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考试总结范例6篇

作文考试总结

作文考试总结范文1

1、期末考试考完了,到了接通知书那天,心情很复杂。也不知道自己考得如何?终于,分数公布的那一刻,我自己也很慌,因为成绩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小目标,语文数学都只考了七十多分,英语稍微好一些。哎!明明考试前两天好好复习了,为什么就考不到高分。

2、常听妈妈说我上课不太认真。的确是这样。每当洪老师和黄老师讲课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是在想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好好的记重点,也没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得考试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

3、所以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我的成绩,给弟弟做好榜样。所以我要做到放假期间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坚持睡前看语文数学书,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4、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新的一学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的一学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来源:文章屋网 )

作文考试总结范文2

1 语文和英语,翻看了一下卷子,语文主要是阅读文章,理解能力不够,只要题目稍微一变换,就不知道该怎么动笔,所以在阅读理解这一片,确实该费点心思,语文期末争取上135分。英语这次真的没考好,不是题目太难,而是自己平时不认真,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在听力和完形填空这一片,应该在加点油,平时认真学习,该背的要背,该记的要记。

2 数学和物理,我得承认,这两门真是侥幸,数学这次考题真的很容易,老师在考试之前给我们猜题,考试大概百分之九十都有考。而物理题目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勉勉强强上八十分,对于这两门,平时应该多做练习。

3 生物和地理,地理可能是比较认真,这次考得还行,但还是有提升空间。生物是真的不行,只有及格,也是平时没认真背,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平时老师说的要及时消化。

作文考试总结范文3

我是168班的张娟,很高兴今天能作为初三学生代表在此发言,跟大家一起谈谈学习与中考这件事。

时光冉冉,眨眼间在母校的将近四年的时光即将过去了,39天后我们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考核,也许你会紧张,会害怕。实话说,其实我也曾有段时间茫然过,导致学习状态不佳,不敢前进。经过家长与老师的多次疏导,我试着慢慢调整,一点点恢复正常心态。是的,心理素质真的很重要。在最后的39天里我们要杂念,不要想结果,要看重的是过程,并且享受这个为了梦想而毅然奋的过程。相信吧,天道酬勤!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心也就不会后悔。

有了坦然的心态,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还要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要善于统计知识,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梳理,这边是科学学习。中考凭借的就是头脑,靠的就是意志,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回避挫折,但你可以有“100次摔倒,101次爬起来”的勇气。在此期间我们还要做到劳逸结合,因为适当的放松是为了劳后的学习成果更好地在头脑中扎根。

总之,我们需要做到这几点,1,养精蓄锐,冲刺中考。2,调整心态,从容应考。3,讲究策略,查漏补缺。3。劳逸结合,积极备战。

最后感谢领导,老师四年来对我们的精心栽培,感谢父母十五年里给予了我们的深沉关爱,感谢四个年头里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领导,老师家长请相信我们,我们将在六月创造双中的奇迹,书写人生的辉煌!

作文考试总结范文4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高考首先要公平,其次要完成选拔人才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不断改革,注重引导性与时代性,同时要具有可行性。

(一)公平性目前,高考成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高考科目设置首当其冲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障公平。科目设置的公平包含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城乡差异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考试公平;二是以性别差异为代表的考生群体思维结构差异下的考试公平。科目设置改革方向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本身没有错,但是也应当考虑到当勤奋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下降的时候,而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有所上升的时候〔5〕,事实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城乡不公平。目前,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在现行的高考方案中都是必考科目,其中包含了两门语言类科目,必然造成现行方案有利于语言天赋高、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女生。

(二)三个“有利于”教育部对高考科目设置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就应该根据高校不同层次的要求分类考试,而不能实行报考所有高校的考生一张试卷。从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到最高分与最低分往往相差上百分,所有考生一张试卷是难以实现高校选拔人才的个性需要的。在考什么学什么这一难以破解的难题下,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考试内容做设计和调整,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中等学校教育目标开设多层次的考试科目。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一是允许高校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开展单独测试,两者结合录取,如现行的自主招生模式。二是对于那些暂无资质实行自主招生等单独测试的更多的高校,应当在考试科目中设置一定的可选科目,由高校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考生自行选择参考科目,这也符合进一步减少统考科目的改革目标与要求。

(三)引导性与时代性学科知识应当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能够反映时代的学科知识发展,并能够引导社会的知识价值取向,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对科目设置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历史实践来看,外语科目从无到有,从权重低到权重高,生物科目也逐步纳入到高考考试科目中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而当外语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内生需要,同时社会上已有多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外语社会化考试的时候,高考是否还需要对外语科目进行定量测试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命题。高考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与招生录取紧密联系,为了实现统一录取的需要,客观上需要考生成绩以分数定量的方式呈现,以实现对考生的排队区分。而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层次的高校录取已经从选拔性向着合格性转变,部分科目也可以实现从定量向定性的转变。

(四)可行性高考科目设置须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问题,由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既要使中学的教学组织工作便于开展,又要使高校录取时易于操作,并且还需要被社会、高校、考生和家长认可和理解。所以,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应考虑实际的国情与社会环境,制定可行的方案,使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在进行高考科目设置时,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超前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可行性三种关系。可行性是评价高考科目设置合理性的最终依据,也是最现实的依据〔6〕。

二、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

(一)现行方案的分析我国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方案多为本轮新课程改革后推出,主要以“3+综合(文科/理科)”为主,是“3+X”方案的完善和发展〔7〕。“3+X”之所以最终走向了“3+综合”,其原因在于“X”考生的选科不统一,但是最终录取划线、投档时却又需合并处理,而不同科目的试题难易程度常常不一致,极易引起社会和考生不满,同时其科学性也确实欠缺。一方面,减少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学科覆盖面,希望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于是纷纷设置了综合科目,看似减少了考试科目,实际上只是将不同科目的考试合并成一张试卷。另外,各省通过会考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此类标准参照性考试来考察考生在高中所学学科的水平,其目的在于试图纠正高考分科录取带来的偏科问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但综合来看,所有的科目设置改革均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外展开,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始终在高考考试科目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自从外语科目被加入高考统考中,就从来没有哪个地区将语文、数学、外语从高考统考中剔除。“3+综合”在“3+X”推出后最终成为主流,应该说是实用主义的结果。这样的改革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重要地位愈发凸出。综合卷看似考一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考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减轻考生负担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学教学与高校选拔的关系,这些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大,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被提出。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推出新高考方案,以三门总分划线排序投档录取,而其他科目分别以学业水平测试选测或必测科目的形式呈现,供高校录取参考。该方案尊重了高校及考生的选择权,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组合,高校也可以自主提出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但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的科目只提供等级成绩,认为区分度不够;二是尽管从大方案设计上给予了高校足够的自,但在具体执行中高校从方便出发,对提出等级的要求往往不予深究。比如,提出物理化学组合AB的等级要求,说明其接受物理A化学B或者物理B化学A的组合,但为何物理B+化学B+的等级组合院校就不予接受呢,这与物理化学AB究竟有何区别,暂时还没有被考虑。该方案仍然实行了文理分科考试、分科录取,同时,虽然是语文、数学、外语加学业水平测试选拔考试,但是后者也是在高考统考期间进行,实际高考统考5门。可见,高考科目设置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其突出表现在扩大考生选择权、高校自。科目设置承认了考生个体差异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承认了高校不同专业的选拔要求,将对学科的基本素养的考察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性考试中去。那么,未来的科目设置改革未尝不可以考虑将更多的考试科目交给高校来确定,可通过增设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的形式来满足高校对统考科目外的学业水平考察,同时高考也应该接纳一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较高信度的社会化考试项目,将这些考试成绩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外语科目替代效应分析教育部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拟选择英语科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探索英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竟这种改革是否有科学依据,本文将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高考考生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江苏省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投档录取,同时由高校自主提出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的等级要求,考生根据高校要求在考试科目范围内选择对应的考试科目。以江苏省某年实际考试结果为例,对341277人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首先检验江苏省现行三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接着检验如果取消英语科目,而代之以二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分别就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的关系、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可知,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之间的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性与适用性。三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2.1%,二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87.1%,二门总分对三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6.7%。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析的前提是考生均认为五门科目需要参加考试。替代效应是指在教育测量中,不同学科之间的能力替代,即考生可能学好该学科的潜质,而不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显而易见,当考生放弃某门学科学习时,知识必定下降,所以取消某一科目在高考中的统考,并不意味着取消该科目的考试。

三、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建议

(一)高考减少统考科目是可行的,语文、数学两门可以对其他科目的能力做出较好解释尽管两门科目的总分可以解释能力,却不能代替知识,所以,其他科目仍旧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等标准参照性考试的模式在高中学习中展开,而不能一减了之。外语科目可以纳入到学业水平测试中,也可以采取直接认可现有的社会化考试的成绩,提供给高校供录取使用。

(二)高考减少统考科目后可推动文理不分科录取目前讨论很多的文理分科考试问题,众多专家强烈呼吁取消文理分科,认为文理分科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密西根大学认为,即使进入大学,学生也应该接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教育。统考科目统一为语文、数学后,在录取机制上可以取消文理分科,按照两门总分实现对考生的统一排队、统一录取,同时配置以自主招生等其他录取方式对具有特长或特殊潜质的考生予以综合评价录取。为了满足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要求差异,可在学业水平标准参照测试的基础上,展开特定科目的选拔性测试,测试成绩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呈现,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将录取要求一致的专业归并为录取单位进行录取。这样,不仅可以弱化学校分数线的作用,不再分分必争,而且可以引导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发展以及高校要求,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减轻学业负担。

作文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 Excel; SQL;数据透视表;管理;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83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140- 06

教学管理中,经常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管理软件,但是,软件再多,毕竟无法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因此,管理人员掌握常用的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可以及时、较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在众多的数据库软件中,Excel作为普及度最高的软件,拥有着强大的数据管理分析功能,而且随着软件的升级,加入了更多、更强大的功能,掌握好Excel的使用、充分运用其功能,将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刃”。本文以多次考试成绩的汇总、分析为例,提出应用Excel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并详细讲解实际操作方法。还要指出,本问题的解决,还可应用于公司销售业绩、进出货物管理等多种情形,因此具有相当的普适性。

1 提出问题

大量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员参加考试,每次组织综合科目和不同的专业科目考试,同时通过综合科目和某一专业科目才能取得该专业执业证书,没通过相关科目的人员可能再参加后面批次的考试,要求汇总分析每一次考试和几次考试的人员通过情况和地区通过情况,整理出几次考试后可取得执业注册证书的人员名单,分析每一考试科目的总体通过情况。

2 思路分析

解决该问题的难点在于整理执业证书人员名单时,必须通过综合和专业考试科目,而这两个科目不一定是在一次考试通过,而且考试的专业比较多。

在分析问题时,也应当看到,结果并不要求对每次考试的具体成绩进行层次分析,这样即可简化我们解题思路,即将通过、不通过定义为1、0即可,而不需要分析具体的考试分数(当然也可通过其他办法来进行考试成绩的定量分析)。

基于以上两个主要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利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比较适当的方法。因为数据透视表是用来从Excel数据列表、关系数据库文件或OLAP多维数据集等数据源的特定字段中总比信息的分析工具。它是一种交互性报表,可以快速分类汇总比较大量的数据,并可以随时选择其中页、行和列中的不同元素,以达到快速查看数据源的不同统计结果,同时还可以随意显示和打印出用户感兴趣的区域和明细数据。数据透视表有机地综合了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方法的优点,可以方便地调整分类汇总的方式,灵活地以多种不同方式展示数据的特征。

3 实际操作

在本节中,以分析解决问题为主线,穿插了Excel数据处理中的常用方法。考虑到Excel 2010在数据透视表方面显著的功能升级和强化,本文以Excel 2010版本为平台进行操作。

3.1 整理数据源

准确、规范的数据源是高效分析、正确结果的基础,因此,这项基础工作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根据实际问题,将每一次考试数据放在一个Excel文件(工作簿)中,其中的多个工作表分别容纳这次考试中某一考试科目的数据,然后将几次考试的数据(几个Excel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为方便操作和表达,这里几个文件放在“D:\成绩分析”文件夹中。

作文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八股文;申论;相似;指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八股文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是宋元明清诸朝科举考试专用的“较为标准化的考试文体”(刘海峰,八股文为什么沿用了五百余年,文史知识198902)。申论是我国目前录用国家公职人员考试科目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八股文的写作与申论的写作有着极高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说,申论是八股文在现代的一种变体。本文就从二者各自的特点入手,对其相似性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八股文对申论写作的指导意义。

一、八股文的具体特点

八股文又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体源于宋元时期的经义,在明清时期成为以国家法令形式来规定的科举考试内容。

八股文的题目皆出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即“以经言命题”。题目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大题和小题。所谓大题,是指一句题至连章题,这种题目类型多见于乡试、会试等大考;所谓小题,是指一字题至各类截搭题,大约有四十多种,这种题目类型多见于学堂内部日常考核、县考等小型考试。

“科举考试时代,古人为了试卷的整齐划一和试卷评判的可比性,从前人的文章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文章结构作为时文的程式,”(科举问题研究 汪小洋 孔庆茂 天津古籍出版社)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这几个部分,讲究为圣贤避讳,“代圣贤立言”,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表达内容。通常来说,八股是为文的最高要求,平时的考试、练习中一般为六股,省略束股。

八股文的题目皆出自四书五经,集中了诸子百家的精华,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主题。八股文虽然被人们认为死板僵硬,但我们不能否认,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诸多优秀的八股文章,如明代王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另外,科举考试中也包含了经史、时务策的考核,更加注重应考者对国家事务的态度以及处理方法。这些都是所选拔的人才必须具有的素质。

二、申论的具体特点

在21世纪的今天,公务员考试成为国家选拔录用人才、培养公职人员的考试制度,申论就是公务员考试的两个科目之一,它是根据国家机关工作的需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考察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

“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的意思是表明、申述,应考者根据试卷给定材料的内容,引申出个人的观点。“论”的含义较多。一是议、议论。《说文》:“论,议也。”“段注:‘凡语言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二是深思、谋虑。《周礼考工记序官》:“或坐而论道。”“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三是含有评论、辨析的意思。《吕氏春秋・应言》:“不可不熟论也。”“注:‘论,辩也’。”四是告诉、陈述。《文选・张衡・西京赋》:“众形殊声,不可胜论。”“姜注:‘综曰:论,说也’。”因此,申论就是一种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内涵的文体。

申论写作大体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结构展开写作;应考者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不说大话空话,具有可行性,讲究为公立言,实际上考察的就是应考者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工作,因此应考者要特别注意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竞争逐年激烈,为了获得较高分数,各个类型的文章写作都有专门的固定格式,尤其是各大辅导机构甚至专门总结出了固定模式帮助考生写作。考生之间还流传着诸如“申论考试万能八条”这样的写作模板,文章结构一般采用“七段轮”,使得申论文章的写作更加类型化、程式化。

三、八股文与申论的相似点

从考试目的上来看,二者实质上考察的都是应考者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写作过程中都采用议论文文体,论证为手段,决策为关键。这也是考察应考者今后是否能够胜任官职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题目的角度来说,八股文与申论都是命题作文,与国家、社会、民生、个人修养有关,侧重考察应考者的文字处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考生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明确判断和处理,讲求应对之策。

从行文角度上来看,二者都采用代言体,代表的是圣贤君子、国家社会的角度,从大局出发,文章严谨周密。

从文章结构来看,二者都采用了固定程式的议论文结构,逻辑关系清楚。

四、八股文对申论写作的启示

第一,八股文讲究“代圣贤立言”,要求应考者模仿圣贤的口气阐释观点,读圣贤书,讲圣贤话;申论写作继承了这一特点,讲究“为公立言”,要求应考者站在政府的角度,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考察的是应考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申论写作时,要时刻注意自己代表的角度,既要维护政府形象,又要顾忌百姓民生。

第二,八股文的写作一般是以四书五经、《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运用经学观点以及圣贤之言进行论述;现代的申论写作代表国家的角度。因此要注意引经据典。古代,八股文在一定程度上禁锢着考生思想;现代的申论考试,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同样是有一定限度的自由。

第三,八股文的写作讲究排比对偶,因此,古代有专门的书籍总结各类音韵对仗,例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其中的内容对八股文的具体写作提供了诸多借鉴,甚至形成了固定模式,“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因此,我们在进行申论写作训练时也要注意对经典模板的总结,参考著名理论家的文章,经常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报刊,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语言运用更加客观。

第四,八股文的语言精简凝练,字字珠玑,用词缜密,逻辑性强,观点表述清晰明了。在申论考试中时间有限,要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精彩的文章,言辞的运用就要特别注意,做到不说大话空话,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起承转合,直截了当。

第五,八股文的写作有着严格的程式要求,分为破题、承题等部分,文章结构稳定,思路清晰,是比较标准的议论文章写作模式。同样作为分析议论性考试,申论文章的写作对结构也有着严格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八股文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例如,文章开篇对材料及现实的概述就类似于八股文中破题的部分,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占据文章大部江山的论述主体类似于八股文中的四比八股,每一段落又有各自的小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严谨周密;文章的结尾类似于束股、收结部分,呼应上文,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完善结构。由此看来,八股文的写作程式对于现代申论的写作模式同样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