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厂企划方案范例6篇

印刷厂企划方案

印刷厂企划方案范文1

16、DM中牵涉到厂商广告内容需在印刷前由厂商签字确认。

17、企划部员工在有加班需求时,应事先知会企划部主任,并到人事部办理各相关事宜,如遇调休或请假必须在前一天将手中待完成的工作及各交接事项以书面形式交由其职务人,AE在假期间必须手机保持开机状态,以方便进行工作联系。

18、各店企划部每周四将本周最新活动、每周二将上周卖场活动情况由部门以MAIL形式统发给当地客户;每月月底将下月DM派发时间、形式、参与广告形式统发给当地客户;每月月底将下月需商家参与活动的招商通知统发给当地客户。

19、DM派发必须在每月30前将下月派发计划制定,原则根据活动内容、DM形式拟订派发方式、时间、具体地点、派发量、费用等,需经企划部主任签字确认后方可执行;

20、单店文案需在每月25日将下月公关计划(内容包括主题、媒体选择、时间、字数、费用等)完成,交由单店主任、店长、区域企划部确认后方可执行。执行时需严格按照时间表,如由变动需提出申请。

21、各单店每月必须作1次竞争对手调查(内容包括电脑商城名称、时间、卖场活动、人潮量、厂商活动等),每一次调查选择一个双休日和一个非双休日,每月30日前将下月计划完成,交由企划部主任签字确认后方可执行。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22、各单店AE每月27日以前必须作一次场内经销商调查(内容包括本月出货量、销售额、其他卖场店铺销量情况、卖场活动的效果情况及建议等),汇总至单店文案,30前提交调查报告给企划部主任、店长、区域企划部。

23、单店每一个活动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充分利用单店资源(如网上、广播、海报、舞台背板、地贴等),填写活动宣传申请表,交由主任签字确认方可执行。

24、区域美编在进行美术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公司CI手册。所有广告设计必须区域企划部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单。美术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详情见商场海报

数量有限,送完为止,每人限购一台

卖场自办活动必须注明:“此活动会员专属,非会员者可现场申请”

产品LOGO要符合其他公司的要求

特价信息及厂商广告必须由商家签字确认

卖场地址与电话的准确

25、各单店企划部必须建立下列数据库(电子文档),保留在各单店主任处,同时及时更新,未经企划部主任授权不得擅自查阅;

厂商、经销商、商数据库(需有负责人电话姓名、电话、E-MAIL地址、公司经营项目、公司地址)

记者名单(媒体名称、电话、E-MAIL地址、职称、地址)

大学名单(学校名称、地址、人数)

社区名单(居民数、地址)

电脑卖场名单(卖场名称、电话、地址、柜位数、租金、出租率)

合作商名单(广告、印刷、制作、礼品商的公司名称、地址、合作项目及具体价格、电话、联系人)

区域企划部应有上述材料的电子文档。

26.各单店企划部必须对下列档案严格分类管理:

合同(企划部保管合同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部):

厂商活动合同:

根据活动时间排序,档案册首页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合同编号,活动时间,活动名称,厂商名称,活动位置,活动金额,收款情况,备注;

厂商广告合同(如有合同及委托制作\安装合同须将复印件附在相应合同后):根据合同签定时间排序,档案册首页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合同编号,广告签定时间,广告时间段,厂商名称,广告位置,合同金额,费用及委托公司,安装制作费用及委托公司,收款具体方式及时间,收款实际情况,备注;每月25将下月应收帐款上报企划部主任\店长\区域企划部经理

印刷合同:

所有外包印刷品必须有签定合同,档案册首页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合同编号,印刷物,印刷量,委托公司签定交货日期,实际交货日期,单价及总价,付款情况,备注;每月25日前企划部主任检查是否已将单据上报财务部;

广告投放合同:

所有广告必须有签定合同,档案册首页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合同编号,媒体及形式,委托公司,时间及实际情况,刊列价及成交价,付款情况,备注;每月25日前企划部主任检查是否已将单据上报财务部;

布置物制作合同:,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所有有关卖场布置的制作物外包制作必须有签定合同,档案册首页附清单,内容包括:合同编号,制作物名称,委托公司,使用时间,金额,付款情况,备注;每月25日前企划部主任检查是否已将单据上报财务部;

礼品及制作物采购合同:

印刷厂企划方案范文2

    一、兼并的背景

    1、被兼并方浦东新区印刷厂与兼并方茉织华公司的简要情况

    浦东新区印刷厂建于一九五二年六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前身为上海市川沙印刷厂,属地方国有企业。该企业主要从事一般发票、各类凭证及帐表簿册的印刷。由于其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业务量不断萎缩。1997年销售额仅262万元,利润6000元,负债达到87.66万元。银行短期借款50万元,流动资产为101.05万元,但存货一项就占56.64万元,而货币资金仅为30.48万元,应收款为11.81万元,企业财务状况相当困难。

    茉织华公司是以平湖市新仓服装一厂为母体厂,近年来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组建的拥有一系列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它是一个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外向型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并实施管理,公司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办实业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1995年,该公司被中国纺织总会列为中国服装企业首强,并连续三年获中国服装业利税第一名。1997年,集团公司产值达22亿元,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公司内设有9个服装子公司、2个印刷公司及一系列为服装业服务的子公司和事务所。其中浙江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印刷服装包装材料为主的子公司,近年来公司凭借自已一流的印刷设备和技术,承接了印刷技术难度大、防伪要求高的国家增值税发票、银行清分机转帐支票等特种商务票证的印刷业务。97年度产值为9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税金404万元。

    2、兼并双方实施兼并的内在动因

    浦东新区印刷厂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经营上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在:(1)企业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内部缺乏正常运行的保证机制,人员无流动、分配无差距、上岗无竞争。(2)职工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偏大,职工对企业依赖性大,退休工人较多,负担重,职工平均年龄41岁,女职工占49%,40岁以上的职工占48%,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4%。(3)设备陈旧,无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印刷设备均属四、五十年代,国家无投入,企业亦无力购置先进设备,企业不具备参与竞争的物质条件,难以为继。(4)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薄弱,人才流动的放开,引起大量人才流失。业务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销售下跌,技术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茉织华公司因业务的急剧扩张,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其兼并的主要原因为:(1)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公司产品单一模式。保留原普通印刷业务,同时引进先进设备,加入技术含量高、防伪要求高的特种票证及彩色不干胶商标、高档彩色包装纸等印刷业务,使其成为多品种、高科技的现代化印刷企业。(2)公司可充分利用上海经济中心的优势。公司属下有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经济实体;公司在浦东新区已有开发基础;公司可在资产资本经营、国际金融、贸易、印刷、国内服装市场的开发上作进一步拓展。(3)有利于公司取得时间效益。与内部投资相比,兼并节省了投产、以及培训新员工等所需的时间,使企业能迅速投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迅速扩张。(4)实施兼并同时也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划转小企业的若干扶持政策》中规定的在税收、人员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兼并双方的互具优势为实施兼并提供了可能

    浦东新区印刷厂虽陷入困境,但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1)作为一家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浦东新区印刷厂拥有一批对印刷技术比较熟悉的职工,能承接一些印刷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印刷业务,是工厂的一笔宝贵财富。(2)厂区占地6.72亩,并拥有厂房、设备等一批固定资产,为厂区改造,设备更新提供了空间,为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使兼并方能迅速投入生产。(3)具有印刷行业的五种资质,包括税务发票、行政事业单位收据、密件、商标以及书刊省级印刷许可证,这些资质也是印刷厂的一种特殊资源。(4)地处浦东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运输成本低,能在保证产品供应上海市场的同时,较好地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茉织华公司具有的优势:(1)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并实施管理,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办实业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及国际一流水准的装备和技术;设有9个服装子公司、2个印刷子公司及一系列为服装业服务的子公司和事务所;是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外贸与内销并举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2)公司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及信息系统。出口日本的产业服装已占日本服装总需求量的20%以上,并不断有世界各地的着名服装商前来洽谈;在国内近百个中等以上城市开办100家连锁店,兼并后更可利用浦东开发的大好环境开发上海市场;公司拥有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信息系统。(3)具有资金和财务优势。公司其它投资项目有的已进入回报期,再加上茉织华公司股票的上市等融资渠道和措施,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

    4、兼并双方障碍的消除为实现兼并奠定了基础。

    在兼并谈判过程中,兼并双方在许多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同时遇到了一些障碍:

    浦东新区印刷厂的障碍消除。在兼并谈判时,印刷厂受到了特别是来自职工的诸多阻力。有的职工认为兼并是将企业卖给“外地人”,在感情上不能接收;有的职工担心兼并后由“外地人”管,自己的企业主人翁地位丧失,沦为“二等公民”,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的职工则对兼并后企业将来的前景表示忧虑。对此,印刷厂领导从转变职工思想着手,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好耐心说服和劝说工作,向职工阐明兼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带领职工代表前往浙江茉织华公司实地察看,鼓舞士气,树立信心,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茉织华公司的障碍消除。茉织华公司认为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这样厂房设备陈旧、职工包袱重的国有老企业,兼并成本大,若按印刷厂帐面上的93.3万净资产进行兼并,公司的利益将得不到保证,并由此萌生了另往他就的想法。对此,新区国资管理部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果断决策,同意茉织华集团以所属平湖新仓服装一厂的名义对浦东新区印刷厂实施零资产兼并。

    1998年4月19日,浦东新区管委会下发54号文件,同意平湖新仓服装一厂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平湖新仓服装一厂在取得浦东新区印刷厂全部资产的同时,承担偿还全部债务的责任,并根据协议规定落实全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一切待遇。

    二、兼并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后,茉织华公司制定了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要通过建造新厂房,添置新设备, 增加印刷品种、提高产量等途径,使浦东新区印刷厂规模逐步扩大,效益逐年提高,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

    针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目前困境的根源主要是经营机制不灵,而突出的问题是产品销售不畅。为此,茉织华公司结合本公司整体发展情况和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要求,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的重组以机制重组、产品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人员重组为主线,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机制重组

    浦东新区印刷厂被兼并后,成为茉织华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生产经营将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开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浦东新区印刷厂虽然已面向市场,但由于机制缺陷,严重缺乏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运行的要求。为此,茉织华公司对印刷厂的机制进行了重组。

    首先, 加强市场意识,强化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扭转目前产品销售不畅的局面。将浦东新区印刷厂市场机制的强化与公司总体经营结合起来,由实力强大的莱织华印刷有限公司帮助和扶持浦东新区印刷厂产品开拓市场,并有公司内部自用的印刷品的耗用量作保证。

    其次,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为职工的成才提供条件。根据职工的贡献大小,拉开分配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提高各岗位的效率,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有序竞争机制,。

    第四,建立职工保障机制。浦东新区印刷厂在重组中及重组后,根据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配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职工保障机制,使职工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产品重组

    根据市场需求和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规划,茉织华公司对印刷厂的产品进行了重组:

    第一、增加印刷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兼并后在保持原有产品的印刷业务的基础上,增加银行票据、有价证券、税务专用发票、邮电、商务办公用纸、彩色不干胶商标标签、服装吊牌、高档彩色包装品等品种,实行产品档次的多元化。

    第二、利用无形资产,提高知名度。浦东新区印刷厂是浦东新区唯一的一家国有印刷老厂,而该厂获得的印刷业诸多许可证都是无形资产。茉织华公司利用自身的业务渠道、市场网络,进一步提高浦东新区印刷厂的知名度。

    3、资产重组

    公司根据负债情况及产品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的资产进行重组。

    第一、改造老厂。对老厂投入100万元资金,其中30万元添置电脑制板系统,以解决原铅字排版落后工艺、制版靠外协的问题,提高印刷产品档次,70万元对原老厂进行厂区、厂容进行改造,后又投资100万元,添置小型胶印机3-4台。改造后,设备得到更新,厂貌大为改观。

    第二、开办新厂。在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先期租用了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投资l500万元,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商务印刷流水线二条,再投资1000万元,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彩色包装印刷流水线二条。第二年,对新厂再投资2900万元,使其实现正常生产。

4、债务重组

    浦东新区印刷厂近几年来虽未亏损,但是潜亏已存在,按照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发展规划,对原老厂的87万元债务,采取投入一点,产出一点,以原厂救原厂,二年内将所有债务还清。茉织华公司注入的大量资金主要用于易地扩建新厂区。

    兼并后,对印刷厂的易地扩建、老厂改造,以及完善工艺、添置设备等需要投入的1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茉织华公司的整体效益及茉织华公司在上海发行股票中的资金作保证,故只需求部分资金的贷款,偿还贷款的能力较强。

    5、人员重组

    根据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在将原浦东新区印刷厂职工将全部安置的基础上,为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印刷厂又向社会招聘了经营管理、工艺技术和市场营销等高素质人才,严格定岗定员,根据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重新核定和设置各部门及岗位,并实行按岗位定员。原浦东新区印刷厂108人,其中有14人通过培训去新厂,其余的职工重新定岗,进行了妥善安置。新厂还在新区招聘了50多位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兼并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1、通过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重新焕发了活力,效益得到了迅速提高。兼并后,1998年当年实现扭亏为赢,1999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与兼并前1997年的销售额262万元相比,增长16倍;实现利润1400万元,为历史上最高利润19万元的74倍,印刷厂老厂人均创利1万多元,新厂人均创利超过10万元。

    2、通过兼并,茉织华公司迅速壮大了实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印刷业是茉织华公司多元化经营中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此次兼并,茉织华公司在印刷业上的实力得到了迅速壮大。公司充分借助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地理优势,拓展了上海地区的业务,并较好地辐射了整个华东地区。

    3、通过兼并,职工的利益得到保障,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99年印刷厂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1040元,月平均收入1400元,为兼并前1997年的1.8倍。职工不仅摆脱了下岗的威胁,而且公积金、养老金、医疗费等各项福利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4、通过兼并,有力促进了新区的经济发展。1999年,浦东新区印刷厂预计上交税收400多万元,一跃成为浦东新区的税收大户之一。同时,印刷厂的迅速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新区社会的稳定。

    四、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推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有效方式。

    印刷业由于进入壁垒低、技术含量少、产生效益快,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新区最多时曾有800多家印刷厂,现今也基本维持在600家左右。创建于五十年代的浦东新区印刷厂由于受传统体制长期束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职工文化素质低,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状况日趋恶化,已面临亏损的边缘。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浙江茉织华集团以所属的国有企业新仓服装一厂对浦东新区印刷厂进行兼并收购,是国有资产在市场化运作下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促进了国有资产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局部利益来说,新区国资减少了;从国资总量来讲,国有资产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通过异地兼并,区属国有资产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向外省市优势企业集聚,资产流动盘活了滞存资产,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优化重组,形成了更为合理的产权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因此,政府对于不同情况的企业,通过制订不同的政策导向,尤其对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应尽早通过“零置换”、“零兼并”、破产关闭,甚至“倒贴钱”等形式坚决退出,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 思考之二:算整体帐,算长远帐,看综合效益是实施兼并的着眼点。

    浦东新区印刷厂经过评估还有93.3万元的净资产,而采取的兼并方式是零兼并,因此从资产角度来说,这一成交价远远低于帐面资产价值。从眼前看,可以说是“资产流失”。但是,如果“想一想开”,一个企业已经潜亏,还有一大批工人等待安置,其市场价值可能还是“负的”。若还要按帐面资产的价值转让,当然不会有人接盘。这种“嫁者”有情,“娶者”有意,但却因“娘家人”要价太高,而令“婚事”告吹的实例,绝不在少数。因此,在企业还有优势,还有人接收的情况下政府果断把企业转让出去,不啻为明智之举。从长远看,浦东新区印刷厂于1998年4月实施兼并后,老厂当年即扭亏为盈,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金桥新厂更是成为新区税收大户。1999年浦东新区印刷厂上缴税收400多万元。从这个意义上,93.3万国有资产不仅没有流失,而且得到了升值。从整体看,企业被兼并,政府卸下了包袱,企业从吃财政补贴,转变为向国家交纳税金,从纯消耗,变为积极创造财富,职工由下岗变为上岗,并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繁荣了地方经济,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政府,这帐都是划得来的。。 思考之三:知彼知己,优势互补是兼并成功的前提。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益,产生1+1>2的效果,是企业兼并的目标。因此,兼并双方必须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什么,能从对方得到什么,在反复衡量比较下,最终确定自己的合作对象。被兼并方浦东新区印刷厂是浦东唯一一家国有印刷老厂,在印刷业许可证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搞自身改造。兼并方茉织华公司在平湖有印刷厂,承接了工商银行储蓄存折印刷业务,在业务渠道、市场网络和人才资源等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受场地限制,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急需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茉织华公司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可以利用对方现成的行业资质和技术人员,及早投入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占领新的市场。同时,浦东新区印刷厂也可摆脱倒闭厄运,全厂100多名职工脱离下岗危险。可谓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思考之四:赤诚相待、真诚合作是兼并成功的基础。 企业兼并并非只是资产的简单"重组",而且也是企业债务重组、业务重组、人员重组和机制重组。重组企业得以成功运转,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认识、战略、操作必须建立在赤诚相待、真诚合作的基础上。浦东新区印刷厂领导班子了解自己的家底,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伙伴,为印刷厂的生存发展寻找机会。在谈判过程中,印刷厂与茉织华公司坦诚相待,真诚合作,双方将谈判中的分歧看成共同对付的敌人,而不是相互间的隔阂,双方互相体谅,互相让步,促成了兼并的成功。兼并后,老厂经过100万元资金投入改造不仅厂貌焕然一新,而且在茉织华公司的尽力扶持下,老厂印刷业务也蒸蒸日上。然而,兼并当年,老厂工人未加一分工资,他们提出“不成为茉织华集团唯一一家亏损企业”的口号,老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经过奋力追赶,98年年底印刷厂终于实现扭亏增盈。坦率真诚的态度不仅使兼并过程进展顺利,还保证了新生企业今后的正常发展。

    思考之五:关注职工利益,赢得职工支持是兼并成功的保证。

    进行国有企业资本重组直接涉及到职工的分流安置,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情。浦东新区印刷厂领导班子清楚知道企业兼并必须取得全厂职工的支持,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貌合神离、人心涣散的现象。厂领导班子以凝聚力工程为核心,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关注职工利益和愿望,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此次兼并是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是与员工自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兼并谈判中,印刷厂将职工安置问题摆在首位,实现全厂无一人下岗。兼并当月,全厂职工前往浙江平湖茉织华印刷公司熟悉管理体制,进行业务短期培训。企业职工在厂领导班子带领下迅速适应了环境,工作更有干劲。兼并后,工厂业务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的不在少数。但职工常说,厂有今天不容易,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兼并不仅盘活了企业,更激发了企业职工的潜力,使企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思考之六:多方支持,形成合力是兼并成功的重要条件。

印刷厂企划方案范文3

一、兼并的背景

1、被兼并方浦东新区印刷厂与兼并方茉织华公司的简要情况

浦东新区印刷厂建于一九五二年六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前身为上海市川沙印刷厂,属地方国有企业。该企业主要从事一般发票、各类凭证及帐表簿册的印刷。由于其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业务量不断萎缩。1997年销售额仅262万元,利润6000元,负债达到87.66万元。银行短期借款50万元,流动资产为101.05万元,但存货一项就占56.64万元,而货币资金仅为30.48万元,应收款为11.81万元,企业财务状况相当困难。

茉织华公司是以平湖市新仓服装一厂为母体厂,近年来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组建的拥有一系列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它是一个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外向型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并实施管理,公司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办实业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1995年,该公司被中国纺织总会列为中国服装企业首强,并连续三年获中国服装业利税第一名。1997年,集团公司产值达22亿元,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公司内设有9个服装子公司、2个印刷公司及一系列为服装业服务的子公司和事务所。其中浙江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印刷服装包装材料为主的子公司,近年来公司凭借自已一流的印刷设备和技术,承接了印刷技术难度大、防伪要求高的国家增值税发票、银行清分机转帐支票等特种商务票证的印刷业务。97年度产值为9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税金404万元。

2、兼并双方实施兼并的内在动因

浦东新区印刷厂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经营上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在:(1)企业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内部缺乏正常运行的保证机制,人员无流动、分配无差距、上岗无竞争。(2)职工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偏大,职工对企业依赖性大,退休工人较多,负担重,职工平均年龄41岁,女职工占49%,40岁以上的职工占48%,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4%。(3)设备陈旧,无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印刷设备均属四、五十年代,国家无投入,企业亦无力购置先进设备,企业不具备参与竞争的物质条件,难以为继。(4)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薄弱,人才流动的放开,引起大量人才流失。业务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销售下跌,技术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茉织华公司因业务的急剧扩张,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其兼并的主要原因为:(1)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公司产品单一模式。保留原普通印刷业务,同时引进先进设备,加入技术含量高、防伪要求高的特种票证及彩色不干胶商标、高档彩色包装纸等印刷业务,使其成为多品种、高科技的现代化印刷企业。(2)公司可充分利用上海经济中心的优势。公司属下有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经济实体;公司在浦东新区已有开发基础;公司可在资产资本经营、国际金融、贸易、印刷、国内服装市场的开发上作进一步拓展。(3)有利于公司取得时间效益。与内部投资相比,兼并节省了投产、以及培训新员工等所需的时间,使企业能迅速投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迅速扩张。(4)实施兼并同时也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划转小企业的若干扶持政策》中规定的在税收、人员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兼并双方的互具优势为实施兼并提供了可能

浦东新区印刷厂虽陷入困境,但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1)作为一家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浦东新区印刷厂拥有一批对印刷技术比较熟悉的职工,能承接一些印刷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印刷业务,是工厂的一笔宝贵财富。(2)厂区占地6.72亩,并拥有厂房、设备等一批固定资产,为厂区改造,设备更新提供了空间,为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使兼并方能迅速投入生产。(3)具有印刷行业的五种资质,包括税务发票、行政事业单位收据、密件、商标以及书刊省级印刷许可证,这些资质也是印刷厂的一种特殊资源。(4)地处浦东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运输成本低,能在保证产品供应上海市场的同时,较好地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茉织华公司具有的优势:(1)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并实施管理,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办实业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及国际一流水准的装备和技术;设有9个服装子公司、2个印刷子公司及一系列为服装业服务的子公司和事务所;是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外贸与内销并举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2)公司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及信息系统。出口日本的产业服装已占日本服装总需求量的20%以上,并不断有世界各地的着名服装商前来洽谈;在国内近百个中等以上城市开办100家连锁店,兼并后更可利用浦东开发的大好环境开发上海市场;公司拥有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信息系统。(3)具有资金和财务优势。公司其它投资项目有的已进入回报期,再加上茉织华公司股票的上市等融资渠道和措施,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

4、兼并双方障碍的消除为实现兼并奠定了基础。

在兼并谈判过程中,兼并双方在许多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同时遇到了一些障碍:

浦东新区印刷厂的障碍消除。在兼并谈判时,印刷厂受到了特别是来自职工的诸多阻力。有的职工认为兼并是将企业卖给“外地人”,在感情上不能接收;有的职工担心兼并后由“外地人”管,自己的企业主人翁地位丧失,沦为“二等公民”,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的职工则对兼并后企业将来的前景表示忧虑。对此,印刷厂领导从转变职工思想着手,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好耐心说服和劝说工作,向职工阐明兼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带领职工代表前往浙江茉织华公司实地察看,鼓舞士气,树立信心,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茉织华公司的障碍消除。茉织华公司认为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这样厂房设备陈旧、职工包袱重的国有老企业,兼并成本大,若按印刷厂帐面上的93.3万净资产进行兼并,公司的利益将得不到保证,并由此萌生了另往他就的想法。对此,新区国资管理部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果断决策,同意茉织华集团以所属平湖新仓服装一厂的名义对浦东新区印刷厂实施零资产兼并。

1998年4月19日,浦东新区管委会下发54号文件,同意平湖新仓服装一厂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平湖新仓服装一厂在取得浦东新区印刷厂全部资产的同时,承担偿还全部债务的责任,并根据协议规定落实全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一切待遇。

二、兼并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后,茉织华公司制定了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要通过建造新厂房,添置新设备, 增加印刷品种、提高产量等途径,使浦东新区印刷厂规模逐步扩大,效益逐年提高,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

针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目前困境的根源主要是经营机制不灵,而突出的问题是产品销售不畅。为此,茉织华公司结合本公司整体发展情况和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要求,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的重组以机制重组、产品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人员重组为主线,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机制重组

浦东新区印刷厂被兼并后,成为茉织华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生产经营将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开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浦东新区印刷厂虽然已面向市场,但由于机制缺陷,严重缺乏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运行的要求。为此,茉织华公司对印刷厂的机制进行了重组。

首先, 加强市场意识,强化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扭转目前产品销售不畅的局面。将浦东新区印刷厂市场机制的强化与公司总体经营结合起来,由实力强大的莱织华印刷有限公司帮助和扶持浦东新区印刷厂产品开拓市场,并有公司内部自用的印刷品的耗用量作保证。

其次,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为职工的成才提供条件。根据职工的贡献大小,拉开分配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提高各岗位的效率,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有序竞争机制,。

第四,建立职工保障机制。浦东新区印刷厂在重组中及重组后,根据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配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职工保障机制,使职工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产品重组

根据市场需求和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规划,茉织华公司对印刷厂的产品进行了重组:

第一、增加印刷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兼并后在保持原有产品的印刷业务的基础上,增加银行票据、有价证券、税务专用发票、邮电、商务办公用纸、彩色不干胶商标标签、服装吊牌、高档彩色包装品等品种,实行产品档次的多元化。

第二、利用无形资产,提高知名度。浦东新区印刷厂是浦东新区唯一的一家国有印刷老厂,而该厂获得的印刷业诸多许可证都是无形资产。茉织华公司利用自身的业务渠道、市场网络,进一步提高浦东新区印刷厂的知名度。

3、资产重组

公司根据负债情况及产品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的资产进行重组。

第一、改造老厂。对老厂投入100万元资金,其中30万元添置电脑制板系统,以解决原铅字排版落后工艺、制版靠外协的问题,提高印刷产品档次,70万元对原老厂进行厂区、厂容进行改造,后又投资100万元,添置小型胶印机3-4台。改造后,设备得到更新,厂貌大为改观。

第二、开办新厂。在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先期租用了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投资l500万元,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商务印刷流水线二条,再投资1000万元,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彩色包装印刷流水线二条。第二年,对新厂再投资2900万元,使其实现正常生产。

4、债务重组

浦东新区印刷厂近几年来虽未亏损,但是潜亏已存在,按照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发展规划,对原老厂的87万元债务,采取投入一点,产出一点,以原厂救原厂,二年内将所有债务还清。茉织华公司注入的大量资金主要用于易地扩建新厂区。

兼并后,对印刷厂的易地扩建、老厂改造,以及完善工艺、添置设备等需要投入的1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茉织华公司的整体效益及茉织华公司在上海发行股票中的资金作保证,故只需求部分资金的贷款,偿还贷款的能力较强。

5、人员重组

根据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在将原浦东新区印刷厂职工将全部安置的基础上,为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印刷厂又向社会招聘了经营管理、工艺技术和市场营销等高素质人才,严格定岗定员,根据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重新核定和设置各部门及岗位,并实行按岗位定员。原浦东新区印刷厂108人,其中有14人通过培训去新厂,其余的职工重新定岗,进行了妥善安置。新厂还在新区招聘了50多位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兼并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1、通过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重新焕发了活力,效益得到了迅速提高。兼并后,1998年当年实现扭亏为赢,1999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与兼并前1997年的销售额262万元相比,增长16倍;实现利润1400万元,为历史上最高利润19万元的74倍,印刷厂老厂人均创利1万多元,新厂人均创利超过10万元。

2、通过兼并,茉织华公司迅速壮大了实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印刷业是茉织华公司多元化经营中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此次兼并,茉织华公司在印刷业上的实力得到了迅速壮大。公司充分借助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地理优势,拓展了上海地区的业务,并较好地辐射了整个华东地区。

3、通过兼并,职工的利益得到保障,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99年印刷厂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1040元,月平均收入1400元,为兼并前1997年的1.8倍。职工不仅摆脱了下岗的威胁,而且公积金、养老金、医疗费等各项福利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4、通过兼并,有力促进了新区的经济发展。1999年,浦东新区印刷厂预计上交税收400多万元,一跃成为浦东新区的税收大户之一。同时,印刷厂的迅速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新区社会的稳定。

四、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推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有效方式。

印刷业由于进入壁垒低、技术含量少、产生效益快,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新区最多时曾有800多家印刷厂,现今也基本维持在600家左右。创建于五十年代的浦东新区印刷厂由于受传统体制长期束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职工文化素质低,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状况日趋恶化,已面临亏损的边缘。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浙江茉织华集团以所属的国有企业新仓服装一厂对浦东新区印刷厂进行兼并收购,是国有资产在市场化运作下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促进了国有资产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局部利益来说,新区国资减少了;从国资总量来讲,国有资产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通过异地兼并,区属国有资产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向外省市优势企业集聚,资产流动盘活了滞存资产,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优化重组,形成了更为合理的产权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因此,政府对于不同情况的企业,通过制订不同的政策导向,尤其对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应尽早通过“零置换”、“零兼并”、破产关闭,甚至“倒贴钱”等形式坚决退出,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 思考之二:算整体帐,算长远帐,看综合效益是实施兼并的着眼点。

浦东新区印刷厂经过评估还有93.3万元的净资产,而采取的兼并方式是零兼并,因此从资产角度来说,这一成交价远远低于帐面资产价值。从眼前看,可以说是“资产流失”。但是,如果“想一想开”,一个企业已经潜亏,还有一大批工人等待安置,其市场价值可能还是“负的”。若还要按帐面资产的价值转让,当然不会有人接盘。这种“嫁者”有情,“娶者”有意,但却因“娘家人”要价太高,而令“婚事”告吹的实例,绝不在少数。因此,在企业还有优势,还有人接收的情况下政府果断把企业转让出去,不啻为明智之举。从长远看,浦东新区印刷厂于1998年4月实施兼并后,老厂当年即扭亏为盈,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金桥新厂更是成为新区税收大户。1999年浦东新区印刷厂上缴税收400多万元。从这个意义上,93.3万国有资产不仅没有流失,而且得到了升值。从整体看,企业被兼并,政府卸下了包袱,企业从吃财政补贴,转变为向国家交纳税金,从纯消耗,变为积极创造财富,职工由下岗变为上岗,并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繁荣了地方经济,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政府,这帐都是划得来的。。 思考之三:知彼知己,优势互补是兼并成功的前提。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益,产生1+1>2的效果,是企业兼并的目标。因此,兼并双方必须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什么,能从对方得到什么,在反复衡量比较下,最终确定自己的合作对象。被兼并方浦东新区印刷厂是浦东唯一一家国有印刷老厂,在印刷业许可证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搞自身改造。兼并方茉织华公司在平湖有印刷厂,承接了工商银行储蓄存折印刷业务,在业务渠道、市场网络和人才资源等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受场地限制,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急需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茉织华公司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可以利用对方现成的行业资质和技术人员,及早投入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占领新的市场。同时,浦东新区印刷厂也可摆脱倒闭厄运,全厂100多名职工脱离下岗危险。可谓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思考之四:赤诚相待、真诚合作是兼并成功的基础。 企业兼并并非只是资产的简单"重组",而且也是企业债务重组、业务重组、人员重组和机制重组。重组企业得以成功运转,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认识、战略、操作必须建立在赤诚相待、真诚合作的基础上。浦东新区印刷厂领导班子了解自己的家底,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伙伴,为印刷厂的生存发展寻找机会。在谈判过程中,印刷厂与茉织华公司坦诚相待,真诚合作,双方将谈判中的分歧看成共同对付的敌人,而不是相互间的隔阂,双方互相体谅,互相让步,促成了兼并的成功。兼并后,老厂经过100万元资金投入改造不仅厂貌焕然一新,而且在茉织华公司的尽力扶持下,老厂印刷业务也蒸蒸日上。然而,兼并当年,老厂工人未加一分工资,他们提出“不成为茉织华集团唯一一家亏损企业”的口号,老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经过奋力追赶,98年年底印刷厂终于实现扭亏增盈。坦率真诚的态度不仅使兼并过程进展顺利,还保证了新生企业今后的正常发展。

思考之五:关注职工利益,赢得职工支持是兼并成功的保证。

进行国有企业资本重组直接涉及到职工的分流安置,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情。浦东新区印刷厂领导班子清楚知道企业兼并必须取得全厂职工的支持,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貌合神离、人心涣散的现象。厂领导班子以凝聚力工程为核心,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关注职工利益和愿望,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此次兼并是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是与员工自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兼并谈判中,印刷厂将职工安置问题摆在首位,实现全厂无一人下岗。兼并当月,全厂职工前往浙江平湖茉织华印刷公司熟悉管理体制,进行业务短期培训。企业职工在厂领导班子带领下迅速适应了环境,工作更有干劲。兼并后,工厂业务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的不在少数。但职工常说,厂有今天不容易,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兼并不仅盘活了企业,更激发了企业职工的潜力,使企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思考之六:多方支持,形成合力是兼并成功的重要条件。

印刷厂企划方案范文4

“我看到一个趋势,消费者对印刷品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式去应对?我相信,印刷业需要多种技术和多种生产方式的组合,而不是某一个取代另一个。为什么?因为市场需求很复杂,单一技术不可能满足那么多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去探索印刷业的未来以及印刷品的发展趋势。”

海德堡全球销售与服务部总监马切尔・基斯林(Marcel Kiessling)

“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近几年包装印刷表现出比商业印刷更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中国市场的情况不大一样。数据显示:在这里,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基本上是齐头并进的,一直到2020年都会是这样。从产值来看,商业印刷产值占中国印刷业总产值的50%左右,包装印刷到目前为止占25%。可见,商业印刷仍然拥有很重要的市场,我们不应该忽略其成长潜力。”

海德堡全球生产网络总监彭帝峰(Stephan Plenz)

“我们通过第三方调研了解到,2011年中国的印刷市场规模在410亿欧元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640亿欧元。当中国的人力成本正在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自动化生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中国的印刷企业能够像发达国家的印刷企业那样使用海德堡的高端技术和高度自动化设备、实践精益生产、应用印通解决方案来衡量企业绩效……那么,中国企业一样能达到高效率和高利润,实现成功。”

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黄连光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印刷业可以说依然蓬勃向上,值得注意的是,未来5~10年,内需市场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海德堡在包装印刷上的投入已经非常大,今后在这方面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强。未来,中国的包装印刷品质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包装的设计、形态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将有所提升。印刷企业要针对这些变化提早做配套布局,海德堡会为客户提供更多帮助。”

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单张纸胶印解决方案总监夏靖

“海德堡始终贴近和顺应市场需求,以一体化解决方案来唤起印企‘内部挖潜’的意识,推动企业内部的流程整合、标准化管理和数字化应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仅仅投资设备是不够的,只有重新审视自身的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与客户携手奋战、共同成长,引领中国印刷技术及工艺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

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印前及数码印刷总经理侯建彤

“印刷厂在使用传统胶印机之余,也需要将数码印刷机作为补充,主要用来处理超短版、数码打样、补单、可变数据等业务。印刷品买家并不在乎印刷厂用的是胶印机还是数码印刷机,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理的价格和令人满意的质量完成印刷就行。而对于印刷厂来说,如何在传统胶印和数码印刷之间达到平衡,为印刷品买家服务,这是所有企业都要考虑的。”

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印后设备部总经理詹辉光

“印刷企业卖的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个产品、一本书或一个包装盒。从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印刷’来赚钱,在印刷装备上慷慨投资武装自己。然而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印刷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规划整个生产流程,发现隐藏的潜力。过去被忽视的印后如今成了最有提升空间和价值的环节。”

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系统服务部总监殷伟雄

“海德堡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效的服务,比如我们的远程服务就能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技术支持,加快排除生产故障和解决问题的速度,缩短停机时间,让生产率直线上升。70%左右的设备电器问题都可以通过远程服务得到快速解决。现在,我们还提供更高级、更有效的远程监控服务,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施不间断的自动监控,以发现潜在的故障,并在其阻碍生产之前主动发出预警提示。”

印刷厂企划方案范文5

时任集团下属企业北京宝岛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邢立平还不知道,六年后,她将成为这艘航母的总舵手。

全盘规划 接过隆达印包革新大旗

2010年刚入12月,邢立平迎来自己事业上崭新的一页——就任隆达印包总经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调整领导班子年龄结构,隆达印包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遴选“一把手”。而以这种方式选择集团带头人,在隆达印包还是第一次。“我是搞印刷出身的,对产业认知度比较高。又在一线企业工作过,实践经验比较丰富。”邢立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但她也明白,如果从一线企业管理者转变为集团管理者,自己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彼时的隆达印包,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一方面,技术、设备更新迟缓导致隆达印包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感到“体力不支”;另一方面,老国企包袱重、体制僵化的问题愈发凸显。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邢立平觉得,隆达印包要想重新上路,首先要“向规划要效益”,发挥集团的平台整合作用,对下属21家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合力。有这样的想法绝非偶然,在执掌宝岛印刷时,邢立平就深刻地感觉到,集团内部兄弟企业中,做同类产品的很容易形成内部竞争,不做同类产品的又鲜有交流。

与此同时,要想做好内部整合,隆达印包还必须先“减负”,并且做到既不伤及老一辈员工的利益,又能为企业谋得发展空间。“向资源要效益”,这是邢立平给出的第二个解决方案。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集团大部分企业都有一定面积的厂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是集团下属企业生产需要进一步整合,另外印刷生产完全可以腾出市区内的黄金地段、搬到郊区,建设生产基地,“资源增值”大有文章可做。

可以向规划要效益、向资源要效益,还可以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邢立平的设想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而这些设想不仅让她从12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还在日后慢慢变成了现实。

稳扎稳打 重铸企业发展根基

接到聘书的那一刻起,邢立平没有给自己一刻放松的时间,便把当初的设想一件件摆上日程。企业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集团又在此时着手规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邢立平肩上的担子不轻。

“我们到底要做什么,需要明确目标市场、目标客户。”邢立平认为,隆达印包当务之急便是认清自己、找准定位。“我们对业务板块进行了梳理,确定包装印刷、票证印刷、书刊印刷为集团重点发展方向。”邢立平希望借助一次系统的整合,为三大板块的核心业务刷上隆达印包自己的特色。

在包装印刷板块,邢立平提出要“打设计牌”,将触角延伸至为客户做产品策划、设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来打开更大的市场。

为了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票证印刷板块选择了“走技术路线”。邢立平决定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通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防伪设计能力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与包装、票证印刷相比,书刊印刷板块的革新面临更艰难的挑战。在邢立平看来,当前传统书刊印刷的蛋糕几乎所剩无几,若再在这个市场上拼规模为时已晚。由此,隆达印包决定在书刊印刷领域辟出一条新路子:向数字方向转型,尝试融合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如果出版物最大的冲击来自于电子出版物,我们为什么不能往电子出版物方向转型呢?”想法慢慢落地,目前隆达印包已经和北大方正集团在数字技术方面达成合作,主攻在国内具有巨大市场的电子出版市场。

如果说业务梳理尚属易事,那么对所属企业的大手笔整合就没那么轻松了。

2004年,隆达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立后,下辖7家分公司、8家控股公司、2家参股公司、4家管理公司,各家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风格各异,“各扫门前雪”几乎是常态。要想发挥合力,邢立平必须下定决心,持续不断地推动整合进程。

“这几年整合过程都还挺顺利,主要源于在‘整合’下属企业管理力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更好地同下属企业沟通,邢立平上任后专门成立了营业部、物业部等八个专业团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增加人手,而只是在研讨问题时启动流程,从下属企业抽调相关管理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工作”。邢立平透露,这种非正式的团队,在实际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整合,2012年,隆达印包聘请清华大学的专业团队为集团管理层以及下属企业高管做培训,六十多人历时半年学习11门课程,其中重点学习的就是战略规划和集团管控。邢立平希望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大家都能够从集团的高度、协同作战的角度去看待各种问题,并且将这种认识带给企业里的中层干部、骨干以及其他员工。

邢立平还一直坚持,集团公司不应仅仅发挥“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职能,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通过对全局的把握,集团公司可以更有作为。“比如通过监测与分析下属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其运营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要善于跟企业保持密切沟通、联系,进而共同找出改善方法”。

在不断的摸索中,邢立平和她所带领的这支平均年龄只有40岁的年轻团队总结出一个心得:凡事多议。“只有多讨论,多沟通,多听取下属企业的想法和意见,才可能更好地发挥集团的平台作用。”

二次创业 新隆达印包蓄势待发

上任两年多,从员工调整、资源调配到公司重组,邢立平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

协同合作进行业务生产的意识已在一线公司形成共识,然而,地理位置的局限却让整合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功力。“这个企业在城东,那个企业在城西,怎么合作?”由此,邢立平带领的经营团队萌生出一个更加大胆的“整合计划”——在顺义、丰台创建两个基地。

按照这样的设想,隆达印包正在积极谋划在顺义厂区建设生产基地,未来将下属企业的生产力量集中,形成资源与能力的进一步整合,打造完整的产业结构。“以这种整合的方式去参与市场竞争,比企业自己单打独斗要有力量得多。”邢立平说,这也是她认为集团未来最有发展空间的地方。

印刷厂企划方案范文6

截至目前,郑州市各类印刷企业共有12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451家,只占全市印刷企业的1/3强。除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行业现状外,郑州印刷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256家包装企业中,有68.9%以上的企业从事的是瓦楞纸箱包装业务,26.4%的企业从事的是塑料包装业务,金属(如易拉罐、奶粉罐)印刷、硬塑料(如洗化用品盒、药盒)印刷等业务尚未引起印刷业的普遍重视,传统印刷企业占全市印刷企业的98%,绿色印刷、数字印刷企业总数尚未突破10家。行业内恶性竞争、企业间竞相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订单型印刷企业还在不断进军郑州市场,这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中原印刷市场的竞争,郑州已然成为全国印刷产业的价格洼地。

1.企业规模较小

两台印刷机,十几个员工,一间简单的厂房,就成了一个企业,加入到印刷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就是郑州中小印刷企业的生存现状。与2011年相比,2012年郑州市印刷企业新增68家,申请注销17家,全市印刷企业数量净增51家。虽然全市印刷企业总数依然呈上升趋势,但是,作坊式企业众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市场亟待整合。

2.重复投资严重

新企业重复建设、业务扎堆现象主要源于行业内的“近亲繁殖”。通过对郑州市400多家印刷企业法人的梳理,我们发现,郑州市近5年新审批的印刷企业普遍存在“近亲繁殖”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家族型企业。随着家族企业步入正轨,家族成员、亲戚朋友纷纷步入印刷行业,都希图在原有业务中分得一杯羹,导致印刷市场过早饱和。二是学徒型企业。由于拥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客户资源,传统印刷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纷纷跳槽,另立门户,并与原来的雇主企业展开市场竞争,这类企业在郑州最为普遍。三是订单型企业。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河南特别是郑州成为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区域经济价值凸显,市场投资前景广阔,吸引了以富士康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前来投资设厂,带动了一大批新兴的印刷企业,这些企业从业时间短,业务结构单一,往往是一两家上游企业的订单加工企业,业务也多集中在传统印刷领域。

3.发展空间受限

印刷企业缺乏生产用地是郑州印刷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随着郑州都市圈建设,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印刷企业,经常面临搬迁选址再搬迁的难题,企业无法安心生产,更无法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严格了城市用地、工业用地的管理,郑州市印刷工业园区的提案年年议、年年提,进展工作不太理想。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直接导致郑州印刷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郑州印刷业的机遇

从“镂于金石、书于竹帛”,到蔡伦造纸、毕昇活字,再到丝网印刷、激光打印,印刷产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不断更新换代。对于所有从业者,每一次变革都是伤筋动骨的,不论强弱大小,不分先来后到;但每一次变革都是行业突围的生路,是落后者迎头赶上的机会,因为所有竞争者都将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1.区位优势

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具有辐射带动中原经济区和服务中西部发展的能力。郑州印刷产业应当依托郑州市的区位优势和物流体系,加快对周边城市、特别是中原城市群进行对接,扩大外埠印刷市场。

2.产业优势

《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这为郑州印刷产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郑州市印刷企业应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摆脱传统书刊印刷过多的局面,逐步向食品、服装、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扩展,依靠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水平,走精品化道路。

3.行业优势

随着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普及,中小型企业既面临被淘汰的威胁,更有加快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的需要。郑州市印刷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历史负担轻、企业转型快,特别是目前郑州印刷业仍存在诸多市场空白,高精端印刷产品仍然供不应求,这为郑州市印刷企业后来居上提供了可能。

郑州市印刷企业的出路

简单将《新闻周刊》的停印作为纸媒之死的信号,难免过于草率;现在就预言纸质版刊物的衰亡也太言之过早。不可否认,数字技术的革新和互联网的普及的确加快了数字印刷开疆拓土的步伐,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但是,传统印刷毕竟已经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即便是在数字时代,传统印刷面临的应该不是生死存亡问题;而是市场重新定位的问题,印刷企业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市场开拓问题,更要思考战略调整的问题。

1.加快结构调整

郑州市印刷企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是调整产品结构。制定郑州市印刷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印刷市场宏观调控,提倡差异化竞争,弱化同质性竞争,鼓励3D印刷、高仿印刷制品的发展。

二是调整企业结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职能,根据企业产品、分布区域、主营业务等类型,建立行业协作制度,加强业内合作,加快企业兼并整合。

三是调整生产结构。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积极倡导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加快推进郑州市绿色印刷认证工作和数字印刷技术的推广工作。

2.加强企业管理

一是加强制度管理,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制度不完善要修改制度,程序不科学要改进程序。企业要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规定每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所应承担的任务、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建立岗位责任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专人专岗、专人专责,有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也就有了保证。

二是加强成本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科学制订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物质消耗等进行全面控制,合理确定原材料及各种生产消耗额度。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工艺和设备,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是办公、厂房量化管理。办公区域应单独设立,人事部、财务部、业务部、经理室等各部门分开,各司其职。避免有好的活多人抢着干,辛苦的活没人干等现象的发生。厂房更应该细化,生产车间、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成品仓库、废品仓库一应俱全,这不仅便于管理,更为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3.引导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