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论文范例

建筑系论文

建筑系论文范文1

1.1模板体系的组成

1.1.1滑模体系

在模板施工技术中,滑模体系具有先进性,其机械化程度较高,而且施工工艺较文明,有利于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滑模体系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的确保施工的质量,有利于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为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1.1.2爬模体系

爬模体系属于一项新的模板技术,其通过将爬升支架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墙体上,模板的承载力主要依据钢筋混凝土的墙体,这样就可以确保物体的同时移动和固定,使物体交替爬升运动,模板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各种工序。爬模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当前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2模板体系选择的依据

1.2.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体系的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对模板体系进行选择时,需要确保其与建筑结构和工程的特点相符合,同时还要能够有效的满足整体建筑的使用功能,在选择模板体系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要确保建筑施工进度和工程的质量,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

1.2.2在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配备

而且机械设备还会对模板体系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建筑模板体系进行选择时,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尺寸和重量都会对其带来较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在模板体系选择时,需要针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所选择模板体系与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具有较好的符合性。

1.2.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是模板体系的选择

这不仅与整体工程施工的进度息息相关,同时还与施工的成本和施工质量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需要在选择模板体系时要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对于可以在短时间即可完成的工程,可以选择早拆体系的模板,这样对于施工质量及完善施工管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4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模板专业设计公司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不仅设计专业的模板,而且还可以对模板进行租赁。这些专业部门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我国模板设计和生产的水平,加快了模板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在对模板体系进行选择时,则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具体情况及模板设计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在企业现有基础下,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模板体系,从而更好的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确保工程质量的提升。

2模板在建筑工程中的安装技术分析

2.1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模板安装前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而且要做出样板来,在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后,才能大面积的开始进行模板的安装及架体的搭设。

2.2模板安装的具体措施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模板及支撑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的承受住混凝土重量、侧压力和施工的荷载。不得在安装过程中遗漏模板上的预埋件及预留孔,不仅需要确保安装时位置的准确性,而且还要确保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对重要预埋件进行精确加工,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来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其牢固性和可靠性。严格检查模板的轴线尺寸、平整度和垂直度,还要执行自检和互检程序,待一切准确无误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3模板架体搭设完成之后的验收

当模板架体搭设完成后,需要由各部门人员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签定手续履行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对于构架体杆件在没有技术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拆除。

3建筑工程中模板的安全性和验收

3.1模板体系的安全性

模板体系需要承受较重的荷载,从混凝土从流动状态到固化状态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力都会直接作用于模板上,所以模板体系需要具有足够好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所以需要将模板体系作为一种结构系统来对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把混凝土对模板的作用力作为加在这种结构系统上的荷载,来计算各个结构部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从而满足整个模板体系的安全性要求。混凝土对模板的作用力的计算,在国内可以通过查施工手册来获得。在国外一般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压力曲线图来获得。国内、国外的计算方式形式上虽然不一样,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混凝土压力的影响因素也是相同的,主要与混凝土的自重,混凝土的流动性,周围环境的温度,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的影响等等有关。

3.2模板的验收

模板方木等支撑体系材料进场后,要从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等方面对其进行进场验收,不合格者严禁用在结构支模中。模板必须选用经过板面处理的胶合板。未经处理的板为素板,缺少一层保护膜、耐久性差,经一次使用后表面光洁度差。模板工程施工中,应随做随检,做好验收记录。模板在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并如实填写模板验收记录。根据设计施工图、施工方案及模板验收规范要求,对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准确到位,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不宜采用油质类等影响结构的隔离剂,不能使用废机油。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不小于4m时,应使梁、板底模中部略微起拱,以防止由于浇灌混凝土后跨中底部下垂。

4结束语

建筑系论文范文2

所谓的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某个正在施工的建筑项目工程为核算对象,主要对该对象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资源损耗与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进行的核算管理。更简明的说,就是某个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费用,其中包含耗费掉的主材料、辅材料、构配件、租赁(摊销)周转材料的费用、施工所需机械的租赁费与台班费、工人的工资与奖金、工程处或者是分公司组织与管理工程队时支出的费用等。通常实施成本管理时,要按照合同规定实行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方式,即建筑施工企业管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管工程队,工程队管班组,班组管个人。以下4项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特征:

(1)动态追踪性。

对建筑项目实施成本管理时一定得从头到尾的对已设置的成本目标及与其相配合的实施步骤实行追踪式的控制、监督、调节与完善,绝对不可放任。

(2)事前能动性。

基于施工项目管理的不可重复性,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重大失误,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就得事前自发的对工程项目进行能动性的管理。通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开始施工时就对项目所需成本执行预测、分析、设计及制定目标等工作,接着再采用各种经济、管理、技术方式来完成目标。

(3)内容适应性。

一般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工程范围相适应的,即只有确定了施工项目的管理范围才能确定项目成本管理内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计划时,要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考虑在内,切不可盲目进行。

(4)综合完善性。

所谓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指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的预算、工期、质量、资金、技术、分包、安全等管理有效连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的目标。因此要想使工程实现其设计功效,就得把涉及施工项目管理的所有职能、对象及要素融入到成本管理中。

2、现阶段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施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2.1不够完善的管理体系

(1)缺少建筑经济成本考核管理体系。

现阶段各大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体系都不够健全,尤其是经济成本考核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缺失该体系,就会影响到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的建设,进而会严重制约经济成本管理。

(2)缺少经济成本管理部门。

例如缺少成立专门的经营科。由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个新兴管理措施,所以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为其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而是将其划到了财务部门。这样一来成本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项目就得不到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到了企业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

(3)没有将经济成本管理体系融入到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

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将其细化到各个管理部门,导致很多部门负责人都不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也不知道该如何落实该项工作。

2.2落后的经济成本管理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基本不进行成本管理,即使管理了,也只是片面的管理。例如资源管理,很多时候只是控制资源的消耗,而不是控制整个企业的供应。再加上企业负责人对成本管理的漠视,严重制约了经济成本管理推行力度。

2.3缺乏经济成本管理目标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减小成本,而没有构成一个健全的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甚至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没有事前拟定成本目标,要想了解工程的亏损情况还得等到工程竣工时才能清楚。另外再加上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执行的,还没有构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执行方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3、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3.1施工目标成本的预测、分析

建筑施工的目标成本是根据目标利润和市场价格进行确定的。对施工目标成本进行预测,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作出正确决策。分析计算公式如:项目目标成本=预计结算收入-项目目标利润-税金以潮州聚贤璟园住宅区B幢合同为例,对其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某工程的签约合同价为2592万,按照历史15%的利润来算,工程的目标利润约为388万元,其中材料费用占65.73%,人工费用占14.93%,其他费用占4.62%。

3.2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1)要构建并强化成本核算考核制度。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意识,就得通过考核制度来强化员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考核力度。另外,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还要积极构建健全的奖惩制度。

(2)健全项目成本的核算制度。

为了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成立成本管理部门,以便在抓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控制好成本。

(3)积极健全与优化成本核算员的管理制度。

由于成本核算员是成本核算工作的核心,所以不仅要强化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考核力度,还要对其进行集中管理与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激励、竞争、考核、交流,以便其能将单位项目和自身利益分离。

3.3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

(1)要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的成本管理意识。

基于管理层的重要性,要想在全企业内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意识,就得首先提升管理层的成本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层层重视,层层落实,才能使成本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才能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能力。

(2)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

企业工作人员不仅要依据管理层制定的成本计划来开展工作,还要树立牢固的成本意识。另外企业为了保障其成本核算的质量,还要不断提升员工的责任感。

(3)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

要想有效的在项目施工中施行成本管理,就得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只有整体的看待施工过程,才能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权责,只有权责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环节上的成本,从而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实现成本管理。

3.4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一般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分为工程成本与企业成本,就当前市场情况来看,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各企业的成本竞争。就单一的建筑项目来说,减小成本的方式主要是提升材料、机械的利用率与有效管理人工费用及严格遵照合同标准进行工程核算;就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减小成本的方式主要是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制定长期的成本管理计划及减少设备的闲置等。其中提升经营成本管理的方式有:

(1)要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

为了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对市场的判断力能力与判断准确度,企业要利用培训的方式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约束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要利用培训与制定制度方式来强化经营队伍的建设;

(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提升资金运作效率及强化资金的安全性、运作方式,其中提升资金运作效率是为了保障建筑资金的合理性,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安全性、运作方式是为了增强财务风险能力,总体来说都是为了成本管理奠定基础;

(3)拟定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为了提升风险管理机制的操作性与系统性,企业要制定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其中经营管理要通过风险监测指标来了解企业成本的亏损情况。

4、结论

建筑系论文范文3

我国的建筑学本科教育,多年来无论是以空间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还是以功能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侧重的都是建筑空间和建筑功能,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日益进步的社会需求,城市与建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任务越来越迫切,如何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中建立全面完善的建筑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对无障碍设计知识的掌握和建筑设计的职业能力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无障碍设计知识点的整理,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目前,各个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对无障碍设计知识的教学是零散的,有时候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重复,通过系统化分配,各门课程各司其职。其次,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落实各门课程的无障碍设计教学知识点和教学重点,可以明确教学目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本科教育的培训,学生逐渐树立无障碍设计的意识,基本掌握进行无障碍设计的知识与技术,熟悉不同类型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侧重点和组成部分,将提升建筑设计的职业能力。

二、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与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的知识需求

为了让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和培养更具针对性,我们必须了解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对无障碍设计知识提出了哪些明确的要求,以便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更加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辅导重点。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的构建,来源于对特殊人群的需求调查和影响特殊人群生活的障碍因素分析,在生活实态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城市和建筑中影响特殊人群的障碍因素,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体系和指标体系,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包含交通、构造、标识、家具与设备、信息技术五个方面。

(1)无障碍的交通体系,本体系应包括室外、室内以及特殊部位的交通。根据人体工程学和机械学的原理,测试和推算合理的通道宽度,合理的空间距离,用以指导建筑和规划的平面设计。这个技术体系的表现形式是一些技术参数表、平面图集和技术规范图。

(2)无障碍构造技术体系是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居民室内生活安全、方便而采取的特殊构造措施,主要包括安全构造研究、安全构造通用图集、安全构造设施。

(3)无障碍设备与家具体系,主要解决家具和设备的高度、空间问题和使用功能设置问题,是以特殊人群(譬如老年人和残疾人)为目标,避免因家具和设备引发的伤害和危险。

(4)无障碍视觉标识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室内环境各个部位,以及各个房间的文字标识、图形标志、色彩搭配、灯光照明等方面的设计为室内视环境无障碍设计提出基本参数要求。

(5)无障碍信息技术保障体系,主要指救助呼叫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物业管理方面,也包含当下使用的GPS定位技术,可实现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

三、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建构

(一)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应在建筑学自身的学科体系中寻找其定位,以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教学。一般来说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包含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常识三个部分。无障碍设计原理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人体机能与建筑功能的针对性设计,如合理的视距、视角、视线光环境等,满足人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无障碍设计的方法论,一般意义上包括平面尺寸的比较法、建筑构造的针对性设计以及色彩、标识的实验测试等方法。针对很多新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功能,无障碍设计的方法伴随机械设备的发明创造,出现新的适应技术。例如,爬楼轮椅及与之配合的楼梯设备,新的成套护理设备。无障碍设计常识,一般指的是轮椅尺度及人体基本工作空间尺度等。

(二)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围绕建筑物的功能、人的需求以及建筑师的职能三个基本教学目标和内容。建筑物问题作为无障碍设计的对象,依据设计目标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建筑的机能与建筑功能两条线索。人的问题作为设计的服务对象,依据人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分为人的需求和人的行为两个线索;建筑师的问题作为设计的职业要求,依据能力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职能与技能两个线索。三个目标下各有其核心课程,同时,与其他线索又相互交叉与叠合,这说明每门独立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包含原理、设计方法与设计常识,隐含于建筑设计各门主干课程。

(三)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与课程知识点分布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包含原理、方法与常识。在培养方案制定时,无论采用以空间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还是以功能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都需要以具体的课程为载体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根据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课程内容指南,西南科技大学目前培养方案是以建筑功能的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类型,将各个知识点分配到原理类课程以及设计类课程中。同时将各门课程中涉及无障碍设计的有关知识点一一列举,并明确各门课程的侧重点,这样结合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系统性强,目的明确,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突出的教学重点

建筑设计的学习过程有阶段性,无障碍设计知识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认知过程。原理课程为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搭建基本框架,明确基本的设计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明确声焦的概念及形成原理,也就明确设计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无障碍视觉环境,是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包括影响视觉的视线、视距、视角、视觉光环境四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对象,展开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才是无障碍设计原理的意义。设计方法类的内容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重点要突出设计的操作性。设计对象不一样,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例如:在校园教学建筑中,主要解决的是视线升高差、漫反射与视觉障碍、光线与空间布置、无障碍视觉标识系统等问题,而医疗建筑的无障碍主要解决病人移乘、扶手、抓杆、栏杆等防护问题。不同类型的建筑,无障碍设计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设计和创新设计。至于设计常识类,可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教学中不应强求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设计实践自主学习。例如:查阅一些人体工程学数据,获知各类空间的无障碍尺度。突出的教学重点可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教学的交互性,变单向讲授为双向互动。在培养体系中强化无障碍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空间品质与残疾人群的关系,反映在学生设计中,提高了建筑方案的质量。在设计院生产实习的施工图设计环节,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无障碍构造知识帮助他们提高了施工图的审图通过率。

四、结语

建筑系论文范文4

1.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城市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日趋复杂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要保证工程质量,体现施工企业的优良服务,如此庞杂的项目想要全方位的做好各项工作,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向着更加高效精确的方向发展。信息沟通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高度,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信息是庞杂巨大的,不仅数量多,类型多样,而且信息之间的交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为了建设更加高效快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也逐年增加。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中。

1.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当今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后,工作效率较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根本就是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信息网络,使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2]。有些建筑行业的佼佼者,已经开发了适应本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

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参考一些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已有的理论基础,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具体分类,最终构建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网络。研究伊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是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不同层次种类的信息分门别类,设计出科学系统的整体框架。对信息化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最后根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设计最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则是验证理论的有效途径,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断改进,以期构建更加合理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2.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效果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每个研究阶段都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最多的就是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基础。在项目集成框架构建阶段,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方法论。在最后实际开发验证阶段,则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安装和实际应用、项目共享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参考“需求指引、技术推动”的指导原则,从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系统的整体性、交互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实际的设计规划。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就要求设计者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各个管理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方式,全程控制工程管理的各个子项目。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的程度,用户能否从信息系统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以及系统能否对用户的信息及时反馈就是系统交互性的判定标准。对于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指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应对施工过程的不断变化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促进突发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就是用户界面,所以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简单易操作,是否符合用户的差异性标准就是信息系统的主要评价因素。用户界面一般需要包括信息的输入控制、多窗口协同控制等功能。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体验,就要避免界面的杂乱无序,种类太过繁多等问题,种类太多不仅会增加用户的信息处理负担,还会由于信息处理太过频繁而导致错误频率增加。最后,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还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交互界面,达到项目管理方式的个体差异性。

3.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包括了业主项目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工程监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下面以采购系统为例进行实际分析。采购部门主管在接到新的采购任务之后,将具体的采购任务分配到各个采购业务员。采购业务员在分析采购任务是否可以直接执行后,对可以直接采购的任务,直接进入采购流程。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应当进入不同的采购流程,如果是招标方式的设备采购,就应当指示招标业务员来执行具体的招标工作,最后才能进入采购合同签订流程。询报价类的设备采购与招标采购流程不同,它需要按照询报价标准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这些采购项目进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生成计划费用和实际费用的对比图以及实际执行进度,这为采购人员及时管理采购流程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4结语

建筑系论文范文5

建筑电气设计在建筑施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是电气工程与现代建筑中所需实现的功能的契合度越来越高。与早期的建筑物相比,不再仅仅是照明电和动力电范围。越是现代化的建筑,其建筑电气设计的功能越多、越复杂,例如:在大幅提升了资源环境利用率的高层建筑设计中,照明、供电、防雷击属于强电,消防、门禁、监控系统属于弱电,其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简单的按电压的高低分为强电、弱电已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如:动力设备的二次控制回路属于弱电,但应与强电一起设计较为科学,消防回路中的联动虽然电压较高,却也需要与其他弱电设计相结合,功能就在这相互交叉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导致建筑电气设计体量更加庞大,更加复杂。但正因如此,其重要性更加不可忽视,其设计的简化意义更加深远。与此同时,我们更应拓展思维,进行合理创新与应用。

2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研究分析

电气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下面我们将结合以上这三个方面从照明节能、电动机节能、变压器节能以及电线线路节能这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2.1照明节能分析

作为项目的电气设计人员,我们必须了解照明的根本目的,这样才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区域、方式,通过电路设计,实现灵活运用照明,并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下面以超市照明系统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心理学家认为,光照度的大小会影响顾客们的购买行为,原因是:从顾客本身出发,在高照度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方式兴奋而快捷;而在低照度情况下,人们的行动比较迟缓,心里表现较为安逸不愿活动。从商品供应角度出发,合适的显色性光源和立体感配光,可强调出商品的色泽、新鲜,更加利于商家推销商品,增加交易成功率。基于以上分析,了解到在照明系统对超市营业额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满足展示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节能呢?可从三个方面来实现:①合理使用高效率、高寿命的照明灯具,在满足所需照明亮度的前提下,可减少灯具的使用数量,并用高效率的照明工具来代替,如洗墙照明灯具,从而降低能耗,达到节约的目的。②合理规划开灯时间,设计电路,实现将实时的客流量数据导入展示区光控系统中,经计算,实现当下光照度的调节。③通过设计按不同区域的需要分配亮度,如:提高在特卖区和食品区域的照明,降低收银台等非必要强光区域的光照度。由照明节能出发,如今在巍峨林立的高楼中,表面玻璃所反射的太阳光的使用率一直非常低,随之而来的弊端,是光经过表面玻璃的反射后,带给人们大量的光污染。更加严重的是,如果处于太阳正足期间,更有可能对路上正在开车的司机造成不小的威胁。基于以上问题,结合照明节能分析,可使用适当加入硅片的光玻璃,以此为电源,并将这部分转化的电能运用到照明系统中,另一方面还可附属电路,设计为根据所吸收的电能大小来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以此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2.2电动机节能分析

电动机的效率是电动机节能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电动机运行节能,力求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和系统效率。从总成本角度,99%的费用为电动机运行的能耗费用,因此电动机节能的过程就是提高其能量使用效率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作为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从减少电动机低效率空载和轻载方面设计更加合理的电路,并从就地电容器补偿减少线路损耗。可设计电路实现采用变频来调速控制电动机,并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这样能够使电动机适应负载的变化,能够在电动机轻载时提高其效率,达到我们前面所说的提高能量使用效率———电动机节能的过程。

2.3变压器节能分析

通常情况,建筑用电负荷相当大,而且都是长年运行,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量非常巨大。在综合性的建筑中,一般都会配备单独的配电房,而为了提高供电质量,并从节能角度出发,配电房的位置尽量位于负荷的中心。在配电房中,变压器是其重要的耗电设备,主要包括负载损耗和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取决于二次绕组的铜损,空载损耗取决于变压器的制造等因素,称之为铁损。在我们变压器节能的研究中,目的就是降低其损耗,提高其运行效率,具体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变压器降耗改造,可在设计过程中选定采用非晶合金铁性变压器,该种变压器具有低噪声、低损耗等特点,其空载损耗仅为常规产品的五分之一,且维护费用、运行费用较低。②加强运行管理,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在结合现实情况下,要及时投入或切除部分变压器,以防止变压器空载或轻载运行,对于那些长期轻载的变压器,必要时应该按实际负荷更换为小容量变压器,来实现变压器节能的目的。③变压器经济运行,指在传输电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负载和选择最佳的运行方式,使变压器电能损失降到最低,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加强供、用电的科学管理。现实情况下,每台变压器都存在无功功率的空载消耗和额定负载消耗,有功功率的短路损失和空载损失,这些参数根据具体变压器的不同而差异巨大,因此变压器经济运行需要选择参数合适的变压器运行。

2.4电线线路节能分析

在当下,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综合性建筑的普及程度也随之加大。这些综合性建筑物的结构非常复杂,照明、消防、动力以及空调通风等的线路数量庞大。因此在设计阶段做好线路的节能设计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减少线路的损耗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考虑:①提高功率因数。②减少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③减少导线电缆中的电阻。从节能的角度来看,电线线路的节能性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导线使用损耗和初始成本投资的关系式,减少导线截面积会增加电线线路的使用损耗,但初始成本投资会减少;增加导线的截面积可以降低导线阻值,从而减少损耗,但是会增加初始成本的投资,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点就是线路节能的最优选择。

3结语

建筑系论文范文6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简单地灌输、传递知识的过程。其二,学习是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也不是新旧知识的叠加,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对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改造、吸收和创新,从而获得自身的独特理解,构建自身的知识意义和体系。其三,学习效果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则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中,学习是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下,通过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建构知识意义和体系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主义理论家冯•格兰塞斯菲尔德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中,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是对传统认识论、教育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它给我们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改革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参照和启示。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知识和学习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创新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课程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参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

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多维度理解阅读文本创造条件。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吸取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正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和吸取对话式阅读教学法、探究式阅读教学法、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等现代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求。

第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筑系论文范文7

1.1过载及短路保护

在传统的低压供电系统中,应该对过载、短路保护方面进行强调,从而达到保护用电设备和供电线路不受损坏的目的。

1.2电气接地质量问题

在高层建筑电气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有混用的现象,但供电系统没有进行任何安全有效的接地处理,或者么有按相应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接地,导致电气接地的质量出现问题,没有对关键性电子设备进行等电位连接设置,从而造成大量触电等不该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1.3保护装置不到位

由于正在运行的低压配电系统中,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装置等相关安全保护措施设置出现问题,乃至其无法科学有效地对漏电情况进行控制,导致高层建筑经常性出现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1.4漏电保护器使用问题

漏电保护器的使用范围随着各种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而日益普及,漏电保护器是目前存在的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和防范接地故障,避免人触电击和电气火灾发生的有效保护电器,但由于目前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和接线方面的问题,漏电保护器往往没有发挥其完整的作用,从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被降低。

1.5越级跳闸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越级跳闸导致巨额经济损失是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多年存在的难题,当下级配电回路有较大短路电流的短路故障出现时,即使该上级配电回路带有保护装的短延时,也就是三阶段保护断路器设置,也无法进行选择,往往无选择性越级跳闸,导致大面积断电情况,某些情况下也会导致不应发生的巨额经济损失。由于我国技术问题难以得到突破,此问题长期未能完全得到解决。

2解决与改进方法分析

在传统的低压供电系统中,主要对过载、短路保护方面进行强调,从而达到保护用电设备和供电线路不受损坏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身与消防安全的观点逐渐普及。所以现阶段关于小康住宅及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最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人身与消防安全,设计主要围绕安全用电相关问题。以下就低压供电系统电气设计中一些可能的漏电人身触电及火灾问题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2.1供电系统负荷分级设计

可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确定高层建筑的负荷等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表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与建筑物在其内部设施的负荷等级划分有较大联系。

2.1.1变压器设计

变压器的位置与数量选择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建筑中负荷分布、负荷容量等因素,而且需要在满足当地供电局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间的协调。在变压器的容量选择过程中,应该先进行计算,并以得到容量为依据。一般情况下变压器的负荷率在80%左右,供电半径低于200米。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增加配电所的设置,一是实际需求的供电距离超过200米,二是供电容量大于500千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负荷中心附近建设配电所,达到简化配电系统的目的,而且能够增强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降低电压在线路中流通过程中的损耗。

2.1.2电压设计

在高层建筑电气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在满足在设计规范方面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围绕供电负荷等级,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供电措施。通常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其供电电源的电压往往是380/220V。

2.2漏电断路器的选择方法

在高层建筑接地保护设置中,漏电断路器是必不可少的,以下针对漏电断路器的选择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其中选择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时非常关键的一步。选择漏电断路器额定动作电流时,首要任务就是针对配电系统中末端所接用漏电断路器的电击能量,对其安全界限确定一定的标准,要重视电气系统中的正常泄漏电流设置,必须低于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避免造成电路电压的损坏。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确定漏电断路器的动作电流,在电气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在分支线、线路末端用电设备使用漏电断路器,而且要电路支线、干线使用漏电断路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电路电网。

2.3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接地保护设置要结合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电气设计的特点进行设计,通常是根据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建筑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二是建筑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三是电气回路中保护线额截面情况。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时,应该以避免人身以及财产受到威胁为目的,以保证建筑用电安全为宗旨。为达到这些要求,就要进行接地保护,也就是设置自动切断故障电路保护措施,从而保护建筑用电的安全性,达到保障建筑供电系统运行的目的。在建筑接地保护设置中,每一种接地保护形式均要与总等电位进行联结,达到防止外部危险电压对建筑电路造成安全威胁的目的。若建筑电网线路较长、电网线路导线截面不大时,可采用漏电保护器兼做保护设置和接地设置。若建筑电网线路较长、电网线路导线截面不大时,可采用漏电保护器兼做保护设置和接地设置。IT、TN、TT三种模式是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常用的接地保护模式。TT系统往往设置在外漏的导电区域,达到保护电气断开故障电流回流的目的。IT系统通常也设置于电网的外露导电部分,采用IT系统的接地保护,若外露导电区域的故障电压达到一个定值时,IT系统接地保护不会中断供电保护,而是警报装置报警来进行故障电路的选择和排除。TN系统接地保护中,接地故障往往是由于金属性短路、故障电流大等,此时就可以采用电流保护器针对电路负荷以及电流短路进行保护,达到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设置的目的。

3结语

建筑系论文范文8

建筑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它的客户。所谓客户,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购买企业产品,或者企业提供为其服务的对象。就建筑企业而言,其客户主要指其所提供建筑产品的对象———建筑市场中的建设单位,或者说甲方、业主,也即与建筑企业签订施工合同的另一方。建筑企业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与其客户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也即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它是建筑企业与其客户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交易中形成的一种关系,需要经常维护才能发展下去,所以企业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所谓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企业首先收集、分析客户资料,对所有客户进行分类,找出核心客户重点管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掌握他们的需求,强化项目的跟踪回访,最终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并保持良好业务关系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现代客户关系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建立一套软件系统加以辅助管理而达到管理目的。

2建筑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传统的竞争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科研和施工技术能力、提高企业的工期、成本、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成长,企业之间工程管理能力、施工技术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短,建筑产品质量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企业通过技术、产品来提升竞争力越来越行不通。所以企业必须从产品之外寻求提升竞争力的手段,即从客户的意愿出发,全方位、多层次与其沟通,满足他们的需要,与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成为当前和将来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目前建筑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存在对客户关系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简单地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对客户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工程保修等一些基础性工作,没必要搞得太复杂。误区二,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套软件,企业只要购买了这套软件,对客户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具体有什么作用就不清楚了。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本质上更是一种企业的营销策略,一种经营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手段,而软件系统只是一种进行客户管理的工具。

3.2许多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处于粗放状态

许多建筑企业由于以上所分析的对客户关系管理认识上的偏见和狭隘,在企业经营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对客户的管理流于形式、粗放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实施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

建筑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即从客户还是企业的潜在客户开始,到企业获取招标信息、投标、中标、施工、竣工、验收、工程移交、保修期,直到保修期满后,整个过程都应是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但实际上,有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在承揽项目时客户是“上帝”,揽到项目后,对客户就是另外一种态度;有的企业将产品移交给客户后,保修工作可能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从而引发客户的不满;大多数企业可能根本认识不到项目保修期满之后还应与客户保持积极的沟通,进行工程回访等工作,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2)企业内部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比较散乱,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没有统一收集客户信息,信息分散在企业内部不同人员、不同部门手中。有的企业客户信息可能只掌握在少数营销人员手中,这样企业就失去了对客户信息的掌握。一旦营销人员出现变动,客户资源就可能流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营销工作。第二,企业内部有许多部门都在与客户打交道,从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比如客户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到项目经理部,这些部门从各自的职能范围和业务分工出发,各自为政,独自行动,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损害企业整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目标。

(3)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引进一套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而没有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全力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

缺乏理念的有效支持,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就只是一个工具,一套摆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保持与客户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率。

3.3企业的组织机构不能满足对客户管理的需要

许多建筑企业现有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是以产品为中心,建造优质的产品。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职能科室的设立都以工程项目和建筑产品为中心,比如质量管理部门、成本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材料采购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体系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对客户关系进行科学、系统管理的部门,不能全面充分掌握客户的资料,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4没有形成与客户关系管理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群体意识以及在这一群体意识下特有的生存方式,其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办公环境、员工外在形象等物质层,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制度层和企业在物质层和制度层基础上确立的群体意识,即理念层。不可否认,许多建筑企业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对客户关系管理意识的淡薄,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和意识层面都没有充分体现客户的要求,而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不健康的,不能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

4建筑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

4.1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加强核心客户的管理

建筑企业的客户很多,不同的客户于建筑企业而言“重要性”不同,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利润不同。所以建筑企业有必要对其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分类营销。所谓客户细分就是依据客户的需要和欲望,将其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需求和欲望的客户群,从中找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客户,即核心客户,并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活动。对企业的核心客户,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定人、定期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加深双方的友谊,谋求长远发展。同时要建立核心客户培育机制,对潜在的客户要建立沟通渠道,逐步将其发展为企业的核心客户。

4.2建立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并落实管理责任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工作从客户的欲望和需求出发,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所以企业的组织机构应与这一理念相适应。企业需要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分析,确定要增加、减少、合并的一些职能科室。实践中,多数建筑企业职能科室中不设客户管理部,笔者认为应增设这一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同时要落实企业各部门的客户关系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如质量、安全、合同、工程管理等部门都应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各项目经理部作为建筑企业盈利的中心,直接和客户打交道,其客户关系管理责任重大,在工程施工期间,如有设计、施工等方面问题要及时与业主沟通解决,要按客户要求及施工合同的约定保质、按期、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客户管理部主要负责对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监督其他职能部门和各项目经理部的日常客户管理工作,并有权利对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同时还要负责工程移交后的工程回访工作。

4.3建立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独特的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的许多机构包括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都要与业主有业务关系,他们的工作思想、行为都应适应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只有这样,经过长期行为的积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才能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中。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应包括工作流程制度、业主信息收集、共享制度、客户日常联系制度、工程保修制度、工程回访跟踪制度等。企业在建立和落实客户关系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形成以客户意愿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的企业文化,形成全员客户沟通机制。即从项目信息的获取、投标,到施工、维修、跟踪回访等各个环节,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有与客户沟通的意识,培养沟通的技巧,形成全员沟通的局面和企业文化,这样才有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4.4利用专业的信息系统软件进行辅助管理

企业要积极购买、制作、引进适合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对从不同渠道收集的业主信息,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由企业客户管理部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档案,使这些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使他们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欲望,以便及时向业主作出回应。

4.5加强工程交付后的工程保修和回访跟踪

工程保修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按国家有关工程保修的规定进行,必须做到及时、高效,让客户满意。工程交付后,由客户管理部组织原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对产品使用功能的建议,了解客户对保修期回访的要求,听取客户对公司的建议,积极处理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