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论文范例6篇

地籍调查论文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1

【关键词】地籍测量;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地籍测量是测定和调查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以及其上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等基本情况,并绘出以权属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地籍测量为测量专业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人地矛盾的进一步突出,国家对土地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加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籍测量的内容和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我校开地籍测量已有数年,GIS专业和工程测量专业均开设。课程设置为理论教学安排40个学时,实践教学安排两周。作者在教学过程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借以向同行请教。

一、教学内容

从事地籍测量的人员,不但应具有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有土地资源管理、地籍管理、不动产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应在权属调查等理论的理解,而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只要注重当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的集成应用。主要课堂教学内容如下所示:

(1)地籍的概念,包括地籍概述、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等内容。

(2)权属调查部分,包括初始权属调查、权属调查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及绘制宗地草图等内容。

(3)地籍测量部分,一般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由于地籍测量和普通测量在有些方面是相通的,所以此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和技术指标,让学生理解地籍测量与其他测量相比其技术特点。

(4)地籍图的绘制部分,目前地籍图绘制大都采用计算机编制成图的方法,对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制图软件编制地籍图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籍图制作的特点。

(5)房产测量,包括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量及变更测量等内容。

(6)地籍建库部分,此部分内容与数据库关系密切,包括建库目标、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数据库功能设计及后期维护等内容。

教学实践环节为主要安排两周的地籍测量实训,以测量校园1:500的地籍图为实训内容,要求提交地籍图、地类面积汇总表、实训报告等成果。

二、存在问题

1.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内容陈旧,现势性较差,无法跟上当前的地籍调查与测量方法,如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GIS和遥感技术在其中的大量应用,当前的教材涉及的就比较少。其次是由于课程的文字表达性较强,有的老师不注意方式方法,多是照本宣科,即使做了多媒体课件,也是课本内容的照搬或者部分老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地籍测量包含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两大部分内容,很多从事地籍测量教学的老师多是测量出身,教学中存在重测量轻调查的情况。地籍测量教学偏重测量技术的应用, 缺乏土地权属界定等相关知识的讲解, 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进行了讲解, 也很少到实地进行确权实习。因此, 经常出现地籍测量的技术性与法律性之间无法融合与贯通的问题。另外,在当前高职高专的层次定位上,很多老师存在重实践和轻理论的观点,致使授课时不能准确把握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一些重要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往往浅尝辄止或干脆省略不讲。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地籍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完成后,一般会安排连续两周的地籍测量实习。实习时存在指导老师在安排实习内容时,以测量为主调查为辅,甚至没有地籍调查的内容的不足。

同时因为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在实习场地的选择方面,如果选在校外进行地籍调查,则实战性较强,效果会比较好,但进行地籍测量时,仪器和学生安全无法有效保证。如果选择在校内做调查和测量,仪器和学生管理效果理想,但本质上学校就是一块宗地,为模拟实际,人为地随意划分宗地,这给学生一种不真实感。

三、改进方法

1.加强教材建设

现在高职测量专业使用的《地籍测量》教材存在着使用群体针对性不强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其内容深度和广度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偏重理论而轻实践,授课时只能少讲或不讲。 二、使用高职教材,但这些教材往往是参照本科教材而来的,成为本科教材的浓缩版,无法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因此,高职《地籍测量》教材,既要在难度适中,符合高职层次特点,又要实践性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及时反映最新的地籍调查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2.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现势性

地籍测量分为两部分内容,即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等级调查,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面积量算和数字地籍图的测绘。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和前奏,因此在讲地籍调查时,一是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掌握行业术语,二是要紧密结合国家相关土地政策法规,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教学。三要保持教学内容的现势性如: 引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案例及GIS、遥感等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上的应用。这样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

3.注意与多课程的交叉融合

地籍测量是测绘学科的一个分支,它与其它课程如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测量平差等课程在内容上有重叠或相似的地方同时又有所区别。因此在讲地籍测量时,要注意让学生与以前所学课程融会贯通。第一要注重让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地籍测量中的问题,如在界址点测量方面,可启发学生结合地形测量中的坐标推算来推导各种界址点坐标,在讲控制网布设时,又要根据控制测量的相关理论来解决。第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地籍测量和其它测量方式的不同,这是地籍测量授课时经常遇到的困扰,同时也是学生经常混淆的地方。很多学生学习地籍测量,搞不清地籍控制测量和常规控制测量、数字地籍图测绘和常规数字测图之间的区别。这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多加以区分,如: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由于地籍测量主要是测量平面位置,不进行高程控制。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地籍测量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特点,因此在授课时需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教学部分因地籍测量涉及的学科较多,内容较难,可采用ppt、视频、板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在讲解完理论后应实时开展相关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以教师示范、学生互助等多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践的内容贴近实际生产,实打实的锻炼学生地籍测量的能力。

四、结语

地籍测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生产能力的双重锻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强化其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注意与《地形测量》、《土地资源管理控制测量》等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知识点的断、缺或重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参考文献:

[1]地籍测量学巨M习.詹长根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息秀.GPSRTK和全站仪相配合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地矿测绘2005,21(3):22一23

[3]杨树平.地籍测量三个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处理[J].城市勘测, 2002( 4) : 24

[4]侯永会.无定向导线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城市勘测,2005,5:28一30

作者简介: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2

关键词:地籍测量;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具体内容;控制环节

Abstract: our population and relative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of the constant reminder of the fact we "value and reasonable use of every inch of the land" is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of the land policy. The land resources in a serious condition, how to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o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land job task. Cadastral i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laws and policies, to the land of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cadastral quality of high and low will affect the land and subsequent related work.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improve cadastral survey of the necessity of quality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dastral link, the hope can promote land management to be scientific.

Keywords: cadastral; Control measurement; The detailed survey; Specific content; Control links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土地为公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这样的法律决定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正规性和权威性,进行地籍测量是根据土地相关法律对土地的各项属性进行登记和测绘的专业性工作,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行地籍测量应该以地籍调查为依据,应用各种测量技术,在关键和交叉点进行控制,确定土地的位置、大小、界址点和面积等相关属性,并形成地籍图。在目前我国严峻的土地形式下,地籍测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工作者应该提高对地籍测量工作的认识,立足于地籍测量的实际工作,找出提高地籍测量工作质量的方法,为缓解土地紧张局面、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坚实的基础。

1地籍测量的相关内容

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登记、开发和利用需要项目区域最新的土地信息,首先是土地的数量状况,包括土地总量、土地在各部门的分配情况和土地的权属状况。其次,土地的质量状况,包括土地的性质、条件和附属物状况。最后,土地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的使用年限、权属性质和使用用途等情况。要取得这些详实的土地信息就必须依靠科学、合理、严格的地籍测量工作。

1.1地籍测量的定义

本研究将地籍测量定义为:根据土地相关法律对土地的各项属性进行登记和测绘,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行地籍测量应该以地籍调查为依据,应用各种测量技术,在关键和交叉点进行控制,确定土地的位置、大小、界址点和面积等相关属性,并形成地籍图。

1.2地籍测量的分类

目前,我国进行地籍测量的方式有很多,按照测量工具可以划分为:光学测量、卫星定位测量和机械测量;按照测量种类可以分为: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根据地籍测量的实际工作本文重点介绍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有较高的绝对精度和良好的相对精度的测量方法,控制测量通过足够的点位密度和方便的点位恢复对整个目标区域进行布控,力求控制网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3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意义

地籍测量的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地籍测量可以通过土地开发和利用转化为各种现实的效益,不但可以缓解我国严峻的土地形式,也可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土地工作,这样的意义和作用要求地籍测量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籍测量的技能和水平,高效利用各种现代测绘技术,全力做好各工种和各单位的配合,从而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

2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环节

2.1做好地籍测量前期的准备工作

我国古代的名言“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籍测量工作同样需要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工作是地籍测量准备工作关键环节,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籍测量的最终成果。地籍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因此,地籍调查工作应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成立以主管行政长官为首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必须责令调查辖区内各级国土部门和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地籍调查机构对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检查验收,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随着地籍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还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籍资料的需求。

2.2做好地籍测量的监察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的地籍测量监察体系,明确对地籍测量的作业、监理、检查进行科学分工,做到各尽其职。明晰监理内部组织的岗位职责和具体分工,通过监理和检查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检查工作,保证地籍测量的质量。其次,促进地籍测量的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将地籍测量工作置于严格的程序控制之下,使作业的主要环节和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把握作业过程中的活动,适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把握地籍测量各阶段的特性,在进行地籍调查工作中要加强对有关确权政策的把握和调查程序的控制,对在地籍测量中,应多进行旁站监理,重点检查使用仪器的状态是否正常,有关仪器的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操作是否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2.3加快高科技的应用速度

地籍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许多测绘部门已形成了数字图的规模生产, GPS定位系统、WBGPS-Survey测绘系统和GPS-RTK测绘技术的大力应用,是提高地籍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的重要方法。

2.4加强新闻和舆论监督工作

首先,加强于地籍测量项目区域人们群众的沟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在工作中落实为广大人们群众服务的精神,倾听项目区域内群众的心声,正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地籍测量作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地籍测量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应该支持作业人员有新的办法、思想和感悟,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一定会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其三,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进行全面宣传,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争取社会对地籍测量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发挥新闻舆论的力量为提高地籍测量质量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政府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登记和开发的重要基础,地籍测量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后续各项工作的质量、速度和效益,是值得土地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基础性工作。应该针对地籍测量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推进地籍测量质量的提高工作,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势,促进社会科学稳定发展做出本职上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余桂英,刘凤梧.数字地籍测量主要误差来源探讨[J].地矿测绘,2000,01.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3

一、我区外籍人口的现状

我区是__高教园区驻地,__市的高校主要分布在我区,同时我区又是浙南著名的侨乡,外籍人口相对较多。根据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有关公安派出所、部分高校等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20__年末,常住在我区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约450人,其中外籍留学生360人、外籍教师20人、外籍华人及其小孩40人,经商、务工等其他外籍人员约30人;20__年度住宿登记接待外籍人员约5000人。我区外籍人员来自世界各个地区,但主要来源是南亚、中东、非洲等地,信奉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我区有8个镇(街道)涉及到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茶山街道。

二、外籍人员调查的难点

1、港澳台和外籍人口的行政资料更新不及时。公安部门都对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进行登记管理,但一般只在出入境时登记和掌握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信息,在境内的流动居住没有更新。社区登记的资料信息也存在更新不及时、资料信息不准确等情况,许多已搬迁或居住人员更换的户没有及时更新,登记的电话等资料不准确,给调查带来一定困难。

2、外籍人员配合程度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我们人口普查宣传主要是以中文形式开展的,外籍人员知晓率不高;二是大部分外籍人员可能还没有在国外接受人口普查的先例,不以为自(来源:文秘站 )己属于普查对象;三是部分外籍人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较强,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四是语言不通,送表上门的普查员与外籍人员沟通不畅,可能以听不懂为由拒绝配合;五是商业调查多带来了影响,各种各样的商业调查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政府调查的认可,往往将人口普查与其他商业调查相混淆,影响配合调查程度等。

3、外籍人员入户更难。入户难是当前人口普查面临的普遍困难,而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调查的入户难问题更为明显。一是外籍人员入境时,虽然均在公安机关进行登记,但居住地点仍较难掌握;二是大多数外籍人员,作息时间不一,回家晚,白天很难见到人;三是部分外籍人员流动频繁、居无定所,相对国内人员更难找到人。

4、对华侨、华人外籍小孩的界定容易出错。在侨乡地区,华侨、华人在国外出生已入外国籍的小孩,带回中国寄养或读书的较多,这些孩子容易误登记为中国人,给普查对象的界定增加了难度。

5、翻译力量欠缺。目前我区没有专业的翻译队伍,而外籍人员居住分散,涉及到我区大部分乡镇,有些乡镇外籍人员虽然不多,但也需要有翻译人员配备。

三、搞好搞准外籍人口调查的对策建议

1、强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人口普查工程浩大,不是统计系统一个部门能够独自承担的。因此,人口普查要强调政府行为,要把人口普查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各级政府当前的一项突出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不仅要做好政策的协调工作,而且还要做好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工作,抓好薄弱环节,帮助解决人口普查中存在的困难,将人口普查这一政府行为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积极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在港澳台及外籍人口调查工作中,更要充分发挥公安、宣传、外侨办、台办、外经贸、宗教、高校、村居、物业、涉外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作用。

2、收集整理行政资料,确保外籍人员调查不重不漏。目前,掌握外籍人口最全面、最及时资料的是公安部门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的出入境时登记资料和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信息资料。收集并及时更新外籍人员出入境时登记资料和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信息等行政资料,是确保外籍人员调查不重不漏的关键。同时,收集整理出准确的外籍人员的出入境时登记资料,可有效解决在中国寄养或读书的华侨、华人外籍小孩界定错误。此外,要加强与相邻地区行政资料的相互反馈。因外籍人员流动性较大,多数是流动到相邻的地区。一些入境时登记居住在本区,而普查时查无此人。如__医学院的外籍留学生,入境前三年在医学院读书居住在我区,第四、五年在其附属医院实习居住在__区,而行政登记资料显示仍在我区,我们要做好行政资料的反馈。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外籍人员普查登记配合程度。人口普查与其他任何调查不同,它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公众的积极配合是确保数据质量和调查有效性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人口普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对外籍人员集中区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 外语形式宣传,并以县级以上政府名义(盖人民政府公章)向外籍人员发放英语版的《致人口普查对象的一封信》,使外籍人员也认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配合人口普查也是他们的应尽义务,帮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4、精心做好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是每次普查的关键环节。由于港澳台及外籍人口调查工作要求高、难度大,要选配责任心强、素质高、熟悉当地情况、业务能力好的调查员。对外籍人员较多的普查区,配备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普查员,或配备懂外语的志愿者协助普查员调查。同时,在对涉及外籍人员调查的普查员进行培训时,除了按对一般普查员培训要求做好培训外,还要特别关注各主要环节的注意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外事礼仪、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内容的培训。

5、根据摸底时外籍人员的分布,按需配备翻译。由于我区外籍人员涉及范围比较广,部分乡镇外籍人数又很少,不必单独配备翻译。因此,普查员在摸底遇到外籍人员的普查对象时,摸底表上要记录好外籍人员数、居住地址、会使用的语言等详细信息。在详细了解外籍人员总量、分布、使用语言的基础上,建议由区普查办牵头与在我区的高校进行联系,动员高校翻译志愿者队伍,组建翻译机动组,并根据外籍人员分布状况按需配备到(文秘站:)各普查区。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4

关键词:GIS 地籍管理 数据库 信息系统

引言

在国土资源的日常管理中,地籍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涵盖了各种国土资源的信息,是一种用途比较广的地籍资料。对GIS技术的运用,对庞大复杂的地籍数据有效全面的进行系统管理,地籍信息的分散在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后变得系统化,改变了过去独享为现在的地籍资料信息的共享,对地籍信息的相关资源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条理化,这就使得国土资源的地籍信息实现了全面现代化的管理,也使得国土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的提高。

1.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地籍调查子系统、土地调查子系统、土地登记与统计子系统等组成。

1.1地籍调查子系统

地籍调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建库和日常变更地籍调查动态的管理,如图1。

图 1

1.2 土地调查子系统

土地调查子系统是对土地利用调查的资料进行处理,并依据变更调查数据及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修改,保证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如图2.

图 2

1.3土地登记与统计子系统

土地登记子系统的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各级统计实现的全程管理。如图3。

图 3

2.成立基础地籍信息数据库

2.1标准化的数据库的建立

国土资源部对建立数据库作出了相应的要求,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例如《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以及《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资发【2001】245号),该相关法律针对土地使用需要注意的细节、城镇地籍元素的分类代码、数据的分类、空间数字与数据结构以及数据交换使用的格式等等作出了详细的要求。

2.2收集GIS数据的源头

GIS的数据包括很多种,有很多的收集途径,目前地图包含着很多的数字化的信息,这些数据都是测绘人员使用测绘仪器在郊外得到的,其中还包括航片、卫片等其他数据格式的转入,比如:AUTOCAD的DXF图像,使用以上的手段收集数据,将各种数据转化成文字的形式上报,其中不难在政府的先关法律文件中找到包含声音与影像的文件形式。

2.3将数据库建立成统一业务、技术和数据的数据库

对未来的数据库,多数的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都希望在日常的办公中实现高效化,对数据的处理更快速高质量,故此,随着人们对数据库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实现以上要求就要做到业务、技术和数据的统一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中的步骤包括申请、调查、审核、复查、注册、缴费、发证、归档等等。在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是技术上出现的难题,其中包括系统能够在无操作的情况下实现检查地籍堪丈数据的完全性、调查地籍权属信息以及地籍图分幅信息的链接、宗地相邻关系及图形拓补关系的建立和分析,从而达到真正的无缝链接,数据的自动化以及数据统计的功能。对于能够实现适应不同数据源的工具,比如RDCIS,其不仅能够完全的接受RDMS的系统数据,还能将AutoCAD的数据全部的收、白纸图及航片的扫描矢量化数据和其他的GIS系统数据,可见,是适合不同种类数据源使用的。

3.需要实现的功能

3.1为了满足平时地籍业务要求,建立可以与软件完美结合的数据库

在申请、受理、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发证、年检和注销等步骤中,需要实现初始、变更登记、国有、集体、使用权、他项权利等各项具体业务的分和自如操作。在地籍档案信息库管理中,为了达到收集、处理业务信息计算机化,就需要做到地籍测绘数据的内业处理、入库、宗地信息、土地状况调查信息、土地状况改变调查信息、归属权纠纷调查信息、土地登记发证过程中囊括的宗地分割、合并、数据输入、数据更新、维护备份、数据录出、格式转换、坐标转换。

3.2分配办公室人员权利时根据业务流程。

为了使得不同的使用者在系统中有不同的使用权利,数据库建立了一个“用户——岗位——模块——数据”的安全管理模型,当使用者在登陆系统时,系统会验证用户的使用权利,根据这些将不同的模块展示给用户。在流程控制和安全控制管理中,根据不同个的业务功能模块,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对土地的管理,高层也在可以在计算机上审核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从而保证在数据库中出现的数据是最新和唯一的。

3.3进行及时的动态业务管理

提高速度,减少复杂的人工查阅档案的时间、减少人工使用计算机定级土地、登记土地和地籍管理的时间,为此需要尽最大的可能实现计算机检索的能力和速度,实现数据库的动态访问、动态链接、变更操作、图形操作与属性实时动态的基于对象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模式,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统一管理。

3.4可以在数据库中任意查找宗地信息

使用表格的方式浏览,并使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任意地区的统计情况,方便随时查询。

3.5自动化处理文档

计算机的相关数据库可以帮助规范文档信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帮助减少人工的录入工作。

3.6分析统计土地的先关信息

数据库需要帮助分析与土地有关的信息,由分析土地登记的资料,土地的利用状况得到的数据,对先关土地进行动态监控,并自动生成表格。

4.系统数据建立的注意环节

建立数据库需要的是标准的数据格式,方便在不同的数据源中实现数据的链接,有利于分享数据。

最佳的数据接口,将外来收集的地籍测量数据自动组建数据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分类统计土地现状调查数据,方便在土地有关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根据地籍管理的实际情况,使用的地籍管理软件,必需涵盖从受理业务到申请收件再到最后发证的全过程中所要求实现的功能。

5.结束语

当前的国土资源越来越紧缺,这就需要更为完善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法规。同样也使得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在整个国土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地籍管理又是最为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渐渐被淘汰,对GIS技术的应用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将会使得地籍管理摆脱旧的繁重的手工操作,这就大大提高了地籍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农村;数字地籍;数据更新

中图分类号 F3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40-02

1 农村地籍管理现状

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土地市场的日益活跃,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及权属变化非常大,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为了便于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必须及时对系统内部数据进行更新,以保持系统内部数据的现势性与精确性。

1.1 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急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城镇范围急剧扩大,将原本城郊的村庄纳入到建成区,产生了许多的城中村、小产权房,给农村地籍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村庄被复垦为耕地,使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1.2 村庄内部国土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由于技术、人员等条件制约的原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只到县乡级,对于农村尤其是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的管理力度相对较小,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而数据库建设规范中对数字地籍数据库入库数据又有着权属清晰、界址清楚等多方面的明确要求,而在现行条件下实现这样的目标又有一定的难度[1]。

1.3 专业机构建设不完善,人力资源缺失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土地专业机构对于大的项目往往很重视,对于村庄地籍更新等项目不愿意承担,造成了农村数字地籍调查更新起来人手不足,工作量大。

2 数据更新类型及流程

根据宗地的界址及其权利主体和土地利用信息的变化情况,一般可以将数字地籍系统数据更新分为以下3类:一是宗地界址未发生变化,仅仅是权利主体或者土地利用信息发生变化。二是宗地界址发生变化,包括宗地合并、分割、界址线调整等几种类型。三是新增宗地,主要包括原有街坊内新增的零星宗地与居民点外新增街道或街坊而设定的宗地。上述3种更新类型中,第一类由于没有涉及到宗地界址线的变化,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数据库属性变更完成,操作上较为简单方便,因此就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论述第2类与第3类更新的基本流程。第2类与第3类地籍更新中都涉及到了界址线的变更,两者在业务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办理的业务流程不一样,因此可以将2类地籍更新的内容综合加以阐述。

2.1 图形更新范围的划定及数据检出

首先在地籍系统中确定待变更宗地的四至范围,然后根据其四至范围,在其边界外30~50 m处将图形更新范围划定在勘测定界图层上;划定更新范围后就可以将此范围内地形、地籍、地类等数据检出数据库,交由地籍调查和测绘人员进行初步的编辑[2]。

2.2 地籍测量与权属调查

测量调查人员在拿到检出来的数据后,首先根据相关的基本资料制造调查底图,准备相应的地籍调查表格与其他材料;其次是实地测量与调查,测绘调查人员以地籍系统的控制点数据为基准,按照数据库建设标准,对待变更宗地周边及内部发生变化的地物地貌进行测量,形成最新的地形、地籍数据。

2.3 数字成果制作及检查

内业处理人员收到外业测量调查人员的测绘数据后,根据地籍测量和权属、地类、区划等各种要素的调查成果,按照数字地籍数据库建库相关规范及标准,对矢量图形数据进行图形和属性编辑,形成地籍系统库要求的标准文件格式。在自检、核查完成后,打印宗地界址表、宗地图等纸质材料,同时生成数字宗地图与地籍系统要求数据包[3]。

2.4 数据入库

系统更新数据包制作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应该是把数据包入库。系统更新人员在接收到核查完成后的系统更新数据包后,首先应对数据包进行入库前的检查工作,以确保更新数据包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参照标准一致。通过检查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入库工作,没有通过检查的,交由数据处理人员进行重新修改;数据检查合格后,借助信息系统的数据检入功能将要更新的数据包检入地籍系统。其中,地形数据可以直接检入正式库,地籍数据可以先存入过程库中,待业务办理时再完成数据更新工作[4-5]。

2.5 业务办理与成果更新

上述几步工作完成后,最后一步就是业务办理工作了。这步工作一般由国土窗口办证人员操作完成。办证人员在拿到完整的宗地材料后,根据宗地图上提供的地籍号就可以进行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等一系列的业务办理工作,在注册登记时,同时触发地籍系统的数据更新入库功能,将过程库中的数据更新到正式库中,变化前的宗地数据同时被存放到历史数据中。至此,地籍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全部完成。

3 结论及建议

地籍数据库的更新工作涉及流程众多,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完成地籍数据库的更新工作,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及准确性,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简化工作流程

由于村庄地籍管理所具有的特性,地籍系统不能完全照搬城镇地籍系统的设计与工作流程,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与开发,需要简化的地方一律简化,而针对县域内特有的业务流程也需要全方位考虑。

3.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地籍系统更新涉及到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地籍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等众多的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各项工作内容与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籍系统的更新工作,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工作的准确可靠性。

3.3 理清工作流程,加强工作配合

地籍系统更新工作流程复杂多变,涉及的工作人员众多,中间环节层层紧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然会导致整个工作的延迟。因此,必须对地籍系统更新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目标进行规范,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配合。

4 参考文献

[1] 包义超.基于3S_重庆地籍数据更新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8):76-77.

[2]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数字地籍调查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 肖海波,贺彪,俞晖.多源数据的地籍动态更新模式研究:以深圳市地籍数据管理为例田[J].测绘通报,2015(6):116-118.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籍测量;城镇土地;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地籍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查清城镇土地的位置以及面积等,为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在城镇建设测量中,既需要掌握基础理论,还需掌握相关的测量技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以下就针对城镇土地地籍测量的应用进行分析,为测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城镇地籍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1地籍测量的特点分析

地籍测量工作属于政府性质的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绘测的技术具有一定的行政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活动的展开,土地的使用经常产生变化,而土地的管理又要求地籍资料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与实用性,因此就需要开展地籍测量工作,以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地籍测量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土地规范的要求,测量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分析测量精度时,需要采取对比的方式,以此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地籍测量工作为土地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是在地籍调查基础上开展的,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与方式,就能够为土地的管理与房地产管理提供依据[1]。地籍测量要求的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测量主要是为土地的法律人性提供真实的依据。地籍测量的技术方面应当满足法律的要求,且应当符合测量点与换点的标准。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认真细致的完成测量工作,以此保证测量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2城镇地籍测量的要求分析

由于地籍测量主要是对法律的测量,城镇地籍测量对于精度的要求较高,其精度时地块与建筑物位置关系的精度。此种要求测量的队伍应当组织合理,全方位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分工协作,最终完成测量的任务与要求。在组织地籍测量小组时,应当认识到工程的大小,不能随意承包大工程,应当联合测量地籍,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在分工协作时,相应的工作人员应当清楚的了解地区的任务工程,且还需了解测量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以此满足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参与测量的人员应当经过考核与培训,合格后才能够参与地籍测量工作,认真完成测量任务。在测量地籍前还需要熟悉接收机的操作,熟练的使用相关的软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当按照控制点以及地籍图等精确测量,按照测量的原则与精度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以及选点等,精确的掌握地籍测量的数据。测量方法一般会使用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此种测量方法精度较高,且还能够精确的测量地籍,实现全天候作业,能够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工作,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工作效率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2.城镇土地调查中地籍测量的应用

2.1控制测量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系统正在开展城乡一体化地籍建设与土地更新调查,为了统一全省的地籍测量结果,就需要先解决基础测量的问题,如广东省C级GPS网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广东省的控制测量提供了便利条件。建议全省国土系统以县市级为单位,在C级网基础上统一布置首级D、E级GPS全面网,为城镇一体化的建设以及土地的利用等提供便利,逐步统一全省的国土系统控制基础,消除测量结果不一致之处[3]。控制测量GPS,应当在测量区附近选择适合GPS控制点作为控制的起算点,在测量区内科分布一定密度的GPS控制点,通常布设3-5个即可,点定位方便GPS-RTK等测量作业。

2.2界址坐标测量

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假如原有已知点已经破坏,就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来布设导线,但观测的时间不能小于十五分钟,且布网时应当有充足的起算点,起算点应当就均匀的分布[4]。在使用GPS-RTK测量法时,由于界址点的测量时孤立的,没有检测的条件,因此每个界址点都应当均匀的测定两次,两次的坐标值差都应当在误差范围内,流动站观测时,始末测量点都应当是已知点,以此确保跟踪观测的可靠性。

对于一般的界址点则应当运用RTK技术进行测量,将在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录入相应系统中等,还可在现场测绘地籍地形草图。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者一些较为隐蔽的地区来说,RTK接收机的接受条件较差,测量状态也无法固定,此时就应当使用全站仪来进行测量。所有的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与管理内存的功能,能够直观测量界址点以及碎部点等,且还能够将其储存起来,在测量的过程中画出草图。正因为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较高,且还能够及时的记录数据,且传输方便,因此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对于一些中小宗地来说,界址边上没有阻碍物,且价值点很容易达到目的,就可使用五十米的钢卷尺直接丈量,随后量取相关地物点与界址点等,绘制出宗地的草图。对于大宗地来说,则应当在宗地内外布设一定的图根点,随后运用全站仪对碎部点进行测量,在绘制草图,如此便能够完成测量工作。

2.3勘测定界与地籍测绘

对于建设用地项目来说,勘测定界是建设用地审批前的技术工作,勘测定界工作主要包括了地类调查以及权属调查等,得出的成果便是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也是地籍测绘的依据。做好勘测定界与地籍测量工作的衔接,就能够将勘测定界的成果用于登记发证,有效的减少劳动率且还能够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勘测定界可分为快装用地以及大型线状工程用地两种。块状用地通常是建设项目完工后,由勘测单位以及市县级地籍部门参与竣工验收,对于项目界址的范围进行复查,对于产生变化的界址点线来说,应当重新调查,重新测绘界址点与宗地内的建筑物等,即可登记发证[5]。对于大型的线状工程用地来说,在项目论证以及设计时,就应当由专业的绘测单位完成沿线控制测量与地形的测量工作,在勘测定界时,应当尽可能的运用这些成果,以免造成重复劳动的现象。由于线状工程通过的路线较长,且沿线拥有不同地质情况,工程施工部分地段要求变更设计时,用地规范就会发生变化,在测量这些地段时,应当重新调查并设置界桩。由于线状工程的周期很长,勘测定界时设置界桩施工期间很可能会丢失,因此需要重新设置。工程结束后,还需要在乡村界处设置界桩,便于宗地划分,还需在公路与铁路等交界处设置界桩,以此明确他项权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管理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土地管理的关键就是地籍管理,地籍测量为地籍管理等提供了基本的测量工作。对于城镇土地来说,地籍测量工作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城镇利用土地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实际测量中,应当按照城镇地籍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以此提高测量的精度,共同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提土地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林爱文,孙铖,李山勇. 基于公众参与的国土地理信息监测研究――以基本农田划定及其动态监测为例[A]. 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2] 陈宇箭,郭亚仁,沙志峰. 基于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土地勘测定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A]. 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江苏上海论文分册)[C]. 2012

[3] 余剑. 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 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