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范例6篇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范文1

一、外贸跟单岗位的技能要求

外贸跟单工作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工作过程包括外贸交易的大部分环节。外贸跟单工作主要包括外贸流程中的样品制作、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跟踪、质量检测、出口货物运输、出口清关手续等,囊括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和跟单专业的产品和生产知识,以及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知识。能够正确读懂外商关于产品的要求和工艺生产流程并进行质量把控是跟单员有别于外贸行业其他岗位工作人员的重要标志。由于交易过程中客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要求,跟单员在跟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将产品的生产情况告知对方,因此流利的英语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是跟单员必备的能力。此外,由于企业生产能力的限制,外发加工的情况随处可见,因此需要跟单员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跟催订单的能力。综合来看,外贸基础知识是跟单员上岗的必备理论基础,企业运营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是跟单员的核心技能,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是跟单员内联工厂外联客户的必备技能。[2]

二、外贸跟单岗位的知识储备要求

外贸跟单涉及对外贸易流程的大部分环节,不但需要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实务知识,还需要有商品学、商务英语、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跟单员需要了解外贸流程中的价格核算、单证制作、报关报检、运输保险等知识,以及国际金融、国际货款结算、外贸磋商与国际商法等内容。跟单工作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之外还要贴近企业实际,了解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些都是外贸跟单的实际操作知识,也是外贸跟单员岗位的需求。

三、外贸跟单员考试中体现出的对跟单技能的要求

在外贸行业不断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外贸跟单员证书成为检验外贸跟单专业学生能否具备从事外贸跟单工作的基本技能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外贸跟单考试体现的岗位技能要求既可以提升学生跟单技能,还能增加学生的就业资本。[3]外贸跟单员考试从外贸跟单岗位技能需求出发,以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综合考核学生跟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考查价格术语,国际货款结算,国际货物运输和运输保险,进出口清关手续等基础知识。而操作部分主要以模拟真实交易的资料考查学生对英文外贸合同的理解,通过样品要求、原材料要求、产品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方法、产品包装、货运要求、清关手续等跟单环节上设定问题来考查。外贸跟单考试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跟单岗位的技能要求,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跟单员考试的内容,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讲授基础外贸实务知识,还可以实际跟单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跟单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跟单岗位技能。[4]

四、以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技能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实现教学内容与外贸跟单岗位技能需求的结合,需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依据跟单工作的技能要求和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着重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构建外贸跟单课程体系。

1.外贸跟单课程构建思路

基于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课程设计理念,岗位技能内化是课程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外贸跟单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找出外贸跟单岗位的核心技能,依据可实现的途径进行分解。课程设计主要突出跟单能力的培养,模块化划分外贸跟单岗位技能要求,突出能力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训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外贸跟单教学模式设计

首先,以跟单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和跟单员考试拟定外贸跟单课程标准并进行项目化细分。课程设置为第一学年以基础课程为主,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为主,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和商务英语等相关基础课程为辅第二学年重点开设外贸商品知识、国际商法、进出口清关及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以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的顺序安排课程,紧扣外贸跟单员考试的时间,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跟单操作技能的同时练习跟单考试的相关内容,实现课证融合。其次,教学方式以实训实习为主,突出能力训练。出口跟单可流程划分为选择生产企业签订采购订单(贸易型企业)、样品制作、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工艺和流程、产品质量检验、包装、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出口清关八个项目。进口跟单流程主要划分进口清关手续、产品质量检验、进口运输跟单等项目。依据外贸跟单工作流程设计教学,以能力训练接轨实际跟单工作岗位。最后,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以素质教育下跟单岗位技能的要求设计考核,实施包含全过程的考核,不以一纸试卷定高下,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在各阶段进行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5]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以“学”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跟单教学过程中,任务主要根据跟单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设定,依据跟单流程设定各项目下的具体任务,根据教学进程分配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索或分工协作完成。跟单是连续性工作,既定任务后新任务不断产生,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2.着眼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案例式教学法

实践教学经验表明,纯理论教学既枯燥又难以掌握,而带有故事性的实际案例通过说“事”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比较和剖析让学生自觉地对号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增强探索发现问题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外贸跟单课程而言,将现实跟单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不但贴合专业实际,更由于跟单工作牵涉到外贸的各环节,是发生在身边的或者是通过各种媒介能够听说的事,贴近生活,容易让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以现代技术手段为依托的情境模拟教学法

跟单课程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将企业的真实业务移入实训室进行,选择典型案例流程实施情境模拟教学。跟单实训软件完全模拟实际外贸跟单业务,背景资料由实际跟单业务整理而来,实现了教学与跟单岗位工作的有效衔接。通过外贸跟单实训软件,模拟真实的外贸跟单情境,划分角色,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在不同的角色分工下,激励学生专注于本角色面临的问题,操作和思考能力不断提高,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断进步。

4.融入企业真实业务的工学结合教学法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

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专门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探索课程开发的文献较多,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所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一书首次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念,书中认为,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而这种独到之处就是由一门门课程有机组合实现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工作岗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大学专科层次文化基础知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能在外贸进出口公司、政府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各大中型企业等岗位,从事国际进出口业务、单证、跟单、报关等工作,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的专门人才。

社会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从业岗位主要有外销、跟单、单证、报关、报检、货运等等,这些从业岗位在工作性质上都属于与外贸业务有关的从业岗位,工作内容会涉及建立业务关系、磋商谈判、货物运输与保险、商检与报关、制单结汇等整个进出口贸易业务环节(如图1所示)。www.133229.COm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应该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的特点和从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加以设计,不同的工作岗位要对应不同的能力要求,以相应的课程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获取岗位工作能力。

作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应包括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职业基本能力是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核心要素。职业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和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

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中心。职业核心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专业岗位技术人员必备的能力。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外销、跟单、单证、报关、报检、货运等岗位所需的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对国际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的能力,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和营销的能力,各种职业资格(报关员或国际商务单证员证等)的从业能力等等。

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很快,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具备该专业的核心能力之外,还要具备涉外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能力,调研与公关协调能力,现代办公设备应用能力,公共策划、树立企业公众形象的能力,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和自主创业能力等等。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创新能力是人们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素质之一,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体现在运用创造性的劳动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创造出能够满足或超越消费者需求或期望的优质产品,为企业成功地驾驭市场提供新的科技支撑点,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上。

上述三项能力构成一个同心圆。其中,职业基本能力为通用职业能力,处于核心的地位,与特定的职业能力紧密结合,形成多方位、多层次有机结合的能力结构体系;职业基本能力是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两个能力层面具有辐射作用,同时也要通过具体的职业能力得以表现。

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途径

职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必备条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应确实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发挥其提高、强化、平衡、补偿四个方面的基础功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可以分两大块。一是文化素质课,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入学教育及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体育与健康,以及为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而开设的《应用文写作》、《公共英语》,为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而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口语》,根据专业特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开设《应用数学》以之代替《高等数学》。另一块为职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经济学原理》、《应用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经贸地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管理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及《商务谈判》等。

1.为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国内外经济、法律、政策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分析经营环境的方法,培养对国际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的能力,可先后开设《经济学原理》、《国际金融》和《国际商法》三门课程。《经济学原理》主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握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国际金融》主要学习国际货币、汇率、国际银行、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监管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外汇交易、国际融资和外汇风险防范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国际商法》主要学习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和商事组织法,这是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必备的知识。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体系与调整范围,对国际商务活动所涉及的重要法律的内容有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具备运用法律规范和法学理论对经贸实践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这三门课程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形成培养分析国际经营环境能力的主线。

2.为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国际市场调查、营销策略制定、网络营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可开设《市场调研和预测》、《国际市场营销》及《网络营销》三门课程。通过《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市场信息的基本知识、市场信息收集与加工的基本方法、调研方案设计、实地调查、调查资料的分析预测及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通过《国际市场营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市场细分、价格、广告、销售渠道、销售组合等策划及树立营销者形象和推销技巧等内容;通过《网络营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网络营销业务的全过程,能够设计网络营销计划,能熟练掌握每一种营销策略,并能在企业电子商务实践中广泛应用。这三门课程分别在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开设,形成培养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主线。

3.职业资格证书是敲门砖,要正确引导学生参加核心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如报关员或国际商务单证员证),必须开设相应的课程,而且应将这些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目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外销员资格证书》、《跟单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货代员资格证书》及《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证书》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应课程的关系如表1所示。《外销员资格证书》是外贸行业从业人员的上岗证,是签订对外合同的必备条件;报关是进出口贸易中必须履行的一道重要程序,必须由持《报关员资格证书》的报关员操作。两个证书的内容涵盖了国际贸易业务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及《外贸英语函电》等十几门重要课程。《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证书》是外贸行业中关键岗位的执业证书,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人事部共同颁发,是外贸领域中唯一的部级执业资格证书,也是所有外贸类资格证书中级别最高的一张“硬派司”。通过考试者同时还可获得中级职称。考试内容涉及《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及《营销与企业管理》等课程。对高职学生而言,可以推荐2~3个核心职业资格考证,譬如《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由于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的考试在每年6月中旬,所以,与之对应的《外贸制单》课程可在第三学期开设;而报关员资格证书的考试在每年的11月上旬,所以,与之对应的《报关实务》课程也只能在第三学期开设。

4.外贸英语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及外贸的基本知识,一般开设《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两门课程。《英语口语》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外贸翻译、管理及贸易实务的潜能。《商务英语》主要使学生了解对外经贸业务知识和外贸交易过程,提高学生对有关外贸文章的阅读、写作能力,初步掌握撰写外贸业务往来书信的能力,培养交易磋商的基本技能。

开设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为社会输送具有创业能力的高职学生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具备单证、报关等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体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品质。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应基于外贸行业的工作过程,根据各业务环节的特点和具体岗位要求加以设计。同时,要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相统一,这是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9.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人才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61-02

一、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我院特色

1.创立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证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山东省广大涉外企业,为企业培养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和外贸跟单员。为培养出符合外贸企业对应岗位所要求的人才,我们聘请来自不同类型外贸企业的总经理、经理、各岗位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委员会,创立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2.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围绕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我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外贸工作任务为主线,对上述三个专业证书考试对应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重组,共同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力争把《外贸单证实务》建成一门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把《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报关实务》等3门专业核心课程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成体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把《国际金融与结算实务》、《外贸业务综合实训》等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基本教学资料齐全的课程包,为以后进一步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体系建设

1.教材建设。已开课的教材拥有率达100%,所选教材基本适用,既能反映该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能体现出该专业的核心理论要求,还能突出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目前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基本使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或自编教材,教材使用率达95%以上,课前到书率100%。所开实验、实习课都有大纲和指导书。争取到2014年完成全部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根据我们的培养定位和生源情况,建设具有核心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注重应用性的适合我们学生的自编教材体系。由专业教研室提出教材编写出版计划,由主编牵头设计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由系教材指导委员会进行统一协调,共同完成专业教材建设的预期目标。

2.教学管理的目标、思路与措施。教学管理应围绕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实现培养对象符合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提供有效保障。为此,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评价体系”、“现代教法研究评价体系”、“教学过程控制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及奖惩制度”等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并实现预期目标。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核心竞争力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以本科教育的核心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融合能力为突破点,培养涉外企业所需要的,业务技能上手快、职业发展有后劲、具有国际化思维视野和市场运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定位和我们初步总结的“能力倒推,知技分解,点线衔接,融会合成”的培养方案,滚动完善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专业综合能力分解到每门课业的相关知识点中,并由后续课程对前期课程提出知识点支撑的必要性要求,由此构成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构成要件并予以严格考核。

2.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线性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受其兴趣、自控力及教师课堂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积极推进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实现“教师教”要引导并服务于“学生学”的理念转变,同时,在课堂线性教学中积极推进包括“单元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国贸实务》、《单证实务》和《报关实务》等技能性强的课程后半段,增加模块教学,着力推进学生实务能力的融合。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和《报关实务》等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在《外贸函电》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中推行全英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3.充分利用模拟实训室与情景语言室。国际贸易一期、二期模拟实训室建成后,我们已将《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和《外贸业务综合实训》等实务技能课搬进了实训室,将很多进出口贸易的业务流程及其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了教师在模拟实景面前形象、具体、有针对性地手把手地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将《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搬到了情景语言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高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维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毕业前将其所集成的综合能力在实战工作岗位上得以全面检验的最重要的校外训练场所,历来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特别是不具备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的大学毕业生,到单位实施为期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不仅增加了实习单位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对实习学生包括安全教育、职业教育、纪律教育及生活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实习单位对接受实习生的态度、可接纳实习生的多少以及可提供业务技能训练岗位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实习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为此,国际商学院牵线相关涉外企业与国际商学院深度合作以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拟就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截止到目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国际商学院每年投入的建设与维护费用大约在5万元左右,建立起了比较稳固和深度合作的教学实习基地近20家,包括中国外运山东分公司(青岛)、中远报关行(青岛)、中国外运山东济南公司、中国外运山东济南公司运隆报关行、山东新华锦集团(进出口)总公司、山东山孚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光威集团、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山东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山东胜邦绿野股份有限公司和枣庄润国商贸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毕业实习的基本需求,为学生毕业后到岗上手快奠定了必要的岗位训练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解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研究及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2).

[2]姜书竹,殷红蕾.区域经济与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特色建设——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江门市;外贸人才;需求

一、江门外贸行业发展现状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江门市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06年江门市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7.8亿美元。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江门市进出口总额下降16.04%。2010年江门市进出口快速回升,全市进出口总额143.40亿美元,同比增长29.89%,与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相比增长9.05%,其中,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4.10亿美元,同比增长30.96%。2006—2010年,江门市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八位,年均增长9.63%。

据统计,一般贸易占江门外贸的半壁江山,且增速较快。2012年上半年,江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44.8亿美元,增长25.4%,高于全市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占江门市进出口总值的54.6%。其中,出口32.6亿美元,增长20.6%;进口12.2亿美元,大幅增长40.3%。同期,江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34.6亿美元,增长21.3%,占江门市进出口总值的42.2%。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1.6亿美元,增长69.8%,占2%。前十大出口商品出口值均超过1.5亿美元,其中,集装箱出口增长迅猛。2012上半年,江门市前十大商品出口值均超过1.5亿美元,前十大商品出口总值占江门市出口总值的48.3%,其中,集装箱出口2.5亿美元,大幅增长2.6倍。江门市区(包括蓬江、江海两区,下同)、新会区和台山市为外贸进出口前三甲。一季度,江门市外贸列前3位的市、区依次为江门市区、新会区和台山市,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3.4亿美元、12.3亿美元和7亿美元,分别增长4.3%、34.5%和47.9%,分别占江门市进出口总值的30.4%、27.9%和15.9%。同期,开平市、鹤山市和恩平市进出口总值分别为5.5亿美元、5.1亿美元和7620万美元,分别增长23.2%、下降2.1%和增长30.8%。

截至2011年底,江门市登记注册的进出口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共2088家,这极大带动了江门市进出口贸易的大力发展。江门市外贸行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显然,江门市对外贸发展的市场需求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与空间。江门作为珠三角一员,在入世和CEPA的带动下,参与国际竞争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势必进一步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对外贸易是江门市经济大链条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也是至为关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江门市国民经济、财政、就业、工农业、服务业等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江门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根据国家的统计口径,所谓国际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外贸行业从业人员。2011年中国具有国际商务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资格的约110.7万人,外贸行业人才已被列入中国十二种短缺人才之一。在需求结构方面,一般而言,中、高级外贸人才与初级外贸人才的比例为1∶80。由此可见,外贸行业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光明。据不完全统计,江门市在约超过1000家外贸企业中,其中,生产型360多家,流通型900多家,员工总数已近10万人,而在数千家工业、商贸企业中需要的外贸人才也较多,粗略预计江门地区各类型外贸人才的总需求每年近5000人,以约20%-30%的行业人员流失率计算,外贸行业人才需求总量仍非常巨大。江门市的大型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出口型企业,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也是以出口型企业为主力军。江门市六大支柱产业中如机电、纺织服装、建材、电子信息等都是以出口为主;十一个产业基地中如电子信息、摩托车、纺织化纤、五金卫浴、不锈钢制品、水龙头、麦克风等都是出口的中坚力量。

近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出口的政策。中央在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措施,先后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广东省也提供专项资金29亿元支持外经贸企业,江门市拿出近5000万元,出台了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同时企业积极应对,着力开拓市场,抓订单初显成效,部分行业和企业订单出现回升迹象。据调研了解,鹤山的印刷品出口2011年出现了逆势增长,开平的五金卫浴和恩平的麦克风出口等显示有回升迹象。江门市企业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努力化“危”为“机”,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甚至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例如,鹤山的雅图仕公司2011年上半年出口1.4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13%,已成为江门第一大出口大户;台山的冠立金属、新会福斯特惠勒和江门金羚电器上半年分别出口4918万美元、2670万美元和257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7%、22.37%和22.94%;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如印刷品、农产品、电池、洗衣机和船舶上半年分别出口1.2亿美元、8786万美元、3375万美元和2437万美元,分别增长7.8%、4.6%、33.1%和59.8%和2.3倍。

三、江门外贸人才层次需求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外贸人才按业务能力等级梯级递进,分为外销员、报关员和报检员、跟单员和单证员三类(见图1)。

调查表明,目前江门市各层次外贸人才分布的特点是层次居高的外销业务员占14%左右,层次居中的报关员占22%左右,报检员占18%左右;位于较低层次的跟单员和单证员占28%左右。

从上述层次分析看,进出口单证员、进出口报关报检员、进出口业务跟单员及外贸业务员员这三个岗位的能力是依次递进。学生毕业后应聘到外贸企业工作,应先从基层做起,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经过在基层工作的磨练,学生依次可向高层次岗位递进,最终达到外销业务员的岗位。

由于外销业务员是外贸企业中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岗位能力要求高,要求其精通国际贸易相关理论、英语流利,有国际贸易经验,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因此目前大型外贸企业对外销员的学历要求在本科以上,而中小型企业学历要求较低,高职学历也可应聘。由于外贸企业跟单员、单证员等基层岗位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岗位的流动性较大,目前外贸企业对跟单员、单证员的需求量较大。

四、江门外贸人才岗位需求特点

据调查显示,目前,外贸人才岗位需求有以下特点:

(一)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向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由于外贸行业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外贸公司同时并存,因而对外贸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特征。大型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较细,需要的人才层次比较高,专业化程度要求也高,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部门简单,需要的人员少,对应用型的人才更为迫切。企业更愿意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层次的从业人员来从事外销业务员、跟单员等工作。

(二)企业的岗位需求比例呈上升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外商投资企业的扩大,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外贸行业招聘职位数据占整体职位数据的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近期外贸行业主要招聘岗位为跟单员、外销业务员,其次是报关员和单证员等。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不仅难以引进高层次外贸人才,同时还面临着低层次人才不能很好胜任其岗位的问题,企业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新招聘的毕业生存在适应能力弱、上手慢、动手能力差的情况,难以真正为企业解决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的整体要求提高

据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在对外贸人才的招聘时着重考察以下几方面:一是是否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如草拟合同、审核信用证、制作单据等;二是能否流利使用英文口头或信函直接与客户沟通,参与商务活动,进行业务洽谈等;三是能否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市场信息搜集处理;四是是否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如客户沟通、开拓市场、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五是是否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如诚信品质、合作共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此外,外贸行业对人员素质的整体要求在提高,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还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比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国际商务跟单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目前人才缺口较大的跟单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对学历要求并不高,但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

五、结论

(一)从外贸人才需求总量看——总体供不应求

江门是珠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外向型经济要地,而外贸企业是江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发展关系到整个江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而关系到江门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江门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达到3750家,占到规模以上企业70%-80%,而在江门当地中小企业当中,从事外贸业务的就有1500多家。通过抽样调查及预计,未来三年内江门市各类型外贸人才的总需求每年近1万人,其中,新进入该行业的人数约占10%-20%,即2000-3000人左右,而江门市各大中专院校相关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从外贸人才需求的企业看——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流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江门市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首先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其次是国有企业。

(三)从人才需求规格看——以大专学历为主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对学历要求方面,以大专生为主,占到了需求总数的66%。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在操作技能、发展潜力及劳动力成本等诸方面均较本科生更具优势,企业在基层职位中更愿意选择大专毕业生。但是现实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在基层工作中由于外贸行业较艰苦的工作环境及较低的工资待遇而流失。

(四)从人才层次需求看——以基层操作层和初级执行层最多

结合调查和人才层次需求分析,基层一般操作人员和初级业务执行层人才的需求超过90%,随着外贸结构的持续改善,初级业务执行层的需求将会上升。

(五)从人才需求岗位看——仍以基础岗位为主

目前人才需求仍然集中在制造业和外贸行业中的基础岗位,如跟单、单证、报关、报检等基层岗位,外销业务员和外贸经理等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岗位需求也开始上升。

从上述的结论中我们看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方面是掌握基本业务操作固然重要,但是具备团队合作与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素质同样重要。通过调查发现大专毕业生在基层岗位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向初级执行层甚至中级管理层晋升的比例大大增加,因为管理层人员需要相当的业务操作工作经验,因此大专层次的学生极易向发展岗位、目标岗位迈进。

参考文献:

1.江门市外经贸局.江门市外经贸发展“十二五”规划[R].

2.李谟飞.外贸人才需求增加[N].江门日报,2009-12-24.

3.江门市统计局.江门统计年鉴[R].2011.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 一体化教学 课程体系

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我院为深入贯彻落实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的要求,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学院综合竞争实力,组织广大系部和教师开展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体化教学就是以国家职业资格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的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一体化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涵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一体化教学的特征是学校办学与企业管理一体化、企业车间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体化、学生和企业职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与生产任务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条件是:教学场地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课程结构一体化、评价机制一体化、育人环境一体化。

二、技工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按照学院领导要求,我院教改教研处决定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目标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技工院校国贸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能够获得学历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如外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2.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技工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即满足如外贸业务、国际结算、国际融资、经营管理、商务谈判、销售管理、国际市场开发及管理等不同岗位职责及相应的岗位任务群的要求。

3.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即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

在教学上对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对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由职业技能决定;但从长期发展看,一般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K,A,S三者的关系。

4.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群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岗位职责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国贸专业的相关课程,应该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这项工作主要由相关的资深专业教师负责,并有行业专家参与。

三、技工院校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理论方面

本门课理论教学采用“项目引导、工作任务驱动、案例结合、技能训练”组织教学内容,理论教学部分分为三个项目内容——出口贸易项目、进口贸易项目及其他贸易方式项目,每个项目均以典型的外贸工作实例导入,贯穿该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大致为:教师提出各项目、模块及单元工作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工作任务,提出实现任务的途径;教师讲解实现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完成工作任务;最后由教师点评,提出努力方向。

这种教学组织与安排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当所有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既掌握了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合同条款及合同履行知识点内容,又具备了一定出易实际工作能力。

2.实践方面:依靠行业、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1)成立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聘请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行业、企业负责人、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来校,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教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等献计献策,参与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阎。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高职院校应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外贸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对稳定,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在实训中,使学生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熟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外贸谈判等方面知识,掌握企业商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实现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学栋.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M].2011.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2010.

[3]赵志群.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A].2008.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外贸人才;教学计划;课程实践;就业零距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91-01

一、外贸学生就业遇到复合型能力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据《新闻晨报》报道,9月底在上海虹口足球场举行的“外贸”和“市场、营销、企划、管理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外贸经理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三类人员紧缺状况都十分明显。本文从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讨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调查得出答案:课程设置不适合人才培养的原因如下:

(一)国贸专业课时设置不合理

公共基础课占40%,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如有的高职学院已经在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上作出了调整。把一半左右的课时安排为英语课程,突出英语特色,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总之,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应强调难度适中,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二)国贸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与实际脱轨

理论课时多实践少,必然导致学生不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由于实践平台不到位,外贸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对实践教学方式和建立校外实训平台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首先应把专业课程与行业需实际要求统一起来,其次应把课程设置分解到具体岗位要求上来,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只有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二、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招聘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很强的专业,企业涉外性专业的需求是很大的,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要求更高:学历要求提高证券业、银行业这类资金流动速度快和密集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同时像座席员、操作员、银行柜员等的一线基础性员工的学历也主要以本科为起点。通过对岗位的综合分析,符合用人单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是:1.英语能听会说能力;2.报关业务能力;3.单证业务能力;4.报检业务能力;5.跟单业务能力;6.货代业务能力;7.外贸业务员能力;8.商务沟通谈判能力等。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大具体的实训项目,这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外贸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的要求:外贸专业人才需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即外销员;二是报关员;三是有国际业务的公司、企业的国际结算人员;四是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的业务人员。经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发现目前外贸公司的业务人员需需要的是通才,即要掌握对外业务洽谈、报价(含仓储、运输、保险等相关费用的计算等)、签约、履约等全过程的相关知识。而相关的需求职位还有运输、仓储、货物保险等。报关员相对比较单一,就是报关员或报关助理。而国际结算类人员相关的岗位有国际结算、跟单、审证、制单、办理结汇项下的融资等。实际上,作为文科专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内外贸领域各个公司企业的各部门都是可以就业的。还有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对口工作有:贸易公司,货代公司,船运公司,报关行、报检行。

三、实现专业与行业零距离对接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开设的课程与实践能力训练必须重点突出,一般而言,要依托这个专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必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个性化选择。

首先是拓宽专业,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其次是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再次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四是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改进方向:在课程安排上,本学期广东科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增加了多个研究课程,对学生就业进行个性化定制:改变公共课时多于专业课的现象;在实践环节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增加了服装标志及号型规格,时装经营和销售,中小家电企业标准化体系,计算机及数码产品营销,数码产品报检,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12个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在主选课中选择,加大学习操作力度,在校期间积累一定实践经验,从事的实践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熟悉进出口货物报关、运输、检验、结算等各项流程,并能熟练操作,同时最好是熟练掌握外贸单证的制作。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可以提供相应的就业培训平台,以满足外贸学生的就业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