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经验总结范例6篇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SPOC;中医翻译;混合式教学

近些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与MOOC相比,SPOC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通过限定学生规模和课程的准入条件,避免了MOOC的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情况。因此,SPOC是将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MOOC的继承、完善与超越[1-3]。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连接学生中医药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解决中医英语翻译传统课堂课时不够、学生课堂参与机会少、翻译练习枯燥等问题,是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本研究将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没有平行班,且学生只有30余人,所以本教学研究需跨学期展开。2019年9月选取201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20年9月选取2018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组,2组各35人。在实验开始前,组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加中医翻译测试,测试的题量、题型、难易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得到实验组平均成绩68.23分,对照组平均成绩67.43分。2组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任课老师按照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大纲要求,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主讲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进行翻译训练。1.2.2实验组开展基于SPOC平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分为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下翻转课堂两大教学模块。下文将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为例,详细介绍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实施过程。1.2.2.1线上教学过程教师提前2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5人一组,共7组,在上课前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登录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翻译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的视频和课件学习,完成相应内容的线上小测试,检测自主学习情况;(2)针对教师线上提供的中医经典汉英资料,收集其中修辞手法的翻译并分组讨论翻译方法;(3)完成线上作业,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4)线上互动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教师全程监控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学生线上单元小测试成绩、视频和课件观看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互动讨论次数等学习记录均计入线上学习成绩。1.2.2.2线下教学过程在线下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以下学习过程: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1)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各小组派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翻译的线上视频、课件的学习成果。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其他组共同评分,成绩计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通过学生的成果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2)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并总结汇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线上提供的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翻译的双语资料,学生分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翻译案例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出总结,最后根据学生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打分,成绩计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医古文汉语资料逐步建立中医思维;另一方面,通过英文资料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医古文不同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和方法。(3)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的线上作业,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汇报翻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表现进行打分,成绩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在该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理解《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常用修辞手法的内涵,拓展其医古文知识面,而且还能在自主翻译过程中逐步提升探究、创新等能力。

1.3评价指标

(1)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加中医翻译测试,测试的题量、题型、难易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测得2组平均成绩。(2)课题组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翻译测试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测成绩平均分77.2353高于对照组平均分64.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课题组对实验组学生发放了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问卷结果表明:有31人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教学模式。在多选题“你最喜爱的翻转课堂活动是什么”的回答中,29人认为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环节可以帮助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0人觉得自己在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并总结汇报环节更愿意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31人认为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不仅有助于自己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探究、创新等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翻转课堂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是培养学生中医翻译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讨论

3.1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3.1.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基于SPOC的线上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点学习,在线下翻转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中医英语翻译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4]。同时,教师通过翻转课堂中学生个人和小组的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线上和线下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3.1.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传统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仍采用教师主讲中医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进行翻译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不佳。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完成学习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次实施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为例,在线上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的视频和课件学习,完成相应内容的线上小测试,检测自主学习情况;然后针对教师提供的中医经典汉英资料,收集修辞手法的翻译,并分组讨论翻译方法;学生完成线上作业“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并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在线下翻转课堂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等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中医翻译的学习兴趣。

3.2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2个方面虽然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线上教学方面,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线上教学视频的形式、内容,以及线上测试、作业的数量和内容[5]。(2)在翻转课堂环节,应合理安排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不建议中医英语翻译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都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比如中医翻译原则、中医翻译技巧等需要理解和应用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翻转教学,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医翻译的单位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则不适用。

参考文献

[1]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2]梅雪,孙颖,曹珊,等.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微生物学各论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36-38.

[3]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53.

[4]孙淼,魏巍.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眼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18-20.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一、巧妙设置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初中物理授课时,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经验不足,往往觉得物理难学、难记,对物理学习兴趣不大。因此,我们只有准确地利用“美妙的课堂导语,奇妙的物理实验,典型的科普史料”等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氛围,创造物理课程情景,才能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巧妙创设情景,出其不意的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新的画面,激发他们在自然界奥秘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

二、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也就是在课堂上创造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气氛。教师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时,常用的方法是提问。提问分为与学生接触时的随时提问和课堂提问。不论哪一种提问,都应注意难易适中。教师提问不能脱离实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分寸,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回答。正如我们日常所说的那样:跳一跳,够得着。

比如讲《电磁感应》一节时,可设计一个这样的实验:1.组成一个包括电流表在内的可让电流通过的闭合电路;2.将这个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置于磁场中;3.确定一下电流从哪个接线柱流入电流表,指针向哪个方向偏转。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以下五种情况:1.导体不动,电流表指针不动,没电流;2.导体顺着磁力线方向运动,电流表指针不动,没电流;3.导体以各种方式切割磁力线而运动,电流表指针偏转,有电流了。切割运动的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4.导体停止运动,电流表指针偏转消失,电流没有了;5.电路断开,导体切割磁力线运动,电流表指针也不动。做完实验,教师分析实验,对个别现象启发点拨一下后可提出:同学们设想一下,法拉第该怎样撰写他的论文?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就可得出如下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磁场能得到电流;2.这条件是:⑴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⑵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⑶只有在切割磁力线运动时,这个闭合电路才有电流。运动一停止,电流就消失。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电路中便有感生电流产生。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入式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在备课时,教师只注意教材内容,而不太注意研究学生的思路;只注意教师讲解,而不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结果课堂效益很差。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路,才能教好学生。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讲解,实验启发,适时点拨,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或规律,往往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记忆长久。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新的学习观,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生自己经过思考,能总结得出结论或规律的东西,教师就要尽量不讲。例如:讲“汽化”一节中“蒸发”的一个问题:“哪些因素决定了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让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学生实验1: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在手上和桌面上涂上质量几乎相等,面积几乎相同的水迹,观察所见到的现象并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手上的水迹先蒸发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力拖动 实验 电气自动化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在十报告解读中,工业自动化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副总理将它放在了首位。电气自动化生产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我国现代化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电力拖动的生产机械不但可以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把人们从繁杂的信息处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并能改善机械设备的控制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小如用步进电动机拖动指针跳动的电子手表、大如上万千瓦的大型轧钢机械等都应用电力拖动,可见,电力拖动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一、开设电力拖动实验课的重要性

总书记曾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校学生将会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的重要生力军。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是技工学校电工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核心专业课,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由于电类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实验和实践有机结合。

二、电力拖动实验课在技工学校中的开展与应用

实验教材是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为原型,老师自编实验指导书。实验器材是DDSZ-1电动机与电力拖动实验装置。实验教学内容包括: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与排除故障;学生自己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排除故障。下面以实例说明。

1.明确实验目标

教师通过实验加深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电气自动化为生活带来的便捷,通过自主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设计实验内容

基本控制线路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线路、连续运行控制线路、点动与连续混合控制线路、正反转控制线路、多地控制线路、顺序控制线路、时间继电器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在基本控制线路的实验全部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控制线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自创线路有:小车自动装煤控制线路、由基本单元电路设计组成的复杂控制电路等(自创设计的控制电路必须经过老师的确认和指导方可安装调试)。

3.实验流程

布置任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实验安装及调试—组内讨论—跨组设置故障—排除故障—集体交流经验—实验评价—填写完成实验报告。

4.具体实施

布置任务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控制电路为例。

(1)分组制订计划。实验设备有12套,首先,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教师任命该组中学习较好的学生为组长,以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各组制订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所用到的实验模块,设计具体步骤,确定步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设计过程中要有记录,计划制定完成要交老师审阅,老师同意方可实验。

(2)安装实验。制订好计划后开始安装,每组的组员都要完成一次安装,每次安装完成后经老师确认方可带电调试。

(3)组内讨论。安装和调试完成后,各组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并在试验报告上做好记录。

(4)跨组设置故障。每组派出一位学生到其他小组设置故障,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故障点,设置故障的同学要在试验报告上做好记录,同时注意在设置故障点的时候不要造成短路,以防在带电调试的时候出现危险,设置完成后要经过老师检查。

(5)排除故障。故障点设置完成后,本组成员开始排除故障,讨论确定故障范围,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找出故障点的位置,并强调在带电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6)集体交流经验。实验完成后全班交流经验,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一些好的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提出一些意见,以及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是否采纳。

(7)实验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标准。在电力拖动实验中,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就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自己打分,分值是10%。第二,组内成员对其评价。可以按照团队意识、参与程度、是否有建设性设计方案,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评分,分值是20%。第三,组组互评。小组之间可以从实验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排除故障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分值是30%。第四,教师评价。包括对实验设计安装和调试的合理性、排除故障的安全意识和思路,分值是40%。最后,现场填写完成“电力拖动实验评价表”,下次上课前公布分数,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8)填写完成实验报告。在试验前每组发一份报告,实验过程中要有不同的记录人,最好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填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预习情况、准备工作、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总结和反思。

5.总结

在实验课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也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主要总结本次课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学生是否能够轻松地、积极认真地应对实验,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是否适当,评价方法是否合理,不足之处以后如何改进等。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完善方法,健全实验操作机制,使得电力拖动实验课在技工学校更好地开展和应用。

三、结束语

在技工学校中开展电力拖动实验课,不仅教师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具备各项核心就业技能。近年来,笔者学校学生参加中级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率都在90%以上,顶岗实习获得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学生毕业后就业更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实践证明,笔者学校在电力拖动实验课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值得在其他专业实验实践课上大力推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学校将继续探索、努力推行教学改革,力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电力拖动[OL].http:///view/840365.htm.

[2]王莉英,倪瑾.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OL].http:///20110608/102102.shtml.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砺工坊的培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变通,培训不能搞一刀切。随着企业的发展,物业项目现场服务人员结构越来越复杂。以项目经理为例,他们来自不同的企业,从不同的岗位提拔上来,其中包括有经验的老项目经理和新人,因此大一统的培训已经不适合企业的现状,不能支撑公司的发展。就物业管理行业而言,理论与实战都不可缺少,组织培训耗时耗力,效果却越来越差。每个员工需要学习的知识,锻炼的能力都有差异,一刀切、大锅饭式的培训已经被我们企业淘汰,因此,砺工坊——实战型物管在线学习平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二是颠覆,培训从自我认识开始。每位培训学员都有自己的账户,不同账户中培训实施计划是完全不同的。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岗位职责、专业能力、从业经验来设置不同学员的必修与选修课程。采用分层分岗、按需培训的原则,定制岗位学习计划,每堂课程都有课前专业知识点的问答评估、课程学习中的互动推进和课后学习知识点的测评,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专业水平,欠缺的知识点以及课程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三是建模,分层分岗按需培训。

砺工坊采用“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结合培训理论APP模型将员工的岗位绩效提升归于专业知识、实战技能与职业心态三大类。结合岗位模型的学习,砺工坊为每个学员都设置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专业类和管理类两大职业晋升通道。通过清晰的成长路径,激发学员的积极性,让职业发展更有生命力。四是精准,培训内容有的放矢。从岗位培训到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砺工坊在线学习平台结合物业服务的实战经验,从基础的《物业管理方法》、《物业计划管理》、《物业服务质量控制》到实战指导类的《物业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室外公共场所保洁方法》还有涉及团队管理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公共课程,非常丰富。考虑到每个企业文化,企业标准的差异,平台可以将企业的知识积累起来,通过互动分享、在线问答的形式,将沉淀在平台上的常见问题、成功经验转化成企业课件,实时更新学习教材,让学员结合岗位模型的学习,砺工坊为每个学员都设置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专业类和管理类两大职业晋升通道。通过清晰的成长路径,激发学员的积极性,让职业发展更有生命力。四是精准,培训内容有的放矢。从岗位培训到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砺工坊在线学习平台结合物业服务的实战经验,从基础的《物业管理方法》、《物业计划管理》、《物业服务质量控制》到实战指导类的《物业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室外公共场所保洁方法》还有涉及团队管理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公共课程,非常丰富。考虑到每个企业文化,企业标准的差异,平台可以将企业的知识积累起来,通过互动分享、在线问答的形式,将沉淀在平台上的常见问题、成功经验转化成企业课件,实时更新学习教材,让学员得到更贴近工作,更全面,更系统的学习。量体裁衣,才真正能帮助员工成长。五是实战,随时随地互动学习。

社区化、碎片式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发展趋势,通过在线培训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或智能手机进行在线学习与知识查询。例如保洁人员可以在工作中查询《不同材质的清洁方法》、《室外公共场所保洁方法》以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尤其对新人,更容易上手。对于工程、秩序、客服等不同岗位的知识,都会有专家在线问题,及时回答学员,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砺工坊推广现状成立之初,我们走访了全国各大城市的40余家一、二级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科学周密的市场调查,到现在,砺工坊在华北北京、华东上海、华中武汉、华西重庆、华南深圳等全国五大区域城市成立了分支机构,建立了几十人的市场推广团队,通过近一年来与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内数百家物业服务企业的沟通和交流,砺工坊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式和办学理念,已经得到众多行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其中长城物业集团和首开实业集团更是与砺工坊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成为砺工坊平台的使用者和行业培训课件的分享者。

长城物业集团职业发展中心总经理王总在谈到与砺工坊的合作时说:“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培训体系与系统管理相结合,成本投入较少,并且网络在线培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觉得挺好。”深圳南山科技园片区一家一级物业服务企业总经理说:“原来的新员工培训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时间把握不好,费神费力效果还差,员工的流动性太大,真是不好把握。有了砺工坊在线学习平台,时时在线学习,规定时间内考试,既有效又省力,对于物业服务企业的基层培训工作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单位:深圳市砺工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位于人教版选修模块3-2第四章第三节。它是在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问题。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重要规律,也是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物理学的重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比较全面的掌握了电场、磁场,并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应该说学习楞次定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本节知识涉及的因素比较多,规律也比较隐蔽,学生对楞次定律的探究和理解,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辅助以多媒体进行教学。

2.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高总结概括的能力。

(4)亲身体验运用实验、比较及科学假说等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分析,得出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和概括,以及对感应电流磁场这个“中介” 的引入。

4.器材准备

铝盘、灵敏电流计、强磁体、磁铁、线圈、塑料小车。

5.教学流程

环节一:旧知链接多媒体展示问题

(1)环形电流的磁场可以用安培定则表示:让右手弯曲的四指与__________的方向一致,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________________。通电螺线管是由许多匝环形电流串联而成的,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也可用安培定则来判定.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线方向是·

(2)如图,已知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如何?

(3)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

磁通量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热身。

环节二:魔术表演,引入新课

首先表演魔术——神奇的魔法棒和会跳舞的铝盘,引入问题。这是普通的铝盘,注意观察。

问题1:铝盘为什么会随着魔法棒的起舞?

验证学生猜想教师揭开魔法棒的神秘面纱,并用银币验证是不是磁铁。

问题2:磁铁是铁磁性物质,不吸引铝,为什么在魔术中铝盘会随着磁铁的快速运动而随之运动呢,受到魔力一样?

验证学生猜想,连接铝盘和灵敏电流计,在快速移动强磁铁时,学生会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

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不仅产生了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问题3:感应电流的方向遵从什么样的规律?

实验: 把线圈、两个并联反向发光二极管连接,当磁铁快速插入和拔出时,二极管交替发光。

问题4:两个二极管交替发光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怎样了?

问题5:什么原因导致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了?

实验结论: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颠倒磁极重复实验,认真观察两个二极管发光的顺序。

实验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也有关系。

问题6:感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吗?这个磁场的方向该怎么怎么判断呢?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我们的实验,在磁铁快速向上提起时,铝盘随之向上跳起,如果我们已知磁铁的N极和S极,能否根据初中学过的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来判断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呢?

在我们知道了感应电流的磁场时,能不能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如果可以,根据的哪个定则?

改装实验:把线圈和塑料小车捆绑在一起,插入和拔出磁铁时,小车会移动,通过小车移动方向和磁铁的原磁场方向可以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从而判断处感应电流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魔术表演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分析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再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本节课的重点从探究感应电流与原磁场的方向转化为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问题。

环节三:新课教学、分组实验、探索定律

实验目的: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

实验器材:磁铁、线圈、塑料小车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制定实验步骤,自己绘制实验表格,再以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探究多个线索之间的关系。通过车载线圈的运动情况,可以直观判断出车载线圈的受力情况,通过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降低探究实验的难度,从而较好的突破重难点。

环节四:总结规律,深化理解

多媒体展示问题

(1)从相对运动看,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线圈——磁铁,从而—— 磁铁的靠近,当磁铁远离线圈时,线圈——磁铁,从而——磁铁的远离。简言之: ————。

(2)从磁通量的变化来看,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从而——磁通量增加;反之,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又——磁通量减少。表现形式是——,本质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磁通量的变化。

(3)请同学们观察在表格中添加线圈的绕制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一栏,并根据线圈的绕制方向和安培定则把实验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总结出隐藏在现象后面的规律。

(4)把线圈和两个并联反向的发光二极管连接起来,检验判断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检验,验证学生结论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对自己总结规律的认识

环节五:拓展延伸,理解定律

师(1)谁在阻碍?阻碍什么?怎么阻碍?能否用“相反”或者是“阻止”来替换阻碍?

师(2)观察演示实验,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并解释魔术本质

学生结论: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__变化__;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_____相对运动__。

“阻碍”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化的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

环节六:课堂练习,当堂达标

例题:在图4.3—10中CDEF是金属框,当导体AB向右移动时。

请用楞次定律判断ABCD和ABEF两个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思考:能否用这两个电路中的任一个来判定导体A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强化训练

环节七:自主完善,意义构建

(1)总结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楞次定律的内容,抓住“阻碍”,深化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并体会该规律的隐蔽性、抽象性和概括性。

(2)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回味猜想、实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相对于楞次定律本身,该科学研究方法更重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完善、总结梳理的自学能力,巩固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通过魔术表演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通过发光二极管的交替发光,引入本节课题。

3)通过直观实验,实现本节问题的转化,降低研究问题的难度。

4)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解决本节重点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线上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64-03

[作者简介]陈燕虹(1978―),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科员,小学高级;胡治国(1979―),男,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秀峰区乐群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专门提出“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原文为:“数学知识还包括那些从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它是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是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反映了他对数学的真实理解,形成于学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更新与矫正,不断深化与发展,因此,数学活动经验应当成为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知识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很多一线教师比较困惑。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为例,探讨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些做法。

[HTH]一、知识目标[HT]

《倒数的认识》一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关键知识,能否正确理解掌握倒数,决定着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水平。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倒数、互为倒数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作互为倒数。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二)情感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HTH]二、教学重点与难点[HT]

(一)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HTH]三、教学过程[HT]

作为一节概念课,“倒数”的内涵有两个:乘积为1的两个数和倒数是一组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在教学时教师应紧扣这两个内涵实施教学。同时,将新课标提出的“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贯穿在整节课中,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下面以提出和解决主线问题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教学脉络:

(一)观察激趣,经验累积

[HTK]师:将“呆”字与“吴”字的上下结构颠倒,看看你有什么发现?[HT]

孩子们对语文的汉字结构早已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一变化,便出现一个新的字,多有意思!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趣意盎然,跃跃欲试。

[HTK]师:数学中也有这样有意思的现象!想知道是什么吗?[HT]

评析:进行了第一次活动经验的累积――视觉上的上下颠倒,学生脑海中初步建立上下颠倒的“表象”。

教师接着提出本节课的第一个主线问题:

[HTK]“请仿照这样的方法,写出一组像这样可以倒过来的数。”[HT]

同学们纷纷动笔,教师收集资源,呈现在黑板上,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教师提出第二个主线问题:

[HTK]“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什么是倒数?怎么求倒数?倒数有什么作用?等等。[HT]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评析:进行了第二次活动经验的累积――学生模仿“上下颠倒”的形式进行了仿写,在黑板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一组一组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特征的数。

(二)自学尝试,理解意义

师提出第三个主线问题:

[HTK]“你觉得在这一概念里,哪些词特别重要?为什么?结合你们写的实例说一说。”[HT]

在学生对关键词(板书)复述、强调、解释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精彩和生成,及时发现学生认知中的薄弱点或错误点,适时点拨或者完善学生的认知。同时,适时地加以激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过程。

评析: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通过自学、汇报交流,并在交流中抓住矛盾或者节点进行引导,使学生初步完成由内而外的概念建立。这样的概念建立不是通过老师告之就可以完成的,必须经过“观察―修正―完善”的“经验”累积。

在学生们初步感知概念后,教师适时地抛出第四个主线问题“倒数到底是不是一个数”,引发孩子们对概念进一步的理解,学生自主举例说明。概念在辨析、比较声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刻理解。

(板书完整的概念)

评析:有了经验之后,必须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从经验中生长出数学的知识。最后,关于倒数的认知已经构建完成。

(三)运用概念,掌握方法

师:不同的数求倒数的方法略有不同,那么求倒数的难点如何突破?

(板书几类不同的数)

用问题引领学生去学习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

评析: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是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经验”的过程,引发孩子们对不同类型数的求倒数方法的讨论,在此过程中,互相举例、互相质疑、互相补充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四)深入理解,避免经验的负迁移

最后,第五个主线问题在同学们对倒数的求法深入讨论后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请举例说明”,将讨论推向高潮;通过提问“0.2和5是不是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概念本质,强化“乘积为1”的核心。

(板书中画出“乘积为1”)

评析:由于前面的经验累积,“上下颠倒”的直观现象会比较多。同时,从字面上看,“倒数”的“倒”中也暗含“上下颠倒”的意思,很容易出现经验的负迁移,认为只要倒过来即可,忽略“乘积为1”的本质。这一主线问题的提出,强化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很好地避免了经验的负迁移。

(五)练习巩固,自我评价

出示具有坡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

(六)全课总结

总评: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始终抓住数学经验的累积和概念核心内涵的理解两点,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发展。

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活动经验”:1.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交流等,去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2.经验的积累,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反复磨炼的过程。几大主线问题的引导,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了这一过程。3.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学生的错误、知识上的盲点和模糊点,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发展辨析能力,使学生经历失败和成功。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不可能都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有时候更加弥足珍贵。4.经验需要积累,也需要总结。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形成良好的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交流讨论经验、不断修正完善经验的学习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的“数学活动经验”,贵在一系列有序的积累。有积累,才有思考的土壤,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地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