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例6篇

铁道工程毕业总结

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国际的基建市场形势,对王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了分析,在高职工科类院校关于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包括铁道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工民建等各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面向土建类的施工企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测量、绘图、预算等基础性的工作。大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都有培养该类毕业生的专业,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学校的授课体系基本相同,培养的应用能力也基本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目前的就业市场前景如何,培养的学生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如何提高就业率,是这类学校的头等大事。所以,有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院校必须深人了解市场,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实现“出口”畅通。

国内国际基建市场形势

铁路建设2004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6年铁道部又通过了《铁路“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铁路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ooc)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万公里;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万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该《规划》还确定了铁路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路”战略,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

公路建设2004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该规划确定未来2030年内,高速公路网将连接起所有省会级城市、计划单列市、83%具有5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大城市和74%具有2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中等城市,总规模约8.5万公里。目前已建成2.9万公里,在建1.6万公里,待建4万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34% , 19%和47%。待建里程中,东部地区为0.8万公里,中部地区为1.1万公里,西部地区为2.1万公里,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成这个系统大约需要30年。交通部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是: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县乡公路180万公里。具备通达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公路,95%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海外工程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承揽的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国的铁路、公路工程也日益增多,许多单位专门成立了海外公司,其中以中铁海外工程公司为最大,应该说这些单位的用人需求是比较大的。

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都在向着构建城市快速干道、规划“XX城市X小时都市交通圈”的方向发展,目前在建或规划建设地铁的城市多达数十个,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造价高等特点,这些都是潜在的就业市场。

当前就业市场分析

就业潜力较大近期笔者走访了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系统等部分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介绍,目前整体来说缺乏人才,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包括测量、绘图、实验、公路检测、高速铁路、地铁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尤其缺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新的就业市场逐渐开放目前,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房建工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市场全部开放,凡是有资质的企业都可以承揽相应的工程,中铁系统、中交系统、中建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系统以及地方建筑企业不断进人铁路、公路、房建等各个领域的建设,所占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例如,中建八局承揽了吉林省全部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上海四建在上海地铁项目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等。这些都是潜在着的新就业市场。各单位招聘人才的数额也逐渐增加,例如中铁、中建系统所属的工程局每年计划招聘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80%左右的比例。

民营、私营、三资企业力量逐渐扩大目前我国的民营、私营、屯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这些新兴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因此,他们一直不断地从一些国有单位“挖人”,这一事实从国有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中不难看出。

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日趋务实据用人单位介绍,从现场需要看,专科生、高职生比较容易适应现场,而且务实、留得住,有利于施工队伍的稳定。用人单位没有盲目地将人才层次定得很高,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切合实际。

高职院校就业对策

(一)调整教学计划,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应该是宽基础、强技能。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修改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培养的学生“型号”更加适应市场需要。例如,现在有些土木类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取消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增加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有关内容,如办公软件以及同工程施工有关的计算软件等教学内容。

调整专业设置,可以按照工程大类设置专业,分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例如,道桥专业可以设置道桥方向、公路隧道方向、公路与城市道路方向、基础(路基路面)工程方向、道桥测量技术、道桥维修与养护技术等;铁道工程专业可以分为铁道维修与养护、城市轻轨与地下铁道、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等方向,建筑工程可以分为给排水方向、装饰工程、结构工程等。

(二)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教育学生理性确定就业期望值2006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2006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高校2006届毕业生的平均起点工资为2262.31元,其中,近三分之二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2000元以下,近四分之一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1000元以下。结合近几年就业市场分析,可看出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在不断调整,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例如,前两年本科生就可以轻松进人的单位,现在即使研究生毕业也很难进人了;相应地,各单位对本科生、高职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部分单位曾经给予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优惠政策,现在要么降低,要么取消,而与此对应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供大于求。面临以上情况,各院校必须教育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就业现实。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对毕业生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国有企业,尤其是由原来行业主管划转到地方管理的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传统和固有观念是本校原系统的各单位都是靠得住、效益好的,而对其他国有企业不感兴趣,对民营和私企更是不屑一顾。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是学生不了解就业市场,二是许多学校多年来的就业惯性所致。各高职院校都有各自传统的、固定的“客户”,而对一些新的领域不认可。因此要帮助学生了解市场行情,教育他们树立新的就业观。事实上.现在民营、私企不仅工资待遇不低,而且同样有保障机制,例如有些单位明确提出代缴三金、保险等费用,与国有企业并无多少差别,相反,有些国有企业却因地域限制不能解决户口等问题,限制了用人需求。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各单位都建立了淘汰机制,对新招聘的毕业生先行试用一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吃苦耐劳、适应现场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稳得住,干得好,才能够打好基础。

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目前,凡国内的工科院校,几乎都有土木工程、道桥、测量等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在选择哪所学校毕业生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一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品牌,取得用人单位的长期认可。

面向中西部就业从国家建设的重点来看,基建工程的重点在西部。根据2006年大学生的几次“双选会”实际情况来看,西部企业在大量地引进人才,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例如新疆的部分单位基本定位在专科以上层次,还有部分国有改制企业定位也比较准确,都在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应该说,中西部的就业市场广大,因此要教育学生认清自我、认清形势,不要盲目地追求到沿海或东部比较发达地区就业。

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达沃斯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85-01

一、领导加强重视,建立创新工作长效机制

1.构建工作领导机构

学校党政“一把手”应亲自挂帅,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搭建平台,优化服务,个性指导,提升能力”。我校制定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岗位创业”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方案。建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创业导师140余名(其中:校内导师24名,校外导师120余名)强化领导决策,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资源配置,加强部门协同。

2.完善教育M织体系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完善教学部门牵头、多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根据需要每年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修订,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需要相对应。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双创”工作成效

学院为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成效,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投入资金80元余万元。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创业资金。

二、健全孵化服务功能,增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结合学生实际,对“双创”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结合我校实际设计了五大类18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

同时积极促进“创业教师”向“创业导师”转变。采取集中备课等教学研讨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形式,我们提出“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口号,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院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工作创新、岗位创业”意识,培养工匠精神,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习典型。

2016届铁道机械化维护技术专业毕业生孙富阳在校期间(荣获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曾获得部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职业规划大赛优胜奖等奖项,组建了跨区域、跨院校的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团队2849人,其中在校大学生1970人),提出了“建设家乡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在家乡双城市注册了“哈尔滨小蚯蚓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哈尔滨富国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5月25日作为我省唯一的一名高职生,参加了在黑龙江省科技大厦的见面会,当面聆听了的谆谆教导。参加工作不足一年,在今年5月份结束的“哈尔滨铁路局岗位技能大赛”中,力克群雄荣获动检岗位第一名,荣获了哈尔滨铁路局的“才艺之星”称号。

2011届铁道车辆专业毕业生殷玉柱,参加工作3年,他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呼和浩特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全国铁路系统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2014年11月15日《人民铁道报》头版刊登题目为“殷玉柱:小伙儿挑起安全大梁”的文章介绍了他的事迹。

2009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张连鑫,在北京铁路局技术比武中取得第一名,获得“北京铁路局技术能手”、“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3年2月3日中央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夜幕下的“隐形人”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三、校企深度融合,多方位支持创新创业工作

做为一所铁路院校,学院一方面,积极与哈尔滨铁路局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全校与64个站段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企业共聘请了120余名创新创业导师,我校学生在哈尔滨铁路职工培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与学院共享)可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训(一年来,有2337名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和岗位技能训练)。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类创新创业团队,鼓励推荐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国家、省、市的创业大赛。

1.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结合专业强化实作能力

按照专业培养方向的不同,为提升“工作创新、岗位创业”能力设计路径,进行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规划职业生涯,各专业成立“火车头先锋预备队”等,选拔并培养具有“工作创新、岗位创业”潜力的学生,力争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

学院积极发挥教师专业技术优势,面向路局开展各类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我院电信工程学院师生先后完成了让湖路西站信号楼及驼峰信号楼联锁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昂昂溪――红旗营间复线改造工程信号楼联锁设备的安装、配线、调试工程;铁道工程学院教师、学生分别参加了中铁二十二局、中铁十六局承建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协助企业完成工程测量、工程试验和轨道板精调等任务;机车车辆学院专业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技术革新,共同开发的DF8B型内燃机车气门研磨机已经应用于企业一线生产中。

每年开展“最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创新校企合作,与路局联合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机构

与15个路局人才服务中心(站段)联合成立,由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和资深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职场领航讲座150余场。

3.将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与就业服务工作无缝对接

2016届毕业生2743名,就业率达90%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其中面向铁路局就业2045名,占毕业生总数的75%。2017届毕业生2680名,目前已与各铁路局签约2150名,占毕业生总数的80%,我们还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实现精准帮扶,效果十分显著。

创新创业工作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不仅要培养合格人才,更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笃志、务实、创新、拼搏”的宗旨,牢记“把握使命、率众前行”的工作方向,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华春革,王晶晶.浅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s3):240-241.

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产业发展;专业设置;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32-0005-04

收稿日期:2013-10-25

作者简介:招晓菊(1980- ),女,广东湛江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敏娜(1978- ),女,湖南益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办负责人,讲师。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2005年设置以来,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管理组织深化校企融合,课程建设依据企业用人标准,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技能要求,教学过程注重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在校企两种场所有机结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相适应。

一、专业定位及其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全国各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确定了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和线路,截至2011年8月,我国批准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城市圈、长株潭、辽宁中部、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关中地区、成渝经济区等10个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线网供给规模估算达到19489公里[1]。

深圳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成线路21.866公里,于2004年12月运营。轨道二期工程总长度177公里,并于2011年6月全部建成通车。目前,深圳市轨道三期正在加快建设中。此次规划建设投资800亿元,线路共5条,总长度约169.6公里,新增车站数量95座。据远期规划,在2030年前深圳共建成16条轨道交通线,届时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85.3公里,设地铁车站356座。

可见,深圳市的轨道交通行业在中远期(2030年前)都将是一个持续的可发展的行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从培养本土化人才入手,紧密联系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专业定位,优化校行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对轨道交通车站岗位设置进行的调查显示:车站岗位职级比较明显,按由低到高排列为站务员、票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站长。其中,站务员和票务员属于车站的基层工作人员,行车值班员和客运值班员属于车站的中层工作人员,值班站长和站长属于车站的高层工作人员。在深入学习、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地铁车站的站务岗(包括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厅巡四种岗位),从事地铁站务、票务及客运组织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广州、深圳等地轨道交通业的蓬勃发展,地区轨道交通在站务方面的用人需求量巨大。

第一,随着全国各地轨道交通线路的相继建成和正式运营,深圳地铁、广州地铁必将有大量的外地工作人员选择回自己的家乡从业,届时流失员工将造成岗位缺口。如深圳地铁罗宝线的车公庙站共有员工32人,2013年有5位员工辞职,包括1名值班站长、1名值班员和3名站务员,都是因为家乡地铁开通,选择回乡就业。就深圳目前开通站点131座来算,人员流失将会造成上百个岗位的短缺。而深圳信息职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生源全部来自深圳,无疑有着地区选择的优势。

第二,晋升、调转、自然减员以及轨道交通企业持续发展的合理人员结构,决定企业必须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据统计,本专业近三届在深圳地铁就业的学生平均每三年晋升一次,更有不少优秀的毕业生每三年晋升两次岗位,还有一些毕业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岗位调整。

第三,目前国内国际的轨道交通,按照惯例车站的站间距一般在750~1200米之间,成熟的人员编制是每公里轨道平均配置60人(不包括劳务人员),每站需求站务员人数在10人左右。深圳轨道三期共5条线路、95座车站的建成与运营将需站务员1000人左右,而珠三角其他地区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将形成巨大的人才需求。据测算,目前珠三角地区行车组织和站务服务方面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每年有20%左右的增长。调查分析表明,未来五年内广州、佛山和东莞各地的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规模达上万人。

基于以上原因,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因此,本专业毕业生择业方向广、机会多,专业发展动力足,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规格要求分析

通过多次调查、走访及论证,与企业人员及相关专家共同研究,分析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种岗位的工作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种岗位人才的能力构成主要包括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和安全管理能力。其规格要求可以归纳如下:

综合素质。轨道交通工作人员不仅要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修养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职业形象和较强的团队精神。

专业能力。要求掌握车站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知识,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而且要有积极的心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每一次的招聘都非常重视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言行举止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

团队合作精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工作以班组的形式开展,为团队联动,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企业在选用新员工时强调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分析和人才需求规格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围绕学生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其中,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按序为专业论证、职业岗位分析、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知识技能分析、知识技能模块重组等,相应得到专业定位、典型岗位、岗位职责、岗位能力、知识技能模块和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为主线”的完整课程体系[2],见图1。

三、专业对口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一)专业就业对口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最近的三届毕业生共254人,所有学生全部就业。从毕业生就业结构来看,有200人集中在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就业,占到总数的78.74%,其次分布在交通行业、建筑产业、公共管理及服务业。

从就业岗位来看,191名毕业生从事站务员工作,占到总人数的75.20%;其次是从事办公室工作,也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商业客服类工作,三届毕业生中共有6人进行自主创业,占到就业人数的约2%,具体见图2。

(二)就业稳定性及毕业生的适应性

统计过去三年来毕业生岗位的稳定性及岗位的升迁率,2008届48名就业学生中有37人的岗位都有所提升,转岗率仅为13%;2010届有52名毕业生通过各种考试等得到升迁机会,仅20%的毕业生在一年之内没有变岗也未获得升迁;2011届毕业生,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岗位升迁的机会较少。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向用人单位发放200份毕业生评价调查问卷,收回165份有效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包括综合素质表现和业务工作表现。从反馈信息看出,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都能踏踏实实地坚守岗位,工作表现非常好,有较强的业务适应能力和工作潜力,其中工作两年以上的毕业生80%以上都得到升迁,其中一些学生受到用人单位重用,作为业务骨干或尖子培养。其他学生也都在业务能力上受到单位领导的一致认同。根据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工作表现的综合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学校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满意,满意率达到100%。特别是对毕业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至今未有违规违纪行为,且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养给予了较高评价。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资助项目《客运实务实训教程》,编号:JCJS-201314,主持人:招晓菊;《基于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双核”培养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主持人:李健艺)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全国28个城市建设地铁规划获批[R].2010.

[2]招晓菊,彭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2011(32):31-32.

Analysis on the Adaptability between Specialty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Urban Railway Rail Transit Oper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ZHAO Xiao-ju1, CHEN Min-na2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518172, China)

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铁路高职院校 女生 就业指导

一、前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但事关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严重的高职院校就业困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虽然铁路行业一直以来对人才的需求缺口都比较大,但是受到行业特点以及女生性格特点影响,尤其是铁路高职院校的女生就业问题更是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铁路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铁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很有必要。

二、铁路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一)行业信息不了解,择业主导不明确

在这几年里,铁路行业不断地进行改革使得其系统各部分的构成更加庞大复杂,当中就包括资历较老的铁路和工程等局,以及根据市场所需建立经济化体制为背景的铁路分公司,中国建筑系统的各个铁路公司,及其相应的铁路策划监管单位和私营企业等,此类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和公司性质以及实力方面各有好坏。大多数学生对此类信息一点都不了解,致使就业迷茫被动,而小部分同学看到了在铁路局以及工程局中存在的差异,但又因为个人从属意识不强,无法对自我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就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

(二)温室效应导致缺乏忧患意识

显而易见,在这几年,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整体呈现就业压力大的现象,就职角逐愈加激烈。由于此类高校的历史地位和关系比较特殊,并且在合并后占据了独到的优势,简单地从一般就职方面来说,毕业生本应该不会存在过剩等问题,甚至对国家有关新的铁路相关建设的政策来说应该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实际情况却与期望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是此类学校所具备的温室效应致使了毕业生们变得更加的挑剔,不能从其根本意识到就业现今形势的严峻,致使如今的毕业生对于就业持被动状态,仅仅是等待聘人单位来让自己选择。此类大门不迈,二门不出,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压力和勇于挑战自己的精神,不能为毕业生们以后进行发展和再次选择职业储存竞争力量,造成在就业时显得懒惰,其不利影响难以估计。

(三)就业期望值过高,对现状缺乏分析

因为专业技术相关的要求,企业单位对这些毕业生开始阶段要用较长时间对其培养教育,因此给定的报酬较其他行业偏低。大多数同学忍受不了开始阶段的待遇,选择逃避亦或保持“持续考研”的态度。由党中央以及国务院相关政策决定,在十一五计划范围,我国将用2500亿元资金大规模参与铁路行业方面的建设,同时铁道部计划了这几年对铁路建设支持的总体规划,使之到达铁路建设实施的高峰。然而大多数毕业生还不能认清此类市场的潜力,缺少对现况的分析。

(四)就业领域单一,就业面狭窄

因为原先的铁路院校几乎具备完善的就业优势,致使就业率相对其他院校处于领先的形势。造成就业渠道在发展方面涌现了麻痹粗心亦或懒惰局面,认为和其他行业进行供应合作并不重要,甚至呈现出对其他行业施行“闭关”的状态,致使毕业生相对就业面来说就显得较为狭窄。又因为毕业生自己具有强烈的攀比和 “随大流”的态度,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同一时间选择相同用人单位进行签约并就业,“撞车” 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发展。并且,简单的就职方向个性具有多向性的发展以及对兴趣的多方向性趋向多元化,极易造成从业以后跳槽现象屡次发生,不利于提高毕业生们的社会信誉度。

三、加强铁路高职院校女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策略

铁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为女生的就业困难,加强女生就业指导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铁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中学生进行着围绕高考的学习,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早早地便将文理分科,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高考感到压力很大的女大学生,只有埋头苦干,没有闲暇时间去管其他事情,课本上知识的有限性让她们对于知识结构不能将其网络整体化。她们进入高校后,致力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多数人的专业成绩都较为显耀,但大部分理科的女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人文科学的能力,造成了工科女大学生关于人文方面的素质水平偏低,极大地影响了面试时考官对其的第一印象。所以,应该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水平,开展各种文化类活动,弥补相关缺陷。

(二)加强铁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人格教育

高职学校的女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即使她们具备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积极奉献等优良品格,但也有显著的弱点,特别在性格上,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思维反应不敏捷。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极为重要。对她们进行人格教育为的是培养她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建立自尊、自信、自强以及自立的良好心理。对于人格不同的选择,对她们未来的人生成长之路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会影响她们就职后的发展和她们以后的生活以及对下一辈的教育培养。

(三)加强铁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女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以及从业指导方面课程中不能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原因是她们对于从业职场、就业方向和岗位还有对聘人单位理解不到位,因此应该大力着手于对女大学生们对基层就业以及先就业再择业进行教育培养,以便于让她们能更好地就业。高职院校要从学校实际存在的不同特点出发,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女大学生有关就业的各项知识,还可以老师和学生进行单独教育的交流活动,让她们对未来的职业计划进一步地完善,使她们不再困于高职学历不能示人的难题中。

(四)加强针对铁路高职院校女生就业市场的开发工作

大多数高职院校所在的女大学生占该校总学生人数比列偏低、对学校从业形势大体来说影响不大,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就业市场对于女大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所以存在男女生就业不均衡的现象,所以高职女大学生有关从业问题还没能对其彻底解决,从高职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来看,加大就业市场对女大学生的需求必须实行。国家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及就业上提供了相关的帮助,对那些希望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提供政策,就风险进行评估,为高职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给予莫大的支持。

四、结语

总之,对铁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只是围绕着面试技巧等狭窄范围的培训指导,而应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各方面强化素质教育,同时注意将就业指导从进校就开始并且从课堂向课外延展,这样才能逐步改善铁路院校高职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提升铁路院校高职女生的就业潜力。

参考文献:

[1]苏志凯,翟旭东. 新形势下原铁路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8,17.

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文5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意愿所撰拟的实用性文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人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对于从事铁道工程行业的人员而言,应用文写作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对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铁道工程专业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以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三所不同院校呈现不同的情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开设这门课程;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把应用文写作定位为语文课,作为基础课,人才培养方案是在高中语文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应用文的分类、作用,了解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掌握常用行政公文、行政事务文书、日常事务文书、经济文书、营销企划、策划文书、申论和常用诉讼文书的文种知识、写作方法与技巧;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虽未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但开设了工程招投标的课程,该课程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课程。

一、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从以上三所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铁道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缺乏专业定位

长期以来,对于铁道工程专业而言,应用文写作被定位为基础课,是作为语文课来开设的,讲授内容主要是围绕普适性应用文来进行的,缺乏铁道工程专业特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用文写作的意义更多趋于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开设了语文课的高职院校就不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未开设语文课程的也未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这样一来对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应用文的学习是一块空白。而现实工作中专业应用文写作对于从事铁道工程行业的人员而言,重要性丝毫不逊于专业课,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到几种应用文的写作,而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或工作角色的转变写作应用文的文种会不断增加,熟练写作应用文是每个技术人员都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因而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用文写作的当前状态,才能解决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利于从业人员发展的局面。

(二)碎片式的专业应用文学习不能满足毕业生工作的需要

一些院校的铁道工程专业有意识地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如有的学院开设了招投标课程,这已经向专业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可是这对于铁道工程的从业人员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投标书的制作往往是由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或专业骨干人员去完成的,一般的工作人员或刚参加工作的工作人员是不会参与的,他们更多地要参与一线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大量其他类型应用文会伴随工程的进度不断产生,所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不是单纯满足铁道工程从业某一个阶段的需要,而是要满足学生从毕业到毕业几年后不同工作角色的需要,所以零散的碎片式的专业应用文学习不能满足毕业生工作的需要。

二、改善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对策

面对应用文写作目前的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开设新型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课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很多课程要肩负起更多的教育使命,应用文写作既要发挥其传统的提升写作能力、办理日常事务能力的作用,也要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铁道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就是要发展为既具有普适性的应用文课程,如行政公文中的通知、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的计划、总结等,也要具有专业性的应用文课程,如招投标文件写作、施工方案、事故报告等,只有这样的课程设计才能满足铁道工程毕业生不同阶段的需要。

(二)编纂全面、系统的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教材

系统的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教材,是以铁道工程工作的整个过程为内容,以整个铁道工程工作中的应用文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招标前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预案等文书,又要有施工中的通知、函、会议纪要等文书,还要有监理使用的办法、细则、监理月报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型应用文写作教材的全面、系统的编排。

(三)建立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资源库

伴随网络的普及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资源库的建立无疑对学习者而言有很大益处,方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利用校园网建立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分析、例文分析、工作实战、习作分析,这样一来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者多重的学习需求,更方便地帮助学习者找到系统的学习资料。

(四)培训多知多能的新型应用文授课教师

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授课任务一直是由语文教师来完成的,语文教师完成应用文授课任务有其先天的优势,但面对新型的铁道工程应用文课程,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更需要了解学习铁道工程中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现场工作过程,只有让教师到工作现场实践感受,让教师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每种应用文种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三、结语

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轨顶风道施工 后做法 顺做法

1.前言

地铁车站的轨顶风道施工在施工者眼中一直做为一个较为麻烦的结构,空间狭小、工程量不大,施工工序却一道不少,而且存在于轨顶风道上面的预留孔洞、预埋件数量多且精确度要求高。在轨顶风道内部施工时,由于空间狭小工人无法直起身体,一定时间就必须停下休息,所以施工效率较正常环境较为低下。本文暂不涉及预制轨顶风道,仅介绍现浇法轨顶风道的“后做法”和“顺做法”两种施工工艺。

2.轨顶风道后做法

轨顶风道作为地铁车站的内部构件,悬挂于车站顶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当地铁车站两端盾构区间施工盾构机需要过站时,轨顶风道的存在会影响车站净高,全站轨顶风道必须待盾构机通过后才可施做。当车站需要进行盾构井始发或接收时,始发范围和接收范围内车站轨顶风道也必须后做。

所谓后做法,即轨顶风道和车站不同时施工,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施做轨顶风道。具体工序流程如下(车站侧墙顶板已施工完毕):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搭设模板支架安装风道底模绑扎钢筋浇筑风道底板砼养护等强安装风道侧墙钢筋安装风道侧墙模板浇筑侧墙砼

这种施工工艺存在几个缺点:第一,并且在拆模时需要对预留钢筋进行保护,否则,;第二、由于车站主体顶板的厚度一般较厚,砼浇筑量较大,在底部预留钢筋后,势必模板的加固造成不小的影响,此时应预防漏浆跑模等问题发生;第三,在轨顶风道底模搭设完毕后,内部作业空间非常狭小,而后续还有绑扎钢筋和砼浇筑等工序,作业起来非常困难;第四,由于轨顶风道搭设完底模和侧模后就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砼浇筑工序无法进行,必须在车站主体顶板上预留浇筑孔,浇筑孔的后期处理仍然需要不小的投入。除此之外,还有施工效率低、材料机具不好运输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这种施工方法也有一定优点,在施工完毕后,仅需要人工进去拆除一边侧墙的模板,作业量较小;其次,先施工顶板可以使地铁车站早日封顶,能达到一定的工期目标。

总之,在后做法施工时施工组织一定要周全,否则就会为项目造成困扰、带来损失。

3.轨顶风道的顺做法施工

当车站内不影响盾构机或超高的大型机械通过时,推荐采用下面介绍的顺做法施工。所谓顺做法即轨顶风道先于车站顶板施工,从下向上按照底板轨顶风道顶板的顺序施工,这样做便化繁为简,把本来狭窄的空间变成开放式,施工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轨顶风道顺做法施工工序如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搭设支撑架安装轨顶风道底模(轨顶风道以外的顶板模板可同时安装)绑扎风道底板及侧墙钢筋(车站侧墙钢筋已绑扎完毕)浇筑风道底板砼养护等强搭设车站顶板支架安装顶板和剩余侧墙模板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和侧墙砼(剩余侧墙、轨顶风道侧墙、顶板同时浇筑)。

流程说明:在顺做法施工过程中,车站底板砼浇筑完毕后,而后绑扎侧墙钢筋,待砼强度满足要求后,搭设支架安装侧墙模板,侧墙需先浇筑一部分,高度到轨顶风道底板下方30cm~50cm处, 然后施做轨顶风道底板,车站剩余侧墙部分和轨顶风道侧墙以及车站顶板一同施做。

这种施工工艺减少了施工环节,能有效的节约工期和人工,避免二次进场情况发生,避免与后续装饰装修、铺轨、电务等工艺的交叉施工,确实是个值得推荐的施工工艺。

但是也存在两个隐患问题:首先,在轨顶风道底板砼浇筑完毕后,轨顶风道这个构件便成为一个无连接的部分,此时必须保持支架的稳固,万不可使支架失稳,否则风道底板的质量将无法保证;其次,在施工完毕后需要人工进入风道内部进行模板支架的拆除工作,拆除量远远大于后做法,而且内部昏暗,拆除工作又是从下向上拆,容易发生砸伤等安全事故,还需务必小心。

除此之外,顺做法虽然优化了施工步骤,节约了成本,但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增加了组织难度,增加了支架、钢模板的倒运量,需合理安排时间搞好工序衔接,才能少影响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

4.两地铁车站不同工艺轨顶风道施工实例的效果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于2012至2013年间承建长沙地铁16标杜花路站和长沙地铁16标光达站两个车站的土建工程。杜花路站的轨顶风道在车站7轴至22轴之间,双侧风道,单侧长约117米,净空3.5米,净高0.75米,风道底距车站底板5.1米,二次进场施工搭设支架需搭设5米高度。本车站便是使用“后做法”施工的,施工起来困难、项目部投资较大,效果也不理想。

光达站车站两侧为明挖区间,地势较为开阔,车站为地下一层岛式车站,双侧轨顶风道,单侧长约114米,净空3.5米,净高0.75米。光达站施工在吸取杜花路站后做法教训的基础上,优化施工方案,使用顺做法来进行轨顶风道施工,风道和车站的侧墙、顶板一同施做,只要施工组织的合理,环环相扣,变会为施工方减少不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