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例6篇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军训阶段与集中培训阶段。

短短两周的军训正值七月,是上海最热的时候,对于平时穿着休闲短裤,吹着空调的大学生而言,顶着烈日穿那厚厚的迷彩服,好似一条棉被令众人汗如雨下、浑身湿透。生痱子者有之,晒伤者有之,晕眩者有之,病倒者有之,唯独没有人叫苦叫累……

白天的训练单调却不乏味,队列、行进、军体拳……当空的烈日记录着我们的汗水,橄榄绿中渗出严明的纪律,仅有的睡前休息是我们与教官畅谈的良机,欢笑声里将白天的辛苦化为意志力的升华。

夜幕降临却依旧是奋斗的开始,为了让关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训练的进展,数名新关员组成了《关兵快讯》简报编辑部,自己再次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军营的环境大大限制了平日里习惯于网络的才子们的发挥,紧迫的进度让大家不得不占用仅有的睡眠时间,然而毅力在支撑,关领导细心呵护,终于克服了又一个难关。

军训把我们每个人都锻炼成了真正的男子汉,让我们学会怎样独立,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那份光荣而又艰巨的责任……

集中培训环境虽不如军训艰苦,但当经历完业务技能的重重考验,聆听了各位前辈语重心长的教诲,我感触颇深,也受益不浅。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海关关员,特别是一名工作在业务第一线上的关员,还有许多知识和技能需要掌握。尤其当听完数堂廉政教育课后,让自己意识到了海关职业的高风险性,知道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也应时刻绷紧神经,防范一切腐败的侵蚀。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士官队伍作为军队人才战略工程人才建设“五支队伍”之一,在武器装备保障、试验任务和部队培训、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能力素质已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基础。随着士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根据总装部队建设需要和士官人才成长规律,分析了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梳理了当前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了适应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路子,旨在提高总装部队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提高战斗力,培养一大批满足岗位任职要求的新型士官人才。

一、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种岗位任职训练,具有继续教育的功能和属性,是在按纲施训的基础上,根据士官衔级、职务和培训基础,逐步提高培训标准,提升士官等级的一种分层分级递进式训练活动。包括两方面含义:从某一职务开始,按照培养目标,进行逐级提升培训;在培训课目上,按先基础后应用,先简单后复杂,先低级后高级的程序实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标准性。升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士官任职能力,前提是科学区分培养目标和标准。根据士官编成等级,结合各类专业岗位,区分不同级别士官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且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和部队各级量化确定。二是规范性。晋级必训,将升级训练纳入总装部队士官训练总体规划,未经升级培训的不得晋升高一级士官;承训资质,初级晋升中级的士官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结果认定,对经过升级训练考核合格的士官颁发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结业证书。三是灵活性。落实中需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充分利用晋升高一级前的服役空间,结合部队遂行各种任务的最佳时机,统筹安排、分批选培不少于年训数量的骨干苗子达到晋升高一级士官的标准。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贯彻军委总部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加强士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以培训方式变革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的创新实践,是提升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是当前军事训练领域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二、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未来武器装备发展和技术含量增多的新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的士官队伍势在必行。当前,总装部队士官人才队伍“级升技不长”的问题日显突出,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升级训练目标不明确。不同层级士官的训练目标定位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区分,致使士官训练着眼岗位急需急用多,立足递进培养、长远发展少,士官训练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升级训练内容缺乏规范。现行训练与考核大纲中明确的训练内容和标准对不同层级的士官没有区分,初、中、高级士官培训同内容同标准,同训同考,各级培训内容衔接不紧,交叉重复培训、漏训、偏训等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升级训练机制不够完善。先培训再晋升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承训机构职责任务区分不够明晰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计划、协调、管理和保障机制,士官分层训练难以有效衔接,院校与部队合力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四是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遴选制度不落实,部分单位重使用轻培养,送训热情不高;送训时机不合理,缺乏岗位基础,存在训用脱节。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打折扣,不仅难以形成健康高效的士官训练机制,而且无法构成连续稳定的士官人才链。因此,必须把士官岗位升级训练作为事关总装部队长远建设的战略性工程来抓,纳入规划、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

三、总装部队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措施和对策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组织士官岗位分类分级训练,其本质是“因材施教”,关键在于对不同层次对象的训练内容、标准进行科学区分,研究可操作、可考评、可调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不断打牢士官训练基础,提高训练质量和层次。

(一)着眼岗位任职需求,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

各级士官的服役时间不同,人员数量和职能任务各异,对其能力素质结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应针对总装部队各专业实际,结合训练大纲对士官的专业技能要求和士官群体递进式升级的特点,可以3年为一个升级周期,细化量化不同级别、不同年度、不同专业士官的具体训练标准,逐年拓展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标准,使升级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按需培训”,防止“升级不长技”。根据总装士官编成等级,宏观上可区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士官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即初级士官以“技术过硬”为标准,按照专业熟练、胜任本职的目标,着眼所属专业和岗位的需求,重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且训练标准逐年提高;中级士官以“一专多能”为标准,在初级的基础上按照善组训、会管理、能指挥的目标,重点强化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士兵的骨干、军官的助手;高级士官以“专业精通”为标准,按照技术士官用修双能、指挥士官一专多能的目标,重点强化知识结构的改善和多种技能的储备,使其成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中坚力量。

(二)着眼部队客观实际,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

从近年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情况来看,内容设置还存在起点不高、低水平重复,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内容不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士官升级训练的质量。应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对现有训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与训练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要按照训练内容难度系数与士官衔级相对应的原则,初级士官主要应对技术含量较一般、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基础应用课目和装备故障排除为主,理论学习以政治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为主;中级士官主要应对科技含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各类重点难点课目和实装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专业应用理论、管理教育理论和组训为主;高级士官在完成中士训练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应对部队科技练兵和新装备生成战斗力所急需的、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突出装备故障检修、重点难点课目和专业型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训练为主。指挥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组训任教能力、专业技术素养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专业技术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装备操作技能、武器维护保养、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形成具有总装部队特色的初、中、高级士官配套的培训标准体系。

(三)着眼训练质量效益,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

总装部队士官队伍专业多样、岗位分散、军衔不一,专业性强,组织升级培训难度大。科学地选择和运用训练方法,对优化训练过程、盘活训练资源、确保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确定分级模式。按照“免训不免考、先考后训、过关升级”的方法,在入伍训练结束后,组织专业等级考评,区分训练对象层次,制订针对性训练指标;以专业综合考评成绩为依据,将各专业士官分配至相应承训单位,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训练编组,依照连队式管理方式,分别赋予相应训练管理职能、能力指标要求;结合实际梳理不同训练等级的具体内容,针对初级士官的偏训、漏训、弱训等问题进行补训,针对中级士官的重点难点课目进行强化训练,针对高级士官进行交叉和扩容训练,实现“等级晋升、梯次衔接”。二是活用升级训练方法。岗前集中强化训。训练预备期,依托教导机构组织各级新选(晋)士官封闭集训,依据士官的技术等级进行编组,重点强化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军事法规、专业教学法、武器装备试验以及岗前任职等训练,为士官的升级训练打好基础。区分专业分级训。入伍训练阶段依据不同专业士官岗位的编配情况,采取大专业小集中、小专业大集中的方法,针对士官专业和技术等级,区分专业和级别编组,由总装部队司令部统一制订训练计划,统筹安排教练员和训练场地器材。定期换岗交叉训。结合专业训练计划安排和组织士官之间互换岗位、交叉训练,分级分年确定其专业的训练内容和标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技能储备,使士官成为多技在身的“多面手”。选送院校专项训。可针对新型装备器材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抽调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士官,选送相关院校、培训机构和装备生产厂家进行专项培训,培养一支技能过硬的尖子队伍,带动和促进士官训练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升级训练手段。抓好共同课目培训基地和各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训无场所”的问题;对现有模拟训练场所进行扩容改造,将各类制式与非制式器材整合利用,以解决“训无器材”的问题;对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探索性整合,加快专业系统集成升级和士官训练管理数据库开发,以解决“训无平台”的问题。四是把握升级时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结合训练阶段转换或半年基础课目考核时机定期评定;根据各个受训者训练实际情况,采取个人申请、营连主考、机关督察的方法,按申报等级不定期评定。

(四)着眼长远建设发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

建立完善运行机制是实现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制度化运转、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落实的保证。一是完善等级晋升机制。重点是规范院校、训练(教导)机构和部队在士官培训中的职能作用,完善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部队装备资源、任务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在士官培训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士官资格培训、升级培训和岗位分级训练有机协调的机制。二是完善升级培训机制。按照总装部队士官专业技术等级标准和能力结构特点,依据现行编制、装备和部队建设发展需求,针对士官队伍基础现状,按系统、分专业制订士官升级训练规划,明确各级抓士官训练的职责,规范不同服役期限、不同专业岗位士官升级训练的内容、方法、时间以及应达到的标准,使士官升级训有方案、练有依据,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健全升级考核制度。士官的升级,必须经相应的院校或训练(教导)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升级,并且每升一级均要组织一次培训和考核,增强士官岗位升级考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要把升级训练考核成绩作为晋升士官等级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对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晋升上一等级。考核要充分发挥“训考分离”新机制的积极作用,建立制度健全、结构合理、任务明晰、职责分明、符合实际的考核组织,确保考核机制的正规运转。四是建立训练奖惩机制。细化奖惩内容,把训练成绩、过关升级情况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实现奖惩措施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等级晋升和资格认证考核的成绩作为树立训练标兵、士官转改、评功评奖的主要依据和硬性指标,切实发挥岗位升级的导向作用,确实达到以考促训、以考定用的目的,激发士官训练成才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实现士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的提高。

四、结论

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提升总装部队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四个方面对总装部队如何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进行了探讨。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补充、完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提高士官能力素质的方法,为加速总装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级指挥院校建设[J].指挥学报,2006,(8).

[2]洪庆根.新形势下军队任职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07,(5).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题目】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培育途径探析

【第一章】乡镇年轻公务员培养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完善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体制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乡镇新任公务员能力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2.1 调查问卷的相关设计。

2.1.1 调查目的。

在这一次的课题研究当中,笔者按照培养机制理论的内容,针对 Q 县的乡镇初任公务员团体制定乐调查问卷。课题小组希望能够经由这一次的调查,更好的掌握当下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的职业状况,对初任公务员在个人能力需求和组织管理工作方面有哪些建议或想法,并针对其提出的一部分问题展开调查,进而为官方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单位更好的健全初任公务员培养制度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调查对象与范围。

这一次的调查对象是 Q 县所有的乡镇初任公务员,根据 Q 县的情况,2005 年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以后,Q 县一直没有组织过乡镇公务员的招录,只有个别选调生分配至乡镇,直到 2013 年后,每年都有数十人通过河南省统一录用公务员考试进入 Q 县的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调查就以这五年内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青年为目标开展。在 Q 县人社局以及中共 Q 县委组织部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本次调查工作深入到 13 个镇、街道办事处展开田野式调查,借用本次当地开办党外干部初级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入职培训班等机遇,针对正处在培训当中的初任公务员展开问卷调查。此外,在 Q 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对一部分正在工作中的乡镇初任公务员展开调查。

这一次的调查范围涵盖了 Q 县下属的各乡镇、街道,在调查过程当中,小组一共发放问卷 308 份,共收回问卷 302 份,问卷回收率达 98%;在回收的问卷当中,有实际效用的问卷占297份,问卷有效率达96.4%;问卷变量内部一致性信度克伦巴赫系数0.86,这意味着在问卷当中变量的内部一致性情况良好,测评误差较小。

发放问卷的对象包括了:执法监督部门、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政法和社会保障部门、综合协调部门等一共 5 个类别。每个类别的单位按照人数比例进行问卷分配,最终抽样调查的对象包括了 Q 县乡镇相关的直属单位和垂直管理单位,如党政办、组织人事办、综治办、人社所、派出所、民政所、司法所、教管站、统计站、纪委、地税所、工商所等等。总的来说,试卷发放对象大致上包括了乡镇机关的各个部门、各个体系的工作人员,基本可以体现出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的整体观念,进而保障调查的系统性、科学性。

2.1.3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设计。

客观选择题是调查问卷题目当中最多的部分,每一个题目都会设定多个不一样的选项,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在公务员个体培养制度方面,包含了职业前景、职业选择、职业认知、培养需求等内容;其二是在组织的培养制度方面,内容包括了个体对其所在部门展开的培养工作的评估、上级支持、对培训的重视度、对沟通的重视度等。(见附录 A《Q 县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的问卷调查》)2.2 结构化访谈调查的设计。

按照初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后了解到的状况,课题小组采取结构化访谈工作,和 Q县的不同组织机构的人事负责人展开了采访,围绕的中心是有关公务员培训形式建构的建议、初任公务员的特征和现在推行的公务员培养途径的实际情况和有缺陷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关键是为之后针对 Q 县初任公务员培养方法提出一些建议打下基础。此外,和Q 县不同职位等级的典型的乡镇初任公务员展开单独采访,或者通过网络聊天工具、电话等方式进行采访,进一步掌握初任公务员团体的真实理念和其对公务员培养形式能够提出的建议。

课题小组共制定了两个访谈提纲,第一个是站在组织培养制度的视角上开展工作,对一些组织单位的人事部门展开采访;第二份是站在个体发展的视角上,对乡镇初任公务员展开详尽的采访。按照采访的实际内容,对内容进行记录。课题小组大体上站在培养制度需求、初任公务员个体培养制度的实行情况、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三个方面来设计的。每一个采访提纲内共有 8 道题。(见附录 B,《Q 县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的结构化访谈提纲(一)》和《Q 县初任公务员培养需求的结构化访谈提纲(二)》)。

2.3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现状。

2.3.1 单位对培养机制不重视,重使用、轻培养。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部门和单位领导对干部教育培养工作的效益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干部教育培样当作单纯的任务来完成,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只抓用人,不抓育人,重使用,轻培养,没有从思想上对干部培养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身份定位不准确。一些乡镇年轻公务员表示,有的乡镇单位把乡镇初任公务员视为飞鸽牌,而不是像单位其他老同事那样的永久牌,认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目的在于镀金或增加基层工作经历,甚至把他们当成特殊的学生群体来看待,认为他们迟早会离开基层,重使用、轻培养,或是放任自流。乡镇初任公务员定位的不准确以及待遇上的双重标准,不利于乡镇初任公务员潜能的挖掘。

在结构化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专题讲座是在政府的施压下才得以开展的,除了这种极具强制性的脱产学习,大多数领导根本不会安排类似的脱产培训,总是以各种借口蒙混过关。相关研究表明,乡镇初任公务员能够参加脱产学习的机会少得可怜,学习时间超过 7 天的员工不会超过三成;就学历教育培训而言,情况更加复杂,脱产学习的几率基本为 0。大多数的乡镇初任公务员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只能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在非工作日期间参加培训。综上所述,由于培训的现实条件比较苛刻,根本不会存在着任何的脱产培训。但是对于那些非脱产培训,大多数员工必须同时兼顾家庭事务以及其他的工作,培训效率非常低。由此可见,乡镇单位对初任公务员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公务员接受培训机会少。

2.3.2 乡镇行政部门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不完善。

一是人才培养规范管理有待提高,传统培养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公务员人才培养机制有很多,包括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保障机制等。在乡镇部门,由于单位体量较小,人才培养的管理并不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制度需进一步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围绕中心工作设置专题内容上不够新,适应形势需要不够快,培训形式还不够活。二是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一些干部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未能及时得到培训,知识更新步伐不快,单位培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结构化访谈过程中,很多初任公务员表示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大。有一部分公务员指出,乡镇机关内的青年人数量不多,因此其就成了部门当中最为繁忙的人,不但要在职责范围内做完自己的工作,还需要听凭直系管理者的命令,完成上级交付的其它工作,工作任务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根本无暇顾及到参加培训学习。三是培养阵地建设相对滞后。

培训条件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有些地方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和培训的需要。乡镇初任公务员普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接受能力较强,而单位的培训和培养内容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次,缺乏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超过 85%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表示,应该要始终坚持学习进步才可以适应岗位需求;超过八成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表示,定期轮岗制度更能推动岗位人员的职位的提升以及个人能力的展现。上述情况表明,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管理工作的专业性逐步加强,这样一来公共管理事业对乡镇初任公务员提出的要求就越高,岗位工作难度加大。所以,很大一部分乡镇初任公务员指出,应该在业余时间不停的坚持努力学习进步,才可以紧跟时代,适应职业要求。此外,在不同类型的职位上轮换值班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但只有 55%的部门会按照职员的具体情况安排轮岗值班,只有 51%的部门内部建立了提升个体实际能力的具体政策,例如挂职锻炼等措施。显而易见,组织并未建立轮岗值班制度、挂职锻炼制度来进一步提升乡镇初任公务员的个人工作能力,无法适应乡镇初任公务员对提升个人能力的要求。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 54%的单位能够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培训平台,平时会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来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有 63%的单位能够为员工提供定期、不定期的规范化培训;有 70%的单位能够为员工提供一定交流平台,使其实现对所有资料与信息的共享,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 78%的单位能够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资助平台,通过资金的投入来帮助员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单位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却只是浮于表面,注重形式,投入的经费太少,培养的力度不够大,上述数据表明相关部门的具体管理工作和乡镇初任公务员的个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15]

2.3.3 当前机制下对乡镇初任公务员帮扶、带动不足。

乡镇初任公务员有文化、热情高,但缺少经验,实际工作中碰到棘手问题,常束手无策。而一些老干部经验丰富,作风过硬,遇到难题,很快能够迎难而解。因此,传帮带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它能帮助年轻干部迅速成长,对做好基层工作、加强基层建设都十分有利。然而调查发现,多数单位对初任公务员的帮扶只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缺少真心、专心、诚心劲,这不得不引起忧虑。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提高新一代农民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县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做好回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现就今年“两后”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训时间

初、高中毕业生文化考试以后,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时间为15天。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两项: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安排的实用新技术培训,如种植、养殖、家电维修、计算机、财会、缝纫技术、电焊工、家政、餐饮服务等;二是省教育厅综改办编发的《创业知识读本》;三是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具体培训内容由各校根据学生志愿安排。

三、几点要求

⒈各校要选好创业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技术优势,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身说法、聘请技术人员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让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能尽快地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走上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道路,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农民快速致富。

⒉创业教育培训工作由成教中心校牵头,中学负责组织。各中学要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这项工作,毕业班班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培训;中学、小学、成教中心校共同负责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发证。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组织考试,考后要统计成绩。培训期间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⒊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今年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面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全员培训,主要以法律法规、创业教育、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作为培训内容。时间2—3天。

第二阶段:面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间10—15天。

⒋“两后”培训结业证书由中学负责购买,存根由成教校保存。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国初期;上海党校教育;特点与经验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10-0017-03

一、适应上海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干部培训

上海解放后,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有计划地培训党的干部,中共上海市委于1949年6月建立了市委党校。在市委直接领导下,市委党校按照建国初期上海工作任务的需要,适时举办各类干部训练班,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工作。1949年7月至1950年7月,为适应接管工作的需要,市委党校连续举办了第一、二、三期训练班,共训练学员2033人。训练对象主要是原上海地下党骨干及部分老区来的干部。第一期训练班学员446人,重点是培养与提高区以下的党员骨干,包括区委委员、支部书记、区以下群众团体和政府部门的党组书记,以及一部分有培养前途的党员。教育内容为党的政策、群众工作(主要是工会工作与青年工作)、党的建设(主要是党性修养与支部工作)以及上海党的工作任务。第二期训练班学员945人。市委意图是培养支委一级的骨干。教育内容:一是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以、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讲话及共同纲领文件为主要内容,而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及经济政策为重点;二是群众工作。以工人运动与青年工作为主要内容,而以总结5个月来的工作经验为重点;三是党的建设。以支部工作、党纲、党性修养为主要内容,而以支部工作与党性检查为重点。第三期训练班学员642人,仍为加强区一级领导和充实支部骨干。与上期学员相比,本期学员具有较多的公开环境下工作的经验;解放区来的老干部比重有所增加,其中多系农民出身的干部,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但仍需从理论上提高。教育内容:一是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以上海市第三次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结合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统一财经决定、李立三在劳动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件为学习内容,而以劳资政策与税收政策为重点;二是群众工作。以第二次工代大会及学代大会决议为学习内容;三是党的建设。以支部工作中的公开党与发展党及支部建设、组织原则为学习内容,而以发展党的问题及党的组织原则为重点;四是党性修养。以党性检查与学结及鉴定相结合,而以学结为重点。

1950年7月至9月,上海工作转到深入管理改造阶段,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同年8月11日至9月8日,市委抽调市、区两级机关的科处长以上干部367人,占全市科以上干部总数的35%强,集中市委党校举办第一期整风轮训班。上海市整风学委会决定以夏衍、张承宗、顾玉良、白彦、周元斌、马飞海、陈行庚、钟望阳、铁瑛、董铨、李庆发、李琦涛、后奕斋等13人为党校第一期整风轮训班整风学委会委员,并以夏衍为书记,张承宗为第一副书记,顾玉良为第二副书记,白彦为秘书长,周元斌为教育处长,马飞海为组织处长,负责领导第一期整风轮训班的整风学习。在刘晓动员报告后,整风轮训班学习市长的报告以及市委规定的必读文件,根据市委整风计划和《人民日报》廿九日社论精神,分析检查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情绪与、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以加强党的团结和改善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全市顺利开展管理改造工作。

1951年9月至1952年1月,为贯彻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决议,培养整党骨干,开展整党工作,市委党校举办整党干部训练班。学员786人,其中原第四期学员321人,新从市、区两级机关抽调党员干部465人。训练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可以作为基层整党的骨干(组织员、宣教干部)。训练班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文件及党员标准八项条件为教学内容,要求学员领会整党意义、方针和原则,划清敌我界限、党群界限、可教与不可教界限,以便在工作中正确执行整党方针政策。

在全市工厂企业整党基础上,上海市委决定调集一批党员进市委党校学习并接受审查。1952年12月10日,市委组织部下发第五期招生通知,规定招生对象为国营、公营、公私合营及私营工厂中政治历史问题比较复杂,而本单位一时不易弄清的党员。第五期训练班从1953年1月6日至4月20日,学员386人。通过整党方针和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的教育,在提高学员的阶级觉悟与政治水平的基础上,动员其向党自觉交代政治历史问题,接受党的审查。经多方面调查核实,最后进行了组织处理。同年6月19日,校党委在向市委所作的工作总结报告提出:“通过整党,大多数党员得到了改造和提高,并在团结大多数的基础上清除了一批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对不够党员条件或违纪的党员也做了严肃的处理,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纯洁了党的队伍,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并在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党的干部。”[1]

1953年3月至1955年3月,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市委党校先后举办第六、第七两期训练班及一期短训班。从这个时期开始,市委党校培训对象规定为市、区两级机关、企业和工厂的科长级干部,每期训练时间为半年左右。其中:第六期训练班学员359人。第七期训练班学员364人,教育内容为经济建设常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联共(布)党史第9至12章)。短训班学员629人,重点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以及国家资本主义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结束后即分配参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

由于党校的干部培训密切配合建国初期上海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组织工作任务的需要,“因而在建立、充实与健全党政群各级组织机构,发动和团结群众接管任务、镇压反革命、进行整党、建党工作、开展各种改革、改造和经济建设工作中起了应有的作用。”[2]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2002培训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本学期培训部的工作围绕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重点,加强对培训观念的理性思考,确立了“力求观念创新,探索以教师为本的开放式、校本式全员教师培训模式”的培训策略,加大培训调控力度,引导各校主管领导带头学习,体验学习,立足自主培训,带领本校教师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层学校继续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全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以新课程、新教材为重点的新一轮继续教育,本学期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3——6月中旬,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培训部采用学分制,抽检教师学习笔记的方式调控各校的新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基层各校见缝插针,学习形式百花齐放,有专家报告,校长辅导,教师自学、汇报等。七校、一中等学校为每个老师买了一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七校领导还用考试答卷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实验小学的领导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了自己学校的培训理念,将新课程的信息资料、教育教学案例印发给每位教师,引导老师看了学习材料后,你怎么想,该怎么做。新课程的学习,以校本的形式开展,不仅扩大了培训面,更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方式接近了老师们的需要。突破了以往专家报告,少部分教师代表受训的做法。第二阶段:6月下旬——7月中旬,组织培训者分期分批参加省、市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小学、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共50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另有17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培训,为进步一开展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准备了师资。第三阶段:七月中旬以后,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小学、初中起始年段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再培训,8月份进行有关新课改的考试。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从校长到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思想上、观念上的准备。但是,也有的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资料》和有关新课改的材料,组织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的学习还存在死角。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全面铺开。培训了33名主讲教师,暑期前培训完454名学科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有效应用而设计的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培训目的是让学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活动、参与为主,以信息化教学为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与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一致的。为了使我们的培训“原汁原味”,产生“震撼”,避免走过场,我们的做法是二级培训,先搞主讲培训:1、请来长春市仅有的接受过两次英特尔公司培训的老师,给我们每所学校都培训了2名主讲教师,2、各校主讲都保证一名副校长或主任或优秀学科教师,3、为了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举行了开班式,中心、进修学校、培训部从不同角度宣讲“英特尔®未来教育”,使学员少走了弯路,做好了吃苦、痛苦的思想准备。4、成立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5、学习结束,举行结业式。座谈学习感受,研讨下一步“英特尔®未来教育”校本培训的方法。学员们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甜头,正如学员们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学习经历了一个“难、苦、变、甜”的过程。另外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学员们在座谈中也谈到体现了参与性、合作性、研究性,资源共享。总之这次培训让学员明白了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体会了怎样探究性学习,为新教材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观念基础。

三、骨干教师工作。重新考核上报市级骨干教师,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全中心现有小学、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3名。并分3次组织他们通过了市继教办的“Frontpage”考试。

召开骨干教师“带头辐射作用”经验交流会。这是继骨干教师“四个一”经验交流会的又一次会议。会上于颖、杨晓民、周云英、杨红英、南丽华老师,分别从教育科研、日常教学、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思考等几个侧面介绍了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的带头辐射作用,他们的发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骨干教师一年多来艰辛探索取得的成果,同时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