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技术范例

环境治理技术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环境治理;关系

近年来,随着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不完全,会产生大量的的废弃物,化工行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人们急需寻求一种方法解决化工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概述

1.1绿色环保技术的定义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环保理念不断加强,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化工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重要意义。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环保技术,指导化工企业在环保理念下开展化工生产活动,同时,必须保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工企业不能使用有毒有污染的原材料进行生产。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解决了化工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将逐渐取代我国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学生产技术,成为我国主要的化工生产手段。

1.2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显著特点

第一,与污染,低耗能。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生产的产品无毒、与污染,设计的化学反应安全环保,改变了原来的、传统的工艺生产路线,采用清洁的工艺生产路线,从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第二,生产效率高、经济实惠。众所周知,化工生产的原料大部分都是有毒有害的危险物品,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可以实现对短缺资源的高效利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减少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副反应,大大地提高了原料的选择性以及能量的转化率,从而降低了消耗水平,减缓了资源的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1.3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重要意义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化工企业,绿色化工环保技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生产环保产品是人类的需求,因此,环保经济的产品在市场份额中会占据很大的优势,具有比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2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指的是没有污染物排放的资源,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可以将再生能源与新能源运用到大规模的生产中。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是从源头遏制污染的产生,同时渗入到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第二,在处理废物降解的过程中做到无毒、与污染。传统的、落后的化工生产工艺,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中间体以及半产品,这些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对废弃物进行降解,降解之后才能排放。比如炼焦过程中会产生含有二氧化硫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对人类的眼睛和呼吸道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我们可以利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对二氧化硫进行降解,通过绿色化工环保技术钙碱法吸收二氧化硫,调节PH值,可以产生一种新材料,这样的降解过程,不仅使废气得到了有效处理,资源也得到了回收利用,即经济又环保。第三,防腐变质装置。在一些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会用到浓酸作为催化剂,但是浓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破坏实验装置,缩短实验装置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同时,还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根据这种情况,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一种瓷性的防腐涂料,可以防止金属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这种材料可以长期浸没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比较好的防腐蚀性。

3如何大力推广普及绿色化工环保技术

第一,政府要颁布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加大对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是很难发展的,所以,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项目征集,进行可行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于一些优秀的项目可以进行政府支持也可以吸引其他企业的投资。第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化工企业要想实现绿色环保生产,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设立专门的科技研发部门,建立可靠安全的创新系统。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发展的特点设定不同的研发方向,不能盲目的引进先进技术,要实事求是。第三,设立监督管理部门。政府不能任由化工企业自由发展,要对化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政府必须落实环保工作的落实,及时发现化工企业是否出现违反环保制度的问题,对于那些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环保工作不合格、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治或者淘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得知化工企业必须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国家和人们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采用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出绿色、与污染、经济实惠的化工产品,从源头遏制环境污染的发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治理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

参考文献

[1]刘衍民.浅析我国化学工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3.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探讨

1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与环境治理的关系分析

1.1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应用是化工生产领域中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前,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但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对于化工产品有着非常大的需求量,在这一因素的作用下使化工污染的程度不断地加重,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应用是化工生产领域当中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怎样发展绿色化工的环保技术也作为化工生产领域现阶段的一大重点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应用先进化工生产技术以及方法对化工生产的材料进行无毒处理,从而提升化工生产所需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率。为实现废料“零排放”目标,让化工材料能够在无毒和无害化的环境中进行反应,最终生产的化工产品才具有绿色环保特性,让化工产品的应用不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以前化工企业并没能树立起良好环保意识,且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十分落后,化工产品生产以及应用对环境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化工产品的应用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胁。节能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化工产品引发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为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地落实,就必须不断协调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三者间的关系,让它们能够和谐发展。

1.2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作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类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过程当中,不可避免会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化学学科作为这一过程当中的基础学科,化工产业同样是经济结构当中的重要构成,和人们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化工产业和环境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也越来越突出。化工产业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但也加强了社会能源的消耗程度,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能源资源也越来越紧缺,且在实际应用当中还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人们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和化工产业产品生产关系密切。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给化工产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解决,提供了一大技术上的保障。

2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分析

2.1绿色化工产品选择绿色化工环保技术

为从真正意义上对化工污染进行控制,提升化工产品绿色环保的特性,在产品的生产当中就要做到慎重地选择加工材料,要尽可能应用能够进行更新的材料去代替以往毒性强的一些化工材料,在常态的环境当中,进行化学合成,把化学合成所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对化工生产当中产生的有毒材料,要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良,对有毒性材料适当进行催化的处理,从而降低材料中杂质的含量。必须不断研发新型催化剂,强化催化剂稳定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严格地对化学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循环回收进行综合考虑,降低化学过程当中能源耗费,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如果不存在特殊情况,尽量不使用助剂或者附料,选用更加安全的化学产品。

2.2开发绿色化工产品的环保技术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工产品,这些产品在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在实际应用当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在环境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绿色化工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上的密切关注,希望能够通过现今技术对化工的产品进行优化,让化工产品拥有良好环保特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3加强绿色环保化工的处理技术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之下,中国的化工产业领域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但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化工领域发展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落实的一大要求,为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绿色环保化工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且受到了众多化工企业青睐。

3结束语

伴随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不断地完善,逐渐实现了清洁生产、资源再循环利用的一条结构链。必须不断发展以及研究绿色化工的环保技术,生产出绿色地化工产品,更好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使经济和环境之间得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环境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1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现代化水处理技术,技术涵盖内容广泛,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以及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也体现在利用微生物自身的机理性能吸收污染物质,起到净化水环境的作用,实现生态平衡,满足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建设环境。生物修复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水环境污染快速治理的同时,获得高效治理成果,且具备资金投入小、方便、安全,实用性强等优势,备受各国推荐应用。随着研究深入,逐渐发展出多种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水处理和水体修复的生态工程技术。根据植物生活形式差异,可分为漂浮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

2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2.1底泥生物修复不够重视

如今城市水环境治理中,根据底泥性质可反映出多项污染数据。首先底泥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不断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因此必须重视分析底泥指标数据。2020年对佛山市顺德区5条黑臭河涌底泥进行调研,经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结果显示5条黑臭河涌的底泥均污染严重,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由于水环境具备流动性、开放性特征,底泥处理在控制黑臭水体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处理底泥沉积污染物,是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选用前的重要任务。

2.2吸附作用机理引发的二次污染

生物吸附技术作为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涵盖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水文地质学等学科。其吸附原理为微生物细胞,特别是细菌具有胶体粒子特性。由于微生物细胞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吸附水中有机颗粒、胶体物质和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疏水性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然而部分城市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单一,被吸附去除的有机物会积累在剩余污泥中,从而引起二次污染。因此,仅仅依靠微生物投放和人工增氧方法,难以满足水环境治理要求,产生二次污染将持续危害水环境,影响治理成效。

2.3水环境的生态恢复是个缓慢过程

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能力。水生态系统组成越多样,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途径就越长、越复杂,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系统越单调,结构越简单,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然而该能力具有自限性,超过生态系统最大负荷时就不再起作用,生态系统便会破坏,如佛山市南海区盐步大涌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前,河涌的水质非常好,鱼虾成群,附近居民常下河畅泳。但随着经济发展,忽视对水环境的保护,导致盐步大涌变成一条臭水沟,在进行水质治理前,水质指标严重超标,CODcr为74.29mg/L,氨氮为11.53mg/L,TP为1.25mg/L。再如2019年[北滘镇水生态修复服务项目]中的广教工业区涌,清淤前河道水体CODcr为65.14mg/L,氨氮为9.32mg/L,TP为1.02mg/L,清淤后CODcr为54.22mg/L,氨氮为8.45mg/L,TP为0.87mg/L,清淤前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并不明显,后续经过生物修复治理后才有了明显的改善。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应积极运用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来延长水体生物链,按需稳固提升指标。

3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3.1在脱氮除磷方面运用生物修复技术

氮、磷元素作为城市水环境中污染物的重要衡量指标,由于N或P在水中含量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迅速生长繁殖引发“赤潮”或“水华”。而藻类大量生长,首先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使鱼类等其他水生物缺氧死亡,其次在赤潮消失时,大量赤潮生物的死亡和分解,分解物附带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恶臭难闻,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并通过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由此对城市水环境中的氮、磷含量的控制是非常必要、迫切的。对城市富营养污水进行针对性处理时,应当将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物质作为前提。而氮、磷元素作为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运用植物修复技术能有效帮助水环境治理。水生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根系和叶面的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可以吸收富集氮、磷营养物质,最终通过收割过盛的植物并移除水体,从而实现对水体的脱氮、除磷。在2019年[里水镇小布村池塘水生态修复项目]中,通过种植矮型苦草、金鱼藻沉水植物,菖蒲、美人蕉、鸢尾、睡莲挺水植物等对池塘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经过6个月治理后池塘水体得到明显改善,水体由原来严重的富营养化、蓝藻、绿藻爆发转变为水体清澈见底,水质氮、磷指标由劣V类水体提升达到Ⅳ类标准,具体水质指标见表2。

3.2生物修复技术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运用

随着社会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水治理环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生物修复技术作为常见的治理方法,采取在污水中注入高效菌来进行控制,可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其所展现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与单一的治理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能极大提升治理工作的效率。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时,发现通过在活性污泥中投入些许高效菌种,可大幅清除污水中的挥发酚物质,达到污水排放各项指标。其次,此模式结合未加入高效菌种的污水处理系统后,清除污染物的工作质量提升明显,提高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去除率。伴随科技日益进步,如今在各治理工作均广泛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治理技术,相比老旧单一的治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快速有效的优点,及时获得治理成果,同时具备资金投入小、技术方便、安全,实用性强等优势,可有效控制水环境治理工作,降低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危害,实现节约减排的效果,助力水环境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3生物修复技术在去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运用

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破坏严重且影响重大,对人们伤害更大。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和“痛痛病”就是由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其中包括含汞废水和含镉废水的污染。

3.3.1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方法现状

目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虽然这2类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理和及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去处理重金属废水也有很多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无二次污染,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3.3.2运用生物修复技术去除重金属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去除重金属污染利用的是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代谢、降解、吸附、改变其形态等方法实现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应用该技术时,建议从下面几个角度开展探讨研究:(1)利用微生物修复方式,在控制重金属污染物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依据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形态来进行治理的,加速重金属元素的沉淀进程,进一步完善清除重金属污染物。其次,领域内专家学者依据活性污泥进行反复研究,了解到部分霉菌拥有吸附性特点,可以在治理工作中加速吸收水体中金属离子元素。微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属效果详细可参照国内外研究概况。(2)植物修复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能够应用到重金属污染的处理工作中,依据植物的根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残留,优化城市水环境,参考相关实际数据,部分水中植物可以吸收重金属元素,同时在过滤重金属时不会对水环境形成危害。(3)在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积极应用动物修复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利用甲壳类动物可有效处理污水中重金属物质,可去除水中将近80%的重金属元素,因此动物修复方法可作为可靠的治理水环境手段。

4展望和思考

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将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大趋势,也是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制高点。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最绿色、环保、自然的技术是城市水环境恢复自然水生态环境的必然之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森林,草原中的水环境是那么的自然美好,水体清澈见底,而转至人类密集活动的城市各类污染导致水环境破坏,水体出现黑臭。寻根穷究,在不断研究水生态环境及自然生长规律中,日后将更好总结利用自然生物的力量,通过利用生物修复技术重组水生态系统,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净化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城市水环境将持续转好,河道水体恢复干净、清澈。

5结束语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生物技术;环境治理;应用;对策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GDP提升的同时,也导致很多自然环境受到了较大的损伤。而生物技术通过对生物体的间接或者直接利用实现对环境污染的较好治理,相对于其他方法有着成本低廉、治理效果好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对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1.1酶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是固定化细胞技术,其包含有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两类,可将微生物浓度较好提升,化学反应的速度也大幅度加快,特别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使用的微生物数量会大幅度降低。同时,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微生物处于高分子材料的包裹中,对于外界环境的承受能力较好,所得到的反应产物也相对容易提取,整个操作也相对较稳定,应用前景非常好。其次,在对废气、废水进行处理时,可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其在具体使用时,适应性较强,不需要专门进行提取酶操作,成本总体相对较低,操作的稳定性也较好,当前国内在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废水治理效果。

1.2生物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城市生活、生产产生的污水越来越多,而通过生物膜技术可实现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其处理得到的水资源可满足热电厂冷却使用要求。同时,可通过培养、分离的方式得到自养氨氧化菌,并对这些菌体进行挂模处理得到生物膜,这些生物膜将其应用到废水处理过程中,可较好提升氨氧化速率,经过其处理之后的废水,亚酸盐几乎会被全部过滤,硝酸盐浓度也会下降70%左右。同时通过对其得到的气体进行色相谱分析之后,可发现其中包含的氮气比例相对于先前有了大幅度提升,这表明废水中的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反硝化脱氮反映。

1.3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大量的实验与实践表明,通过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中种植百喜草、像根草等植物,可以将土壤中包含的重金属Pb、Cd等有效的吸收,从而降低重金属给土壤带来的污染。也可通过使用混合菌、黄豆等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的方式,对受到石油污染的地区进行修复,大量实验表明,通过该种方式在一个月之内,可以将污染效果降低到原来的20%之下,这表明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1.4发酵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是费纤维资源化。在整个生物圈当中,纤维素是其中最大的废物,我国每年产生的废纤维素产量巨大,其中包含的木质素通过微生物较难实现较好分解。而使用生物技术中的发酵工程技术可将其实现较好的分解,用混合培育方法可直接将纤维素转化为乙醇,即用热纤梭菌来水解纤维素,同时应用热解糖梭菌把前者不能代谢的戊糖转化为乙醇,从而可以同时将戊糖和已糖转化为乙醇,并使纤维素水解和乙醇发酵结合进行。

2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第一章节中仅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仍旧有更多其他生物技术在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大量实践也表明,在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实现将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随着对基因工程菌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生物技术将会发挥出更多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当前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未来其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分别为:研究并培育出新的高效物种,从而更好提升环境治理效率,压缩环境治理成本;对当前各种生物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提升环境治理效果,尤其是耗能较低、效率较高、容易推广普及的特殊工艺与生物技术相组合,形成环境治理的强强联合;增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有效合作,例如,在环境工程与生物工程之间找寻出更多合作区域,这对于提升环境治理效果是非常关键的。综上分析,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将各种类型的生物技术应用到其中可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从当前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其中仍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加大对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投入,从而更好发挥出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纳云.浅议生物膜技术在水生态修复与自然水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17):24-25+39.

[2]微胶囊封装生物菌及其污水处理技术———佛山市碧沃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中国环保产业,2016,(02):9.

[3]井玉梅.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治理松原市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浅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2,33(02):50-51.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非常匮乏,同时,水污染也很严重。这不但会破坏环境,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所以人们需要重视水污染的治理问题。现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保,因此人们对生态型水环境治理也非常关心。期待新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便改善水环境。

一、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思路

在传统的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理费用过高、水治理技术投资大等资费问题;除此以外,水环境的传统治理比较片面,难以顾及水环境的整体生态循环,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往往更偏向于清除表面污染物,却忽略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改善水环境,提升水体的系统循环能力,人们在治理水体环境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运用系统合理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一)重视整体水环境的治理

目前在我国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多注重清理水中污染物,却忽视了水体本身的治理和修复问题。要知道,治理水环境,不仅要去除污染物体,还要考虑水环境的整体状况。因此在对水环境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从水环境的整体健康入手。例如,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集中处理污水,解决水体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等。

(二)重视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水作为再生资源,它的循环使用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的调节。水循环是一种常规自然现象,而社会循环则是人们把利用后的水投入到循环环境中。这也要求自然水循环作为社会水循环的基础,但是这也会对自然循环造成损伤。而为了改善水环境,人们在进行社会水循环过程中要重视自然循环,加强污水处理,以便水循环能够平衡[1]。

二、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一)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在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中,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一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模仿天然湿地,使其具备净化水资源的功能。要知道,污水处理技术有很多,多数分为生活、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处理技术,然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综合了这三方面的特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处理污水,对于材料的消耗也非常少[2]。简单来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以填料表面和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它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由生物膜拦截有害物质,处理掉有机污染物,然后再利用食物吸收分水中的元素进行反应。而在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部位,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能与废水中的富营养元素进行吸收反应,从而降低水污染程度,以便形成更加健康的水循环系统,从而达到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的目的。

(二)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是指在河边、湖边等地界种植植物,从而使得土壤的固土能力增强,从而降低决堤概率的发生,使得环境的防洪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人们会采用浆石来构建岸堤,以提升岸堤的抗洪抗压能力。虽说河堤的抗冲击力得到了改善,但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这一整体却被分隔开来,从而使得河湖一带的生态功能被削弱。所以,在进行生态型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而生态护岸系统就是一个很全面的例子。生态护岸系统有对河湖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的效果,它分有直立型、缓坡型、陡坡型三种,能够有效针对不同的河湖系统来提升防洪效果,并能使得水体污染的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三)湖滨带净化技术

水和陆地生态交叉的部位称为湖滨带,主要是指湖泊和陆地交叉的地带,这也是生态过渡带。湖滨带净化技术是指在湖滨带防止吸附材料以及酶促填料,形成动植物体系,不但能增加湖泊的观赏性,还能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多功能的生态污水净化系统。要知道,对于湖滨带本身来说,它能够很好地涵养水分,并且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证,与此同时它还有很好的蓄洪和防旱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雨水或者湖水进入到湖滨带时,湖滨带系统会先对相关水体进行净化,这样不但能保持湖泊水资源的平衡,还能有效避免湖泊水体受到污染[3]。

(四)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是指在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的地域通过人工种植植被,填充水生植物,并利用植被的吸附能力来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标。这一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不但强化了水生植被的净化能力,还能有效净化水域,除此以外,这一技术不受地域以及水深的限制,可以利用规模化工程处理,以增强水体的进化程度,与此同时,还能增添水域的观赏性。

(五)雨水径流促渗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日益加快,对土地资源的大面积利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土质发生变化,特别是土壤被沥青等硬质路面覆盖,导致水循环系统被破坏。现在多数路面的下垫层是硬质的,不但挤占了滞水空间,还使得地面的吸水能力被很大程度的削弱,甚至加快了地下水的流失,这样不但会造成水环境系统的不平衡,还会增加城市内涝的严重程度。而雨水径流促渗作用是指在城区等部位加大植被覆盖面积,从而加强地面的渗水和过滤作用,这样不但能有效防治面源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改善水体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不足,这就要求人们在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整体水系统进行治理,同时要保证水循环的平衡。然而,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生态护岸技术等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加持下,我国水环境问题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吴兆丹,王晓霞,吴兆磊,华钰.科技支撑水环境治理作用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9,37(04).

[2]李霞.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2).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治理技术;水循环

统计表明,我国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污染严重,给工业与农业及人们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且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应重视新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逐步改善水环境。

1生态型水环境治理基本思路

1.1以水环境整体为重点

对水环境进行治理时,应从整体健康入手考虑。过去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有一定误区或弊端,如先期花费巨大资源建设收集系统,使用时还会消耗大量能源和成分;跨区域进行污水收集,导致区域内水量无法平衡;现有二级处理设施无法去除水中营养元素,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大量滋生藻类,破坏生态平衡。对此,需要在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精准把握、控制并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1]。

1.2确保水环境处于良性循环

水是一种可以再生与循环使用的重要资源,主要涉及自然与社会循环两种形式。其中,社会循环指的是人类通过开挖利用产生的水进入的循环;而自然循环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两者相互交织,社会循环需要建立在自然循环基础上,同时还会对自然循环造成影响。若在社会循环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循环基本规律,加强污水处理,保证排放至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满足环境要求,则会使自然循环良好维持,保证淡水资源可以被人们持续应用。以雨水为例,通过渗透与贮存,对其循环途径进行修复,控制暴雨的自然径流,减小洪峰流量,避免灾害的发生。

2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2.1人工湿地

人地湿地,即仿照天然湿地,采用人工进行强化改造形成湿地构造,起到以较低的能耗进行污水处理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包含三种作用,即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与生物作用。待湿地成型后,填料的表面与植物根系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稳定生物膜。当废水从这一生物膜中通过,SS等物质将被阻挡,其他污染物在吸收等作用下被大量去除。

2.2湖滨带净化

湖滨带,即水陆生态交错带,是水、陆两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具有涵养水源、防旱、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湖滨带,将酶促填料及吸附填料等铺设于水底,形成由不同动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的,且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多层次系统,对区域内的水体进行自然净化,并将完成净化的水传递至水系,去除营养物质,同时防止由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

2.3人工浮岛

根据自然界的发展和物质交换规律,采用人工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水域上进行植物种植,依靠这些植物具有的吸收作用及吸附作用,减少水中营养元素,最终实现净化目标。这项新技术对水生植物具有的净化功能予以了强化。以可在水中悬浮的填料为基础进行植物种植,并对其进行工程化规模处理,可对水域进行有效净化。这项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受到水深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即便在深度较大的水域,只要规模足够,就能发挥出良好的净化功能,同时还能为景观配置创造条件。

2.4生态护岸

对岸堤的改造大多都是采用工程材料构建能抵抗冲刷的体系,用于提高岸堤防洪水平,然而,这样必定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使河流和陆地无法正常的联系,影响河岸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发挥。对此,应遵循尊重自然这一基本原则,通过介质排列,建立新型生态护岸,加快物质交换速度,为建成与发展生态护岸打下良好基础。按照不同的形式,可将生态护岸分成以下几种:缓坡、直立与陡坡。采用这种方式后,能对堤岸范围内的群落结构进行优化,并符合防洪及污染控制等基本要求。

2.5雨水径流促渗利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土地资源利用产生本质变化,大面积植被与土壤都被硬质地面取代,使流域内的水文过程无法继续保持。因采用硬质的下垫层,使滞水空间被大量挤占,导致地面径流快速增加,不仅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还会引起城市内涝,对城市建设与发展造成极大困扰。利用绿地具有的渗水与过滤等作用,同时对其基层予以改造,增加雨水实际下渗量,对面源污染进行防治的同时,避免径流大面积产生,能从本质上降低内涝风险。通过原位下渗净化,在表层的土壤中使用促进渗透的材料,并对基层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在硬化地面中加大绿化地面的镶嵌面积,在排水沟渠与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种植,或铺设一层砾石来减少径流,净化现有的各种污染,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的目标。

3结束语

我国生态型水环境治理从最初的点源治理发展到当前的面源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污染的控制和水环境改善是极为艰巨的任务,怎样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问题与工程。对此,应尽快从本质上扭转现在这种被动局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对水环境治理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示范项目,在我国适宜的地区广泛推行,对水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7

关键词:遥感技术;矿山环境;时间分辨率;应用探析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同时导致地质灾害和安全问题频发。遥感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获取技术,能够提供矿山周期性的数据信息,开展大面积、高时效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还能直接或间接获得矿山环境治理的相关信息,遥感数据量大、信息全、速度快的特点,为矿山环境治理成效的评价提供保障。随着遥感技术的深入发展,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光谱分辨以及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区环境治理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未来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是在矿山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矿山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造成影响,已然成为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问题。由采矿造成的环境问题种类较多,文章主要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地下水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

1.1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

露天采矿严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与景观,砍伐植物、剥离表土,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裸地、废渣堆、高深矿坑、矿山建筑以及陡峻的崖壁等。生产区内采坑分布散乱,采掘无序,荒料堆积压占土地,废石就地就坡长期堆放;矿山工业场地、道路等缺少规划、肆意建设。地下采矿造成地下采空区以及地下水的疏排,导致地下空间被压缩,这种作用传导到地表表现为塌陷、积水。同时,居民集中区周边露天采矿活动,造成视觉污染,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影响。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严重影响。

1.2土地损毁问题

土地资源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矿引起的耕地、林草地的破坏,破坏方式主要有挖损和压占。挖损主要表现为露天采坑,压占主要表现为剥离物、废石、表土等对原地类的压占。压占损毁同时伴随有土壤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层变浅,土体板结等问题。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严重。

1.3地下水破坏问题

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破坏表现为对水位、水质以及水量造成影响。对地下水的疏排导致地表浅层地下水渗漏,河湖坑塘水位下降乃至干涸,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取水困难。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从而对当地农业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继而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另外,在降雨作用下,矿山粉尘和各类堆积的淋滤作用,造成有害物质在土壤中汇集,不断深入地下,向浅水层乃至更深含水层迁移,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2]。1.4地质灾害问题地质灾害主要是矿山露采过程,形成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性和危害性较明显的地质灾害,以及地采活动诱发的上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对矿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企业长久的发展和进步[3]。

2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2.1快速识别矿山环境问题

遥感技术的典型特点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目标地区不同时段的影像,通过对边发现地表变化情况。同时,中、小型无人机大量普及,使得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矿山环境问题分布于地表和地下。地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地形或地表覆盖层破坏。在遥感影像上这种变化情况与周边想成色差鲜明的对比特征,可以通过目视解译快速圈定。地下采矿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塌陷,这种作用传导到地表间接表征为地表的塌陷和积水。利用遥感影像对水体识别的优势能可以较为准确判断地下塌陷的位置。

2.2合理开展治理工程规划

遥感影像对地表的宏观反应较全面,治理区内-区外以及区内各地段的细部特征反应较直观。在治理方案论证阶段,基于遥感影像可以方便且快速地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从而有利于方案的比选并确定最终的治理思路。同时,在后续的室内详细设计阶段,利用影像和高程数据形成的3D展示,可以较为真实地还原现场特征,极大地提高设计的效率。

2.3对治理成效的长期监测

矿山环境治理往往是一个植被重塑、景观格局重塑的过程,相对于2~5年的工程建设期,植被和土壤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成熟是个长期的过程。工程验收侧重的是程序性工作的完结,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深度评判则需要在更长时间尺度上完成。综合考虑时间长度、资金、人员及设备的因素,遥感监测是最便捷、经济成本低且技术可行的长期评价手段。利用卫星影像或者无人机上搭载传感器快速对数据进行采集并即时回传,利用专业的遥感和地理信息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将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遥感影像可以方便提取植被指数、覆盖度等直观参数,继而还可建立矿山生态弹性度等模型深入评价生态效益。通过多年数据的累积,可以较为客观评价治理区生态恢复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长期监测中,对于汛期等特殊时期,可以高频率地监测,通过对比、研判确定治理工程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2.4促进数字化矿山建设

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环境问题数量和致损程度。随着矿山建设理念的变化,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和高质量信息化管理,是未来矿山建设的主要方向。遥感技术应用,可以获得更加全面、时效性更强的数据资料,是实现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基本手段。遥感技术配合无人操控、实时操控等技术,可以使矿山开采活动更规范化、定量化、精准化。从而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产生之初,即受到人工干预,降低后续治理的难度。遥感技术能够在地形复杂区域,凭借良好的实测效率,快速地对矿山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进行精准获取,以此来作为矿山资源开采的基本数据资料,为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4]。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使用遥感技术等对矿产资源实际开采情况进行空间的实时监控,对开发不合理的情况进行资料拍摄,将所有问题资料进行整理后,严格对违法开采的企业进行整顿[5],从监管层面推动数字化矿山建设。

3依托遥感技术的典型治理案例分析

3.1建设生态公园

矿山开采区域往往具有面积大、地形变化大、有积水等特点,这些采矿造成的破坏问题,恰是构建生态公园的有力因素。利用遥感影像的宏观特征,可以方便地完成生态公园的功能规划。例如,三明市的竹林矿区,就是因为对矿山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山大面积水土流失,同时矿区内土场、尾矿库等都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依托技术单位利用遥感影像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较为全面调查、统一规划,将矿区建设成为生态公园。在公园建设完成后,通过遥感监测该地区的治理面积已经逐渐完成,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地控制,有效地解决尾矿和土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现在该矿山的土地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园林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全新的生态休闲区域。

3.2恢复农业用地

土地复垦是矿山环境治理中较为常见的治理方式,通过复垦不仅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善矿山周边土地质量,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一部分土地环境质量较差的矿山地区,可以选择矿山复垦的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情况进行恢复,实际工作开展的环节中,加强对复垦落实的管理情况,科学合理的对复垦手段进行优化和选择,以此来保证最终的矿山复垦效果。在复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复垦前后的影响特征,对复垦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利用长期遥感监测对复垦效应进行评判,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现阶段,矿山复垦工作开展的阶段中,遥感技术能够对原本矿山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全色遥感影像最终结果,对矿山实际环境进行判决,在复垦工作完成之后,遥感技术需要在此全面对矿山环境进行扫描、呈像,将两账户呈像最终进行参数对比,从而对复垦的效果进行确定。在遥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相关影响上很清楚的看出矿山的治理效果,在矿山中大量植被分布较为密集,在野外调查中也发现矿山大部分区域都得到良好的复垦效果,工作人员也使用不同技术进行修复和治理,比如修建护坡、填充土石、修理烂渣坝等,对矿山区域的土地进行整理,利用桂花、罗汉松、花黄等植物在基地中进行种植,从而提升治理的最终效果。

3.3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

由于我国地域分布情况较为广泛,不同地区的矿山环境都有一定的不同,在实际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气候环境情况开展。现阶段多数矿山地区的气候环境较为湿润,全面降雨较为充足,这种气候环境下,植物会具有较为良好的生长环境,植物存活率较高。多数矿山在环境治理的阶段中,经常会因为矿物资源开采或者地形环境险恶等多种特殊性,在自然环境回复治理的阶段中,需要工作人员加以重视,在工作准备阶段中,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山环境实际分布情况、地质情况、结构情况等进行勘测调查,以此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良好的基础。同时,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较为明显的长期性,在自然环境恢复中需要定期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摄像,将最终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恢复治理效果进行保障。如果影像上的绿色植物纹理较多,说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较为良好;如果影像上的空旷区域较多或者从色彩上很难进行分辨,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治理。除此之外,在经过工作人员野外调查之后,矿山的自然恢复建设可以使用花岗岩或者矿山区域内较为坚硬的岩壁进行处理,但是这一部分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也相对困难,需要加以重视。目前。我国多数矿山的立面都已经形成自然风化的现象,在矿山区域内杂草不断生长,当地政府部门已经放弃对矿山的治理。

3.4普通植物的恢复

在矿山区域范围内经常会包含原有的自然植物,将原有普通的植物进行恢复,是现阶段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环境恢复手段。在我国多数矿山在停止开采后,需要及时开展护坡修建、土石填充、复垦、植物修复等多种工作,这也是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普通植物修复中,遥感技术需要全面的将矿山区域中含有的植物进行扫描,利用相关的数据报告,对植物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初步掌握和了解,以最终结果为基础制定环境治理方案,保障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经过野外调查之后,需要对矿山区域采空部位进行降坡处理,做成台阶样式,在台阶上将植物树苗进行种植和付汇,对矿山区域的平面进行原有植物的修复处理,保证矿山普通植物生长的效果和质量,以此来为最终矿山环境治理效率奠定基础。

4结语

环境治理技术范文8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带动了养殖业、工业、农业等的发展,扩大了发展的规模,加大了机器设备等的应用。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缺乏对污染物质的有效管理,会导致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还会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出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问题,将对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制约。所以,在当前社会文明的推进中,促进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加强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从源头出发,提高污水治理的技术,促进对污水的有效治理。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

1.1生活垃圾排放严重。在我国农村的现状中,存在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垃圾的排放问题较为严重,合理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将是农村水环境污染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生活垃圾排放严重,首先,主要是因为当前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的丰富,所以,产生的垃圾也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其次,由于农村的建设和管理仍存在局限性,缺乏对垃圾处理的重视,导致垃圾处置工作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此外,人们对河流的保护意识较弱,疏于对河流的管理,导致生活垃圾的大量排出,致使水环境污染严重[1]。

1.2生产垃圾排放严重。生产垃圾主要是来自农业和养殖业等方面,由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生产垃圾的排放。首先,在农村发展的现状中,农业占据其重要的部分,通常农业在劳作的过程中,会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合物,其大量的使用,不仅会造成土壤的污染,其排放流入河水中还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其次,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养殖户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养殖业地理位置设置的不合理性等,导致其产生的污水和垃圾物质等大量排放,进而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

1.3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严重。随着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乡镇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运行。但是乡镇企业较城市企业而言具有分散性高、不易于管理、技术落后等特点,所以在乡镇企业数量上升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生产垃圾,导致在工业生产垃圾排放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水环境污染的状况愈加严重。并且在化工企业的发展中期会产生大量的化合物质,具有极大的副作用,因缺乏管理导致其排放到水中,就会造成对水的污染甚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将无法满足居民对水环境的正常需求,破坏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2关于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方法

2.1对污染源头控制。在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根本出发,对污染源头进行控制,明确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污染的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将会在污水排放的治理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在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中,设置污水集中处理或排放的管道将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将有效避免污水垃圾物质等直接排放入水环境,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2.2提高对污水治理的技术。污水治理技术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的合理性将是解决水资源污染现状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对于缓解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促进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将带动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所以,在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中,需要重点提高污水治理的技术,结合时代的发展,保障污水治理技术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使污水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污水治理和控制中,提高污水控制的效率,保障污水治理工作的高效完成。提高污水治理技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加强对污水治理技术的重视,加大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促进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应该加大对污水治理技术的宣传和应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污水治理的方案,提高污水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根据水环境不同的污染程度和相关特点,选择合理的污水治理技术,例如在水资源破坏较轻的地区可以采用厌氧处理技术或生态处理技术等,而污染程度较重的地区则选用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方法[2]。

2.3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控制的内力,对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具有驱动的作用,所以,要想促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就需要发挥人的作用,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由于农村相较于城市地区,人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控制和管理,所以需要重点增强居民环保意识。首先,应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必要性,树立环保的自觉性;其次,应该推广养殖业及农业知识和技术,促进其应用的合理性,减少因化肥、农药等相关问题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减少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排放和产生,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3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

当前在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治理技术有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等。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所以具有发展的局限性,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以促进技术的完善。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使得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更加高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污水治理技术的先进性发展。

3.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是污水治理的核心技术,其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较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使用得更多,通常厌氧生物技术是在不具备氧气的条件下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小分子物质,促进污染物质的挥发,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例如: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化粪池中的应用中可以实现对污水分散处理,并且厌氧处理技术具有管理方面结构简单以及成本低等优势,所以在化粪池污水的处理中具有可行性。通常在化粪池污水的处理中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将粪池进行互相连通。在第一格化粪池中,拦截污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物,对污水进行分层,促进厌氧发酵,而在第二格粪池中进行固液分离,持续厌氧发酵,第三格则主要是通过贮存、停留的作用,促进对废水的处理,以达到化粪池污水处理的效果[3]。

3.2生态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主要是将土壤、植物、微生物集中于一体,发挥出其系统的共同作用,通过过滤吸收和清洁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净化,实现对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在农村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常用的生态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氧化塘等。其中人工湿地主要有表面流、水平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三种类型,根据人工湿地的不同类型,进行自由的组合,选择生态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污水的治理效率,满足污水治理的相关指标,促进对污水的合理排放。通过人工、土壤、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综合性的作用,促进农村污水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采用微电机耦合人工湿地技术对农村分散式污水进行处理,选用风车草植物并且添加铁碳颗粒可以提高启动的效率,可有效地去除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因素[4]。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