,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独特的兴趣。但随着各种知识点不断介入,学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会逐步弱化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丢失。这也就对信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面对这种尴尬,教师应该何去何从呢?

一、依托游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兴趣始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天然的心理优势,但教师也要务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的教学浸润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游戏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学生练习指法是一项枯燥的过程,很多学生难以坚持。而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游戏介入到课程中,通过对“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将学生置放于游戏竞争的状态中,有的学生在“青蛙过河”的实践中意识到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指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中胜出。另外,教师还准备了简易加法、赛车等极富童趣的游戏,将学生的关注力牢牢地锁定在自己的指法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指法地训练融入其中。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信息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游戏内容,对于激活学生的认知状态、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趣味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向创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习兴趣是保持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第一动力,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他们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才能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象性的教学策略,将相关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的掌握效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创设具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对于教学而言十分有必要。当下小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正处于形象性阶段,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主动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都是既好奇又敬畏的心里,他们认为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的成果,同时又想真正体验操作计算机的乐趣。鉴于此,教师则顺势提出:“你们了解计算机吗?”之后,教师充分运用计算机实体向学生展示了计算机外部的基本构造,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内部构造也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前面。如此教学,由于有了实物的真实呈现,学生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提升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益。

三、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引发学生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将知识的接纳转换为实践性的操作。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入一个个简明的故事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生进行幻灯片的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景点资源,引领学生在积极地搜集聚合、处理整合、美化加工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资源地选择掌控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再如,笔者辅导学生运用WPS文字进行习作创作时,教师就为学生制定了以下的任务:充分运用已经学习形成的汉字输入方法进行习作,并学习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打印、发送等功能的学习。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进一步明晰了课堂学习的目标与重点,学生在每一步教学中都清楚了自己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学生从心底意识中感知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由已知经验走向课堂教学目标的,从而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精讲多练,增设学生的实践空间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信息能力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在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上。但是有很多教师都存在着这样的认知误区:他们过度地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认为只要掌握了知识,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得到提升。这也就导致了最后的教学,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一旦操作就显得捉襟见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制作时,教师就没有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相应知识,而是在学生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寻、摸索,将课堂教学的知识落实在自己的自主性操作上。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结合学生实践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学生实践操作的引领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

五、总结

总而言之,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每一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只有把握学科自身的属性,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和认知需求出发,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才能探寻出一套贴近实际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益。

作者:赵陈芳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小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头脑风暴法尝试

头脑风暴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尝试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15300许洲屏社会发展与进步源于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源于对其积累的程度,即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才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头脑风暴法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在无约束,无限定的思维条件下,学生集思广益,在活动中不断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也可以开拓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一、头脑风暴法的含义

头脑风暴法是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群体心理相互作用影响,学生易屈于教师或者大多数人意见,形成“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往往会削弱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阻碍学生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课堂“无限制”的氛围,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再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学生思维的解放更有利于从新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创新思维.

二、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环节一:

议题下发议题下发旨在让学生事先对议题做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围绕议题展开头脑风暴.议题下发常用的方法有模糊任务下发、调查问卷下发以及阶梯式任务下发.

(2)环节二:

自由讨论与补充(直接头脑风暴)此环节是头脑风暴的核心部分,即直接头脑风暴.设定15~20分钟来进行自由讨论.设置主持人一名,主持人负责维持会议纪律和会议原则,尤其是在讨论陷入思维匮竭时使用幽默的手段调节活动气氛以产生新一轮的头脑风暴.设定记录员2~4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会议执行原则: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即使自己认为是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设想,亦不得予以驳斥;不允许自我批判.只有这样,与会者才可能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在别人设想的激励下,集中全部精力开拓自己的思路.(3)分组讨论(质疑头脑风暴)由于通过自由讨论环节后产生大量观点和见解,需要对这些观点和见解进行一个有效性的筛选,因此在自由讨论后,学生休整5分钟后进行分组,以8~10人为一组最佳,记录员及时将自由讨论环节产生的观点和见解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利用15分钟时间进行质疑头脑风暴,即只对这些观点进行反面批判,不做正面评价,同样在进行分组讨论中也要设定主持人和记录员,原则同自由讨论一致.(4)总结最后将直接头脑风暴和质疑头脑风暴的结果进行汇总,获取最佳的几条观点和见解作为此次头脑风暴的成果,同时教师做总结性评价,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其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以及常用服务的使用方法,并且体验因特网给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变将因特网看作娱乐休闲工具,更多地去认识到因特网是可以给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提供帮助的工具.由于此章内容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学生已有一定程度的网络基本知识,传统讲授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提升本节课的课堂效率,因此本章内容的讲解尝试引入了头脑风暴法.在本章内容讲解的前一节课,首先设定了头脑风暴的议题: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由于问题涉及知识面比较庞杂,而且本章内容主要是以学生了解为主,所以以模糊任务方式下发议题,学生自主调查相关资料.在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选取班级中一名比较活跃的学生作为主持人,另设置2名记录员,事先先对主持人进行培训,明确主持人的职责和任务,并且让主持人准备笑话和谜语作为活跃气氛的素材,以备自由讨论气氛低下时用以活跃气氛.然后进行头脑风暴的第二个环节———直接头脑风暴.主持人明确讨论的规则后,即宣布活动开始,由于教师只作为发起人的作用,并不参与活动,一开始,学生显得有些生涩,气氛比较平静,偶尔几个比较胆大的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跟朋友聊天,可以利用网络看新闻……等等,当其中一个点子:我爸常用网络打麻将,顿时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利用网络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思想不断迸发,打游戏,看电影,上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传送文件,发送图片,语音视频聊天等等的点子不断的产生.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断产生新思想的同时,也不断让自己对网络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完整起来.在会议进行到第13分钟的时候,每位学生都已经把自己的思维角落搜索的干干净净,班级的气氛一下子跌到冰点.这时,主持人发话“现在我们暂时中止一下活动,我们来猜个谜语吧:火车由北京到上海需要6个小时,行驶3个小时后,火车应该到什么地方了”等等.气氛在一个个谜语的破解中缓慢的升温,5分钟后,在气氛相对比较活跃的时候,主持人宣布活动回到刚才的话题,继续头脑风暴.这时,一个同学怯生生的说“我经常利用百度来查找不会做的题目”(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由于学生习惯参考习题答案,往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会考虑到一种标准答案,而实际上很多问题是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利用网络,相当于你拥有了1亿人的头脑,何尝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思路,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总结阶段特别指出.在一阵哄笑之后,又有学生说:“每次我们出去旅游,爸爸都会在网上查询好旅游线路和景点,提前预约.”(这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点子)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往往在上网的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娱乐性质的内容,比如看电影,打网络游戏等等,忽视了网络中大量正面的实用的功能,不能合理利用网络,时间一长,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沉迷于网络的负面消极功能上,造成其心理上的困扰.因此,在第三个阶段,进行质疑头脑风暴显得弥足轻重.全班50个学生,一共分成5个组,每组10人,并且同样配置主持人和记录员,在明确针对产生的思维进行反面评价后,开始进行质疑头脑风暴.每组学生都针对总结出来的各种网络的作用进行反面评价后,网络中一些积极,正面的作用一下子凸显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来评价,比起教师的反复提醒,淳淳教诲的效果明显多了,认识也深刻多了.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后,学生对网络中诸如利用网络进行解题这种问题,认识到只要我合理使用,不照抄照搬,理解了之后再使用也未尝不是个好的学习途径.

四、总结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6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机械地讲述基本的知识,教学枯燥无味,而且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的美术知识的掌握。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超强的表现效果,可以将那些原本抽象深奥的画理知识寓于直观形象的表现素材之中,并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这样,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更加富有表现力,富有动态感,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学习。而且将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如在学习《光和影的交响》一课中关于影调关系这一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不能将这些知识用图片示范来进行讲解。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可以将彩色照片转换成黑白照片,将这一转换的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极具表现效果,可能将学生的视线与思维集中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在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运用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而且可以达到学生对此知识点得灵活运用。

二、创设形象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水平

美术鉴赏是欣赏者通过感知,运用生活经验和专业美术知识对作品进行体验、感悟,理解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美、享受美的活动。应试教育下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完全在教材上,教师只需要备好教材,运用专业的美术知识便可以上出一堂完美的美术鉴赏课。但是在当前,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一个更为宽广的鉴赏空间,学生也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此时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为困惑中的广大美术教师带来了希望。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更多的美术作品充实到鉴赏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鉴赏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其次,以往对作品的鉴赏相对来说是单调的、封闭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再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这样更加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够真正地深入作品,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直观的认知,而不只是就基本的美术知识来谈作品,能够明确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综合水平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总结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7

福建省武夷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开设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分列为三门子课程:包括60个学时的理论课程、20个学时的实验课程和1周的课程设计,其中实验课和课程设计为实践环节。用倒三角图表示课程结构、学时安排以及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较多,学生普遍感觉较难,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较强。

二、课程教学探讨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学生上理论课普遍感觉比较抽象、较难理解与掌握,合适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于一般本科学生比较合适。教师在黑板写的时间,学生有短暂的时间进行消化和记笔记,有利于对内容的即时理解和课后复习,使得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比如,在讲授到三极管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时,学生对于小信号等效电路画法比较难于掌握,而仅仅用多媒体授课放映效果不理想。教学中可以结合板书,分步画出三极管的H模型,结合小信号等效电路的依据,在黑板上一步步画出来,学生理解起来就更方便。这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是比较基础的理论内容,基础内容讲透了,有利于后续章节的顺利展开。但是对于某些比较难用语言描述的概念或者复杂的演变过程,使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进行讲解可以更形象生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例如,P、N型半导体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晶体管、MOS管器件中的电子、空穴的运动,电流的运动以及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等。这些内容如果采用板书,画图太多、耗时较长,也很难做到形象表达。若用多媒体加上Flash动画的方式学生就会更感兴趣,有利于知识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画面切换快,学生记笔记跟不上,授课时注意放慢速度,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适当结合板书对内容作出提纲挈领性的总结。这样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既缓解了课程内容多与学时数明显不足的矛盾,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省时、直观、形象的优点,因此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2.营造讨论式教学环境,加强课外辅导。

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结合实际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每节课上教师可以适当提出1-2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学生探讨,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之前的教学效果,教材的后面章节,比如反馈、功率放大等,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学习兴趣急剧下降。每周设置1-2个课外的时间段老师给学生们答疑解惑,在学与问的过程中,学生对每堂课的内容能及时消化和吸收,这样学生对整体内容能更好地进行理解,学会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中包括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总计有8个,选做5个;综合性实验有2个,选做1个。实验采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书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使用仪器、实验操作步骤和思考题等等,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原理和思考题认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对实验项目有基本理解,教师批阅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讲授。在实验过程中,摒弃传统的“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求学生自己调试电路和操作实验仪器,独立排除实验故障,找出问题、原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个实验项目。实验报告中学生需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误差,对实验现象做合理的分析及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这样学生能结合理论与实践,动脑动手相互结合,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2.重视课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性本科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为未来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动员和组织电类学生开学初准备基本的实践工具,比如电烙铁、万用表、斜口钳、焊锡等等。学校专门设置1周的时间进行本门课程的设计,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呢?教师可先给学生提出基本要求,给出一些参考题目,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可自拟题目。课程设计分组进行,要求每组限2名学生。在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学生学会怎样查资料、怎样看资料,如何从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于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结合每年的校园科技节活动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给学生更大的平台去实践锻炼,对于学生的科技成果,还应指导学生试着撰写科技小论文,实践联系理论,提高其科研能力。

3.强调专业仿真软件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的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验证、设计和分析已成为一种趋势。主要原因有:(1)计算机仿真不局限于地点和时间,比较方便,用电脑装好软件就可以进行电路的设计;(2)其可替代采用简化电路模型搭接实际电路进行验证的传统设计方式,同时可有效地对电路参数确定和方案选择,并在设计初期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可靠预估,从而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时间、节省设计费用,因此成为了现代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利用仿真结果得出电路性能受电路中某些关键参数的影响,可更好地理解电路的特性和性能指标,对实际电路设计和调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电子技术中应用较广泛的仿真软件有Proteus、Pspice和EWB等等。教师对于刚刚接触仿真软件的学生,应先结合实际情况讲解一个软件的基本用法,系统地介绍相关的电子资料和软件安装的方法。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基本上都有个人电脑,挖掘其自学能力,对引导其触类旁通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课本上难理解的内容,比如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等可通过仿真实现,通过仿真过程与结果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学习好一门软件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重塑培养方案,改革评分机制

传统的培养方案是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加起来是一门课程,教师评出总成绩,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只是作为总成绩中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改革后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分列为三门子课程,三门课程各给出总评成绩。理论课评分是按照“3+7”的机制评分,实验成绩按照“3+4+3”机制评分,课程设计按照“1+4+5”机制评分,详细评分机制如表1所示。改革前实践成绩比重偏低,很难考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实践环节总是马虎、敷衍,心里想着实践成绩不理想,还可以靠期末笔试成绩提起来。评分机制改革后,学生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做实验和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五、总结

1.经过学校上述教学探索和实践,使得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感觉模拟电子技术虽然有点儿难,但是他们觉得能学到许多知识。

2.应用型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电类课程理论性和应用性教学的双重特点,同时符合相关应用岗位技能要求。

教学技术论文范文8

一、扩大信息量,增强学生知识储备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科学实验,其结果表明:人类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中82%来自视觉,12%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由此可见,人必须通过有效调动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才使大脑获得最好的信息摄取。然而目前信息技术透过网络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资源,各式花样繁多的视频网站以及资源丰富的音乐空间,为有效轻松教学提供了跨越空间与时间限制的方法,借助互联网资源让我们的多重感官再次被激活,从而达到大脑的二次兴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扩大信息量,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将语文的单一课堂讲授学习延展到课外的互动式学习。

二、情景教学,点燃学习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学生反复阅读却很难进入情境,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无法进入作者情感的体验。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难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然而此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注重配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使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得栩栩如生,画面跃然纸上.例如,在教学《走月亮》一课时,本篇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单一文字的衬托下,文章美感的展现受到很大的约束。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山间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美好意境中去。但是,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在本节课运用音频,声、光结合的办法,让同学们透过大屏幕上宁静的月色下,溪水,小石,山间,小路,我和阿妈小手拉大手的动人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清泉旋律,配合娓娓动听的诵读,使散文中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话,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已经渐渐被淡化,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的引路人。如在教学《桥之思》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有效教学,从而设计出如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首先,让学生自主网络搜索有关桥的相关资料;其次,运用学生所查寻到课外资料,自主学习《桥之思》;再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向大家展示你从网络上学到的关于桥的知识和你感兴趣的部分。这一教学设计,将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以往机械记忆、被动听讲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学生情感教育,提高德育、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声情并茂,时空转换的多角度文字世界。在教《走月亮》一课时,配合着山涧溪流的潺潺声,幻灯映出的“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悬挂在美丽的夜空,星星在头顶一眨一眨的,皎洁的月色映照在阿妈的脸庞,萤火虫在山间翩翩起舞,月光洒在水面上仿佛一弯一弯的月牙泉,我和阿妈就在这样的怡人美景中走月亮,这幅充满爱的画面,或远或近、流动变幻地映现在同学们眼前,让大家和小作者一起牵着阿妈的手,在这温馨的月色中,走月亮”然后播放朗诵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理解作者和阿妈的真挚感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美。

五、总结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就是这个所谓的“灵魂支点”。在教学中充分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它将图片、视频、文字、音乐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跨越时空的限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

作者:张洁 单位:未央区讲武殿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奠定基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把握好开头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更是影响课堂教学整个流程的重要板块。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阶段,如果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枯燥僵硬的知识,学生不但不能真正理解与积累信息技术知识,反而会因负担的加重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下,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这一内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输入方法的教学,而是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了调节与激发:“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她具有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学好汉字,理解汉字,而且,我们信息课程也要学好汉字的输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吧!”

二、教学推进串联思路,设置空白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体悟的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将所有的答案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即便掌握了知识,也都是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过程,轻结果”的理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设置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推测与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即便有时学生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结果并不一定准确,但在反思与修正中,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则在教学一种知识技能之后,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巩固教学效果,而后教师并不急于传授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和探究中深入进去,尝试还可以形成怎样的认知能力。而在教学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总结提升,让学生自己将教学内容整理清楚,从而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探究过程。

三、巩固成果知行并重,双线并举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实践操作的学科,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仅仅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科教学的知识,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灵活加以运用等手段,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这样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常常懂得不少,嘴上一套,但实践层面却难以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块操作”这一内容时,教师了在讲授了相关操作要领和技巧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实践中巩固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通过“复制、移动、删除”等多种方式的演练,不仅活化了学生掌握的内容知识,更让学生对内容与知识形成了较好的理解,强化了对内容的深刻感知、记忆,让学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激活动力目标驱动,享受愉悦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教学目标隐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循着教师的创作思路,达成教学目标。整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清晰的努力方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就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知晓本节的指向,并能洞察每一步学习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编辑技巧”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刚刚上课就告知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按时按质完成三份作业,其中一项就是要完成100字以上文字的输入,并运用今天学习的编辑技巧对文本内容进行编排。正是在教学之初的安排,教师对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直接出示,学生的学习就明显有了动力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进行录入,并将在课堂中学习的技术运用在对文本的修饰编辑中,每个学生均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学习,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表现。这种方法,不仅仅对于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更能主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意识,在学生内在心灵中有效地拓展了认知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认知表达兴趣,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服务工作。

作者:温春龙 单位: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分析

一、要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要提前准备这节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上课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是囫囵吞枣,味同嚼蜡。这就要求我们:

1.要有高超的学识和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比较广、比较杂,比如曾经一个叫张盖的学生,比较调皮但就喜欢计算机,他问我这样的问题:拼音加加与智能ABC的区别是什么?哪个好用?我憋了半天,没有回答出来,找了借口溜掉。当一个个学生怀着忐忑的心情,用一颗灼热的眼睛盯着你时,我们也许就会明白能够回答出学生提的问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师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在教学中锻炼,在生活中学习。

2.通过备课把教材、学生、课堂三方面有机结合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课与其他的课程一样也需要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甚至更多次的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备课堂、备学生。在去年的一节信息课上,《word文档的编辑》一节中,需要对一篇文章进行编辑,加入批注和脚注。由于备课不充分或者说没有备教材的缘故,弄出了一场笑话。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批注怎样加?”我说批注比较难,以后再学,结果我看了书才知道,书上有这样的例子。同时教材每年都在变,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善于发掘,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驾驭它,为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步提高。

二、精美的课堂设计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1.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共鸣

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到现在流行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启发式”,可谓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而我校采取的是以分层教学为主导,启发式教学为主线,小组合作为基础各种方法配合使用的教学模式,使我校的学生享受着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

2.在教学中使用课件或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兴趣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用Authorware制作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立即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几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案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3.通过创设情境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信息技术不仅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而且带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感触,可以身临其境地动手操作。这样让学生感觉有刺激感和挑战感。如在讲《网络的用途》时,我给学生30分钟的上网浏览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浏览新闻、下载MP3、打游戏、视屏聊天、看电影,只有王超一人在看商品。然后我让王超走到讲台,把他做的操作过程演示了一遍。这时候大家都演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总结了网络的用途。另外,在讲解《软件应用》时,我把初三所学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直线和圆利用《几何画板》设计成齿轮转动,产生出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并动态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多媒体可以提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条件

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构造问题情景,指导学生学习并辅之必要的反馈,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运用计算机特有的功能,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度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在归纳结论的关键处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尝试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增强信心,积极投入,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5.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当堂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作业,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练习当节课的内容。如果教学的时间过长,无时间练习,则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什么也学不到。

三、深刻的课后反思,是每个老师必备的素质

课后反思可以把课上的不足之处写下来,仔细琢磨加以改正。课后反思可以从自己教学中寻找突破,从学生的表现中寻找分层教学的方法。课后反思可以积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经验,让每一位教师每天都不断成长。

作者:仇小彬 单位:宿迁市湖滨新区余娟实验学校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分析

一、课前计划,指导学习行动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行动计划,让计划指导学习行动。当然,学生在制定行动计划时,一定要结合实际,考虑自身真实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只有制定可行性的计划,才能更容易实施、实现。在这一步中,教师充当了指导者和任务分配者的角色,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各组的任务,各组自行选举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等,组长安排各成员的任务,任务驱动学生制定学习行动计划。比如:我在讲解“电子表格制作”知识的时候,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要有层次性,基础好的带动基础不好的)。每组安排的任务如下:第一组制作全校语文老师的电话簿,第二组制作全校数学老师的电话簿,第三组制作全校体育、音乐和英语老师的电话簿,第四组制作全校美术、信息技术老师的电话簿,第五组制作全校其他老师的电话簿。各组接收任务后,即刻制定行动计划,让行动计划来指导课前学习活动。

二、课堂活动,培养自主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的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种制作活动。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学生学习“画图”知识的时候,我把课堂分成作品展示、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和完善作品四个活动部分,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只作为一个作品的评论员,让学生活动贯穿整个课堂。首先是各组学生的作品展示,各组的发言人把本组作品的制作特点和优点介绍给大家,并让其他组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在分享交流环节中,其他组的同学评价展示作品,并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时展示组的记录员要将其他组同学的宝贵建议详细记录,为完善本组作品做准备。教师在点评环节中,应肯定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同时也以诤友的方式对每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在完善作品环节中,各组将根据其余四组及老师的建议美化完善作品,让学生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

三、课后延伸,提高操作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优于其他学科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搬上屏幕,将无声变为有声,将无形变为有形,将抽象变为具体,产生很强的感染力,给学生拓出驰骋想象的广阔的天地。由于每周的课时设置有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堂教学主要倾向于对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而课外的时间非常充裕,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和补充,从而促进课堂的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我在教学《浏览网络世界》时,由于网络世界千奇百怪、异彩纷呈,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迫不及待地上网,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课下查一查有关当天的国内外主要新闻,搜集网络上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进一步了解神奇的网络世界。通过让学生填写包括“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帮助了什么?”三个问题的信息反馈表了解到: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地投身到网络探索之中,甚至有些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用电子邮件写信,并寄给给他们远方的亲友,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课后延伸,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也非常之多,让我们立足本地、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着重把握好课前、课堂和课后,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把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落到实处。

作者:钱国兵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仁皇校区

第五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是大势所趋

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于乡镇小学,这几年来变化很大,从最初简单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后来网络化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再到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到现在是课堂信息技术交互式立体应用。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排斥到主动应用的发展过程。我是一名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同时又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美术老师,担任着两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近年来,我参加了市里的新课改培训,同时参与了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美术学科方面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培训等。培训专家和承担研讨活动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全部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电子白板的互动应用功能。这样的培训和研讨使我感受到很多的新奇和妙用,同时又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脑子里边反应的是“教育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啊”“美术课居然也能上得这样轻松和有创新”等。从第一次震撼起我就在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要尝试上这样的课,学生一定会收获更多,老师也不会再有那么辛苦。于是,近几年来,我就开始实践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声音、视频的加入;从资源的下载到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从模拟应用到设计制作。使自己从对信息技术一知半解到现在的熟练操作与应用,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让学生也喜欢上了美术课,让过去呆板的教学方法变得趣味无穷。过程中,我还以自制课件《美术课堂内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申报了教师成长课题,并获得教改科研成果区二等奖。

二、信息技术是新一轮学科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学信息根据导学的需要显示多媒体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甚至交互融合应用。本次青岛在电子设备课堂互动上的应用,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都着很大的变化。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我也正在积极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把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已成为了我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教育教学中,我就将教学内容和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和了解,并根据已知信息自学、互助学习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形式,教学中的超级链接的有效应用,教学容量的有效增加,知识面的拓展和互补,形成教学信息的交互性;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将学生作品实时呈现在大屏幕上,利用屏幕达到教学信息的再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我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改革成效显著。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提高性培训,专题专项培训,例行常规培训等,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现在每天都节课都有信息技术的呈现;我校开放了计算机房,学生可随时查阅各学科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课前准备和丰富知识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开设了绿色网吧等,提倡学生健康上网,除了在QQ群、论坛中交流互动,也可以给校领导、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留言、提问题等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了解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需实时解惑,形成课堂课下的实时有效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信息技术方面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电子白板互动课堂现场展示获得全国一二等奖9人次;学科应用信息技术赛课获市区级现场课一等奖6人次;导学精要开发获区级一二等奖;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区级二等奖等。

四、总结

总之,不管学校的管理,还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都从另一个侧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熟练的应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或学习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是一种形式。

作者:何兵 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小学校

第六篇:信息技术生态化教学模式探讨

一、构建新形式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态失衡问题上,一些教师由于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理念中。他们觉得只要管得住学生,学生乖乖听话,就是好老师。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这种师生关系带来的副作用使得学生惧怕老师,创造性被逐渐磨灭。也就没有所谓的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了。因此,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生态失衡的状况,转变师生关系是关键。“学讲行动”倡导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授受关系。师生是平等的,尤其在知识面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念。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师生之间的知识处于一个相互循环的过程,从而使得“生态链”得以在师生关系这一环节建立起来。

二、开放教学内容

健康良好的生态系统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态化,一定要重视开放性原则。以往的教育,教学内容过于封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准备教案,通过课前的备课制定详细的教案,然后上课照本宣科。认真编写教案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有的老师在教案中不懂得变通,过于严苛地按教案进行,任何教案以外的活动都会被教师叫停,这样教学就原地踏步了。学生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对象,他们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上课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必然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生成物。有的老师不明白这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反而在教学过程中极力排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备受打击。因此教学内容能够在课堂环境下更加灵活化,这样才能符合生态化要求。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的对象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假如教师在讲课时按照书本一字不漏地讲解,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目标的实现。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这也是与生态化教学相违背的。要注意把课本与理论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规划工作表》这一节。由于学生经过一个寒假还没有完全收心。如果一开学就讲新知识,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我这样问同学们:“你是怎样规划自己的寒假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我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我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说表达了老师也想趁着寒假出去玩。坐动车是首选。但是误了时间就不好办了,那么我们要及时了解车次信息。车站的LED大屏幕可以为我们提供车次信息。比如说徐州东站的LED电子屏,一列中“车次”,“开车时间”,“站台”,“到站时间”这些属于一个个字段,每一行中各个字段形成一条记录。例如一趟动车组G139次列车,14点16分开车,5站台上车,17点19分到站。这就是一条记录。浏览电子屏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大家对“字段”,“记录”就很熟悉了。如果就干巴巴地讲“字段”和“记录”,效果一定不如上面所讲的好。理论联系实际,在高效课堂中起到了纽带的效果,使得课本上的理论运用到了生活实际中,使得信息课充满朝气、活力,生态化。

四、总结

在新课改中,我们积极营造生态化教学环境,在生态化模式下教学,因为只有实现教学活动生态化,才能够避免破坏教学“生态链”,才能够让学生身心得到阳光的滋润,平衡融合地发展自我,从而达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效果。

作者:刘阳 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第七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更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如,教学“PowerPoint的制作”时,教师首先要通过大屏幕为学生播放由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被漂亮的背景图片、优美的背景音乐所吸引。当教师看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件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技巧。在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创建有效课堂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

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却缺乏合理有效的互动。很多教师尽管一味地追求互动,却常常陷入华而不实的怪圈子里。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现状,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每个小组都要对各自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以便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教学“制作保存网页”时,教师可点名,让被点到名的学生自己制作保存网页,若该生无法正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则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果不其然,为大家演示操作的女生一下子被难住了,她不知道如何选择保存路径。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说:“你们开动脑筋来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互相讨论。”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都跃跃欲试,教学效果显著。在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了他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如此一来,即使有个别学生没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在小组互动中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从而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掌握新知识。

三、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

如果学生长期在没有任何学习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愿望就会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小学生活泼好动,反应能力较强,但是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对同一事物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死板地给学生灌输信息技术知识,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必然欠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学“指法练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门的小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的拼音字母,要求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说出这些拼音字母的指法,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好。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些打字软件上自带的简单小游戏,如用“打地鼠”游戏取代之前单纯的敲击键盘速度练习,由于这个小游戏与学生爱玩的天性相符,因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另外,由于学生都有好胜心理,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打字竞赛任务。在竞赛中,学生都希望尽快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尽快掌握正确的指法,因此自然在练习时不会偷懒。教师设计的这些轻松的小游戏,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运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大大改善了感知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总结

总之,为了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作者:许敏 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

第八篇:幼儿园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十分强大,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它来随意的进行界面交互,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自主的调控。教师一般可以主动的对计算机中所储存的声音和显示器画面进行调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计算机本身也有动画播放功能,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的动画播放中进行快乐学习,同时,计算机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录像机倒回播放,导致的教学进程中断。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使幼儿园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素材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将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了幼儿与信息媒体二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了幼儿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现代教学技术当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利用自身对幼儿的理解,帮助提高自身的知识经验累积,提高幼儿思维水平,带动其将复杂的事务简单化,将抽象的事务清晰化。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以及在该年龄段的特性,由于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此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导致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为其营造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或者设定生活化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官,提高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鲜明的表达出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创设出一个独特的教学空间,该空间具有立体型的特征,幼儿在这样的空间中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感官来自主的探索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买卖”活动,将教师布置成为一个超市的现场,让幼儿根据自身去超市的经历模拟出超市买卖现场,通过书本、文具的交易,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买”与“卖”的区别,并且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

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从幼儿期开始,因此,作为幼儿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关注这个时期的幼儿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避免出现幼儿没有机会动手、口、脑,制约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当中,对各方面能力的应用都取决于这个时期的能力培养,因此现代教师必须注重幼儿知识理论的多方面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这不仅能够最大化的符合幼儿在这个时期内的思维发展特点,也满足了幼儿在该年龄段内的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幼儿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模仿大赛,通过多媒体投放积极向上的动画内容,幼儿通过眼睛观察和耳朵记忆来模仿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幼儿的感官灵活度,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想帮助幼儿拓宽知识经验的储存,增加视野,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时候,为了创设丰富多样并且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就需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变成为动态教学过程,摒弃传统教学当中枯燥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将乏味的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为形象的知识体系,积极营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之处,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活动当中。

四、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着当代文化和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事业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着现代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改变了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改变思想观念,迎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将信息技术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幼儿提高思维水平,增强教学的效果,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了现代化教学水平。

作者:旭霞 单位:甘肃省肃北县幼儿园

第九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材分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的内容是从语言描述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的了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体会诗中的情和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本课是当代诗人海子的经典诗歌,语言明朗清新,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而美好,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由于高一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和水平不同,鉴于诗中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发掘,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首先可先播放音频文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学生进行范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齐读,力求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并品味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同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探究性学习的能动性。

(三)走进作者

通过投影展示作者的资料和写作的背景,这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进行书面标记和记忆为主。同时使学生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诗歌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提问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四)置身诗境

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视频和投影,再次进行播放配乐朗诵,并指导学生进行跟读和自读,并尝试背诵。通过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比较自己先前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朗读要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诗境之中,并初步感受到全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形成心灵的沟通,产生出情感的共鸣。

(五)问题探究

首先教师通过投影提出问题,如:从语言入手分析整篇诗中感情,并思考海子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觉得海子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不可取?为什么?等等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参考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合作探讨,组织回答,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欣赏歌曲

通过音频文件,播放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时引导学生比较诗歌和歌曲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通过歌曲的感染力,在打动所有学生的同时,激发出他们交流的欲望,使学生们在歌曲播放中得到美的熏陶。

(七)布置不同的作业

通过投影,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可让学生根据各自能力,第一题独立完成,第二题可进行合作完成。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诗人和诗歌内容的印象,同时使学生熟悉自主查阅的方式,以及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可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海子其他的诗歌,深入地探讨海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深切体会海子诗歌中的创作风格。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整合中不能剥夺学生语文学习时的感悟权

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空间,不能完全由现代化信息技术代替学生自己阅读和感悟的过程。学生需要自身去思维和想象的内容,不能因为大量利用信息技术而受到干扰;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体悟,不能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教学代替,而应当让学生个性张扬在自身感悟和体验的情境中,使其生活经历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能够相互促进和统一;加强学生朗读方面的自悟,对发展学生语言优势和培养学生语感这方面是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二)整合中应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注重交流和合作

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读写和勾画对学生加深知识的感悟和开动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注重适量、适时、适度的原则,加强学生自身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有充分实践的机会,也需留给充分的交流和活动的空间。

(三)整合中不能放弃教师的讲解权利

高中语文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往所没有的多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但这却不能放弃教师自身的讲解权利。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既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点拨和引导,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出学生思辨灵感的迸发,而这不能仅仅只靠信息技术所能达到的。

三、总结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是语文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的革命。通过整合以及对信息技术适时、适度、适量的应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助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的需要。

作者:朱云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第十篇:信息技在高中音乐教学应用

一、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优点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将它运用进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够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的课程内容,弥补校园音乐资源匮乏的缺陷。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接触更多种类、更多形式的音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设备的操作方式,将高科技资源与课堂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填补了学生情感教育的空白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青少年欣赏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渠道。但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极易受到良莠不齐的音乐环境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比较浅显,容易将低俗当成个性而盲目推崇。教师将高雅的音乐通过信息技术引进到音乐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将音乐欣赏的范围向更高层次发展,引导学生理智地欣赏音乐。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符合教学活动的规律

将信息技术运用音乐欣赏的教学,主要是要立足于教师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规律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老师常常担当教学主体的角色,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老师将自身摆在次要位置,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的运用迎合了新形势下教育的需求,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符合审美教育的要求

审美贯穿了音乐课程的始终,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所以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进的信息技术应符合审美教育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音乐的海洋。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课本、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元素融入模拟情景,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音乐。在初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加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感知音乐,体会音乐之美提供一个良好的、逼真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触摸音乐的灵魂。使学生在接触作品、了解作品、体会作品和情感升华的过程里提升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将音频工具运用于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运用最多的信息技术就是音频技术。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它,学生的创新实践也同样离不开它。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音频技术,剪辑编辑音乐片段,制作成幻灯片,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三)运用交互式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互联网悄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代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形式,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使教学资源共享。当代学生为了追求个性,通常都拥有自己的QQ、微博或博客、MSN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专题网站,迎合初中生的兴趣品味,设置个性化的教学板块,实现师生间的网络互动。这样一来,课堂形式迎合了新时代青年的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课件引导课堂提问,开阔学生的思路

当代老师时常会探索一些新方法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开门见山,在课堂初始阶段就直接向学生点明要讲授的知识点的内容。学生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下对课堂越来越倦怠,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课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课堂的重点,层层递进,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后续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走向音乐的神秘国度,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