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1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13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从2014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2.论文。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学生论文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2

1848年,法国将一年前由民间创办的托儿所教员培训机构“学习之家”改为“幼儿师范学校”,并升格为国立学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1886年,法国政府规定,母育学校的教师与小学教师是同级教学人员,均由省级师范学校培养。二战之后,法国母育学校教师的培育机制经过了多次改革。1969年起,培育母育学校教师的师范学校,其招生对象由过去的初中毕业生改为高中毕业生,进行两年的职业培训。1977年再次改革,将培育的学制延长为四年,其中二分之一的学业要在大学完成,毕业生须通过大学和师范学校的双重考试。1986年,法国教育部出台了师范学校招生的新规定,把师范学校培训工作的性质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两年,师范学校招生的对象是至少受过两年高等教育的学生,再经过两年的师范职业培训。也就是说,母育学校的教师起码要经过四年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才有资格担任。1990年,法国政府决定逐步由大学的师范学院代替师范学校来培养母育学校的师资。

法国师范学院的学生一入校就是国家公务员,并且带薪学习,这是各国绝无仅有的,但必须签订为国家服务8年的合同。毕业时,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意愿,分派到学校中。

法国母育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并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第二,使学生掌握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的知识,以及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运作的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法国对母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也相当重视。法国教育部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包括母育学校教师),从工作第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学年的继续教育。目的是提高教学能力,更新知识,了解当前与教育相关的各种理论、观念的发展状况。

在德国,小学老师要求在大学学习6学期以上,而幼儿园老师则主要由社会教育专科学校培养。这类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例如慕尼黑市立社会教育专科学院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学生,进行五年的培养,然后才有资格进入幼儿园工作。这五年的培养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年,主要是去幼儿园实习,获得实践经验,对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对幼儿园的各个工作环节全面了解。期间每月必须回到学校,上一次理论课,实习结束要进行一次考试。第二阶段为第三、四年,主要是在学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期间每周必须去幼儿园实习一次。第三阶段为第五年,主要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每二周回学校接受一次专业指导。这五年的学习时间,一半以上是在幼儿园实践,取得相当于大专的文凭,其学历层次并不高。毕业时,要进行一项国家考试,即由州有关部门和学校共同组织毕业考试,包括笔试、口试及教学法应用等内容。

德国的大学也承担很小部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入学条件与社会教育学校基本相同,但是,学习的课程注重理论,学术性较强,毕业后主要充实到规模较大的幼儿园担任领导工作。培养幼儿师资的学校,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和教会办的,这些师范学校为幼儿教师设置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宗教神学、哲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德国教育界认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知识会不断地更新,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充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所以,无论是园长、教师,还是保育员,都要参加职后培训,不断进修提升自我。而且,学前教育工作者绝大多数为女性,怀孕、哺乳、养育小孩期间就会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再上岗时,进行职后培训更为必要。培训的形式,有园长、教师、保育员分类培训;有脱产的,也有不脱产的。培训的内容大都是主题式的,围绕实用的、热点的问题组织专家讲解、咨询和学员间的交流。例如,移民集中区域多元文化背景下孩子的教育、幼儿受到性骚扰怎么办、如何调查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是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常常要碰到,又不容易处理的问题,通过培训学习,实实在在地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种形式。幼儿园是根据《学校教育法》而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归文部省管辖,以对幼儿进行教育为目的,偏重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保育所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而设立的一种福利设施,归厚生省管辖,以对“缺乏保育条件的儿童”进行保育(这里的保育包括教育事项在内,教育与保育是不可分的)为目的,偏重保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的幼儿园、保育所及其他儿童保护机构担任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女性统称为“保姆”。二战后,幼儿园作为正式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教员的称呼也由战前的保姆改为同中小学教员一样的教谕和助教谕;保育所中婴幼儿的护理者和教育者被称为保姆,指对婴幼儿实施保教并举的教养员。

在日本,国家规定成为教师都要获得资格证,国家认可的两年制大学毕业生可获得二级许可证,四年制大学毕业生可获得一级许可证,获得硕士文凭的则可以得到专修许可证。只有获得二级许可证以上者才可以到早期教育机构或小学低年级任教。日本幼儿园教员的培养,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员取得资格证书的过程。证书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文部大臣认定的培训机构,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就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另一种途径是在职教育,即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若干年后,通过进修获得一定的学分,并经教员检定考试合格后,授予高一级的资格证书。新修订的法规中增加了包括幼儿指导、特别活动、教育实习等内容的学分和时间,以提高幼儿园教员的实际指导能力。

1948年公布的《儿童福利法施行规则》中,就保姆培养机构的招生对象、应修科目、学分数,以及保姆考试的应试资格、考试科目等做了具体规定。招生对象规定为高中毕业生以及文部大臣所认定的相当于高中学历者。保姆学习年限为两年以上,并需按厚生大臣所规定的方法去学习规定的科目和学分数。教育科目包括一般教育科目和专门教育科目。一般教育科目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个领域,专门科目包括福利、教育、保育、心理、保健、技能等相关知识。

在美国,教师资格证书是一个人具备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证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美国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对于一个幼儿园教师来说,必须有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幼教执照――教师资格证――初级资格证――中级资格证――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

具有幼教执照的新教师参加州或学区的新教师培训,达到INGASC所制定的标准后,再经过州一级评估体系的课堂评价,合格即可获得由INGASC颁发的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是幼教行业内部对幼教工作者技能水平的初步认证,由专业团体颁发且各州承认,但也不具备终生性,因为美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证要在一定时限(3~5年)后再次接受评估或更新。

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经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逐步取得初级、高级资格后,可以向NBPTS提出申请,由NBPTS采用个人教学档案袋评价方式,在其教学评估中心对申请者连续几个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表现进行考察与评定,对最终认定达标者,NBPTS会颁发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这是美国幼儿教师的最高资质,所有州均予以承认,但评价非常严格。

美国学前师资的职前培养,比较重视普通知识、教育专业与技能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近年来,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使美国学前师资的职前培养评价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强调知识掌握以及学习成果的内部评价(the model of input),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实践表现与理论运用,以及强调学生与儿童相互交往、个性化指导的外部评价(the model of outcome)。

美国学前教育都由各州分权管理,因此各州在制定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方面存在差异,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州要求教师入职时需持正式高校文凭,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且幼教人员缺乏的州,则准许高中毕业生通过培训学习并取得承认后进入幼儿教师行业。考虑到地区的差异,而区别对待。

目前,我国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中专层次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中,主要有二种类型。第一种是中职三年制,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第二种是中师三年制,由幼儿师范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培养。这两种类型,都是招收初中毕业生,读三年书,完成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取得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证书(中专)。

2.大专层次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中,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3+2;第二种是五年一贯制;第三种是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

3.本科层次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中,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种3+4;第二种专升本;第三种3+2+2;第四种5+2;第五种2+4;第六种全日制普通四年本科。

4.研究生层次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中,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二种类型。

1.对师范生的优惠待遇,法国的政策让人羡慕。

在法国,师范生一入学即为公务员,上学可以领工资,这样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准教师的队伍中,保证教师这一群体都具有较高的素质。我国在80年代以前,师范生也是免学费,而且还可以享受一定的伙食补贴。后来高校实行并轨招生,师范生的这些优惠政策取消。2007年起,教育部所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招收,这是一个可喜政策,为优质的人才进入师范院校起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毕竟其适用范围太窄,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学前师资就更少了。

2.法国的教师享受公务员的待遇。

从理论上讲,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实际上,幼儿园教师的收入远远不如公务员,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的收入更不能与公务员相比。如果将公办教师的编制列入公务员体系,那么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能彻底解决,所有幼儿园教师的收入能稳步提高,社会地位不断上升,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幼儿教育行列,幼儿教师的整体素养也会大大提高。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学历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法国和德国都非常重视,而且均有具体的规定。

尤其是德国的职后培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培训讲求实效,围绕着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讨,让专家来回答。通过培训让幼儿教育能获得实质性的收益,回去后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已经全面铺开,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面。各省都有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为教师培训提供服务。但这些培训往往是请行业内的专家来作理论讲座,重视理论上提高,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很多授课的内容脱离了幼儿园的实际,不能解决幼儿教育的实际问题。这一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4. 日本保育所的保姆与我国幼儿园的保育员、育婴员不完全相同,但是其工作的内容对象和性质,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一定的可行性。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员应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日本保姆的入职起点是相当于高中毕业,经过两年的学习,完成规定的学科和技能,考试合格才能获得资格证书。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2年颁布并实施的《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保育员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基本文化程度为初中毕业。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并出台的《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育婴员分为育婴员、育婴师、高级育婴师三个等级,报名资格是初中毕业学历。保育员、育婴员的培养在国内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规定学习的年限,只规定了一定的学时(最多为160学时),各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资格进行培训与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证书。但是,保育员、育婴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没有具体的规定。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许多地方搞个短期培训就上岗了,还有不少地方以育婴员的考试替代了保育员的考试,或以保育员的考试替代了育婴员的考试,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监督。

5. 美国有严格系统的幼儿园教师晋级制度,通过各种培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达成相应的目标,来保证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质量,从整体上提升学前师资的质量。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本科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 培养体系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是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于2003年开始设置并正式招生的本科专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设置是我院教育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教育系的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合格成才,顺利就业,经过对省内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办学理念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的办学思路,在学生入学之初,在开始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英语口语基础的训练,强化幼儿园英语口语,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课下操练、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1 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英语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园英语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英语师资,而幼儿园一线英语教师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也就是幼儿园教师英教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过剩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来从事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由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承担起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任务。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也开始承担的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专业的幼儿英语师资与英语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培养的只有中专学历的英语教师应该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幼儿英语方向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国际音标与语音、幼儿园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很好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和教学策略生成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对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与省内外高校的同行交流办学经验,到幼儿园与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研究幼儿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组织全系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认识到必须实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尽快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过程。

2 内容

目标明确、切实实施、科学评价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英语语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形成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同时要具备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1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能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为英语语言的听、说、声乐、琴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等8个基本方面;综合技能主要为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3个基本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本科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2.2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幼儿园英语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说,发音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

2.3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英语儿歌、故事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3 途径和方式

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工作要突出课程渗透、空间拓展、时间贯穿、强化基础和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3.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和其他技能结合运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

握。音乐(声乐和琴法)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连续开设不能少于六个学期。美术、舞蹈课程开设不应少于四个学期。所有理论课程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所有教学法课程则以实践教学为主,英语语言的相关课程贯穿始终。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以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3.2课外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空间拓展”的教学理念,即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在课外的一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外语角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经常进行与幼儿英语教学关系密切的舞蹈、绘画等技能训练活动,既可以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如每周利用早晨和周一晚上集中训练。也可进行分散训练,组织志趣相同的学生互相帮助。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

3.3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要突出“时间贯穿”的教学理念,即依托一定的实习基地,确定实习的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英语教育见习和实习。

首先,建立实习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或双语幼儿园作为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第三,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可以将幼儿园实习分为三个时间段: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安排半天去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学生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三年级开始随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进行短期实习锻炼,让学生承担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到四年级再利用八周时间集中进行专业实习。

3.4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幼儿英语方向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在完成扎实的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由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用英语描绘出相应场景,唱好英文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3.5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不仅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具体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题关,要求学生选择角度小,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最好是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二是写作关,明确专业水平较高,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到基本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答辩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题答辩,第二阶段是论文最终答辩。只有通过开题答辩的学生,才能参加最终的答辩,答辩以后,凡是需要修改的论文还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4 意义与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在学院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完成,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过程中为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师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4.1理论意义

丰富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确立了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在重视学生做人教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幼儿英语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4.2实践意义

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系统训练的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业务能力较强,英语运用能力表现突出。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成为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熟练工”,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剑桥教育集团、省、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来我院挑选人才,首届幼儿英语方向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多数在幼儿园一线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毕业生就业率100%。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教师教育;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6-0012-05

2010年,一系列与学前教育相关的重大政策陆续出台,各地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此时,学前教育师资问题再次凸显,甚至比经费投入、幼儿园布点、园舍建设、课程建设等问题更为棘手。有人提出,可将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应急对策。笔者认为,这一思路是非理性的,因为中职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应该逐渐成为历史。

一、教师教育的大学化趋势使然

虽然中职幼师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幼儿园教师来源的主体,但中职学校最终退出幼儿园教师教育领域却是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而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与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潮流是相依相伴的,因为专业化教师的成长必须有大学化、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作保障。

日本实行的是开放式的教师培养制度。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分为普通和临时两种。普通资格证书又分为三类,分别是专修资格证书、一种资格证书、二种资格证书。这三类资格证书的使用范围、任职年限、有效期限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其中学历要求分别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毕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学前教育专业大专毕业。这些都是日本幼儿园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表现。再以美国为例。在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重视下,美国的幼儿园师资培养方式不断改革并日趋完善,已经形成一个起点高、体制完备、操作性强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20世纪80年代,美国各州政府开始相继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2002年,联邦政府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建议各州学前教育师资在2006年前达到学士学位水平。也就是说,没有学士学位就没有做幼儿园教师的资格。

在我国,上世纪中叶形成的中师(中等师范学校)――师专(师范专科学校)――师范院校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到上世纪末已过渡为师专――师范院校二级师范教育体系。进入新世纪后,“教师教育事业是大学的使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渐渐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与中小学教师教育相似,我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原本也是中等幼师(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幼专(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系(或隶属于师范院校教育系或心理学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等幼师已成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体。除此之外,普通中等师范学校的幼师专业和中职学校的幼师专业也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等幼师纷纷升格为幼专或被合并进高师院校,一些综合性高等院校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然而,与中小学教师教育不同,中等师范学校随着中小学教师教育大学化时代的到来迅速成为历史,而幼儿园教师教育却由于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原因,也由于中等幼师在升格、合并过程中留下的师资培养空档,促使中职幼师专业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获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幼儿园教师。不过,随着全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诉求的提高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迅速扩张(2010年,仅浙江省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就多达9所),中职幼师专业的培养市场日渐萎缩。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趋势使然

教师教育的大学化趋势强调的是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要承担起培养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的责任。这种教师教育的大学化趋势对中职幼师专业继续培养幼儿园教师提出了质疑。然而,也有人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为由提出反质疑,认为幼儿园教师无需具备太高的专业水平。这里涉及到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对学前教育特殊性的理解问题,二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理解问题。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教育对象是年幼的学前儿童。有人习惯性地认为“小”就等于“简单”,于是,把学前教育简单化了。事实上,无论从生理、心理、行为还是文化意义上去考察,幼儿期都远远不像这些人想的那么简单。例如,科学研究已证实,幼儿期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但却极易被成人忽视;幼儿期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却又极易被错误定向,等等。幼儿期的生命特性使得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和责任不仅不比其他任何教育阶段逊色,反而显得更为重要。学前教育更需要教师对生命的热爱、珍惜和敬畏,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潜力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对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和支持;更需要教师深刻地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生命发展的重要价值,懂得学前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恰恰证明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是由低到高按此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与其他阶段的教师比,幼儿园教师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水平。事实上,术业有专攻,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有其独特性,不可相互替代。这正是专业化的实质。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两个维度,一是学科专业化,二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学科专业化是指教师在职前培养期间要学习文、理、工、艺等课程,从教后担任语文、数学、物理、艺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这个维度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更具有基础性、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与中小学、大学教师侧重于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不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从教后“怎么教”的问题。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都有特殊的规律。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因此,以为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无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学历水平的想法实在有所偏颇;认为中职学校可以承担幼儿园教师培养任务的想法也是有悖历史发展潮流的。

三、中职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资质考问

考问中职幼师专业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资质,主要是考察其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学生发展等方面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幼儿园教师。笔者近期围绕上述四个维度,调研了杭(杭州)、嘉(嘉兴)、湖(湖州)的17所中职学校的幼师专业。这些学校的幼师专业设置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30年,最短的只有2年。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档、访谈等方式,笔者深入了解了这些学校幼师专业的办学状况,认为中职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

资质是值得商榷的。

1 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17所接受调查的学校所作的专业介绍或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中能明确表达办学理念的只有1所;教学计划中能明确表达培养目标的有14所,大多表述为“为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其中9所学校在培养目标别强调“技能特长”;教学计划中对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只字不提,只直接列出课程、课时的有3所。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升学为目标,课程围绕升学而设,要么为学生考艺术院校作准备(这实际上已不能被称为幼师专业了),要么为学生升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作准备;二是升学和就业兼顾,既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又考虑部分学生的就业需求,在第三年实行分流;三是以就业为目标,大多只开设两年的课程,第三年让学生去幼儿园实习。以就业为目标的学校虽然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但由于学程短,学生的基础差,所以专业课教学大多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上应反映世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自觉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制订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对幼儿园教师在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专业化要求,应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这些要求并转化为可操作的培养目标,并能落实到位。若按这样的标准来判断,接受调查的学校无一是合格的。

2 课程与教学

调查表明,17所中职学校均有课程教学计划,并且均比较注重技能课的教学,不过大部分(15所)学校存在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匹配、教育类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执行课程教学计划的随意性过大、过分突出技能课程、实践活动安排不合理、没有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常常被随意缩短等问题。有1所学校除了在学生毕业前安排一位幼儿园园长为学生开设了半天讲座外,在三年时间里没有组织学生参加过一次幼儿园实践活动。学校负责人解释说他们是“以升学为目标的”。

课程与教学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从事幼教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类课程应该体系化,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质量观等;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而且也不能将技能仅仅限定在艺术技能方面;要重视实践活动,要有固定的实习幼儿园和指导队伍。显然,接受调查的学校都达不到这些要求。

3 师资队伍

这17所中职学校的幼师专业共有159位教师,其中拥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37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包括在读教育硕士)6人,其中2人为教育学专业背景并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工作,4人为语、数等基础课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包括从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17人;拥有幼儿园教学、管理或研究经历的教师11人。显然,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整体职称偏低,学历偏低,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幼儿园教学实践经历的教师很少。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前瞻性规划并能落实规划的学校极少,大部分学校由于对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师资队伍建设缺少专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缺少执行力度,更缺少与幼儿园开展合作教研的机制。调查还发现,有12所学校的专业理论课如教育学类、心理学类、教法类的所有专业理论课由一位教师承担所有的教学工作;有4所学校甚至一位专业理论课教师都没有,其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或者由专业技能课教师兼任,或者请幼儿园教师来教授;有1所学校在课程计划中有专业理论课程,但学生说从没上过这类课,基本上由技能课代替了。校方的解释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师”。

4 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一是看生源质量,二是看毕业生质量。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查阅这17所中职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成绩发现,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进入普通高中升学无望而选择中职学校的,幼师专业也不例外。可以说,生源质量从源头上就影响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幼儿园教师未来的专业成长,最终影响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

中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这几年的就业情况倒是相当乐观。这17所中职学校的幼师专业2009年共有毕业生1084名,其中41名升学(占4%),982名在各类幼教机构就业(占91%)。这说明在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门槛还比较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幼儿园需求的情况下,中职幼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若仔细分析中职幼师专业毕业生这几年的就业方向和从业评价,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毕业生绝大部分流向了农村幼儿园、低层次的民办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浙江省80%以上的幼儿园是民办幼儿园。一些民办幼儿园为节约成本,甚至宁聘中职幼师专业毕业生而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从业评价方面,公众普遍认为中职幼师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责任心和专业上进心不强,流动性过大,自控力和坚持力较差,自卑等心理问题突出,专业发展障碍重重。

平心而论,大部分设有幼师专业的中职学校是很想把这个专业办好的,他们也会以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当下的就业需求为依据说明其办学的合理性。确实,中职幼师专业作为一种独特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时至今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幼儿园教师教育又是一项颇具前瞻性的事业,因此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中职幼师专业原有办学条件、目标定位的合理性,探讨其退出的必要性。

四、中职幼师专业的出路

就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内在发展需要来说,中职学校退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应该是肯定的。不过,这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和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并且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多层次性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因此中职学校退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时间会有先有后。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2010年春教育部的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仍有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不过,随后教育部又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第三章第十三条特别强调学前教育属国家控制专业。“应严格审查其办学资质……应当符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条件”,既明确了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低标准,又为条件较好的地区提升教师教育层次提供了空间。其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不少教育部门已经在政策方面限制了中职幼师专业毕业生直接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例如,浙江省教育厅在2005年出台的《关于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学校毕业学历视为不合格学历”。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浙江省内的三所幼儿师范学校都已与高校合并,成为高

校的二级学院或学前教育系。这就意味着从2005年开始,在浙江省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中职幼师专业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可能的出路有两个,一是与高校相关专业联合办学,二是向邻近方向调整培养目标。

若与高校相关专业联合办学,合办初中起点五年制幼儿师范专科是一种适宜模式,因为是初中起点,学程较长,所以非常利于学生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养成。《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也提出要“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五年中的前三年相当于高中阶段教育,后两年是专科阶段教育,有利于发挥中职学校和高校各自的优势,也有利于高校摆脱直接招五年制学生会导致的招生、办学空间、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窘境。五年制的整个学程纳入高校教师教育的统一管理,中职在前三年主要夯实高中水准的文化基础,高校在后两年主要开展专业教育,而专业精神熏陶、专业技能训练、幼儿园教育实践则在五年中持续进行。由于是以高校的名义招生,中职学校可以争取到比较优质的生源。2010年笔者所在学院的湖州地区中职学校合作点招生80名,结果吸引了上千名初中生报名,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都在普高线以上;嘉兴地区中职学校合作点则有20%的录取学生是重点高中生源。尽管从形式上看,这种合作使中职幼师专业成了高校的依附,但这种依附使中职学校找到了自己的办学空间。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5

21世纪对高质量、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刁‘的需求,首先触动的是长期形成了的计划经济卜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集中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上。我国自建国以来到本世纪60年代,学前专业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幼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为卜,70年代末增加了“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无一例外地都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而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全国20多所高师学前专业都为全国60多所幼师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培养需要量较少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所数和人园幼儿逐年增加,需要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需要幼儿园有高素质的教师。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中,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幼儿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幼儿园不需要大学生。学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不一r幼儿园,难以从师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幼儿教育质量。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着高师学前专业培养日标与规格的调整。

纵观国外幼儿园教师,其基本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以仁,以本科为上,很难找到中等师范学历的幼儿教师。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师资素质,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进行了中师毕业生再读两年大专的试点,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小教专科和学前专科,逐步使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层次。再从未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看,要适应21世纪对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这些都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应当把培养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个上要方面,这是高师学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认为,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面向21世纪,结合社会需求,将重i.."下移,定位在培养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为_上,包括共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人才。至于幼师和高师学前专业课教师,则应当由更高层次的硕十生或博十生来补充。

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新还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不仅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刁’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高师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日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卜考虑培养日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尸上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在观念上、从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

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艰复、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三、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行学分制运行机制

1,培养目标学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作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刁培养教育需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作必要的调整。

2、建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为目标服务,受制约于目标的。围绕高师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人才的目标,恨据高校课程设置宽n径、厚基础的原则,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仁限定性选修课)组成。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外语、体育、普通话、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专业茱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钢琴、声乐、舞蹈、美术。专业课(含选修

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n生学、学前教育学、幼)L科学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教育、幼儿体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育评价、幼儿家庭教育、中外幼教史、比较幼儿教育、外国儿童发展理论、幼儿心理测量技术、特殊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几生、优生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与指导、玩教具制作、数据库语言、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实习与见习(在原实习与见习周数与学时上加大比例)、毕业论文。(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U4}介绍》)

为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而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

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F社会,必须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上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刁’,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同时,通过学分制的运行,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6

一、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台湾幼儿教师获取资格证的第一步。资格审查包括学历证明、幼儿教育课程修业证明及幼儿教育实习证明的审查。

1.学历证明的审查

台湾一直很重视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1990年以前,幼教师资为专科程度,1995年提出要全面提高幼教师资至大学程度。现行的《师资培育法》中规定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是“中华民国”国民修业师资培育之大学毕业程度,也就是说报考者的学历必须是本科程度,在报考的时候需要出示本科以上的学位证书或者是毕业证书。

2.幼儿教育课程修业证书的审查

台湾现行的《师资培育法》中规定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员要在相关的师资培育大学里修满规定的师资职前教育课程,并取得了相应的师资职前教育修业证明,才可以根据自己所修业的科目,报名参加考试。现行的《师资培育法》第7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者,为修毕师资职前教育课程:一、师范院校大学部毕业且修毕规定教育学分者;二、大学校院教育院、系、所毕业且修毕规定教育学分者;三、大学院校或经教育部认可之国外大学毕业,修满教育部规定之教育学分者。”由此看出,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者需要修满相关规定的幼儿教育课程的学分并取得合格的修业证书,才可以报名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在报考的时候需要出示幼儿教育课程的修业证书,以此证明已经修过幼儿教育课程。

3.幼儿教育实习证明的审查

幼儿教育实习证明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审查内容之一。台湾非常重视教育实习,认为能否将一个实习幼儿教师由无实际经验状态成功地转入到实际的专业工作领域关键在于其在幼儿园中的教育实习。幼儿教育实习能够将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冲击降到最低,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最佳的专业成长。在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报考过程中要求报考者在修完相关的幼儿教育课程后,还需要到幼儿园中进行半年的幼儿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结束后会得到相应的幼儿教育实习成绩证明。

当报考者的学历符合规定的大学毕业程度,修满了相关的幼儿教育课程并且到幼儿园里参加了半年的幼儿教育实习,三者同时具备后,才算通过报考资格审查,才能报名参加接下来的笔试。

二、资格考试

参加资格考试笔试是幼儿教师获取资格证的第二步。在台湾每年三月份都会举行一年一次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地点分为南北中三个区,分别分布在高雄、台北、台中这三个地方。考试题是由台湾教育院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一个命题委员会,从建立好的题库中选出来的。报考者在资格审查合格后就可以报名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的笔试。笔试是台湾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笔试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公共课测试、教育综合测试和幼儿教育学科测验。公共课的测试主要是语文能力的测试,包含国文、作文、阅读、国音等基本能力的测试。教育综合测试主要指的是教育原理与制度的考核。教育原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科目内容,教育制度主要是与本教育阶段相关的制度、法令与政策等内容。幼儿教育学科的测试主要包括幼儿发展辅导和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发展辅导主要考察对幼儿生理、语言、认知、社会、人格、情绪、道德等方面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主要包括幼儿教育课程理论、课程设计、教学原理与设计、教学环境的规划、教学评量等内容。

从笔试的内容可以看出,台湾既重视幼儿教师教育综合素养的考查,也重视幼儿教育专业素养的考查。公共课的测试可以考查报考者是否具有当幼儿教师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教育综合测试及幼儿教育学科的测试可以考查报考者的专业知识素养,是否具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与管理科学知识,是否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否透彻把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的联系。

三、领取证书

领取证书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获取过程的最后一步。当报考者的笔试成绩合格之后,就可以拿到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在拿到证书之前的最后一步所要做的工作是证书的复查和笔试成绩的核定。当这一切都符合规定要求之后,考试合格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领取幼儿教师资格证,可以是亲自领取,也可以选择发证中心将其邮回至原在读大学的师资培育中心或是教育实习单位。台湾的幼儿教师资格证是终身有效的,不需要定期审核,所以幼儿教师只要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之后,就可以安心工作。

四、对完善大陆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启示

台湾地区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推行了好多年,制度比较成熟完善,证书获取过程较为严格规整,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推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陆从1995年起就开始启动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但是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通过对台湾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获取过程的分析,我认为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提高报考者的学历程度

不断提高师资学历程度,是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重大举措。早在1995年就提出要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达到大学本科程度,并逐步实现幼儿教师队伍的本科化,建立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现在的台湾已经要求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报考者学历程度应为大学毕业程度。

在大陆,自1995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实施以来,对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报考人员的学历要求是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而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很多中等专业学校也竞相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虽然这些学校为解决幼教师资不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难以保障幼儿教师的质量。

整体来说,我国大陆地区幼儿教师的入职起点较低且教师的发展良莠不齐。我们应当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学历程度,逐步实现幼儿教师队伍的本科化。

2.关注教师教育实习

台湾重视幼儿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比较重视教育实习,认为教育实习是教育理论与内涵在实际教育现场的应用、试验、反思与转化的关键阶段,是教师建立其教师职业生涯的试金石。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使教育实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取过程中也特别要求出示幼儿园的教育实习证明,以此做为报考的一个资格条件。

在大陆,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对专业教师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入职适应期较长、入职早期专业优势不明显等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师资培养中,对教育实习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参照台湾把幼儿教育实习作为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一个条件。这样以来,可以加强相关的院校对幼儿教育实习的重视,缩短刚入职幼儿教师的适应期。

3.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

在台湾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时除了出示幼儿教育学程的修业证明后还要参加笔试。笔试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既包括公共的科目也有专业内容的考查,可以很好地显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在大陆,就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来说,我们现行的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所以说,这对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来说,考试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无法凸显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因此,笔者建议增加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专业内容的考查,以凸显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从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清基.师资培育研究[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2]刘轶.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研论坛,2011,(12).

[3]陈世兴,吴端阳.从台湾《师资培育法》的出台,看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