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例6篇

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

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1

  为提升我乡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乡村医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结合我乡村医生实际情况,我院于20xx年x月x日至1月x日完成了对新安村、新坡村、关天平村、浮桥村、白龙村共5名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现将20xx年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时间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二、培训地点

  东江乡卫生院二楼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

  培训班班主任:李胜忠

  培训班指导老师:刘丽君

  参加培训人员:陶连秀、陈仙丽、黄丽华、印长辉、冯邦文共5名乡村医生。

  四、培训内容

  我院根据视频教学内容对4天的培训课程进行了合理安排,组织各乡村医生对视频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主要内容如下:

  1、临床常见症状;

  2、临床常见疾病;

  3、常用临床基本技能;

  4、常用急救基本技能;学习期间,所有乡村医生均能按时到课,认真听课,并作了学习笔记,而且能积极展开计论。

  五、培训考核

  20xx年x月x日培训内容结束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了理论考核,考核结果基本满意,每位乡村医生考核分数均合格,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圆满结束。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为加快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伐,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质量,2014年1月13日-6月6日我院组织各临床科室专业技术骨干,通过举办理论讲解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先后组织17场培训,对全区9个乡镇610名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了专项培训,现将培训本阶段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要求各乡村医生转变重治轻防的思想,要把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疾病治疗当成同等重要的工作去抓,两手转,两手都不能放松。通过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减少辖区居民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精神病等病人的生活质量,当好辖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守门人。

  二、加强学习,强化乡医自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核心,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通过强化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及时有效的诊治辖区内居民的疾病,科学的指导重点人群(辖区内的老、弱、病、残)的日常活动、饮食和治疗,将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等病人症状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重点人群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会和辖区居民有效的沟通,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常识,提高广大居民对医务工作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从而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减少许多常见病、慢性疾病的发生,进一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这次培训,从健康人群的体格检查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再到后续的健康指导,都做了详细的培训和指导,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保障。

  三、转变思想,为辖区居民搞好服务

  医改后,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基层的卫生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从要我做过渡到我要做。要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为辖区内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四、存在问题

  1、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

  2、乡村医生业务水平低下,在培训经时间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乡村医生在短期内难以领悟部分政策内容。

  此次培训工作中,在东港区卫生局、东港区卫校、东港区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参训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工作,并且成效显著,使培训人员:

  1、领略了医改总体政策方针;

  2、重新规范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3、对医学法规常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4、医学业务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5、了解并掌握了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儿童保健等相关知识和要求;

  为保障此次培训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区院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健全考勤制度,严格培训纪律,力争使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达到100%。其次,保证学习质量,每次授课完毕均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本阶段乡医培训指导思想与培训目的明确,培训内容实用,考核程序规范,培训进程安排有条不紊。本次培训得到各乡镇医院和各位乡医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此次医生培训圆满结束。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本人在今年的护士职业培训中获益良多。在培训过程中的体会、感想等深深地影响了我,通过培训学习,我对医院文化、发展历史及医院的概况,医院的办院宗旨、行为规范、服务理念及愿景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以下为我的年终工作总结。

  这次培训也使我们的执业素质有了提高,为我们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帮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专业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接触最密切,应该给与病人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要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患者。这不仅能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同时给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护士长对护理的核心制度、护理程序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工作中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护士工作职责为我们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责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护士年度培训总结护士年度培训总结。作为护士一定要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要细心,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

2、做好优抚对象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优抚对象增减。新增对象报批。新办理残疾军人落户手续的有7人;新批十四类参战对象1人,新批60周岁以上退役士兵144人,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11人。对死亡对象及时进行核减。全年核减各类对象175人。其中“三属”对象5人,伤残军人3人,复员军人16人,困难退伍军人11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4人,参战对象24人,60周岁以上退役士兵46人,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56人。二是新增优抚档案规范有序。对新增享受优抚对象实行一人一案,分门别类装订、整理,全年整理各类优抚对象资料163份。三是享受抚恤补助优抚对象的年审。按照省规定的各年龄享受优抚对象人数,我县采取拉网式进行年度审核,由各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进行,为4700多优抚对象进行了年审。

烈士褒扬工作总结

今年8月,我们对全县英烈纪念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统计:共有英烈纪念设施58处,分布在36个乡镇,全部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其中烈士陵园13 座、烈士陵墓34座、烈士亭1个、纪念碑7个、纪念园1座、专题纪念馆2个。另外,我们还成立了工作专班,高质量完成了《烈士英名录》的编撰工作。

一年来,我局大力宣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倡导文明祭扫和网络祭扫,确保烈士祭扫纪念活动安全、文明、有序;精心策划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在9·30烈士纪念日期间,县四套班子领导率领社会各界代表500余人在县烈士纪念园开展烈士祭奠,敬献花蓝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烈士、缅怀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秋收起义专题馆和修水革命烈士纪念园积极推介烈士纪念设施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的宣传教育功能,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关活动提供良好场所和优质服务,弘扬英烈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国家对乡镇政府管理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在抢救保护后无维护和管理经费。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把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迁入烈士陵园集中统一管理。

信息采集工作

通过前期宣传发动、组织信息采集登记、完善数据等一系列工作,截止目前我县信息录入14191条,省级审核通过12984条, 发放和悬挂光荣牌12947块。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部分在外务工退役士兵没有及时进行信息采集。下一步,我们将联合乡镇,待他们年底返乡时,集中进行信息采集。

双拥工作总结

全力做好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长、县人武部政委及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办公室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人,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全县36个乡镇、401个行政村(居委会)和县双拥成员单位均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同时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立了县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了修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五有”的要求组建了修水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36个乡(镇)401个行政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明确专人负责双拥工作,形成纵向一条线、横向连成片,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双拥组织网络,形成党政正确引导、部门全力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二)细化任务狠抓落实

2019年7月29日以中共修水县委、修水县人民政府、修水县人武部名义下发了《修水县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实施意见》(修发〔2019〕13号)、2019年9月4日修办字〔2019〕77号调整(成立)了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对全县双拥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和部署安排,组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专班。2019年7月2日,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张林主持召开十六届县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对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019年8月9日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修水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双拥创建工作职责和任务分解表》,2019年8月14日上午在县政府附一楼召开了修水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暨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会,对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的任务逐一明确、逐一分解、逐一落实,做到了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个人,10月25日又召开了创建工作会,进行再部署,进一步查漏补缺。

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

摘 要 目的:了解济宁市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探讨改善的对策。方法:在济宁地区13个县市区内随机抽取16个乡镇卫生院,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及工作现状调查。并对16个卫生院的48名医院中层护理管理者进行访谈。结果:济宁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9.9岁,平均工作时间8.7年,57.5%护理人员学历为中专。护理项目实施率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护理管理 护理现状 患者满意度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ursing status of township hospitals in Jining City

Lv Fengchen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Jini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272111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nursing status of township hospitals in Jining City,and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Methods:The 16 township hospitals were chosen randomly in 13 counties in Jining area,the work status of nursing staff in township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We conducted interviews with 48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of the 16 township hospitals.Results:In the township hospitals of Jining area,the average age of the nursing staff was 29.9 years old.The average working time was 8.7 years.The education of 57.5% nursing staff was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In the nursing program,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several projects were less than 50%,including adolescent health care,rehabilitation care and hospice care.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work,nurse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title were differ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status;Patient satisfaction

为了加强对济宁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了解,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该地区的人们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笔者对2012年济宁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及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济宁地区13个县市区内抽取16个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随机抽取20护士,共计320名护士,年龄22~50岁,平均29.9岁,其中22~29岁180人,30~39岁124人,40~50岁16人;职称:高级32人,中级92人,初级196人;学历:本科8人,大专128人,中专184人;②随机抽取相应乡镇卫生院诊治患者242例,其中住院患者156例,门诊患者86例。③抽取各乡镇卫生院主管护理的中层管理人员48名。

方法:调查法:①调查表的设计:对于本研究中所需要的调查表,参照国内邓静等[1]的调查问卷,按照本研究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设计,制成济宁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在这个调查问卷中,有10个方面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基本护理等。根据调查对象对每个项目的回答不同,我们会给予不同的计分标准,如在乡镇卫生院护理项目实施情况这项调查中,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经常,记3分;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有时,记2分;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偶尔,记1分;如果调查对象的答案是从来没有,记0分。问卷制定完成后,交付给相关的专家团队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进行较小范围内的预调查,在预调查顺利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②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在本研究中,所有的调查员都来自于课题组,并且在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前需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和预调查考核,都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对于调查中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资料,我们均使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双人录入,然后使用SAS 9.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主要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有方差分析、秩和检验、t检验等,检验水准d=0.05。访谈法:在我们抽取的16家乡镇卫生院中,采取随机的方式再抽取中层护理管理人员48名,然后对这些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现场录音和信息记录。对于访谈的内容,在正式访谈前,根据每个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制定完成后交付相关专家审核,然后不断修改和完善,在访谈时全程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

结 果

乡镇卫生院护士护理项目掌握情况,见表1。

不同特征乡镇卫生院护士护理项目实施情况比较,见表2。

医院中层护理管理人员访谈结果提取以下主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大,接受岗位培训或进修学习机会少,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基层护理理念不强,护理人员对基层护理认识不足。

讨 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济宁市乡镇卫生院护士的学历水平偏低(中专57.5%,大专40.0%),61.2%护士为助理职称。在这些护理人员中,很少有能够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导致大多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普遍缺乏,并且知识层面相对陈旧,不能及时吸取护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知识。基层医院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学历、职称偏低,以中、初级职称为主,人员素质整体较低,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差[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基层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共同努力,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个人需求和医院发展的整体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培训体系,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较多的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并且使医院能够随着这些外出学习人员能力的提高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使该地区的患者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加强基础护理和技术技能培训,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基本标志。积极做好对护士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他们端正态度,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要让护士明白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工作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加强护理细节技能培训,努力提供超越病人期望值的护理服务,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程体验到优质的服务[3]。因此,在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也必须加强相应的护理模式的内容培训,如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等。高年资护师大多从事管理工作,有较强护理经验和技能,但长期脱离临床实际操作、不能更好地发挥身先士卒的作用,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在乡镇卫生院中,必须努力地进行护理理念的转变,将全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工作中的重点。

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乡镇卫生院护士配置不足、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覆盖面广、任务繁重,一级医院工作待遇比二、三级医院护士低;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护士大多不在编,为人事或聘用护士,造成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的局面。两方面相互作用必将影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乡镇卫生院护理不能很好满足新形势下农民患者的需求。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待遇,增加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进修培训机会,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稳定性至关重要。

乡镇卫生院护理个别项目开设率低,不同特征乡镇卫生院护士完成某些护理项目有差异。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护理项目实施率不足50%的有人文关怀和进修学习。实施率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护理人员缺乏相应护理理念,另一方面在于护士身份不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可能与医院分管护理领导管理理念跟不上时展有关。

不同特征乡镇卫生院护士实施的护理项目有区别。不同职称护士实施的护理项目存在差异的有健康教育、护理理念、技术更新及传染病防治。职称不同意味着业务素质、护理理念有差别。不同学历护士完成的护理项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有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理念、技术更新、护理知识及基本操作。学历层次可能会影响乡镇卫生院护士接受及传授专业知识能力。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当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加强继续护理教育。

总之,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欠缺,护理理念不强,再加上个人待遇低,流动性大,这种局面已经无法适应新农合改革医疗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有转变乡镇卫生院领导人员的管理理念,增加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才能使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转变护理理念,全面提升基层护士专业素养,更好地使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适应新农合改革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罗小珍,范小杏,罗盛华.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9.

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护患纠纷;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19-00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乡镇卫生院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在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依然是老百姓担忧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乡镇卫生院门诊输液工作特点往往是单位时间内病人集中输液多,而患者都迫切希望自己得到优先快速服务。如何对输液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患者输液安全,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就乡镇卫生院门诊输液过程中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几方面因素现分析如下:

1 门诊输液室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因素

1.1输液工作量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发展,门诊补偿比例不断加大,从2006年门诊就诊补偿最高11元到2012年门诊补偿高达80%,2012年乡镇卫生院实行门诊一费制――诊疗费(概括了以前的挂号费、材料费、诊疗费、治疗费等),而且参加合作医疗的患者只收一元诊疗费(另外7元由新农合资金支付)等优惠政策,切实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增加了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人次。

1.2护理人员数量、水平及素质 护理人员不足,乡镇卫生院多年未分配护士,2010~2011年来的分配的见习护士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工资待遇低,工作责任心不强。

1.3输液环境 门诊输液患者流动量大,探视、陪同人员多,疾病谱广,病种复杂及诊断的不确定性。

1.4患者因素 患者都迫切希望自己得到优先快速治疗,由于兼顾工作而不能按时服药,缺乏药物知识,随意调节滴速等。

1.5护士操作不当 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规操作,或疲于应付完成工作量,疏忽了一些细节等。如未等消毒液干后穿刺,提前加药,加药时不戴口罩,换瓶时未消毒瓶口,手握注射器活塞吸和加入药液等不规范护理操作。

1.6法律意识淡薄 医院与病人是一种合同关系,护士的行为代表医院履行合同,而不是个人行为。有护士把每天重复的打针、输液当成完成任务来应付,不认真对待工作;对病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对工作不严肃。如给病人输液、配药时聊天甚至打电话;有护士不执行病人的知情权,对病人的疑问和提问解释不耐烦,也有未做到操作前告知,操作中解释,操作后嘱咐。

2 防范措施

2.1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输液安全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制定突发意外应急预案,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处理不良事件的方法及能力,最短时间内解决突发意外情况。制定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严谨工作作风,养成良好习惯,具备“慎独”修养。

2.2加强护士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护理安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三基”训练为基础,对年轻护士进行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液体和电解质平衡、药理学、感染控制、患者的沟通、宣教与护理、文书记录、职业安全防护、穿刺部位的选择与维护、并发症预防等培训与考核。

2.3感染控制 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房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大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切实落实好治疗室和观察室的清洁消毒制度,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预防患者交叉感染。注意监控公用护理物品的消毒,治疗室和观察室桌面、台面、地面等的消毒和空气消毒,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消毒液的配置与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和强度测试管理,做好统计与记录。

2.4加强卫生知识宣教与交流沟通,取得患者配合。加强输液过程中的输液常识及药物知识宣教,履行告知义务,降低护患矛盾,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自觉遵守输液要求。门诊患者常由于兼顾工作而不能按时用药,护士一定要向患者交待输液总量、滴速、需要的时间,以及特殊药物要求时间限制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不会因为滴速的快慢而自行调节。乡镇护理人员不仅是护理护理人员,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者,是乡镇居民的健康保健卫士。乡镇护理人员不但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做好国家基本药物知识的宣传,而且还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门诊输液护士直接面对病人和家属,而且门诊输液病人流动量大,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可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从而减少乡镇居民发病率,减少门诊输液量,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持续发展。

2.5加强用药安全管理

2.5.1加强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定门诊常用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强调该药品的主要用途、常用剂量、常用方法,护理观察要点、输液速度、配合禁忌等。高危药品单独存放,设置取药障碍。有醒目标识,提高护士警惕性,有效规避操作时错误的发生。静脉输液时,挂(贴)相应的警示牌,告知患者配合。

2.5.2严格验收药品 认真核对药品名称、数量、是否与注射单一致,检查药品质量有无过期、变质、瓶口松动等,明确药品用法、用量,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2.5.3严格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对医嘱有疑问时,及时向医生提出,不盲目执行,不擅自更改医嘱。

2.5.4实行双人核对制,包括医嘱核对、治疗卡、输液卡核对,配药前后核对,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

2.5.5设置输液巡视制度,督促护士巡视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输液故障、有无输液和用药反应,掌握输液量的情况。

2.5.6加强新药新知识的学习,使用新药前要小心谨慎,详细查看药品说明,熟知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

(一)我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管理机构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开始启动以来,成立了县级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各乡(镇)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各票村级合管小组,县乡两级在管理委员会下分别设立了各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新农合工作的经办机构,县编委在机构改革中曾下达的编制为:县合管3名,大镇2名,小乡1名共13名编制,乡(镇)合管办隶属于各乡(镇)合管委管理,县、乡合管办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

在实际工作中,县合管办借调、抽调了5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各乡(镇)也指派1-2名工作人员,但是由于队伍不稳定、职责不明确,硬件不到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稳定、健康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三年来的运行情况

我县从20*年9月开始筹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卫生部门着力运行,参合率稳步上升,广大参合农民群众受益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良好。

20*年度,我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1517户、305197人,实际共有252432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88%,按人均缴费1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1262.16万元,其中两级财政拨付我县新农合资金全部到位。20*年度,共支出新农合资金742.126万元,共有338258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达134%。

20*年度,全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0528户305197人,实际共有64655户258490人参合,参合率为84.7%,在20*年基础上提高了1.88个百分点,按人均缴费10元,省级财政补助4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2326.41万元,20*年度,全县支出新农合医疗资金1665.53万元,共有486844人次享受医疗费用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达188%。

2009年,全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户3*3*人,实际共有64655户266855人参合,参合率为87.12%,在20*年基础上提高了2.42个百分点,按人均缴费20元,省级财政补助4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2668.55万元,至20*年4月1日,已到位533.71万元,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补助款项未拨付到账。2009年第一季度,全县支出新农合医疗资金392.48万元,共有127330人次享受医疗费用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已达47.72%。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20*年1月至2009年一季度止,共27个月,应筹资金6257.12万元(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没有拔付2148.8万元),到位资金41*.32万元,扣除风险基金592.25万元,可使用资金3516.*万元,已使用资金2800.14万元,结余715.93万元。

(二)我县医疗卫生人才资源情况

目前,全县有卫生行政部门一个,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县级6个,乡级11个,村级117个。有医务人员401人,大专以上学历157人,占39%;中专学历210人,占52.3%

有村医235人,有病床353张,千人口病床数1.*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5人,千人口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0.98人;按学历分:本科学历18人,占职工总数的4.47%;专科学历121人,占职工总数的30.02%;中专学历238人,占59.05%;高中及以下学历26人,占职工总数的6.45%。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生有223人,护士75人,药剂人员7人,检验人员8人,放射人员3人,工人身份从事医疗工作30人。按职称分:有高职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54%;中职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4%;初职16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1%;无职称人员3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127人,执业助理医师49人,注册护士77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80人,占全县执业医师总数的63%;助理医师24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9%;注册护士61人,占注册护士总数的74%。

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行执业医师法,实行严格的医生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全县卫生管理和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职称管理进一步规范,但从全县来看,依然存在不足: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我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仅为0.98人,按20*年**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口应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8人的标准,我县应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855人,目前现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25人,已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县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数只有8人,仅占卫生专业技术人数的2.46%,妇幼、护理、公卫等专业高级职称人才严重缺乏。

护士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乡村自治,保甲制、宗族、士绅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关清末乡村社会政治特征的主要观点有三个,即皇权政治、乡绅政治和宗族政治。“皇权政治”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从来都是在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官僚体系以及正统思想的控制之下,乡村组织和地方精英只是国家政权的附属,皇权控制清末乡村社会的一切。“乡绅政治”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存在着国家、士绅和村庄三方面的三角结构。在清末国家没有完全渗入自然村,各村庄是相对封闭的,村庄内各阶层中最上和最下层与外界关系较多,国家对村庄的联系是通过乡保进行的,而乡保是国家与士绅之间的缓冲器,各村庄是由士绅形成乡村领袖管理的。“宗族政治”则认为,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主要在宗族统治控制下,国家只不过是个放大的宗族组织。

应该说,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清末乡村社会的政治特征。但是,如果根据这些特征来描述乡村社会的政治模型,则有以偏代全之嫌。因为,清末乡村社会的政治特征应该是,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绅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

一、保甲制度:乡村自治的载体

清末的保甲制度作为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制度安排,是与官治体制相区别的自治体制。

中国传统社会自废封建建立郡县制以来,国家行政权力一般只到县一级,皇权止于县政,县以下建立的正式组织是保甲制度。但各朝各代设立保甲制度的目的并不一样,“在同之政主于教,齐之政主于兵,秦之政主于刑,汉之政主于捕盗,魏晋主于户籍,隋主于检查,唐主于组织,宋始正其名,初主以卫,终乃并以杂役,元则主于乡政,明则主于役民,清则主于制民,且于历朝所用之术,莫不备使。” 清代康熙四十七年, 清圣祖玄烨下诏曰:“弭盗良法,无如保甲,宜仿古法而用以变通。一州一县城关若干户,四乡村落若干户,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书写姓名、丁男口数于上。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面生可疑之人,非盘诘的确,不许容留。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若村庄人少不及数,即就其少数编之。无事递相稽查,有事互相救应。” 自此以后,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权形式而通令划一,凡保甲之法,“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 而“居民皆有版籍,南方以者以图,北以里社,皆乡贯也。”

那么,为什么说,清代的保甲制度是一种乡村自治体制呢?

地方自治就是“一地方之人,在一地方区域以内,依国家法律所规定,本地方公共之意志,处理一地方公共之事务。” 也就是说,地方自治主要的规定性在于,以地方之人、按地方之意、治地方之事。清代的保甲制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制度规则。

第一,保甲制明文规定,保甲组织的执事人员须是本地域内的居民。

清代对保甲组织执事人员的资格标准和选任办法均有明确规定。乾隆二十二年《户部则例》通令规定,保甲长由“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者,报官点充。”保正甲长牌头,向例由各地域范围内之居民,公举德才识兼备及家道富有者,呈地方官任之。事实上,清代的保正甲长牌头及更高一级的“团总”均为当地人士。清《刑部条例》规定,保正甲长牌头选正直老练之人任之,若豪横之徒,藉不正名义贪利者,当该长官,严为取缔,并饬其退职从严处罚。

第二,地方之意通过公举执事人员和乡老议事来体现。

在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下,官员一般都是由朝廷任命,他们的升降都操纵在皇帝或其上级手中。而乡里组织的领袖都“直接从乡里百姓中选任,按职责分类规定选任标准。” 清《户部则例》规定,牌长、甲长和保正“限年更代,以均劳逸。” 其中,牌长甲长三年更代,保长一年更代,其产生的方式是选举和推荐,但却必须报县级政府备案。

第三,保甲制的职能具有地域性。

保甲制度的管理职能是“什伍其民,条分缕析,令皆归于约会长,凡讼狱、师徒、户口、田数、徭役,一皆缘此而起。” 其中,维护社会治安,各代保甲均以维护地方统治秩序、严密防范和镇压民众反抗即“弭盗安民”为首要。催办钱粮赋税,清收赋税,强调自封投柜和官收官解的原则,但乡里组织仍负有协征的义务和追索滞纳者的权责。1908年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这些公益事业主要是本地之学务、卫生、道路工程、农工商事务、慈善、公共营业等地方社会福利事业。

二、宗族组织:乡村自治的基础

清末的保甲制度是与宗族组织联系在一起的,宗族组织是国家实施乡村自治的基础。

费正清认为:中国家庭是自成一体的小天地,是个微型的邦国。社会单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才是当地政治生活中负责的成分。从社会角度来看,村子里的中国人直到最近主要还是按家族制组织起来的,其次才组成同一地区的邻里社会。 孙中山也指出,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团结力非常大,往往因为保护宗族起见,宁肯牺牲身家性命。” 正因为这样,封建国家对于宗族组织的合法性是承认的,并力图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上的作用。事实上,宗族制度正是清代乡村自治制度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保甲制度与宗族制度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第一,保甲制度最小也是最直接的构成单位是家庭,宗族组织是保甲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

保甲组织是以一定地域为联系的户的组合。由于中国乡村社会的自然村大都是宗亲的生活聚集地,保甲的“户”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定居人户的保、甲两级编制通常与自然村聚落或地理区划相结合。 如果从职能方面来看,宗族组织与保甲组织在维护社会治定、教化族人、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许多宗族的族规的基本内容就是:宣传敦人伦、崇孝悌,以正纲常;“安分睦族”;无犯国法;完粮纳税。这些族规具有封建法律的强制性。所谓,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

但是,保甲组织不能等同于宗族组织。乡村自治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宗族自治。村是以地域为基础的,而保甲则在在一定区划内的户为基础的。杜赞奇根据对华北农村的研究得的结论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保甲或里甲的划分与设想中的十进位制并不完全符合,而且到了清末,“牌”、“十家”等划分渐渐以宗族为基础。具体表现为:一牌不一定非得10户组成;牌中往往包括居住并不相邻但却同属一族的人家。

第二,保甲组织领袖与宗族组织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

宗族制是按家长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族长被视为宗子,为一族之尊。为“子姓视效所关,宗族家务所系”,掌管全族事务,对不守家法、违悖教训者,随其轻重处罚。一般农村,大多数系属集族而居,其族长不特具全村之行政权,凡涉于民间诉讼安件及族中私事,亦有处决之权。 族权在明代后期业已形成,至清则更进一步强化,终于与封建政权配合,起着基层政权的作用。族权是由族长、房长、祠堂、族田(义田)、族谱联结而成。族长、房长则是族权的人格化和集中体现。” 族长一般由族中行辈最高而又年长有“德行”者为之。“由全族择廉能公正、人望素孚者,公举充任。”“族中殷实廉能者任之”。“以族中有科名者掌之。”“族中各房立房长,管理本务,由族长、族正择年长公正明白为本房素所敬服者任之。

乡里组织领袖有时是由宗族族长等人充任,而乡里制度的领导权也被宗族势力操纵和掌握。那些有名望、有地位、有钱有势者才有资格才容易充任乡里组织领袖,而作为一族之长的族长最有可能成为里组织领袖。所以,如果族长愿意,他们极有可能一身二任,既任族长又是乡里组织领袖,从而成为乡里社会权力的核心人物。另外,即使乡里组织领袖不是由族长担任,往往也受其控制,至少受宗族势力的影响。这就使这两者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关性、相似性及其相同性,二者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

三、士绅:乡村自治的纽带

在清末的乡村管理体制中,土绅使乡村权力体系中的行政权和自治权融为一体。

一般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里很早就分化出两种人,这就是士绅与农民。组织农业社区的份子大多数是在田地里直接生产的农民,而士绅却是主要依赖地租为生的少数知识地主或退隐官吏。士绅与农民代表两种不同的经济基础,生活程度与知识水准,他们是上与下,富与贫,高贵与卑微的分野,在传统的社会结构里,具有声望的人物不是农民而是少数的士绅。 费孝通先生就认为,士绅是封建解体,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所特具的一种人物。

事实上,士绅是中国传统社会自科举制以来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具有人们所公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权以及各种权力,并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同时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有时还有组织团练和征税等许多事务。他们在文化上的领袖作用包括弘扬儒学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表现,诸如维护寺院、学校和贡院等。但是,士绅的这些事或许可称为“半官方”的,因为士绅代政而行事,但又不是政府的人。士绅仍然是一个社会集团,在自愿的基础上行事。这些以士绅为主体的地方精英是国家和地方政治衔接的桥梁,作为地方领袖,他们与政府结成联盟,在本地承担许多职责,他们担任官员与当地百姓之间的中介,就地方事务出谋划策,同时在官吏面前又代表了地方利益。在正常情况下,政府和士绅的主要利益是一致的,并且为保持社会的轮子运转和维持现状,他们相互合作。但是当他们的利益相悖时,士绅则会批评,甚至反对和抵制官府的行政,不过并不对中央政府造成严重威胁。 但是,从总的来说,士绅是清末乡村自治政治的重要纽带。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士绅是保甲制度发挥作用的纽带。

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国家、士绅和村庄三方面的三角结构。作为官府在乡里社会的延伸,乡里制度是以士绅为其与民联系之桥梁。就是说,没有乡绅这些乡里精英作为纽带,乡里组织领袖是很难与民联系和沟通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乡绅直接充当乡里组织领袖;其二,他们作为乡里组织领袖的“背景”发生作用,即支持得力者,反对以至更换不得力者。

“对于整个权力结构来说,如果以县以下为界限的话,皇权与绅权一向是分工合作的。分工的方式相当于税制中的承包制,士绅在往昔似乎是整个权力结构中基层地方上的一个承包者或是受委托的者,负责办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义务履行的事务,酌量各地情形拟订一个负责的标准,士绅即负责经手交纳,政府在经常的情形下照例不得另加干涉或多所勒索。” “在通常情况下,地方官到任以后的第一件事,是拜访士绅,联欢士绅,要求地方士绅的支持。历史上有许多例子指出,地方官巴结不好士绅,往往被士绅们合伙告掉,或者经由同乡京官用弹劾的方式把他罢免或调职。官僚是和士绅共治地方的。绅权由官权的合作而相得益彰。”

第二,士绅对地方自治性事务发挥着作用。

绅权是一种地方威权,所谓地方威权是对于一个地方社区人民的领导权力,这社区好比一个县或一个村落,能够领导一个县的我们可以叫县绅,领导一个乡或一个村落的可以叫做乡绅。绅权是区域性的,区域性的意义是指出士绅的领导地痊有一定范围的界限,虽然范围有大有小。一个士绅离开了他所在的社区,不会对别人的生活发生影响,便无从发生控制别人的权力。一个士绅,他领导推行地方的自治公务,只要他不利用特权,侵夺公产,而真能用之于公,做些有益地方的工作,他就可以获得公正士绅的美名,得到农民的赞仰与拥护。然而,一个士绅地主若只注意稳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就与全社区的农民站在冲突的地位。这样的士绅攫握了地方的威权,他可以不必考虑农民的利益,而只顾及个人或者士绅阶层的利益,这就是劣绅。而且,如果政府的权力的兵威不及,它不能达到县以下的村落,也就是不能实际控制基层社区。为了地方的利益,士绅还可以发挥反对的力量,对于政府委托的某种公务可以不加理睬,或者对于政府差人施以苛暴。

但是,士绅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其资格和作用,以及参与政治的方式和途径都由国家法律严格规定,尽管在某些地方,士绅的基本上控制了乡村的主要政治资源,我们还是不能将中国传统的乡村政治描绘成为士绅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