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统计工作计划范例6篇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管理会计;银行;应用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市场竞争迫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都已认识到了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而且也正在探索如何应用管理会计之路。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实践为例,对管理会计在计划管理、绩效考评、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责任会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提出对策建议。

一、管理会计在建设银行的应用现状

(一)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与运用

综合经营计划是包含业务与财务计划,涵盖部门、分行和产品的全面年度规划文件,体现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

从1997年开始,建设银行开始按“零基预算法”编制、核定主要财务指标,并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2000年对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法作了重大调整,将劳动增加值和资本增加值的测度作为贯穿整个计划的一条主线,从而形成与分行绩效、产品绩效、部门绩效紧密挂钩的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2002年又调整完善为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综合经营计划编制主线,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全面体现激励约束机制,以计划方法和管理参数的逻辑约束来控制、提高综合经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综合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融会贯通、合二为一,综合经营计划的内涵更加丰富,实行细化到主要产品的经济增加值的测算,为全面推行激励约束机制打下了基础。

(二)绩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绩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银行监督、控制和分配制度的核心。为推动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合理考核和评价分行经营管理绩效,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使各级行绩效工资与其经营绩效紧密挂钩,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具有建设银行特色的绩效考评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

(三)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把强化成本核算和费用管理作为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对财务成本管理进行了不断的规范和细化。

(四)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全行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还表现在对横向部门预算的关注以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另外在内部考核体系中引入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概念,使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进入实施阶段,为横向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意识不强

虽然建设银行的管理会计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性改善,但由于全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个逐步接受和不断深化的过程,目前总体基础和深入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深化,全行上下对管理会计工作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还未能统一思想认识、真正形成合力。各级管理者和管理会计人员对远期能力建设重视不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不足,主动跟进前台收集数据和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还有待增强。

(二)应用范围较窄

从目前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主要是查阅部分客户和网点的盈利数据,用于上报信贷审批、租赁审批、服务价格减免申报等材料,较少主动应用于客户分析、综合定价、交叉销售等经营管理实践,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信息系统源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以客户为中心”和业务转型的提出,建设银行启动了以MA系统为载体、以“账户和交易级”数据为基础,构建客户、产品、条线、经营主体等多维盈利分析平台的工作。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初步搭建。但由于MA系统的很多数据必须来源于生产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在这些系统的客户信息、产品和数据标准未完全统一,手工录入数据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盈利计量的精细度、及时性受到一定限制。存在手工计息无法自动识别到单一客户、中间业务收入识别率有待提高、账户粒度的信贷成本不够准确、经济资本存在缺失和时滞、运营成本分摊模型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三、深入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构建多维度的盈利分析与评价体系

全面的管理会计系统应从多个维度评价银行的盈利能力,具体对象包括:分支机构、客户、产品、员工等。建设银行经济增加值在纵向的计量和管理已相对成熟,但在横向的分解和落实还相对滞后,未来一段时期内,管理会计工作推进的重点可以确立为经济增加值的横向分解(如部门、产品、个人的经济增加值),管理会计应该围绕该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客户盈利性分析与评价、产品盈利性分析与评价等相关基础性工作。

(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是指银行在项目投资或费用开支之前,对与该项支出有关的效益性产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与评价,确定投入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方法有本—量—利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净现值分析等。营业网点的投资决策分析即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重点内容之一。

总之,管理会计应当在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客户战略、产品战略以及其他发展战略的制定,将越来越依赖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的更深入更细化的有效信息。当然,管理会计信息并不是加强内部管理所需信息的唯一来源,在许多情况下它还不是主要来源,管理会计只能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对过程的监控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管理活动本身。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之路将有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余绪缨,主编.厦门大学会计系列教材[M].管理会计,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2]舒新国,主编.西方银行管理会计[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摘要: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实践为例,对管理会计在计划管理、绩效考评、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责任会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银行;应用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市场竞争迫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都已认识到了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而且也正在探索如何应用管理会计之路。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实践为例,对管理会计在计划管理、绩效考评、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责任会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提出对策建议。

一、管理会计在建设银行的应用现状

(一)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与运用

综合经营计划是包含业务与财务计划,涵盖部门、分行和产品的全面年度规划文件,体现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

从1997年开始,建设银行开始按“零基预算法”编制、核定主要财务指标,并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2000年对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法作了重大调整,将劳动增加值和资本增加值的测度作为贯穿整个计划的一条主线,从而形成与分行绩效、产品绩效、部门绩效紧密挂钩的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2002年又调整完善为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综合经营计划编制主线,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全面体现激励约束机制,以计划方法和管理参数的逻辑约束来控制、提高综合经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综合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融会贯通、合二为一,综合经营计划的内涵更加丰富,实行细化到主要产品的经济增加值的测算,为全面推行激励约束机制打下了基础。

(二)绩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绩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银行监督、控制和分配制度的核心。为推动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合理考核和评价分行经营管理绩效,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使各级行绩效工资与其经营绩效紧密挂钩,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具有建设银行特色的绩效考评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

(三)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把强化成本核算和费用管理作为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对财务成本管理进行了不断的规范和细化。

(四)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全行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还表现在对横向部门预算的关注以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另外在内部考核体系中引入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概念,使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进入实施阶段,为横向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意识不强

虽然建设银行的管理会计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性改善,但由于全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个逐步接受和不断深化的过程,目前总体基础和深入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深化,全行上下对管理会计工作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还未能统一思想认识、真正形成合力。各级管理者和管理会计人员对远期能力建设重视不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不足,主动跟进前台收集数据和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还有待增强。

(二)应用范围较窄

从目前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主要是查阅部分客户和网点的盈利数据,用于上报信贷审批、租赁审批、服务价格减免申报等材料,较少主动应用于客户分析、综合定价、交叉销售等经营管理实践,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信息系统源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以客户为中心”和业务转型的提出,建设银行启动了以MA系统为载体、以“账户和交易级”数据为基础,构建客户、产品、条线、经营主体等多维盈利分析平台的工作。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初步搭建。但由于MA系统的很多数据必须来源于生产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在这些系统的客户信息、产品和数据标准未完全统一,手工录入数据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盈利计量的精细度、及时性受到一定限制。存在手工计息无法自动识别到单一客户、中间业务收入识别率有待提高、账户粒度的信贷成本不够准确、经济资本存在缺失和时滞、运营成本分摊模型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三、深入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构建多维度的盈利分析与评价体系

全面的管理会计系统应从多个维度评价银行的盈利能力,具体对象包括:分支机构、客户、产品、员工等。建设银行经济增加值在纵向的计量和管理已相对成熟,但在横向的分解和落实还相对滞后,未来一段时期内,管理会计工作推进的重点可以确立为经济增加值的横向分解(如部门、产品、个人的经济增加值),管理会计应该围绕该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客户盈利性分析与评价、产品盈利性分析与评价等相关基础性工作。

(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是指银行在项目投资或费用开支之前,对与该项支出有关的效益性产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与评价,确定投入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方法有本—量—利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净现值分析等。营业网点的投资决策分析即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重点内容之一。

总之,管理会计应当在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客户战略、产品战略以及其他发展战略的制定,将越来越依赖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的更深入更细化的有效信息。当然,管理会计信息并不是加强内部管理所需信息的唯一来源,在许多情况下它还不是主要来源,管理会计只能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对过程的监控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管理活动本身。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之路将有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余绪缨,主编.厦门大学会计系列教材[M].管理会计,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范文2

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因其僵硬的制度、单一的管理方式以及落后的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实现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才能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在银行管理中的历史意义,才能使商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勇前行,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管理中的地位。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商行内部的财务以及各项业务进行审计、评价分析、控制管理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能够实现企业盈利、杜绝腐败、规避风险等目的。所以,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是当前时期下,我国商业银行自我发展以及开阔创新的突破口。

一、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制度面临的现状

(一)财务型审计模式

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行政监督的特点。这种环境下还形成了双重领导的现象,一是国家审计机关对银行进行审计,二是商业银行自身内部进行审计工作。这种双重审计的模式下,审计工作的价值难以得到增值,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难以开发。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以财务为审计对象,审计业务过于单一,不带有其它复杂的目的,只是为了监督银行内部的财务状况。这种范围过窄,程度过浅的审计制度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企业的竞争中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来。

(二)形式化审计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只停留在审计程序的表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只是为了监督和评估银行的工作,并未真正的开发出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价值,例如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等作用。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式化过于严重,审计部门更加注重程序的严谨性以及规范性,而不注重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的意义。而且商业银行对内部的审计部门的观念和地位就存在质疑,许多商业银行都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流于形式,趋于表面,只是为了响应大政方针而设立的机构,内部审计制度根本无法真正落实。

(三)单一化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还表现在:自内部审计制度成立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采用报表、数据的手段,按照向上级层层汇报的模式进行开展的。这些层层上交的报表以及数据都是根据人工统计而来的。人工操作并不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往往由于人工统计的失误,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大大折扣。审计理论和技术的落后还体现在方法的落后性上,审计的内容过于陈旧,数据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如果人力和时间都不够的情况下就不能达到及时上报的效果,特别是数据没有针对性,一锅端的现象时常发生。对银行各项业务的事前分析、事中监督力度不够,更别说达到风控的目的。

二、我国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理念创新

现阶段,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就要转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传统观念。首先,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改变。特别是我国已近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利于银行的持久发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奋勇前行。其次,树立管理审计的观念。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围绕银行的财务收支展开的,实现监督银行内部财务的作用。所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要想创新,就必须要将审计工作渗透到银行的管理过程中去。将审计工作扩宽到银行内部的各个业务中,这种管理审计理念才能体现出审计的动态性、系统性、全面性,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内审制度在整个风控中的作用。最后,树立增值审计的观念。将传统的依靠财务的审计工作转向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审计工作,扩展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开发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实现审计工作的价值的增值,才是内审模式创新的根本追求。

(二)组织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建立相应的审计部门,但其内部结构还是比较落后和单一的。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结构创新,就要做到:一是重设内审机构。重设的内审机构要按照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架构设置采取业务或区域划分的方法,又或者交叉运用两种模式,并将商行的内审机构更加贴近实际。二是重设内审步骤。由下级审计部门直接向中央审计部门负责和报告审计工作,同时减少银行内部审计的上报层次,程序越复杂、层次越多,贪污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削减各分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有效的配置、利用资源,以防资源的过度浪费,同时精简的组织和简化的审计步骤,才能杜绝贪污的风险,才能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安全性、科学性以及时效性。

(三)方法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方法创新,就是指利用新的内部审计手段实现内审模式的创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创新体现在:一是多样化;打破传统单一的审计工作流程,实行收支平衡的审计管理制度。同时,丰富审计的内容和扩大审计范围,为审计工作带来更多空间。二是网络化;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替代传统的手工记录、计算、审核的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网络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审计,这样可以提高工作的便捷性。三是系统化。建立内部审计资料库,实现内部审计系统化的模式,实现账户自动化管理。银行内部审计的手段向多样化、网络化以及系统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三、结论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范文3

摘要: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作用是独立、客观地评估银行活动,维持或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他们这样做的可靠性评估的有效性,充分性,以及会计,操作,和管理控制。下面笔者就从内部审计的程序来谈一谈内部审计。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报告

一、内部审计程序

一个国家银行的内部审计程序包括政策管理内部审计功能的程序,包括风险审计程序和内部审计外包工作,如适用。而小银行的审计程序可能未发现的那些更正式,更复杂的银行,所有有效的审计程序应包括一个使命陈述或审计章程,风险评估,全面审计计划,审计周期,审计工作程序,抽样方法和技术,审计报告,跟踪活动,专业开发项目,和质量保证程序。

二、使命陈述或审计章程

使命陈述或审计章程应轮廓的目的,目标,组织,部门,和内部审计经理,审计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特别是,合同应授予审计部门直接访问任何记录,文件的主动性和授权,或数据(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和板/委员会分钟)需要有效地检测任何银行的活动或实体。授权还应包括访问和通信与该银行的任何职员。审计部门应制定章程,定期审查它的任何必要的改变。审计委员会应当批准或确认审计章程和章程,应当在银行。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该文件银行的重要业务活动及其相关的风险。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指导审计计划和审计周期和独立审计程序的范围和目标的发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基础审计”一节,这本小册子提供风险评估的进一步细节。

四、总体审计计划

审核计划应包括内部审计的预算和计划过程,应说明审计目标,计划,编制,报。审计计划通常包括:整体和个人的审计目标,总结风险评估和合规问题的每个审核区或商业活动,时间和计划的内部审计工作频率,和资源预算(预算人员的工作时间)。审计委员会应当正式批准的总体审计计划至少每年一次。内部审计师应该提出任何更新的审计计划,审计委员会定期按照既定政策(虽然季度是典型的)。更新的审计计划应该比较实际的工作进行计划的审计和审计时间和解释的差异从批准的计划。

五、审计周期

审核周期应确定审计的频率。审计的频率通常是由风险评估的业务活动或领域需要审核和员工和可利用的时间。它通常是不实际审核每一个地区或业务活动每年。高风险领域,如资金,贷款,或投资/金融业务,通常比低风险的领域如银行担保的处所审核更频繁。此外,审计人员必须考虑的监管要求和指南。

六、审计工作方案

每个审计领域审计工作程序应建立范围和审计程序的时间,程度测试(包括选择要测试的项目标准),和结论的基础上。工作计划应详细,覆盖了银行经营的所有领域,并引导信息采集的审计师,记录程序执行,到达的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通过完成审计工作程序,内部审计师应该能够达到满足内部审计目标的结论。工作程序通常包括程序:适当的突击审计;控制选择审计记录;审查和评价的政策,程序,和控制系统;风险和控制评估;审查法律,法规,和裁决;样本选择方法和结果;验证选定的交易或平衡通过证明/总账明细记录相关的总帐/控制记录,检查文档,直接确认和适当的后续行动等。

七、抽样方法和技巧

抽样方法和技术来选择,验证,和测试交易,控制,和帐户结余被审核期间。审计工作计划应确定测试目标,达到目标的程序,并审查多少项目(即,所有项目在一组或一个项目的样品)。当审计师选择抽样审查,他们必须决定是否使用统计或统计抽样方法。审计人员经常使用统计抽样的小的人群时,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它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使用统计抽样。使用的审计统计抽样方法在量化是适当的,他们想推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精度,样品的特性是表示整个人口。在这两种情况下,审核员确定基于相关因素的样本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运用审计程序,评估的结果,与文献的结论。没有硬性规定,关于“代表性的样本大小适当。”表提供统计样本的基础上所需的精度和可靠性水平。当评估审计抽样过程,考官将审查审计有关的文件的采样目标,包括程序:建立采样目标,定义人口和审查的特点,确定样本大小,选取样本的方法,和评价样本结果/结果。

八、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向董事会和管理是否一个部门,部门,或活动坚持的政策,程序,和适用的法律或法规,是否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是有效的,什么样的纠正行动的银行已经或必须采取。审计师必须以适当的方沟通的调查结果和建议和分发审核报告实际情况尽快完成相关工作。审计工作底稿应充分的文档和支持这些报告。通常有两种类型的审计报告如下。

审计活动的个体内部审计报告的结构应符合银行的内部审计职能的需要与被审核的部门。报告通常包含以下信息:的主要结果和结论的总结,包括对重大缺陷的根本原因识别;审计的范围和目标;详细审计结果,包括任何整体分配审计评级;建议,如果有,包括得到好处;管理的承诺,正确的材料的弱点。一般来说,个体的内部审计报告应立足于讨论审计问题;建立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存在什么问题;任何指出问题的根源;什么问题的影响或可能,和

建议纠正问题。

完成审核后,内部审计师通常与部门经理讨论草案的审核报告,纠正任何不准确的信息,达到管理层的承诺和行动的协议。最终的审计报告,再分发给管理人员有责任和权力实施所有建议的纠正行动。据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应准备的内部审计经理的常规部分(OCC建议至少每季度)和与审计委员会讨论报告。执行总结报告或审计信息包可能包括:会议的年度审计计划状态;在完成审核的方法;活动报告,并推迟或取消;招聘或培训报告;讨论重大会计问题和监管报告和结果;总结它和消费者的合规性审计;风险评估或总结的方法;跟踪优秀审计和控制问题的报告;和其他信息审计委员会或内部审计师认为适当的。

九、后续活动

跟踪活动应允许内部审计师在确定任何商定的行动和关注未来的审计活动的新领域的配置。审核员应执行后续活动的及时和结果报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跟进一般包括第一获取和审查管理的响应并确定纠正措施是及时和有效的。

十、专业发展计划

这些程序应提供银行的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方向,内部培训,外部培(例如,正式或自学课程,由行业协会,提供专业协会,或其他供应商)。

十一、质量保证计划

在这样的程序,内部和外部定期评估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来帮助提高审计业务和银行提供的价值。审计或审计部门的业绩通常是与银行建立的标准来衡量,审计章程或使命声明,和任何其他标准确定适当的内部审计职能。(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郑志刚,2004,“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第5期。

[2]王光远,2005,“关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若干基本问题(代前言)”,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范文4

一、农村商业银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需要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衡量一个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也是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不仅要关注盈利水平,更要关注股东回报。为此,要引入经济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完善预算评价、资源配置等管理职能,通过建立更为明确、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和要求切实贯彻到各项管理中去。

(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推动经营战略转型的需要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经营战略转型时期,正在逐步实现由以资产负债和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经营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存贷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经营结构转变。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促使财务资源按照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在地区、部门、专业和产品之间合理配置、调整和流动,切实解决好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效率问题,使有限的经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引导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全行战略转型。

(三)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需要

实行以分支机构(“块”)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发挥对分支机构经营的调控作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不能按市场方式引导资源有效运用。随着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盈利压力逐步增大,迫切要求细化财务管理,清晰分部门、分产品的预算和业绩管理,强化专业调节和系统调控机制,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在“分块”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分专业、分产品(“条”)的预算考评机制,建立“条块结合”的财务宽模式已势在必行。

(四)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财务指标。穆迪对银行评级特别重视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其自身财务状况。国内外先进银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银行效益的提高和风险控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银行竞争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陆续实施财务集中

各家农村商业银行已陆陆续续地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于改制当年2009年开始着手计划财务管理向总行大集中的措施,计划财务管理大集中改革主要包括计划管理大集中、财务管理大集中、价格管理大集中、信息管理大集中等四大改革内容,其中,计划管理大集中是指改变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资源分配等计划管理工作由总行和支行两级共同参与完成、以层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条线管理为主、层级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大集中是指统一全辖财务制度、集中管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财务开支、集中财务核算;价格管理大集中是指由总行统一制定全辖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利率(费率)政策和制度,各支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总行的统一管理要求确定业务定价;信息管理大集中是指集中全行信息资源,集中处理信息报送和工作。通过实施财务集中,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节省了财务资金,同时能够更加及时和可靠地取得财务数据,为实施业绩评价打下基础。

(二)开始建立内部资金转移计价体制

内部资金转移计价的基本考虑是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在获取存款后将存款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无偿,只能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资金。这样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能提高对贷款发放的约束,同时调动存款的积极性。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在2010年的支行考核办法中首次引入经济增加值和存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指标,核算内部资金占用成本。

(三)初步建立“条块结合”的考核体系

对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核算,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来建立“条块结合”的考核体系:纵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块”)将机构从上至下进行分解,将最末端的分枝认定为一个责任中心,该责任中心应该是创造利润、提供服务或产生成本费用的最小单元。横向维度是指商业银行的产品或业务(“条”),如某一类型的存款或贷款都可以成为考核对象。考核体系建立后,如果横向将同一层级的责任中心业绩状况汇总则可以考察机构的业绩状况,纵向汇总同一业务条线的责任中心则可以得到部门的业绩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分产品进行业绩评价。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对支行的考核办法已逐步体现了以业务条线为主、机构层级为辅的“条块结合”考核精神。

三、农村商业银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建议

目前管理会计理念已经在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从总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所实施的管理会计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电子化建设不够先进,面向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建设效果尚可,但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大多处于彼此分割、数据难以共享的状态;二是管理会计体系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但存在“重算轻管”现象,管理会计系统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财务核算,其价值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管理会计仍然依靠财务数据为核心,缺乏非财务数据的运用等。在今后的管理会计建设中,农村商业银行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因此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平台才能实现。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依靠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业绩价值管理系统来完成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系统所需要的基础财务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二是通过管理会计系统自主生成;三是通过其他管理系统,如信贷管理等系统进行获取。数据源的分散造成管理会计系统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源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原理是要打破各个业务系统相互独立的状况,实现业务、核算与评价的分离,通过数据的生成、归集和使用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信息的最有效利用。

(二)实现财务管理的逻辑集中

财务管理集中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应仅限于处理好账务核算和事后简单的财务分析,而忽视深度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监督职能的发挥。应在实现财务管理的物理集中基础上,利用集中后的数据分析存在问题,协调各部门的整体联动作用。将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控制,转向提供决策支持和财务控制,帮助领导运筹帷幄,实现财务管理的逻辑集中,最终实现全行高度的战略化分析和决策。

(三)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核心工具,也是计算经济增加值等管理会计指标的重要基础。要逐步推动经济资本在综合计划管理、经营绩效考评、资产组合管理等职能工作中的应用实施,充分发挥其平衡风险和收益、统筹激励与约束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科学发展。要以资本充足计划引领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过程,依托经济资本手段,将资本约束风险、资本要求回报的理念体现到各项计划中,实现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计划的有机协调。要在辖内支行全面推行经济资本配置计划管理,通过资本限额和资本回报的激励约束,引导条线管理部门和各支行积极调整资产组合,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和收益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

(四)实施预算管理与控制

管理会计体系要充分发挥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就必须融入计划、控制以及评价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建立管理会计预算体系。管理会计预算与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相辅相承,一方面预算依靠业绩评价的结果来编制,另一方面预算也是业绩评价的标杆。和传统预算方法相比,管理会计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数据更加全面和准确。管理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测算模型测定出初步预算数据,然后将初步预算情况下达至各层级机构,再由机构对预算数据调整后反馈至管理层,并形成最终的预算结果。上述过程尽管较为复杂,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会计平台无论在数据生成还是数据交换上都能够十分便捷地实现。通过上述方式。既加强了预算控制,又能够满足实际管理的需要,使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范文5

管理会计(MA)是企业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管理会计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在商业银行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以及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已认识到了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而且也正在探索如何应用管理会计之路。市场竞争迫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那么如何能够实现商业银行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体制,建立有效的会计体系管理模式和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紧迫问题。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强化管理与科学决策启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管理会计;商业银行;应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与职能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现代经营管理学说为理论基础,广泛利用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它部门提供的经济信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管理会计将现代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对象是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会计信息,协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

(二)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认识

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是业绩优良银行的重要特征。会计按职能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履行核算和监督职能,而管理会计则执行规划、组织、控制、评价等管理职能。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外部决策者,而管理会计是为进行决策的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利用决策、计划和控制技术来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履行计划和控制公司活动的任务。

二、国有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意义

(一)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推行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这种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以盈利做为经营目标,通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效益性三者的最佳组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管理会计就是这种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西方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作为内部控制的支柱一一管理会计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人的行为,给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给控制提供科学的标准,并且有助于形成奖优罚劣的监督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和效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统一法人领导下的“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的分层经营、分层管理、分层核算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必须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在经营管理及核算中划分责任中心,实施对各层各级核算单位的业绩考核与评估。对内部各责任部门甚至员工个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以引导各责任单位根据本部门的经营状况及责任目标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提高经营效益。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从资金、装备、人才、技术、营业网点布局、业务品种等方面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就要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投入产出的分析,以实现预期的收益。因此,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当前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可行性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领导者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有效管理,作为为企业提供有效信息的管理方式,管理会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构建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不断探索,从长远来看,为其在改革的深入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不断地改革中,各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点还必将转向全面关注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提升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使得我国银行业能够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立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自管理会计形成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作为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管理会计体系也在各个企业内部建立起来,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理论在经过实践检验后不断地完善。伴随着与国际大环境不断融合的总体趋势,国内银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竞争的紧迫性以及与国外先进银行的巨大差距,意识到银行业改革的必然性。

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会计

决策会计,是依据一定的决策理论,采用专门的决策方法,为商业银行决策层提供决策方案信息的行为过程,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决策内容主要有:(1)信贷规模及结构的决策;(2)负债规模及结构的决策;(3)资金合理运用的决策;(4)利率决策;(5)长、短期投资的决策。

(二)控制会计——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即由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中心根据银行所拥有的全部资产、负债情况编制,是采用货币计量的方法,把银行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用数字形式反映出来,并报经决策者批准的未来一定时期财务收支及效益的详细计划。全面预算是以利润为最终目标,并把确定下来的目标利润作为编制全面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三)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就是在商业银行内部按各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划分成若于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责任中心,并对他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过程。责任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划分责任单位来规范内部管理,有利于贯彻银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有利于保证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全行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推行管理会计的原因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的全面推行,未来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

(一)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

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管理会计系统,构建以资金转移价格为核心的资金成本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必需的准备。通过探索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将利率风险从日常经营业务中分离出去,交由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日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客户营销和信用风险。因而,通过实施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框架,通过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量化,将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保持相对平衡,争取在利率变化的环境下获得最大的净利息收益率和利差,以确保理想的流动性水平和提供足够的现金流量,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性,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竞争加剧的形势。

(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和发展方面的因素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6年多的时间,对本国商业银行的保护期已经结束,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抵挡外资金融机构强烈的冲击浪潮,仅仅外抓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对财务资源的管理。对财务资源的管理可以简化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价格,另一个是商品成本。只有进行合理定价,控制成本,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五、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实施财务集中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遍布全国,虽然对外来看各个机构属于一个整体,但由于规模较大,统一的财务核算不可能实施,只能将财务核算权限分散到各个阶层中来。财务权限的过度分散直接影响:一是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在获取商业银行整体的财务信息时只能采用逐级汇总的方式,这势必会影响到结果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改革是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首要任务。通过实施财务集中,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节省了财务资金,同时能够更加及时可靠地取得财务数据,为实施业绩评价打下基础。

(二)建立内部资金转移计价体制

内部资金转移计价的基本考虑是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在获取存款后将存款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无偿,只能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资金。这样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能提高对贷款发放的约束,同时调动存款的积极性。

六、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突破点

(一)正确认识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

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已经提示我们,管理会计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完善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明确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

(二)有计划地推行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机构运行,再逐步在全行推行,最终在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管理会计制度。

(三)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控制

在目前的体制下,预算的编制,除了工作量较大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障碍,而预算控制和管理却有助于商业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和部门强化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强化预算管理,一个重要的工作是把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算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四)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当前,国外掀起了所谓的“流程再造技术”,即通过引人计算机、通信等现代手段,以完善计算机应用流程为目标,将传统的手工工作流程加以改造,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我国,有类似趋势,即期望通过金融电子化来赢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工作不妨也可以利用这种“潮流”,借鉴流程再造的思想,将实现管计会计功能作为系统需求融入正在或即将开始的计算机系统重构工作中,以突破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及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

(五)严格项目投资评价,施行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管理会计有必要利用其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发挥其规划和控制的作用,建立起系统化的项目投资评估制度,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严格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同时,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前期,可以通过对经营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分析来加以考核,以引导提高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的观念转变和系统化。

总之,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重视,它通过对银行内部财务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再加工,进而找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起到强化银行内部管理的作用,最终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谢诗芬.2l世纪中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1(6)

[2]杜滨.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J].财务与会计,2001(2)

[3]刘秀清.论管理会计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工作研究,2000,(7):3132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范文6

时隔半年,已经到了监管部门考核商业银行落实情况的时间节点。目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等银行都相继建立或完善起自身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行业监管不手软

银行业的运营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系统资源和金融数据也趋于集中化处理,这给银行连续性经营带来很大风险。一旦出现业务运营中断,其后果将导致单一银行业务停顿,极端情况下甚至产生可能诱发全行业的业务中断,所产生的损失不可预估。

为此,《指引》从行业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战略规划,拓展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的内涵与外延,并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体系和流程做出规定和论述。

首先,明确地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的跨部门和多部门全力协作的统筹特征,设立专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将高级管理层和各业务条线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有关业务连续性的业务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其次,明确了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系统性”特征。业务连续性计划是灾难事故的预防和反应机制,是一系列事先制定的策略和计划,提供了银行应对中断事件之弹性预防准备与快速应急响应、及时恢复重启的流程,包含危机沟通计划、安全、撤离计划、恢复计划等。

第三,强化计划的演练、维护和持续改进。明确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三年对全部重要业务开展一次业务连续性计划演练;在重大业务活动、重大社会活动等关键时点,或在关键资源发生重大变化之前,也应当开展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专项演练等硬性要求。

最后,开发最坏情境假设,提高商业银行巨灾下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的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集中在系统故障、人员操作和电力中断等大概率事件上,对遭受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等小概率大破坏的巨灾缺乏应有的计划和尚未建立完善,对巨灾情境开发和应对准备程度不够,这些因素将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瓶颈。

居安思危常演练

“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个跨界的工作,不仅需要基于IT系统的灾难备份和恢复,更需要企业不同层级人员共同参与,各类资源协同工作,建立以危机管理为核心的全面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中金数据系统公司咨询服务部总经理尹晖告诉记者。目前,中金数据已经为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城商行提供BCM管理和咨询服务。

尹晖透露说,目前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监管重点,除了银行IT基础设施环境、灾备建设、应急管理和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外,还对演练的频度、类型进行了明确要求,其中商业银行需要开展多形式、跨部门、跨地域演练和实地演练,这对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中金数据在中金业务持续管理软件CeBCM3.0版中增加了“应急和演练”功能,根据实际环境去检验、修正紧急预案的功能,通过演练,强化员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应对的方法,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中金数据咨询服务部副总经理李可说,对于行业用户来说,灾备管理和多种情况的演练非常重要,生产和灾备的切换更应该多次演练。

测试和演练是验证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资源的可用性的必要保障和基础环节。通过对各种相关计划定期的进行测试和演练,根据发现的问题、变化了的人员、资源以及环境,不断对计划进行更新和维护,从而确保这些计划能够在中断事件中成功的实施。

记者了解到,2011年9月建设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协调总行安保部、总务部、营运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公关部、个人存款与投资部、信息技术管理部等7个部门,先后前往四川、广西等省,组织分行开展了以地震、洪灾、火灾为场景的业务连续性综合演练,重点的内容包括极端灾难场景下的备用场地恢复、人员救治和疏散、手工业务恢复和替代以及媒体应对和危机公关等,实现其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贯穿总行、分行和支行各个层面。

此外,在演练中业务系统和灾备系统之间的切换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李可告诉记者:“切换时有风险的,尤其是系统回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交通银行在BCM项目中引入了面向日常演练和应急保障的业务持续性管理平台和相关资讯服务,提高了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的工作效率,改进了应急预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