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论文范例6篇

林业育苗论文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1

[关键词]林业 可持续发展 苗圃育苗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87-01

改革开发初期我国为了提高市场生产力,不加节制的开发林业资源,造成我国林业资源过度流失,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渐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圃育苗技术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主要技术之一,其根本目标就是在满足当今市场对林业要求的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子孙后代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现状

1.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苗圃育苗技术就已经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经济制度的完善和林业的发展,我国市场对苗圃育苗技术的发展提出多元化的要求,不仅仅是植树造林,也是城市规划的小助手,起到美化家园,净化空气的作用。林业的六大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苗圃育苗及数为了满足林业多元化的需求,其培育的目标以及性状也呈现多元化的形式,丰富其苗圃育苗技术研发的设计方向。

2.苗圃育苗技术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先进的苗圃育苗技术没有进行很好的推广,大部分苗圃育苗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普遍采取嫁接的育苗方式进行培育,将育苗袋或塑料盘作为育苗容器,大部分的育苗容器并不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幼苗优良性状的形成;苗圃的建立也较为落后,大部分仍然处于露天状态,没有为幼苗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不能有效控制其温度、湿度、土壤成分以及空气质量等各项指标的参数。这些都是因为技术上的不足导致幼苗的发育不良以及成活率低。

3.苗圃育苗运营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缺失

我国苗圃育苗没有建立与市场互通有无的机制,忽略信息化管理,这一现象导致苗圃育苗无法与市场很好的对接问题,这一问题造成苗圃育苗无法掌握市场对育苗的需求量与针对性,从而造成苗圃育苗产量滞留,无法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增加企业生产的成本投入,无法为企业谋取利益。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林业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以及抢占市场空间的能力,必然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4.苗圃育苗与市场供求结构失衡

现如今我国由于苗圃育苗技术的支持,其林业产量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商家看到林业的发展形势较为乐观,越来越多的商家将资金投入到林业领域,从而造成林业领域呈现一种过渡饱和的现象,导致林业产量与市场需求量之间的不平衡。部分商家盲目跟风,严重破坏林业市场的原有结构,造成林业市场多元化元素锐减。林业领域中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不能被市场消耗,究其根本原因是科技链与产业链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融合,生产和市场需求不吻合,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从而造成苗圃育苗与市场供求结构失衡。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以及优化

1.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满足林业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林业的生态平衡。苗圃育苗技术的发展目标就是维护其生态平衡,为其创建良好的发展条件。首先是该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生物,模拟森林的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的发展;其次是维护森林稀有生物的多样性。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现代化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森林中的生物受着不同程度的迫害,这一现象导致森林生物逐渐减少,而苗圃育苗技术则可以维护濒临物种,提植物的高抗病性能,拯救部分濒临灭绝的生物,甚至可以创造新生物,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是苗圃育苗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即扩大林业的覆盖面积,优化林业种子,不仅仅维护林业的生态环境,还未林业经济提供充足的货源。

2.苗圃育苗研发的优化

苗圃育苗技术的研发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不仅仅是独立成立的研究领域,只有与林业市场结构相吻合,才能促进苗圃育苗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种和谐的供求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苗圃育苗研发基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苗圃育苗技术的研发要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林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当地林业市场的需求,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商业投入到林业产业,推动当地林业企业的发展。例如税收、水电等优惠政策,加大绿化面积,刺激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是苗圃育苗研究要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有利形势,降低其研究的总体成本和市场风险,结合市场的需求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育技术;企业投入充足的资金建立系统的培训机构和采购先进的设备,招揽以及培育相应的研究人才,为林业产业创建一支强大的“后背军”;

然后是苗圃育苗信息化建立。信息化系统是将苗圃育苗与政府和市场相沟通的桥梁,即接受与反馈的信息通道,也是现代化企业的标准之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研究网络,将决定层、研究层、生产层和销售层紧密衔接,决定层是结合政府和市场下达研究方向以及研究任务,研究层是完成相应研究任务,生产层是将研究结构投入到第一生产线,批量产出,销售层是将产品切实投入林业市场,信息通道需及时掌握相关销售数据以及产品反馈,为新的研究任务提供可靠的依据,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最后是可续而决定其研究的树种与品种方向。目前林业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苗圃育苗研究方向也应与时俱进。决定其研发树种与品种的方向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因地制宜,即本地特有树种研发优先,该树种必然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其成活率以及抗病性的到保证;二是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选择树种;三是多元化发展,鼓励研发新树种。例如有意识的建立乔木、灌木以及草木的绿化组合;为了城市规划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将常青树、彩叶树、抗病性强、抗盐碱性强的树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苗圃育苗技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其是维护林业生态环境以及提供树种产量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林业产业不仅仅需政府的支持,研究领域的优化,还需现代化技术的引入,从而多方面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席文彬,杜宏兵. 做好苗圃育苗管理技术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7).142.

[2]吴章华.论述现代林业育苗现状及育苗技术[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12).79.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2

[关键词]苗木繁育;农业知识;通识教育;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4-0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种理念,它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1]1828年美国耶鲁大学在《耶鲁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general education”一词。大学通识教育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德等各方面的素养。[2]目前普遍认为,高等教育的重心及真正的专业教育已上移到研究生阶段,本科教育主要为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3] [4]我国应用性较强的农业院校及地方院校多数采用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5]华南农业大学是我国南方省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类大学之一,以农业为特色,专业覆盖农、工、理、经、管、法等7个学科门类。长期以来,华南农业大学着力开展非农专业本科生农业知识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就华南农业大学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指出农事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课程设置背景

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学校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以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理念,围绕农林实践教育的核心,为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农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于2013年5月成立了农事训练中心。该中心围绕华南农业大学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模拟建设与农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职业环境,开展农林业通识性生产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全面丰富学生的农事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农事实践技能。学校农事训练中心下设7个训练站,包括农学训练站、林学与园林站、园艺训练站、农事教导与服务站、资源环境训练站、动物养殖实训站和植物保护训练站等,依托训练站对全校本科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农事训练通识教育。[6]

二、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设计

苗木繁育技能训练是林学与园林站农事训练课程的一个模块,该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自2013年9月开始,已经对车辆工程、音乐学、电子类、应用化学、物流管理、经济学、动物医学、法学等19个非农专业本科生开设,8课时,3780人次参加。苗木繁育技能训练依托现有的苗圃、温室等科研教学条件,以将森林培育、林木育种等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

(一)基础理论讲授

苗木繁育相关基础理论是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能让学生学习到开展苗木繁育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而能够树立科学育苗的意识,并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实现苗木科学、高效的繁育。讲授的苗木培育理论基础,包括苗木种类、土壤耕作、苗圃除草、施肥技术,播种苗培育、无性繁育(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以及容器苗培育等方面。可参考的书籍资料包括各种育苗教程,专著以及各项国家、行业、地方技术规程等。笔者建议参考孙时轩主编的《林木育苗技术》、沈国舫主编的《森林培育学》、张志毅主编的《林木遗传学基础》、湖南省林业厅起草的地方标准《马尾松播种育苗技术规程》等。

(二)实际操作训练

1.训练内容设置

训练内容包括播种育苗、营养繁殖中的扦插与嫁接繁育技术、容器育苗。播种育苗是指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播种苗具有父本、母本双亲的遗传特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采集、贮藏、运输方便。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再生能力繁殖新植株的方法,扦插和嫁接是营养繁殖的两种主要方法。

2.小组分配模式

一般而言,采用6~8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有团队意识,合作完成各个项目,同时也可以更好利用有限的苗圃地,更好的实施训练。

3.实例1:苗床播种育苗训练

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为播种苗或实生苗,由于播种技术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或嫁接繁殖用的砧木,在苗木繁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这项繁育技术。播种育苗步骤包括整地、苗床土壤处理、播种。在本课程中,主要让学生们进行整地,做床,进行播种,练习撒播、条播、点播三种播种技术。选用小粒种子练习撒播,将种子均匀的撒在播种的苗床上;条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播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中小粒种子,按照一定的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中,以南北向为好,播幅选3~5厘米,行距20~35厘米;点播练习即选用大粒种子按一定的株行距将其一粒一粒的播在苗圃地上。

4.实例2:苗床扦插育苗训练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为了让非农本科生了解及能够掌握扦插基本技术,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沙池中练习扦插,包括整地、建高床、制穗、扦插等过程。

5.实例3:容器育苗训练

容器育苗因其成活率高、发根快,也可进行机械化或工厂化育苗。本内容可让学生了解容器苗所需基质以及常用配比,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采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5:3:2的比例进行混合作为基质,进行容器苗育苗操作。

6.实例4:嫁接繁育训练

嫁接是目前很多经济树木常采用的一种繁育方式,因此,在本课程中,也希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嫁接的操作步骤,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让学生练习枝接和芽接。

7.课程考核

课程采用“实习评分+小组汇报”综合考核方式,其中实习评分占70%,小组汇报得分占30%,此外可根据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创新性见解及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改进等给予加分。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考核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考核学生课程内容的完成及对各个操作项目基本技术要点的掌握;(2)对学生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和实践做出中肯的评价和鼓励;(3)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操作和团队协作并行的能力,培育其创新性思维。

三、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施教效果

对于学生来讲,丰富知识储备,开拓自身视野,从各个领域充实和武装自己,才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课程,也有必要对基本的农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学校专门开设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农意识,爱校意识。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感情,加强专业劳动技能的训练,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作用,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

因教学资源所限,农事训练中心课程内容繁多,课程安排十分紧密,上课人数多,如何让学生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既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完成好实际操作,对任课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因而需要不断实践、改革和创新。苗木繁育技术实践课程开设以来,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缺乏衔接性,每个班级的农事通识教育历时1周,基本上半天或1天上一个模块内容,但模块与模块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和联系,因而各模块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2)农事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生多,教师少,师生数量比例失调,同时授课老师本身也有专业课程教学压力,相互叠加,任务繁重,影响了教学积极性;(3)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扦插、嫁接、播种是目前林业生产上用得比较广泛的繁育技术,对农事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是由于上课的学生都是非农专业学生,他们对农林的了解较少,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是为获取学分而选课上课,教学课堂上缺乏互动。

为了更好实施对非农专业本科生的苗木繁育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1.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林木育苗相关的通识性生产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包括:(1)理解1个基础(苗木培育的基本理论);(2)掌握3种方式(容器育苗、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3)构建和优化课程配置模式(实施先理论,次示范,再操作,后评价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将“育前准备、育中技术、育后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理论、熟技术、会育苗、育好苗”,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将林业苗木繁育理论和技术普及至每一个华农学生,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础常规的育苗知识并得以实践。

2.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实训质量。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实践教学教师在素质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有很大区别,应针对岗位特点,实施有效的考核和管理,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们只关心自己的研究课题,而在考核制度硬性要求下应付教学任务,我们的本科教学也很难有成效。另一方面,转变学生对通识课程仅仅是混学分的“水课”这样的认知态度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宣传。诚如密西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博士所说:“尽管难以给通识教育下定义,它的实现也极具挑战性,但这难以捉摸的通识教育的目标可能依然是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的最好途径。”[7]

[ 注 释 ]

[1]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8.

[2] 郡彬华,谢黎智.通识教育的内涵辨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6):17-18.

[3] 刘铁芳.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7):5-6.

[4] 李泽民.关于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47-50.

[5] 麦宇红.农业院校通识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0(2):56-58.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林业育苗 容器育苗技术 林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153-01

吉林通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些年来引进了容器育苗技术,成为促进通化地区林业快速发展的途径。根据容器育苗技术的使用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和没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1]。其中,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是利用有形的容器育苗,包括育苗箱、育苗钵等等;没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是将混合料中混合少量的肥料。林业育苗中,采用容器育苗技术,操作简单,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局限,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1 林业育苗中采用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

1.1 容器育苗技术不受季节的限制

与传统的育苗技术相比,容器育苗技术通常是在温室中进行。随着季节变化对林业育苗的局限被削弱,容器育苗技术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育苗效率就会有所提升。

1.2 实现机械化育苗

吉林通化引进容器育苗技术,促使机械化育苗得以实现。采用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确保播种均匀。从操作的角度而言,容器育苗技术可以大量实施,并获得良好的育苗效果。

1.3 苗木种的成活率提高

容器育苗技术可以使树种的成活率有所提升。按照传统的播种方法,通常都是一个苗坑中放入2-3个种苗。如果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并不会存在传统播种方法的局限,而是在容器育苗箱中,一个容器中放进一个苗种即可。当树种发芽后,幼苗根部就会大量地吸收容器中的所有养分。从养分流失的状况来看,苗木的根系发达,对所吸收的养分能够充分利用[2]。可见,只要树种的根部健康,就无需经过缓苗期,苗木生产全年化,不仅延长了造林的实践,还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2 林业育苗中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

2.1 建立苗圃

林业育苗中,容器育苗通常都用于大棚中,给容器育苗提供了生长空间。在大棚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二氧化碳以及水分的含量等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控制。如果育苗条件不允许,容器育苗技术也可以室外育苗。为了提高种苗的成活率,所育苗的场地要平整,且具有较长的日照时间。

2.2 种子催芽

按照种子种植规律,种子要发芽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出芽时间。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可以打破树种的休眠期,不仅缩短了树种的出苗期,而且还使出苗质量有所提高。不同的树种都具有不同的休眠特性,对这些特性充分把握,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催芽。通常种子的催芽都是在种子层积处,可以避免种子受到生理发芽抑制物的影响而导致种子的胚胎生理后熟[3]。

2.3 育苗容器的选择

在选择育苗容器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苗木的规格、育苗的周期等等。如果是大粒种子,可以选择子可以选用 20×20厘米的无纺布网袋;如果是小粒种子,无纺布网袋的规格则要小一些,6×10厘米即可。对此,林业部门还进行过实验,对适合当地生长的松科树种,就需要选择大规格的容器育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育苗效果稳定,对培育珍贵树种非常有利。

2.4 育苗技术

应用容器育苗,育苗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先将种子用水浸泡催芽之后,放入到已经浇透的育苗容器中,当种子出土之后,土壤中的水分就要很好地控制,最好是采用定期浇水的方式,以确保土壤干湿适度。

在培育容器中的土壤量为容器的 90%即可。种子经过催芽后,将已经发芽的苗种移植到容器中,用土壤覆盖好。土壤的覆盖厚度要根据种子生长特点决定。为了确保基质的湿度,当苗木进入到生长期,就要相应地降低土壤水分含,保持土壤湿度适中。当进行苗木移植的时候,就要停止浇水,以利于移植[4]。

2.5 种苗移栽后的管理

当种苗被成功移栽之后,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利于种苗成活。种苗移栽后的半个月之内,在注意保证水分充足的同时,还要施加氮肥。当种苗被移栽超过一个月,就可以施加复合肥了。为了确保苗木能够健康成长,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病虫害措施。如果在苗期已经出现了病虫害,就要根据虫害的种类选择杀虫剂。

结论

综上所述,林业育苗中,容器育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通化地区的林业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就得益于容器育苗技术的育苗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的特点。随着科技发展,容器育苗技术实现了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育苗管理质量,还能够培育珍贵的苗木产品,为丰富林业物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施红霞,史秀梅.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17):195-196.

[2]王根全.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J].北京农业,2014(10):101.

[3]王海英,林永进,赵素红.浅议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99.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4

(一)我国林业现状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在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上差距较大,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域林业情况具有一定差异,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立业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点。首先,作物承担抗旱作用。我国北方地区对作物的这一要求较高,尤其是陕北地区土壤以黄土居多,并且具有干旱少雨的特点,导致西天的地表温度较高、冬天地表温度较低,该地区的植物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必须具备优良的抗旱耐冷特性。其次,林业分布复杂。由于我国地域广袤。所以具有差异较大的林业分布情况,同一地区的林业状况也会因为地形的限制产生不同的分布情况,这种情况在平原地区并不突出,但在高原等地形错综复杂的地区的林业布局通常系统性和规律性都较差。最后,林业管理方式简单。林业经济在我国存在已久,但是由于各地林业分布情况复杂等原因,林业的统一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再加之相关部门在主观上对林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使得很多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仍然在当前的林业发展管理工作中运用。

(二)林业经济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林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近些年我国林业经济建设从未停止,但是林业经济发展收效甚微。林业育苗、种植、修剪、砍伐、技工生产等林业培育部门和相关生产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活动时林业经济的主要内容。当前森林和林业是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领域。首先,森林。陆地上最为常见的生态系统是森林,乔木、灌木、其他种类植物群落等分布在其庞大的系统内部,其中不同群落之间的联系复杂而紧密,并依存于周围的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在动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维持。其次,林业。人工的森林系统即为林业,其林业或森林的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人工培育和保护,从中获取木材的过程中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且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也贯穿于林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其中造林、育林、护林、采伐、林木更新是实现经济收益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预防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功能。

(三)林业育苗

植苗造林法时当前植树造林极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树苗成活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所以我国增加植被覆盖率的重要手段就是植苗造林法。因此为了保证植树造林工程的有效开展,栽植幼苗培育工作的有效进行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很多地区在发展栽植幼苗培育的过程中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是林业育苗的重要特点,具体操作中应当对本地区的地理、水质、温度等外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通过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在最短周期内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运用容器进行育苗是当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育苗方法,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在容器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进而培养出的目标具有更好的外形和生理性能。然而使用容器育苗还具有一些不足,由于苗木的根系在容器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固定,所以苗木劣根现象多发,并且技术人员对这一问题通常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其中无主根、卷根、稀根是劣根的主要类型,如果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治疗这些劣根,苗木主根的生长就会被抑制。所以,容器育苗具有双面性,对根系生长完整性既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又会对根系的健康生长造成一定影响。现阶段的育苗技术具有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传统技术在很多育苗工作中仍在沿用。同时在高技术要求嫁接、组培等方面,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仍有待提升。所以强化育苗技术人员的素质对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现阶段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与当地苗木生产,上级要求的设计理念和当地的苗木现状不一致,没有充分考虑当地苗木市场的供应情况。

二、科学的容器育苗技术

(一)容器育苗技术

传统观念认为利用容器育苗的目的在于提升造林成活率,但是实际上培育平衡根系、空气切根、繁殖材料优化等才是容器育苗的根本原因。在国内相关容器育苗文献当中都对这一点论述较少,如果技术人员没有对容器育苗的真谛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培育出的苗木就很难发挥优良品种和优良性状。

(二)育苗容器的发展趋势

当前的林业育苗中已经淘汰了很多种类的育苗容器,主要使用的是不回首、易分解、易穿透、单体的容器。当前只有几种被广泛使用与各国的发规模苗木培养中,其中法国的无纺布在技术层面最为先进、当前在国内应用广泛的有压缩病原性容器,缓释全肥在这种容器制作的过程中被加入的基质当中,该容器经过压缩和干燥后会具有类似于压缩毛巾的体积,是远距离运输和销售的首选类型。

(三)科学育苗的容器

使用轻基质和无纺布材料是无纺布容器的主要特点,该容器通过机器制作透底容器和焊接布缝、装填基质、切断成型后,能够有效运用于扦插、下种、移栽组培苗等环节。在该种容器成型机中有一个进基质的大料斗,并且有一个内部是推进螺杆、外部卷有无纺布的成型筒,同时一只电烙铁块位于其上,倾斜开口位于其端部,螺杆送料应力拉动无纺布的过程中无纺布自身被自动折边重合,烙铁块时应予以粘合。在成型筒下部悬挂无纺布卷,容器在填料、粘合、成型后由数控电子部件控制推出,并按照设定长度被气动无齿锯片切段。其中可以讲进料筒做成不同口径,进而产生的容器口径也会发生改变,并用于不同植物的育苗环节。对控制器上的参数进行调节,切断的长度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通常情况下一台改进型机器生产三万只装填好基质的容器需要八个小时,每只需要0.004元地无纺布成本。这种容器在容器箱中通过四个小支点支撑,与箱壁有一定距离。通常会有四根导根肋留于每个放置容器的蜂房四壁,进而为伸出的跟向下伸张提供帮助。例如桉树的无纺布容器苗,基质会包裹它的根系,容器外也会有根系伸出。一般来说通过一段时间内的停水和空气会自然切除体外的根系,愈伤组织随之形成。道理一样当无法造林时,对于已经育成的苗木可使其处于临界萎蔫状态进而抑制其生长。根系无障碍穿伸是无纺布容器的重要特点,这有效的避免了缠根现象。同时利用无纺布容器培养的苗木在造林后不具有蹲苗期,根系和地上部分会在入地后爆发性生长。当前除了无纺布容器,其他育苗容器还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无纺布容器能够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在于,根系伸出容器外经过空气切根后会转化为粗壮的愈伤组织,在接触到土壤湿气的情况下就会立即吸收,进而快速生长。这些原本要长成跟的愈伤组织,由于在容器外处于断水状态变得干枯,同时在内部影响的不断供给下随时都能够快速生长起来。当前无纺布容器使用的容器想为聚丙烯容器箱,每个容器箱中有六十个蜂房,在容器箱内可以完成苗木从开始培育到大田造林的整个过程。用这种容器箱和无纺布容器培育的苗谋的成活率极高,通常情况下会接近百分之百。但是这种容器箱也具有价格高昂的缺点,当前通常使用一种价格为三元左右的代替产品,它的寿命为五年。传统的容器箱具有壁硬的问题,这样带有愈伤组织的平衡根系就很难培育出来。

(四)科学的育苗基质

在使用无纺布容器培育苗木时,育苗基质应当选用不含粘土的有机质。可将炉灰、椰糠、锯末、糖稀、甘蔗渣、秸秆、稻壳、树皮、泥炭等有机质都可作为基质的原料,同时这些原料的使用还应当经过粉碎和腐热过程。鱼类加工废弃物、屠宰场瞎聊、粪便等动物废弃物经过充分腐热后也可用于构成苗木培育基质。植物有机质的最佳选择是北方的水藓泥炭、松类树皮,在使用椰子壳时应当充分腐熟进而切断纤维。此外南方的香蕉秸秆也可用于苗木培育基质,但使用前技术人员应当进行试验,保证香蕉秸秆中的纤维充分切断。黄心土参杂生稻壳被很多苗圃用于苗木基质,在桉树扦插育苗的过程中的效果并不好,主要是因为生稻壳中的大量病菌对插条生根造成破坏。实践当中一些技术人员使用有机质基质培育的扦插成活率较低,其原因在于有机质没有充分腐熟。还有一些技术人员认为育苗基质中有肥会降低插条成活率,经常使用黄心土作为基质,这其实也不是正确的。关注有机质的理化性质是运用有机质做育苗基质的关键内容,培育南方苗木时应当增加基质的酸性,不可将南方树种培育于北方基质中,避免影响苗木成活率。在使用有机质做育苗基质的过程中,应当将消毒剂、缓释肥、珍珠岩等加入并进行搅拌。基质是苗木培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培养出苗木强壮的根系是基质使用的终极追求。

(五)科学的苗木质量评价标准

苗木质量评价指标是现代育苗理念的最鲜明反应。传统的苗木评价指标包括根系状况、地径、苗高等,但是这些指标仅反映了苗木的形态,对于苗木的生理情况无法体现出来。扦插苗是否经过充分的幼化处理、根系是否平衡、是否具有空气切根后形成的愈伤组织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关键生理因素,现代林业育苗理念更加关注更本质的影响苗木成活的因素。

三、现代育苗理念的应用领域

(一)生产优化插条

在大棚内利用幼化技术建立采条母株,进而生产出合格的幼化插条是现代育苗理念的基础性应用。一般用组培苗建立采条母株,并且采用盆栽或池栽的方式,组培过程能够提升幼化处理的效果。对于栽盆应当保障其基质的质量,其本身大小对最终的插条质量影响不大。例如桉树,采条在组培苗移栽到花盆数日后尽可进行,并通过整形操作对树冠进行培养。具体操作中应当将顶芽去掉,进而促进腋芽萌发和多枝冠层的形成,通常来说这样的插条一次可采五十只以上。这种嫩条都具有顶芽,不必剪成段,同时母株的产条和培养应当在大棚内进行,这样能够实现保持母株和插条优化的目的。桉树的母株在一年内能够保持,在两年时就需要更新。同时具有越低主干的采条母株比具有高主干的采条母株好,桉树采条区一般控制在根茎部位的十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间,距根茎部位超过三十厘米部位的条都具有较低的生根率。

(二)采条、制条、扦插、喷雾、光照、水肥、空气切根

带有顶芽并伴有数片叶子的半木质化制条是最好的插条,这有利于空气切跟和愈伤组织的形成。林木日后迅速生长的营养储备和新生跟生长有赖于愈伤组织及其撑根段的强健生长,这是林木生长研究中的人理论。

(三)育苗设备和容器类型

育苗设备和容器类型的选择应当以单体、易穿透、不卷根为原则,最不可使用的是装黄土泥沙的塑料袋容器。当前南方使用的多为“辣椒管”,这使得苗木在较小容积下无法获得充分生长,也应当排除使用。此外还应当选择好的容器箱和好的容器配合,进行获得最好效果。当容易易于穿透时,如果容器箱会使他们缠绕在一起,科学容器的效果就会被抵消掉。

(四)育苗基质

基质只要在转让营养、通气性、持水性方面符合要求即可,并不要求其本身覅我。毛细管孔中存有大量的水分供植物利用是好基质的重要特点,这样在容器外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苗木也能够很好的生长。

(五)促进根系发育和苗木生长

在扦插时,可通过植物的通话作用或者急速的促进作用促进根系的进一步生长和发育,促进插穗发育成强壮的幼苗。以上五个部分构成了容器育苗的核心,这五部分的综合体现称之为“平衡根系”,所以“平衡根系容器育苗”是现代容器育苗理念的核心概念。树木优化理论和树木的跟形成理论是支持平衡根系容器的两个基本理论。通过现代育苗技术产生的苗木具有不卷根、主根向下直生或主根不定向倾斜、根系足够粗壮、具有空气切根、分不平衡的根愈伤组织等特点,而这种方法产生的苗木叫做优良无性系平衡根系幼化扦插容器苗,该苗的生理、活力、形态等指标和实生苗指标接近。虽然和实生苗的一生的生长势相比,这种苗木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应为该种苗木通过人工选育载有人类追求的基因,具有早期速生优势,因此是工业原料林的首选用苗。

四、现代育苗理念在桉树育苗中的应用

(一)根系质量

当前人工创造的植株在形态和生理性能上非常接近环境中自然生长的植株,但是这对植株根系质量要求较高,植株根系质量越高越接近天然植株,人造植株就越成功。桉树无性繁殖中面临的主要是根少、无根、根系分布不均衡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生根问题。

(二)改进根系质量的方法

第一,获得主根。主根存在于每个实生苗中,植株最理想的根系结构是主根加上分布均衡的主侧根。相关实验证明,一旦桉树根扭曲超过90度,在大田生长的过程中根就不会再展直,即使将扭曲的跟头减去,根系也无法长直。取得主根的可能性和幼化程度关系较大,但过嫩的插条无法用于桉树扦插,所以当前通常通过培养大量根系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增加部分根系变为主根的可能性,还能实现改善根系分布的目的。第二,增加根量。当前有四类措施、十六项技术用于增加苗木根量,包括插条方面、木珠方面等在因子;生根物质、木珠及扦插生境等外在因子。第三,组培扦插相结合。当前的桉树育苗中,最佳繁殖方法是组培繁殖,这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全国范围内的苗木培育中。使得这个方法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很少受到质疑,但是诸多育苗问题仍存在与这种育苗方法中。能够以较大的力度幼化繁殖材料是组织培养的最大成功,其次是具有较强的繁殖功能,但是组培成本相对其他方式过高,通常需花费0.28~0.34元培育一株组培微型苗,而插条的成本要低0.2元。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苗木培养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技术人员应当结合组培的优势和扦插的优势,才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当前根系缠绕是组培苗木中的主要问题,从瓶苗到育苗容器的移植过程中较为多发,而且这个缺陷在组培育苗技术中难以克服。扦插反之中,因为只需将插条扦容器内,通过使用科学的容器就能够避免卷根现象,通过和平衡根系容器育苗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苗木培育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五、结语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5

关键词: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标准;投入;繁育

林业苗木种植质量与科学种植管理、苗木自身的优良性都具有直接的关系。一旦所载种的苗木树种自身质量较差,那么即使采取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无法保证达到预期的种植质量。因此在林业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控制好苗木树种的自身质量,确保实现林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现状

1.1组织结构体系不合理。当前我国苗木良种选育生产基地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需求。由于组织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导致当前苗木良种选育生产基地辐射范围十分有限,这就使部分地区林业种植生产过程中苗木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林业种植生产的质量,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1.2缺乏长期的规划与投入。林业苗木良种选良工作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林业种植的质量,而且对林业的未来发展还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和投入工作。但在实陵墓作中,我国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还没有长期的规划和完善的投入机制,部分生产基地还存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林业种植生产的质量,而且对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1.3科技革新不到位,选育效率落后。在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中,其以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针对于林业苗木良种选育方面还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科学革新不到位,林业苗木良种选育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没有专业化的运作机构负责良种选育,选育效率落后,这种良种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1.4种植布局缺乏合理性。当前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中,多数选育基地在选址时都选择土质肥沃,环境适宜的山区、丘陵和平原等地区,这就导致培育的苗木良种对恶劣环境缺乏适应性,种植布局在合理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选址时宜选择一些盐碱、贫瘠及多旱涝的土地环境下进行培育,使苗木对各种恶劣环境能够有效的适应。

2加强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对策

2.1明确新品种、良种的标准。新品种需要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主要以人工培育或是对野生植物进行开发获取。苗木良种不仅要经过人工选育,而且还要经过严格的试验和鉴定,在确保其在适合生长的区域内在产量、质量和其他性状方面相较于当地主载树种要具有较好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但新品种并不等于良种,良种多数情况来是在新品种中精选出来。因此在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中,需要对新品种和良种的标准进行明确,从而在实践工公务员大量繁育用推广苗木良种。2.2明确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重要性。在林业种植工作中,针对自然地区分布的不同,可以将树种分为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因此在具体选育工作中,无论是外来树种还是乡土树种都要科学进行选育和选培,并通过科学的地区培育试验,对树种在当地生长繁育情况进行确认。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为了增加区域内树种的多样性,大量引入外来树种,但由于而死在选育和试验工作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树种进行严格选育和选培,从中选出真正优良而且适宜当地生长繁育的树种。2.3整合相关制度,优化资金投入策略在当前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基地建设工作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进一步对资金投入策略进行优化,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政府要出台相关扶持政府,并采用适当的经济调控手段,促进林业苗木良种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4合理利用无性繁育与有性繁育。苗木良种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进行繁育,有性繁育是基因重组创造新基因型的最重要途径。无性繁殖没有基因分离与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型,只是原株的拷贝克隆。其优点是在所繁殖的无性系分株中不仅能够保留原株的基因,还能保留基因的互作效应,带来最大的遗传增益。而且无性繁殖的繁殖材料丰富和技术手段多样,可以大大提高繁殖系数。因此,无性繁殖被广泛运用在苗木良种繁育的实际生产中。因此在苗木良种选育工作中,需要了解有性繁育和无性繁育的优缺点,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繁育方式,促进苗木良种选育工作有序开展。2.5重视良种退化与幼化复壮。客观来讲,几乎所有的苗木良种都具有时间性与区域性,也就是说根据区域的不同,苗木树种的优良性会有差异,而且就算是在同一个地方,一个本身具有非常高优良性的树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自然的优良性退化。所以,在苗木良种选育工作中,不论是有性还是无性繁育的苗木树种,都必须要考虑到良种的退化问题,并且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如何进行优化复壮,使苗木树种始终保持如一的优良性。2.6繁殖的多元化,优化良种选育流程。在进行良种选育工作中,要采用多样化的繁殖方式,充分的利用不同繁殖方式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对良种选育流程进行优化,确保良种选育工作流程更具科学化和高效性,从而全面提高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质量,更好的促进林业种植的水平,为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7完善树种分类,切实选择树种类型。在当前林业良种选育工作中,需要对树种分类进行完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树种类型。避免出现部分地区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的行为,这不仅是由于选育和测试方面不完善,同时还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不利于林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因此需要科学合理选择树种类型,确保林业种植质量和数量的全面提升。

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这也使林业的发展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需要提高林业种植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确保林业苗木的优良性。即通过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来提高林业苗木的质量,全面提升林业种植的效益,为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潘盈璇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肇东试验林场

参考文献

[1]杨贵成.浅谈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J].绿色科技,2015(3).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 就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造林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达到增加育苗生产者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投资风险的目的。

马尾松俗称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温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以天然林为主,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广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自治区)。在福建,马尾松遍布全省,闽西北、闽中中山地貌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 200m,是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用途广,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大田培育的苗木生长期延长,经苗木调查发现,在古田县普遍存在马尾松苗木高生长过快,即使是单位面积密度较小的苗木,高径生长比例依然失调,一些苗木高度大于40cm,高径比大于90,主根长,侧根偏少,而且出现苗木分枝和二次抽稍严重的现象,对苗木出圃和造林成活率产生不良影响,给育苗生产者、造林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快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且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的成败。针对马尾松大田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质量,培育高径比例合理、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增加育苗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的投资风险,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值得专业技术人员和育苗生产者深思。

2.1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整地做床是育苗生产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实抓好。长期以来,整地时都是做成宽1m、高20~25cm的苗床,床间步道45~50cm,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就是把苗床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苗床,床间步道35~40cm。利用该法育苗可使圃地利用率提高12%~30%,总产苗量提高12%~30%,经折算利用该法育苗马尾松可增值20%左右。

2.2适度延迟播种时间,缩短苗木生长期

马尾松育苗播种时间一般在2~3月间进行,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暧,苗木的生长期延长,而且由于现有都是使用良种育苗,苗木生长较快。因此,要区分不同种源区域的种子,适时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可在3~5月间进行,使用省内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育苗,可在3~4月间播种,使用广西等气候较热地区生产的种子育苗,播种时间适当延迟,可在4~5月间育苗。

2.3节省除草用工,降低育苗成本

在大田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的投工投劳最大,所占的成本比重最高,采取措施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①在水田和熟土育苗。苗床作好后,床面上一定要铺一层厚约2cm的干细黄心土,但一些生产者只是象征性地铺一层很薄的黄心土,不能有效抑制杂草萌生,造成圃地中耕除草的投工投劳大、育苗成本高,这种耕作法必须彻底予以纠正。②使用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80%以上。使用美国产23.5%果尔乳剂进行除草在马尾松育苗圃地安全方便,除草效果好,果尔剂量以0.065~0.080mL/m2为宜,可在苗前作土壤处理。③继续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除草原则。

2.4各种措施并举,控制苗木高生长

2.4.1整地时适当降低苗床高度。苗床太高,主根生长过长,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相应增大,特别是在9~10月小阳春季节,高生长迅速,甚至出现2次抽稍现象。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既提高了马尾松育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适度抑制苗高生长。

2.4.2扫落苗木的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合格苗标准后,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未干之前,用竹扫帚将苗木上的露水扫落,连续7~10d,从个别育苗户生产的实用结果来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2.4.3控制施肥量。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变暧后苗木生长期的延长,马尾松育苗基本没有进行追肥。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可能地少追肥或不追肥。

2.4.4强行间苗。在马尾松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间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亩定株数为按平方米定株数,一般不超过318株/m2,8月底之前要按平方米定好苗,使苗木各生长期都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确保苗木粗壮。苗木过密时,必须及时地间去不良幼苗,保留生长良好的壮苗,而且留下的苗木要分布均匀,间苗可结合除草同时进行。

2.4.5推行容器育苗。容器苗根系发达,苗木高径比适度,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可育苗的时间长,苗高容易控制。因此,优良马尾松要全面实行容器育苗,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增加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比重。

3结语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以上几个生产环节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其他生产环节按常规操作,就可以培育出高径比例合理的优质壮苗,提高苗木的产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种苗生产的质量监督,以及加强与育苗生产者的联系沟通,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举办育苗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育苗生产者建立了解掌握林业科技的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