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例6篇

二本重点文科大学

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文1

一、吉林大学没有二本文科专业。吉林大学,只招一本。

二、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来源:文章屋网 )

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文2

第一站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申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外贸港口.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今天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坐落在上海的大学.则有着更独特的魅力。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学

创办人:盛宣怀

外文名: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类别: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985工程”“211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

简称:上海交大

现任校长:张杰

校训: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知名校友:、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

创办时间:11896年

网址:http://sjtu.省略/

规模:上海交通大学有闵行、徐汇、法华、七宝、上中路、重庆南路(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6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350万平方米。

学校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8496人.硕士研究生11326人。博士研究生4657人。

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现有博士点171个,硕士点284个,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师资:上海交通大学现有专职教师3130人。其中教授75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中组部“”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7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6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

中文名:复旦大学

创办人:马相伯

外文名:Fudan University

类别:中央部属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首批建设院校

简称:复旦

现任校长:杨玉良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知名校友:于右任、邵力子、陈寅恪、竺可桢、张志让、李岚清

创办时间1905年

网址:http://fudan.省略/

规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复旦大学已经形成“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目前学校共有土地231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5万余人.其士、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普通本科生、专科生接近1.5万人.外国留学生2812人。成人教育本科生、专科生1.1万余人.网络教育本科生、专科生近9510人。

学科:复旦大学现有1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9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被重点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总数达86个.居全国第三位。

师资: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与科研人员24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14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含双聘)。博士生导师83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0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

第二站“东海第一胜境”――连云港

《西游记》描写过的花果山下,有一座“烟霞散彩.日月耀光”的海港山城.让人看过有种流连忘返的感觉.作为花果山国家4A级风景区的连云港则是现实版的“东海第一胜境”.让我们看看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孕育着什么样的高等学府――

淮海工学院校徽

中文名:淮海工学院

校风:严谨求实团结献身

类别: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简称!淮工

校训!严师尊道 明德至善

现任院长!晏维龙

创办时间11985年

网址:http://hhit.省略/

规模!淮海工学院目前占地144.2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6.5亿多元.校舍面积近5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7万多册.中外文期刊1100余种.另有超星数字图书馆.建成了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海洋与核能文献服务项目中心。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教职工1600人。

学科: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大学外语部.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学等50个本科专业.专业门类覆盖了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农学、法学、经济学七大学科。

师资:现有942名专职教师.其中429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630位教师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60多位教师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第三站“扬子第一窗口”――南通

离开连云港.我们把脚步停驻在另一座美丽的江南水乡――南通市。在中国的版图上。南通可谓是“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南通大学就坐落在这里――

中文名:南通大学

创办人:张謇

外文名:Nantong University

类别:全国重点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

简称:南大

现任校长:袁银男

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

创办时间:1912年

网址:http://ntu.省略/

规模: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179.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9亿元.馆藏图书192万册.中外文期刊23797种.中外文数据库40个.配有中英文光盘检索系统.设有“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知识网络一级管理服务中心。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万余人.其士、硕士研究生1075人。留学生240人。

学科: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7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师资:学校有近2000名专职教师。其中高职800多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00多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第四站“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宁波

沿着海岸线南移.我们来到下一站――

宁波。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为口号的宁波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还有一个特别之处――著名的“院士之乡”.宁波籍院士的总数为95名.稳居全国各城市第一位。说到这里.同学们一定着急要去看看宁波大学了――

中文名:宁波大学

创办人:包玉刚

外文名!Ningbo University

类别: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

简称:宁大

现任校长:聂秋华

校训: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

宁大精神: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

创办时间:1986年

网址:http://nbu.省略/

规模: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近180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2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为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现有藏书26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2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

宁渡大学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5万余人。研究生1120人。外国留学生170人。

学科:学校设有19个学院.3个博士点.5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

师资: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其中专职教师1350余人.含共享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4人。

第五站“中国数学家”的摇篮――温州

体验过江南水乡的温柔.温州也是不可错过的去处。温州.是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作为“中国数学家”摇篮的温州也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而温州大学就矗立在这样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城市里――

中文名!温州大学

创办人:黄溯初

外文名:Wenzhou University

类别:地方综合性大学

简称:温大

现任校长:蔡袁强

校训: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

创办时间:1933年

网址:http://wzu.省略/

规模:学校总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10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6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266人。

学科:学校现有20个硕士点.50个本科专业,2个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2门部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师资:学校现有教职工2376人.其中专职教师1431人,其中教授170人、副教授358人.硕士和博士生导师199人.省、市新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20人。

第六站“花果鱼米之乡”――福州

离开温州.我们将带领同学们到福州去看一看.别看温州和福州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这两座城市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那么福州大学与温州大学相比.又是一座什么样的高等学府呢?就让我们去实地考察一下吧――

中文名:福州大学

外文名:Fuzhou University

类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简称:福大

现任校长:吴敏生

创办时间:1958年

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网址:http://fzu.省略/

规模:学校目前有怡山、旗山、铜盘、厦门工艺美院等多个校区.占地近3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5亿多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多册.电子期刊60万多册.中外期刊7000多种。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8900多人.其士、硕士研究生近4200人,本专科生22500多人.此外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多人,成人教育学历类学生近8000人。

学科: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部级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3个省级重点学科:已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IM)和工程硕士(含18个工程领域)。

师资:现有教职工3200多名,专职教师17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0人,讲座教授3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

第七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

离温州过福州.下一站我们就该到广州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不仅仅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还因为它是华南地区高校最多的一座城市.下面就让我们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学府.给同学们――道来――

中山大学校徽

国立中山大学校徽

中文名:中山大学(包括广州校址和高雄校址)

创办人:孙中山

外文名: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国内地)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y(中国台湾)

类别!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简称:中大(中国内地)、中山大(中国台湾)

现任校长:黄达人

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笃行

创办时间:1924年

网址:http://sysu.省略/

规模:学校共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万平方米.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万平方米.北校区占地39万平方米,东校区占地113万平方米,珠海校区占地34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藏书546.91万册(件),新书刊资料年增长量达17万余件。学校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覆盖四个校区.接人计算机近5万余台.规模居中国高校校园网前列。

目前各类在校学生7万多人.其士研究生4000多人.硕士研究生14000多人.本科生3万多人.外国留学生1500多人。

学科: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和11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3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全校有94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

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

师资:全校共有教职工13000多人.其士生导师9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00多人.具有副高职称的1600多人.教师队伍中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部级教学名师3名.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

中文名:华南理工大学

外文名:South

China University nfTechnology

类别:“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简称:华工

现任校长!李元元

知名校友:李东生、黄宏生、张志东、朱江洪

校训:博学 慎思 明辨 笃行

创办时间:1952年

网址!http://scut.省略/

规模:华南理工大学现有固定资产26.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8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以及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7万平方米。藏书300万册。

学校有各类学生7万多人.其士、硕士研究生14913人。本科生25025人.继续教育学生15677人.网络教育学生14611人.留学生664人.已形成学士一硕士一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目前.学校共设有23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3个博士点.176个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4个本科专业。

师资:学校现有教职工4496人,其中专职教师238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20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研究生导师123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06人.硕士生导师1199人。

中文名:暨南大学

外文名:Jinan University

类别:中央部属高校、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现任校长:胡军

知名校友:李岚清、吴学谦、江上青、邓传楷、王乃昌

校训:忠信笃敬

创办时间:1906年

网址:http://inu.省略/

规模:暨南大学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四个校区都在发达城市的繁华地段.校园占地总面积17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70.02万册。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共25290人,其士、硕士研究生6448人.本科生18000多人.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2561人。

学科:暨南大学设有20个学院.49个系.101个研究机构和80个实验室,68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8个招收和培养博士的专业。

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文3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西南大学起源于1906年4月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占地总面积约9600余亩,校舍面积约183万平方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学校现有32个学院(部),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7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研究生导师12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学名师3人,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教学团队4个,“长江学者”4人,“”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

二、学院及专业简介

新闻传媒学院是西南大学32个学院中的一个。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3个本科专业;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传媒文化教育、传媒产业教育、艺术美学以及课程与教学论4个博士培养方向。新闻传播学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学是重庆市特色专业,新闻采写教学团队是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4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

学院现有各类学生1000余人,其士生20余人,硕士生240余人,本科生720余人,留学生6人,秉承“开中外视野、立时代精神、办特色教育、育传媒人才”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传媒素养、新闻智慧、科技能力、人文关怀”的现代传媒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网、湖南卫视、安徽卫视、西藏电视台、海南电视台等传媒机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专业以“专业技能扎实、人文素养深厚”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新闻主播、出境记者、节目配音为特色专业方向,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新闻播音、节目主持、企业宣传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专业以“大文化”、“大艺术”为根基,以策划、写作、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电编、文编、广播电视新闻为特色专业方向,为广播影视媒体、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培养广播影视策划、制作、包装、宣传的“强实践型”专门人才。

【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2014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64人,考取、保送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研究生12人,到美国迈阿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海(境)外高校留学9人,进入四川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铁电气化集团、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43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73人,考取、保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研究生17人,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海外高校留学6人,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优创(青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50人。

三、招生专业及计划 一、学校简介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西南大学起源于1906年4月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占地总面积约9600余亩,校舍面积约183万平方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学校现有32个学院(部),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7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研究生导师12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学名师3人,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教学团队4个,“长江学者”4人,“”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

二、学院及专业简介

新闻传媒学院是西南大学32个学院中的一个。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3个本科专业;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传媒文化教育、传媒产业教育、艺术美学以及课程与教学论4个博士培养方向。新闻传播学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学是重庆市特色专业,新闻采写教学团队是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4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

学院现有各类学生1000余人,其士生20余人,硕士生240余人,本科生720余人,留学生6人,秉承“开中外视野、立时代精神、办特色教育、育传媒人才”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传媒素养、新闻智慧、科技能力、人文关怀”的现代传媒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网、湖南卫视、安徽卫视、西藏电视台、海南电视台等传媒机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专业以“专业技能扎实、人文素养深厚”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新闻主播、出境记者、节目配音为特色专业方向,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新闻播音、节目主持、企业宣传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专业以“大文化”、“大艺术”为根基,以策划、写作、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电编、文编、广播电视新闻为特色专业方向,为广播影视媒体、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培养广播影视策划、制作、包装、宣传的“强实践型”专门人才。

【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2014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64人,考取、保送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研究生12人,到美国迈阿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海(境)外高校留学9人,进入四川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铁电气化集团、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43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73人,考取、保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研究生17人,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海外高校留学6人,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优创(青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50人。

三、招生专业及计划

序号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人)

招生省份

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65

面向全国9个省(自治区、市)招生

(重庆、四川、贵州、山东、山西、湖南、

湖北、河南、河北)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65

四、报名条件

(一)符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

(二)考生所在地组织省级统考的省份,考生需通过省级统考合格后,方能参加校考。

五、报名程序

(一)报名方式:现场报名。

(二)报名材料:

1.考生所在省(市)发的艺术类准考证、二代身份证;

2.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生,需现场领取《西南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报名登记表》,贴上照片,考试时统一交回。

(三)学校按照重庆市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收取报名考试费。

(四)校考专业准考证

1.考生报名材料经考点现场工作人员审核后,发给西南大学《校考专业准考证》;考生参加考试时,必须携带校考专业准考证、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艺考证原件,按规定时间到指定考试地点参加专业考试。

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生,考试时需带上《西南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报名登记表》;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生,考试时需带上2B铅笔,用于填涂《文史知识》机读卡。

六、校考考点安排及考试时间

考点

生源

报名及

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2015年)

考试时间

(2015年)

长  沙

湖  南

湖  北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28-1.29

1.30-1.31

郑  州

河  南

郑州24中

2.1-2.2

2.3-2.4

潍  坊

山  东

潍坊市富华国际展览中心

2.26-2.27

2.28-3.1

成  都

四  川

四川音乐学院

2.28-3.1

3.2-3.3

石家庄

河  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北院)

3.2-3.3

3.4-3.5

晋中

山  西

山西传媒学院

3.2-3.3

3.4-3.5

重  庆

重  庆

贵  州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3.13-3.14

3.14-3.15

注:1.考生只能在规定时间、规定考点参加专业考试,不能跨省(市)异地参加考试。2.学校视生源质量情况可对招生计划作适当调整。

七、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

专业

考试内容

分值

备注

播音与主持艺术

①面试:普通话语音测试

50分

只有面试,随到随考,

一次考完,不分初复试

②面试:指定稿件播读

100分

③面试:即兴评述

100分

④才艺展示(除语言之外的才艺)

50分

总 分

300分

广播电视编导

①笔试:文史知识

100分

只有笔试,3个小时,

三科一场考完

②笔试:故事续写

100分

③笔试:电视节目评述

100分

总 分

300分

八、录取办法

(一)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理兼收。考生的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应达到所在省(自治区、市)划定的合格线。高考文化考试各科中凡有一科为零分者,我校不予录取。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我校校考专业成绩排序,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的,按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时,考生的文化成绩不得低于所在省(自治区、市)公布的当年高考普通文理科文化成绩二本批次线(非艺术类)的75%。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1.依高考文化成绩×50%,与我校校考专业成绩相加的综合分,按照综合分排序,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计算公式:高考文化成绩×50% + 校考专业成绩 = 综合分

2.对于艺术类招生计划不分文理科的省(市),我校将对理科考生的文化成绩按一定公式折算后和文科考生一同按录取规则排序,择优录取。

理科考生文化折合分=理科考生文化总分×(普通文科二本批次线/普通理科二本批次线)

九、学费标准

2014年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2015年最终以重庆市物价局核定为准。

十、成绩公布及专业复查

(一)成绩查询方式:

网上查询:bkzsw.swu.edu.cn/(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电话查询:023-68252070(新闻传媒学院艺招办公室)

(二)成绩查询时间:

2014年4月中旬前(以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时间为准)

(三)新生专业复查: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组织专业复查。复查合格者方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十一、联系方式

(一)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艺招办公室

邮政编码:400715

(二)咨询电话:023-68252070(传真)

咨询邮箱: xwcmxy@swu.edu.cn

监督电话:023-68252504

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80-02

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学科建设,二是抓专业建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过长期的积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都取得了很好成绩,体现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2006年5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该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互动关系,使二者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近8年的建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特别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颇有心得,在此加以小结以求抛砖引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称“思政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负有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思政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重要日程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思政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方法、规律、实效性等等方面需要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加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变成僵死的说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学科受社会历史条件变迁的影响和制约更加突出,总是不断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只有做不懈的努力,探索、揭示新的客观规律性,不断地开拓向前,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新的形势、新的实际,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党对思政学科的发展历来是十分重视的,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中共中央于2004年颁发了[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性工作会议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重大举措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文件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还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思政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政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政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思政学科建设是时代所需,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举措。

以上从宏观层面说明了思政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与思政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一所高校应当进行思政学科建设,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高校还可以考虑建设省级乃至部级重点学科。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搞好重点学科建设,就要求拥有一支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权威、知名学者和实力雄厚的教师组成的科研梯队,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就我院思政学科来说,虽然我院是地方本科院校,但是在思政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学科梯队,共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9人,还有博导、硕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才。这支队伍紧紧凝聚在学科带头人周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把握时代脉搏展开科学研究,已经成长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本学科的建设中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发展,从战略高度搞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将着力加强学科梯队人才培养力度,优先选送学术带头人到国内一流大学访学或进修,大力支持、鼓励学科梯队成员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学术骨干。同时,本学科将以优厚的条件从校外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教授5~6名和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博士4~6名,到2010年使本学科梯队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达到梯队人员总数的60%以上,教授15名,博士10名。大力鼓励教师拓展知识领域,以实现多学科化,形成一个有机、综合、互补、强势的学科群体,不断提升本学科梯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学科方向带头人要对梯队骨干成员和梯队其他成员做好传、帮、带工作,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提高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贡献大者予以奖励,职称评定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用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且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

明确科学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又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重点学科的主要标志是其研究领域要达到学科发展前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恰好从学科确立的研究方向的优势和特色中体现出来。而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往往需要融入到高校的教学之中,以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思政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选择研究方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具有学科的前沿水平;第二,必须是思政学科的主干方向,对本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第三,具有取得重大突破的空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根据我院已有的科研基础和特色,思政学科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包括以下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方法研究;③思想政治的功能研究;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研究。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该方向着力从三个方面展开:①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原著进行研究;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当代社会的沟通与契合研究;③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③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④学生党建工作研究。重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入手,以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向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述思政学科与专业有关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根本举措:搞好软硬件建设

这里的软硬件建设,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术会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二是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教学科研场所、实验实训场所、图书情报资料建设。三是基地建设。理论包括教学改革研究基地,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值得提出的是,经费的投入是促进学科与专业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科学支配、财尽其用的原则。必须在学校指导和监督下,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搞好软硬件建设,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

1.思政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1]

2.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思政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中央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这六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政学科建设的结晶。[2]

3.思政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从过程来看是这样,从结果来看也是这样,我校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已得到了验证:2005年5月,该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06年5月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7月思政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8月,思政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2月,思政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重点建设学科”,十二五又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加强建设,并向新的目标冲击。这个“新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今后申办硕士研究生学位建设点打下基础,二是要加强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该学科还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创新管理”方向,这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把优势学科转变为特色学科,使特色学科的依托作用更为明显。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趋势

1.两者互动,专业必须以学科为依托,学科必须以专业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政学科建设,根本是要在学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本发展观,反对只重书本、不重人本身的发展观,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倾向,真正使教育成为人们的发展需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关系,避免对立发展观。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亦可称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实现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并坚持对自身不断超越的状态。[3]也有学者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性、全面性、协调性以及可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中还有不少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如学科点布局及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实现思政学科依托发展,正确处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积极拓展本学科的研究领域,科学设计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4]。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都是思政学科的应有之义,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又是思政学科的依托。

3.思政学科与专业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态度,而根本的是取决于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任何学科都有需要不断开拓的领域,都存在有待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而且,思政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不仅仅满足于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富有特色。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思政学科和专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并与相关专业和学科共同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树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

[2]郑永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4).

[3]黄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文5

1、第一批本科简称一本,是中国高考中参加录取的院校为全国重点高校和生源比较好的一般院校,是重点本科;

2、第二批本科简称二本,中国高考中参加录取的为一般本科院校,录取数量文科约占第一、二批文科录取总数量的百分之78,理科约占百分之65。二本是一般本科;

3、第三批本科简称三本,为近几年成立的民办高校,属于高收费的院校;

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文6

[关键词]高校 重点学科 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050-04

高校重点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高校生存的生命线,一般要经历从通知、申、评审到立项、实施、年度或中期检查、验收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方式等同于政府投资经济和社会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但在管理对象、形式以及机制等方面均体现出有别于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势。然而,回顾199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主导的高等教育项目建设工程或计划,典型的工程项目导向型特征已逐渐暴露出立项竞争行政化、过程管理指标化、文化建设形式化等弊端。基于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学术主导特征以及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研究的对象性,本文拟对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障碍表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尝试从统筹管理、高效节约的目的出发,在立项管理、过程管理和文化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障碍表征及成因剖析

(一)立项管理迎合权学交易目标,阻碍生态建构均衡

从1995年实施“211工程”开始,高校重点学科项目立项建设管理模式得到明确。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行政主导、经费专项、责任到人、项目管理等特点。各高等院校作为项目申请方,面对由国家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建设经费,往往为获得资源份额展开激烈博弈,“权利寻租”和“权学交易”行为愈演愈烈。有这样的两个例子在笔者的求学生涯中印象深刻:某市某“985”著名高校的副校长曾经同时是部级、部级、市级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某二本院校校长作为市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尽管在市重点学科评估中成果未达标,但至今仍然是为数不多的市级重点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公共财政资助项目建构的生态失衡问题。

从高校重点学科项目申主体来看,在国家“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经济建设中,一般都是分层次进行建设,并且设有申门槛,如要求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要求“985工程”高校才具有申资格或优先资源分配权等。这种建设原则虽然有利于提高重点高校学科项目建设的效率,但过于弱化非重点高校或弱势项目,非但无益于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易造成部分高校部分学科或实验室过度投资或重复投资的现象,加剧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此外,尽管公共财政定期和不定期下达的重大或重点学科项目有增多趋势,但调查发现,最终获准立项的学科项目负责人,几乎都有过硬的行政背景或政府攻关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越发强化了学科生态建构的种种失衡:某重点学科项目或重点实验室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某著名教授或高校领导课题多得做不完,经费上千万甚至上亿;没有行政头衔的普通学者,即使拥有优秀的学科成果也不愿意参与申;高校重点学科项目主管部门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来自申请部门激烈角逐的干扰和压力。

(二)过程管理追求有形物质目标,违背内在发展规律

虽然国家要求高校对“九五”、“十五”、“十一五”、“211工程”、“985工程”学科建设实施项目管理,但有些项目建设管理过程还是相对落后,对有形物质目标的追求偏离了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些高校在公共财政学科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后,往往在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和后期的验收工作上投入较大精力,不太重视项目建设过程的系统化管理,“两头热中间冷”现象明显。调查发现,部分重点高校在获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或重点实验室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大量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改善实验环境。事实是,硬件的改善在缩小与国外一流大学项目水平的差距上没有任何作用。二是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表现为宏观的多头管理与微观的多头应对并存,即项目建设的宏观资源配置涉及到校办、学科处、二级学院、图书馆、人事处等多个部门,而微观管理上又要求项目带头人既精通学术又擅长组织策划,还要有足够的参与和调动各部门资源的时间和能力,缺乏促进学科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到高校重点学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文化管理游离知识创新目标,忽视人本传承价值

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已成为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常规活动,然而,行政压力下对项目立项的追逐以及类同于经济工程建设的项目过程管理,使某些高校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建设目标逐渐偏离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轨道,忽视了团队文化和人本价值观建设。其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名目繁多的学科攻关和人才培养计划不利于学科优势方向的凝练和突破。伴随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级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增多,高校的学者和教授们迫于行政力量主导下的学术竞争压力,不得不为学科计划的立项、检查和评审而奔波,很难潜心钻研相关学术学科问题,更别提强化学术团队的文化内涵建设了。二是高校的外延扩张需求不利于学科优势方向的传承和创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研究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普遍缺乏学科创新和特色的挖掘,且倾向于简单复制国外主流研究方向,不易形成长期稳定的学科方向,也无法通过团队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达到传授前瞻知识获取方法的目的。

二、促进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从本质上看,目前发生的这些问题均来自于管理体制的缺陷,而其直接结果则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失衡,基础研究和学术研究虚与委蛇,即表现为一些轰轰烈烈的学科项目建设有硬件、没软件,有人才、没队伍,有投入、没产出。笔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管理经验,本着节约、高效的项目建设目标,针对当前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障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保持投入产出的学科项目生态平衡,分类立项,错位竞争

在高校,无论是公共财政资助单体学科还是群体学科都具有生态现象,而平衡是学科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这里,我们倡导投入产出的学科生态平衡,提出通过分类立项、错位竞争实现学科项目建设目标的管理策略。

1 学科项目战略投资与规划同步策略

考虑到高校战略规划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财政资源投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投资的公立高校,都应该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拟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个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以某一级学科为重点,分阶段、分需求、分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高等教育的专项建设项目,在按一级学科选拔审核的基础之上,必须与各个高等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同步机制,按照规划需求核定投资额度,并在战略规划实施的中期和末期,参照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做法,成立独立于政府和高校的发展教育基金会,作为无任何法定或行政权力的咨询团体对各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绩效进行评估。

2 学科项目组织机构与功能协调策略

从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内部结构来看,项目方向、项目队伍、科学研究等结构应该平衡且与功能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科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按学科门类或学科群设置学院。之所以提出这点,是因为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把同一学科分放在不同学院的现象极其普遍,如国内某一高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就分散于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和科学研究院三个学院,不仅造成学科方向交叉,在申请重要学科纵向项目时盲目拼凑,无法形成规范的学术团队,而且造成了多次恶性竞争,为了争揽一些横向课题各学院互相压价诋毁。长此以往,学科方向得不到凝练和提升,整个高校管理学科的发展也将受到重创。因此,建议将同一个一级学科门类中的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力量设置在同一个学院之中,促进高校重点学科项目之间的融合渗透,力求使高校整体的强势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实现一种协同进化的平衡。

3 学科项目层级权力与责任对等策略

众所周知,高校重点学科项目有校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乃至部级重点学科之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多样性是综合性的前提和基础,追求和发展多学科项目,是大多数高校合理而正常的发展目标。但是,公立高等院校本身就有“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之分,因此,高校的公共财政资助项目层次也应泾渭分明,错位竞争以避免学科生态位的重叠。国内一流大学可着眼于部级学科和博士学位点学科项目建设,以基础研究为主,向国际一流学科靠拢;而地方高校则主抓一般学科项目、校级学科项目以及硕士学位点学科项目建设,侧重于扶持和培养一些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学科项目。当然,在资助力度和强度有别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别高校应该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必须进行分类并列人要求项目。如笔者所在的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百年“海运”学校,单科性高校发展阶段始终立足于航海和运输,促使其成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基于这样的学科传统优势和现有时代特征,该校在“航运技术和管理”和“集装箱供应链技术”这两个“异质”引导下,积极寻找和拓展学科增长点,已获得重点学科项目多项,包括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项目(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5个部级特色专业(航海技术、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航运管理),9个交通部和上海市级学科项目,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并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集装箱教学实习船“育锋”轮、4.8万吨级大型散货教学实习船。

(二)顺应开放自由的学科项目发展规律,学术主导,科学发展

高等教育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学术性事业,这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项目产品存在本质区别。这里,笔者提出顺应开放自由的学科项目发展规律,通过学术主导、科学发展实现学科项目建设的管理策略。

1 学科项目内隐资源培育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由“小科学”向“大科学”方向的迅猛发展,大学学科项目建设也纷纷以调整、共建、合作、合并为手段,对原有项目进行由“小学科”向“大学科”转化的调整,不少高校学科项目规模越来越大、类别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设备越来越先进,然而对高校重点学科项目长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内隐资源投入却缺乏足够重视。对此提出两项建议:一是顺应当下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呼声,建议高校在思考过度制度化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科核心理念。显然,该理念的建立应满足下列要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把握本学科最高发展层面上的创新活动及学科项目发展规律,改变简单直接采用任务指标型等检查手段的做法;改变无行政头衔的优秀学者或教授申无助,唯有被动等待项目参与或获得资助后无力支配资源的现状,为更多热爱学科建设的教研人员开展创造性、思想性工作提供保障条件。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就是斯坦福的成功,其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所二流大学跃升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重要的原因就是明确的研究与学科开发中心理念的提出,使以大学为主体的高科技园区得以顺利组建,进而通过推进不同门类学科项目与学科园、工业园区的相互合作与渗透,最终促进了斯坦福与硅谷的共同成长。二是重视大学学在项目核心竞争力培育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学在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方面的窗口作用。一方面,学科项目建设可吸收学主要编辑和管理人员参与,增加其对本校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现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及发展战略目标的动态了解;另一方面,学可针对本校强势学科项目、新兴学科项目设置品牌、特色专栏等,及时发表学科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吸收同行知名学者相关学科成果的稿件,安排与本校教师稿件同期编发以充实期刊内容,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所在高校学科项目与学的相互助力。

2 学科项目源流创新管理策略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创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使新学科完成它的孕育生成阶段。同时,一个新学科的生成也不是一所高校所能完成的,它是大学和其他社会研究组织共同享有的学术成果。实践证明,无论是潜学科还是发展学科、发达学科,探寻合理的有别于工程项目式的源流创新管理策略至关重要。策略有二:一是关注学科创新点和生长点技术研究。无论是学科项目主管方还是申方,都应加强与中下游的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公司的密切联系,促成学科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公共服务目标的实现。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对于产业发展来说,重要的并不是进入产业界成为产业的主力军,而是使其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创新、人才培育和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二是重视学科项目建设中关键人力资本的保持和学术优势的稳定。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的主体是教师,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因此,体现知识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价值非常重要。而大学教师人力资本使用价值的保持与提高,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我教学,是因为我要教学;我研究,是因为我想研究;我发表,是因为我的成果瓜熟蒂落。由此,在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激励和稳定重要岗位优秀师资的做法,逐步完成从行政力量的直接安排和深度介入向学术力量实际主导与主动参与的转变。

(三)培育特色鲜明的学科项目传承精神,凝练方向,团队创新

1 学科项目知识变异更新策略

学科本身并无层次性,其层次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学科知识的变异和更新能力。知识创新是形成学科生长点的“发酵剂”,也是学科方向和队伍能否传承下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知识创新的策略有二:一是紧密依托相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建设,提升学科知识更新速度。针对目前高校重点学科项目“重申,轻建设”的不良倾向,建议依托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优化组合学科建设梯队,打造相关科研项目品牌或名牌工程,以学科项目建设保证学位点建设,以学位点建设带动项目建设,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二是不断寻找学科新的生长点,扩大学科知识变异空间。加强学科项目的知识管理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枝剪陈旧知识或者嫁接边缘交叉知识则是其内涵提升的两条基本路径。考虑到现代科学技术以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为特征,通过争取和合作完成大项目不失为探寻学科生长点和扩大学科异质性知识空间的重要策略,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都是可取的选择。强强联合指“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或部级学科院所等机构之间的重大项目设计上的合作;强弱联合主要指这些强势单位与地方普通院校之间在行业或区域研发技术和方向上的突破。当然,争取大项目还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如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评奖、学科提成等,创造有利于团体作战的项目环境和机制。

2 学科项目比较优势培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