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金融论文范例

大专金融论文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1

关键词:工程中心;成果转化;创新机制;优化布局

1概述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秉承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围绕国家及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战略需求,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大力培养集聚工程技术优秀创新人才,大力提高一流科研实验条件,着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着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开放共享能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发挥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1999年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第一家省级工程中心以来,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共建有工程中心356家,其中部级工程中心14家,省级工程中心342家。总资产达1253.9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56.74亿元,流动资产691.47亿元,对外投资58.96亿元,其他资产146.76亿元。

2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建设布局与人员结构

从建设产业领域看,新兴产业领域建设数量较少,如图1所示。在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新材料领域共建有工程中心220家,占总数的61%,在人口健康、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社会事业领域建有工程中心160家,占总数的44%,而海洋工程装备、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领域工程中心建设数量较少。从建设地域来看,分布发展不均衡,如图2所示。湖南14个市(州)中,长沙市建有195家工程中心,占总数的54%;株州31家,占总数的8%;湘潭23家,占总数的6%;而其他11个市(州)仅建有107家,占总数的30%。从全国各省部级工程中心建设数量排位来看,湖南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少,如表1所示。全国各省共建有部级工程中心346家,湖南省仅有14家,排第八位,仅占全国总数的4%。从人员结构来看,高层次创新人才较少。湖南省工程中心研发人员总数有18486人,高层次创新人才仅267人,占总数的1%。其中两院院士39人,长江学者22人,“”入选专家2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38人,湖南“百人计划”入选专家40人,芙蓉学者10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39人。

2.2科技成果与转化推广

从科技成果来看,突破性成果数量较少。2018年共获得2853项科技成果。其中自主创新成果2380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47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75项,占总成果的6%。其中国家奖8项,省部级奖53项,其他奖励114项。申请发明专利4982项,其中国内申请专利4929项,国际申请专利53项,授予发明专利2247项,其中国内授予发明专利2227项,国际授予发明专利20项。制定标准745项,其中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73项,地方或行业标准468项;获批准标准242项,其中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91项,地方或行业标准148项。出版科技著作139部;发表科技论文2262篇,其中SCII论文566篇,EI论文502篇,ISTP论文194篇。从转化推广来看,转化科技成果4711项,其中以技术入股方式转化14项,以技术转让方式转化163项,以技术承包方式转化159项,以技术服务方式转化4375项。累计推广科技成果8073项,其中推广新技术770项,推广新产品6913个,推广新设备390台/套。

2.3科研产出与研发能力

从科研产出来看,共承担科研项目5215项,承担部级项目705项,占承担项目总数的13.51%。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28项,国家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9项,基地与人才计划57项。承包大型成套工程项目300项;完成科研项目2453项,完成项目占承担项目总数的47.34%。从研发能力来看,新建中试基地225个,中试生产线407条;新建技术服务网点376个。新增大型设备10685台/套,其中进口设备243台/套,国产设备9880台/套,自制设备563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设备424台/套,占新增大型设备的3.97%。

2.4开放服务与合作交流

从开放服务来看,共对外开放实验室(试验室)596个,开放设备7010台/套,开放生产线302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7289期,参加人数为153294人。其中远程培训935期,现场指导培训5079期,其他培训1275期,参加人数分别为35989人、97873人和19432人。为科研机构、企业等培训各类人员144204人,其中管理人员16587人,技术人员42577人,工人41222人,农民40080人,其他人员3738人。从合作交流来看,与3467家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其中企业1984家,科研机构543家,大专院校940家,分别占合作单位总数的57.23%,15.66%,27.11%。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采取共同研究开发、外包、咨询服务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其中采取共同研究开发方式的1770家,采取委托生产加工方式的583家,采取咨询服务方式的977家,采取其他方式的137家,分别占全作单位总数的51.05%,16.82%,28.18%和3.95%。举办国内外学术报告会与专题讲座1311期;召开国内技术交流会与展销会1407次,成交项目235项,成交金额125.75亿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495次,签订合作项目98项。

3发展建议

3.1优化布局

实施战略性和前瞻性布局。根据省级战略发展规划和目标,并结合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以便更全面、更深入地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扩大建设数量。湖南省与其他先进省份在工程中心建设数量上差距很大,如江苏省2012年底已建工程中心2141家,而湖南省2018年底已建工程中心仅356家,由此可见,湖南省还需加速扩大建设数量,对于建设工程中心较少的11个市州要制订针对性政策,引导地方管理部门加大对工程中心政策扶持,结合重大科技专项等其他类别科技项目,加大力度发掘建设有基础的工程中心。

3.2加大经费投入

2018年,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筹集资金73.42亿元,实际使用资金73.10亿元。在实际使用资金中,政府拨款18.18元,占24.76%。其中政府科研项目拨款15.83亿元,政府其他拨款2.35亿元,分别占政府拨款总额的87.07%和12.93%。使用自筹资金44.32亿元,占60.36%。经过多年发展,湖南省工程中心建设数量和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为确保工程中心持续稳定的科技研发工作,可进一步扩展中央、地方财政经费支持渠道,加大运行评估后补助经费规模,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如国际国内开发性金融组织、产业界、科技金融工具等进入到工程中心建设发展领域,为提高湖南省行业创新和开放服务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3.3创新管理机制

对于不同依托单位性质和技术领域的工程中心实行分类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如依托企业的工程中心在成果转化方面绩效较为突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程中心在人才培养、国家课题承担等方面具有优势,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中心在建设运行上具备更多自主权,而非独立法人的工程中心在建设运行上更多依靠依托单位的管理决策;探索激励和退出机制,使工程中心既能够良性竞争发展,又具备合理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陈量,赵敏,孙欣沛.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3(9):19-20.

[2]叶金龙,王应武,夏宇,等.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2014,27(4):19-23.

[3]杨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8-82.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2

1.政府支出结构。

在研究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文献中,普遍的结论是地区间标尺竞争和官员晋升激励竞赛成为产生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主要原因。尹恒和朱虹(2011)通过比较县级财政可支配转移支付作“增量收入”和“既有收入”的用途,分析了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制度,使地方政府官员获得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激励,证明了县级财政存在生产性支出偏向。乔宝云等(2005)利用1979年~2001年的省级数据,发现地区间财政竞争导致政府存在对资本投资的偏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不足,地方居民的经济福利被忽视了。平新乔和白洁(2006)运用1999年~2002年省级数据研究发现,预算内支出主要用于教育等公共品,而预算外支出则主要用于满足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傅勇、张晏(2007)运用1994年~2004年的省级数据同样发现政府支出结构存在“重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倾向。

2.政府教育支出结构。

Su(2004)认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对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效果,文章利用两阶段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证明基础教育的支出偏向会有利于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公平,实证部分探讨了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廖楚辉(2003)利用Logistic模型验证了政府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支出偏向以及带来的效益增长之间的关系,强调政府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期的重要作用。李贞(2012)从教育支出的地域结构角度,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收敛概念,提出政府应该缩小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人口大省有所倾斜。王蓉、杨建芳(2008)认为财政分权对省级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具有显著影响。郑磊(2008)研究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标尺竞争、财政分权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等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比重产生显著的负影响,而财政自给度具有正效应。上述研究有助于澄清政府教育支出在三个层级教育以及区域之间分配偏向的原因,但很明显,目前国内学术界在对于本科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这两类高等教育类型的拨款划分比例研究上尚存在空白。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来推进,但从基层实践的情况来看,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迎合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以及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3.职业教育投资回报。

DanielaGlocker、JohannaStorck(2014)利用夏普指数(Sharpe-ratio)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与风险,发现应用学科和职业教育的收益/风险比值要高于大学教育。JonathanMeer(2005)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不仅有助于降低辍学率,而且提高了弱势群体的收入。综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使得高等教育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在调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中应该发挥作用,但是我国高职高专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本文试图对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以及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

1.计量模型、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地区经济特征,劳动力市场特征,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因素等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偏向的关系。以地方政府对其所属普通本科学校和高职高专的拨款比值作为度量衡量高等教育支出结构的指标,建立以下回归模型:Yit=β0+βTXitT+ai+uit其中,Yit为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偏向变量,本文使用高等职业教育地方财政支出与高等本科教育地方财政支出比作为衡量;XitT为各影响因素向量;β0为截距项;βT为各影响因素的系数;ai不随时间变化的其他因素;uit为因时而变的其他影响因素。我们将可能影响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结构的因素分为以下四类:具体描述如下:(1)地区经济特征。地区生产总值,来描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地区生产总值不平稳,进行回归时会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对其取自然对数然后进行差分;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地区的产业结构;城镇人口(或非农业人口)比例,来度量地区的城市化程度。(2)劳动力市场特征。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招聘设有学历门槛,为了反映本科学历和高职高专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择业差异,我们采用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来反映毕业生就业灵活度;分别用就业人员中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来表示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或地区对技能型以及理论型人才的需求程度。(3)政府行为。由于考虑到目前我国本科高校具有层次划分,其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也不同。在本科大学中,国家重点建设的中央部委直属重点本科的经费由中央直接划拨,而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由省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拨款筹建。因此,为了研究地方政府在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间的支出偏差,需要剔除中央政府直接划拨给重点本科的经费,表示为各地区本科院校中中央政府给重点本科的拨款比例,但由于我国有11省(自治区)没有中央直属本科学校,因此采用地方属本科学校政府经费与所有本科学校政府经费比值来代替;其次,用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衡量地方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分别用央地财政收入比值(收入分权度)、财政支出比值(支出分权度)、地方财政收入支出比值(财政自给率)作为衡量财政分权的指标。(4)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偏向也会受到该地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能力,或者学生对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我们用各地区本科和专科的学生规模作为指标。但考虑到本科学生规模的统计口径并未区分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这样国家直属重点本科的人数未能剔除,因此以各地区本科院校中中央政府给重点本科的拨款比值作为普通本科学生规模的权重。各变量度量指标的数据来源如下:地方属普通高等本科学校、高职高专学校、中央属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普通本科学校经费收入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支出、地方教育支出均来自于《中国财政年鉴》;各地区本专科在校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大专学历占就业人数的比重、城镇化程度(城镇户口人数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2.实证结果。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出现,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分别采用基于同根假设的LLC检验方法和基于不同跟假设的ADF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地方支付教育支出结构(y)、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差分值(ggdp)、城镇化水平(city)、人才需求度(xl)、教育资源差异(dedu)、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hedu)、地方支出偏好(dexp)、财政分权各指标(czzj、srfq、zcfq)为平稳数据,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比例(gyrs)一阶差分后平稳,故后续分析中采用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比例(gyrs)的一阶差分(dgy)作为回归分析变量。在进行面板数据回归时,采用Huasman检验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根据结果,论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模型1中加入了国有单位员工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这一指标,结果显示其并不显著,同时与模型2进行比较发现,出去这个变量对回归结果影响很小,进一步更换财政分权变量发现,国有单位员工人数指标始终不显著,且去除后对回归结果影响较小,因此,本文认为国有单位员工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对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结果影响不显著。模型2、模型3、模型4选取了不同的财政分权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各回归变量都显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地区学历需求、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财政分权等指标的系数为正,而教育资源差异和地方支出差异两个指标的系数为负,各变量的系数变化不大,与预期结果相似,因此认为本文的回归分析具有可信性。

三、主要结论

分别来看各项因素对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结构的影响:

1.财力充沛的省份有职业教育支出偏向。

从回归结果来看,地区GDP、城镇化水平、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财政分权指标的回归系数都为正,且地区GDP、财政分权和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三个指标的系数较大,对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结构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初步结论:财力充沛的省份有职业教育支出偏向,经济发展水平越强、财政收入越高的省份更倾向于缩小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差距。

2.高等教育资源差距大的省份倾向于缩小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支出差距。

从教育资源差距这个指标的回归系数来看,各模型回归系数都显著,且为负数,系数较大,影响显著。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和地方本科教育在校学生数反应了当地高等教育固有的发展状态和规模,这个指标的意义在于,地方政府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资源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倾向于在财政支出方面进行弥补,缩小这种差距。

3.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学历需求结构对财政支出结构有引导作用。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金融创新对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十分明显。金融学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的金融学专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金融学专业可以结合专业发展特色,构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环境,打造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业务技能的教育课堂,优化创新创业发展方向,推动学生形成对专业发展的深刻认知,努力发挥自身价值,开拓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创新创业之路。

(二)提升高校素质教育培育效果。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民办高校要实现培养有创新基本素质和创业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校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创新创业理论,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才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与政府、行业、企业有效合作的基础上,提升素质教育培育成果。因此,民办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人才库与资源库,只有认真发挥自身职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各阶段学习任务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育人的重要任务。

(三)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通常要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依托地方经济,利用地方资源。目前,我国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正在逐步形成,工商业、金融业、教育业等行业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突破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的新高度。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突破地区内在学科、行业系统、部门之间的体制限制与要素壁垒,形成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模式,借助当今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实现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与要素的充分流动。

二、国外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经验借鉴

(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涵盖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第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高。政府不仅对创新创业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而且还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美国创新战略转向精准医疗、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九大优势先进领域。第二,形成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美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高校提供项目支持和咨询指导,由公司提供技术和经费,共同推动企业生产流程改造和产品研发。

(二)德国。德国通过其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德国通过结合高校教育特色逐步形成了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第一,针对性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学校选择,从职业中专到大专再到综合性大学均有配套的培养计划。第二,模式先进。高校在政府的支持下,设计了科学合理,由社会组织、高校、社会企业跨界共同完成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项目研发、技能竞赛、创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三)日本。日本为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近年来从环境、教育、制度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地推进。日本政府侧重培养应用型高科技人才及技能型技术人才,高校与企业开展了多样化的产学合作教育。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主要体现在形式比较多样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创业家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经验,学生不但能够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还要能够将其创业理念真正地付诸实施。二是经营技能综合演习模式,通过专门的知识学习培养有关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如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辅助模式,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的辅助课程,该模式的主要对象是工科类或者医学类的学生。四是企业家培养学习模式,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

三、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平台构建。1.培养环境构建。一是民办高校务必提升教育意识,要将自身发展与互联网金融环境有机结合。金融学专业的教育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传统型的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人才,而是需要复合创新型人才。教师需要运用创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以适应新金融的发展与变革。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从经费使用、竞赛训练、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三是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科学合理地纳入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不同课程的交叉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2.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要实现立体化、多元化、网络化。一是立体化,高校要做好金融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形成由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网络资源利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获得系统的培养。二是多元化,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要求,提供各具特色的课程群,形成“课程超市”。对于全体学生做好通识教育,形成对创新创业的基本认识;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具备强烈意愿的学生予以针对性指导,保证学生做好选修课及实训课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针对性需求。三是网络化,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便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化教育资源,结合学生需求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服务。3.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教师团队,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指导。第一,内部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组织实践学习、经验交流、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金融学专业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第二,外部引进。民办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作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创新项目和创业过程进行系统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具备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构建。1.仿真环境。第一,创新创业活动要结合金融行业的市场环境,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在技术、管理、政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借助虚拟环境感受现实环境。第二,借助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分析能力,了解金融行业发展需求,通过虚拟操作体验行业发展,借助金融行业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的风险预警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第三,借助创新创业案例数据资源库,训练学生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处理能力,学生要做到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才能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便于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创业之路。2.孵化基地。金融学专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金融学专业的特色。要实现创业竞赛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本科教育全过程,形成递进式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利用大创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择优选择重点项目入驻孵化基地,进一步实现项目推进和成果转化。高校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并形成成功案例,同时要对孵化基地的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外文翻译、物流通讯等方面的便利条件。3.实训平台。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实现校政行企的深度合作,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训平台。其中,政府负责提供优惠政策,完善支持金融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配套制度,制定能够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金融行业负责提供合作保障,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的联动效应,推动高校与金融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专项培训、项目指导、投资决策,并为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校负责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举办专题讲座等,同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联系适合的校企合作基地。

【参考文献】

[1]孙国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2016,14:43~44

[2]潘丽霞.浅谈应用型本科金融财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J].财会学习,2017,21:210~211

[3]郜锐.“双创”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04~105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信用管理人才培养

国务院2014年6月颁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逐步加大信用建设力度,积极推动信用在行政、社会和市场等各领域的应用,随着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在各行业领域、各机构部门的推广实施,社会经济主体对于信用、信用体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进而也引发了各企事业单位对于信用人才、信用知识的需求。《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目前应加快信用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信用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并且把信用管理列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发展急需的新兴、重点学科,开展信用理论、信用管理、信用技术、信用标准、信用政策等方面研究。相对国外,我国信用管理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从2002年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以来,不论是从专业教育的普及性、人才输送的数量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性看,发展均较为缓慢。随着《规划纲要》的推进实施,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信用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相对缺乏,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建设完善,信用+各行业各领域模式的成熟,信用管理行业将整体面临飞跃式发展,职业化的信用管理人才需求也将随之逐步增长。

一、信用管理人才需求现状

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发展,引发相应的信用人才需求,其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类:一是按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征信人员(信用调查)、信用分析人员、信用评估人员、商账追收人员;二是按信用管理人才需求者角色可以划分为: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信用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协会组织等;三是按信用管理人才的来源可以划分为: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从业人员,其中最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群体。据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用管理专业每年实施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浙江省特别是杭州地区地区企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同时需求单位认为,职业化的信用管理人员的学历应达到大专以上,高职毕业生作为实务型人才可以成为本科、研究生信用管理从业者的有力补充,其所占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因为随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纺锤形的人才结构是必然趋势,高职毕业生刚好在纺锤形的鼓上。

二、信用管理人才供给(培养)现状

当前信用管理人才主要由高校培养提供,目前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职院校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各大专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虽然略有差异,但是从培养目标、制度、过程和评价等四方面看,基本殊途同归,均是以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理论功底、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目标来进行信用管理人才培养。从总量对比看,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各大专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开设情况,目前近30所高校所能提供的信用管理专业毕业人员相对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大规模建设趋势来说还是明显不足的。从结构对比看,目前信用管理专业以本科院校为主,高职院校相对较少,而对应于国家社会信用工作深入开展、拓展到各行业、各规模企业以及机构的形式,高职信用管理实务型人才的提供相对较少。从具体能力目标培养看,各高校的信用管理人才对于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储备,例如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区块链知识、创新思维等,尚显欠缺。

三、新时代信用管理人才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的影响是全面而巨大的,对于信用管理人才能力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

(一)大数据时代

目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业务发展需要依托于大数据分析,从业者也具备数据抓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能力,而从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技术与信用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看,目前高校信用管理的相关课程体系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突破了金融市场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已经势如破竹飞速发展。而在这个网络金融时代,信用管理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信用管理人才必须要适应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对接,具有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三)小微企业的大发展时代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①。各地区均致力于加大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浙江省更是推出了“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从金融、贸易、市监、经信、科技等各方面给于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园、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已经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助理,也成为活跃地区经济的重要形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培养的信用管理人才必须具备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风险控制等能力。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自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双创”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吸引了各方面积极参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同年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先后围绕“双创”出台了20多项相关文件,涉及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等等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在此大环境下,信用管理人才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外,具备紧随时代的创新、创业思维更为重要。

(五)全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时代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它以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政府监管作保障,以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的一种国家社会治理机制。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涉及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各领域,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信用管理人才不应是游离于应用领域之外的独立的知识能力,而应该能够与各应用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紧密结合。

四、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

(一)互联网+时代信用管理人才能力目标

信用管理专业属于经济类应用学科;信用管理专业的职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信用制度建设、信用信息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保障,需要从业人员能够掌握信用管理专业知识、理论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较强,并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法则,掌握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具备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信用担保、财务分析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因此信用管理学科是交叉学科,知识与技术应用性极强,结合上文新形势下信用管理人才面临的挑战分析,我们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有技术水平的专业化人才,必须是集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信用管理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

通过上文新时代对信用管理人才能力新挑战的分析,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信用管理人才应是专业型、互联网型、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相融合的“五型”人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应是在夯实三个“基础”的基础上,叠加应用能力。1.技能基础模块。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顺应互联网时展的技术与能力,课程的设置应能够覆盖互联网知识技能,包括:统计理论与实务、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以及近几年的新型学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等。通过对技能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分析能力,对信用管理问题的描述和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能够将其掌握的数理统计知识应用于信用管理工作中,使信用知识更加适应于大数据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2.专业基础模块。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信用管理专业技能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金融学、经济法等。专业技术课程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信用技术能力方面,包括信用评估技术、信用管理实务、征信技术、信用风险管理与度量等。二是财务技术能力方面,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等。三是银行信用能力方面: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担保理论与实务等。四是企业信用能力方面:企业信用管理、商账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等。五是专业机构能力方面:征信与市场调查、资产评估等3.发展基础模块。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包括法律类、思想道德素质类课程;另一方面为创新思维训练,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双创竞赛项目课程等。具体包括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参加大学生研究项目,例如校内创新项目、新苗计划等;参加专业竞赛,例如财会信息化技能竞赛、投资理财竞赛、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竞赛等;进行社会调研、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此模块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4.信用+行业应用能力。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行业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是在前面“三个基础”打好的前提下的应用能力训练。本模块可以采用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模式,“实验”方面,包括多种形式的征信与市场调查、信用评级等,与相关课程相结合,通过在校内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综合实验来培训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训”方面,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校内(校际)层面,包括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竞赛、课题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以赛促学、以项目促能力。另一个是校企层面,即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与行业、协会对接,积极拓展多种合作教育,形式可以“走出去”,高校学生最后一年入企业实训基地训练;也可以“请进来”:校内举办合作教育,形成订单班、委托班、培训班、合作课题等等。从合作企业或单位的性质看,高校除了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更有必要因地制宜地与政府机关合作,以提高信用管理的视角与层次。此外,应该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与小微企业园合作、与其他高校合作等,扩大实践范围与领域,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行业应用能力。

五、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支撑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必须首先要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老师。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经济类专业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信用管理专业老师+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技术老师才能够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信用管理专业教师对于大数据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互联网认识,掌握相应互联网技能。第三,加大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改进教学手段,做到从形式到内容均融入互联网思维。第四,促进专业教师与行业的交流,实现教师的定期挂职锻炼机制,不脱离行业应用与发展,定期进行行业走访,了解专业岗位(岗位群)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需求动向,并即时贯穿于教学过程。从而真正形成有足够能力培养互联网+信用管理学生的教师队伍。

(二)实训基地建设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基地建设需要更加拓宽思路,不局限于传统实体经济体以及机构,应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小微企业园区、行业协会多方位的合作。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利用学校一带一路合作办学项目将合作企业、合作学校拓展到海外,培养、锻炼面向国际的信用管理人才。

(三)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

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应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更好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浙江省作为经济强省,商品经济发达,小微企业发展繁荣,进出口业务增长显著,海外的信用交易规模逐步扩大;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网易等互联网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对信用观念、信用行为已达成普遍共识,信用管理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的实践性教学,因此需要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加大与区域经济研究机构的合作,更好服务区域经济。

(四)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教材建设

互联网+时代,教材除了课本教材外还应该包括一系列数据库资料、在线平台、视频、微课、在线课程等。学校应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补充、调整相应的教材。除了应积极改进加入了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等元素的课程教材外,还应该加大一系列数字教材、在线平台、在线课程的建设,以利用互联网特点,开展网络课程以及远程授课,使得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学生要求。积极建设行业共建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积极开拓实训实验教材,合理配置实训、实验课程的学分、学时分配,积极创新授课方式、考核评价方式。

六、小结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5

1.1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

广泛进行专业调研,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通过咨询专业课教师,考察经济、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实例,结合历年数学建模实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所选取的案例涉及专业课各领域,并囊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案例.

1.2深化分层教学改革

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突出数学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枯燥的理论证明,突出数学的实用性.本次教学改革在承接分层教学改革的成果上,从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进行调整,更加突出应用.对于A层学生,授课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思想,并结合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利用一种软件和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就业工作提供帮助.A层教材每章都配备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案例,如连续和极限部分配置正方形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平稳问题,导数和积分部分配置利润最大化问题,线性代数部分配备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求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部分配备预测模型及Excel软件数据处理.数学模型的讲解和实践作业相结合,指导学生建立并求解规划模型和数据预测模型,以论文的形式作为实践作业,并选取优秀的学生论文进行讨论和学习.对于B层学生,经济数学的讲授主要融入数学实验的思想,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对于C层学生,讲授经济数学主要是为了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基础数学知识够用的原则下,补充数学文化的知识,所选知识的目的一是数学思想的传承,二是突出趣味性,三是思维的发散性.如给学生补充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和一笔画问题,历史上的数学危机、分形与分形艺术,典故“韩信点兵”和“田忌赛马”等,逆向思维的题目“海盗分金”、知识同化问题“脏脸的小孩”等.对C层所谓的“差生”实行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授课效果显著,比单纯地讲授数学基础知识更利于学生接受,从期末成绩来看,改革后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2创新教学方法

2.1采取“四规则”教学法

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在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做了重大突破.授课内容突破传统的枯燥乏味,尽量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呈现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形象直观的授课下,让学生认识数学之美.在讲授经济数学课程时,引入美国微积分数学改革中的“四规则”,即对数学概念,尽可能的从分析的、图形的、数值的、语言的等四个方面去说明,让数学课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地从细节出发,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展现数学.在讲授极限的概念时,首先由芝诺悖论(勇士与乌龟)进行概念引入,结合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讲授概念时学生就会有一个对比,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然后利用数值化列表逼近进行极限的讨论,这样学生对极限的理解就会相当深刻.在讲授连续和可导的关系时,引入著名的柯克曲线,给出了学生一个处处连续而处处不可导的例子,进一步引出分形,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在讲授中值定理时,由几何图形入手,加深学生的理解.诸如此类的例子需要授课教师日益积累,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突出授课重点,完成授课目标,又要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喜欢数学,发现数学严峻的美,真正使数学服务于现实,这样高职高专教育才真正有实效.

2.2采取“导生制”授课方法

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的授课思路.即对经济数学中较简单的内容指定“导生”,每堂课前20分钟由指定的“导生”讲授,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记录平时成绩.这种授课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3丰富教学手段

经济数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对于一周4学时来说课时相对紧张.因此,除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还采取网络教学平台辅导+网络公开课选修相补充的方式.

3.1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

2012年引入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反馈教学和师生交流.在教学平台上设置大纲、导学、练习、单元测试、课后作业、自学内容、经济数学案例、数学建模论文、数学文化介绍、讨论版块和教师随堂评价等,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自学新的知识,讨论和拓展视野,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网络学习报告.

3.2“慕课”网络选修补充教学

为了进一步开辟新的选修课,弥补学生选修课的不足,并让学生有机会研习国内外的优秀课程,在“慕课”(简称“MOOC”)大规模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抓住机遇,利用“慕课”资源开放相关选修课,选取网易、新浪和爱课程中的相关课程供喜欢数学的学生学习,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微积分重点、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数学文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的数学大观等,每位教师负责一门相关网络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网络答疑和批改网络作业,进行期末考核并给予网络课程学习的学分.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6

1、考核方式单一。大部分课程传统的“一考定成绩”考试方式存在考试目的功利化、单一的闭卷考试、标准化题型、答案规范化和百分制成绩记分方式等问题,这种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标准化考试的客观题偏多,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发展。虽实践课程占考试成绩比例,但部分学生模拟实验流于形式,校外实践也是提供虚假性报告,教师考核注重结果,不注重实践过程,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提高。

2、教学评估亟需加强。教学评估是校内一项最重要的评估,它可检查监督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评估是学校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举措,在不同程度上激励和督促了教师教学的改进。不过有些评估制度没有实施不到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作用的评估相当缺乏。学校教师成立专门小组对教我国金融学科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增师资的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但各农林院校金融专业因发展较缓慢在结构上不甚合理,教师年轻化趋势不明显,还是以老一辈的教师为主,学历也参差不齐,他们的有些教学方式跟不上学生需求。实验室的指导老师实践经验并不丰富,很多年轻教师均是直接毕业就进入教学阶段,理论知识强,而真正从事金融行业的教师很少,他们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很有限,因而在实践课上并不能以其亲身实践经历与学生交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很多时候是不了了之。

二、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强调的是开放式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不同院校有不同校情。发展应用性的教育已成为众多院校的选择,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在中国众多院校中不占优势,可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再结合当前学校金融专业的发展情况,着眼于农村金融市场和学生自身的需求,构建具有农林特色的应用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

1、英国

英国高校采取面向经济、工商业的自主性、能力型人才培养方式,强调自由式学习以培养融会贯通、一专多能的人才。学习组织不同于国内,比较松散。高校可依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和方向,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并转换专业,且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英国高校的课程可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调整和设计,有时更是与商业人士探讨市场人才需求以便随便变更专业课程。思想教育类的通识课程在大学中要么不设置,要么就是另类的教堂思想教育;三明治特色课程更是让学生既可以学到自己缺乏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技能,也可拥有一定收入独立完成学业。教师在英国只是一个助学者,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课程上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注重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多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他们的出勤率不是靠点名而是教师采用各种创新的方法吸引学生主动上课。并且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师生完全平等的教学方法,国内很多院校在于教师告诉学生问题的唯一答案,而他们在于不断探索寻求多种答案。英国毕业论文完全由学生自身完成,教师不参与,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学校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关系很紧密,寻求与各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以实际的工作效果考核成绩。同时高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也愿提供部分创业基金。学生评估有监考评估和课业评估,含任务、证据、成果评定和反馈四步骤的课业评估是英国最具有特色的考核方式,这值得农林院校借鉴。

2、德国

德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大学进行改革,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的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以应用型为主,既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也高度重视实践。双元制是他们典型的教育模式,按照金融机构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生既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也在企业学到专业操作知识,课程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德国高校的教学采用双元制、师生平等、项目教学,在期末教师给予不同专业方向学生一个大题目,下细分10-20个小题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利用假期搜索资料和写报告,在开学上课讨论。这种方法给予学生足够自主学习时间搜索资料寻求解决问题路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笔头和口头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提高。实践模式更是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便学生毕业能顺利适应工作,实践教学的教师有很深的实践经验,而且他们要求学生进行技术实习,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此外,德国高校奇特之处在于他们的合理校企合作用人激励机制,企业面向社会招录合适学生,学生既要进入专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接受企业的考核,他们毕业时必须接受专门部门的考核和企业考核技能。另外,“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企业、学校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3、美国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对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有以宏观金融为主的经济学院和以微观金融为主的商学院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商学院模式”培养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农林院校金融学旨在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主张学习商学院模式成功经验。美国高校允许跨专业,跨学科联合培养。美国商学院培养金融分析师最多,他们的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就业竞争力强。大学前两年内都进行集中的、疲劳式的必修课学习,掌握必须的金融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参加各种从业资格考试以便更快适应工作。且他们的课程设置很灵活,紧跟时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一大特点就是偏微观,整个金融体系课程设置与注册分析师考试科目基本一致,注重金融工具类、金融数学类课程。美国高校运用团队、项目、现场和案例等教学方式教学,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并推行的案例教学在MBA教学中很成功,金融学的实践性比较强,适合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和课堂相辅相成,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且他们的CBE实践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重在突出能力。学校可作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导模式,学校邀请企业代表组成委员会分析确定金融行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从而根据培养目标确定需要掌握的专项能力,接着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教学内容。农林院校可借鉴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习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实行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金融产业为拖动力量的、政府、金融机构和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业的学习是澳大利亚在1963年提出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他们教学的一大特色,至今被广泛流传。澳大利亚高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强调面向行业、结合企业开展应用型的教育和培训,行业和企业也参与到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学校的课程有理论课和基于行业的学习两部分组成,开发非常灵活。学校在设计课程前会先咨询有关行业人士确保教学真正符合金融行业的需求,企业和个人甚至可以定制专业课程。实践课更是由企业和行业联合设置并与大学积极配合以便他们更能适应工作和市场需求,并且政府和行业出资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他们强调学生、大学和行业的紧密合作,学生修完大学前两年学位课程后到企业带薪工作,学习几个月后再回校继续修课程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学生更是由行业和企业学术导师共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为企业培养潜在未来员工,节约人力成本,更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工作能力和适应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和在工作中学习。金融行业变化很快,高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能很快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真实动态,促使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水平。农林院校可以借鉴此种模式,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亦可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

三、农林院校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新形势下社会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适应社会需求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开拓事业的人才。农林院校与综合财经类院校相比在金融行业中不具备优势,要想更好发展需要突显“农”特色,需要在培养目标、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做改变。

(一)教学管理改革

1.明确定位金融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要素,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定出具有自己特点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才有竞争力。农林院校基本属于教学型大学,它的社会价值应体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人才需求问题,应将金融特色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懂金融实务能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学分弹性化和课时灵活。教学机制的改革要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全面实行弹性学制。现在高校可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或是保留学籍,在一段时间内创业、社会实践和出国留学。设立创新学分以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学习内容更具有选择性、学习时间更灵活,这也打破了学年制对学生的束缚。此外,每所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的优势不尽相同,院校间可以相互合作,允许跨校选课并相认学分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和使各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很多课程具有交叉性,可压缩部分课时,设置一种课程多个学时,学生可依不同学习方向需求选择课程学时。

3.推行全面考核。院校逐步构建以平时考核成绩为主、期终考试成绩为辅的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新体系,提高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比重,核心骨干课程的比重可占到60%以上,理论课考核为平时考核+期终考试。期末闭卷考理论知识,平时开卷考上课出勤、案例参与、讨论、问答、作业。实践课考核为平时出勤、模拟实验课综合表现、新题目的实践操作处理程度和实践报告,全面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避免学生平时不参与实践和考试抄袭别人实践报告现象,且丰富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学校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且采用统一流水阅卷让评分更规范,此后就考试成绩和试卷难易程度作全面分析评估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设置调整上,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要求高校金融学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突出自己的特色注重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

1、灵活变动公共课。金融国际化趋势则需要学校开设金融英语和商务英语课程,并就不同外语能力学生设置多种外语选修课。同时,学校可适当加强数学的学习时间或是开设金融数学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适应金融学众多偏理性课程。并且可开设大学语文、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会计电算化等个性发展课,根据本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需要,在全校公共选修课范围内挑选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需要、学有基础的课程组成课程群,学生选读部分课程。

2、扩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和细化方向。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在注重金融理论基础的同时要兼顾提供实践应用性课程,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宽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个人竞争能力。我国高校走的基本是先学分后选修的道路,在学分制下制定选修课,现有的选修课只是一个点缀,一个学分的产物。农林院校有为新农村提供更合适人才的优势,可调整设置如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学等农学金融特色类课程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人才需求,扩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再而,学校可在原有金融专业课基础上优化选修课结构,细分专业小方向。金融学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等小方向,学生可据学校在这几个方向设置的课程群选择自己的兴趣课程群。

3、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的环节,不要让实践流于形式。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可开设包含证券投资、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课的金融综合实验,或是含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五门课程的经营管理综合实验,融合实践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农林院校组织学生实践调查和调研培养学生自学钻研、团结合作和工作适应能力,再开设专业文献综合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且每周进行课程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社会实践学分。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

金融专业体系很庞大,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思维启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有助于那些缺乏实践学习的学生增强对金融专业知识的认识和深化。

1、推行小组单元互动式教学。教师在一些专业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小组单元互动式学习,教学向“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移,让学习成为没有终点的循环过程。教师作为“导演”选择好剧本,引导学生进入不断探索和反思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主角,就金融知识问题中各种小问题进行小组互动讨论,让学习和实际充分结合。教师在课程上审时度势,让学生得到最大收获,并且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个人参与度、课前准备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调动教师教学方式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充分开展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手段,注意虚拟实验、仿真实验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将知识融汇于实际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发放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发言和讨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实践结合起来。此外,学校多利用网络资源设立公共邮箱提供各经济资源网站、教学材料、教学笔记和个人资源等,让大家了解金融业最新发展动态。开设BBS讨论,供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疑难问题等,开放式的讨论建立多层次的师生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方向性指导。

(四)改善教学条件

1、加强实践环境建设。高校按照金融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必需的软、硬件设施和有实践经验的实践教学教师。金融实践软件中注重引进和采用当前实际工作单位(机关和公司)正在或即将使用的管理工作类软件和手段,如电子商务,电子货币与网银行系统软件,证券、期货及外汇实时交易系统,用友会计电算化,ERP等,为学生实习提供有力保障。可以在金融(证券、期货)实验室安装一套证券、期货实时系统,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这套系统浏览实时信息,通过管理员设置帐户和启动资金,可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开展模拟股市大赛,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实战能力。并且,整个经管系可让学生24小时远程访问,共享实践软件资源和综合利用,以避免设备分散浪费。

2、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金融专业应用性很强,必须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很难接触到金融行业真正需要的东西,仿真的模拟与实际工作还是有区别,缺乏对企业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农林院校要依据市场需求与当地农村金融市场企业合作高度重视实践,坚持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加强学生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凸显农林院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特色。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7

“工程”是指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1]。如: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也指用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城市改建工程、京九铁路工程、“菜蓝子”工程等。我国大学所设有关工程类的专业就有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等。“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分支也很多,如:工商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化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从《工程管理》字面上来看,很容易使人产生如下疑问:比如是对什么“工程”进行管理?或者学成后会“管理”什么工程?国内有些学者把“工程管理”定义为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专职管理。从建设项目的周期来讲,工程管理就是研究。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准备、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运营阶段的设备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届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一九九九年七月西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一般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为此,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一般工科专业所必修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设置为:主要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专业课有工程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评估、项目融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索赔、国际工程专业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国际公司理财等。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际为跨土木工程与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适合有足够土木工程方面与管理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学校设置。

从学生的修业科目来分析,上述主修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已有36门,再加上公共课程:高等数学、外语、政治、体育、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等总共有47门之多,有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外语等要学习两个学期。如果学制定为四年,第八个学期学生即要寻找工作还要完成毕业论文,47门课要用7个学期来完成,平均每学期学习近7门课。所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宜定为5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土木工程方面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学生工作后即使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技术专业水平也不会低于相应专业的大专水平,同时也会把所学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条件允许,应把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管理方面的论文结合起来做,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形成过程强化理解,对如何发现“工程”方面的管理问题、解决“工程”上的管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的统计资料: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和工程管理相近的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为:工商管理类78.05%、经济学类72.72%、土建类84.91%、管理工程类82.73%、管理类Ⅰ51.82%。根据新华社2003年6月4日统计资料,黑龙江省200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不足50%,明显低于2002年。据了解,除了受非典的影响,一些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被迫中止和取消,部分毕业生无法进行正常的面试、体检和签约以外,目前社会的需求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之一的国有企业,由于受经济不景气(包括改制)的影响,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幅度下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在2001年为21.6%,2002年为13.8%,2003年很难增长。政府和事业单位受编制所限,特别是今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全面铺开,毕业生需求量也会减少。而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渠道在一些地方还不畅通。这些原因导致了毕业生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华商报2003年2月20日报道,在长安大学举行的“2003年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公路桥梁专业的毕业生今年供不应求,此专业的学生很多在年前就已经找到单位。八成用人单位招聘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学生。河南洛阳一研究所原打算招收10名桥梁工程本科生,结果一上午只有一名学生递交了推荐表。长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红分析介绍说,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梁、隧道的建设急需人才,而设置公路桥梁专业的高校并不是很多,长安大学公路桥梁专业的供需比例去年是1:8,今年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拉大。

与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的学生非常走俏相比,公路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幸运。一位招聘工作人员说,管理和监理都必须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是不会将管理工作直接让新来的大学生担当的。2003年我校管理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约为50%,土木工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几乎为100%。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好找到工作的原因,除了受“非典”与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多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外,其专业本身也存在某些欠缺,下面就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所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参加工作后,需要一到二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独当一面。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工作,即使自己努力恐怕也不会有哪家设计院敢委以工程设计任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如果力学基础和工程结构理论不系统、不扎实,充其量也只能做到按图施工,而发现施工图中的错误,不盲目地按图施工等则难以做到。到建设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应该是比较对口的,可以充分发挥工程管理专业视野广,知识面宽的优势,但建设单位的工作是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建设费用的增加和消减往往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此时此刻的技术问题又有可能是一些技术难题,显然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处理技术难题又显准备不足。由于政府机构超编严重,每年能吸纳工程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也会有限。#p#分页标题#e#

一般来讲,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擅长于经济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擅长于财务工作,而没有哪一个专业可以做到从学校毕业就可以胜任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的,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水平除了受教育程度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经验的积累与其在组织中威信的树立。中小型公司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同学到了公司,领导问,“你会做什么?”回答:“我会管理。”问:“你会管什么?”答:“我会管理建设项目。”很显然,这样的回答比较空洞。因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来说工作是很具体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学过财务管理,但却当不了会计;虽然学过质量控制而技术规程又不精通,人家在眼皮底下作假,却看不出来;虽然学过领导、指挥的知识而又没有什么功绩与特长足以服人,而且公司又不承担培养人的义务,所以管理专业的新毕业生寻找工作会有一些障碍。但是,如果学生技术水平比较高,以技术工作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则相应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做管理性工作,会在知识上、心理上以及工作方法上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更胜一筹。

大专金融论文范文8

 

当今社会,论坛、博客、即时通讯、微博、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业态方兴未艾,信息传播从传统广播式的单向传播变为基于各种新兴网络业态的互动式的传播,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实现了从一对一和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质变,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当前,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无边界、扁平化的网络社会阶段,正由单纯技术平台变得更具社会交往、传播等公共领域色彩。然而,这对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驱邪扶正构成了极大的考验与挑战。中煤平朔公司有数量众多的年轻人,其中不乏80后的高学历人才,他们也同时是新兴网络业态的“弄潮儿”,在自媒体时代掌握着相当的话语权。因此,中煤平朔公司必须有效把握社会舆论,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立足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化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书记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构建合乎自媒体时代需求的网络宣传文化观。   1公司年轻员工的网络生态观   截至2011年底,公司在册合同制职工1162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318人,占20%;35周岁及以下3532人,占30%。从员工构成来看,40岁以上的员工逐年减少,高学历及80后、90后新进年轻员工逐渐增多,在为公司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我公司的宣传引导能力,尤其是对网络这一新兴宣传业态的导控能力带来了重大挑战。公司80后的新员工在本单位内网上信守“沉默是金”原则,较为保守。他们在单位贴吧、内网上交流的信息包括工作心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涵盖领域虽广,但观点较为中规中矩。交流工作心得大多涉及到饮食、工作强度、本单位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凝聚力、工资和津贴等方面。在贴吧、内网上谈论政治问题时,则更为谨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看不出有任何的偏差和分离。在谈论经济问题时,更多的是对近期波诡云谲的国际经济金融的分析以及对本单位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思考。在谈论文化议题时,则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等方面。在谈到社会议题时,有部分员工对企业办社会化有进一步的思考。   然而,年轻网民在互联网上则喜欢“拍砖”、“灌水”,语言犀利,态度开放。他们在上互联网的时候,就像脱缰了的野马,无拘无束,在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兴网络业态上发表、传播着鱼龙混杂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谈论政治问题时,开放且激进,习惯于对林林总总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转发,其中某些信息还是似是而非、真假难辨的信息,有的人甚至表现出较为激进的政治姿态,尤其是最近黄岩岛事件发生后,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在谈到经济和社会问题时,态度较为和缓,仅仅是对当前发达国际经济下行的风险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金融现状,以及经济不景气对弱势群众的影响做一些分析。在谈到文化问题时,年轻员工的态度相对较为开放,主要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问题,比如说,部分年轻员工喜欢看好莱坞的电影,但对它们传播的不良价值观漠然处之,有西化的风险。   可见,公司年轻网民在单位内网和互联网上的表现泾渭分明,突出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这给企业党建工作、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带来相当大的考验。   2公司网络生态面临的困境   公司年轻员工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上呈现出保守与开放并存的两种生存状态,挑战着当前主流的传播手段与载体,导致了中煤平朔网络生态环境趋向复杂。   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加大。由于我公司年轻员工在单位内网和互联网上的表现大相径庭,在本单位内网上表现较为沉默,在互联网上则喜欢“拍砖”、“灌水”,给我公司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人力、物力带来了“鸭梨”,加大了时间成本。公司部分年轻员工下班后喜欢泡在网上,换言之,我们需要二十四小时关注网络舆情,在上班时间关注内网,下班后关注互联网,时间战线由八小时延伸到二十四小时。加大了人力成本。公司现有的文化宣传部门的人力在迅猛发展的网络面前显得捉襟见肘,而且人力资源结构有不适应新兴网络发展的倾向,需要从高校招一批思想开放、新锐的大学生补充文化、宣传队伍。加大了物力成本。随着获取有效信息的人力、时间成本的加大,那么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消耗也随之增加。   掌握年轻员工思想动态的难度加大。由于年轻员工在本单位内网上表现低调,那么要获取年轻员工真正的思想动向,需要借力于互联网。但是,我国现在依然没有能够实现实名制上网,目前推行的微博真实身份认证也只存在于注册阶段,使用微博时不必使用真实姓名,真实身份资料只会由服务商保存。如果不是出现违法事件,就无法请求公安机关协助调查,网络服务商也不能泄露博主的任何资料,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所以,要获取年轻网民的有效信息难度相当大。   对症下药困难重重。由于年轻员工在内网和外网上的不同表现形式,既加大了采取有效措施的难度,也导致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良方无处可下。一些年轻员工在内网发表信息似乎打上了“马赛克”,习惯于隐藏,在外网上则锋芒毕露,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加大,也就是加大了发现隐患进而进行警示教育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上网时不需要进行真实身份认证,所以就不能方便快捷地知道某些不良信息是谁发表的,对症下药就无从谈起。   现阶段,我公司的网络生态面临着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加大、掌握年轻员工思想动态的难度加大、对症下药困难重重等三大困境,需要我公司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建构起有效的不良网络生态治理框架。   3建构公司合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生态准则   #p#分页标题#e#

针对我公司目前某些不良的网络舆情倾向,应当建构起党委领导、文化和宣传部门负责、纪检监察跟进、群团组织协同、员工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循着“三步走”路径———隐患排查、警示教育和惩处落实,逐步建构起公司不良网络生态的治理框架。   3.1党委领导   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要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充实基层党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大干部的选聘和培养力度,使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俱佳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筑牢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深化思想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合力。弘扬企业文化,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展板、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公司的“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北斗星”的企业愿景和“敬业、奉献、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进行宣传,使它们入脑、入心、入耳。要坚持把形势任务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引导职工不断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实现由宣传人、引导人向提高人、发展人转变。不断创新文化宣传载体,形成多元而且系统的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发挥体育馆、展览馆、职工消夏文化广场、传统体育活动等特色互动平台的作用,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效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坚持文化强企,促进跨越发展。建立与企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对外宣传架构,在人民日报、人民网、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引导年轻网民上网时讲文明、树新风。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激活组织优势。在单位办公区、生产区、家属区实行互联网实名制制度,即“前台匿名”和“后台实名”,这种上网模式,既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又能净化网络环境,也有利于保障网民们合理表达诉求的畅通渠道,还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3.2文化宣传部门负责   文化宣传部门加强对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宣传、引导力度,使年轻员工懂得互联网不是肆无忌惮发声的自留地,它依然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红线。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综合运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有讲授、有互动,有探讨、有释疑,打通与年轻员工同频共振的语言。与集团公司对接,吸引一些网络“弄潮儿”加入,引进一批大学生,对内网和互联网进行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对,切实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内部、将隐患解除在萌芽之中。   3.3纪检监察跟进   有了党委、文化宣传部门的警示教育、文化宣传部门的隐患排查,那么纪检监察要进一步跟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功效。对那些对党委、文化宣传部门的宣传教育视而不见者,对党委的警示教育漠然处之者,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在请示党委的前提下,采取警告、记过、记大过、撤销职务、降级、开除等一种或多种处分,有违法犯罪情节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3.4群团组织协同   工会深入开展创建“星级职代会”竞赛、职工代表巡视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对提案落实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职代会的公信力,使年轻员工会上说,而不会下说;当面说,而不背后说。团委不断深化“青字号”工程,“着力提高服务青年能力,把为青年服务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积极践行企业文化,组织青年职工文体活动,引导向善向上的企业文化,不断强化青年突击队作用。   “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所以“广大青年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把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公司年轻员工理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网,但不沉迷于网络,更不信谣、不招摇、不传谣,致力于我们中煤平朔公司的发展壮大,为双千亿新平朔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