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范例6篇

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

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化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高中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一、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通过走访调查本地区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际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很多班主任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很多班主任抱着只要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出大的问题就可以了。而做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主任与其他不做工作的班主任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学校还是主要看学生升学率等学业情况,并没有有效地考察心理健康工作的机制。例如,在本人走访调查的学校中发现,有这样一个班主任,在他的管辖下,学生只有埋头苦学,学校的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学生死气沉沉,学生偶尔有反抗的,也会在他的说教以及家长的共同作用下,沉入题海。

(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围绕学生学习情况出发

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的了解,因此在学生看来总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考试结束后情绪波动比较厉害,“但学校和老师总是谈学习,谈考试,没有人谈到如何调节情绪,觉得很郁闷”。

例如,本人利用大半年时间走访观察某实验班(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的班主任,她每次找学生谈话,通常都是在考试以后,而且总是以这样一句话开始:“你这次成绩为什么下降了?”很少听到她和学生沟通,而被她批过的学生,在学校里好像行为收敛了,但是在校外我有时还能看见。

(三)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是“教人自助”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努力,真正做到自强。因此,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当前无论是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还是心理活动的开展,都以接受、操作和练习为主,使得学生认为心理知识是客观的知识,心理活动是身外的活动,只是简单接受、认可和参与,没有引导学生从自身独特问题出发,将外在的知识和活动与主体的探索结合起来,走进学生内在的心灵世界,让学生主动地汲取相关知识、探究问题,获得内心的感受和体悟。学生更渴望与同龄人沟通,渴望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心理困惑,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调整自己,班主任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诉或是激发他们对于心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人觉得,学校应通过一些制度、措施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如:把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纳入对班主任的考核体系中;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激励班主任主动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通过相应考核等。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会逐渐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能顺利地进行。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给班主任一个相对宽松的外环境。学校的外界环境会直接决定着班主任压力的性质和大小,会影响班主任的心理状态。有些学校采取绩效式的奖惩方法和竞争机制,盲目增大班级容量和班主任的授课量,而同时对于班主任的精神需求和休闲活动关心甚少,这些都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会使他们感觉心理压力大,出现职业倦怠等问题,而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于班主任心理知识的培训,提供硬件条件

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知识素养,既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也可以保障此项工作高质有效的进行。学校可以提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利用寒暑假对老师们进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且在培训形式上,要注重在理论与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情景模拟)的内容。同时,平时也给教师提供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相应渠道。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学校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有老师电子备课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相关研究资料。班主任可查阅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学校在平时还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鼓励全校班主任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学习。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

首先,班主任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知识各常规的教学知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课,如: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看做主体,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说法,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他就不好好学这门课了。对老师的喜欢与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对这门功课的努力。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老师课堂上的鼓励和赞扬会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会减少学生旷课、逃学的几率。对于学生们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其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班主任是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学生的心进行交流,还是以严厉的形象、冰冷的外壳去触碰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本人曾经带过的学生就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结果导致这名学生今后上实验课时不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甚至遇到实验课就逃课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不恰当的言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结论

在撰写本文时,虽然本人查阅了不少资料,可是文章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缺乏对于当前高中生心理状况和高中班主任心理状况的量化研究,分析得也不够深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诚望专家赐教。

参考文献:

[1]陈露,邱芬.关于高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14.

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成长,将对班级管理的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在抓班级德育工作的同时,刻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开展了多方面的尝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不少人为寻求明天的幸福,抛妻别子;或怀着希望,外出闯世界;或追求“时尚”,另建爱巢。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监护或寄托给亲戚朋友代养,形成了一个占学生总数约80%的“另类群体”――缺乏亲情关爱的学生群体(单亲生、留守生、寄托生、遗弃生、领养生、“黑孩儿”生)。经过我长期的观察总结,我认为他们缺少亲情抚慰,渴求温暖滋润,但常遭歧视,自尊心易受伤害,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差,意志薄弱;他们失去亲情,缺少交流,性格倔强,自私狭隘,情感脆弱,有孤独感,对人有戒心,自制力差,易受挫折,易出现意识偏差和行为过错,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与可变性等特点,班主任只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问题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关注学生,常抓不懈,有的放矢

我们教师都知道教育是教书育人,重在育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首先要观察学生、调查学生、了解学生,观察他们平常的行为习惯,调查他们离开学校背离老师的行为现象,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其次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实事求是的分析他们特有心理矛盾,从现象中找出病症,恰当的加以疏导、解决。再者,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老师要弄清楚各种心理问题的实际和产生的原因,抓住问题,选择好辅导教育的方式,要讲究实效,要方法灵活,不要板着面孔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常抓不懈,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关爱学生,赏识教育,抓住亮点

班主任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开展“赏识教育”,竭力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发自内心地去表扬和鼓励,结果大见成效。有位哲人说得好“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因此,我平时总是这样告戒自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时,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因为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四、对症下药,组织实践,开展活动

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就必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以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学生心连心。小学生的心灵脆弱而丰富,就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培养、塑造。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的全部工作,但面对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对班主任来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在班级管理中营造一种健康的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是我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与严峻的心理问题现状相比,我国现有的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都存在不足,干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水平无法满足教育需要。就本校而言,心理教师虽然接受过专门培训,但由于没有专门的课时,又身兼数职,接触学生的时间有限。班主任虽然每天与学生在一起,但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如果二者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则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那么,学校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在合作的过程中,该遵循那些原则和策略呢?

主要概念界定

合作 合作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一致的目标、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合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物质基础。本校的心理教师与班主任(课题组成员)具备初步合作的基本条件,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课题是由学校的政教处、教科研室共同承担,这些都为有效的合作提供了保证。

策略 策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二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三是指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本课题所指策略即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有效合作的方针、机制及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合作策略 合作策略一词始于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它是指合作双方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双方的需要都是合理或重要的,而且双方相互支持,高度尊重,愿意以合作来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成果

从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经过历时两年的行动研究,本校总结出以下五大策略,即目标引领策略、尊重支持策略、沟通协调策略、资源共享策略、问题学生转介策略。

实施目标引领策略,激发教师合作的热情 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动力。学校把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实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得到了课题组教师的高度认同,因为它既关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关注了教师的发展,这是实验教师迫切需要的。

另外,心理教师将总课题分解,要求课题组教师在总课题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班级实际,确定研究专题。实验教师确定的研究子课题包括以改善初中生亲子关系为突破口的调查研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行为及对策的研究、初中生挫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从课题研究方案的确定到实施,学校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使实验教师在总课题的带领下,一步步加以实施。而子课题的确定又使其研究有了重点,目标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也激发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题组成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积极主动学习、实践,还承担了对各年级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任务,并将其视为提高自己、教育学生的良好契机。其中部分班主任从未参与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但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购买相关书籍或申请外出学习培训。

实施尊重与支持策略,增强解决问题的力量 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基础,彼此支持是合作保障。课题组中,成员都是平等的,有活动共同参与设计和实施,有问题共同商量解决,以对彼此的尊重换来相互的信任和支持。此外,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小组成员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组成了一个精神的家园。每当烦恼和苦闷的时候,相互之间几句安慰、劝导的话语,就可以起到精神抚慰的作用,及时化解教师的情绪,从而以一种健康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这样,小组成T起到了相互督导的作用,这是心理教师自我成长所必需的过程。

实施沟通与协调策略,提高心育工作效率 在合作过程中及时的沟通与协调是合作成功的关键。为了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学校课题组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小组会谈机制,小组成员每周一次例会,谈一谈本班的问题、个人心育工作现状和体会,共同商讨、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和转化工作的重点和对象。同时,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定期出版“心育研究简讯”,通报本课题组研究进展情况,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等。此外,心理教师还将个体辅导的结果及时通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则在转介学生时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已经做的工作通报给心理教师,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网络交流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课题研究服务。如设立组内专用邮箱,及时将有关资料、通知发到邮箱中;建立QQ群、微信群,使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畅通,也使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把课题组教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实施资源共享策略,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服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由于本学科的特殊性,很难有统一的教材,相关的资料也只能通过教师去搜集,因此教学每一节课,教师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个人所能了解和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而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就需要掌握更多更好的资源。于是本校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资源库,一是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测量软件对课题组教师开放,以保证学生现状分析及问题学生确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把教师个人手中的资源集放到心理教师手中,课题组教师随时可以借阅观看。现在学校已拥有相关图书150余册,课例30余节,报刊杂志4种,还有其他心理活动器材、数字资料若干。另外,本校资源库也对全校教师开放,很多教师在班会、家长会、主题活动课之前也纷纷通过资源库寻找资料,使教师养成了随时积累素材、资料的习惯。

实施问题学生转介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自己帮助不了的来访者要及时转介,以免延误病情。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学校个别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只是这种转介是心理教师与班主任间的互相转介,而非单方面。为此课题组设计了“问题学生转介卡”,班主任可以将本班级的问题学生转介给心理教师,但需认真填写转介卡,让心理教师更多地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心理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后,再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效果填在表上,交给班主任,请班主任配合做工作,使学生得到一致的、持续的教育和帮助。有时问题比较复杂的学生,需要经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之间反复多次的相互反馈、辅导,才能见到效果。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尽早发现学生心理的异常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但班主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级心理干预后,如果发现问题严重,必须转介给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由心理教师向家长提出建议,由家长带学生做专业的心理咨询。这样就保证了每个问题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结论与建议

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运用师大易度心检系统对部分实验班学生进行前期(2011年9月)、中期(2012年9月)和后期(2013年6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心理问题人数有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对实验班心理问题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对比,共计246人(见下表)。

说明:所运用的师大易度心检系统《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包括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分量表,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问题行为、抑郁、焦虑、强迫、恐惧、自信、积极认知、自我调节、社会支持12个维度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率明显下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实验班的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精神状态普遍好于非实验班,他们积极乐观,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课题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增强,知识和能力水平大大提升 教师对待学生更像朋友和亲人,因而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多位教师的心理教康教育论文和课例在市区级获奖。同时,课题组教师为学校的班主任、青年教师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学生所做的专题讲座,都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现在,课题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者,还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头人。他们为全校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开展讲座、做观摩课,为全校学生上团体辅导课,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主动要求成为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筛选,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由原来的5人扩大到现在的12人。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提高。V大干部教师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重视,添置心理测评软件、购买辅助教材、光盘资料,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在人员、财力、时间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区教师研修中心德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于2013年在玉桥中学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生涯教育研讨会。

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6-082

近年来,石头镇中心学校在上级党委和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提高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玉林市委、市政府的《玉林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从学校工作和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和潜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简单谈谈我校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以德育教材为准绳,把握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改革开放后,我国小学德育教材的内容丰富了起来。我校根据小学德育的总目标和德育教材的具体特点,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积极探索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首先,我校要求每一位德育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课上才能挥洒自如。其次,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当作研讨课来上,力求将德育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知识点中。最后,教师在课后要认真反思,写好教后笔记,及时总结出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学校育人能力

1.抓好师德建设。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学校应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他们牢固地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促使全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2.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我校青年班主任数量较多的现状,我们积极开展新老班主任帮教结对工作。通过老班主任传道授业,不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正、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我们的做法具体如下。(1)推行班主任例会制度。坚持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总结班级管理工作的得与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推荐优秀的德育教育理论文章和案例,组织班主任学习。(2)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活动。对于每个月的班主任培训,学校应确定主题和内容,指导班主任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班主任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德育工作,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养,以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要求。(3)开展班主任沙龙活动。班主任沙龙活动能为班主任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学习平台。本学期,我校德育处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组织班主任观看了班队主题活动的录像,开展了“如何组织好班队活动”的沙龙研讨,使班主任进一步明确了班队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也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在沙龙研讨活动的基础上,六个年级各推出了一节班队主题观摩课,由德育处组织班主任观摩、研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少先队组织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三、大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认真实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抓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完善“星级班集体”的评比制度,通过每周一次的评比、颁奖,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文明修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玉林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钻研心理健康教材,每周按课时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课。精心布置、按时开放“阳光小屋”,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努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好后进生、问题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提高育人效果。本学期,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好心理好行为———怎样面对迷恋游戏行为》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明白了迷恋游戏的危害,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 普通高中 班主任 中学生 心理健康

一、农村普通高中的特点

农村普通高中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素质教育理念在农村普通高中学校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提高升学率仍旧是大部分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追求的目标。从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对孩子成长的期望来看,大多数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家长没有读过大学,甚至有的家长是纯粹的文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通过上普通高中、考名牌大学,以跳出“农门”过上现代的城市生活。与城市高中学生比较,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更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升学目标,在学业发展方面表现的更加紧张焦虑。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心理敏感性和心理压力感,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处于一种最重要、最特殊的地位。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其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理想、道德、纪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做人等,其中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凡是工作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能善于观察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使之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并为学生接受。

2.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班主任最根本的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可以把日常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把握班级新情况,了解学生的新动向。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认真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根据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创造出顺应社会要求的新颖、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改善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人

学生心理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折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还需家庭的配合。家长们望子女成才心切,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对班主任特别信任,通过及时的沟通与联系,使班主任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其心理原因,同时帮助家长熟悉青少年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了解这段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提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但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且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同步,形成合力,从而实施有效的家庭心理辅导。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不利之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权威,学生不敢在班主任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心理辅导强调真诚,不隐瞒真相,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角色冲突,如何在工作中创造性地把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融为一体,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不过,总体看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利大于弊。

四、农村普通高中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1)厌学心理

厌学原因十分复杂。作为班主任老师应深入学生心田,了解厌学的根源,为对症下药创造条件;进行情感投资。一旦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关心、信任、期待,可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协调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向科任教师反馈意见,使科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班主任也应组织一些主题班会,用讨论、人物访谈等方法方式,明确学习在个人自身的发展、事业成功、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请那些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的学生谈体会与经验,用身边可感知到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

(2)早恋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中学生早恋特别是暗恋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早恋既会影响正常的学业又危害心理健康。所以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做好思想工作。

面对学生早恋,班主任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应当视中学生恋爱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论此变色,不能以“坏学生”、“坏行为”视之。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要改变性教育落后的状况,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舆论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班主任和家长是最重要的社会舆论的载体。他们的观点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为重要。其次是确立以“导”为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的总指导思想,不能搞围追堵截。

(3)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心理障碍。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清醒地、正确地认识自己,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寻找“闪光点”,而且要让学生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对于既成客观事实,如肢体残疾、犯过错误,要予以正视,保持坦然心态,告诉学生“人无完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简单道理。班主任传授一些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加强人际交往,将学生融入人群。加强体育锻炼,可以给人以成就感和优胜感;教会学生自我暗示,如在作业本的扉页上写“我一定能做好”,必胜的信念输入潜意识;教导学生有自信的面孔:大胆地站在人前,与人交往尽量正视对方的眼睛,时常挂着微笑,当众发言、唱歌、演戏等。

(4)考试过度焦虑心理

学生参加考试应当有适度的焦虑。不同程度的焦虑,对考试有不同的影响。焦虑程度适当,有利于促进复习,有利于考出好水平。焦虑程度太低,会使学生对考试满不在乎,骄傲自满,粗心大意,考不出好水平。焦虑过度则使学生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比较紊乱,看不清题意,解题容易出错,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指导学生排解过度心理焦虑是班主任首先要做工作。指导学生在考前进行放松训练,要求学生适当地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及其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放松肌肉,转移注意,减轻心理压力。指导学生考前进行“自我质辩”。学生针对自己存在过度焦虑的状况,进行冷静理智的分析,认识到这种心理的不必要性及危害,在此基础上产生适度焦虑心理,并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指导学生进行自信心的训练。自信是个人保持心理稳定的重要条件,是战胜失败的精神力量。运用积极暗示法、成功体验法等反复进行训练,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五、总结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在学业方面一般表现的紧张焦虑,心理敏感和心理压力大。面对学生诸多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当在观念、方法和手段上作充分的准备。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多数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上,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努力探索更多更先进的心理教育途径与方法,努力开创农村中学心理健康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56.

班主任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一、优化环境,营造和谐心理氛围

环境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必须重视班内环境的创设。

(一)优化班内物质环境

单调的、一成不变的环境往往让人感到压抑和沉闷,而美的环境则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因此,我总是引导学生本着“绿化、美化、净化”的原则对班内环境进行规划和建设。我和学生一起在班内种植花卉,布置教室的墙壁、设计板报等,从而使单调的班内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学生都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我们感到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轻松和快乐。”

(二)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班主任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和他们进行很好的心灵对话。为此,我专门在班内设立了“悄悄话本”“心理信箱”“心灵沟通日”,并且还和学生共同开通了QQ平台,建立了专属于我们自己班内的网络沟通渠道。在空间内我和学生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分担比赛后的失落,讨论他们成长中的烦恼。为了在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引领,我经常在空间内撰写诸如《让生命在时间长河中升值》《生活中不要蔑视平凡》《有一种状态叫“感动”》《比赛后》等日志,通过在各方面和学生进行的深入探讨,有效地帮他们释放了心理的焦虑,重新焕起了他们追求理想的热情。

二、精选策略,科学疏导心理问题

班主任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就必须想办法从心灵上真正触动学生。为此,我觉得班主任实施心理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不搞讲座搞活动

以往班级内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以讲座、上心理课等形式进行的,枯燥、无味,且因其缺乏参与性、体验性,收效甚微。因此,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时,我总是集中目标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一系列具体的心理问题,实施适当的行为干预,让学生在交流、互动式的活动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刚入学时,由于班上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敏感、自尊心强、不会与人交往等心理特点,有些学生即便遇到极大的心理困惑,也不轻易对他人敞开心扉。而有些学生内向自卑,总觉得自己好多东西不了解,怕别人笑话自己,怕别人不愿与自己交朋友等。针对班内这种现状,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在班内组织类似“相信自己”“如何交友”等大型的讲座来进行心理辅导,而是在班内开展了“请做我的朋友”的主题演讲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谈一谈自己对朋友关系的认识等,当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发现其他同学也有和自己同样的心理顾虑和想法时,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根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自卑心理自动得到缓解,转而以积极的态度与班内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的症结及自我调适的方法。通过这样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概念,也提高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不做“医师”做“导师”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将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与效果。“防病重于治病”。因此,我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任老师不应做“医师”,仅仅关注学生得了什么病,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通过外在的干涉去彻底改变学生。班主任应该学做“导师”,注重调动学生内在的力量,让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训练与自我提高的过程。比如,鉴于当前的就业压力,毕业班的学生大多心情浮躁总抱怨前途渺茫无心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给自己明确定位,我在班内先后开展了“认识自我”的系列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我的自画像——曾经的我”“这就是我”“我心目中的自己——未来的我”等言讨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自己、反思自己,进而欣然接受了自己,并重燃了继续学习奋斗的热情。

(三)不重“师评”重“自评、互评”

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班内学生进行评价时,我总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过程轻结果,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比如,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班内的团队意识,我让学生自己分组设计班标、选班歌和制定班规。在最后评选时,我并没有简单地评定各组的优劣,而是先让每个小组讲解自己班标、班歌、班规设计和评选的过程及意义所在,再进一步让每个小组都评议出自己组内的积极发言人等,最后才在大家的评议下确定了班标、班歌和班规。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既活跃了氛围,又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能力,还实现了增强班内团体意识的目标。

三、家校共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其他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我每年都会在班内组织由学生家长参与的“我班的故事”——年度感动人物评选活动。通过让教师、学生、家长回忆、讲述被某生的行为举止感动的瞬间,投票选举产生年度班级内的优秀学生、感动人物等,从而使学生体悟到了与人相处的真正意义在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另外,我还经常利用家访、家长会和家校联系网等到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并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介绍给家长。如和家长一起学习周弘的《赏识教育》指导家长如何赏识孩子;和家长一起观看青春期教育讲座指导家长怎样看待孩子的异往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