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毕业总结范例6篇

艺术生毕业总结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1

鉴于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上也凸显出一些不足。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受局限

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毕业设计来说非常紧张且不够灵活,以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和研究生的考试上。

2.毕业设计选题过于传统单一且选题多为虚拟

大多数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题多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为选题对象,且多数选题过于老套和缺乏跟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选题和创意上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敢于打破本专业的局限去寻求新的突破,也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去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还有许多设计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设计也很少去涉及和研究。

3.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及设计相对传统和保守

大多数综合院校没有很强的艺术设计氛围,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走出去”的意识不够,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跟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能反映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想意识。

4.对毕业设计展示重视不够

所有的美术院校会把毕业设计展示作为学校的一大盛事来进行推广,不仅把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展示,更是学院为沟通教学与社会、学院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展示场所即艺术展厅来提供场地支持,广邀文化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前来观看指导,更欢迎企业来进行参观和考察,为“千里马”提供一个能很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美术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热情和重视,大多数综合院校对于艺术设计毕业展就显得有些应付和马虎,对毕业设计展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对外推广的力度不强,展示的形式不够丰富。

二、综合性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设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强调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教育。在学习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适时调整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思路,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建立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艺术类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各高校教学大纲中有系列的时间安排,一般分为前期考查部分、中期创意与制作部分和后期作品展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制作方式上比较灵活,故在教师的安排与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有着相应灵活自由的方式,但仍需要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协调、沟通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求每个指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辅导工作、监督工作及检查工作,每周定时集中汇报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同时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在前期筹备、中期创意与制作、后期完成及展示方面三个大的阶段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总体效果。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时间计划

合理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大四下学期适度地向前移一个学期。由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期间开始正式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所以学生学习到大三第二学期时已经对所有的专业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更容易确定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而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前一学期按照选题和教师要求,对毕业设计开始准备,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去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最终的毕业设计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3.毕业设计选题的市场化和实案化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好的选题可以使自己的毕业设计鹤立鸡群。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市场化和实案化。所谓实案化,就是选题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才不会空洞无物。在实案化的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吸纳当今所有设计领域的精华。由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中自由开放的探索,同时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的土壤,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给社会创造价值。

4.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联盟化

综合性院校应紧密结合文化大发展的好形势,推动毕业设计联盟。首先,综合性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广阔的资源优势,联合该省市所有设计院校资源实行毕业设计联盟,共同探讨毕业设计主题及表现,打造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营造更加浓郁的毕业设计氛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诚恳态度,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融通精神,更多地吸取营养以提高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共同推动艺术毕业创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托综合性高校中多学科资源优势,推进相关专业的携手发展。

5.毕业设计展示的专业化和开放化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对策研究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当前整体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大学生做为特殊专业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有着和普通大学生即相关又特殊的部分,他们的就业环境受中国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影响更大,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一、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专业性结构矛盾

目前人才市场,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和具备的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主要问题。一个方面,艺术类高校热衷于增设当时热门专业或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热门反映的是当年的情况,蜂拥而至的热门专业大学生在几年后毕业时当年的“热门”可能已成为“冷门”。另一方面,一些普通高校不顾条件,在师资匾乏的条件下,盲目开设学费较高的艺术类专业,培养的艺术人才必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不同学历、层次、性别毕业生的就业竞争

从总体来看,提供给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对学历、层次的要求在当前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增加了对专业研究生的需求量,而本科毕业学生供求则基本饱和,专科生出现供大于求。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性别的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同时竞争,这就形成了相对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迫使低层次的毕业生就业越发困难。再就是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不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就提出必须重点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只招男生等过于苛刻的条件,这就会造成大材小用、有才却无用武之地,使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难找到称心的工作。这种结构不平衡的就业需求,浪费了非常大的人力资源。

(三)就业需求的区域差距

艺术属于大众的,但是艺术表演者或者艺术家毕竟是小众的群体,在当前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扩大,艺术类大学生就受到了相应的限制,直接制约着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规模集中在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而艺术往往与经济挂钩的相对紧密,这就促使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更多地流向发达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又促使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只考虑城市。

二、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对策研究

(一)发展国民经济,调控经济结构

只有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才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中新增更多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要不断加强对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发展以提高就业总需求,促使人才科学的分配,来减轻当前相对较高的就业压力。就当前看来,大学生就业还没有从“孔雀东南飞” 的状况中转变过来,主要是因为我国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广大的农村和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对大学生吸引能力不强。只有广大的农村和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地区之间的生活、收入差距不断减小,相对落后地区对艺术类人才的吸纳潜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艺术类大学生就不会集中的去东部沿海地区及发达的大城市就业。只有这样,才能给每年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所以说各级政府应该发展国民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控,使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二)完善艺术人力资源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艺术类大学生毕业因素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发生了变化,均衡合理配置的核心逐渐由原来的计划、分配、定向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给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通道,和更加宽广的选择空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政府部门还要强制地方政府取消限制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地方保护主义,让艺术人才充分发挥自由,公开、公平的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各级政府部门还要采取其他方法和措施,维护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竞争的公开、公正,避免由于社会中靠“关系网”、“贿赂”等现象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不良的影响。建立一整套规范、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新机制,许多因素参与其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加快与完善高素质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通过市场本身的调控能力,无论在产业分类,部门机构分配,还是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地域环境上合理均衡的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紧跟市场信息,引导和调控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

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的新的人才市场机制,能够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通过市场的调控来建设学科和培养人才,做到人才能够合理的使用和配置。

首先要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和指导,依照国家和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当前国外、国内经济的总体情况和就业形势,引导高等学校中的相关艺术专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使艺术类大学生学有所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发展中。在目前以教育部为主的教育主管部门在现有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基础上,要有选择的引进国外成熟、先进的经验,对各高校相关艺术类专业定期进行评估,依据市场变化加以调整,实现高等艺术教育评估渠道和方法的多样化。

其次要控制艺术类专业的扩展速度和招生规模,我国近几年高校对艺术了大学生的扩招,呈现时间上的突进性、规模上的膨胀性特点。这样突进性的扩招必然会带来艺术人才出现空前的拥挤、供不应求的现象,而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不会相应实现快速的变化,经济水平和社会需求也不会出现相应的空缺,也就是说,庞大的艺术类人才的数量与相对稳定的经济水平和社会需求之间不和谐,产生矛盾。所以我们就要从高校对艺术类扩招的规模和速度上进行思考。规范高校对艺术类扩招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保证该扩招的扩招,没有扩招能力或者专业饱和的要进行制度上的限制,甚至是停招,使扩招的规模和速度保持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经济增长的水平的相适宜,这样,我们既应国家发展要求实现高等教育的扩张,又能保证高等教育的合理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平稳进步。

(四)制定专项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鼓励政策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必须要制定专项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到城乡的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事业单位就业,并且要鼓励自主创业,还要鼓励各单位和企业积极吸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首先,制定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通过给予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选聘招录优惠等政策,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一线工作,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及应征入伍。

根据当前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的难题和参照国外发达国家以前的经济发展及就业问题预测将来我国艺术类大学生将要可能发生的各种困难,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高等学校艺术专业建设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联系,以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为主要目标,制定新的相应的专门对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减小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五)艺术类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艺术类大学生要转变“我们是精英”的思想,要从只要学艺术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份体面并且高收入工作的错误认识里面解脱出来,要根据就业形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双向选择的双方地位逐渐平等,跳槽、解聘、待业等现象越来越多,已不再是以前的一份工作定终身。艺术类大学生还需要调整就业的心态,应该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给艺术类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转变狭隘的攀比心理、投机心理、“等、靠”的依赖心理和自卑消极心理等不良就业择业心理,根据个人的理想、性格、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来找适合的岗位,保持良好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就业。

艺术类大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开始观察社会,做职业准备,确定职业理想,在校期间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应有意识、有目的的及早的规划好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努力方向。寻找利于自身发展的新的生长点,理智、客观的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大多艺术类大学生更加富有激情,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乐观面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艺术类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敢闯敢干,自主意识强的创业潜能,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益。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人才资源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艺术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艺术类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兴平.艾楚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与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南京艺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随机问卷调查308人,访谈1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

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艺术门类设置比较齐全,本次调查涉及了本校所有的艺术专业。总体上,艺术类学生可以分为美术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两个大群体,这两个群体之间在诸多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值得关注。此外,还从性别、籍贯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总体自信乐观,女生择业心态值得关注

从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来看,艺术类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较高,对于未来工作自信乐观。75%的学生认为“我在专业方面是优秀的”,有81.5%的学生“相信凭借不错的综合素质能够找到好工作”,93.5%的学生“相信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会做得很好”,23.4%的学生表示在择业中“焦虑担心,对工作缺少信心和把握”。

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他们的自我评价有显著的差异(P=0.003,从0.05显著性水平上可以否定虚无假设,以下相同),音乐表演类的学生显著高于美术设计类的学生(这个结果与学生个性内外倾向性有关,通过爱森克人格问卷得出的数据结果显示,音乐表演类学生较美术设计类的学生更乐观外向,P=0.001)。但是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对于择业的信心没有显著差异(P=0.189)。

值得关注的是,女生的择业信心与男生有显著差异(P=0.034),男生较女生对于择业更有信心。27.1%的女生、17.3%的男生倾向于依靠“家长、亲戚等帮助找到理想的工作”,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7)。这种择业心态,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女生在就业中的弱势地位,部分招聘单位在招聘中一定的性别歧视挫伤了女生择业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女生独立性的欠缺,缺少主动性,依赖心理也影响了择业的动力,不利于女生择业和就业。

自我认知在学生择业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择业动力,艺术类学生自信乐观的特点对于择业有利也有弊。4、5月份是各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的高峰期,通过访谈发现,艺术类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就业形势较好专业的学生,这段时间都在挑选工作机会,即使毕业之前没有落实也不在意。艺术类学生过于自信乐观和等待会错失就业良机。因此,择业就业辅导应当首先分析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特别关注女生的择业心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良机。

二、农村学生择业中的心理弱势和对个人发展空间的关注

调查发现,学生籍贯与择业失败归因之一“缺少实践机会”,及择业标准之一“个人发展空间”有显著相关,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这两方面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分别是P=0.002和P=0.040。农村学生更多将择业失败归因于“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说明在应聘中他们在实践经验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择业中心理上相应也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生择业更多地是依靠自身努力,想通过实践提高自身择业的竞争力。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出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对于自己在将来工作中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空间有更多的考虑,这也表明农村学生择业观念更加成熟和实际。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毕业生中农村学生由于缺少相应的社会资源及社会支持系统,可能导致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择业辅导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更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南京艺术学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已经迈出重要一步,这种实质性的支持方式对于学生就业来说更为有利。从实践来看,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更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学校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关注和支持。

三、择业失败倾向外归因,求职挫折难降工作预期

受学生自信乐观个性影响,艺术类毕业生择业失败倾向外归因,只有15.3%的毕业生表示在择业过程中“感到自卑,不敢主动出击工作机遇,因而错过一些机会”,18.5%的毕业生认为“应聘失利的原因是自身条件不行,或没有努力学习专业和把握机会”,与此相对应,69.8%的毕业生“在遭遇择业挫折后,没有降低对工作的期望”。这种心理倾向使学生面对较大求职压力的时候能够保持比较乐观的心态,但是求职的高期望值却不利于学生就业。

男女生在归因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P=0.002),其中23.7%的男生和14.5%的女生认为“应聘失利的原因是自身条件不行,或没有努力学习专业和把握机会”。可见,男生较女生更偏向于内归因。这也是就业辅导中应当注意的一个现象。

四、地域观念突出,限制择业范围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艺术类学生对于就业地域的选择非常看重,64%的毕业生坦言“择业的范围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或其他大中型城市,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城市和地区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调查结果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艺术专业的市场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旺盛,这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具体反映在学生择业的地域观念中。但是,随着西部及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前不被学生看好的地方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也日显强劲,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个人发挥及长远规划发展都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就业辅导应当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从个人实际和市场需求现状出发,正确选择就业地域,及时把握就业机会。

五、择业标准更加实际,创业需求相对较强

关于择业标准,35.7%的毕业生表示“希望找一份如国有事业单位一类的稳定性较强的工作,收入低一点没关系”,64.3%的毕业生对这一问题做了否定回答;29.2%的毕业生将工作的收入和待遇作为择业最重要的标准;与一些效益和待遇较好的小型民营企业相比,50%的毕业生表示更愿意到效益和待遇一般的大型知名企业;同时,有37%的毕业生表示“不急于找工作,想自主创业,或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通过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艺术类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比较实际,收入和工作单位的名气是很多学生考虑的因素,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创业的需求,反映了艺术专业就业的灵活性,接受灵活就业观念的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音乐表演类的毕业生与美术设计类的毕业生相比较,两个群体在工作的稳定性标准和创业需求两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性(分别是P=0.002,P=0.049), 音乐表演类的毕业生更“希望找一份如国有事业单位一类的稳定性较强的工作,收入低一点没关系”,即求稳心理比美术设计类的学生要明显,但是音乐表演类的毕业生的创业需求又比美术设计类的毕业生要强,更多的人“不急于找工作,想自主创业,或做一名自由职业者”。看似两个互相矛盾的心理其实反映了音乐表演专业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对于美术设计专业而言,音乐表演专业工作流动性较大,因此毕业生有寻求稳定的心理趋向,以求得相对稳定的收入保障,但是个性外倾的特点使他们不甘于低收入,鉴于当前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收入来源较多,比较灵活,所以更多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会将灵活就业作为选择。

六、就业指导服务模式需全程化、个性化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24-01

1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及确定

选择的范围(1)毕业设计课题应根据学校设置的专业工种,符合国家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的高级工应知应会的要求。(2)结合工作实际的中等复杂程度的产品零件、新品零件或攻关项目中的工艺设计及专业工艺装备设计。(3)结合工厂实际,对设备或工装的检修排故、调试、试验、改造的制造设计,或施工设计,或鉴定方案设计。(4)结合工厂实际,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艺设计及其专用工艺装备或专用设备的设计。(5)对高难度工件的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设计。在以上范围,结合学校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或修订调整后,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2 毕业设计工艺规程的编制

工艺规程不仅是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准备的依据,还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得到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保障。因而要求编制工艺规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自我提高的能力。高职学校毕业生应是智力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有技能,还应具备工程技术人员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零件的工艺规程的编制,就是一次将学过的知识和补充学习的新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再经过评审和答辩掌握编制工艺规程基本技能的过程。

3 编制工艺规程的内容

工艺规程是用一系列的卡片、表格体现出来的。这些卡片、表格统称为“工艺文件”。各个企业因产品的特点及要求,生产设备和生产习惯等差异,工艺文件不尽相同,但编制的原则是一致的,编制的步骤和主要内容也有相通之处。即使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工业企业条件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工艺文件也将随之进行修订,但这些编制的要素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学生应通过设计课题的零件工艺规程,掌握这些要素,拟定和比较若干个工艺方案后,编制出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高效的工艺规程,科学地、规范地填写相应的工艺卡片和表格,达到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学生毕业设计编制的全套工艺文件内容由下列项目组成:(1)封面;(2)工序目录卡片;(3)工艺规程卡片;(4)检验卡片及最后包装入库工序卡片;(5)通用工具清单;(6)专用工艺装备清单。

4 毕业设计工装的设计

学生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当通用设备满足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纲领时,需要专门的模夹具、刀量具等,并填入“工艺规程卡片”和“专用工艺装备清单”中。而现在所说的“工装的设计”是指学生在自己设计的上列“专用工装”中选择某个工序所需要的专用模夹具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这是毕业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时,特别是要掌握“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夹紧”等相关的理论分析、计算原理,同时还要学会查阅有关资料手册和图册,并对相关的材料、工艺、公差、测量等学科的知识加以运用。再结合自行设计的工艺规程、工序要求生产条件等,草拟若干个基本满足模夹具起码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修正,从中确定最佳结构方案并绘制正式的工装总装图和零件图。

毕业设计工装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利于降低工件制造成本,操作方便省力,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5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完成工艺设计、夹具设计后,将自己在设计中的指导思想及对遇到的主要问题,依据什么基础理论,运用哪些知识,采用什么措施来解决进行阐述。论文不单是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体现,而且也是为毕业答辩提供必需的资料。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要求是:(1)对零件的工艺进行分析。在进行工艺设计前,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加工后达到的技术要求,零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特点,零件的特殊质量、性能、功能要求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论述,判断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2)对选定的工艺设计进行分析和说明。在夹具设计过程中,以确保工件质量,满足生产纲领要求,安全高效为中心,从定位元件、夹紧机构、辅助机构、夹具体的设计及夹具的安装与维护要求进行说明论述。(3)对设计阶段中的主要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列举可靠的论据,进行充分的论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术语简练、字迹端正、论据材料正确、论述结果无误。

6 毕业答辩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湖南农业大学;表演;就业

在高校教育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极大的影响了本专业的发展和生命力,体育表演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全国发展迅猛,其毕业生总人数也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分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就很重要了。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是创办表演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单位,其历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将对本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便对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即对体育艺术学院 2014 年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一简要梳理与分析以期能对本学科专业教与学的更好发展有所裨益。

一、毕业生人数概况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共有毕业生26人,均为本科毕业生。

二、毕业生男女比例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性别比例男生少、女生多。就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从事国标舞方向的人也是男少女多。本科阶段则主要源于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这一数据也表明该专业女生比男生就业压力要大。

三、本科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毕业去向。数据表明,现阶段本科生更多选择就业而非继续深造,主要原因有:(1)就业压力。很多企业招聘时更倾向于招男生,因此女生在此压力下急于就业。(2)二次选择。很多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选择艺术这条路,因此在毕业时想通过考研或出国的途径来进行对专业的二次选择,但由于专业知识认知程度不够,竞争不过本科四年学习同一专业的人,因此无奈选择就业。

(二)读研的专业情况。在2014届毕业生中,读研继续接受表演专业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 %,无跨专业学习的比例。根据这一数据比例不难看出,表演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较底。在读研后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的专业,继续学习。

(三)从事关于表演工作比例。从事关于表演工作比例的仅有 21%的比例,而从事其他工作的比例高达79%。目前表演专业的本科生在工作的选择上更 多想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另一专业 的工作,而本科教育知识的涉及相对比较综合,专业限制较小,因而毕业生在毕业求职时更多的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以及职业规划选择其他工作。另一方 面,现阶段招聘表演专业的单位多为私人培训班,这些单位对于学历也有一定要求和限制。

(四)就业地区分析。体育艺术学院学院2014届表演毕业生65%选择在长沙工作,少数同学选择其他从城市工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长沙地区表演专业的需求程度相对其他城市更为明显。

(五)以在长沙地区就业为例。本年度毕业生在长沙的就业基本去向是舞蹈培训,其中仅有21%的学生在其入职从事与表演专业相关的工作。

四、就业工作指导分析

以上仅是对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2014 年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这只是一则个案,不能涵盖全国的情况。下面谈一下本院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基于对以往就 业形势的整体把握,根据上述所列基本就业现状,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了综合就业指导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通过网络、短信系统进行就业信息,做到及时有效地进行政策传达和信息公布,为毕业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就业信息源,并力求做到覆盖全院所有毕业生。

其次,学院开展了以下针对各种情况的就业指导讲座:一是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董川平老师、教育部艺术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委、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博导、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林丽娅副教授、诺韦耐德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对毕业生进行考研、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省、市有关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方针政策,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

艺术生毕业总结范文6

随着近几年艺术类院校的扩招,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 本文从艺术类学生自身及就业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 就业竞争力

艺术类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连续几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困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成为摆在艺术院校以及社会面前的重要议题。

一、艺术类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较为突出。“艺考热”使艺术类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相对减少。特别是艺术类企业,类似文化传播、陶艺、装饰装潢、广告、影视动画、节目制作等公司规模小,稳定性差,对艺术类毕业生需求量较小,这加剧了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2、艺术类就业区域限制较为明显。偏远地区、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基层对艺术人员的需求较少,致使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导致部分地区和城市的艺术类人才达到饱和状态。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明显集中而狭窄。

3、高校缺乏毕业生就业观念的长效机制。学院层面有专人专职负责就业工作,而专业系无专人专职负责就业工作,只有系书记、辅导员兼职负责就业。高校与社会服务机构只是在学生毕业前提供信息与服务,这种服务是阶段性的,不是长期、系统,这种服务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4、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笔者曾经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进行过一次就业跟踪调查,其中装饰装潢公司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是:(1)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装饰装潢材料了解较少;(2)对工程造价基本不了解。广告平面公司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对排版以及版面打印费用了解知之甚少等。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学校培养模式相对固定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5、艺术类毕业生自身缺乏就业意识。笔者曾经对本院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仅40%的学生关注过就业形势,而对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64%学生回答是学好专业知识,仅36%的学生提到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能力。

6、就业观念存在误差和就业期望过高。艺术类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艺术类学生学费比普通类高,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以及就业薪酬和区域要求较高,由于专业特殊,他们对专业对口要求也比较高,这也加剧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面的狭窄性。

正因为有上述各方面原因存在,高职院校学院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打破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瓶颈”,缓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相应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工作制度措施。

二、提升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就业工作领导,建立健全的就业工作制度。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由院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院长担任主任,主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艺术实践部以及各专业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学院就业工作的宏观领导。以此为基础,学院各专业系又成立了就业工作指导小组,系支部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行政干事、教研组长、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领导,提高了效率。

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工作考评机制,并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院、系就业工作职责,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标作为各系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之一,把完成任务与评比部门先进、个人先进等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总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特困生就业帮扶、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指标,综合考核院、系二级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就业工作部门直接参与学院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制定,确保这些工作稳步推进、科学发展。

2、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学院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艺术类专业试点“订单培养”模式,将毕业生顶岗实习与毕业后阶段性实习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机结合。派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教师到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艺术类专业技能要求,紧跟时代脉搏,以市场的理念改造专业、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保证行业企业按期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有效促进学校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入校即就业”。

学生进行艺术类专业教学汇报演出、做毕业设计时坚持以实景、实地为依托,结合实际。负责艺术类专业教学汇报演出、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师采取学院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如此,艺术类毕业生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增强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先生存,后发展,打破一步到位的旧观念。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艺术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应是在基层、地方。

4、进行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将职业指导列为各专业必修课,全面开展了职业指导进教学计划、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常规教育来抓,而不是阶段性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就要让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考虑自己所学艺术类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甚至家庭状况去确定规划。要使学生在校学习目标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专业和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类综合素养,这是基础;假期要求学生参加艺术类社会实践,让他们多与社会接触,了解现实社会的残酷、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进入毕业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选好第一份工作,同时邀请长期合作的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等来我院开展毕业生就业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共同构建院团(校企)合作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5、重视就业市场开发、多途径广泛寻找就业机会。一是招聘活动经常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经常组织校园招聘活动,认真收集各系毕业生的详细资料,做精做美《毕业生资源信息》,使之成为毕业生联络用人单位最直观的大名片。定期高规格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百余家用人单位来学院观看毕业生汇报演出或作品展览,参加招聘会,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二是就业市场开放化。我们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积极建设和开拓就业市场,形成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主动与湖南、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内外用人单位联系,开拓就业“订单培养”市场,年收集就业信息万余条;每年派人参加各地的毕业生招聘会,吸收经验,尽全力给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就业管理信息化。对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室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并及时更新完善网站网页内容,丰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专栏内容,方便学生查看最新的招聘信息。

6、开展创业教育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举措,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也加强了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创业就业的无缝对接,与常年合作的用人单位建设成为学院毕业生创业实训基地,增加就业实习基地数量,将毕业生实习过程与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学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将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列入课程大纲,安排1-2个专题进行授课,其次成立学院创业协会和创业活动小组,就业指导办为其配备了2名指导老师,并把它列入重点学生社团来建设,学院在经费、场地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最后,开展模拟创业活动,每年举行2次“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并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和创业明星零距离接触。以他们的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 欧阳增铜、汤福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新世界出版社 200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