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项目总结范例6篇

会展项目总结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1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监控和预测预警分析

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在开局之年起好步,促进和加快全县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年初以来,狠抓全县经济分析和调研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

一是认真编制完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经人代表会审查通过。

二是加强调研工作,深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领导和部门提出各项工作建议。

三是加强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每月及时作出全县经济和社会运行情况综合分析报告,全面、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预计元至六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67621万元,同比增长19.17%,其中一产增加值59457万元,二产增加值25720万元,三产增加值82444万元,三产结构比为25.22:24.81:49.97;工业总产值完成10361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5.45%,同比增长90.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亿元,同比增加12.79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58.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47%。其余数据还在收集整理中。

四是积极做好县“十一五”规划评估工作,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联系各职能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分析全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形成评估报告,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年月日举行的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至此,《纲要》编制工作圆满完成。全县10个专题规划初审已完成,相关部门已按照县“十二五”规划办提出的修改意见对10个专项规划作了进一步完善,目前正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对接,预计今年月底县人民政府将完成对专项规划的批复工作。

(二)着力抓好项目工作,促进投资对经济的增长

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促进全县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全局把抓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研究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家产业导向,积极抓好项目储备、申报、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和项目工作管理,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1、继续抓好项目储备。制定了我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计划表,计划项目共703个,总投资为18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9个,总投资5613883万元;工业建设项目82个,总投资9180370万元;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59个,总投资1280345万元;城镇建设126个,总投资834305万元;教育文化旅游项目共80个,总投资731153万元;民生工程项目119个,总投资789586万元;商贸流通38个,总投资151927万元。这些项目都有利于国家项目的争取、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银行融资和民间投资。

截止六月,我县编制了2012年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159个,总投资236.50亿元。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已录入中央投资项目软件编报系统。

2、加强项目申报。今年上半年,申报项目19个,总投资29797.2万元。项目涉及县城派出所、县检察院办案技术业务用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凉水井镇栗子园公路硬化工程、枹木寨水利灌溉、县司法局业务用房、县拘留所、年加工500吨优质金银花原药技改项目、易地扶贫、通村公路硬化、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至遵义段沙沟互通工程、文家槽煤矿安全技改、边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宿舍改造等项目。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2

一、项目团建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

1、工程项目部是企业施工管理的前沿阵地,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排头兵,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最重要的阵地。加强项目团建工作是“全团抓落实,工作到支部”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增强企业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2、总公司项目团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团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项目党建带项目团建工作,以项目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培养青年人才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做贡献,不断开创项目团建工作新局面。

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总公司项目团建工作的奋斗目标: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项目团建工作体系,锻炼一批优秀的项目专兼职团干部队伍,探索一条新形势下项目团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完善一种科学有效的项目团建工作机制,不断增强项目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二、加强领导,科学设置,努力构筑项目团组织建设新模式

4、加强对项目团建的领导和支持。项目团建要坚持项目党建带项目团建的工作原则,在项目部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把项目团的建设纳入项目党的建设和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之中,支持项目团组织按照企业要求和青年特点开展活动。要按照项目党团组织“三同五个一”(即:党团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一张办公桌、一份报刊(含《中铁青年》)、一块团的宣传阵地、一个团的活动场所,每半月一天处理团的业务)的标准规范项目团的建设。项目经理部要向项目团组织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团的活动经费按项目部实有35周岁以下青年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由工程项目部拨付,针对具体活动项目,项目经理部还应及时拨出专项活动经费。

5、合理设置项目团组织。凡组建项目党的组织时同步建立团的组织。项目团组织要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有利于团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团组织服务和联系青年,有利于健全团的组织管理和系统领导的原则,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工期的长短和团员青年人数的多少,根据具体情况科学设立项目团组织,如:青年工作委员会,项目青年工作指导部、青年工作室等

6、培养复合型项目团干部队伍。随着项目施工的不断规范,项目部团干部普遍兼职将成定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团干部的培养、选拔和配备工作,要按照“复合型、硬本领”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高进、严管、优出”的原则,切实做好项目团干部的工作。原则上项目团的专兼职干部可以采取招聘、竞选、聘请、自荐、他人推荐、选举、组织任命等多种方式进行配备,对年龄超过35周岁,但热心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职工,也可以聘请他们做兼职团干部或项目团建顾问等。要正确落实项目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项目团组织负责人要按照项目党组织(行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标准配备,项目团组织负责人是党员的,可以列席项目党组织的有关会议及行政的生产会议等,并通过职务补贴、成绩奖励、职级晋升等手段落实他们其他的政治、经济和生活待遇。要把团干部管理培训纳入党政干部的管理培训计划之中,通过挂职、蹲点、轮岗、交流等形式,使团干部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7、延伸项目团组织管理空间。凡工程项目有外协队伍的,应将外协队伍团员青年纳入到项目团组织管理,设立务工团支部或团小组,做到活动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外协队伍团员视情况每月统一核收团费为0.1元。

8、加强项目团组织的横向联系。项目团组织要加强与驻地或工程所在地的地方团组织的联系。主动向地方团组织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地方团组织的支持和关心,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务求实效,开拓创新,不断丰富项目团建工作的新内容

9、立足企业青年的思想教育,做好政治强团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条主线。工程项目部本身就是一个教育青年的载体。在工程实践中引导青年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掌握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结合实际开展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在从事急难险重新的任务中,让青年体会到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人生价值和成就感;在共同奋斗的历程中,教育青年自觉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中去,把个人的成就和组织的培养、企业的关怀、同事的帮助紧密结合起来。要协助党组织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必须经团组织推荐的规定,严格“推优”程序,确保“推优”质量。要认真做好青年职工队伍和外协队伍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0、立足青年成才的根本需求,做好育人建团的工作。共青团工作就是用组织行为帮助青年提高思想素质,同时又要帮助青年提高技能素质,实现技术成才、管理成才、岗位成才进而达到成为企业人才和社会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项目部也是一个提供青年学习成才、实践成才和创新成才的重要载体。项目团建工作要以“青年素质工程”为总揽,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青年读书成才、学技练功、创新创效等活动,力争干一项工程,锻炼出一批人才。

11、立足企业项目生产经营的需要,做好建功立团的工作。项目团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就是“有为才有位”,要把“为企业立功”作为项目团建的宗旨。要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不同施工项目的特点,力戒形式主义,大力开展“我为重点工程建设做贡献”活动。要让青年突击队争创青年文明号,突击队员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成为风尚,要把青年安全监督岗建在每一个工程项目上。要真正把青年突击队建在工班上,建在需要发挥攻坚突击作用的工程项目上,要大力提倡以承担独立生产任务为基础,以实现单项承包为保证,以签定青年突击队经济责任书为激励手段的承包型青年突击队或集约型青年突击队,真正实现青年突击队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服务,体现其存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出经济效益、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用突出的作为成为企业攻坚克难的政治动员和不可或缺的施工手段。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要广泛深入地开展“青年绿色环保行动”,引导和教育青年职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重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贡献。

12、立足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做好文化育团的工作。共青团长期以来,就具有文化育人的优势,青年创造文化,文化引领青年。项目团建也必须蕴涵铁路企业“开路先锋”精神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也必须体现企业青年勇挑重担,敢于承担责任,乐于拼搏奉献的精神。项目团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培育企业文化,将项目团建的知识形态、制度形态、物>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建设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将企业文化建设注入项目团建工作之中,用文化建设推动项目团建工作的更大发展。

13、立足项目青年事务,做好服务兴团的工作。要协助项目部作好青年思想状况和生存状况的调研,及时向党政领导反映青年的情况和需求,主动帮助弱势青年群体。要围绕青年的实际需求,做好青年的权益维护和生活、婚恋服务等。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年安全互助工程”,解决青年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维护青年权益,将做好青年事务,服务青年具体需求。四、健全制度,建立目标,不断完善项目团建工作的新机制

14、采取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机制,开展项目团的活动。按照项目调研--策划论证--决策--立项计划--项目融资--执行控制--信息反馈—评估总结的项目化运作机制来进行。总体来讲项目调研和策划论证阶段要从项目实际需要和青年需要出发、注重活动开展的可行性,遵循以最小成本出最大效果的原则,做出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报告。决策和立项计划阶段要注重项目的权威性和不可轻易更改性;通过团员代表大会(或团支委会)及项目党政决策通过后,就必须明确活动时间、经费、目标、每项具体任务执行人等,在项目开工后与项目党政签订团组织项目合同,正式立项。项目融资和执行控制阶段要注重计划实施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取得项目专项经费,按要求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达到既定目标。信息反馈和评估总结阶段要通过全方位的成本、效果评估,及时上报信息,反映活动开展的真实情况,形成评估报告,上报项目党政,以促进活动开展的规范性、实效性和持久性。

15、采取目标管理和考核的工作机制,开展项目团的活动。一是制定好项目团建工作目标,工作目标既要有活动项目的精神文明成果,如创建青年文明号目标,又要有物质文明成果,如青年突击队完成突击任务目标、青年创新创效成果目标,还要有人才效益成果,如青年岗位能手目标等。二是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完善考核体系,做到“三个结合”,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党组织考核与团组织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评比先进、年终奖励、团干部工作业绩相结合。三是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考核工作结束后,及时汇总考核情况,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下步的考核工作更趋完善。

16、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项目团建的信息宣传工作。信息宣传工作是项目团建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项目团建的信息宣传工作的督促和指导,保证团的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贯彻畅通。面对新形势下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项目团的信息宣传工作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大信息传播力度。形成反映敏捷、执行有力、快速有效的团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为项目团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3

正确认识“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适应更快更好发展的总体要求,吉林省提出了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1.55万亿元的增长目标,并规划实施了“二十大工程”和“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历史起点上,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吉林省规划提出的“二十大工程”和“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众多领域,不仅包括农业、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电子信息、能源、冶金、纺织等产业类项目,而且也包括交通、旅游、棚户区改造、水资源开发、流域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资源环境类项目,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建设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十一五”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二,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坚实基础。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当前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因素。1996-2002年,吉林省共建设了335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2005年,全省共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92项,完成投资858.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9%。经过重大项目建设,到“十五”末期,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能源、冶金、建材、轻纺、旅游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二十大工程总投资近4430亿元,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投资约1.16万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28.6%和74.8%。可以看出,重大项目建设在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重大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增长的趋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水平。

第三,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吉林省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根据《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或稍长一段时期,吉林省将基本完成调整和改造任务,建成新型工业基地,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十一五”时期是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总量不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扩大经济总量,建设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五大基地,改造提升机械、冶金、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接续产业,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需要组织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来实现。加强水利、能源和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省建设,也离不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撑。以“二十大工程”、“十五大系列”为主的重大项目建设,是“十一五”时期吉林省扩大总量、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快重大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十一五”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形势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权和民主意识增强,投资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重大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和法制化水平。针对吉林省加快振兴发展的形势任务与机遇条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的新要求,重点应建立健全四大管理体系,提高重大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长效推进机制,有效扩大投资规模,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是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应引起高度重视,把重大项目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程,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重中之重,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工作中精心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持续增长结合起来,同转变投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结合起来,同培育壮大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加强管理组织领导职能建设,落实责任和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明确项目管理职责和部门责任,逐步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一体”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完善重大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以省、市(县)政府重大项目管理部门为主体,加强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严格管理职能和责任分工,逐步实现重大项目从立项、开工、建设、竣工全过程组织管理。建立地区和部门重大项目联系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地区的组织领导,把重大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建立健全决策管理体系。强化规划论证,认真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规则,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在重大项目组织建设环节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市场和效益,必须高度重视做好重

大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和准备阶段的相关工作。

坚持“规划指导项目”的思想,把规划作为重大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按照“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结合各级各类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确立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科学地谋划重大项目。

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库的建设,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提高重大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坚持“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原则,统筹全省重大项目管理,全面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同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市场形势、环境变化,对重大项目库及时调整、充实、完善。通过重大项目库的建设与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地区、行业及所有制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重大项目决策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据。

科学编制和实施重大项目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根据项目进度和年度目标,制定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区分轻重缓急,搞好远近结合。加强项目前期论证,本着“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盲目上项目。严格项目决策程序,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相关审批、核准及备案管理办法,严格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和内容,实现项目决策程序的规范化。

第三,建立健全协调服务体系。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共同努力。政府作为重大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增强全局意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建立起“上下联动、内外互补”的协调服务机制,积极落实条件,保证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协调服务体系,重点应加强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加强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与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搞好对口衔接,在严格审批程序的前提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条件,完善要素供给保障机制。按照“区别对待、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全省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结合建立县域工业集中区,加强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实现工业集中区重大项目集约、节约用地。认真搞好项目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等政策处理的协调服务,保证失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协调服务,首先应搞好与财政资金的协调服务,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与财政资金、国债资金及信贷资金的衔接工作,建立重大项目财政资金协调配套机制,根据重大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财政性资金支出结构,确保重大项目资金配套和建设需要。其次,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吉林省地方投融资平台,重点加快推进地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化解历史包袱,提高融资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强项目单位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研究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创新融资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域外企业及外商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依法加强管理,是重大项目建设正常进行、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进一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完善原有管理制度,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包括重大项目年度考核、公开通报、咨询论证、质量管理、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在内的制度管理体系,保证重大项目建设优质高效地组织实施。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4

受宏观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的诉求、技术的进步、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经历了传统自营制、三项制度和多模式发展等几个阶段的变迁。如今,为适应建筑国际化的要求,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正在政府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下,朝着模式多元化、降低交易费用、优化治理结构的方向发展。经过几个阶段的变迁,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相较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仍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较低、且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当今,随着日益加快的全球经济化一体化进程以及迫切的入世需求,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国的建筑企业要走出国门,去国外承接工程;另一方面,许多国外工程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要求采用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为了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一定要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变革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使它朝着模式多元化、降低交易费用、优化治理结构的方向发展。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政府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其发展现状,并参照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将会朝着模式多元化、降低交易费用、优化治理结构的方向发展。

2.1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工程总承包方式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有: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项目管理服务(PM)、项目管理承包(PMC)。实践表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日趋显示出规范化、专业化、集成化等特征,其项目管理模式已发展得较为完整,并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都取得了成功,值得借鉴。

2.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1)呈现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入世的需求,一方面,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要走出国门,去国外承接工程;另一方面,许多国外工程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要求采用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要体现国际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管理需要面对大量的动态信息。只有将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的信息化趋势必不可少。

2)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领域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5

__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9532万元,可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4272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328549万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完成176711万元,增长10.6%。

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2470万元,可比增长10.7%,总量列全市第二,增幅列全市第五;工业用电量完成15681万千瓦时,增长-8.1%,总量列全市第七,增幅列全市第十二。1~5月份,__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7.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85亿元,利税总额10.48亿元,这三项指标均列全市工业园区(不含井开区)第二。

1~6月份,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6159万元,增长18.3%,总量列全市第二,增幅列全市第八。1~6月份,全县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8.8亿元,增长-15.4%,5亿元以上非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4.32亿元,增长175.9%。1~6月份投资施工项目个数为38个,增幅-19.1%,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为__个,增长42.9%。今年新开工项目10个,增长-47.4%,投产项目22个,增长-22.2%。

1~6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1.57亿元,增长11%,总量居全市第一,增幅列全市第八,比5月份后移两位,其中税收收入7.93亿元,增长16.3%,占总收入比重为68.5%,列全市第十二,比5月份前进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8亿元,增长17.7%,列全市第四,比5月份后移两位。截止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9.6亿元,增长12.22%,各项贷款余额为70.48亿元,增长17.22%,总量列全市第四,增幅列全市第十。

1~6月份,全县实际利用外资6120万美元,增长-3.1%,列全市第十一,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1.63亿元,增长11.24%,居全市第一,出口总额3__09万美元,增长27.4%,列全市第六。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3121万元,增长13.7%,总量列全市第四,增幅列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794元,增长8.5%,总量列全市第二,增幅列全市第十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67元,增长11%,总量列全市第十,增幅列全市第三。

受全国全省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传导影响,今年以来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整体回落之势,经济增长趋缓,下半年我县经济增长将面临不少困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将凸显。

一是工业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先行指标和支撑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工业经济方面,今年2月份以来,我县工业用电量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总量和增幅在全市排位均不理想,截止6月份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5月份为最大降幅,-12.4%,主要用电工业企业用电情况像油盘铁矿、庐陵水泥、哇哈哈饮料、燕京啤酒、先歌音响、国泰特种化工等均为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从上半年形势来看,这一趋势还将延续。1~6月份,全县工业增值税完成8438万元,增长-27.6%,总量列全市第六,增幅列全市第十二,截止6月份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方面,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投资施工项目个数以及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个数完成情况和排位均不理想。这些指标有些是支撑指标,有些年度考核指标,其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两个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的排位。

二是我县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凸显,需引起重视。从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县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与全国、全省、全市尤其是其他发展较好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县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据市里通报,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营利业增速较慢,这将大大影响我县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是财税质量、农民收入亟待提升。我县财政总收入增幅虽有连续回升态势,但收入质量亟待提升,1~6月份税占比在全市排位列倒数第二,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财税质量和效益有待改善。同时,根据预测,上半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情况不容乐观,离过半目标差欠较大。

(一)加强项目建设,强化投资拉动。要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通过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带动投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投资结构,从当前投资结构看,房地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等一些传统投资领域已经面临增长瓶颈,因此,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准投资方向,引导投资集中到有利于改善__县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力的创新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寻找新的可持续的投资增长点,实现投资健康发展。二是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已入驻园区企业挂牌新三板或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加大直接融资比例;鼓励社会产业资本对接园区企业做大做强;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市场机制,实现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互促共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在推进项目建设上追求尽早投产,进一步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促其早日投产,加强对重点项目尤其是5亿元以上产业和非产业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测,掌握进度。

(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抓紧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保持第一产业的持续发展。二是要进一步促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县有很多工业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原材料的初级加工,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力引进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产业链上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对改善我县工业产业结构具有长远和决定性的意义;鼓励引进先进管理人才,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我县传统型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三是要持之以恒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快慢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关键,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加快对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业等新兴营利业的发展,尽快壮大我县的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在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6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编制“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提出的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抓住特色农业、工业发展、旅游开发、科教兴县、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实现项目带动、交通建设、城镇发展三大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准确把握全县发展的整体特征、阶段特点、开发潜力、比较优势、发展条件、环境支撑和制约因素,客观分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从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来分析,从发展的基本趋势来判断,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把握,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积极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客观分析,深入研究,科学把握,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中央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与稳定等重大关系,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体制机制,着重解决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思路、主要任务、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使规划成为指导全县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分工

部门规划按照市直部门安排由县直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分工如下。十二五”规划体系由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部门规划组成。按照体系组成。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认真总结和评估全县规划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趋势。以及今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按照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吸收和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县内外的成功经验。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以解决矛盾、完善思路、提出举措为出发点,认真深入研究关系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一些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重点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形势、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人民生活、改革开放、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灾后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重大问题研究,由县发改委商县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二)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要按照“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优势为突破口。突出总体规划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超前性、实效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线。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人民生活为抓手。确立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协调,抽调专职人员,聘请有资质的专家,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听取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建议意见后编制。

三)编制专项规划。着力加强编制各个专项规划,紧紧围绕基础设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区域发展、能源利用、公共服务、市场体系、生态环境、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园区建设等重点。谋求长远。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要立足实际。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专项规划是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明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定位、开发方向、发展重点、战略措施等。县级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由县发改委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商县直有关部门提出编制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组织编制。

以总体规划为方向。立足现实。关注民生。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专项规划的编制必须以部门规划为基础。充分做好上下衔接。着眼长远。提出符合发展规划的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

四)编制部门规划。各部门经过与市直部门的充分衔接。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纲要,部门发展规划由各分管领导牵头。结合全县发展现状。独立完成部门规划的编制。部门发展规划要体现可操作性强、发展方向明确、预期目标清晰的特点。提出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部门发展规划形成后,要报发改委备案,同时报送专项发展规划编制的牵头单位,做为专项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依据。

五)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规范规划编制程序。使规划编制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工作由县发改委提出意见,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加强各类规划衔接。负责组织推进。

三、编制工作进度安排

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市上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的进度要求。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做好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和总结工作。加强与国家、省上、市上规划思路、重大课题的衔接。扎实做好各项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下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安排部署规划基本思路及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科学确定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范围和领域。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制定全县“十二五”规划总体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报县委、县政府审定。依据县委、县政府审定批准的全县“十二五”规划总体方案,研究确定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阶层、各系统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和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与国家、省上、市上各项规划的衔接工作,开展重点领域重大建设项目筛选确定工作。

第三阶段(纲要草案起草阶段)起草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就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开展专题调研、咨询论证。报县政府审查。根据陇南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意见。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根据我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

第四阶段(纲要起草完善阶段)广泛征求和吸纳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完成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交县人大审议。就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经县政府审查通过后报县委审定。

四、工作要求

全面总结经验。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部门要对本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准存在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认真总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验。力争及早将全县各领域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的规划中。

一)围绕战略目标。突出规划重点。要统揽全局。求真务实。超前思维,统筹兼顾。深入思考。科学谋划,周密部署,认真分析“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对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措施;对一般的竞争性领域,制定政策导向,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形成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科学界定规划编制范围,重点突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各领域规划编制必须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

二)立足项目建设。加强研究论证。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需要国家、省上审批、平衡和协调。和一些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要研究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工业、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项目。及早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为全面完成市级重点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保障。

三)强化调查研究。科学编制规划。加强调查研究。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使政府决策能更深更好地反映民情。规划编制过程中,增强规划编制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

四)坚持统筹安排。加强衔接协调。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必要前提。各部门、各系统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方面的衔接协调。防止规划部门化,加强部门之间、系统上下、行业内部的分工合作。确保全县“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衔接。避免规划冲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指导性、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要科学准确地测算全县“十二五”预期指标,做好“十二五”以后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和战略设想。加强本县规划和省、市及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上要求,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市上的大力支持,突出全县“十二五”规划体系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超前性和实效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成员单位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