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范例6篇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范文1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最早在西方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其《学记》中提出,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学校在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有效教学,笔者在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中对有效教学进行一些初浅的探究。

我在中考复习分三个步骤,第一轮复习依据考钢针对七年级至九年级基础知识复习;第二轮复习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进行时政热点复习;第三轮结合质检考试和其他县区质检考卷进行补缺、补漏。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中考成绩呢?

在常规教学中依据的是教学大纲,而中考复习则要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考试大纲是中考复习的指挥棒。在第一轮复习中依据考试大纲将初中阶段所学思想品德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考生复习时条理清楚,从而达到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的目的,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甚至要理解或运用的。在考试中无论题目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广泛但答案最终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的专业术语体现出来,所以第一轮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夯实是相当重要。

怎样让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有效?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是按照单元进行复习,先把考试大纲中的相关问题板述出来,让学生自习,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教师进行总结,再用多媒体把近年来在这单元在中考出现的题目进行练习。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时,在考纲中的知识点有"理解孝敬父母原因,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孝敬父母长辈",然后让学生自习5-10分钟,提问学生找出在这一单元中相关的问题与答案,对于在中考经常出现的问题重点点评,然后用多媒体把近年来在中考出现的题目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进行练习。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学复习教师归纳学生练习教师点评,用较少的时间、系统的复习,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教学有效。

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完后,进行第二轮的时政热点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那么第二轮复习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阶段。时政热点复习是中考政治课复习的重点部分,通过这部分知识复习,对已有知识进行串联、穿插,把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时事政治》材料教师利用时政社会热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解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能力。例如在复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这一专题时,先让学生在《时事政治》中找出相关的时政材料,这是2011-2012年中考的时政重点,在《时事政治》第二、四、五都有相关材料,教师进行归纳,然后从七-九年级书本中找出相关知识点,八年级涉及文化内容,九年级涉及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这两部分内容都让学生翻书、查找,然后教师提问再归纳,再利用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在第二轮复习中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材料和课本知识的查找,可以巩固已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加上教师对知识进行串联,利用练习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能力。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范文2

前言:高考复习阶段通常为8-12个月,虽然看似在高中生涯占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由于科目较多,复习时间则显得异常紧凑。由于不同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存在较大差异,知识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高考复习的所有学科,则需要制定具体复习策略。基于此,将政治学科作为研究重点,探索复习策略,优化复习环境。

一、注重政治考试大纲

在高考之前,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解需要明确知识点,对整个政治体系的结构以及脉络具体划分与理清,进而能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政治学科的开展,涉及到的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但无论基于哪一个主体自身而言,都需要正确理解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进而清晰的掌握政治学科不同知识要点及内涵,明确知识要点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政治学科大纲是高考政治出题的关键,同时也是参照基础。明确政治大纲,则等于明确高考出题所涵盖的基本知识点。因此,注重政治考试大纲,是政治学科高考复习策略的基础。但这一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具有明确要求[1]。

第一,教师方面。开展政治学科复习,应该凭借教师自身掌握与具备的资源状况,总结不同年份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探索出题规则,进而为高考考生在复习阶段,将政治大纲进行明确划分。

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对于政治学科大纲的具体确定,需要充分明确与掌握教师的教学重点,在具体划分之后,总结学科大纲。缩短复习的时间,确定学习重点,进而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

二、完善知识体系结构

完善知识体系结构,是高考学科复习策略的基础,健全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得学生高考复习事半功倍。

首先,政治学科的开展通常集中在对政治理论内容的诠释,在政治理论复习时,需要强化基础的知识概念,学生增强对理论框架的记忆能力。对不同章节的知识重点进行明确,做到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当然,传统的教学观念致使现代学生学习思想已经能够初步养成,仅仅能够掌握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对内在的含义以及理论框架缺乏记忆。在复习阶段,则需要重点对理论框架的记忆,最终形成良好的记忆体系。

其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基于阅读基础之上的复习,对复习效果的增强作用十分明显。由于高考复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开展复习应该多遍的阅读教材,提高阅读教材的速度。只有全面掌握教材当中的内容,形成固定的记忆模式,利于高考中的快速答题,节省思考与解题时间。

最后,站在宏观视角之下,将政治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确保知识体系网络化发展,进而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答题的正确方向,在答题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思维框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政治学习的灵活多样。

三、合理安排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是高考政治复习当中的必要环节,专题复习的开展强调在短时间之内记忆大量的知识要点。基于此,专题复习阶段,不易集中开展,可以在不同层级的复习当中插入。

第一轮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较长,通常集中时间段为五个月左右。在该阶段的总体思路是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以课本为基础教学模块,按部就班开展复习。考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开展复习。该阶段插入专题复习,则按照以下流程开展:①精讲课本,对课本当中难以理解的重点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政治学科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科学的辅以资料进行掌握,实现课程重组;②分段式学习,对政治学科采取分段巩固的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一段则对该阶段内容进行巩固,完成检测之后开展下一段专题复习;③讲求循环复习,可在其中穿插对模块检验以及高考专题训练,但需要注重训练重点,避免政治学科主知识结构受到影响;④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对复习内容进行测验,测验成功之后开展下一轮复习[2]。

第二轮复习,在该复习阶段,复习时间应该具体控制,保证在一个月之内。这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阶段的延伸,根本目的是为第一轮提供补充。对第一轮复习当中漏掉的环节进行补充,实现重点突破,弥补第一阶段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将专题复习插入其中,将各个巩固学习方法有机整合。

第三轮复习,该复习阶段是前两轮复习的延伸,巩固学生的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准确了解高考大纲,做到重点突破,增强模拟量的次数,实现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构建一个专题复习的体系结构,为高考复习提供良好基础。

四、掌握地区实际情况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范文3

初三思想政治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习,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然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方法名目繁多,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切实有效呢?在此,根据我州政治中考的实际,对初三政治课的复习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首先要全面、系统地复习掌握基础知识。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其它课程一样,都要把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因此,初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首先也应把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放在首位。 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由于初三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达到全面、系统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实际,对基础知识认真设计好适量的书面练习,而后进行巩固训练,练习题力求做到系统全面,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标准化,促使学生思考。这样,通过完成练习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

复习基础知识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单元、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即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更加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训练要有计划性,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地说,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以及后期的综合训练,练什么、怎么练和训练时间都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设计。二、训练要遵循“狠抓基础,突出重点,辨别比较,联系实际,活跃思路,分析综合”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训练。三、训练要规范化。教师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以纠正答题中出现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好习惯。

二、把握重点内容, 锻炼答题技巧

由于初中毕业会考实行政史合卷,政治总分只有五十分,因此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突出教材知识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由于中学生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复习过程中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考点内容,引导学生首先掌握重点知识。这是搞好复习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选准重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要选准,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材中共有哪些重点?都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其次,对重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要让学生多关心了解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政治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答题不注意方法技巧,只知道照背照答,不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作为一个重点,提醒和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弄清题目内容是属于教材的哪一部分或哪几部分,题目内容可以联系教材中的哪些考点,然后再根据题意认真作答。避免学生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通过经常性地讲练,使学生熟能生巧。

三、关注社会热点,结合课本知识

时政热点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 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设计考题, 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 再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最好养成爱看电视新闻和报纸的好习惯。除此还应多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让中学生与时代的脉搏同跳动。这也是中考政治改革的目的。学生应该关注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从当前的“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等问题,可以联系到道德(诚信)、依法治国、“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知识;从“低碳生活”、“绿色生活”、节能减排等时政热点,可以联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等知识。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又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中考应试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形成问题,并进行讲授、分析,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知识综合训练,促进知识巩固掌握。

临近中考的这段时间,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符合中考类型的试题。加强中考题型的演练;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选类型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题型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范文4

关键词:初三政治;复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1-01

为适应当前的中考考试,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应该建筑起新的复习理念,打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新要求的形势下,政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针对当前政治考试的新形势作出准确的复习判断和分析,以便得出应对办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我在教学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1.以课本为依据,进行全面的复习

根据我省近几年来中考命题覆盖面大,知识点几乎涉及到初中政治全部教材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求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主,认真看书归纳总结出每课每节的知识点,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结构并且要求学生看书时重视教材中的前言和结束语的复习,从而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1]。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1.1 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1.2 根据教材内在联系,进行单元复习。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3 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复习首先抓住关键词;其次,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画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1.4 查问质疑。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2.讲究复习方法

2.1 利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习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复习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习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进行小组知识竞赛、辩论赛、课堂讨论等让学生来上复习课,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2.2 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感性材料,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2.3 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

3.注重时事政治的的分析和学习

初三初中政治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教给学生政治理论知识,而更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了解政治的意识和运用政治基本理论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同时,要通过政治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所以,政治课的学习不是局限在书本上的,而是要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以上从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提出了正确引导初三学生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即实施概念具体化、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与理论相结合,以期达到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初三学生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好教学和复习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所以有条件的学校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幻灯片、投影仪、电视、电影、远程教育、图表、自制模型、教具等多种电教媒体和直观教具,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2]。有形、有影、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直观,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前教师整理好本节课的教学课件,包括教学方案、思路、关键内容、重难点等,使学生们可以系统、清晰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复习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总结本学期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展开复习。

5.抓综合,体现知识之间的贯通

5.1 同一知识板块内部的综合。在中考备考中应牢牢抓住教材的主干知识,加强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例如:复习初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应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主干知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线索构成知识网络,形成有机的整体。

5.2 同一学科不同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这是较高层次的综合,在今后的中考试题中会不断体现。因此,在备考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跨越式地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4]。因此,在中考备考中,有必要运用强化训练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体现贯通原则,提高学生的贯通能力。五、对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做好关心工作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爱好,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并考上自己满意的高中。

6.结语

当前的初三政治考试形势复杂多变,对政治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不断充实自己,复习时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改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政治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复习策略 研究

高考复习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抓基础,又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知识的运用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按照三轮进行复习最有效。但是有很多学生在经历过多轮复习后,成绩也没有多大改观,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注意。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因此,高考政治复习只要抓住这些知识,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考试中胜券在握。

一、近年来高考政治的特点

在高考前,要想复习好政治,必须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把时间用到最该用的地方,这样才会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更明确怎么备考。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近年来的政治考试保持了命题本身应有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又力求创新,做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并且与时俱进,但是其本质内容基本上没多大的改观。

1.突出教材重点,重视主干知识

在高考政治中,总是离不开主干知识,这是因为主干知识能够和当前的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紧密联系,历年来是考试的重点。在对主干知识的考察中,不会超出《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范围,并且是学科内的教学重点和主体知识,具有基础性。例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国家的职能等,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高考特点。

2.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注重综合分析相结合

从2007年起,高考政治越来越强化人文精神的考核,在考题中会出现一定的人文色彩,如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等等,这样既将觉悟提高渗透于知识考察之中,又避免了生硬的政治说教。例如,从哲学角度考察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等。从政治考试本身的命题来看,更加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进行合理的构建与提取,使之能有效地用于解决问题。例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考生根据相关材料,可多角度进行分析、判断、评价。

3.侧重于实时热点,并且与时俱进

在高考政治中,本年度国际国内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必然要涉及的,其主要表现有:第一,与我国有关的社会热点,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这方面出的题目层出不穷。第二,经济热点比重较高的,特别是“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等。此外,还有一些如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等。在高考政治主观题中,几乎没有考单一热点的,都要把几个相关性较高的热点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因而,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很重要。

二、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1.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在高考前,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要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掌握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高考政治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历年来政治试卷试题涵盖了绝大的知识点,因此,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可以为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选择题上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所以,我认为,针对这个状况,学生必须要构建一个适合的自己知识体系,这样才会搞明白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概念、范畴、原理进行强化记忆,进一步巩固好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多看教材,并且要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最后,便是在一切基础之上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和图表化。这样学生便会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学会活学活用,达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专题复习”应在平时教学中穿插,切忌利用单、专用时间进行

“专题复习”是高考政治复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的程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未免有些临时抱佛脚的味道。我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思考,做了“把专题穿插在平时复习之中”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开始的复习中就将热点内容穿插在基础知识的复习当中。例如,在教学“汇率”时,我不仅让学生详细掌握了判断汇率升降、汇率变动等的基础知识,还补充了“中国对外宣称‘人民币不贬值’”的内容,并且让学生分析人民币保持基本稳定对我国甚至对世界的作用。这样既达到了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节省大量时间的目的,又可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主观题的训练使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复习。例如,考题中一些关于教育、经济等方面发展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析,学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热点相结合。

4.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复结

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并且让他们能够将时事政治与相关理论挂钩。例如,看似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但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教师应找出热点的背景材料,让学生不仅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还要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从多角度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三、结束语

在高考政治复习过程中,除了以上的策略,还有很多好的策略,如正确协调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协调各课复习时间的问题等等。要想在政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规划、自己复习。教师还应做好知识的引路人与问题的解决者,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在思想上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福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范文6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粗糙,而且带有明显的“左”的余味,如一再强调‘“政治标准第一”等。1980年,就这个大纲进行了修订,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大纲的面貌,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求。

第五次是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四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大纲明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机处理,这就为实行“一纲多本”创造了条件;为适合教材编写‘“一纲多本”的需要,大纲还删去了关于教材编排规定。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个大纲虽然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正式”的大纲,但是鉴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到1990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修订本。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大纲把原来“教学目的”中关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然而,这个大纲仍然是个过渡性的,语文教学迫切期待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第六次是1995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义务教育性质和任务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与建国以来所颁布的几个大纲相比,它在内容上和框架上都有一些新的特点:(l)终端性鲜明。与以往大纲初高中合编、内容以高。中毕业为“终端”不同,这个大纲以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因此有了初中语文独立的、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比较具体,容易操作。(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列入了教学要求,把能力训练列入了教学内容并作为核心部分,对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作了一些调整,还第一次把课外活动列入了教学内容等等。(3)注意了导向性和灵活性结合。在导向性方面,一是强调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重视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三是强调了思路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此外在加强思想教育、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注意思维能力训练、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也都有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大纲还注意了灵拓性,即给予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必要的、灵活处理的余地。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教材,1997年开始在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普通高中试验,2000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 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 文化载体。”它第一次 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个大纲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又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

第七次是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颁布。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征求意见稿)》,2000年3月,“试用修订版”出版。这个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5个部分,外加2个附录组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这个大纲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 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 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过去的大纲相比,新大纲有很大的进步,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教学要求也具体化了,有的还量化了,如要 求学生识字量为3500字,默读速度为每分钟5OO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O万字(其中文学 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等。“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两部分是新增加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等。两个“附录”分别是《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这些都是富有创意之举,和历次大纲的修订相比,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次。

同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所以在基本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要求更多也更高一些了。如“教学目的”的要求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再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OO字左右的文章等。3个“附录”分别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实词150个,虚词 18个)、《古诗文背诵篇目》(古文22O篇、诗词曲50首)、《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