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范例6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1

一、概念界定

对学生来说,课堂提问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提问,教师首先对于自身的提问有哪些类别应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以便于做出判断和选择。但是,课堂提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使课堂提问有效,它可以与教学事件相匹配,与教学过程的各阶段相结合。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达到期望的学习结果。首先,本文先对“课堂提问”和“教学事件”作一个概念界定。

(一)课堂提问概念

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等设计问题而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对话式”教学模式。本文根据美国卡麦隆大学莫里教授在《课堂教学技能》一书中的分类,将问题分为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四类。事实性问题是指学生简单回忆所学知识或者在课文里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经验性问题是指学生需要整理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创造性问题是指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得出新颖、独特的答案的问题,评价性问题是指学生做出判断或赋予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的问题。

这四类问题都以某一知识点为切入点,并贯穿在这四种问题中,逐层深入,将学生置于四个明显的学习阶段中,激活学生的先前成就,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知识的一种有效且连贯性很强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事件概念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种内部过程,但受外部刺激或事件的影响,由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习的内部过程来进行外部的教学活动。于是,加涅依据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内部心理阶段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分别是引起学习注意(保持警觉)、交代学习目标(建立预期)、回忆相关旧知(提取到工作记忆)、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性知觉)、提供学习指导(编码)、引发行为表现(反应)、给予信息反馈(强化)、评估行为表现(再强化)和强化保持与迁移(提示提取),这九大教学事件贯穿教学的启动、展开和结束。

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带动了几十年来教学设计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到内部学习过程与外部教学教学事件相配合,是迄今为止最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教学步骤。

二、语文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匹配及案例分析

按照九个教学事件的顺序展开实施的教学最合乎逻辑且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教师都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即如何将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地匹配,在此,笔者以《济南的冬天》、《林黛玉进贾府》等课堂实录为例,将莫里的四种问题与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进行有效匹配,使问题与教师教学行为保持一致性。

(一)问题与启动环节的教学事件匹配

教学启动阶段旨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准备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之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是九大教学事件中的引起学习注意、交代学习目标和回忆相关旧知,在这三个教学事件中,教师可以用相应的问题与之相匹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事实性问题或经验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提出事实性问题或经验型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快速、高效地将学生引进课堂。

(1)事实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在精读课文中,事实性问题的导入才能使学生保持警觉,如《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红楼梦》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啊?

生: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

师: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看看

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

这种事实性问题的导入不仅以旧带新,而且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氛围,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快速、高效地将学生引进课堂。

(2)经验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在阅读课文中,经验性问题的导入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济南的冬天》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那么,根据你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冬天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不同的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回答跟《济南的冬天》形成对比,这能让教师顺其自然地进入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撩拨起学生的兴趣。

2.经验性问题与交代学习目标匹配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习者同教师一样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但是,教师交代学习目标,并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师学生明确在学习结束时,他能有哪一种行为表现。这就要与问题相匹配,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大家首先要明确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课文

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

这样的经验性问题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建立预知,交代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当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3.事实性问题与回忆相关旧知匹配

回忆相关旧知的意义在于先前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明确了哪些知识需要被提取到工作记忆后,就可以通过提问事实性问题激活提取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心思考问题,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春》,作者在写春草图时有这样一

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请问这里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啊?

生:拟人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主要来讲拟人手法的运用。

这里提出事实性问题,学生只要简单地回忆所学知识就能回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而且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问题与展开环节的教学事件匹配

教学展开阶段旨在帮助学习者积极介入认知加工过程。教师的行为主要是九大教学事件中的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表现、和给予信息反馈。在这四个教学事件中,教师可以用相应的问题与之相匹配,让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

1.事实性问题与呈现教学内容匹配

当学生做好了进入新课的准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呈现教材,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师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深入把握课文。《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大家先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济南冬天的句子,说说作者

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一个事实性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不仅呈现了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

2.经验性问题与提供学习指导匹配

学习指导是刺激思维的方向,帮助学生确定如何编码信息,起着一种“管理认知策略”的作用。但是,“学习指导”并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告诉学生在特定时刻该做些什么,主要提问经验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的?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谁能说说。

上述问题属于经验性问题,学生需要整理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而且要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主动生成意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3.创造性问题与引发行为表现匹配

引发行为表现是运用新知的技能,学生介入到外显行为本身还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需要精心安排练习,以保证所要提取的命题与产生式同预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但是,学生在尝试练习时很难做到运用自如,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问题为铺垫帮助学生跨出“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发展水平。《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文中拟人的句子很多,描写得形象贴切,除了这些句子之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句子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发挥你们的想象。

这是一个创造性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发下,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对学生内心掌握拟人手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评价性问题与给予信息反馈匹配

给予信息反馈是认知观意义上的强化,反馈是向学生所作的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业行为表现质量如何,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效果,,而教师和学生是最丰富的反馈源。《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文中哪一句拟人手法运用得最生动?说说你们的理由。

回答这种评价性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而且强化了学生对拟人手法的掌握与运用,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地步。

(三)问题与结束环节的教学事件匹配

教学的结束环节旨在评估行为表现和强化保持与迁移。“评估行为表现”实际上是“引发行为表现”和“给予信息反馈”的循环重复,再次强化习得知识的运用,而迁移(迁移是指学习者在新任务、新问题或新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度)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1.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或评价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教师根据课文不同的要求可以提出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或评价性问题让学生习得的知识点再次得到强化。

(1)经验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教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学生总结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强化。以《林黛玉进贾府》的部分课堂实录为例: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带领你们分析了林黛玉的语言描写,现在你们能不能用语言描写来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呢?

(2)创造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学生习得知识主要是为了运用,教师提出创造性问题是评估学生先前行为的一个最有效标准。以《济南的冬天》部分课堂实录为例:

师:课文中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景图,同学们,那你们能不能用拟人的手法改写济南冬天的水景图呢?

这里的创造性问题是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再次强化和巩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真正掌握知识的运用。

(3)评价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评估学生行为表现就是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判断或赋予价值,这里就适合提评价性问题。以《林黛玉进贾府》部分课堂实录为例:

师:文中林黛玉的语言描写很多,其中哪一句最能体现林黛玉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2.创造性问题与强化保持和迁移匹配

迁移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情境,以问题为铺垫,主要是创造性问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习得的知识。《济南的冬天》的局部课堂实录: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领略了济南冬天的美,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济南冬天的山景图和水景图,你们还能想出哪些景物?要求运用拟人的手法,字数200左右。

创造性问题与强化保持和迁移匹配,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之中,做迁移式练习,将课堂的结束方式停留在运用水平,实现了语文的言语实践功能。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的有效匹配,不仅推动了教师的教学进程,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中来,将学生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评判思维。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I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Dantonio,M等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3]薛晓嫘.课堂提问的有效分布.《中学语文》.2000年第09期

[4]薛晓嫘.先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09期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2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语言十分关键,应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如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呢?

(一)运用启发性语言

启发学生质疑提问、自主探究,这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变,是一种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启发学生主动问,而不是教师问,更不是学生被动答,这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一堂课从导入开始,教师的语言就应当带有启发性,用启发性的语言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允许学生大胆设想、大胆质疑,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相互碰撞,互相交流。因此,启发性语言是极其重要的课堂教学语言之一,对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主动探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受到语言启发的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我通过运用启发性语言,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相互探究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怎样展示对景物的描写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一步步进入了语文的意境中,较好地总结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情”,全文紧紧围绕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作者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三幅画面: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二)运用引导性语言

语文学习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在动手学习之前,给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弄明白了学什么,从而对怎样学才能感兴趣。有了兴趣,看似枯燥的东西学起来也会趣味横生。相反,一旦兴趣受挫,一蹶不振,百药难医。那种不感兴趣的学习状况,实际上是未进入学习状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要善于运用引导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把学生的学习思维步步引向深入,使其能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讨论、探究,使他们对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深受感染,如临其境,深深地感受到:济南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道悠长的味道。

(三)运用提示性语言

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某个问题不能透彻地理解,或者是对某个问题出现歧义,发生争执。这时的教师最适合用提示性的语言,进行有目的的启发引导。但千万不要急于“点破”(就是揭示答案)。“点破”了就失去意义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针对同学们的困顿,教师运用提示性语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达到最佳意义上的教学目的。“问题”经老师的点拨提示,轻松解决了,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

(四)运用激励性语言

在课堂上无论是对学生的“提问”,还是“回答”,教师都要用激励性语言。无论是提出的问题“价值”多大,“回答”的问题正确率多高,老师都应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表扬。即使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准确全面,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学生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敢想、敢说、肯想、肯问、肯答的学习激情。运用激励性语言,会给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就会更加畅通,课堂气氛也就更加活跃。

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

(一)切忌一味运用提问的语言

师问生答,很容易形成满堂灌,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师问”“生答”的教学方法必须颠倒过来,变“学答”为“学问”,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问。

(二)切忌“泼冷水”的语言

面对学生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发言,无论是学生问也好,回答问题也罢,教师要爱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精神,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激情,千万不能因为学生一时对“激发”不理解,讨论“不对路”,回答“不对题”,就当头一瓢“冷水”。讽刺、挖苦、贬低等语言,一下子就会将学生的学习情趣“泼”得精光。

(三)切忌“一棍子打死”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3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

1.执教者缺乏倾听耐心

在课堂进行教学提问环节时,教师不仅要适时地提问,以便学生及时地展开思维活动。但是在提问后,更应该倾听学生的回答,准确地掌握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实际上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一种尊重,一种肯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中来。但是,我们的一部分教师,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或者学生回答问题偏离自己的答案,往往过早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挫伤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提问进一步的展开。

2.所提问题不科学

执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过多的包办。在问题设计中,一味地关注问题的结果,而对问题的过程常常淡忘。采用问的方式总是“对不对”“是不是”,这无疑是在做简单的选择题,学生的思维基本没有打开,而是教师将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再者,在问题的设计中,没有把握准教材目标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问题过于艰深,导致课堂提问,学生始终是启而不发;再者,教师的问题本身就偏离了教学的主题,师生无法进行对话和交流。

3.问题的随意性

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问题尽管是有其层次性的,但在实际操作教学中,生怕学生回答不了问题,就在课堂教学中随意增设一些问题性,这些随意性的问题往往又与预设的问题产生部分的重复,显然不利于教学。它极大地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不利于教学。

4.提问过多,抑制了学生思考

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笃信“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一味地提问,导致问题过滥。课堂教学的时间本身就是有限的,为了问而问,势必压缩了学生的思考的时间,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导致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不到位,不全面。故而整个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对于问题触及不到一定的深度,显得空乏。自然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适度的问题,才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

二、课堂提问环节的策略

1.设计的问题具备研究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尽量避免问题的重复性和琐碎性,这促进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反而只能加重学生思考的负担。在问题设计时,尽量精简,使每一道问题都具备探索研究性,都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恰当地提出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为了表现济南的冬天特点,语言大师老舍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的?”紧接着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地阅读文本,边读边思考问题,最后引出写作的主题。学生经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触发学习的探究活动,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强化问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提问中,教师提出每一个问题都应是有目的的,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教师应该做到所提出的问题目的明确,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保证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再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在学生自由朗读后,思考:为什么说济南是一个宝地?教师经过引导思考后,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济南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课文中又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呢?写水又是从什么角度展开写的呢?”通过这有目的启发性的提问,学生自然就会全力地进行思维活动,真正做到问题的有效性。

3.多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思考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4

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语文新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新课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新课改的课堂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东西,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还记得那一节平常的语文课,我讲的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一上课,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冬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一下。”刚说完,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讨论开了。“美丽”“快乐”“荒凉”“萧条”“寒冷”、“冰天雪地”……,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学生说了一大串,等他们说完了,我没有急于张本,而是面带微笑地慢慢说道:“那么谁来说说自己的具体感受呢?” 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准备抢答。他们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冬天,我耐心地听着,和他们交流着,探讨着,一个多味的冬天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了不同寻常的滋味。等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我接着说“同学们,看来大家对冬天都有独特的感受,可见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大家一样,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心目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我还没来得及板书,学生们就及不可待地翻书了。……后面的课一直很精彩,学生学得也很投入,我也很轻松: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学生心目中的冬天融为一体。

回想起来,我当初设计的导语并不是这样:本想用一个话题,引出学生对冬天的感受:荒凉、萧条,以此造成学生认知与课本上所描绘的冬天的特点的矛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是,当我听到他们的回答并不仅仅是我想要的时,我马上意识到:不能泯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更不能“同化”他们,要尊重他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注意课堂的生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机智应对生成性的问题。美国哲学家爱墨森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叶澜教授曾说:“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估计的完全一致。这时,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5

“当时听到这个处分,我肯定不服啊,这明明就是一起冤案。”郭学宏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一开始他只是不断申诉,从四平市纪委到吉林省纪委,从检察院到法院,几乎所有相关的部门他都跑遍后仍徒劳无功,2011年10月,他开始了近一年的上访之路。

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8月,郭学宏上访10余次;直到2012年8月9日,他接到了四平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劳动教养决定书》。

“软环境”案件

导致郭学宏等人被撤职的案件发生在2009年。这是一件情节简单的案件。

2007年10月26日,马东昌(发包方)与邱冬华(承包方)签订了采石场承包经营协议书,约定马东昌将其伊通县景台镇财源采石场承包给邱冬华,承包期两年,每年承包费220万元。由于双方因承包费的支付问题发生纠纷,2009年1月6日,马东昌将邱冬华诉至伊通县法院。此案由马安法庭庭长张志信负责审理,分管该案副院长是郭学宏。

伊通县法院当日立案并对被告邱东华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于1月12日查封了邱冬华的财源采石场的生产车辆和设备、成品石料。

采石场被查封后,邱东华申诉,认为伊通县法院超标查封。邱东华认为,被查封的生产车辆和设备价值为180余万元,石料价值为161万余元,总价值为341万余元,超出诉求标的额211万余元,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中的相关规定。

申诉无果后,邱冬华于2009年2月20日至3月16日,多次向伊通县法院提出信誉担保,要求财产解封,担保申请被伊通县法院鉴定为无效担保。2009年3月17日,邱冬华的人张洪鹏向伊通县法院提供了吉林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的8000平方米土地使用证、6000平方米房屋产权证(均为复印件)实物再担保,要求对被封物解封。这一担保申请仍被伊通县法院鉴定为无效担保。

同年4月27日,原告再次具状,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84.3万元,再次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对伊通县法院原裁定查封被告的相关财产继续查封。两次诉讼标的额合计为249万元。

关于被查封物的资产评估,郭学宏对记者讲述了另一个版本:“伊通县法院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评估,查封的石料价值仅为25.9万元,加上查封的设备价值172万元,查封物总价值为197.9万元,这与原告二次诉讼的标的额249万元相比,并没有达到原告诉请标的额,根本不存在超标的查封问题”。

邱冬华不服,将此事反映到吉林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软环境办公室”是纪委下属部门)据《吉林日报》2004年12月报道,该部门办公地点设在吉林省纪委、省监察厅,分设六个工作组。其中司法环境组设在省委政法委,负责对政法涉案部门不正之风进行纠治和涉软案件查处。

纪委调查

从2009年6月6日开始,软环境办公室就此事进行调查。

经过一年的调查,2010年6月3日,四平市纪委召开涉软案件新闻会,了《姜守臣、郭学宏、张志信所犯错误事实材料》。

材料中说:“伊通县法院在审理马东昌与邱冬华经济纠纷一案的过程中,不正确履行职责,违法超标查封,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伊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再担保解除财产保全申请,不予办理,致使财产被查封长达17个月,至今仍未解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据此,今年6月1日,四平市纪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对这起严重‘涉软’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建议依法按程序免去姜守臣伊通县人民法院院长职务,并依照有关规定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给予主管院长郭学宏撤职处分并建议依法按程序撤销其伊通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职务;给予办案庭长张志信撤职处分并建议依法按程序撤销其伊通县人民法院马安法庭庭长职务,并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对这份材料中的两个处罚依据,郭学宏认为“很冤枉”。

在被查封物的资产评估上,伊通县法院所采信的数据是由吉林省地矿测绘院2009年5月14日出具的鉴定结论—— 11567.7立方米,为被告申请法院依法委托所作鉴定。而由四平中院所邀请的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出具的勘查报告为24777.20立方米,被伊通县法院“非法定鉴定部门所出具的鉴定结论”为由未被采信。

关于“对当事人提出的再担保解除财产保全申请,不予办理”,据郭学宏称,在伊通县法院要求对被告所提供的担保物及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进行核实时,遭到被告及第三人张洪鹏的拒绝,导致无法对该担保财产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行核实,且从其担保书看仍为信誉担保,伊通县法院解封被查封的财产,“后来经伊通县法院了解,被告所提供的吉林碳化物有限公司的财产于2008年6月已经被其它法院查封,并无担保资格。”

郭学宏的不满并非仅限于此。“就算真的是伊通县法院错误办案,也应当经过司法程序处理,而不是纪委直接干预,这严重违背了司法程序,是利用纪检权干预司法权的行为。”

根据《法院组织法》第4条、《民诉法》第177条规定,法院办案违法只能由上级法院依司法监督程序做出认定,其它机关均无此司法权。

从申诉到上访

被免职后,郭学宏等人认为吉林省软环境办副主任李明国为帮助被告逃债,要求“上级领导组成法律专家组核查此案,澄清我院是正确履行职责,撤销对法院三位领导的错误处理决定。”

2010年6月6日郭学宏开始申诉。

起初他去找四平市纪委、吉林省纪委、局,“他们一看是纪委的决定,都说不管这事”,无果后他决定进京。

郭学宏把申诉材料提交到了全国人大部门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部门,却一直未得到答复。

“我正式上访是从2011年10月开始,去过国家局,也跟别人到过中南海,后来中南海就不让去了。”

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8月,郭学宏共上访10余次,一共被遣送回伊通县3次。

最后一次“上访”发生在2012年8月1日。

“本来我是在两个姐姐的陪同下前往北京天坛医院看病,不是去上访的”,郭学宏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去北京的那天是7月25日。

8月1日下午3时左右,“我们打车去旅店,路过一个地方看到许多人,我问司机这是什么地方,司机说这是美国大使馆,很多人在这上访,然后我就问他这管事吗?司机说管事。”郭学宏称他随身带着上访的材料,这么一来就寻思打听一下,于是让司机把车停在了路边,和他的姐姐下了车。

“刚下车,就过来两个警察,问我们干吗,我说没干吗,就是路过。然后他们问我是不是上访,我说我不上访。”

随后他们在郭学宏身上搜到了上访材料,“就对我说,跟我走吧。我说跟你走?不去。然后他们就说,你不是想解决问题吗?想解决问题就跟我走吧”,郭学宏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随后他们就被带到了派出所。

据郭学宏回忆,接着他们被带到了久敬庄接济服务中心,并在那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就过来一群不明身份的穿着黑衣服的人,就把我和两个姐姐强行拉到车上,然后送到家。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们就把我的两个姐姐拉到了那辆载我们回来的车上”,郭学宏急了,问她们要被送到哪去,“他们没有做声”。

第二天他接到了姐姐的电话,才得知她们在拘留所,随后她们被伊通公安拘留了10天。

未被执行的劳教

“可能是因为身体缘故吧,他们没有拘留我,那几天在家里就等着两个姐姐被放出来”,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如何被处置。

郭学宏还没等姐姐回家,8月9日,吉林省四平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就下达了《劳动教养决定书》。

而8月1日的那次“非正常上访”,正是郭学宏被处以劳动教养的直接原因。

该劳教决定书称,2012年8月1日,郭学宏进京到美国使馆门前进行非正常上访,被北京警方予以训诫。四平市劳动教养委员会认为,郭学宏进京到非访区非正常上访,根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参照《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和吉林省公安厅、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司法厅印发的《关于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意见》,决定对其予以劳动教养一年。但鉴于郭学宏患有脑出血、高血压等疾病,决定所外执行。

8月28日,郭学宏向吉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我在申请里说了三点:一是我没有去美国大使馆上访,劳动教养决定认定的事实是错误的;其次,该劳动教养决定法律依据错误;第三,是在没有前置的两次行政处罚,并且在没有进行听证的情况下对自己劳动教养,属于程序违法”,郭学宏请求复议机关撤销劳教决定。

11月6日,吉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裁定,四平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对郭学宏做出的劳动教养决定,认定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并违反法定程序,予以撤销。

尽管劳教已被撤销,但是在郭学宏看来“事情仍然没有解决”。“我已经请了一个律师,准备继续申诉,直到事情全部解决。”郭学宏说。

“一元劳教案”

2009年6月29日,到北京上访的常州市民朱玉妹、吴产娣、陆菊华、孙洪康等人在陶然亭桥北登上14路公交车,前往国务院法制办领取行政复议书。司机崔林发现她们为上访人员,随即报警并停车。

蹊跷的是一年后,2010年7月,常州警方暨“劳教委”决定对吴产娣、朱玉妹、陆菊华实施劳教,理由是“曾在2009年6月29日去北京反映问题,拒不购买公交车票,强行登上14路公交车,致使14路公交车被迫停运1个多小时”。

任建宇被劳教案

2011年9月23日,重庆市公安局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逮捕了重庆彭水县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并随后决定对其“劳动教养两年”。

2011年4月至8月,任建宇在腾讯微博和腾讯博客复制、转发、评点一百多条“负面信息”,但公开的信息显示,任建宇发的所谓“攻击”政府的100多条信息,主要都是转发一些国内知名学者的。

今年10月10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任建宇被劳教申诉案。审判长宣布,因案情重大,案件在程序、实体等问题上都需要进一步核实,合议庭决定择期宣判。

唐慧被劳教案

2006年10月,永州乐乐(化名)被秦星、陈刚等人诱骗、并卖入色情场所,此后被逼100多次,此案终审判决结果为:色情场所老板秦星、周军辉两被告人被判死刑,4人被判无期徒刑,另有1人获刑15年。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6

对于家长来说,第一次看着自家宝贝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心里都会涌上复杂的滋味。有欣喜,毕竟这是孩子迈向社会成长的第一步;也有担忧,毕竟孩子要离开父母贴身的看护,离开家这个堡垒,谁来保证孩子的安全呢?于是,每一个跟幼儿园有关的新闻事件都会牵动父母们敏感的神经。

2011年7月初,江苏南通市某“贵族”幼儿园老师殴打孩子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受到广大网民的强烈关注;7月13日,山东莒南县的朱久霞女士怒斥女儿在幼儿园里遭到犯,希望为女儿讨个说法;7月中旬,山东烟台某幼儿园老师为了惩罚孩子,竟在孩子的屁股上打注水针……

太多的负面新闻,让父母们心惊胆战。但是,尽管他们知道挑选幼儿园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现实的压力却是:如今正规的、师资优秀、硬件完善的幼儿园门槛太高。高额的费用不说,还要对生源有所要求。大多数收入不高的家长只能无奈地选择那些更为便宜、门槛低的“地下”幼儿园。

云南省玉溪市的打工夫妇张博和李惠珊,也因为经济条件所迫,把女儿和儿子相继送入同一所幼儿园。原本以为女儿安全无事地从幼儿园毕业,儿子也应该如此。没想到,儿子上幼儿园仅仅4天,便发生了一件让张博夫妇遗憾终身的事情。

怪!儿子回家途中离奇失踪

2011年3月31日下午5点多,张博夫妇下班后匆忙赶回了家,一边做晚饭一边等着幼儿园的校车把儿子送回来。这天是儿子张健东上幼儿园的第四天,因为儿子还不到两岁,夫妻俩还是对他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有些担心。可夫妻俩等到了6点,仍不见校车送儿子回来,张博有些着急了,便打电话给幼儿园园长徐冬梅。

徐冬梅接起电话,很轻松地说:“没事的,车早就拉着孩子们出去了,可能是路上有些堵,很快就会把孩子送回家的,你放心吧。”是啊,现在正是晚高峰,堵车也很正常,于是,张博耐下心来等待儿子。然而,夫妇俩左等右等,仍不见儿子的影子。

张博心慌了,一次次地拨打徐冬梅的手机,但电话却再无人接听。“会不会出什么事啊?”张博不敢往下想,只得继续拨打徐冬梅的手机。直到晚上7点半左右,徐冬梅才接通了电话。她一改之前轻松的语气,吞吞吐吐地告诉张博:孩子其实走丢了,没有告诉家长是怕家长担心,她一直在努力寻找,等孩子找到了再送他回家。而她也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报了案,希望警方能尽快找到孩子。

什么?孩子丢了!

张博只觉得眼前发黑,拿电话的手不停地颤抖着;而妻子李惠珊得知消息后,放声痛哭起来。

张健东可是张博夫妇的心头肉。2004年,新婚不久的张博夫妇从千里之外的云南昭通市来到玉溪市打工。2005年,李惠珊生下了大女儿,不幸的是,大女儿很小就被查出小儿麻痹症,至今走路仍不稳。2007年,李惠珊生下二女儿。二女儿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因为夫妻俩实在没有精力照顾,便把两个女儿都送到了附近的智儿园。

2009年6月4日,李惠珊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又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夫妻俩给儿子取名叫张健东。

2011年3月,两个女儿上了学前班,学费一下子涨了很多。原本在家里照顾儿子的李惠珊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只能把儿子送进幼儿园,自己去打工贴补家用。李惠珊为儿子选择了女儿曾经上过的智儿园,这个幼儿园的收费比其他正规的幼儿园便宜很多,而且还有校车接送,省了大人不少事,许多外来打工人员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儿去。

可让张博夫妇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刚去幼儿园仅4天就丢了。得知噩耗的张博夫妇稍稍稳定情绪之后,马上找到徐冬梅。徐冬梅告诉他们,当天下午4点,她带着小健东逛街,在凤凰路三角公园附近的云溪宾馆门口买西瓜,等付完钱后竟然发现小健东不见了。

“你为什么不及时通知我?”张博气得大吼大叫起来,徐冬梅吓得沉默不语。随后,张博立即通知自己的亲友,以三角公园一带为中心四处寻找儿子。远在老家镇雄县的亲友,得知小健东失踪后,纷纷赶到玉溪,一起寻找小健东。可一直到当天深夜,大家也没找到小健东。张博夫妇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

这时候,张博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始回忆徐冬梅说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问题。按常理,幼儿园的老师不会带学生逛街买水果的,再说,即使孩子真的丢了,也应该及时通知家长,可她为什么会遮遮掩掩?

“她会不会偷偷把健东卖了?”张博心里突然闪出一个可怕的念头。他将自己的担心告诉给亲人,亲人都建议他立即报警。随后,他们拨打了110。辖区所在派出所的民警很重视,立即传唤徐冬梅。在派出所,徐冬梅又将孩子丢失的经过说了一遍,并说自己已向警方报了案。但警方却说,并没有接到她的报警电话。

与此同时,张博的亲友仍在继续寻找小健东,但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仍没有孩子的任何消息。

4月1日中午,办案人员根据徐冬梅所提到的外出路线以及大体时间,调取了从幼儿园到三角公园沿途各路口的监控录像,发现在这些路段及相应的时段,都没有徐冬梅及小健东出现过。显然,徐冬梅在撒谎!可是徐冬梅为何要向警方撒谎?小健东到底去哪儿了?

悲!爱子原来在医院意外毙命

警方在认定徐冬梅谎报案情后,再次将张博和徐冬梅叫到派出所。然而,面对警方的询问,徐冬梅仍坚持说孩子是走丢的。由于警方没有证据证明徐冬梅伤害了小健东,只得暂时让她离开。

可就在此时,一个意外的细节引起了张博的注意:在徐冬梅离开派出所,骑上电动车要走的时候,跟在她后面的张博突然发现电动车后面有一小块凝固的血迹。直觉告诉张博,这血迹与自己的儿子有关,于是他猛扑上去抓住徐冬梅,大叫道:“她是凶手,她是杀人凶手!”随后,张博将徐冬梅拖进了派出所。

张博的指证立即引起民警的高度重视,他们将徐冬梅控制了起来,准备对血样进行化验。听说要化验,徐冬梅浑身哆嗦,捂着脸绝望地哭起来:“我交代,孩子……孩子已经死了。”听到徐冬梅的话,张博只感到天旋地转,不由分说冲上去就要打徐冬梅,被民警拦住了。

随后,徐冬梅从身上掏出一份由玉溪市人民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书”,证实小健东已于3月31日下午死亡。派出所所长李伟感到事情重大,立即将案情上报至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局领导立即抽调民警,去往幼儿园及医院同时展开调查,很快便查清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由于小健东第一天上幼儿园回家时对父母说自己吃不饱饭,张博便打电话给徐冬梅,说愿意将学费由每个月150元提高到170元,希望老师多喂小健东一些饭,不要让孩子饿着。徐冬梅在电话那端很是认真地答应了。

3月31日中午11点左右,小健东在楼梯上摔了一跤,大哭不止。徐冬梅听到哭声后跑了过去,将小健东抱起,见他只是头上擦破了点皮,并没有在意。11点30分,幼儿园准时吃中午饭,徐冬梅特地提醒老师要把小健东喂饱,别让孩子饿着。饭后1个小时左右,徐冬梅让老师把小健东抱到自己的房间,让他在自己的床上睡午觉。由于小健东才1岁零10个月,为方便照顾,几天来,徐冬梅都将小健东安排在自己的床上睡觉。

15点30分,是孩子们起床的时间,老师们开始一个个叫醒孩子。但当徐冬梅走到自己床边叫小健东时,却发现他没有任何反应。徐冬梅慌了神儿,立即将趴着睡的小健东翻过来,发现他的嘴角有一些吐出来的饭,并且嘴唇发乌、脸色发白。徐冬梅连忙擦干净小健东嘴角的饭菜,抱着他去找幼儿园食堂的吴继军师傅。

吴继军看了一眼小健东,判断孩子可能是吃多吐了,建议赶紧送医院抢救。于是,徐冬梅用电动车带着吴继军和小健东迅速赶往医院。可能小健东头上的伤口碰到电动车,便在车上留下了一小块血迹,但徐冬梅并没有发觉。急诊科医生检查后发现小健东已经没有了心跳、瞳孔也已经扩大。徐冬梅听后,吓得慌忙跪在医生面前,请求对方一定要救救小健东。

然而,经过长达51分钟的抢救,奇迹并没有发生,医生很遗憾地宣布小健东已经死亡,并出具了“死亡证明书”。

“你是孩子什么人?”签字前,医生问徐冬梅。

徐冬梅张嘴正要说,却突然意识到:如果对方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肯定会打电话通知小健东的父母,那张博夫妇一定会追究自己责任的。稍稍停顿之后,她向院方谎称,自己是小健东的母亲。医生见她一直悲伤不已,甚至还下跪请求抢救小健东,并没有怀疑她的身份,就让她在“死亡证明书”上签了字。

徐冬梅的供词,警察在医院调查后得到了证实。医生还说,徐冬梅在孩子发生意外后也做了积极救助。随后,民警提出,请医院将尸体还给孩子的家属,警方需要对尸体解剖后才能最后认定孩子死亡的原因。

谁知,医生一脸惊奇地说:“孩子的尸体不是昨天就被他母亲领走了吗?”办案人员扭头转向徐冬梅,但她却只是埋头抽泣,并不说话。

小健东的尸体被徐冬梅弄到哪里去了呢?

愤!园长私自埋尸家长情何以堪

民警将徐冬梅带回派出所,耐心给她做思想工作,终于,徐冬梅开口了。原来,那天当徐冬梅得知小健东已经死亡之后,吓得六神无主。

怎么办?如果张博夫妇得知小健东死了,肯定不会饶了自己。徐冬梅和吴继军不敢再往下想。思忖片刻,徐冬梅小声提议:“要不,我们先找个地方把孩子埋了,然后就说孩子走丢了。”吴继军叹了一口气,点头答应了。

这时,医院拿出一张“尸体解剖意见书”要徐冬梅签字,徐冬梅毫不犹豫地签下了“不同意”,并要求立即将孩子的尸体带走。医生一直没有怀疑徐冬梅的身份,就同意她带走小健东的尸体。

从医院抱出小健东的尸体后,徐冬梅和吴继军找了把锄头,将尸体带到城郊的老尖山坟地,找个背阴的地方把孩子给埋了。

返回城里的路上,徐冬梅接到了张博的第一通电话,询问小健东为何还没有到家。为了稳住张博,徐冬梅撒谎说孩子们已经离开了幼儿园,一会儿就能到。后来,见张博一次次打来电话,她与吴继军商量后,谎称小健东是跟自己出去买西瓜时走丢的。

小健东的尸体竟然被徐冬梅和吴继军偷偷掩埋了,办案人员听后都感到非常震惊。随即,警方带着徐冬梅前往小尖山,挖出了被埋地下20多个小时的小健东。

得知消息的张博夫妇怎么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李惠珊当场气昏,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而张博紧紧抱着儿子的尸体,大声痛哭着。

事后,经过法医尸检,小健东的死亡原因确定为异物阻塞气道导致死亡。据此,办案人员认为,小健东那天吃完午饭后,睡午觉时睡姿不当,因咳嗽导致食物阻塞气道,以致窒息而死。

小健东的死亡排除他杀,徐冬梅在孩子意外死亡中并无刑事过错。但由于她谎报案情,而吴继军在接受警方调查时提供虚假证言,玉溪警方决定对徐冬梅和吴继军分别给予8日、5日的行政拘留。

小健东去世后,张博存在手机里的儿子视频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每天晚上,他都会打开儿子的视频一遍遍地看,看着看着,就禁不住泪流满面……

2011年5月5日,因无法接受痛失爱子的事实,张博和李惠珊夫妇将徐冬梅、吴继军以及幼儿园工作人员王波、徐冬梅前夫吕云(幼儿园创办人之一)四人告上了法庭,徐冬梅等被告严重侵犯了张健东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给两位原告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并索赔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寻人开支在内共计约40.8万元的经济赔偿。

5月25日上午,云南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法庭上,痛失爱子的张博、李惠珊显得异常苍老。夫妇俩反复说着一句话:“我恨他们,恨不得把他们杀了,但没有办法,只能让法律惩罚他们!”

然而,4名被告中,只有徐冬梅表示愿意赔偿,但她只有10万元;吕云则称,幼儿园是前妻徐冬梅在经营,且双方早已离婚,此事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拒绝赔偿;吴继军和王波均认为小健东系意外死亡,与自己无关,也拒绝赔偿。至于最终结果,法院将择日宣判。

随后,云南玉溪市教育部门对智儿园展开调查,发现智儿园并没有相关的办园资质,其实早在2009年9月,当地教育局就以“非法办学,办学条件极差,教师队伍不稳定且素质较差,幼儿园管理十分混乱”等理由,责令其停办。2010年7月初,该幼儿园搬家后,又被有关部门下发了停办通知。而该幼儿园又变换地点,继续非法经营,实为“地下”幼儿园。

目前,智儿园已被强令停办,张博夫妇还在等待法庭的审判结果。可有了结果又能怎样?别说40万,就是100万、1000万恐怕也难以弥补张博夫妇伤痕累累的心。(人物、幼儿园均为化名)

【专家的话】

徐冬梅怎么能不知道“纸包不住火”的道理,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蒙混过关?可她还是撒谎、瞒报,甚至掩埋了小健东。徐冬梅未必是坏人,她的行为是人在突发的危急时刻,尤其是自己或他人面临生死存亡时,第一时间启动的自我保护本能。这种本能会无限放大惊恐的情绪,以至使人失去理智,丧失道德感、社会伦理、基本的判断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如果此时听从本能的指令,贸然采取行动,事后往往会证明那是极其不明智、错误、荒谬、怪异、追悔莫及的行为。

从这一点而言,徐冬梅与药家鑫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