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策略

期刊编辑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策略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科研的投入增长量占全球的40%,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学术论文开始呈井喷式的发展,发表总数仅次于美国,达到英国的两倍。学术期刊作为诚实记录学术成果的载体,应在维护科研诚信、防止学术不端发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我国大量学术论文产出(国内外发表)的过程中,却屡次出现了学术不端的行为。2017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一次性撤销了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在2012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107篇论文,其作者均来自中国,涉及524名作者、127家中国研究机构和4家外国机构,其中不乏知名医院和大学的专家学者[1]。2019年2月10日,北京青年报官微爆出演员翟天临于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疑似抄袭。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大众广泛关注;高校科研领域个个展开速查之风,甚至有网友戏说“演员翟也算牺牲自己,照亮整个学术界?”俨然,这一系列学术不端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科研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学术期刊的编辑来说,学术不端事件不能戏说,学术论文的发表也并非儿戏,如何界定学术不端?如何应对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个建筑类期刊的资深编辑,将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同行期刊的通行做法对重塑科研诚信体系建设,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行为主客体、行为性质和中介都不相同,只有认真区分,分别对待,才能严惩学术腐败,控制学术不端。何为学术不端?教育部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作如下认定:“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2]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学术不端也是学术腐败的一种形式,它属于侵占知识产权,触犯著作权法的行为。它反映的不仅仅是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体制问题。

2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现状

2.1中国知网中“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对主题词“学术不端”的搜索,一共发现了2127篇相关内容的文章,时间跨度为:2002年6月到2019年3月4日,其中一篇文章———《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曹树基,2005)》的下载次数高达2343,这说明广大研究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学术不端的概念,进而对其惩治的方法也特别关注。2000多篇文章中还有很多是杂志社或编辑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通告、整治措施、公开信、行为分析、认定和处理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近十年的相关论文,各大期刊都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而发表了公开申明,并且启动了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AMLC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部、全国科研诚信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指导,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一个检测平台。它已成为现在科技期刊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一道重要防线。

2.2中国知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对措施

2008年12月26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AMLC管理办公室对全国各科技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发出申明,免费给全国科技期刊使用其开发完成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期刊编辑部通过《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全文比对数据库,对来稿和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十年来这个检测平台为各个期刊编辑部提供免费的服务,确实发挥了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作用。但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些冒中国知网之名,谋取暴利的机构,伪造学术不端检测报告,打乱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生态平衡。2019年3月12日,为保障合作期刊权益,促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规范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AMLC管理办公室又发出申明:自2019年4月1日起,该系统将全面升级为动态密码验证登录,一个杂志社或编辑部可以申请1个主账号和3个子账号,方便编辑人员分别对来稿和文献进行检测,同时规定,自然科学类的期刊只能检测相近学科的稿件和文献,不可跨学科检测,否则会有封号的可能,这也是防止编辑人员将账号滥用的一种有效措施。

3建筑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析

3.1拆分论文,重复发表

中国学术界有一不成文的规定,或许可以称为潜规则:学者通常将一本著作的章节分为若干篇,然后再以学术著作的形式出版全部内容。学术著作中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内容,都已经作为学术过。尤其当论文的发表与著作的出版几乎同时,这种重复就显得特别突出。究其本质,这也是一稿两投的行为[3]。在《华中建筑》的先锋•理论或文化•历史栏目的论文中,有部分作者的论文在不端检测报告中会显示与作者以前发表的硕士毕业论文雷同,重复率可能达到40%,通常本刊编辑部会建议作者修改论文内容或者增加参考文献引用标注,返修稿再次检测重复检测不合格者将进行退稿处理,以此来防止拆分论文,重复发表的现象发生[4]。

3.2一稿多投,随意发表

在《华中建筑》的投稿稿件中,有少数作者存在一稿多投,心存侥幸心理,随意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比如某位作者2017年3月14日向本刊投稿,按照稿件刊发周期规律和计划安排,该稿件将于2018年6月刊登,但编辑在编校该文时发现中国知网上已刊登有该篇文章,只是标题略有改动,文章的收稿日期标记为2017年4月1日。编辑部与作者联系发现,作者坦陈三个月内向2个期刊投稿,其中一个期刊优先刊发了他的文章,但他并未向本刊编辑部申请撤稿,造成了一稿多投的情况,这种类型的学术不端行为对期刊社造成了不良影响,本刊的常规做法是对此类作者进行标注,近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投稿。

3.3委托第三方,发表

据了解,目前不仅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需要,对于少数学科成绩未达标的本科生毕业的条件居然是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5]。要求一个尚未涉及工程实践和科研的大学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撰写一篇能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但他所掌握的绝大部分是基础理论性知识,如何撰写学术论文?这类人群就不得不花钱找论文机构买论文或者请人。作者向期刊投稿后,论文在审稿阶段就需要多次修改;在编校阶段,编辑与其联系沟通论文的有关细节问题时,作者对论文并不熟悉,也无法顺利沟通。这种类型的作者也会被编辑部标注,作为特殊作者进行处理。

3.4参考文献随意引用,东拼西凑

对于本刊的投稿论文来说,参考文献一般要求有5~10条,且需要按照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提供。但有些设计技术栏目的论文作者完全标引没有参考文献或者东拼西凑几条参考文献,并且随意标注在正文当中,这种类型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存在。通常本刊会联系作者进行补充修改,指导作者完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帮助作者提升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

3.5随意撤稿,理由不全

有些作者甚至会在本刊快要印刷出版时,提出要撤稿的要求,其具体原因并不充分。一般来说,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出版印刷至少要经历初审、外审、主编终审、编辑、三次校对、一次审读等多个环节,其中饱含了收稿编辑、编辑部主任、送外审编辑、审稿专家、主编、校对的人员的辛勤劳动,这对于期刊社来说,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从人力物理财力方面都是很大的损失[6]。对于这类型的作者,期刊社也颇显无奈。虽然不能把此类作者列入特殊作者名单,但这种理由不充分的作者的随意撤稿也可看作是一种对学术成果不负责任的行为。

4建筑期刊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2018年2月1日,国务院于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树立正确科研评价导向的规定,加大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夯实我国科研诚信基础①。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做出部署②。无论对于社科类期刊,还是自科类期刊,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的重任和要求都是一致的,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建筑类学术期刊而言,其学术不端行为的对应策略如下:

4.1学术道德建设

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外部因素是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但恪守科研诚信规范,提升学术道德意识,全面了解学术规范,首先应成为科研人员的自觉行为。值得指出的是,在高校教育科研系统,特别是建筑规划类的院校中,师德与教风建设的要求也应同时成为全体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维护科研诚信体系的根本动力[7]。

4.2制度机制建设

第一,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方面的要求不应一概而论。一个刚上大学或者读了4年大学课程的学生的研究能力有限,社科类、人文类、自科类专业的学生不可能依据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其撰写学术论文,适当灵活采用田野调查报告或者实验综述等模式也可以作为检验学术成果的一种方式。第二,在高校领域,不论论文署名作者是否有导师,其学生发表的论文都需要经过导师的审核,这种从上而下的监督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术抄袭、剽窃、伪造、拼凑等行为的发生[8]。若论文有导师作为第一作者或为署名作者,那么导师审核这一关就更加必要和重要啦。第三,高校还可以建立学术论文抽查机制,对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和导师进行追责处理,让投机取巧者不敢怀有侥幸之心,在学术领域的沃土上建立一条绿色屏障,长久执行,高校的学术风气必有净化升华的效果[9-10]。

4.3具体对应策略

2018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③以及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华中建筑》作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类学术期刊,传播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学术载体和媒体平台,将继续在推动优秀建筑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文件精神,《华中建筑》根据自身的稿件采编流程及学术评价管理要求,面对广大的读者、作者提出四个方面要求,以期响应号召,共同构建学术期刊科研诚信体系:第一,为建立和完善学术期刊出版管理制度,所有投稿作者在初投稿时需同时提供学术论文不端检测报告PDF简洁版(由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生成),报告需与投稿论文一并上传到附件。第二,对于联合署名稿件,作者须提供分工声明(说明),以明确各自作用和贡献,以备查核。凡自身学术背景与所提交稿件的学术领域相距甚远者(跨专业),须同时提供专项说明,以备核查,书面声明(说明)需与投稿论文一并上传到附件。第三,对于录用待刊发的稿件,对署名作者有增减/修改作者数量或顺序的要求,请提供书面说明(含每位署名作者的亲笔签名)扫描件(JPG格式或PDF格式),以邮件方式发送至杂志社。第四,对于进入终审环节的稿件,本刊将进行重复率检查,以防止稿件的“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对有失信行为的违规者,将列入《华中建筑》诚信不良记录名单,并在三年内不接受其投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学术科研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科研单位建设层面、学术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层面考虑,以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为重点,将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作为目标,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