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范例6篇

济南的冬天范文1

有的人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有的人喜欢绿树成荫的夏天;有的人喜欢瓜果飘香的秋天,但我却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尤其是济南的冬天。

踏着晨雾,走在济南的大明湖畔,朦胧之间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如诗似画的奇景。那一棵棵青松的针叶上,凝结着一层层白霜,就像一树树洁白的秋菊,湖畔的垂柳银丝飘荡,幽静的小路边的灌木丛像是一株株白珊瑚一样晶莹剔透令人留恋往返。再看看大明湖就像是在空中的凌霄宝殿一样,让我们触不可及。

我最喜欢的是下雪的冬天。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就会和妈妈一起来到离家最近的百花公园去欣赏雪景。那雪花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一样在我身边飘来飘去,不一会的功夫我的身上就全白了。再看看那一棵棵的松树上,压满了白雪,这时候我不禁想起来那首古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我们做人也要有这样的气节。再抬头向前看,我们像是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济南的冬天,这里的泉水的都不会结冰的,水面上的绿萍还冒着点热气,好像告诉你冬天也没有那么寒冷。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山东历城区文苑小学四年级:张叶晨雨

济南的冬天范文2

1. 知识与技能: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会他描绘了怎样的冬景。

二、 整体感知

1. 作家作品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样子》问世。《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2. 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A、 生字

贮zhù蓄 镶xiāng边 发髻jì 水藻zǎo 看kān护 济jǐ南 澄chéng清 伦敦dūn

B、词语

安适:安静而舒适。澄清:本课指清亮,透明。贮蓄:存放、积存。

3.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a.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 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d.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a、 温晴b、 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c、 是。(1)阳光的普照,(2)摇篮般的地理位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d、 作者绘山景、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

三、 讨论探究:

1.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对比

(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响晴) 宝地

四、 课堂小结:

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

济南的冬天范文3

对与一个在上海住惯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出北方冬天那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冷冬景的。上海的冬天从头到脚都透着点温暖的气息,它总是那样蹑手蹑脚,轻悄悄地降临在人们的身边。

上海,是一颗属于东方的明珠,是一颗属于世界的明珠,如此的璀璨,如此的瑰丽夺目。请闭上眼睛:在五彩霓虹灯包围的四周,悠悠浦江水荡然穿流与彩灯的泛光之下,冷风中感觉着这冬天的气息。虽然是冬天,却不算很冷。这就是我理想境界中的冬天了吧!

城市中那一圈装扮上海的炫彩“服饰”,上海人一看到它,心里便踏实了。那伟岸的、高大的幢幢大楼似乎可以包容这冬天的一切寒冷,只有回到呀呀学语的年代,躺在母亲怀里甜美入睡,才会萌生出这样的亲切感觉似的。

小草欣欣然挺立与路边,快活地眨着眼,微风中翩然起舞。油黄的绿意,这是冬天上海的绿色,常引人侧目而视。听,它快乐地歌唱。唱自己的幸运,诞生在这美丽的城市;唱自己的价值,用生命的颜色装点上海。

上海冬天的风是和煦中夹杂着点傲气的。但它不像北方凛冽的寒风,吹得人直哆嗦;更不像北京的风,吹得人睁不开眼。它是一个和善的小精灵,在你踏上劳累的归途时,轻轻拂过你的脸庞送上半点寒意;或是,徐徐吹动你耳畔几缕发丝,奏上一曲浪漫的大自然交响曲。那风吹的声音,犹如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叩开你的心扉。对于这小精灵的问候,你能撅起嘴吗?你只有“忍”着几丝寒意,出口气罢了。

冬天的太阳,对上海格外偏爱,照得人心头暖烘烘的,照开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上班族们哼着轻快的歌,高兴地去工作;老人们乐呵呵地坐在院子里唠叨家常的,整理老家当的……

生活在上海,冬天粉装玉砌的白雪世界是无缘相见了。偶尔,从天空飘落的零星雪花,时而夹杂着丝丝细雨,为这座城市增添一份妖娆。这足已使上海人兴奋好一阵子了,有时人们无法分清那纷飞落下的是雪还是雨,但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一份特别的美丽和一种小小的雀跃。

可爱的上海人,总想假装憋气,对外地人埋怨:“这地儿真没劲,老不下雪。”却又总也藏不住心府的快乐与骄傲。

济南的冬天范文4

先写天气,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的“温情”然后分写山,水烘托“暖和安适”的境界。后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的温情以及在薄雪覆盖下的山,围绕“妙”字从山尖,到山腰按照空间顺序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突出了娇美的情态。文章最后写水,以水藻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提,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济南的冬天范文5

一、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

写景的关键方法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每个景物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最能凸现景物特点之处。要想准确找到景物的特点,就要有一双慧眼。在观察景物时应选好观察点,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等等,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深入的观察,搜索不同景物的独到之处,寻觅景物的特点。同样是树,森林中的和道路旁的树的颜色、枝干就是不同;同样是水,查干湖的水和松花江的水姿态各异。观察时间不同,景物状态也是不同的。《济南的冬天》里,老舍以抒情的笔调描写济南冬天的温晴天气,它和北风呼啸的北方冬天相比是沉静的,温柔的。抓住济南地形的特点,三面环山,这和北方的平原地区是有极大不同的,更能凸显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济南冬天的山是秀气、美妙的,作者抓住小山的不同地段雪的特点,有点有面、稀稀疏疏、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幅济南冬天小山卧雪图,美丽画卷展开而来,则是巧妙绝伦的树尖顶雪,想象奇特的蓝天嵌雪,多姿多彩的山坡饰雪,迷人惬意的山腰羞雪。说到这里就能看到济南冬天的雪真是让人浮想联翩,留连往返。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致那就是充满生机的碧水和蓝天相应,作者称它为蓝水晶。一片碧水流着满水的温柔,一片暖意中衬着那惹眼的、动人的绿,绿藻含情,柔柳带羞。澄澈的河水、清亮的天空,在水天相接处老舍让我们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柔美,这就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它是写景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范例。

二、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

要抓住景物特征,更需要学会用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从景物的不同方面整体全面的描写刻画。这就要调动灵敏的听觉、敏感的嗅觉、触觉等。具体说来,视觉是靠眼睛观察感知景物的具体颜色、形状形态、结构特点等;听觉则是依靠耳朵来辨别景物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味觉是体验到景物本身的味道,有的汁液是酸酸的,有的水果是甜甜的,有的食物是辣辣的等等;触觉则是通过触摸感受到景物的冷暖、物品的软硬、厚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湿漉漉的还是干爽爽的……描写景物要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才会使景物形成立体感觉,给人以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美感。《春》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作者则是采用多种感官描写春天的景物的。首先描写春草,在人们无暇顾及时悄然“钻”出来,颜色是一派碧绿,整体的形态仔细看时是“嫩嫩的”,放眼望去,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作者转为触觉描写,通过几个连续的动作,使人感受到春草的柔软、可爱。其次描写春花,作者通过视觉描写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春花竞相开放的缤纷状态,看到五颜六色怒放的春花,又从嗅觉感知到春花的怡人香气。再次描写春风,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温柔可亲,又从嗅觉写春风中混杂的各种新鲜气息,再从听觉写鸟儿的嬉戏、牧童的短笛。这无疑都在展示春天的热闹与生机。然后描写春雨,从视觉写春雨细细密密、绵绵不断,在春雨的洗礼下,春草颜色更鲜。在静静的夜晚,人们都在默默的感受春雨的美好、甘甜。作者借助各种感官细腻生动地描写春天,令人为之叹服。

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要使所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逼真,除了调动各种感官,还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可以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夸张等,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使景物人格化,赋予静态的事物以灵性,让读者看到生命的旺盛。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贴切生动的比喻和排比更加突出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它是那样细,又是那样亮,让人置身春雨之中,倍感春雨的美妙。同样,《济南的冬天》老舍则是运用较多的拟人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如春,生动可感,“那水呢,……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此处,作者把水赋予人格化,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冬天的暖意,又把垂柳拟人化,更能展现济南冬天的生机和活力。

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寥寥几字,就把桃花的红艳、杏花的明丽、梨花的素雅写得十分生动。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栩栩如生。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小山上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清幽、恬静,活灵活现。又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济南的冬天范文6

[关键词]黔南绕家 过冬节 音乐 文化现状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洛邦镇绕河村“绕家”于上世纪初还是一个待识别的族群。中天城投2008“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黔南赛区复赛,都匀绕家大歌“呃嘣” “一江鱼”合唱组从全州各赛区12支参赛队的107个声乐节目900多名歌手中脱颖而出,以98分的成绩获得该次复赛原生态组合一等奖。随后绕家大歌“呃嘣” “一江鱼”合唱组又在全省中天城投2008“多彩贵州”比赛中获得金黔奖。自此,黔南绕家开始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与宣传。绕河村“绕家”自称“育”,据绕河村许厚任书记讲述,当地绕家曾于1953年被认为是彝族,后又于2003年划定为瑶族。绕河村老一辈人对于绕家认定为瑶族的决定十分不满,拒绝办理居民身份证,仍然自称为绕家人。当地年轻人因出外务工需要办理的身份证上民族成分十分复杂,他们根据自身的喜好或需要将自己的民族身份定为苗族、瑶族、布依族等。

2013年12月14日是绕河村绕家“过冬节”的日子,过冬节是当地绕家人重要的民俗节日。自古以来,绕家人就有自己的历法,即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月的天数用十二生肖代表,每年第一月的第一个寅(虎)日为黔南绕家的过冬节。绕家人过冬节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个体家庭的祭祖活动(念冬)。祭祖(念冬)仪式由寨子中的寨老主持。“过冬节”这天,寨老身穿脏长衫赴寨子中各家各户主持祭祖仪式(念冬)。也许是出于对外宣传绕家人独特的民族文化的需要。

一、 地方文献中有关黔南绕家“过冬节”音乐文化的记载

地方文献中关于绕家的介绍内容较为少见,对于绕家“过冬节”的音乐文化内容就更加语焉不详。从地方文献的梳理中,我们仅能对昔日绕家“过冬节”的节日音乐文化内容做一些爬梳性质的构想。

《都匀市志》上册第四篇(民族篇)中有如下记载:“过冬节又称“冬节”或“绕家年”,每年农历11月(子月)第一个寅日为岁首,是日家家户户以甜酒、糯米粑和煮素鱼祭祖,祭祖后中午吃素,晚餐以鲜鱼、腌鱼、腊肉等丰盛的酒菜与亲朋宴饮。还开展跳月、踢毽、斗牛、斗鸟等活动。

《都匀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至于社交活动,从“过冬”节起,可以吹芦笙“跳月”,可以谈情说爱,但只能在晚上进行。过罢农历正月十五,到了正月十六,才能在白天吹芦笙“跳月”。 ……这种跳月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没有跳了。现在,在过冬节这天,代替跳月的是篮球竞赛和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从地方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昔日的绕家“过冬节”音乐文化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据当地老人回忆,“过冬节”有各类歌唱活动,不过文献中只提到唱山歌。总的来看,绕家“过冬节”是绕家人民间音乐文化展演的一个重要时空场域。

二、 黔南绕家“过冬节”音乐文化实况

绕河村委会外墙上张贴着本次绕家过冬节的海报:一年一度绕河民族“过冬节”即将到来,为感谢各级政府领导,各民族对绕河村的大力支持,经绕河村支两委研究,决定于2013年12月14日(农历11月12日)举行“过冬节”庆祝活动,届时敬请上级政府,各级领导、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亲戚朋友光临。同时为了发扬“关爱健康、增强体质”这一精神也为活动增添趣味,特在2013年12月14日-17日开展体育活动。项目有男女篮球赛、斗牛、斗鸟、绕河对唱、拔河等。希望爱好运动项目的朋友踊跃参加。

绕河村平寨小学教学楼栏杆上拉着横幅“欢度绕家传统民族节日――过冬节”,由绕河村村委会与平寨小学合作的一台文艺节目将在平寨小学的操场举行。可能是欠缺节目和表演人员,当天上午村委会请来黔南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近20余位学生学唱绕家“呃嘣”、跳板凳舞、表演绕家服装秀。

13日下午3时,村委会组织所有演出节目进行排演。演出主持人临时决定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两名身材较高、普通话中乡音浓郁的学生担任,不过节日文艺演出节目并没有完全确定。在设备和人员没有到齐的情况下,下午排演的节目有原“一江鱼”组合,部分成员演唱“厄嘣”,村民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学生演唱“呃嘣――迎客歌”,村妇女跳板凳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学生表演绕家服装秀。

上午8时左右,平寨小学部分教师、村民以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带队教师和学生到达平寨小学做演出前的工作。今天将要到场的领导包括黔南州相关部门、州开发区各级政府官员、洛邦镇政府官员等。预定上午10时40分开始的演出因洛邦镇政府官员迟迟不到最后推迟到12时左右才开始。

正式演出的节目与排演时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节目数量多了,平寨小学的喇叭也作为演出音响的唯一扩音器设备开始运作。程序如下:

(1)村主任致答谢词。

(2)寨老级人物许化明主持祭祖(念冬)活动表演(这里之所以称为祭祖表演是因为许化明在家祭祖时间持续了20分钟,而这里只持续了5分钟)。

(3)领导与绕家村民一起打糍粑。

(4)绕河村民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学生演唱《呃嘣――迎客歌》。(学生们短时间的学唱并没有掌握好演唱的诀窍,使得整首歌曲没有体现出声部的差异)。

(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学生表演板凳舞,伴奏音乐以节奏音调为主,只是学生们的动作缓慢而柔软无力,舞蹈动作与伴奏音乐相脱离,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

(6)绕河村8位村民妇女的情歌演唱。8位村民妇女气定神闲的演唱,让笔者感觉不到她们是在唱情歌,仿佛在演唱叙事类型的歌曲。

(7)4位村民妇女表演现代舞《恰恰恰》,4位舞者的动作并不统一,动作协调性较差,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她们4位激情四射的表演。

(8)原“一江鱼”组合部分成员演唱绕家《呃嘣》。原班人班的组合,加上许厚任、许化明等人热情洋溢的演绎,明显感觉到节目中遗留下的舞台化痕迹。

(9)绕河村12位妇女表演板凳舞,无伴奏音乐,其表演是在传统板凳舞节奏基础上做了部分节奏调整和队列变化。

(10)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学生表演绕家服饰时装秀(当时笔者身旁一名9岁的绕家小学生嘟囔着“绕家服装秀,呸,不是”)。

14日下午,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绕河村村民都回家陪客人喝酒聊天。原计划下午绕河边的对歌以及篮球赛等活动暂时延期举行。15日,还是密密麻麻的小雨,村书记考虑到天气原因,可能要取消所有活动,劝我们自由安排行程。就这样,今年的绕家过冬节除了14日的节目演出外,其余活动因天气原因全部取消了。

三、 绕家“过冬节”音乐文化现状的思考

黔南绕家“过冬节”是绕家人一年一度祭祖、走亲访友、休闲的日子,是传承绕家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时间与空间,是对外界展示绕家音乐文化特色的良好时机。绕家的许多民俗音乐也正是在过冬节这天开始才获得展演的机会。老一辈绕家人说,绕家民歌的学唱需要在过冬节这天才能开始正式拜师学习,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时期是要禁止部分歌唱行为的。

从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的对比中显示出绕家人过冬节的音乐文化出现了传承的危机。如今的绕家过冬节已经没有吹芦笙“跳月”,也没有绕家年轻男女谈情说爱的情歌对唱,绕家人酒意酣畅时五六十人聚集一起唱绕家“呃嘣”的情景也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黔南绕家人过冬节的音乐文化也是全球化与一体化潮流中逐渐被弱化的对象,电脑、电视等大众媒介一方面为传统的复兴与流行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也毁灭着许多传统。黔南绕家过冬节消失了的或即将消失的音乐文化需要本地人和外界学者、政府部门有意识的保护和开发才能重现生机,才能为多元化的民族音乐前景做出贡献。

从绕河村每年的“过冬节”活动安排中可以看出,村委会希望借助打造绕家过冬节这个节日来吸引游客,促进经济的发展。当下,传统文化常被认为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的确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见,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点,传统音乐是传统文化中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说一切文化现象最终都要从经济上寻找原因,经济的原因似乎成为了所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绕家传统音乐的恢复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绕家音乐文化更是促进绕家人族群认同意识的一种途径,是绕家人文化界限的一种标志。

上一篇陈尚实

下一篇美丽的大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