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考试总结范例

大专考试总结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1

当前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遭遇各种困境,对大专生英语口语学习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分析当前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破解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专英语;口语教学;突破

社会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越发受到国内教育领域的关注,而英语口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受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大专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教育组织机构,更需要对其在校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予以充分关注。

一、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专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大专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并且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性英语培训,在基本的单词构成、音标发音及语句语法等方面的学习也不规范,包括英语口语词汇、句型等掌握的数量也较少,即使部分学生的英语理论考试成绩较好,当面对需要进行英语会话、发言时,很难较为流利且有效地与人进行对话和沟通[1]。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和兴趣都较低,其学习的目的更多地集中于拿到文凭后找工作,并未将学习与自己素质能力提升联系起来。

2.学校教育理念传统,师资素质能力不足

众多大专院校延续小学、初中、高中等一系列应试教育学习阶段的特点,当代英语教育的“听说读写”技能中更多地注重读、写,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听与说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社会求职时,用人单位以英语等级考试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学校英语等级考试过关率及高分率会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及就业方面声誉。因此,从学校角度均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应付英语专业等级考试方面,忽视英语口语教学。大专院校英语教师对英语知识及口语技巧的理解及掌控能力不足,仅针对课本上存在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解答,无法通过自身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经验及方法。还有部分大专院校教师在面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况下,仅简单地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锻炼后不再进行跟踪检查和反馈,无法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把握。

3.口语教学环境缺失

由于日常生活环境及传统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各教育阶段的学生运用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的机会屈指可数。一方面,大专院校中除仅有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外,常规校园生活或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很难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语实际运用,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反复多次的锻炼;另一方面,大专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置口语教授及练习的比例较小,更多的课程仍集中于单词、语法等应试范围内,而能够让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4.学校教学方式单一,英语课程设置失当

当前大专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从整体而言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绝大多数院校仍然沿用国内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重应试、轻运用”的理念,将书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要求其通过记笔记、背句型、默单词的方式学习口语[2]。此类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倾向,并且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机会,降低英语口语学习的效率。大专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因考虑到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等各类因素,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课堂人数平均为50至70人,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会导致众多问题,如学生课堂专注度不够、发言机会有限、实际练习时间较少等,教师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英语单词的发音、口语语法的使用、口语语境的选择等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

5.现代教学设备落后

部分大专院校英语口语课堂上没有电脑、投影仪、一体式耳机等设备,无法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接触英语发音、运用的环境;或者部分学校虽然有为学生提供语音教室,但其所配置的设备无法满足课堂学生数量,很难推进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效果。

二、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突破

1.创造英语口语练习环境

为了使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况得到根本性转变,必须从英语口语环境开始改变。首先是在学校英语教学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对话氛围,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堂轻松、愉快且积极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英语口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自信,让学生通过口头英语表达出内心的观点及想法。此外,英语口语课堂内可通过播放英语歌曲、短片、新闻等形式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竞赛或游戏,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1]。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沙龙、英语讲座、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将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大专院校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2.优化现有口语教学模式

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采取小班教学方式,将英语水平相近、学习专业类似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每个班5至10人,课时相较于大班教学可缩短,既能够保证教师对每个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有所掌握,也能够使有相同专业背景的大专学生针对未来就业领域的英语口语进行有目的性的练习,与此同时能够让小班内的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英语口语沟通和交流[3]。第二,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师可考虑结合社会趋势,寻找社会热议话题、人物、电影等作为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讨论或演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英语口语练习中。第三,英语口语教师可以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即给学生提供机会尝试当口语老师,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或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窍门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变能力。

3.转变大专英语教育理念

大专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增加未来就业机会,因此除了掌握英语词汇、语法等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当转变固有的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理念,使得英语的学习不再单纯是针对过级考试,而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大专院校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不应当仅限于学习期间的考试成绩,而是贯穿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此外,对于大专院校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作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使师生关系成为平等合作的关系,为了达到较好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共同努力。

4.重视确定教学计划目标

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根本性、正确性及积极性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之中,而不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纸上谈兵”的认知。首先,作为公共课程,大专院校英语课应根据不同专业及不同就业方向进行设置,并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应当以医学专用口语词汇进行培训,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根据管理类专业口语词汇及特殊语句的使用情况制定课程计划。其次,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相应的英语口语教材也应当实现“因材施教”,让大专院校学生从英语口语学习中产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共鸣,并从中体会到当下社会较为新颖、时尚和积极向上的知识。再次,大专院校英语口语课程应当安排足够充分的时间,从最基本的单词、发音、语音语调、情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和培训,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口语基础,鼓励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5.提高英语教师队伍水平

关于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师队伍完善的问题方面,学校应当担负起保证教师队伍质量的责任。首先,通过高效人才引进方式招聘优秀的英语口语教育人才。其次,制定切合实际且可行性较高的培训方案对现有英语口语教师进行集中性、目的性、鼓励性培养,以具有鼓励性和直观性的激励方式督促英语口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改善教学质量,使得整个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再次,学校可考虑与社会上著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出一套针对不同专业大专学生的口语培训计划,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6.整合英语口语教学资源

首先,学校应当考虑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包括网络、计算机、移动设备等有效开展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工作。在常规口语教学课堂中,可考虑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进行英文歌演唱比赛、排演英语短剧等,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口语使用的过程之中,真正实现英语口语的“学以致用”。其次,大专院校可考虑根据每年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情况分配班级,并考虑根据学生特点匹配相应情况的教师队伍进行英语口语教授及练习,并定期进行校间合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自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面临众多困难及挑战,在遇到众多瓶颈之时应当结合当前情况寻求最有效的突破口,通过改进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模式、提高教育人员素质、整合教学资源等途径,激发大专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培养其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较高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雨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春梅.探究交互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15,(1):162—163.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学建模;师专院校;课程建设;调查研究

1问题提出

数学建模素养是中小学学生核心数学素养之一。作为将来的数学教师的大专师范生必须具备一定数学建模能力才能够符合新课改对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要求;数学建模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1]。它的开展能有效改善数学课程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解决大专师范生面对高等数学感慨“数学有什么用”的难题。但是现阶段大专师范院校数学建模的建设存在不完善的问题[2]。为了深入了解大专师范院校数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建设,主要对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借此期望可以引起大家对大专师范数学建模工作的关注,并为今后相关研究以及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参考。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X大专师范院校数学系参加建模培训的学生,共59人。

2.2调查工具

《大专师范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情况调查问卷》共21题,一共发出59份,回收有效问卷59份。被调查者积极认真配合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3数据处理

对于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

3结果及分析

3.1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知情况

3.1.1在中学时对数学建模的了解情况

由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没有上过数学建模课或者参加过数学建模培训。其中了解数学建模并且上过数学建模课的只有22.03%,只是听说过数学建模的有33.90%,而从未听说过数学建模的高达44.07%。

3.1.2对数学建模的感兴趣情况

由调查可知,全部学生对数学建模基本上都是感兴趣的,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没有。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数学建模培训可以多学一些数学知识(67.80%)、数学建模题很有趣(40.68%)、数学建模对实际生活很有用(49.15%)。当前中小学虽然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数学建模的普及,但是学生还是未能广泛接触了解数学建模,然而学生对数学建模存在着极大需求。

3.2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和课程的目的

3.2.1学生参赛的目的

调查显示,38.98%的学生认为参赛是为了竞赛得奖,83.05%的学生认为参赛是为了利用业余时间学一点知识,49.15%的学生认为参赛是出于兴趣爱好。在一些大专师范院校中,数学建模课程伴随的数学建模竞赛而展开的,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建模就是为了竞赛得奖。但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远远比竞赛成绩重要,开设该课程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3.2.2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目标

调查的学生认为大专师范院校数学系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将提供有力指导备战建模竞赛并为后续教学实践做准备,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立科学的数学以及教学观作为培养师范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目标的占比分别为71.19%、86.44%、49.15%。

3.3数学建模对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3.3.1数学建模能力对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由调查可知,认为中小学生有必要具备良好数学建模能力或数学应用能力的学生占比为72.88%,27.12%的大专师范院校学生认为此培养不必看得太重;没有人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3.2数学建模竞赛对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

调查显示,74.58%的学生认为开展建模竞赛,培养师范生的建模能力有助于将来更有效的指导中小学建模竞赛,57.63%的学生认为关键在于发展学生应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27.12%的学生认为目前建模竞赛只与生产实际有关,而与中小学数学教育无关。

3.4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的收获和困难

3.4.1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的收获

调查结果表明数学建模活动的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次数学建模的收获比较多。普遍学生认为在“应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的意识”(79.66%)和“查阅文献资料能力”(76.27%)两方面收获最大。由此表明,数学建模能使学生的应用与计算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学生也能全面挖掘文献资料中所蕴含的价值。

3.4.2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的困难

调查得知,“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74.58%)和“数学知识的欠缺”(59.32%)这两个方面是学生建模过程中普遍的难点。有38.9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于问题的实际背景不了解;有49.15%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上遇到困难。从中不难得知,数学建模中普遍存在“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难点。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74.5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应用数学的知识,32.20%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77.97%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计算机编程及软件应用的知识,47.4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基础数学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数会请教老师(88.14%)或是查阅相关资料(86.14%),或者是和同学讨论后,自己冥思苦想。结果说明,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还是很愿意依赖教师。

3.5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与建议

在被问及提升数模能力的核心方法时,76.27%认为“日常勤做题,并汲取经验,总结方法”“教师指导”与“和同学探讨”三者相辅相成;67.80%认为先让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再和同学交流讨论;67.80%认为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只要自己平时多做建模题,就从中总结经验方法。对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方式,学生有以下想法:希望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究、讨论,教师提供方法指导的学生占比67.80%;希望由教师进行模型讲解,自己进行课外练习的学生占比57.63%;希望教师仅对模型所需知识与背景信息进行介绍的学生占比47.46%。如调查所见,学生普遍认为“必要的数学知识”(74.58%)和“多样化的典型模型”(77.97%)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应该在数学建模课上讲授,“建模的方法策略”和“分析学生的模型并进行改善”的次之,占比分别为32.20%、47.46%。对掌握必备知识,利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的关键意义,建立相应认知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数学建模这种旨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新型课程,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这为我们在数学建模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在数学建模课程中,希望拓展知识面,扩充知识储备的学生占比为76.27%;希望提升数学实践能力的学生占比为89.83%;希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的学生占比为61.02%;希望提升综合素养的学生占比为44.07%。针对应采用何等方式来评估数学建模课,23.73%的学生认为采取闭卷考试;认为应采用开卷考试形式的学生占比为66.10%;认为应结合日常作业以及报告进行综合评估的学生占比为69.49%。根据调查所见,学生们更喜欢根据平时的表现和作业报告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只局限于考试。

4结论与建议

4.1大专师范学生数学建模存在的问题

(1)培训前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不深入。虽然现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都强调数学建模素养,但是学生对数学建模还是处于没有听说过或者只是听说的状态,更谈不上深入了解数学建模,并掌握它的方法[3]。(2)培训后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逐步提升。只要对数学建模稍有了解,学生几乎都是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多数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和数学建模课程是为了多学点知识,培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老师具备建模能力能有效地指导以后的中小学的数学教学。(3)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读懂问题实际背景能力。此外,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请教老师、查阅相关资料或与同学讨论,很少部分学生自己冥思苦想。

4.2对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建议

结合问卷中高师学生提出的建议,整理如下:(1)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大部分学生都建议大专师范院校应该开设数学建模课程,让专业的老师给方法的指导。(2)建模课程的教学方法建议。建模课程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是师生共同讨论探究,教师提供方法指导,有些内容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模型讲解,自己进行课外练习。(3)建模课程的学习方法建议。建模课程的学习方法最好的是自己做题总结方法、教师指导与和同学探讨三者相辅相成[5]。(4)建模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建模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是必要的数学知识、多样化的典型模型、建模的方法策略和分析改善学生的模型。(5)建模课程拓展内容建议。建模课程应该拓展的内容是提升数学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综合素养的教学案例和内容。(6)建模课程考核方式建议。建模课程最佳的考核方式是结合日常作业以及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和开卷考试。

5结束语

通过对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大专师范学生数学建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在调查的结果里,学生对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提出对大专师范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借此引起大家对大专师范数学建模工作的关注,明确大专师范学生数学建模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相关研究以及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春燕,姚静.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3):51-53.

[2]李志强.浅谈中学数学建模的方法和原则[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5):164-165.

[3]曾春燕,简艺.高职高专课堂案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小学数学教学法课为例[J].南方论刊,2016(12):96-99.

[4]杨新枝.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初等数学建模[J].科技信息,2009(20):633.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大专院校;人体解剖学

交互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Palincsar在1982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它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验证、总结和掌握,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复杂,名词繁多,难以理解和掌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解剖教学的重要任务[2]。有研究报道,在外科护理学、医学技能实验教学、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交互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3-6]。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n=80)为研究对象,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作为实验组;2017级学生(n=69)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入学后第一学期学习人体解剖学,两组学生所用教材和授课教师均相同。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1.2.1.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授课教师进行集中备课,书写新的讲义教案,制定重点知识学习任务卡和新教学任务、新教学计划。结合大专院校放疗专业学生特点,新教学计划要对针对该专业的学生重新调整课时分配,将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合理安排实验。1.2.1.2交互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实验组学生80人分成8组,每组10人。课前将讲义和学习任务卡通过教学软件推送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轮廓有较清楚的认识。重难点知识精讲,了解内容少讲,熟悉内容不讲为原则。重点章节比如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卡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就学生答案和课堂重难点做详细讲解和小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学生根据讲义和学习任务卡进行自学,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发言,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为自学内容。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将2017级学生的解剖成绩作为对照组。2017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提问环节时间少,学生多以课上听课,课下做习题的形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将两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2018级学生的实践成绩、理论成绩的平均值均高于2017级学生,且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实验组学生对交互式教学法的评价

3讨论

3.1采用交互式教学法的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交互式教学法转变了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思考少,常常抓不住重点,不了解考试要点,导致成绩不理想。交互式教学在课程前都会将重要知识点以任务卡的方式通过教学软件推送给学生,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和书籍,他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更好的掌握重点知识,在考试前复习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3.2交互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大学生渴望学习更多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交互式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7]。大专院校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以学生主动去学的交互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适用,学生根据课前的学习任务卡进行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3交互式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

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双重使命,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增强了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鲁华山.交互式教学模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64.

[2]李金莲,李云庆.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1):57.

[3]龚明玉,周晓慧,邵雪斋,等.交互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1):104.

[4]苏淇.药理学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法的应用[J].重庆大学,2010.16(39):2133-2144.

[5]朱珍玲.交互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2011.8(5):87-89.

[6]刘春娜,李伟.交互式教学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教育研究,2010,24:1766-1777.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4

1、拥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浅论云计算对大专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文/李荣峰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各个企业都有一个庞大的服务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来维护和支撑云计算服务的正常运行,有较强的储存的空间以及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它不是一台计算机在工作,而是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在同时工作,其处理能力自然要比一台计算机要强大的多。

2、使用的低成本

云计算服务的使用根本无需要高成本,用户在能接连互联网的基础上,只需要拥有一台个人电脑、个人手机等,就可以使用云计算服务带来的好处,非常的廉价。

二、云计算对大专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云计算服务从极大的降低了大专院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成本,把云计算服务应用于教学中会极大的改善教学方式,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践证明云计算的使用给大专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信息化管理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云计算加入学校管理、参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对学生进行更系统化的管理。从总的方面来说云计算对大专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所产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

过去由于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较多,学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需要建立一个较大的数据计算中心,而建立这样一个庞大的计算数据中心是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并且这样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能用到的资源非常有限。而云计算则为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其所涉及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相关的任务利用云计算模式就可以完成。云计算服务可以为大专院校提供IT的一个基础构架,学校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也无需把资金浪费在服务器的维护上,因为,通过云计算服务,用户所使用的计算负荷或者是硬件的维护、升级都是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大大的减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同时学生或者教师通过个人电脑、手机就可以轻松的接入云服务,查询、下载各种资料、信息也方便许多,利于大专院校的建设发展。

2、方便教师的教学

第一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便利。云计算服务的使用也极大的方便了广大教师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查询学生的考试成绩时,不必要拿着试卷一张一张的翻阅,在进行学生作业的批改时,不需要带着大堆的作业本在学校与家里之间来回奔波,在无纸化办公时代,通过云计算,只要有一台能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展开工作。第二、利用云计算服务也有利于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利用云计算服务协作平台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的教学环境,把课堂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后再利用云计算服务协作平台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教学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对于刚上大专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更为透彻,课后利用协作平台进一步与学生沟通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谁的信息掌握越多,对学习更有利。从计算机教学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发达,学生要了解更多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只能是借助书本、报纸、杂志等途径,这些途径获取计算机学科的知识量信息和速度很明显远远差于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服务为学生知识信息的积累、收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储存量。21世纪是个数字化时代,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而创新灵感的来源就是对知识信息的积累、搜集、整合的能力,学生如果懂得了如何快速积累、收集、整理知识信息不仅会提高他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其能力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总结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音乐;大专院校

音乐院校的学生都要从一年级入学开始上一门基本乐科的课程,那就是视唱练耳,其实这个课程从学生准备参加高考开始,就已经接触了。为什么要在上了大学以后继续学习且不断加强呢?足以说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的,一个耳朵不够灵敏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听力的缺陷限制了他对音乐的感知,无法把握到音乐当中细腻的情感,就不会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在他的演奏或演唱中也不会较好的表现出音乐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情绪。一个在视唱片段中音准和乐感都不是很好的学生,就不可能演唱出生动的乐章,表现音乐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一个学音乐的学生,视唱练耳发展得慢,他的演唱、演奏也会陷入一个瓶颈,对于他的长远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一、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不同

大专院校对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是不能和本科院校相比的,尽管本科院校和大专院校用的视唱练耳教材是一致的,都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许敬行、孙虹二位老师编写的《视唱练耳》修订版,共有四册,但是体制的不同、方向的不同,导致了教学的不同、结果的不同。限制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素质的不同。俗话说,要“因材施教”,作为一个老师,备课、备书、背教材很容易做到,但是“备学生”是一般老师想不到也很难做到的。尤其初登讲台的老师,总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给自己的学生,孰不知学生的基础很差,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对于教学是相当不利的。立足现状,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准,是上视唱练耳课的第一步。本科院校的视唱练耳是分首调班和固定调班的。通常,声乐专业和民乐专业的学生上首调班,钢琴专业和管弦乐专业的学生上固定调班。而大专院校的音乐系学生起点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大有不同,他们都是高考没有达到本科线的学生,所以他们的音乐成绩都不如本科学生的好,视唱练耳的能力相对薄弱,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对口升学上来,之前都没有接触过五线谱,这种情况对音高是没有概念的,更谈不上首调、固定调了。面对这种情况,就给教学增加了很多难度,使得大专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非常有弹性,有时需要从认谱开始,这样的教学进度是很慢的,根本达不到大学视唱练耳课标的要求。

二、大专院校视唱练耳教学课程地位

大专院校的学生从进校起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升本科。而对于音乐系的学生来说,在升本科的考试科目中,没有视唱练耳这一科目,所以视唱练耳课就会不同程度的被忽视,他们会对升本的考试科目格外重视,比如说艺术概论,这样就导致了视唱练耳课在课程的教学当中难上加难。总结原因如下:1.学生不喜欢这门课,因为有点难;2.升本考试不考这一科,没人重视;3.课程本身的教学成绩提高不明显。所以在大专院校中,视唱练耳教学课程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受重视的,再加上在课程的设置上,每周只有两节课,等到下周上课时,上次上课的内容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新课,进度就会很慢,这样对听觉训练的提高很难达到循序渐进。

三、大专院校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成绩如何提高

要想提高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成绩,要先从根源抓起。首先,学校要重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的执行在于从上往下贯彻,而不是从下往上疏导,学校对视唱练耳课的忽视会直接导致音乐系的教学成绩缓慢上升。有的学校对合唱队的训练要求很高,但是却会忽略视唱练耳课,这样有些本末倒置。一个合唱队是否优秀,声音固然很重要,但音准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一个不懂声部的合唱队不能叫“合唱”队,只能叫“齐唱”队。我们的队员能否看谱即唱,一唱就准,是考验一个合唱队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那么这种“看谱即唱和一唱就准”的能力都来自于视唱练耳课的训练。所以,对视唱练耳的不重视,直接关系到音乐演唱演奏的提高水平,我们应该从视唱练耳的训练抓起,从音乐片段的表现力抓起,从视唱、视奏的能力抓起,从听辨音准的能力抓起,从而来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其次,要选派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师来上视唱练耳课。由于音乐理论教师的缺乏和学校对视唱练耳课的不重视,通常在大专院校里担任视唱练耳课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师或者专业的视唱练耳老师,而是各种专业的、曾经“学过”视唱练耳课的老师。“学过”不代表专业,只是涉及过相关知识,而对于如何把握知识结构,如何系统的教学,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是很难胜任的。这样的教学达不到环环相扣,对于训练是极其不利的,对于听觉的提高效果不够明显,学生们就会渐渐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也就导致了以后更难开展这门课。对于非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师,学生课堂的训练大多是“视唱”,而忽视了“练耳”,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唱谱,会让学生非常的疲乏,短小的谱子没有歌词,也难于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片段,逐渐失去演唱的兴趣。其实视唱练耳课可以上的很有意思,比如说抢答单音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听觉的认识的积极性;比如说拍节奏的训练,单手、双手、再加上双脚,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而还能训练学生的乐感和协调配合性;比如说听作品来选择拍子、选择作品情绪的训练,学生都会很认真的来听辨作品……没有千篇一律的教学,只有不懂教学的老师。所以,为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派一位合格的视唱练耳老师,是极其重要的。第三,要多举办有助于提高视唱练耳能力的实践活动。光凭课上的讲解,学生们能接受的知识和提高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必须通过一些音乐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们对视唱练耳的兴趣,并且要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视唱练耳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比如说举办视唱练耳音乐会。这样的音乐会是面向全体音乐系学生的,他们每个人都要登台演唱,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视唱练耳的训练面,对于平常不喜欢这门课的学生,也必须熟记乐谱,上台演唱。对于那些平常没有机会登台的同学,更是一种实践的锻炼,对于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大专院校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要点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6

一、主动跟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大专学校的不少学生,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混毕业文凭,对课程学习不上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现代以及将来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计算机老师也应该改善个人形象,讲授的方式添加入诙谐幽默、比喻、举例子等教学手段,使得计算机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由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

现在计算机的教学已经基本上摒弃了传统的黑板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去尝试一些先进的有益于授课的教学手段。比如:“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使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来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后,教师提供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对案例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再对学生提出具体点修改要求,学生在实践课程上,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对案例的改进,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2)采用分层教学法

大专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多数同学只能教授相对简单的计算机知识,比如,office软件的运用,计算机组装的简单知识等。但是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好,较为善于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计算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熟练善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大鼓励和要求,向assess数据库,c语言等方面进一步的学习。具体做法可以是:采用选修课的办法,教师给与选课指导,把有兴趣的同学、肯学习,爱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同学,聚拢起来讲授更加深入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3)学历教育和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

由于大专学校主要是培养应用的人才,而非学术研究型人才。学生毕业前取得各种资格证书,有利于毕业后就业。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讲,教师一方面讲授学校课程安排的计算机知识,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考取一些计算机的等级证书,比如,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提供一些这类等级证书考试内容的教授比例,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4)改进期末考核办法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单凭闭卷进行纸质考试,是不能够完全测试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教师应该综合将平时的练习,平时课堂的课堂表现,期末的笔试成绩,以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起来,根据一定的比例,得出权重,最后汇总成绩。这样的成绩才能更好地提高平时学习积极性,又会让学生重视期末复结。学生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学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查漏补缺,扎扎实实的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

作者:徐飞龙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二)

一、相应的改进方法

对于当前大专学院计算机教学的状况及当中不到位的地方,作者在此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探讨,以求促进教学改革。

1、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因材施教

在正式开课之前,可以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审核考试,一方面了解其过去的学习状况,一方面可以据此来进行分班工作。当然,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同学可以不用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应当严格按照学院对此的相关规划来进行补救。对于中等成绩的同学来说,学校能够督促这批学生自己学习就行。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成绩可以对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去学习,然而一定要去考试。如此一来,不仅仅是节省了学生的精力,让他们可以学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也便于老师更加有效地实施教课。

2、联系专业特性安排课程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当中,逐渐将课程安排和各个专业特性相联系,不同的专业,他们的课程设置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以专业化教学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得学生可以真正满足企业需求。除此之外,教学方案也应当及时的加进去一些新的内容,如windows7、windows8的系统逐步替代原有系统被广泛使用的时候,学校需要相应的增加此方面课程的安排。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增强学生对于高新技术、新科技等方面的接受和使用能力。

3、以工作需要为中心,因“需”施教

大专学院不是专门学习计算机的学生的教学安排应当根据他们今后将要工作的方向来定,将学生培育成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依据企业对他们的具体需求、工作境况,以及他们自身对于日后就业前景的考虑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设置他们的计算机课程安排,提高大专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水平。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变成课堂教学的标准,系统化的进行课程安排。建立教学系统的时候,必须将达到聘用方聘用标准作为前提,把提高工作能力作为教学标准。具体探究企业对于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要求及综合素质要求,并据此来科学的实施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重的是教学形式的改善,可以安排除了考试内容之外的,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水平竞赛,理论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外,也可以安排当地的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来学校做就业演讲,也可以安排老师去企业参观、考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未出校门之前就可以进一步接触企业,让老师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企业的工作需要,便于课程的合理安排,更好地做到因“需”施教。

2.4课程安排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的课程设置需要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一点,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加强学生使用电脑来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学习、考核工作。对于课堂形式方面的改革,在原来的背投使用、幻灯片播放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也能够适当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课程内容的理解制作动画、幻灯片等来给其他同学做课堂讲解,这样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善于寻找同学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等期间的优点,同时予以认同,并鼓励。能够布置学生部分的提高动手能力方面的作业,如制作具有特色的自己的简介。

二、结语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7

1.制定切实有效的三才人员培训目标

知识水平:按着培训目标,对全部在岗管理人员知识水平逐一核实,分类实施知识水平提高。对未达到大专学历人员,确定知识水平提升目标计划,协助确定指导老师,参加学历提升学习,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文化知识考试情况,落实学历提升目标。达到大专学历人员,督促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定期举行文化知识考试,确保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对本科学历人员(含双专),在督促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落实在培人员按计划完成学业。专业技术职务(业务能力):按着培训目标,对全部在岗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现状逐一核实,分类实施专业技术职务提高。对无职称人员,督促其结合自身工作性质,确定专业技术职务提升目标计划,协助确定指导老师,自行制定学习及参加职称考试计划,并报考委办备案,落实职称提升目标。对初级职称人员,鼓励符合职称提升条件人员,积极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评审。对中、高级职称人员,督促继续学习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待具备条件时,积极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

2.加强企业内部职工培训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优秀的培训教师,应值得我们思考。公司聘请外委培训教师,尽管授课专业,但存在着对企业职工知识、技能现状认识不清、与职工交流性差、不能长久留在企业供职工请教、费用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相比,企业内部培训教师有较多的优势。公司更应关注于企业内部职工培训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员工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公司也需要及时组织针对教育教师的专项培训,使其得到及时的充电和提高,不断丰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派他们出去研修和请专家进来传授。

二、高度重视,完善制度,为开辟三才晋升渠道提供有利保障

1.建立人才库,明确培养目标

按照经营管理、技术业务、岗位操作技能开展三才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岗位对优秀人才按照核心、骨干、后备进行选拔,建立公司人才库,进一步规范三才队伍建设,为公司有层次培养奠定了基础。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创新用人理念,拓宽企业用人选人视野,打造人才建设平台,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2.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鼓励人才提升业务素质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采用“公开竞聘”和“公推优选”两种方式。正科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采用“公推优选”方式;所有副科级(科级助理)和一般岗位选聘时,采用“公开竞聘”方式。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适应建设国际一流现代企业的需要。

三、结合需求,有效激励,创建人才成长长效机制

1.企业文化导向

公司要对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考核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工作优秀、效果显著的单位授予“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对工作成绩突出者授予“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予以嘉奖。设立高技能人才示范岗,先进生产者,优秀青年等设立与开展,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导向到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提升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上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2.薪酬上大力倾斜

管理人才竞聘上岗试用合格后,兑现相应待遇。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核合格后,享受技能津贴和操作技能奖金。技师(师傅)带徒,落实培训计划后,按带徒每人每月兑现带徒津贴。作为激发职工潜能,调动职工学习新知识,接受再培训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薪酬激励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总结

大专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

一、大专院校设置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一)心灵陶冶,促进情感完善

音乐欣赏是一种具有丰富人文情怀和历史情怀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在大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完善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作用。对于大专院校学生来说,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历史层面、人文层面,促进多学科间的融合发展。例如,爱国歌曲《绣红旗》在音乐情感方面给予中文课堂、历史课堂知识以有力补充,使学生从音乐视角感知爱国主义情怀。音乐欣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多维度认知,同时也完善了现实世界中的音乐盲区,音乐欣赏课程在潜移默化中给大专院校学生传达出柔美或激昂,低沉或昂扬的声音感知,与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异曲同工。在当今社会中,情感完善对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学习生活中,还是走出校园的工作中,情感完善与人格完善都是树立正确健康人生观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完善的情感,促进学生走出校园后职场生活的顺利过渡,对大专院校学生平稳过度职场生活,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有良好作用。

(二)情操培养,激发素质养成

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需要认真学习和外在正确引导的素质能力。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提供一种面对困难、排解压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素质养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倾听、模仿、练习、创作等方式感知音乐中的喜怒哀乐,体会各种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对生活中的情绪反应有正确的认知。通过音乐欣赏的途径排解愤怒、缓解压力,把音乐作为一种沟通途径,搭建工作生活与压力释放的桥梁,在课程中和课后形成音乐素养,推动全社会对压力释放的新途径,营造和谐有序、舒缓平和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推动和谐社会、健康心理的建设。音乐欣赏课程提供一种心理舒缓的有效解决方式,在心理疏导中也有较好应用,在大专院校开设该门课程,是系统性人格塑的一部分,对健全人格养成有很好帮助。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教师的教学中,感受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激发素质养成。

二、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认知偏差

正确的教学认知是师生之间达成目标统一体,促进学科实现知识有效传播的重要前提。在大专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对于大专院校学生来说,更多的扮演学分补充的角色,对于重视程度和结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专院校学分设置不严谨、考试考核不规范、形式主义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课程教授好坏与职务晋升、薪资待遇等关系自身利益的因素联系甚少,对于选修课程来说,投入的精力更是有限,加之学生的学分主义思想,造成授课教师授课态度、授课质量以及授课结果要求相对宽松,对于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与此同时,音乐欣赏是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学科,包含历史、人文等知识背景,单一的音乐学科知识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方式认知的偏差,造成课程知识结构的片面、单一、系统性弱,对学生的共情性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学生认为音乐欣赏课程是单一的学科知识,会造成课堂学习中学习缺乏联想性和系统性,变成单一的音乐赏析,课程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式固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知识传递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目标很好实现,对于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学生对于音乐欣赏方面的需求,造成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学习其他学科或逃课现象的出现。互动式教学、共情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慕课等新教学方式是音乐欣赏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教师自身的知识局限性,有时成为教学方式固话的原因,例如,互动式教学中学生提问,教师会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局限而无法回答,造成互动式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有些教师也因为该原因选择“一言堂”式教学方式,以避免教学中产生的尴尬,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质量。有些教学方式固化是由教学任务重而课程设置少造成的,音乐欣赏作为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较短的课时中应用比较费时的新教学方式显得不切合实际,与教学任务相比,教学形式显得不那么重要。知识的传递量与知识的传递方式这种应试教育产生的畸形思维惯性造成了一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普及性差,固化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教学资源老旧

教学资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教学资源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融入新的价值理念和时代精神。新时代,授课形式的多样化,新知识的冲击使得学生对陈旧的音乐教材和课件产生反感,经典的保留更应该伴随着新时代、新作品的加入,去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时代的主题,更是音乐欣赏课程应该遵循的原则。中外、古今欣赏内容的不断更替变换、经典与流行曲目的随时更替,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增强课程的代入性和时代气息,一节与时俱进的音乐欣赏课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教材审批速度慢,校本教材推广困难,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效率高,造成了学校教学资源老旧的现象越发凸显。教师教学责任心不足,在教学实践中,老旧教案成为教学内容老旧的重要原因。在信息社会中,这种责任感的缺失与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待遇等重多因素相关,教学资源老旧看似教学资源本身的问题,实则教育体系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待遇、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审批等多渠道共同解决此问题。

三、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解决措施

(一)树立正确认知理念

对学科的正确认知是达成课程目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偏差的目标导向会使学科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会与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大专院校的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习生活中树立大专院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种正确的引导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在课下实现。因此,在课堂中将这种教育理念用课程讲授的方式与知识同步输送给学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在大专音乐欣赏课程中,正确的认知理念需要师生同步树立,对于教师来说,正确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职称评比等一系列利益面前如何权衡时间分配,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师者之心加以权衡,同时,教师评比制度的规范性、公平性、一票否决制度的落实都激励着更多教师将教学重新摆在教师生涯的首要位置。学生方面,学分至上的思想风气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制度健全、评比公平的学分绩点考核体系的落实,考核考评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等一系列促进学生丢掉唯学分至上的陋习的方式亟待落实。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实现,一个真正实用主义的音乐欣赏知识课堂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二)开发多元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沟通学生和教师之间桥梁的关健作用。教学方式的单一是教师教学活动安排的失当,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安排组织教学的体现,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先进的教学方式需要学校组织教师集体研讨、校外学习交流,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积累、总结开发。创新精神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在新时代,信息量巨大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靠学分、点名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是育人,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真正学懂、弄通,并在今后走出校园的生活、工作中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加以储备,这才达到了音乐欣赏课的真正目的。就音乐欣赏课程而言,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是音乐欣赏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课程安排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式学习,课下的收集资料、了解知识背景、课堂讨论、创作等形式,增加了课程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真正形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为日后离开教师引导的独立欣赏、音乐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多元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创新,大胆尝试,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教学之路。

(三)优化更新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陈旧是众多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的更新不及时有其客观的原因,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放弃对自身授课内容的更新,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巨大,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备课资源,教学平台、优秀课程的参观学习都是最新授课资源的获取渠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也要不断更新,固化的重复的教学内容是教师责任感缺失的体现,学校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教案的更新程度有制度要求,在源头上杜绝几年一本教案事件的发生。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监督权力,一旦发现陈旧内容过多可向教务处提出,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监督。集体备课、外出学习、网络学习等形式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补充新教学资源的素材,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自主校本教材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部教材审批缓慢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最贴近当下实际的最新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学生自主备课,用学生视角讲述课程也是音乐欣赏课程中补充新素材的有效方式,缓解教师的主观知识局限性,不仅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启发。

参考文献

[1]甘海燕.浅谈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和思考[J].大众文艺,2010(2).

[2]魏娜.对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思考[J].职业技术,20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